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归因理论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凯利的三度理论
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 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情 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 所以称为三度理论。 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 因都取决于行为的下列三个变量:区别性; 一贯性;一致性。
三种行为信息的协变与归因
行为信息 归因类型
区别性 低
高 高
一贯性 高
高 低
一致性 低
高 低

刺激物 情境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凯利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提出
了一个归因过程的逻辑分析模式, 但三度理论过分强调归因的逻辑 性。
三、归因的原则
扩大原则 折扣原则 非共同效果原则 利害关系原则 协变原则

四、归因偏差

认知性偏差(非动机性偏差)
由于加工信息资料及认识上的原因而导致 的归因误差。

(二)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

琼斯和戴维斯(1965)认为,知觉者从观察他 人的外部行为开始,然后评价行为者的知识 和能力,进而推论行为者的意图。
(三)B· 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式
稳定原因,是指导致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因 素,如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工作的难度、职 业要求等等。 不稳定原因,指导致行为的较易变化的各种因 素,如行为者的情绪、努力程度、机遇和多变 的环境条件等等。 1979年又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维度,即可控性 (control)。即行为原因能否为行为者个人所控制。
(行为者—观察者偏差) 动机性偏差
由于某种特殊动机或需要而在解释行为原 因时出现的偏差。
思考:
归因的意义?
一、什么是归因 二、归因理论 三、归因原则 四、归因偏差
一、什么是归因

归因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作出解释 和推论的过程。
二、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
外部原因: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 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 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 ) 内部原因:个体自身具有的、导致其行为 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 情绪、心境、动机、能力、努力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