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之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要点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球内部或外部的突发事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自然灾害防治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本文将针对高考地理中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震灾害防治地震是地壳内的岩石体发生弹性恢复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震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1.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加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伤害。

2.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提前进行预警和紧急疏散。

3.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掌握逃生和自救技能。

二、气象灾害防治气象灾害是天气过程的异常变化或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龙卷风等。

气象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1.气象预报和监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护措施。

2.防波堤和海堤的建设,减少台风和海啸对沿海地区的侵袭。

3.合理规划城市,减少城市内涝和山洪等灾害的发生。

4.建立有效的抢险救灾机制,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三、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造成的灾害事件,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和岩溶灾害等。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1.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重要建设工程。

3.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四、水旱灾害防治水旱灾害是由水文因素引起的灾害,包括洪涝、旱灾等。

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1.建设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减少洪涝和干旱的风险。

2.加强流域管理,合理规划河流的治理和开发,减少洪涝经济损失。

3.加强林业建设和植被恢复,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包括地震灾害防治、气象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旱灾害防治。

高考防灾知识点总结

高考防灾知识点总结

高考防灾知识点总结在高考期间,重要的一点是保证安全。

因此,掌握一些关于防灾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高考防灾知识点的总结:一、地震安全知识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是一些地震安全的知识点:1. 在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2. 寻找安全避难地点,例如桌子下方或门口的门框下。

3. 避免站在窗户旁边,以防玻璃碎片伤及自己。

4. 如果在室外,尽量远离建筑物、树木和电线杆等潜在的危险物。

5. 遵循教师或其他指引人员的指示,尽量集中在开阔的地方等待救援。

二、火灾安全知识火灾是另一种常见的安全威胁。

以下是一些防止火灾的知识点:1. 安全使用电器,不要长时间使用电热毯、电熨斗等电器。

2. 不要将明火或有漏电的电器留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

3. 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的使用原理。

4. 火灾发生时,尽量保持低姿势,躲避烟雾和火势。

5. 在火灾中,不要使用电梯,而应该使用楼梯逃生。

三、洪水安全知识洪水是在暴雨或河流泛滥时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以下是一些防洪的知识点:1. 在洪水来临前,应提前关注天气预警和政府发布的信息。

2. 如果周围环境已经被洪水围困,应尽快寻找高处避难。

3. 不要试图穿越深水区域,避免被水流冲走。

4. 在洪水期间,不要贸然涉水,以防危险和被困。

5. 如果被洪水困住,尽量寻找稳固的建筑物登高避难,等待救援。

四、台风安全知识台风是一种强风暴,带来巨大的破坏力。

以下是一些台风安全的知识点:1. 关注台风预警,及时做好防护准备。

2. 在强台风来临前,要及时修剪周围的树木和杂草,避免被风吹倒。

3. 如果在户外,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和电线杆等。

4. 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应该密切关注海啸的可能性,在必要时迁移到安全的地方。

5. 遵循政府发布的疏散指示,尽快离开危险区域。

总结:高考期间,为了保证安全,了解和掌握防灾知识非常重要。

地震、火灾、洪水和台风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在面对这些灾害时要保持冷静并且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对于 2025 年的高考考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等进行全面解析,帮助考生系统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气象灾害(一)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性涡旋。

它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地转偏向力等。

在我国,台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由短时间内大量降水引起的。

其形成与气候、地形、水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导致暴雨的发生。

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三)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的水分短缺现象。

它会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发生与地壳构造、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等密切相关。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破坏力越强。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

(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则是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们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条件、降水等因素有关,常在山区爆发,给山区的居民和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威胁。

三、水文灾害(一)洪水洪水包括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海洋洪水等。

河流洪水通常是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原因导致河流水位上涨超过河岸而引发的。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高考地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对灾害的能力,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洪水等原因导致的河水泛滥、淹没陆地的现象。

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1、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

水库可以在雨季储存多余的雨水,在旱季放水灌溉,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堤坝能够阻挡洪水,保护沿岸地区。

2、加强河道整治,定期清理河道淤泥,拓宽河道,保证水流畅通。

3、建设排水系统,城市中完善的排水管网能够迅速排除雨水,减少内涝的发生。

减灾措施主要有:1、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居民做好防范准备,如转移财产、撤离危险区域等。

2、组织救援力量,营救被困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资。

3、洪水过后,进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的灾害。

预防干旱的措施有: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修建蓄水工程,储存雨水和地下水,以备干旱时期使用。

3、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植耐旱作物。

减灾措施包括:1、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向云层播撒催化剂增加降雨量。

2、调配水资源,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向干旱地区调水。

3、对受灾地区提供抗旱物资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预防台风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让居民提前做好防范。

2、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如房屋、桥梁、电线杆等,提高其抗风能力。

3、在沿海地区建设海防林,减弱台风的风力和海浪的冲击。

减灾措施包括:1、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的避难场所。

2、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恢复供电、供水和通信。

高考《自灾灾害与防治》知识整理汇编

高考《自灾灾害与防治》知识整理汇编

高考地理选考《自然灾害与防治》问题一.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主要特点和防御措施1.台风(飓风)分布:西太平洋地区、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加勒比地区和东太平洋地区。

成因:热带海洋上的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西太平洋地区成为台风,其他地区成为飓风。

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危害:强风毁坏农作物、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强降水带来洪涝灾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防御措施: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监视、预报,提前转移人口和财产,做好预防。

2.寒潮分布:温带地区成因:由极地地区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急剧降温。

多发季节:东半年。

危害:强风引发风暴潮,对海上交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低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造成的强降水、冻雨,对交通、电力等造成巨大危害。

防御措施:及时预报,及时准备。

3.暴雨分布:锋面活动频繁的温带邻海地区和台风频繁登陆地区。

成因:由准静止锋或台风等天气造成连续性强降水。

多发季节:夏秋季节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多发生在冬季。

危害:引发洪涝灾害,冲毁或淹没农田和作物;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

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防洪,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4.干旱分布:降水变率大的季风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

成因:由于长期受反气旋或单一气团长时间控制,造成长时间无雨或异常少雨,导致土壤严重缺水。

多发季节:四季均可能发生。

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导致人畜饮水困难,造成牲畜大量死亡。

防御措施:培育耐旱作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先进灌溉技术。

二.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主要特点、危害和防御措施1.地震分布:板块的交界地带,即板块边缘。

成因:由于岩石受到巨大作用力发生断裂,引发地面震动。

特点:突发性强,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周期性。

危害:毁坏建筑物、交通线等,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2.滑坡分布:坡度较陡,岩体破碎风化严重的山区。

成因: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汇总《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自然灾害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二、主要的自然灾害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我国寒潮:3、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干旱发生赤潮等造成的灾害也都属于海注:除风暴潮之外,海啸、海浪、海冰、10、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水华和赤潮(1)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①水华主要分布在内陆湖泊区,部分河段也有发生;赤潮主要发生在海湾地区,尤其南方海湾地区更易发生。

②主要发生在热量充足的夏秋季节。

③变化:目前我国赤潮的发展趋势是赤潮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增长,赤潮种类增多,赤潮发生从明显的季节性转向全年化。

(2)成因及形成条件:①纬度较低,水温高;②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③静水环境。

三、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一)自然背景:(1)气候背景: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多种的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在地理学科中,自然灾害与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地理高考中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振动,它是地球地壳动力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地震的认识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1.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处。

其中,构造地震是指地球板块相互碰撞、相互滑移或相互远离等活动导致的地震。

而火山地震则是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引起的地震。

2. 地震烈度与震级地震的烈度是指地震在特定地点产生的破坏程度,一般采用罗马数字表示。

而地震的震级则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3. 地震防治措施地震灾害的防治包括预测、减灾和抗震建筑等方面。

地震预测是指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和科学手段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而抗震建筑是指采用合理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量过大或水文条件不利等原因导致的河流或湖泊水位急剧上升,超过警戒水位,从而引发的灾害。

洪涝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的危险。

1.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降雨量过大、水源集中等。

降雨量过大是指降雨量超过当地土壤的渗透能力和河流的排水能力。

水源集中是指河底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来水量大等原因。

2. 洪涝灾害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治理水文条件、改善水土保持、建设排涝设施等措施。

治理水文条件是指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修复和改造,调节河道形态和水位,增加水的排洪能力。

改善水土保持则是指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抗洪能力。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灾害,它会给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给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2023年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2023年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重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重要类型和特点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提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拟定性、周期性与不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导致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重要的气象灾害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涉及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重要地质灾害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限度,重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4、重要海洋灾害类型成因重要分布地区海啸是由于海底忽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二、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1、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因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布地区重要灾害形成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洋灾害带重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暴雨、赤潮等为主受海洋环境影响对海洋渔业和海洋钻井平台、船舶、港口导致危害东南沿海灾害带重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等导致危害东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等为主,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二阶梯以暴雨、洪涝、交通雪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主是自然环境复杂、地表物质不稳定的地带对农业、工业及交通与建筑物导致严重灾害西北灾害带重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导致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重要指藏、青和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山崩等为主是中国的高寒区对畜牧业导致严重危害3、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防治措施伏旱长江中下游7月副高控制组织抗旱,此时的台风雨可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海上强烈的热带气旋及时监测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风沙天气三北地区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夏秋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连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干旱华北、西北地区冬春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因素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因素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西南和东南季风阶梯的交界处多中下游地势低东部沿海暴雨洪涝风暴潮滥伐山林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水文灾害灾情严重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因素4、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经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与高考题选编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与高考题选编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一)自然背景:(1)气候背景: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一)地质灾害1地震: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断裂带的分布;南北地震带:东经105附近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正处在地形的转折地带,构造活动频繁,地壳脆弱,地震灾害多发。

②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基本概念:震级、烈度、等震线、震源、震中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十七)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十七)自然灾害与防治

(2009·山东文综·自然灾害与防治) 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 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分) 并分析其原因。(2分)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6分)
分析:
考查目标: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 能力要求: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图表信息( 2007年 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分 析:表格中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 3、4月,即冬季和春季。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 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 (2)应从森林本身的 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调动必修内容知识)分析火灾 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 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③描述的阐释地理事物——整合试题答案 。 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探讨因火灾导致森林减少而对 当地造成的危害。

每一个考点都要落实在教材的具体章节。 重点知识不回避重复出现。

充分利用教材图表,训练学生从图中获取信
息的能力——“看图说话”,要榨干图中信 息,一个图例、一个符号都不放过。

利用教材案例文字,培养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找出关键词,描述材料结论。
建议:在必修模块的专题复习过程中,结 合相关内容渗透选考内容的考试要求
• 必修教材“考试说明”对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试说明”

必修一: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渗透“台风、寒潮、 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相关内容。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渗透复习“地震、泥

高考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紧密复杂版)

高考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紧密复杂版)

高考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一、气象灾害(一)干旱1.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2.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3.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4.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2.原因A.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B.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3.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4.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1.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2.分布: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全国1卷高考文综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

全国1卷高考文综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

高考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Ⅰ.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形成原因]: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②有上冷下热的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③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纬度>5°)[台风]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7-11月最为频繁▲[影响]不利:①发生狂风,暴雨,风暴潮②地面建筑物和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③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泛滥④破坏海堤有利:带来丰沛降水,缓解南方伏旱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台风三大故乡】孟加拉湾,墨西哥湾,菲律宾群岛(二)【干旱】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三)【寒潮】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高考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 成稿

高考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 成稿
光明新区作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主战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势迅猛, 并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统计表明,2015 年前三季度,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 现产值6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 重达65%。目前,注册地在新区的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7家,拥有市级以上工 程或技术中心38个。
(3)、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 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称为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 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4、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
震级大小 震源深浅 离震中远近
建筑物的质量
人口密度
科普2:地震自救
(二)火山喷发
1、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成因:
(2)、多发地区:
3、滑坡和泥石流
(3)、主要危害:4点 (4)、防御措施:5点
原创题:
材料一:2015年12月20日中午11:40,深圳光明工 业区发生山体滑坡,已造成多栋楼坍塌,经初步 核查,共造成22栋厂房被掩埋,涉及15家公司。 滑坡事故已造成7人死亡,仍有75人失联。附近西 气东输管道发生泄露,导致煤气站爆炸。事故发 生前后,深圳当地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强降雨,专 家经现场勘查后介绍,事故发生地点原是一个老
3、探究----地震的危害:
①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交通中断 ②造成火灾、瘟疫和有毒物质泄漏
拓展: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1)、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 能量相差约1000倍。 汶川的8级地震,相当于投放了900个广岛原子弹
(4)防御措施: ①植树造林,生态退耕; ②修建护坡工程; ③修建水库; ④迁离滑坡与泥石流的高危区; ⑤做好滑坡与泥石流的监测与预报。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的力量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自然灾害的特点、造成的影响和防灾减灾措施三个方面,讨论高考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的相关内容。

一、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破坏性的特点。

首先,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突然而剧烈,人们难以预测和预防。

例如,地震突然发生时,很难预先得知具体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这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普遍性,几乎无处不有。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都可能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

最后,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很大。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都能够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时,建筑物倒塌、交通堵塞、道路阻断等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其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干旱和洪涝等灾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不利影响,给农民和农村地区带来经济困难。

再次,自然灾害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地震和台风等灾害会破坏城市建筑、交通设施和工厂设备,给城市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防灾减灾措施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许多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加强灾害预警体系建设。

通过在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前提前预警,可以提高人们的避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其次,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例如,在地震高发区加固房屋结构,建设避难所;在洪水频发地区加强河道治理,提高抗洪能力。

再次,加强科学灾害监测和研究。

通过地震、气象等监测系统的建设,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

比如,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占用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它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地处内陆的地区,水汽难以到达,也常常遭受干旱的困扰。

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容易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以及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每年的 7 9 月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爆发主要与冷空气的堆积和引导气流有关。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冬季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岩石的性质等密切相关。

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入海口少,泄洪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蓄水能力不足等。

2、分布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和村庄,破坏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

(2)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引发疫情,影响人类健康。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②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削减洪峰。

③开辟分洪区,滞蓄洪水。

(2)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②建立健全防洪法规,加强洪泛区管理。

③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干旱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地形: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土壤: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

②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2、分布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3)引发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

4、防御措施(1)农业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品种。

(2)工业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污染。

(3)生活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节约用水。

(三)台风灾害1、形成原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由于强烈的大气涡旋形成台风。

2、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

3、危害(1)狂风:摧毁建筑物、电力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道路和桥梁。

(3)风暴潮: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堤、港口和养殖场。

自然灾害和防治高考复习要点

自然灾害和防治高考复习要点

高考地理复习要点——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1)概念: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自然灾害(1)概念: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①自然属性: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称为自然灾害。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气象灾害(1)干旱①成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②危害:影响农作物生长,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还可能造成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③分布: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2)洪涝①洪水灾害:暴雨、冰雪融化、水利工程失事等→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形成灾害。

②雨涝灾害: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3)热带气旋①概念:是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②危害:形成狂风、巨浪。

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③等级划分:根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划分为4级。

④分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2.地质灾害(1)概念: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2)类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①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

危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震级越高,震源越浅,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而引发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包括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特征(支流众多、河道弯曲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

洪涝灾害的危害巨大,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疫病流行。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其他生物生长需求的现象。

其形成与气候类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大气环流异常、地理位置(如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等因素有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破坏生态环境,引发饥荒等问题。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气旋。

它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供应、地转偏向力等。

台风带来的强风可能会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暴雨可能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风暴潮则会冲击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淹没和破坏。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主要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出行等。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壳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的运动、断层活动等密切相关。

地震的危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道路和桥梁损坏等,还可能引发火灾、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华北春旱原因:a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旺盛 b锋面雨带未至,降水少;c春耕需水量大.
•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 • 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多晴天,气温高;
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少. (5)广东冬旱:a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少 • 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 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6)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
• 非工程性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 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震灾害的管理,建 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 合作等。
• 工程性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 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滑坡与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治理措施:非工程性措施:略 工程性措施: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进行岩土体改造,加固稳定变形山体; 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撑物
台风灾害的防御措施
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 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立预警系 统,提高应急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工程性措施:修建与加固沿海堤防;营建沿 海防护林。
寒潮的防御措施
防治措施: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和警报,做 好防寒防灾准备;建立预警系统,提高防寒 能力;提前灌溉,提高墒情;制造烟雾,增 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 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 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 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 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 道、开挖河道。
干旱缺水问题
(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 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 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的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 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2)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 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 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h海水淡化等。
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纲原文] 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 2.我国的自然灾害。 3.防灾与减灾。 [考向分析]
以我国或世界某一重大自然灾害为切入点,着重考查自 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多发的原因
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 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水少。
(7)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 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8)解决干旱措施: a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
• b农业:营造防护林;选择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c.改进灌溉技术,进行喷灌、滴灌
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 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 害频发,再加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 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 气象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西南地区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 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的 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洪涝灾害问题
(1)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 流域等) (2)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 域的梅雨天气),导致河流水量大;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 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 d 厄 尔尼诺现象 (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 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的根本原因) (水系)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 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人为原因: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围湖造田,使湖泊调洪能力下降; 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3)治理措施: a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 c修建水利工程(修水库);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e开挖新的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 g非工程性措施:加强天气预报,建立洪水预报预警 系统;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 洪保险;加强防洪意识的宣传教育等.
东南沿海地区
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 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二、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 建立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各应急机制;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防灾规划与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
2.工程性防御: 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
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 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 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