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29b140be23482fb5da4c0e.png)
文化应由: 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三个层次的结构构成。
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
点
文化是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媒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支
撑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章海荣:“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
、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
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
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 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属于文化这个大的范畴的;
它是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经济性
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
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的内在冲动
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的体系构成
客源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旅游 中介体——旅游目的地客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 回归久居地
旅游文化学
教学内容
基 础 主 体
客 体
旅游文化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消费与介体文化 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媒 体
发 展
教学方式
旅游文化发展历程(4个)
旅游文化的形成: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鼎盛:隋唐五代宋时期的旅游文化(彭路、黄
区域旅游文化(6个)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阳敏)
三秦文化(陈应波) 三晋文化(李琴) 楚文化(冉翠) 吴越文化( 杨丹) 巴蜀文化(陈柔) 其他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东北文化等()
城镇旅游文化(4个) 北京的城镇文化 香港的城镇文化(李玲、刘翠华) 成都、重庆的城镇文化(漆尧、唐 玉娇) 上海的城镇文化(许玉萍、张秋月 ) 澳门的城镇文化(杨劲、松杨伟)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7c71a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b.png)
名词解释1.文化: 文化是人创造的而非天自然产物, 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在然现象;是为社会所普遍的人所享用的, 不属于个人的;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 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人类的产物, 是人来社会实践的结果,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广义文化: 泛指人类社会创造活动的总和, 是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 由知识, 态度, 价值观构成的所谓“隐在文化”3.狭义文化: 指在一定的资料生产方式上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相当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 特别是知其意识形态。
4.文化模式: 就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
5.旅游文化: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市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6.园林: 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 种植花草,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径创作而形成的美得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7.企业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历史传统。
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包括企业管理中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和隐型文化两部分,简答1.文化的基本特征: 地域性, 民族性, 时代性, 承袭性, 变异性。
2.文化的基本功能: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的功能;记录、储存、传播的功能;认知、助知的功能;凝聚的功能;教化、培育的功能。
调节、控制功能。
3.旅游文化的特征: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旅游业的文化特征性就不仅体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 也渗透在旅游业多种部门的运行之中;同时, 旅游对接待地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还表现在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方面、既有积极意义又会产生消极作用;总之,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 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c700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8.png)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评估当地文化的传承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估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动世界旅游发展
04
CHAPTER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与技术
通过设计问卷,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导游、经营者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推动经济发展
起源
01
旅游文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发展
02
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游客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规划法
制定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时序规划法
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全面、协调的文化发展规划。
综合规划法
05
CHAPTER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埃及金字塔
1
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
![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e91e2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5.png)
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简介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旅游、文化、历史、经济、政治、民俗等多个领域,是旅游管理、文化传播、社会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文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旅游文化的热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旅游文化的认知和理解;3.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运作和管理的认识;4.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旅游与文化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旅游文化;3.旅游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4.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部分:旅游业与管理1.旅游业概述: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2.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3.旅游项目开发与规划;4.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1.参观旅游景区;2.实地考察旅游服务企业;3.调研当地旅游文化资源;4.设计旅游策划方案。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旅游文化学的相关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等;2.案例式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应用和效果;3.实践教学:到景区、旅游企业等地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旅游服务的运作和管理;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对旅游文化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旅游文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
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平时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出勤、课程笔记、参与度等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3.期末论文/项目评价:对学生针对旅游文化学方面的主题完成的论文或项目进行评价;4.课堂测验:对学生对旅游文化学的掌握程度进行评测。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9e19226b7fd5360cba1adbd6.png)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文化研究的深入
80年代,旅游人类学家将旅游者作为一个需要休闲、为摆脱一些社会 束缚而远游的人来研究,旅游活动的文化性质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论证。 进入90年代,西方的旅游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 论著方面,尤瑞的《旅游者的凝视》(1990);亚利· 里德的《旅 行者的心灵:从基加马治到寰球旅游》(1991);玛丽· 路易· 普拉特的 《帝国主义的眼睛:旅行写作与跨文化的演变》(1992);卡伦· 卡普兰 的《旅行质疑:后现代对位移的讨论》(1996);杰姆· 克勒福德的《旅 行文化》(1997);C.T.威廉斯的《旅行文化》(1998)。 □专业研究刊物方面,除《旅游研究年报》(1973年创刊)外、还出现了 英国的《旅游管理》、澳大利亚的《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1990 年创刊)等一大批专业性强、内容全面深入的旅游文化研究刊物。 □ 学术交流上,除了定期的旅游文化国际年会,各国、各地区还有为 数众多的各类研讨会。
沈祖祥:旅游文化的研究对象,即是通过对 旅游内部三个相互关联、运动的结构的演变过程进 行 系统研究,描述旅游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运动 规 律(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1999)。 喻学才先生: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 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喻学才,《旅游 文 化》,2002)。 章海荣:旅游活动实际促成的是一种文化进入到 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旅 游 文化的研究视野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旅游主体 文
二、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主要观点 加法利(Jafar Jafari)等:目的地国民族文 化,客源国文化,以及主体和客体、媒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交 际碰撞产生的文化都是旅游文化的研究范畴(肖洪根,1994)。 马波:旅游文化学以旅游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本质以 及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与旅游学有着一 个基本共同的结构(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1998)。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应抓住旅游主体----中介体----客 体----社会环境的各个环节,研究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和民族旅 游 性格的塑造过程(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1999)。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9514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a.png)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一、旅游文化学概述1、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中文化现象的学科,它涵盖了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和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
3、旅游文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主要包括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保护和传承旅游资源,以及推动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了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管理和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旅游文化的特点:本文1)文化多元性:旅游文化具有多元性,包括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和不同宗教的文化元素。
本文2)交融性:旅游文化具有交融性,它是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本文3)地域性:旅游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密切相关。
本文4)发展性:旅游文化具有发展性,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三、旅游文化的类型与表现形式1、旅游文化的类型:本文1)按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文化和国际旅游文化。
本文2)按历史划分:可分为古代旅游文化、近代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
本文3)按性质划分:可分为民俗旅游文化、人文旅游文化和自然旅游文化。
2、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1)旅游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本文2)旅游活动:包括文化体验活动、娱乐活动和休闲活动等,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3)旅游服务:包括导游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和购物服务等,是提高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本文4)旅游纪念品:是反映旅游文化的特殊商品,具有强烈的纪念意义和文化内涵。
四、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价值1、旅游文化的影响:本文1)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c3dd9f680203d8ce2f243f.png)
旅游文化学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引言现代旅游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现象,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现象。
因此,对于现代旅游活动现象及其本质,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之作出科学、深入、理性的思考、分析、研究与实践,同时还应以文化的角度和视野,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蕴涵和折射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及其规律。
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1.1 文化概述1.2 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第二章旅游者文化2.1 旅游者及其文化规定性2.2 旅游者的文化人格与塑造2.3 休闲文化对旅游者性情的调适第三章旅游景观文化3.1 旅游景观文化的内容层次结构3.2 旅游景观的社会文化功能3.3 文化积淀与自然景观美3.4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3.5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3.6 作为文化现象的宗教旅游景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专题学习欣赏1.泰山(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3.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世界文化遗产)4.长城(世界文化遗产)5.明清故宫(世界文化遗产)6.北京的皇家祭坛——天坛(世界文化遗产)7.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8.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9.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世界文化遗产)10.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11.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12.青城山和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13.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14.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15.云岗石窟(世界文化遗产)16.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参考文献1.《旅游文化学》.谢贵安,华国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2.《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编著.青岛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3.《旅游文化学导论》.沈祖祥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4.《旅游美学新编》.王柯平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5.《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6.《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上、下).王新建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7.《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大型画册)8.《中国世界遗产图典》.旅游天地杂志社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9.《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部中华文化信息网,浙江摄影出版社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2年8月第1版10.《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柳正恒,林可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2月第 1版.(共五辑)11.《中华遗产》.中华书局主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邮发代号:80—25312.《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7月13.《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唐鸣镝等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4.《旅游文物鉴赏》.顾维舟等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15.《中华文明之光》.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16.《中华文化讲座丛书》.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吴同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17.《厚重河南》.大河报社编辑室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共十辑)18.《经典洛阳》.齐永长等主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共四卷)19.《洛阳春秋》.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栏目制作.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20.《旅游》(月刊).北京市旅游局主管,旅游杂志社编辑出版.邮发代号:2—15921.《风景名胜》(月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协办.邮发代号:32—7422.《中国国家地理》.(月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邮发代号:2—80623.中国世界遗产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4.中国旅游网(国家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5.国家建设部网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city/other/26.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Chineseindex.html27.中国国家森林公园/28.国家水利风景区http: //. cn/slfjq/2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国家文物局网站(世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V—国家地理频道/geography/32.中国风景名胜网/33.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34.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35.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或称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旅游文化学第-章绪论PPT课件
![旅游文化学第-章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5775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d.png)
05
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旅游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旅游活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增进 文化理解和认同。
推动社会进步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 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提升国家形象
旅游活动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有助于提升国 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文化互 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旅游来促进文化交流和保护文化遗 产。
旅游文化学的未来趋势
未来,旅游文化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更 全面地揭示旅游文化的内在机制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旅游文化学的国际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旅 游文化现象和问题,推动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同时,可持续旅游发展将成为旅游文化学的重 要研究方向,以实现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
旅游文化的特征
01
多样性
旅游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下的
旅游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这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体验。
02
互动性
旅游文化具有互动性的特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与当地居民、旅游从
业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有助
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
总结词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是指以地方民俗文化为特 色,通过民俗活动和表演展现地方特色的文 化形式。
详细描述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 艺、民间音乐舞蹈等。这些地方通过展示地 方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游客了解和体验 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同时,这种文 化形式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 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旅游文化学作业题
![旅游文化学作业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e60e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8.png)
旅游文化学作业题一、引言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旅游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旨在探究旅游对于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如何塑造旅游体验。
本文将就旅游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意义展开论述。
二、旅游文化学的基本概念1. 旅游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休闲、娱乐、观光和文化交流的行为。
旅游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种形式,它可以带来新鲜的体验和不同文化的碰撞,从而丰富个人的视野和知识。
2. 文化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中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文化包括语言、宗教、艺术、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它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3. 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是旅游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关注旅游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如何塑造旅游体验。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将文化因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如何保护和传承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遗产等。
三、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旅游文化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旅游文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可以亲自去目的地,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并通过参与当地的旅游活动来感受旅游体验。
2.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阅读文化史、旅游报告、学术论文等文献来了解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3.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数据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旅游者的行为习惯、旅游动机和旅游满意度等信息来研究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4.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产品来研究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深入分析其文化特色和旅游效应。
四、旅游文化学的实践意义1. 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更好地发展旅游业。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139b6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d.png)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掌握旅游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理解旅游行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3.掌握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4.具备旅游文化解读与传播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时程安排1.旅游文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2周)-旅游文化学的定义与意义-旅游文化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旅游文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领域2.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研究(2周)-旅游与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旅游行为对文化的影响与变革-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塑造和限制3.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4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旅游目的地文化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的表达与传播4.旅游文化解读与传播(4周)-旅游文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旅游文化的传播形式与策略-旅游文化解读与传播的案例分析5.旅游文化与旅游市场(2周)-旅游文化的市场价值与影响-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与反哺-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与开发6.旅游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周)-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化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影响与倡导-旅游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传承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文献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1.主教材:《旅游文化学导论》2.参考书目:-《旅游文化与旅游学概论》-《旅游与文化:旅游学基础教程》-《旅游与地理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景观》-《旅游文化传播与解读》-《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资源与开发》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占比:30%-课堂表现与参与度:10%-小组讨论与报告:10%-作业与项目:10%2.期中考试占比:30%-题型: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3.期末考试占比:40%-题型:综合题、分析题、论述题六、教学团队与资源本课程由旅游学院专业教师授课,学院配备多媒体教室、实地考察资源等教学资源,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和实践机会。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4dab9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f.png)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和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旅游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旅游文化学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旅游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且深度挖掘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推动和保护。
下面是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旅游文化学这门学科。
一、旅游文化学的基本理论1.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基础和灵魂,二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
2. 旅游文化的内涵: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逐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一种旅游意识和旅游文化素养的集合,旅游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和创意旅游等。
3. 旅游文化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体验、维护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 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1)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产、艺术品、文物和建筑群等。
(2)民俗文化:包括民俗风情、节庆活动、民间传统技艺等。
(3)宗教文化:包括宗教遗址、宗教建筑和宗教节庆等。
(4)创意文化:包括艺术展览、文化体验、科技旅游等。
2.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地位和重要性。
(2)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提高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
三、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营销1. 文化旅游产品的定义和特点:(1)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和产品。
(2)文化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旅游需求,同时充分展现文化旅游资源的魅力。
2. 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营销:(1)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注重本土文化特色和旅游需求。
(2)在产品营销中注重全面推广和差异化定位。
(3)在营销渠道和推广策略上注重多元化和精准化。
以上就是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文化学还有许多其他内容值得探讨和研究,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
旅游文化学心得
![旅游文化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8ae0c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9.png)
旅游文化学心得旅游,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体验。
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旅游对于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在我学习旅游文化学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旅游文化的理解,还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旅游文化学让我明白了旅游的本质和价值。
旅游并不仅仅是为了走马观花、寻找刺激,更是一种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态度。
通过旅游,人们能够抛开繁杂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与亲朋好友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同时,旅游也是一种学习、探索和体验的过程。
在旅游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情和生活方式。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体验,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和见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宽容心态。
其次,旅游文化学让我意识到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
而旅游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机会。
在旅游中,我们可以体验到慢节奏的生活,享受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同时,旅游也是一个了解世界和自我,释放压力和充实自己的机会。
在旅游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我们明白世界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和文化,培养我们的包容心、开放心。
同时,在旅游中我们也能够获得生活的灵感和启发,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明白生活的真谛。
因此,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对于生活、对于自我的投资。
此外,旅游文化学还让我了解到旅游与文化的紧密关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和传统习俗。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感受到不同地方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比如,中国的古建筑、古镇水乡、少数民族风情等,都是我们在旅游中能够感受到的。
同时,在旅游中我们也能够参与到当地的文化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文化的魅力。
通过旅游,我们不仅能够增加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传播和推广文化,形成文化交流和互鉴的桥梁。
旅游文化学第五章旅游客体文化精选全文
![旅游文化学第五章旅游客体文化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9723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b.png)
6
可编辑ppt
7
第一节 旅游客体文化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其三) 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可云海
海滨旅游
冰雪旅游
可编辑ppt
28
第二节 自然旅游客体文化
(四)提升自然旅游客体文化品位
1、提升旅游客体的文化品位 旅游客体的文化品位,是指旅游客体所蕴含的文化内容的级别和品位。 文化品位越高的旅游客体,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加强旅游客体的文 化品位的建设,提升旅游自然客体文化品位,对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编辑ppt
30
第二节 自然旅游客体文化
(四)提升自然旅游客体文化品位
3、保护旅游客体生态环境 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只有保护生态才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应该倡导生态旅游。
可编辑ppt
31
第三节 社会人文旅游客体文化
(一)社会人文旅游客体文化的概念
1、社会人文旅游资源 2、社会人文旅游客体 3、社会人文旅游客体文化
家园林为主,规模虽小,但是布局有法,充分利用一切空间造景,即使墙角、路 面也精心雕琢。
可编辑ppt
38
3、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大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因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
河川,所以造景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岭南园林发展历史比较晚,曾师法 北方与江南园林,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也融汇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 精巧,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
旅游文化学——文化背景
![旅游文化学——文化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4ac57c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4.png)
旅游文化学——文化背景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学科,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门学科关注旅游活动对于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同时也研究文化因素对旅游体验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旅游文化学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交流与理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旅游文化学的文化背景及其重要性。
旅游文化学的文化背景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文明起源。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言、宗教、艺术、建筑、习俗等方方面面。
旅游活动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并且与当地的文化密切相关。
旅游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同时,旅游也能够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支持,通过旅游收入来维护和修复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使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更加频繁和广泛。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到达世界各地,体验不同的文化。
旅游业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旅游活动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旅游文化学通过研究旅游活动对于本地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在当今社会,文化旅游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形式。
文化旅游强调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和了解目的地的文化。
这种旅游形式不仅带来了独特的旅游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旅游可以促进本地文化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同时也带来了对本地文化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旅游活动对于不同文化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这有利于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和平发展。
此外,旅游文化学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
通过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为本地社区带来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通过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可以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ea026148d7c1c708a14590.png)
旅游文化学第一章绪论1、1977年由被称为旅游业教育先驱者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首次提出“旅游文化”概念。
2、国外旅游文化的研究的特点:①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
②旅游文化研究已超越旅游经济的研究。
③重视应用研究而轻基础理论研究。
④旅游文化研究多以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为着眼点。
3、1984年第一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分册中,第一次提出了“旅游文化”的概念。
4、旅游文化学理论研究框架:“三要素结构论”(建立在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认知构架上)和主体结构论。
5、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6、旅游文化学内容体系(图)21页7、旅游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属于旅游学和文化学交叉与综合性质的学科8、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具体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调查法、③比较法、④田野工作、⑤模型或模式分析、⑥统计分析第二章旅游文化的本质与特征1、旅游文化本质与相关范畴的认识框架(图)35页2、旅游文化的特征:①一般特征:创造性、自由性、对象性、价值性、时空性、民族性、继承性②基本特征:流动性、开放性3、旅游文化定义: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从业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是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以旅游目的地作为最终极的载体相互作用、共创共生的过程和结果,是由旅游活动引致并迸发出来的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其实质是旅游引致的人化过程与结果。
第三章旅游文化的形成、功能与地位1、旅游文化形成机制模型(图)68页2、旅游文化的功能:①改塑自然;②发展文化;③推动社会;④繁荣经济;⑤陶冶人格3、旅游文化功能:从旅游者角度:神话传说、游记文学(游记、旅游诗等)、山水画、旅游摄影和历史遗踪从旅游业角度:神化、史化、名化、附会、创造第四章旅游审美文化1、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的表现形态:优美、壮美、悲美、喜美2、审美特征:审美具有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等特征。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e2203e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f.png)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2、旅游物质文化:也能称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指蕴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附加的必要的游乐设施,以及为旅游者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餐馆和其他设施。
3、旅游精神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精神层面,指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的特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观念形态。
4、旅游制度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指旅游文化主体所处国家的管理部门或有影响的大旅游商所制订的各种法规、制度及相关的企业管理规则等。
5、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中的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7、政治型旅游文化:是说旅游文化极其重视伦理道德、政治事功并且形成了主观修养和外在客观政治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传统。
8、历史名人级差:是指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大小,也即对历史所起的作用大小,把历史名人分成若干个级别。
而所谓历史名人级差效应,则是指利用历史名人的不同级别,获取不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10、旅游消费文化:是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11、旅游审美: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还有一种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审美欲求,或称旅游审美。
12、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你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13、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客体的未经文化及来自旅游主体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66ef9351e79b896802261f.png)
1、旅游文化的概念:是指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文化的本质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是文化的载体1、旅游是文化展示的平台2、旅游是文化交流的渠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1、文化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2、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3、文化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4、文化交流是旅游的重要功能3、旅游文化学的概念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文化的组成、本质、使用价值和影响其价值实现的相关因素,通过分析、了解各种旅游文化现象并研究其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意义①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学则是旅游文化实践的科学总结,但它又高于实践、能够指导实践。
②通过对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探究各类旅游资源文化,研究旅游企业文化品位和管理,能有效促进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繁荣,加深人们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为旅游开发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持续健康发展。
5、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就是指旅游者,即对旅游客体进行游览、观光,开展审美活动的主体者。
既是是旅游活动中新生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所属客源地区域、民族文化的携带者。
旅游主体文化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表现的内在的观念文化和外在的审美行为文化、消费行为文化以及相关文化事象的一种旅游文化形态。
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意义:①旅游主体是旅游文化主要的承载者、享受者、传播者②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③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④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①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②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社会文化环境(居住地和目的地)的熏陶;③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民族习俗的影响;④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其自身文化品位(旅游观念、自身个性文化修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2、旅游文化
3、艺术审美文化
4、家国同构
二、简答题
1、旅游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2、我们对旅游文化的哲学基础的讨论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
3、旅游动机满足的需要主要有哪四种?
4、影响旅游动机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哪几方面?
5、旅游文化的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哪五方面?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传统伦理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2、从旅游业的角度试论旅游文化的实用性特点。
3、试论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中的伦理性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