(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449d67eb6bec0975f565e25b.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物质的形成与微粒、元素一、物质与微粒、元素的关系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Cl-、OH-、SO42-等),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Na+),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Cl-)。
2、形成过程: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常见的原子团:OH-、NO3-、SO42-、CO32-、NH4+5、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以钠和氯为例)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Na+Cl-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电中性带正电带负电联系【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D )A、铜B、氧气C、金刚石D、氯化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选项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OH-和H+结合成水分子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4.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乙、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此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B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7.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75be8119b89680202d825bd.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课题1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水(HO)、二氧化碳(CO)、氢气(H)氧气(Q)氮气(N2)氧化汞(HgO等由分子构成。
金属(如Fe、Hg、Mg等)、金刚石、石墨、硅(Si)、稀有气体(He Ne Ar )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NaCI)、硫酸铜(CuSO)等由离子构成。
NaCl由座和Q构2+ 2成。
CuSO由铜离子(Cu )和硫酸根(SQ )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_________ 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运动。
把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无色)的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A烧杯中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A烧杯运动到 B 烧杯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填“固态”、“液态”分子间隔受热时空大,遇冷时变小。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或被压缩)一般也是因为分_ 子间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分子数目都不改变。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其中的最小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而不是说分子的质量、体积最小)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对于由原子或离子的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原子或离子保持,如汞(Hg)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
氯化钠(NaCI)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氯离子保持(填离子符号)。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HQ)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CO)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氨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c4bf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a.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基本概念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分子的性质⒈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但真实存在)⒉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加热时,分子能量大,运动速率越快)⒊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通常,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但冰中分子间隔>水中分子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指的就是分子间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4.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运动实验(P49页)解释A中烧杯现象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使酚酞变红三、从分子角度分析解释生活中现象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大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3、香水,汽油密封保存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4、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大,运动的速率越快5、6000L氧气加压到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考点原子间间隔:水银温度计,钢轨,电线四、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2)混合物: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物质和分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硫,磷,碳,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注意:分子前有个数,原子前必有个数,分子前无个数,原子前也无个数。
3、从分子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4、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及相关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0121c23968011ca2009125.png)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1ba2b259eef8c75ebfb32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c041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d.png)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氧气(O₂)、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化钠(NaCl)由Na₂和Cl₂构成,硫酸铜(CuSO₂)由Cu²₂和SO₂²₂构成。
2. 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除外,它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 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 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
四、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化学反应的实质1.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b30c4330c22590103029d25.png)
1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如:铁、铜、银 等 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如:碳(C )、硅(Si )、硫(S )、磷(P )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 等2、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水、过氧化氢和大部分的气体(稀有气体除外)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例如:氯化钠 NaCl 、氯化镁MgCl 2、 硫酸铜 CuSO 4 等二、分子1、 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隔大,液态、固态物质的分子间隔小。
(4)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 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生成新分子(1)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2)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分子种类变了,原子种类不变。
)4、 分子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不同种分子构成三、原子1、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2、 原子的性质:小、动、间、同。
3、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四、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2、原子结构规律: (1)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
(2)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4)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5)原子不显电性。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 、原子核体积小,却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
最新人教版_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_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_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a1a638eefdc8d376ee3297.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1“最小粒子”是指构成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粒子最小。
因为分子还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
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因为一些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其物理性质。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1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特点1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3分子间、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实例水H2O、氢气H2铁Fe、硅Si、金刚石C、汞Hg主要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还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相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变化概念主要特征微观结构举例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原子都不变水蒸发变成水蒸汽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2、纯净物和混合物1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2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3、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f2866af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b.png)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答案:BA. 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水分子和品红分子均在不断运动,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C. 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易于压缩。
正确。
D. 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B。
2、“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硒B.硅C.铝D.锡答案: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故选:B。
3、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答案:BA、B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
B、A为稀有气体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稳定,C最外层2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A与C元素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错误。
C、C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正确。
D、B、C、D元素原子都是核外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D正确。
故选:B。
4、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B.48C.70D.26答案:A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2。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58d0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e.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如冰、水、水蒸气的构成粒子都是H2O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热胀冷缩的原因);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物质挥发、扩散、溶解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比两者体积之和略小、气体易被压缩等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3)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描述具体分子的构成时原子要具体化。
如果指明一个(或每个)分子,则后面原子也要根据化学式说明相应原子的个数)。
如水(H2O)可以描述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H2O2)可以描述为:“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4)应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都是由H2O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是混合物)。
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即元素守恒),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分子(3)结构: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1。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527d35202d276a200292ee2.png)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1.分子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分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
⑵分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⑶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水的化学性质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⑷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
(5)从分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物理变化中,分子间隙改变。
如酒精燃烧,酒精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没有变化。
2.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4.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课题 2 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1 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带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离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 1 层,最多有 7 层;第一层不超过个 2 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8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只有 1 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 2 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8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 2 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初中化学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df344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a.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例如扩散、溶解、挥发等)【拓展实验】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①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实验二(如图1):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B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③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2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什么没必要;实验一已经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分子之间有间隔(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例热胀冷缩、三态变化、1+1<2)(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而最小粒子。
注意: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化学性质就由什么微粒保持。
3、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的微观:由不种分子构成的(2)纯净物宏观: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的(3)物理变化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微观:分子种类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4)化学变化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微观:分子种类改变4、分子由原子构成三、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同分子)四、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1、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结构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1、原子 中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2ac10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f.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定义分子性质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XXX定义稀有气体原子XXX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定义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自己没有产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乱。
化学变化:分子自己产生变化,天生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树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接洽对研究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究竟的微观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 H2O与10mL C2H5OH夹杂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距离【答案】B【解析】A、XXX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 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成原子,原子又能够结分解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距离,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原子之间距离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精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精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点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氧化物H2O Cu O CO2
无机化合物酸HCl H2SO4 HNO3
碱盐NaOH
NaCl
Ca(OH)2KOH
CuSO4 Na2CO3
3、原子的结构中子(不带电荷)
a、原子原子核(正电)质子(每个质子带1 个单位正电荷)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 个单位负电荷)
b、原子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c、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e、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f、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
a、定义式:x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X 原子实际质量碳12 原子实际质量
5、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A、不同种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B、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
C、H、N
C、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区别: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
(3).使用领域:
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习惯上说组成),如: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原子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习惯上说构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
”
(4)、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E、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非金属具体又可分为:固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和液态非金属
6、元素符号:
a、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第一个字母相同,第二个字母小写
b、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①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1、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 个氧原子
c、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非金属固态金属元素(除碘)的元素符号除了有以上含义外,还能表示该物质。
如:Fe:(1)铁元素(2)一个铁原子(3)铁这种物质。
7、元素周期表
a.发现:门捷列夫
b.周期: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7 个横行);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d.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8、核外电子的排布
A、排布特点:(1)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2)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3)电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的高低,由里向外能量由低到高排布;(4)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 个(只有1 层的不超过2 个)
B、原子结构示意图
(1)含义:①圆圈表示原子核②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
(2)1~18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的稳定性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一般<4 不稳定易失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一般>4 不稳定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8(He 为2)稳定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9、离子的形成
a、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和原子团叫离子;
b、离子的分类 a.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b.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c、离子符号的表示:A n+或A n- (n=1 时省略不写)
d、离子符号的含义(以Mg2+为例):Mg2+表示镁离子或表示1 个镁离子。
注意: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值表示离子的个数。
如:2 Mg2+表示2 个镁离子。
e、原子形成离子之后:一定变:电子数一定不变:质子数可能变:电子层数
f、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区别
粒子种类粒子结构粒子电性符号表示
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性如Na、S
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正电性如Na+、Mg2+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负电性如Cl-
联系
失电子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 →阴离子
10、物质的构成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硅
(2)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如HCl、CO2、H2O、H2、O2、N2、Cl2等。
(3)离子化合物由有离子构成。
NaCl 等离子化合物
11、三决定:a.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b.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c.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d. 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程度上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但是注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 均为稳定结构)。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