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概论7(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
一、超导材料有些材料当温度下降至某一临界温度时,其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具有这种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超导体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当电阻消失时,磁感应线将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现象称为抗磁性。
一般金属(例如:铜)的电阻率随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小,当温度接近于0K时,其电阻达到某一值。
而1919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用液氦冷却水银,当温度下降到4.2K(即-269℃)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超导电性和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
使超导体电阻为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TC)。
超导材料研究的难题是突破“温度障碍”,即寻找高温超导材料。
以NbTi、Nb3Sn为代表的实用超导材料已实现了商品化,在核磁共振人体成像(NMRI)、超导磁体及大型加速器磁体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应用;SQUID作为超导体弱电应用的典范已在微弱电磁信号测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灵敏度是其它任何非超导的装置无法达到的。
但是,由于常规低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太低,必须在昂贵复杂的液氦(4.2K)系统中使用,因而严重地限制了低温超导应用的发展。
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出现,突破了温度壁垒,把超导应用温度从液氦(4.2K)提高到液氮(77K)温区。
同液氦相比,液氮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冷媒,并且具有较高的热容量,给工程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另外,高温超导体都具有相当高的磁性能,能够用来产生20T以上的强磁场。
超导材料最诱人的应用是发电、输电和储能。
利用超导材料制作超导发电机的线圈磁体制成的超导发电机,可以将发电机的磁场强度提高到5~6万高斯,而且几乎没有能量损失,与常规发电机相比,超导发电机的单机容量提高5~10倍,发电效率提高50%;超导输电线和超导变压器可以把电力几乎无损耗地输送给用户,据统计,目前的铜或铝导线输电,约有15%的电能损耗在输电线上,在中国每年的电力损失达1000多亿度,若改为超导输电,节省的电能相当于新建数十个大型发电厂;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导材料的抗磁性,将超导材料置于永久磁体(或磁场)的上方,由于超导的抗磁性,磁体的磁力线不能穿过超导体,磁体(或磁场)和超导体之间会产生排斥力,使超导体悬浮在上方。
电性材料—超导材料
电性材料—超导材料学院班级:姓名:组号:学号:一.引言电性材料的分类,按电性性能可分为导体、半导体、超导体和绝缘材料等四类;从应用角度可分为导电材料、电阻材料、电热材料和绝缘材料等。
电性材料性能的差异与其成分、组织、结构、以及外界环境(如温度、压力、磁场)都密切相关。
电性材料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再此主要介绍一下超导材料。
二.超导材料(Superconductor Materials )1.绪论超导材料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高科技技术,它在电工、交通、医疗、工业、国防和科学实验等高科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许多科学家认为超导技术将是21世纪具有经济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是本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即开始超导技术的研究,经30多年的努力,在超导磁体技术及其应用、超导材料研究、超导电子学以及超导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
2.超导材料的发展历程⑴1908年荷兰莱顿(Leiden )大学的卡末林·昂尼斯(Kamerlingh Onnes )教授成功地将氦气液化,达到4.2K 的低温。
1911年,昂尼斯发现,水银(Hg )的电阻在液氦低温条件下(4.15K )突然降为零。
随后的持续电流实验证实,此时的电阻率约为10-23Ω·cm 。
而良导体铜在4.2K 以下时的电阻率约为10-9Ω·cm 。
可以认为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了。
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对超导研究的开始。
低温条件下物质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称为超导电性的零电阻现象。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现象。
⑵1911~1932年纯元素超导体的发现,例如Pb 、Sn 、In、Ta 、Nb 等。
⑶1933年,迈斯纳(W ·Meissner )和奥森菲尔德(R ·Ochsenfeld)发现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又称为迈斯纳效应。
⑷1933 ~ 1953年发现了合金、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的超导体。
超导材料基础知识介绍
超导材料基础知识介绍超导材料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
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
特性超导材料和常规导电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有以下性能。
①零电阻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
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
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②完全抗磁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磁力线不能透入,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
③约瑟夫森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
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基本临界参量有以下 3个基本临界参量。
①临界温度:外磁场为零时超导材料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或相反)的温度,以Tc表示。
Tc值因材料不同而异。
已测得超导材料的最低Tc是钨,为0.012K。
到1987年,临界温度最高值已提高到100K左右。
②临界磁场:使超导材料的超导态破坏而转变到正常态所需的磁场强度,以Hc表示。
Hc与温度T 的关系为Hc=H0[1-(T/Tc)2],式中H0为0K时的临界磁场。
③临界电流和临界电流密度:通过超导材料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也会使超导态破态而转变为正常态,以Ic表示。
Ic一般随温度和外磁场的增加而减少。
单位截面积所承载的Ic 称为临界电流密度,以Jc表示。
超导材料的这些参量限定了应用材料的条件,因而寻找高参量的新型超导材料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Tc为例,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开默林-昂内斯发现超导电性(Hg,Tc=4.2K)起,直到1986年以前,人们发现的最高的 Tc才达到23.2K(Nb3Ge,1973)。
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摘要:超导是金属或合金在较低温度下电阻变为零的性质。
超导材料是当代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十分活跃的重要前沿,其发展将推动功能材料科学的深入发展。
高温超导材料经过近20年的研发,已经初步进入了大规模实际应用和产业化。
随着超导材料临界温度的提高和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它将会在许多高科技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关键词:超导超导材料临界温度进展超导现象的发现,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但直到1986年以前,已知超导材料的最高临界温度只有23.2K,大多数超导材料的临街温度还要低得多,这样低的温度基本只有液氦才能到,因此,尽管超导材料具有革命性的潜力,但由于很难制造工程用的材料,又难以保持很低的温度,所以几十年来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一直受到严重限制。
另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超导的机制不太清楚,直到1957年提出了BCS理论,才真正弄清楚了超导的本质。
当前氧化物高温超导的发现与研究,为超导技术进一步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超导是超导电性的简称,是指某些物体当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时,电阻突然趋近于零的现象。
具有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最独特的性能是电能在输送过程中几乎不会损失。
超导体另外一个性质是宏观的量子现象。
这两个特点,就是超导体最基本的性质。
自超导发现至今,超导的研究和超导材料的研制已迅速发展,超导的临界温度已从开始的几开升至几十开甚至一百多开;而且超导材料的物质结构及性质已逐渐研究清楚。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超导材料的性能不断优化,实现超导的临界温度也越来越高。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是最近几十年来物理学及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大突破之一,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一旦室温超导体达到实用化、工业化,将对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超导材料技术是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世界各主要国家政府纷纷制订相关计划和加大研发投资,推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竞争十分激烈。
超导材料发展历程及现行理论解释与应用.pptx
6
发展历程
• 1911年,荷兰科学家H. K. Ones 利用低温技术研究金属的电阻特性时发现Hg在温度 低至4.2K时电阻降为零。后人把这种状态叫超导态。并把电阻突然降为零的温度 称为临界温度,记为Tc。
• 但由于早期的超导体存在于液氦极低温度条件下,极大地限制了超导材料的应用。 人们一直在探索高温超导体,从1911年到1986年,75年间从水银的4.2K提高到铌 三锗的23.22K,才提高了19K,科学家们用乌龟来形容这个程度。
• 一个比较形象的理解:当一个电子在晶格中运动时,由于异性电荷相吸而导 致局域晶格畸变,当另外一个电子通过时,会感受到第一个电子通过时导致 的晶格畸变的影响,从而在两个电子之间产生间接吸引相互作用,这就是 “库珀对”,其总动量和总自旋为零。所有电子对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 “步调一致”(相位相干,即相位相同),即使受到杂质等散射也将保持总 动量不变,从而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够不损失能量而运动——这种现象就是 超导。所以说,超导是微观量子凝聚态的宏观表现。
• (3)临界电流密度Jc:当通过超导体的电流密度超过临界电流密度Jc时, 超导体由超导体恢复为正常状态。临界电流密度Jc与温度、磁场强度有关。
4
实验检验
为了证实(超导体)电阻为零,科学家将一 个铅制圆环,放入温度低于Tc=7.2K的空间, 利用电磁感应使环内激发起感应电流。结果 发现,环内电流能持续下去,从1954年3月16 日始,到1956年9月5日止,在两年半的时间 内的电流一直没有衰减,这说明圆环内的电 能没有损失,当温度升到高于Tc时,圆环由 超导状态变正常态,材料的电阻骤然增大, 感应电流立刻消失,这就是著名的昂尼斯持 久电流实验。
的崔田教授组在“传统
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上
超导材料介绍PPT课件
赵忠贤
陈立泉
锶镧铜氧(1987年初,48.6K)、钡镧铜氧、钇钡铜氧系材料,
铋系超导体
第8页
二、超导电性的基本特征
Zero Resistance -
Meissner Effect -
Critical Properties
Josephson Effects Tunnelling
No Power Loss Act as Magnet - Tc, Jc, Hc - Electron
2.迈斯纳效应
超导体排斥力使永久磁环悬浮
处在超导态的物体完全排斥磁场,即磁力线不能进入超导体内部,这一特 征叫完全抗磁性,通常也叫做迈斯纳效应,是超导态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第11页
超导态为什么会出现完全抗磁性呢?
外磁场在试样表面产生感应电流(b)。此电流所经路径电阻 为零,故它所产生的附加磁场总是与外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因而使超导体内的合成磁场为零。由于此感应电流能将外 磁场从超导体内挤出(c),故称磁抗感应电流,又因其能起 着屏蔽磁场的作用,又称为屏蔽电流。
昂内斯(中间白衣者)在他 所创立的低温实验室内
In Sn Pb
90.2K 77.3K 4.2/1.7K 4.15K 3.4K 3.7K 7.2K
第3页
1957年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合作创建了超导微观理论 (BCS),于1972年获诺贝尔奖。这一理论能对超导电性 作出正确的解释,并极大地促进了超导电性和超导磁体 的研究与应用。
种稀土元素。至少有十种稀土元素可以用来合成这个家族的超导态。这 个化学分子式中含两个(R,Ba)类原子,一个Cu原子,4个氧原子, 所以被称为214结构。在晶格中,R和Ba的位置是等价的,所以这里把 它们看作一类原子。由于一般地讲,在晶格中存在着氧原子少缺,所以 在分子式中写成O4-x。这个家族的超导转变温度约为36K。
第七章新型功能材料
(3) 光电动势材料
光照时p-n结能够吸收光子,由于光激发而 使电子和空穴激发。又由于存在内电场,因此 受其作用,空穴将向p区移动而积累,电子向n 区移动而积累。从而产生了时势。 光电池中最活泼的领域是太阳能电池,所用 的材料主要有硅太阳能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是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一种, 可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太阳能电池和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三种。
第2节功能转换材料
7.2.1 光电转换材料
1. 光电导效应
物质在受到光照射作用时,电导率发 生变体的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产生 这种效应的原因在于材料吸收光子后, 其中的载流子浓度发生了改变。
2.光生伏特效应
如果光照射到半导体的p-n 结上,则在p-n结两端会出现 电热差,p区为正极,n区为负 极。这一电热差可以用高内阻 的电压表测量出来,这种效应 称为光生伏特效应。 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不仅 可以制作探测光信号的光电转 换元件,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太阳能电池。
7.1.4 超导材料的种类
按成分分为:元素超导体、合金和化 合物超导体,有机高分子超导体三类。 按Meissner效应分为两类:
5. 超导材料的性能
超导材料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 为低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非晶超 导材料复合超导材料、重费米超导体、 有机超导材料。
1.低温超导材料:这种材料的超导转变 温度较低,大约在30K以下。具体又可 分为元素超导体、合金超导体、化合物 超导体三种。
1.固-液相变储能材料
(1)无机储能材料(2)有机储能材料
2.固-固相变材料
(1)多元醇 主要有季戊四醇(PE)、2,2-二羟甲基丙 醇(PG)、新戊二醇(NPG)等。 (2)高分子类 如交联聚烯烃类、交联聚缩醛类和一些接 枝共聚物 (3)层状钙钛矿 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
功能材料概论复习要点及试题
功能材料概论复习资料第三章超导材料一。
概念1.超过临界磁场便立即转变为正常态的超导体,称为第一类超导体.2.在绝对零度下,处于能隙下边缘以下的各能态全被占据,而能隙上边缘以上的各能态全空着。
这种状态就是超导基态。
3.引进声子的概念后,可将声子看成一种准粒子,它像真实粒子一样和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通常把电子与晶格点阵的相互作用,称为电子-声子相互作用.4.产生临界磁场的电流,即超导态允许流动的最大电流,称为临界电流。
5.在处理与热振动能量相关的一类问题时,往往把晶格点阵的集体振动,等效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的互相独立的简正振动的叠加。
而每一种频率的简正振动的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其能量量子 (q)就称为声子。
6.只要两个电子之间有净的吸引作用,不管这种作用多么微弱,它们都能形成束缚态,两个电子的总能量将低于2E F。
此时,这种吸引作用有可能超过电子之间的库仑排斥作用,而表现为净的相互吸引作用,这样的两个电子被称为库柏电子对。
7.库柏对有一定的尺寸,反映了组成库柏对的两个电子,不像两个正常电于那样,完全互不相关的独立运动,而是存在着一种关联性.库柏对的尺寸正是这种关联效应的空间尺度.称为BCS相于长度。
8.对处于超导态的超导体施加一个磁场,当磁场强度高于H C时,磁力线将穿人超导体,超导态被破坏。
一般把可以破坏超导态的最小磁场强度称为临界磁场。
二 .填空1.(电子)与(晶格点阵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超导电性产生的根源。
2.超导体的三个临界参数为:(临界温度)、(临界磁场)(临界电流)。
3.超导材料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元素超导体)、(合金超导体)、(化合物超导体)。
三。
简答1.请简述第一类超导体与第二类超导体的区别H C0为0K时的临界磁场.当T=T C时,=0;随温度的降低,H C增加,至0K时达到最大值H C0。
H C与材料性质也有关系,上述在临界磁场以下显示超导性,超过临界磁场便立即转变为正常态的超导体,称为第一类超导体。
超导材料的种类与应用
超导材料的种类及应用篇一:超导材料特性与应用功能材料概论——论超导材料特性与应用摘要:材料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功能材料中,超导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超导材料特性前景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而材料又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中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
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对我国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一、超导材料的发现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翁奈在研究水银低温电阻时,首先发现了超导现象。
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低温时电阻也变为零,即具有超导现象。
物质在超低温下,失去电阻的性质称为超导电性,相应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就称为超导体。
超导材料具有的优异特性使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向人类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
目前,超导材料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超导材料的分类 1、超导元素在常压下有28种元素具超导电性,其中铌(Nb)的Tc最高,为9.26K。
电工中实际应用的主要是铌和铅(Pb),已用于制造超导交流电力电缆、高Q值谐振腔等。
2、合金材料超导元素加入某些其他元素作合金成分,可以使超导材料的全部性能提高。
如最先应用的铌锆合金(Nb-75Zr),其Tc为10.8K,Hc为8.7特。
超导材料(课堂PPT)
图2.1 迈纳斯效应示意图
11
2. 超导材料的性质及超导现象的机理
☼ 迈纳斯效应的机理:
迈斯纳效应,常常概括说成:超导体具有“完全的抗磁性”,即在超导体内部保
持磁感强度B=0,应该注意到的是,完全抗磁性并不是说磁化强度M和磁场强度H均
为0。
根据B=μ0(H+M),有
(2.3)
以球形样品为例,球形样品均匀外磁场中将沿磁场方向均匀磁化。如果磁化强度
从图2.2中可见: 在T一定的前提下,H<HC时,gs<gn; H>HC时,gs>gn
14
2. 超导材料的性质及超导现象的机理
2.2.2 超导转变过程中熵的变化
根据有关热力学方程可推得:
sn ss 0HC dHC(T )
dT
(2.11)
由公式(2.10)可得将HC(T)对T求导一定 小于0,这已经有实验结果证实(见图2.3)。
序状态随温度增加而不断瓦解。
17
2. 超导材料的性质及超导现象的机理
☼ 2.3 超导体唯象理论的发展: 2.3.1 二流体模型
1934年,戈特和卡西米尔根据超导电性的某些热力学性质提出了超导态的二 流体模型,认为超导态比正常态更为有序是由共有化电子发生某种有序转变而引 起的。
该理论提出超导电子的概念,指出:超导电子不受晶格振动的影响,用NS表 示其浓度,用秩序度ω(T)表示超导电子占总电子浓度N的比例:
(T ) NS(T )
N
当 T>TC 时,NS(T)=0,ω(T)=0;当 T<TC 时,0<ω(T)<1;当 T=0K 时, NS(T)=N,ω(T)=1。
这是一个不成熟的模型,无法从根本上解释超导机制,基本假设为超导相中共 有电子凝聚成高度有序的超导电子,但却对凝聚过程没有加以说明。
选修课论文-材料科学概论-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摘要: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开发和运用新材料的过程,随着上个世纪超导现象被发现以来超导现象一直为人所关注。
关于超导材料的研究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如何才能提高材料的临界超导温度,如何把超导材料产业化和生活化都是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电力、通信、国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急需利用超导技术解决现有的关键技术问题;超导储能、电缆、限流器、电机等超导电力技术,如果能应用将带来电力工业的重大变革;在国防工业方面,由于超导技术不可代替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将在扫雷艇、超导电机、电磁武器、传感器、舰船用防弹及导航用高精度超导陀螺仪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所以提高临界转变温度、临界电流密度和改良其加工性能,制造出理想的更低价格的新一代超导材料就成为超导的发展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考虑超导材料的组成成分、制备工艺以改善它的性能,逐步提高材料的临界温度,使材料更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材料科学功能材料超导材料高温超导前言一、材料与材料科学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机器、构件、器件和其他产品的物质。
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可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工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品等,一般都不算作材料。
材料可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物理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按用途分为电子材料、宇航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实际应用中又常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质为基础,用以制造以受力为主的构件。
结构材料也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能力、抗氧化、抗腐蚀能力等,根据材料用途不同,对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
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现象等对外界变化产生的不同反应而制成的一类材料。
如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等。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
80年代,随着高技术群的兴起,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功能材料(超导材料)-PPT文档资料
图3 Sn在正常态和超导态下的比热
二、第二类超导体的特征 1. 临界温度Tc
一般情况下,第二类超导体的临界温 度比第一类超导体的临界温度高。 2. 临界磁场Hc
第二类超导体有两个临界磁场:下临 界磁场(Hc1)和上临界磁场(Hc2)。Hc1值较 小,Hc2比Hc1高一个数量级,而且大部分 第二类超导体的Hc2比第一类超导体的Hc 要高得多。在温度低于Tc条件下,外磁场 小于Hc1时,第二类超导体的性能与第一 类超导体相同,处于完全抗磁性状态。
为正常态。此时,单位截面积上承载的电流值 称为临界电流密度Jc。 根据西尔斯比定则,对半径为a的超导丝所形 成的回路,有如下关系:
Ic
1 2
aHc
由于第一类超导体的Hc都不大,Ic也较小,
使第一类超导体不能实用。
2. 零电阻率 零电阻率是超导体的一重要的特性。当超
导体的温度接近临界温度时,其电导率可视为 无限大,因而可承载很大的电流,只要这个电 流不超过临界电流Ic,超导体内电流的流动就 可看成是无阻的,热损耗也可忽略不计。若用 这样的超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一旦回路中 激发起电流,该回路内的电流将持续下去。由 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电流在超导体内流 动时,导体内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则整 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3. 临界电流Ic 对于第二类超导体,在Hc1以下行为与第
一类超导体相同,其Ic也可以按第一类超导体 考虑。当第二类超导体处于混合态时,超导体 中正常导体部分通过的磁力线与电流作用,产 生了洛伦兹力,使磁通在超导体内发生运动, 要消耗能量。在这种形式下,只能以电功率的 损失补充这部分能量,换句话说,等于产生了 电阻,临界电流为零。但超导体内总是存在阻 碍磁通运动的“钉扎点”,如缺陷、杂质、第 二相等。随着电流的增加,洛伦兹力超过了钉 扎力,磁力线开始运动,此状态下的电流是该 超导体的临界电流。
2013.5.超导材料
26
2.超导材料的发展及分类
超导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情况
1913年 H.K.昂尼斯(荷兰) 在低温下研究物质的性质并发现了汞 的零电阻现象; 1972年 J.巴丁(美) L.N.库珀(美) J.R.斯莱弗(美) 提出BCS超 导性理论; 1973年 B.D.约瑟夫森(英) 关于固体中隧道现象的发现,从理论 上预言了超导电流能够通过隧道阻挡层(即约瑟夫森效应); 1988年 J.G.柏诺兹(美) K.A.穆勒(美) 发现新超导体(LaBaCuO) 2003年 A· 阿布里科索夫、A· 莱格特(美)、W· 金茨堡(俄)“表彰三 人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1
1.2超导体的临界参数
(2)临界磁场(HC)
足够的磁场会破坏超导性。
将可以破坏超导态所需的最小
磁场强度称为临界磁场(HC)
Ho绝对温度时的临界磁场
12
1.2超导体的临界参数
(3)临界电流(IC)
产生临界磁场的电流,即超导态允许流动的最大电
流——临界电流(IC)
2 2 IC=I∞ (-T /TC)
结合愈牢固。在电压的作用
下,有秩序的电子对按一定 方向畅通无阻地流动起来。
21
1.4.1 BCS理论
当温度升高后,电子对因受热运动的影
响而遭到破坏,就失去了超导性。 以上就是著名的BCS理论,它表现了目 前许多科学家对超导现象的理解,但这并不
是最终答案,不能解释30K以上超导现象。
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又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超
40
2.2.2高温超导体
1986 年后发现了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如 YBaCuO (Tc=90K)、TiBaCaCuO(Tc=120K) 等 。 最 大 缺 点 为 脆性大,加工困难。 高温超导材料:Tc>77K(液N温度)
超导材料ppt
☆超导电机 在大型发电机或电动机中,一旦由超导体取代铜材则可望实现电阻损耗极小的大功率传输 。在高强度磁场下,超导体的电流密度超过铜的电流密度,这表明超导电机单机输出功率 可以大大增加。在同样的电机输出功率下,电机重量可以大大下降。小型、轻量、输 出功率高、损耗小等超导电机的优点,不仅对于大规模电力工程是重要的,而且对于航海 、航空的各种船舶、飞机特别理想。 ☆在核能开发中的应用 若想利用热核反应来发电,首先必须解决大体积、高强度的磁场问题。产生这样磁场的磁 体能量极高,结构复杂,电磁和机械应力巨大,常规磁体无法承担这一任务。只有通过超 导磁体产生强大的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住,并且达到一个所要求的密度,这样才可 以实现受控热核反应。
超导理论能较好的说明超导现象和第一类超导体的性质,但是尚不能完满解决完全抗 磁性的问题,随着超导材料的发展,BCS理论出现很多不足,超导理论尚不成熟。
9
四.超导材料分类
☆超导材料包括的材料大类:常规超导体(如铌钛合金)高温超导体(如YBa2Cu3O7-x)、 非晶超导材料、复合超导材料(如超导线带材料)、重费米子超导体(如 CeCu2Si2)有机超导材料(如富勒烯等) ☆按临界转变温度来分 1.低温超导材料 具有低临界转变温度(TC<30K=在液氦温度条件下工作)的超导材料,分为金属、合金 和化合物 。在常压下有28中元素具有超导特性,其中铌和铅在实际中应用较广.合金系低 温超导材料是以为基的二元或三元合金组成的β相固溶体,TC在9K以上。如铌锆合金,铌 钛合金。超导化合物有如Nb3Sn ,V3Ga 等。 2.高温超导材料 具有高临界转变温度(TC>77K)在液氮温度条件下工作的超导材料,主要为多元系氧化物 包括铋系、钇系、铊系、汞系等高温超导体系,如钇钡铜氧系材料。 ☆按超导体的磁化特性不同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超导体在低于临界磁场HC的磁场H重处于超导态,表现出完全抗磁性,即在超导内 部B=0;在高于HC的磁场中则处于正常态。 第二类超导体有两个临界磁场:下临界磁场HC1和上临界磁场HC2。当外加磁场低于HC1时, 第二类超导体也表现出完全抗磁性;当外磁场达到HC1时,就失去完全抗磁性,磁力线开 始穿过超导体内部,在达到HC2之前,超导体内的部分区域转变为正常态,其余仍处于超 10 导态,此称为混合态。在混合态时,超导体既具有抗磁性(不完全),又仍没有电阻 。当H=HC2时,超导区消失,整个材料都变为正常态。
功能材料概论7(超导材料)
组成库柏对的两个电子之 间的距离约为10-6m ,自 旋与动量均等值而相反, 所以每一库柏对的动量之 和为零 。
当 T<Tc 时,金属内的库柏对开始形成(形成后体系能量下降),这时所有 的库柏对都以大小和方向均相同的动量运动,库柏对在能量上比单个电子运 动要稳定,因此,体系中仅有库柏对的运动,库柏对电子与周围其它电子没 有能量交换,也就没有电阻,金属导体就具有了超导电性 。库柏对的数量 十分巨大 , 当它们向同一方向运动时, 就形成了超导电流 。 由于库柏对引力并不大,当温度较高时,库柏对被热运动打乱而不能成对。 同时,离子在晶格上强烈地不规则振动,使形成库柏对的作用大大减弱。
199l年,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又发现了球状碳分子C-60在掺钾、铯、 钕等元素后,也有超导性。 1995年美国国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科学家已经把高温超导体制 成柔韧的细带状,由于没有电阻,其导电性是铜丝的1200多倍。
超导材料在液氮以上温度( 77K,-196℃)工作,是20世纪内科学 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是超导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至 今,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仍然方兴未艾。高温超导迅猛发展,Tc 不断升高,已达132K。
到了1986年,在瑞士IBM公司研究室工作的贝德诺茨和缪勒从别人 多次失败中总结教训,放弃了在金属和合金中寻找超导材料的老观 念,终于发现一种钇钡铜氧陶瓷氧化物材料在43K这一较高温度下 出现超导现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此他们两人同时获得了
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籍华人学者朱经武,中国物理学家赵忠贤在1987年相继发现了在 78.5 K 和98 K时出现超导现象的钇钡铜氧系高温超导材料。
表1 几种物质在0K下的超导相干长度ξ 物质 Al Sn Tl 相干长度 ξ /nm 1500 250 270 物质 Nb Nb-Ti 相干长度 ξ /nm 60 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超导能隙
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实验表明,当金属 处于超导态时,超导态的电子能谱与正常 金属不同,右图是一张在T=0K的电子能谱 示意图。它的显著特点是:在费米能EF附 近出现了一个半宽度为Δ的能量间隔,在这 个能量内不能有电子存在,人们把这个Δ叫 做超导能隙,能隙大约是10-3-10-4eV数量级。 在0K,能量处于能隙下边缘以下的各态全 被占据,而能隙以上的各态则全空着,这 就是超导基态。超导能隙的出现反映出电 当频率为的电磁波照射到超 子结构在从正常态向超导态转变过程中发 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就是F· 伦敦指出的 导体上时,由于超导能隙Eg的 存在,只有当照射频率满足 "电子平均动量分布的固化或凝聚"。 式 h ≥Eg时,激发过程才会 发生。
第六章 超导材料
具有在一定低温条件下呈现零电阻以及完全抗磁性的材料
6.1 超导材料的发展概述
• 超导零电阻现象的发现
• 1911年,科学家发现金属的电阻和它 的温度条件有很大关系:温度高时,它 的电阻就增加,温度低时电阻减少。并 总结出一个金属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的理论公式。
• 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 H. K. Onnes ) 为检验金属电阻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理论 公式的正确性,用水银作试验。将水银 冷却到-40℃时,亮晶晶的液体水银变 成了固体;他把水银拉成细丝,并继续 降低温度,同时测量不同温度下固体水 银的电阻,当温度降低到4.2K时,水银 的电阻突然变成了零。
a) 当照射频率 =0=Eg/h时,超导体就会开始强烈的吸收电 磁波。临界频率0 一般处于微波或远红外频谱部分。 b) 当h ≫Eg时,相当于把Eg看成等于零。超导体在这些频 段的行为,等同于正常金属。
实验表明,超导体的临界频率0 ,与超导体的能隙Eg有一 定联系。一般超导体的临界频率0的数量级为1011 Hz ,相 应的超导体能隙的数量级为10-4 eV左右。
起始转变温度Tc(onset)
转变温度宽度ΔTc
零电阻温度Tc(R=0)
中间临界温度Tc(mid)
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
⑵ 临界磁场Hc
实验发现,超导电性可以被外加磁场所破坏,对于温度为T(T< Tc)的超导体,当外磁场超过某一数值Hc的时候,超导电性就被破 坏了,使它由超导态转变为常导态, 电阻重新恢复。这种能够破 坏超导所需的最小磁场强度,叫做临界磁场Hc 。在临界温度Tc, 临界磁场为零。 Hc随温度的变化一般可以近似地表示为抛物线关系:
• 人们发现,导电性良好的碱金属和贵金属由于其电子—晶格相 互作用很微弱(室温下电阻小),故都不是超导体。而常温下 导电性不好的材料,在低温却有可能成为超导体。
• 在固体理论中,描述晶格振动的能量子称之为声子,同位素效 应明确了电子—声子的相互作用与超导电性有密切关系。 • 临界温度比较高的金属,由于其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强,故常 温下导电性较差。因此弗洛里希提出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是高 温下引起电阻的原பைடு நூலகம்,而在低温下导致超导电性。
T2 H C (T ) H C0 [1 2 ] TC
式中,Hc0是绝对零度时的临界磁场。
(3) 临界电流Ic
实验表明,在不加磁场的情况下,超导体中通过足够强的电流也 会破坏超导电性,导致破坏超导电性所需要的最小极限电流,也 就是超导态允许流动的最大电流,称作临界电流Ic。 在临界温度Tc,临界电流为零,这个现象可以从磁场破坏超导电 性来说明。当通过样品的电流在样品表面产生的磁场达到Hc时, 超导电性就被破坏.这个电流的大小就是样品的临界电流。 临界电流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有:
(2)元素或合金的超导转变温度与费米面附近电子能态密度N(EF)和电 子—声子相互作用能U有关,它们可以从电阻率来估计,当 UN(EF)<<1时,BCS理论预测临界温度为:
TC 1.14D exp[1/ UN( EF )]
式中,D为德拜温度。 N(EF)为费米面附近电子能态密度、 U是电子—声子相互作用能(与元素分子量有关)。 有关Tc的理论结果在定性上满足实验数据。
不同的超导体,其Eg不同,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温度达 到临界温度Tc时,有Eg=0, 0=0。
③库柏电子对
• 库柏电子对理论是现代超导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认为超导态是由 正则动量为零的超导电子组成的,它是动量空间的凝聚现象,要 发生凝聚现象,必须有吸引的作用存在。当电子间存在这种净吸 引作用时,费米面附近存在一个动量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且自旋 相反的两电子束缚态,它的能量比两个独立的电子的总能量低, 这种束缚态电子对称为库柏电子对。 • 库柏认为,只要两个电子之间有净的吸引作用,不管这种作用 力多么微弱,它们都能形成束缚态。 • 这种吸引作用有可能超过电子之间的库仑排斥作用,而表现为 净的相互吸引作用,这样的两个电子被称为库柏电子对。 • 从能量上看,组成库柏对的两个电子由于相互作用将导致势能 降低。
从上式中得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结论:一种金属如果在室温下具 有较高的电阻率(室温电阻率大说明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强), 冷却时就有更大可能成为超导体。
BCS理论是第一个成功地解释了超导现象的微观理论,也是目前惟 一成功的超导微观理论。后来,虽然又有了一些形式上的发展和完 善,但基本思想和物理图像则没有更大的改变。 1986年高温超导现象和材料的发现,出现了BCS理论无法解释的 事实。
、
如右图所示:
电子在晶格点阵中运动,它对周围的正离子有吸引作 用,从而造成局部正离子的相对集中,导致对另外电 子的吸引作用。这样两个电子通过晶格点阵发生间接 的吸引作用。
电子
正电荷区 负电荷区
正电荷区
自由电子经由间接的吸引力结合成库柏电子对,库 柏电子对相互也随着晶格振动产生的正负电荷区间 依序移动,彼此不在碰撞,也就没有电阻的产生。
Bardeen, Cooper, and Schrieffer
• 其理论核心是:
• (1)电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的库柏电子对会导致能隙的存在。(预 言了能隙的存在)。超导体临界场、热学性质及大多数电磁性质都是 这种电子配对的结果。
• 在低温(绝对零度)时的正常自由电子,使费米球内的大部分被占据, 球外的态全是空着的。如果电声子相互吸引作用,使费米面上一对电 子形成库柏电子对并降低总能量,那么将有更多的费米面以下的电子 到费米面上去形成库柏对,以降低总能量,这个过程直到平衡为止, 绝对零度时,费米面附近电子全部凝聚成库柏对。大量库柏对电子对 出现就是超导态的形成。超导态中电子凝聚成库柏对就使它比正常态 更有序。 • 当温度不是绝对零度时,一部分库柏对就要被拆散,即出现一部分正 常电子。温度升高后,更多的库柏对被拆散,凝聚的电子减少,到临 界温度时不再有库柏对,全部电子被激发,样品变为正常态。
组成库柏对的两个电子之 间的距离约为10-6m ,自 旋与动量均等值而相反, 所以每一库柏对的动量之 和为零 。
当 T<Tc 时,金属内的库柏对开始形成(形成后体系能量下降),这时所有 的库柏对都以大小和方向均相同的动量运动,库柏对在能量上比单个电子运 动要稳定,因此,体系中仅有库柏对的运动,库柏对电子与周围其它电子没 有能量交换,也就没有电阻,金属导体就具有了超导电性 。库柏对的数量 十分巨大 , 当它们向同一方向运动时, 就形成了超导电流 。 由于库柏对引力并不大,当温度较高时,库柏对被热运动打乱而不能成对。 同时,离子在晶格上强烈地不规则振动,使形成库柏对的作用大大减弱。
• 开始他不太相信这一结果,于是反复试验,但结果都是一样。这 一发现轰动了世界的物理学界,后来科学家把这个现象叫超导现 象,把电阻等于零的材料称超导材料,而把出现超导现象的温度 称作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 • 昂尼斯和许多科学家后来又发现了28种超导元素和8000多种超 导化合物材料。但出现超导现象的临界温度大多在接近绝对零度 的极低温,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为了寻找临界温度比较高的没有电阻的材料,世界上无数科学家 奋斗了近60年,也没有取得什么明显进展。但发现了一些新现象 和发展了一些理论: 1933年——迈斯纳( Meissner )和奥森菲尔德发现迈斯纳效应。 1957年——BCS理论被提出。 直到1973年,英、美一些科学家才找到一种在23K出现超导现象的 铌锗、铌镓合金( Nb3(Al0.75Ge0.25),Nb3Ga、 NbGe ),此后这 一记录又保持了10多年。
④相干长度
皮帕德(A.B. Pippard)证明,当一个电子从金属的正常区移动到超导区时, 其波函数不能从它的正常态值突然转变为超导态的值,这种转变只能发生 在一个距离ξ上,ξ被称为相干长度。简单的说库柏电子对间的距离就是相 干长度。 •可见,实际的库柏对并非局限在非常小的空间里,而是扩展在~10-6 m 的空间宽度上,这里 就称为超导态的相干长度,它描述了配对电子间的 距离。相干长度和穿透深度一样,也是超导体的特征参量。
6.2 传统超导体的微观机制
• ①同位素效应
• ②超导能隙 • ③库柏电子对 • ④相干长度 • ⑤BCS理论
①同位素效应
• 20年代初,同位素效应、超导能隙等发现取得了很大成功,提供了 揭开超导性之谜的线索。 • 同位素效应是麦克斯韦和雷诺在1950年各自测量水银的同位素的临 界转变温度时发现的。随着水银同位素质量的增高,临界温度降低。 得到原子质量M和临界温度Tc的简单关系:Tc= 1/M,其中, =0.500.03。 • 这种转变温度Tc依赖于同位素质量M的现象就是同位素效应。 • 同种材料同位素在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电子组态及静电性质等方 面都相同,只是不同原子量对晶体点阵的热振动(晶格振动)的特性 有影响。
到了1986年,在瑞士IBM公司研究室工作的贝德诺茨和缪勒从别人 多次失败中总结教训,放弃了在金属和合金中寻找超导材料的老观 念,终于发现一种钇钡铜氧陶瓷氧化物材料在43K这一较高温度下 出现超导现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此他们两人同时获得了
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籍华人学者朱经武,中国物理学家赵忠贤在1987年相继发现了在 78.5 K 和98 K时出现超导现象的钇钡铜氧系高温超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