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附答案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d110dbb52acfc789ebc9f7.png)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附答案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活动性比Cu强C.金属R可能是铝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2.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均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3.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 > Z > Y B.Y > X > Z C.Y > Z > X D.Z > Y > X4.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 5.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6.有X、Y、Z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减少并放出气体,X、Z无变化;把X、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Y、Z B.Y、X、Z C.Y、Z、X D.Z、Y、X7.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镁条、铝片、铜丝均能在空气中燃烧B.铝合金门窗是用纯的金属铝材料制成的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8.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X、Y、Z三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X最活泼B.金属Y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XC.若金属Z是Fe,则金属X一定是AlD.金属Z反应掉的稀盐酸一定最少9.化学学习小组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后,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有错误的是()A.碳能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具有还原性,用焦炭可冶炼铁B.SO3、CO2、CO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可用NaOH溶液吸收C.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某些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D.C、CO、CH4、C2H5OH均能作为燃料使用10.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A.B.C.D.11.某工厂废液中含有 Fe(NO3)2和 Cu(NO3)2两种溶质,取部分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测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同时得到以下结论:①图中纵坐标表示 Cu(NO3)2的质量②a 点时溶液中有三种溶质,b 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③c 点时烧杯中有两种金属单质,d 点时烧杯中有三种金属单质④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呈浅绿色⑤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 个B.3 个C.2 个D.1 个12.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对三种未知金属展开探究:(1)将它们编号为:X、Y、Z;(2)取样,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3)取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O4中,发现Z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X快.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A.X>Y>Z B.Z>X>Y C.X>Z>Y D.Z>Y>X13.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九上科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精讲精练(浙教版)
![九上科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精讲精练(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72fa9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6.png)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讲精练2.2.1 金属的性质—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考点1.金属的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
2.类型(1)缓慢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等。
①铁与氧气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
反应方程式:4Fe+3O2=2Fe2O3结论:铁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红棕色固体【重点】Fe2O3又叫氧化铁,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固体,与酸反应生成+3价铁离子。
②铝在氧气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
反应方程式:4Al+3O2=2Al2O3结论: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白色固体【重点】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能阻止金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引申】A.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能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氧化膜B.铝制容器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因为酸性和碱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2)剧烈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很剧烈,如镁的燃烧,但只有部分金属可以燃烧。
【注意一】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有些金属不能燃烧,但都生成相应的氧化物【注意二】氧气的浓度不同,化学反应的现象可能不同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①镁: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在空气中不可燃烧②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4Al+3O2点燃2Al2O3【注意】铝条、铝片在空气中不可燃烧,但铝丝可以燃烧在空气中不可燃烧③铁: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注意】Fe3O4是一种黑色固体,带磁性在干燥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物质;④铜: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铜绿而被腐蚀在氧气中不可燃烧,加热,产生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Cu+O2=2CuO 2Cu+O2+CO2+H2O===Cu2(OH)2CO3【考点练习】【例1】下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附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208fef87c24028905fc37e.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附答案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
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2.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A.B.C.D.3.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正确的方案是()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4.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5.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
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C.滤液中一定有和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6.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7.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bc8e15102de2bd97058886.png)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Z>Y>XB.X>Z>YC.Y>Z>XD.X>Y>Z答案:D解析:D【解析】【详解】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最强;Y 和Z分别放人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两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H >Z,综上所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故选D。
【点睛】检验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1、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容易反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2、金属与酸反应,反应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能反应,则单质金属的活动性就强于盐中金属的活动性。
2.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均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答案: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那么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为乙>甲>丙;依据图形,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物质的质量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气体的质量越多,故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故选C。
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答案:B解析:B【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正确;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错误;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正确;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正确。
必修1 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
![必修1 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2cc9e25ef7ba0d4a733bc9.png)
△
2Cu+CO2↑
用途
石蜡油或煤油中 ①制 Na、K 合金:常温 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 堆的导热剂 ②作还原剂制取某些金 属 ③制高压钠灯(路灯)
镁铝合金——做机械零件、 车船材料、门窗等
镁铝合金 用作电缆线、导线 食品、钦料的包装
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
导线、电路板等
点燃
与氧化物反应
2MgO
+Si 金属镁着火不能用水或泡 沫灭火器等,应用细沙扑灭 4Na + TiCl4 与熔融盐 4NaCl Na + KCl 一定温度
△
大量热, 生成熔融铁(Mg 条、 KClO3) (氧化物可以是 MnO2、V2O5、 Cr2O3 等, 其活泼性一定要比铝弱) 铝热反应、铝热剂l2
△
Ti +
与盐溶液反应
NaCl+K↑ 若为 NaHSO4、 NaHSO3、 NaH2PO4 等的溶液,则 Na + 首先与 H 反应 若无,则 Na 首先与溶液 里的 H2O 反应,然后再看生 成的 NaOH 与溶质是否发 生反应(教辅 61 页细 3) CuSO4 溶液、FeCl3 溶液、 NaHCO3 溶液、AlCl3 溶液 等 2NaCl(熔融)
几种金属的化学性质
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对比学习实施策略
钠 Na 1、钠与 O2 在空气中缓慢 氧化生成白色 Na2O (表面 迅速变得灰暗、 Na2O 没有 Na2O2 稳定) 与 O2 反应 2、 钠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淡 黄色的 Na2O2(Na 先熔化、 黄色火焰、淡黄色产物) 镁 Mg 1、镁可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 薄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有一定的耐酸碱性 2、 耀眼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白色固体 铝 Al 1、铝可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表面 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有 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有一定的耐 酸碱性 2、Al 在空气中点燃生成 Al2O3, 现象为:红热、熔化而不滴落 3、铝在纯氧中点燃剧烈燃烧,放 出大量热和发出耀眼白光(试剂 瓶底部有细沙)
《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义
![《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c5728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e.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无处不在,从常见的铁、铜、铝,到较为珍贵的金、银等。
这些金属之所以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表现出各种特性,都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金属的化学性质,简单来说,就是金属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酸的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金属、防止金属腐蚀以及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许多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比如,我们常见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其表面逐渐生成红褐色的铁锈,这实际上就是铁与氧气、水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而铝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再看镁,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为:2Mg + O₂= 2MgO(条件:点燃)相比之下,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真金不怕火炼”。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各不相同,这反映了它们化学性质的差异。
三、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是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常通过金属与酸的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 H₂SO₄= ZnSO₄+ H₂↑ 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而铜则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氢之前,铜排在氢之后。
一般来说,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够置换出酸中的氢,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金属与酸的反应还受到酸的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之间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的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教学讲义《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教学讲义《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45ad22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3.png)
★★ ★
【知识梳理】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共性 ①大多数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汞为液体;少数金属有颜色,如金为金黄色、铜为紫红色。 ②有延展性,可拉成细丝,压成薄片。 ③能导电,可以用作电线、电缆。 ④能导热,可用于制造铁锅、铜火锅等 (2)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授课类型 T-金属 金属化学性质
C-专题训练
星级 教学目标 授课日期及时段
★★
1. 金属 2. 金属化学性质 3. 完成练习题
★★★
学科教师:
T-能力提升 ★★★
T— 课堂同步
金属材料
【考纲说明】
金属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常 见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生铁和钢是重要的合金
化学反应方程式 Fe + CuSO4=Cu + FeSO4
2Al+3FeSO4=Al2(SO4)3 + 3Fe Cu+2AgNO3=Cu(NO3)2+2Ag
5
4、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5、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例如 Mg 与 HCl 反应就比 Zn 剧烈,而 Zn 又比 Fe 剧烈(越活泼越易反应)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前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④位于前面的金属和位于后面的多个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时,相差越远越先反应(相差越远越先种金属混合而成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下篇(解析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下篇(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d8b4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9.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下篇(解析版)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答案】2Al + 3CuSO4====Al2(SO4)3 + 3Cu Al >Cu Cu +2AgNO3 ====Cu(NO3)2+2Ag Cu >Ag Cu <AlAl >Cu >Ag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记忆方法:嫁给那美女;新添一千金;统共一百斤。
三、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补充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若有两种以上物质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则距离远的优先反应,即“远程置换”。
四、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2. 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剧烈,其金属活动性越强;究3. 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其金属活动性越强;4. 活动性强的金属,可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题型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例1】下列各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A .铁和硫酸铜B .铁和稀硫酸C .锌和稀硫酸D .铜和硝酸银溶液【答案】C 解析:A 、铁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锌溶液,硫酸锌溶液没有颜色,此选项符合题意;D 、铜与硝酸银溶液签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是硝酸铜溶液,硝酸铜溶液呈蓝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8021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讲义(人教版)
![8021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讲义(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c1c95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c.png)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上)知识导航知识精讲一、金属与氧气反应1. 常温下反应金属方程式现象Al银白色的铝的表面逐渐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Mg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表面会逐渐变暗,生成白色固体2. 高温下反应金属方程式现象F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Mg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Cu生成黑色固体3. 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跟氧气反应。
4.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补充说明二、金属与酸反应金属 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现象 反应速度 反应方程式镁 剧烈反应,镁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很快 Mg + 2HCl === MgCl 2 + H 2↑ Mg + H 2SO 4=== MgSO 4 + H 2↑ 锌 反应比较剧烈,锌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较快 Zn +2HCl === ZnCl 2 +H 2↑ Zn + H 2SO 4 === ZnSO 4 +H 2↑ 铁 反应缓慢,铁逐渐溶解,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较慢Fe+2HCl === FeCl 2+ H 2↑ Fe+ H 2SO 4 === FeSO 4+H 2↑铜不反应【实验结论】①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
②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说明——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① 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② 铝能被广泛应用,与它的抗腐蚀性能好有很大的关系。
③ 人类对金属的利用顺序,与其活动性有关。
①金属活动顺序:活动性强的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更快。
(在图像中,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金属活动性越强)②金属的状态:其他条件相同时,粉末状金属比块状金属反应速率更快。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69d33c40c22590102029da0.png)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固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1、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1)钠的化学性质(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对比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金属与酸、水、碱和盐的反应对比经典例题题1、(1)分别写出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①Na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氧元素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化合价:O3______;Na2O2______;Na2O______。
(3)KO2能吸收CO2生成K2CO3和O2,故可用作特殊情况下的氧气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内O2-离子对健康有害,使人过早衰老,但在催化剂SOD存在下可发生如下反应,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2+□H2O====□H2O2+□O2+□□□【分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碱金属的性质,氧及臭氧的知识,化合价的概念等。
其中大部分知识是考生已经学过的,但也渗入了一些新知识,不过在题目所给信息的引导下,考生应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过去解决新问题。
【答案】(1)①2Na+O2Na2O2②4Na+O22Na2O(2) 0;-1;-2(3)4KO2+2CO2====2K2CO3+3O2(4)2O2-+2H2O====H2O2+O2+2OH-题2、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Na2O的钠块10.8 g,将其投入到100 g水中,产生H2 0.2 g。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解析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f168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1.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解析版)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解析版)金属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是由于金属内部存在自由电子,并且自由电子能够迅速传导电流和热量。
此外,金属还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能够被加工成各种形状,并且能够拉成细丝或锤打成薄片。
2. 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这是由于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较少,容易与其他原子发生电子转移,以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这种电子转移反应被称为氧化反应。
3. 金属的氧化性金属的氧化性是指金属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的能力。
金属元素可以与氧气直接反应,也可以与水中的氧气反应。
其中,一些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产生明亮的火花,这种反应被称为剧烈氧化反应。
4. 金属的反应性金属元素的反应性取决于其原子结构和相对稳定程度。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的反应性较高,而较不活泼的金属的反应性较低。
金属的反应性可以通过活动性顺序进行分类和比较,以确定不同金属之间的反应性差异。
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依据金属元素参与氧化反应的能力进行排列的。
根据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知道哪些金属元素易于与氧气反应,从而更容易受到腐蚀。
以下是常见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由高到低):1. 钾(K)2. 钙(Ca)3. 钠(Na)4. 镁(Mg)5. 铝(Al)6. 锌(Zn)7. 铁(Fe)8. 镍(Ni)9. 锡(Sn)10. 铅(Pb)11. 氢(H)12. 铜(Cu)13. 汞(Hg)14. 银(Ag)15. 金(Au)16. 铂(Pt)根据活动性顺序,可以推测某一金属元素与其之前的金属元素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三、金属的活动性及应用活泼金属如钠、钾等在与水反应时可以迅速放出氢气,并产生大量的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 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 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26505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f.png)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01知识管理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和铝:在__常温__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铝的抗腐蚀性:铝在空气中与__氧气__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__致密的氧化铝薄膜__,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铁和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金:在__高温__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即“真金不怕火炼”。
结论:__镁、铝__比较活泼,__铁、铜__次之,__金__最不活泼。
2.结论:(1)__镁、锌、铁__三种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反应的快慢和剧烈程度不同;__铜__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__强__。
3.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__单质__与一种__化合物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单质__和另一种__化合物__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A+BC―→B+AC。
02基础题考点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可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
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金(D)A.熔点高B.延展性好C.有金属光泽D.化学性质稳定2.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D)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化学反应C.铝不易被氧化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3.下列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黑色固体的一组是(D)①Mg②Al③Fe④Au⑤CuA.①和③B.只有③C .③④⑤D .③和⑤考点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4.(2020·北京)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A)A .CuB .ZnC .AlD .Mg5.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D) A .铁 B .氯化铁 C .氯化亚铁 D .碳6.将几粒锌粒浸入到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①锌粒表面产生气泡 ②不会发生反应 ③锌粒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 D .①③④ 考点3 置换反应7.(2020·湘西)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B) A .Fe +H 2SO 4===FeSO 4+H 2↑ B .CO +CuO=====△Cu +CO 2C .Cl 2+2NaI===2NaCl +I 2D .Fe +CuSO 4===FeSO 4+Cu8.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是(C)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还原反应03 中档题9.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错误的是(D) A .加盐酸 B .测密度 C .用火烧 D .看颜色10.(2020·龙东)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 -Cu 合金、Zn -Fe 合金、Fe -Al 合金、Fe -Cu 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 g 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 g 气体,该合金可能是(C) A .Zn -Cu 合金 B .Zn -Fe 合金 C .Fe -Al 合金 D .Fe -Cu 合金11.(教材P10图片变式)如图是几种金属与相同盐酸反应情况的形象示意图。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6a1e50cf84b9d528ea7a88.png)
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金B.银C.铜D.铁【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Au、Ag、Cu、Fe、Sn五种金属中铁的位置最靠前,其金属活动性最强,所以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解答】解:A、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丝需要砂纸打磨,除去薄膜的氧化铝薄膜,故选项说法正确.B、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3.下面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余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该金属是()A.Ag B.Cu C.Al D.Zn【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Al>Zn>Cu>Ag,又因为:“其中一种金属能与其它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可知它为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铝.所以,C 正确,A、B、D错误.故选C.4.如图是X、Y、Z、W四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状况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A.X B.Y C.Z D.W【解答】解:根据漫画中,四种金属的表现可知:Z的最活泼,X次之,W再次之,Y最稳定.故选:B.5.钛铁合金是生产链条钢、锚链钢等的重要原料,如果要比较钛(Ti)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以下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查阅初中化学课本上的金属活动顺序表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C.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解答】解:A、初中化学课本上的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不包含钛,故选项方法不能达到目的.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C、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故选:A.6.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A.ZnSO4溶液B.稀盐酸C.AgNO3溶液D.CuSO4溶液【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都在锌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此方案不可行;B、试剂中铜、银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铜与银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C、试剂中锌、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锌与铜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D、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故选D.7.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蒸馏水B.硫酸钠溶液C.稀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解答】解:A、铁丝、铜丝在蒸馏水中能生锈,但所需时间较长,不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B、铁丝、铜丝均不与硫酸钠溶液反应,不能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C、铁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正确.D、铁丝、铜丝均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故选:C.8.现有甲、乙、丙、丁甲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丙>乙>丁>甲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可推出甲的活泼性大于乙,且都大于丙、丁;由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说明了丙的活泼性大于丁.由此可得出甲、乙、丙、丁四种的金属的活泼性大小是:甲>乙>丙>丁.所以C 正确,A、B、D错误.故选C.9.我国早在古代,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意思是可溶性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例如:CuSO4+Fe═Cu+FeSO4.(1)Cu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其溶液颜色为蓝色.(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除去ZnSO4溶液中少量CuSO4杂质,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DA.NaOH溶液B.Fe C.CuO D.Zn.【解答】解:(1)在硫酸铜中,铜显示+2价,氧显示﹣2价,所以硫元素显示+6价,硫酸铜溶液显蓝色;(2)通过分析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反应原理,可知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除杂原则是: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除去ZnSO4溶液中少量CuSO4杂质是加入过量的锌粉,故选:D.故答案为:(1)+6,蓝色;(2)置换反应;(3)D.10.现有a、b、c三种金属,a、b分别与稀硫酸,c的硝酸盐溶液作用的现象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所给的实验结果,判断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c、b、a B.a、b、c C.b、a、c D.a、c、b【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与稀硫酸中不反应,b在稀硫酸中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a排在氢之后,b排在氢之前;a和b在c的硝酸盐溶液中都能置换出c,说明a和b都在c之前,综合分析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a、c,所以,C正确,A、B、D都不正确.故选C.11.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解答】解:A、由实验甲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会有红色物质出现,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故正确;B、由实验乙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会有银白色物质出现,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故正确;C、由实验甲将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变化,同样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所以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故正确;D、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能完成本实验探究,故错误;故选:D.12.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A.Mg+Sn(NO3)2═Mg(NO3)2+Sn B.Sn+H2SO4═SnSO4+H2↑C.Sn+Hg(NO3)2═Sn(NO3)2+Hg D.Sn+ZnSO4═SnSO4+Zn【解答】解:A、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故A能发生反应;B、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如果锡位于氢的前面,就能与酸反应,故B 能发生反应;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汞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汞的前面,故C能发生反应;D、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故D不能发生反应.故选D.13.小军欲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现象;②把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X>Y>Z B.Z>Y>X C.Y>X>Z D.X>Z>Y【解答】解:由题意可知,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现象,说明X在氢前,Y在氢后;②把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说明了Y排在Z的前边,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所以A正确.故选A.14.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M可能是铝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解答】解:A、该反应有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B、如果M是铝,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由于硝酸根﹣1价,铝+3价,所以硝酸铝写为:Al(NO3)3,图示中M是+2价,所以M不能是铝,故说法错误;C、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说法正确;D、反应前M是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了M(NO3)2M的化合价是+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D说法正确.答案:B.15.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即可鉴别其真伪.(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一组试剂是②(填序号)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②Fe、AlCl3溶液、AgNO3溶液③Ag、Fe、AlCl3溶液.【解答】解:(1)将其放入稀盐酸中,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是金,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是铜锌合金.故填:气泡.(2)①把Ag分别伸入FeCl2溶液、AlCl3溶液中时,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银不如铁和铝活泼,但是无法确定铝和铁的活泼性;②把Fe分别伸入AlCl3溶液、AgNO3溶液中时,铁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的是硝酸银溶液,说明铁比银活泼,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铝溶液,说明铁不如铝活泼;③把Ag、Fe分别伸入AlCl3溶液中时,都是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最活泼,无法确定银和铁的活泼性;由以上分析可知,能达到目的一组试剂是Fe、AlCl3溶液、AgNO3溶液.故选:②.16.某废液中含有硫酸锌、硫酸镍(NiSO4)、硫酸铜和硫酸,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欲从中回收铜和硫酸锌晶体.老师给出信息:硫酸镍溶液呈绿色,硫酸锌溶液呈无色.(1)为探究镍的金属活动性,同学们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将镍丝(Ni)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②将镍丝(Ni)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观察到镍丝上无固体附着物,溶液颜色仍为无色.请根据实验结果,把锌、铜、镍的元素符号填在图1的相应格中:(2)同学们按照实验目的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请你协助完成方案:①实验操作Ⅰ和Ⅱ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②X是Zn,M是H2SO,固体Y中含有Cu和Ni.写出X与废水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由于将镍丝(Ni)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镍在氢前;将镍丝(Ni)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观察到镍丝上无固体附着物,溶液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锌弱,金属的活动顺序是:Zn Ni (H)Cu;所以填图如下:(2)①由于实验操作Ⅰ把固体混合物和硫酸锌溶液分开,因此操作Ⅰ是过滤,而实验操作Ⅱ是从硫酸锌溶液中得到硫酸锌晶体,因此操作Ⅱ是蒸发结晶,故两个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②从图中不难看出,在废水中加入足量的金属X得到的是硫酸锌溶液,说明加入的X应是金属锌,由于锌可以和废水中的硫酸镍、硫酸铜、硫酸反应,过滤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镍、铜,可能还混有过量的锌.由于铜在氢后,不和稀酸反应,而镍和锌都可以和稀酸反应,因此溶液M应是稀硫酸或稀盐酸;锌与废水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Zn+NiSO4═ZnSO4+Ni.故答为:(1)Zn Ni (H)Cu;(2)①玻璃棒;②Zn,H2SO4,Cu和Ni,Zn+CuSO4═ZnSO4+Cu (Zn+NiSO4═ZnSO4+Ni).。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06c33c2cc58bd63086bd6c.png)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质量相等B.铝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C.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D.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答案:D解析:D【解析】【详解】将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说明硫酸全部参加反应,溶液的溶质由硫酸变为硫酸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生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质量比为120∶114,所以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选D。
【点睛】常见金属:锌、铁、镁、铝,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与足量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铝、镁、铁、锌。
2.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答案: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从硫酸的溶液变为硫酸亚铁,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不能从零开始。
所以C错误。
故选C.,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3.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答案: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是错误的叙述,如果金属镁的量较多反应完有剩余就会含有金属镁;B选项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D选项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是错误的叙述,当硝酸银溶液过量时,滤液就有硝酸银溶液。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a61f154afe04a1b171dee1.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答案:A解析:A【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锌。
【详解】A、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硫酸铜反应完全,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滤液颜色一定不会显蓝色,故A不正确;B、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加入的锌可能置换出一部分铁,则滤液中可能存在Fe2+,故B正确;C、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滤液中一定含有Zn2+,故C正确;D、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铁生成,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A.CH4+2O2点燃CO2+2H2O B.3Fe+2O2点燃Fe3O4C.NaOH+HCl═NaCl+H2O D.H2CO3═CO2↑+H2O 答案:C解析:C【解析】【详解】A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 、3Fe+2CO 2===点燃Fe 3O 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 、NaOH+HCl ═NaCl+H 2O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D 、H 2CO 3═CO 2↑+H 2O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c06e9233687e21ae45a960.png)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
则该合金可能是()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3.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4.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的Fe2+和Cu2+C.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5.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Z>X>Y B.Y>X>Z C.X>Y>Z D.X>Z>Y6.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18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A.锌B.铝C.碳D.银7.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B.生成H2的质量M<N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是MD.产生H2的速率N>M8.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9.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是FeCl3溶液。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d4149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1.png)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本节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在兼顾学生已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初步感受金属的活动性。
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重点内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练习,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作了知识上的铺垫.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
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
➢知识点睛
1.金属与酸反应
(1)图象问题
①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和足量的酸反应(图1),金属反应完,酸
有剩余,生成氢气的质量不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为:、、、,产生氢气由快到慢为、、、。
b.足量的镁、铝、锌、铁和等量的酸反应(图2),酸反应完,金属
有剩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消耗金属的质量由少到多为:、
、、,产生氢气由快到慢为、、、。
注:上述四种金属的产氢能力由强到弱为:、、、。
✧此类图象重点关注产生氢气的快慢与多少。
②氢气质量与反应物质量的关系
a.向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中加入足量酸(图3),最初酸不足,等
质量的酸参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最终酸过量,金属不足,
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为:、、
、。
b.向等质量的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锌、铁(图4),最初金属不足,
等质量的金属参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由
到多少为:、、、,最终酸不足,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注:通过图象能比较产生氢气的多少,不能比较产生氢气的快慢。
✧此类图象重点关注最初产生氢气的多少与最终产生氢气的多少。
(2)判断混合物组成问题
①平均值法
计算出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Ar ,利用平均值法,推测金
属混合物的成分(将Al 的相对原子质量折算成18,氢后金属的相
对原子质量折算成无穷大)。
A r(A)< Ar < A r(B)
②极端假设法
假设金属混合物中只含已知的该金属,计算此时应产生的氢气质量,
比较其与实际产生的氢气质量的大小关系,根据金属产氢能力,推测
金属混合物的成分。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判断滤渣、滤液成分
①对涉及到的金属进行活动性排序,标出加入的金属,判断反应的先
后顺序。
【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动性相差较大的金属之间,
先发生置换反应。
】
②画流程图,根据加入金属的量初步判断滤渣、滤液成分。
③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反应先后顺序,再次判断滤渣、滤液成分。
(2)回收废液中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根据待回收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初步判断加入的过量金属(一般为
所涉及金属中最活泼的),再分析各环节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组成。
➢精讲精练
1.相同质量的Zn 和Fe 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生成氢气
的质量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2.相同质量的Mg、Fe 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盐
酸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
的质量与消耗金属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4.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直接用各金属表示)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Mg>Al>Zn;
②Al>Mg>Zn;③Al=Mg=Zn;④Al=Mg>Zn;⑤Al=Zn>Mg;
⑥Al>Mg=Zn。
其中合理的个数为()
A.5 个B.4 个C.3 个D.2 个
5.现有
6.5 g 由Zn 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
反应得到0.18 g 氢气,则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A.Ag B.Al C.Fe D.Mg
6.某不纯的铁2.4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全部溶解,放出氢气0.2 g,则铁中可
能含有的杂质是()
A.铜B.铝C.碳D.镁
7.现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5.6 g 该混合物中加入100 g 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混合物为Fe、Al,m 可能是0.2 g
B.若混合物为Fe、Zn,m 可能是0.1 g
C.若混合物为Fe、Cu,则m 可能是0.1 g,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
D.若混合物为Fe、Zn,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8.现有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
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1)若滤渣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没有。
(2)若滤渣中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滤液中一定有。
9.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 和Fe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10.某同学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粒。
溶
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b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 点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写离子符号)。
(3)写出b~c 段发生反应的现象。
11.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
处理,并绘制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
请回答:
(1)a 点时,混合物中所含的金属单质为(填化学式)。
(2)a、b 两点,溶液的质量a b(填“=”、“<”或“>”)。
(3)请写出c~d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和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
成本,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设计了下图所示流程。
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是,步骤③使用的方法是(填“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2)固体A 的成分是,固体B 的成分是。
(3)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1)X 为;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I 和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
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点睛
1. (1)①Al、Mg、Fe、Zn Mg、Al、Zn、Fe
Al、Mg、Fe、Zn Mg、Al、Zn、Fe
Al、Mg、Fe、Zn
②Al、Mg、Fe、Zn Al、Mg、Fe、Zn
➢精讲精练
1. D
2. D
3. B
4. C
5. A
6. B
7. C
8.(1)Cu、Fe CuSO4
(2)Fe、Zn ZnSO4、FeSO4
9.Ag Fe Al(NO3)3、Fe(NO3)2AgNO3
10.(1)2AgNO3+Zn Zn(NO3)2+2Ag
(2)Al3+、Zn2+、Cu2+
(3)锌粒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11. (1)Ag
(2)>
(3)Cu(NO3)2+Fe Fe(NO3)2+Cu
12.(1)过滤物理方法
(2)ZnSO4Zn、Cu、Fe
(3)Zn+H2SO4ZnSO4+H2↑
13.(1)锌ZnSO4+Ba(NO3)2BaSO4↓+Zn(NO3)2
(2)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