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9课同步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五同步训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1.下列诗歌中加点词语“暗示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暗示了满树叶子在吹动时的饱满情境。

B.“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暗示了叶子越来越少的空阔。

C.“日出江花红胜火

...”,暗示着生命在流动,正欣欣向荣,点染出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的繁华灿烂。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暗示着环境的幽静,心情的舒畅。

解析:选D。D项,暗示着环境的寂静,心情的惨淡。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树”与“叶”的形象互相排斥,分别能表达不同的意蕴,因此古诗句中可常见到“树叶”这个词汇。

B.“木”在形象上的第一个艺术特征为: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C.自屈原始,后代诗人谢庄、陆厥等都认为“木”字在秋天的情景中能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

D.“木”的形象的暗示性常常会使我们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子。

解析:选A。“树”具有繁茂的枝叶,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树”和“叶”之间有太多的一致,而古典诗歌又习惯于用单词,因此在古诗句中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

汇。

3.吴均《答柳恽》有“寒风扫高木”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树”饱满,是满树叶子的形象,而“高木”则空阔,是落叶的形象。作者在“寒风扫高木”的诗句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正是要借“高木”创造“落木千山”这样一个空阔的艺术境界。

二、语言运用

4.(原创)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①林庚成了北大名师。

②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

③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

④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从林庚成了北大名师,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5.请从“竹”、“旦”、“月”三字中任选两个,参照下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形式进行仿写。

中国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其独特的形美和义美,随时都能勾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想象。例如:一个“马”字,让你仿佛看到了鬃毛飘扬昂首长啸的骏马,孤独踯躅在寂寞的沙场。一个“雨”字,让你仿佛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个“竹”字,让你仿佛看到了翠绿秀颀的万竿斜竹,在阳光里筛下斑驳的影子,耳边竹风飒飒,地上竹影婆娑。一个“旦”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缠绵漂泊红花灼灼细雨蒙蒙

B.洗练爽朗北风萧萧炊烟袅袅

C.精彩奥妙丰富多彩风度翩翩

D.棉密褐绿明月皎皎红尘滚滚

解析:选D。D项中“棉密”应为“绵密”。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钟爱奥秘B.启发钟爱奥妙

C.启发喜爱奥秘D.启示喜爱奥妙

解析:选B。“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B.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

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