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望洞庭》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1.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人教新课标 (共25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1.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人教新课标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1809296bd97f192279e941.png)
二十三岁,刘禹锡踏上仕途。三十三岁,成为 政治革新活动中心之一。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因触犯 了当朝达官贵人的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 刘禹锡接连被贬。《望洞庭》就是诗人转 任和州途中,经过洞庭湖时写下的。 眼前的洞庭秋月,水月的和谐,山水 的和谐,诗人平和的心情,与大自然的宁 静融为一体。于是,《望洞庭》这首诗, 连同这个月夜,成为永恒。
望 洞 庭
▲
(唐 )
▲ ▲ ▲ ▲ ▲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 ▲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月: 皓月当空 月明星稀 风清月朗 月光如水 风月无边
湖: 银光闪闪 波光粼粼 水平如镜 水波映月 水天一色 环境:迷迷蒙蒙 朦朦胧胧 宁静和谐 月宫仙境 相互交融
望 洞 庭
古诗古韵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唐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 唐 刬〔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 元末明初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赠少年》 温庭筠yún 唐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跨湘、鄂 两省,号称 “八百里洞庭”。
洞 庭 湖
洞庭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秀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湖外 有湖,湖中有山。
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Fra bibliotek鸥鹭翔飞
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岛。君山岛风景秀丽,它是湖 中的一个孤岛。
洞庭湖以及迷人的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赞美它。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 他趁着月夜,遥望洞庭,写下了一首千古佳句。听,他正在 吟诵呢!
刘禹锡望洞庭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7f33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d.png)
刘禹锡望洞庭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刘禹锡望洞庭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四年级下语文课件-望洞庭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课件-望洞庭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3bb5e2bdcaaedd3382c4d316.png)
• 望洞庭:•来自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
国第二大淡水湖。
五大湖:潘阳湖、洞庭湖、太湖、 洪泽湖、巢湖。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组合作学习整首诗
。
图1 图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远远的看洞庭湖山水苍翠美丽, • 就像银盘里放着一只青青的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这句诗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答:运用了比喻手法, • 把君山比喻成青螺。
四年级下语文课件-望洞庭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课件-望洞庭人教新课标
庭 ting(家庭)(开庭)
• 潭 tan(泥潭)(潭水) • 螺 luo(海螺)(螺丝钉)
• 和:指水色月色融为一体 • 秋月:秋天的月亮 • 潭面:湖面 • 遥望:远远的看 • 翠:苍翠 • 青螺:指君山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 洞庭湖的水与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 湖面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 子。
望洞庭
• [唐]刘禹锡 •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 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 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 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 西洞庭湖三部分。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 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 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 3900平方公里。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e4090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4.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悠闲的模样。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那个地点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那个地点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那个地点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独坐敬亭山》赏析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那个地点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刻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味道,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乐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孤寂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事实上,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看起来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域:看起来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排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动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专门的清幽安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寂。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同时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玩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望洞庭
![望洞庭](https://img.taocdn.com/s3/m/fee92d7ecaaedd3383c4d389.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主备人:吴琦一、教学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螺、潭”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4. 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了解洞庭湖的静美。
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三、课前准备1.PPT课件2.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很多风景名胜,大家一定都去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区。
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1.读诗。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诗读几遍。
2.解诗题: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3.解诗句:(1)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找出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如“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山水”“白银盘”等。
2.读着诗句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3.解答疑问:“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搜集并比较背诵欣赏。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知识点汇总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01389f2bb4cf7ec4afed053.png)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知识点汇总原文: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被贬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练习题:1、看拼音写词语dònɡ tínɡ shuǐ tán tán miàn qīnɡ luó()()()()2、“庭”字的读音是________,“庭”字的笔画共________画,我可以用“庭”字组三个不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三首望洞庭》
![人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三首望洞庭》](https://img.taocdn.com/s3/m/b1e54d8c284ac850ad02424a.png)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螺”,正确认读多音字“磨”。
3、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望洞庭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伟大的诗人?2.介绍刘禹锡。
3.导入课题。
4.从题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5.介绍洞庭湖资料。
6.播放洞庭湖的视频资料。
7.从题目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活动2【活动】望洞庭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螺luó、磨mó3.再读,注意诗的节奏。
4.自由再读古诗,你都读懂了那个词、哪个句子的意思?自己理解——同桌交流——全班交流5.师小结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发挥想象感受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7.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生配乐感情朗读。
9.刚才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到洞庭湖畔感受到了远望洞庭湖看到的和谐的美、迷蒙的美、柔和的美。
师板书。
作者已经来到洞庭湖畔,为什么他只远望,而不去细细的游玩,近近的欣赏呢?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虽胸怀大志,却屡遭打击,多次被贬官。
二十二年间他六次由于官职变动路过洞庭湖,这一次就是在转任和州时路过所做。
在那样的心境下刘禹锡就像清凉月夜下白银盘里那一只孤独的青螺。
长期的贬谪他也有孤独也有落寞。
谁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活动3【活动】望洞庭三、情感升华1.三介作者刘禹锡不光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6f1499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f.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望洞庭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望洞庭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d85e6b4e866fb84ae45c8d80.png)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联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颔联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 颈联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 居易称作“诗豪”。他的 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 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 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 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 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热爱
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
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想一想,诗人看 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把什么比作 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想一想,诗人描写的是什么特定情况下 洞庭湖的景色?
3、想一想,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达的?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
看到 湖面
君山
联想 比喻 镜未磨 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 把湖面比作银盘 青螺 把君山比作青螺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566ace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9.png)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整理了《望洞庭》全诗意思及诗意,供参考。
《望洞庭》全文意思: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诗意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
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望洞庭》课件(共11张PPT)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望洞庭》课件(共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d9f061dd88d0d232d46a22.png)
❖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 句话写下来。
搜集岳阳楼的小知识,给大家介绍 一下岳阳楼。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202021/9/202021/9/202021/9/209/2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2021/9/202021/9/202021/9/2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202021/9/202021/9/209/2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202021/9/20September 2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202021/9/202021/9/202021/湖风光
刘禹锡简介
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人,其诗通俗 清新,富有民歌特 色。著有《刘梦得 文集》。
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做到眼到、心 到、口到。
理解词语
配乐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古诗三首望洞庭》 公开课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古诗三首望洞庭》 公开课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7c0a76cc7931b765ce1569.png)
涿鹿县实验小学
刘禹锡简介
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 家、散文家,与白居易并称 “刘白”。白居易评价刘禹锡说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 锋森然,少敢当者。”所以刘 禹锡又有“诗豪”之称。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望洞庭》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 Nhomakorabea。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 《望洞庭》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 《望洞庭》](https://img.taocdn.com/s3/m/b621f3e90c22590102029d4e.png)
望洞庭
疑飞遥日 是流看照望 银直瀑香庐 河下布炉山 落三挂生瀑 九千前紫布 天尺川烟
孤两碧天 帆岸水门望 一青东中天 片山流断门 日相至楚山 边对此江 来出回开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文学 家 哲学家。他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与 白居易并称为“刘白”。白居易称他为 “诗豪”,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把 潭面 比作 未经打磨铜镜 。
把 湖面 比作 白银盘 。 把 君山 比作青螺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望洞庭》。
教学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地了朗读古诗。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千姿百态洞庭湖
(一)当代歌唱家熊七梅演唱的《洞庭湖上风光美》中有这样几句词:
洞庭湖上哟风光美吔
银鹭哟结队湖上飞啰
白帆哪点点雾中行哟
船上哟渔姑歌声脆啰
走在那洞庭湖岸边吆喂
如诗意境哟心儿醉
走在那洞庭湖岸边吆喂
如画风光哟多么美多么美
1.谁来读一读?
2.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个词“风光美”,谁来说说,在熊七梅的心中,洞庭湖是一种怎样的美?
3,小结:银鹭结队飞翔,白帆雾中行,船上渔姑唱,好一派祥和的景象!
(二)那么,在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笔下,洞庭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谁来读读这两段文字?
2,知道这里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3,小结:
阴雨之中,洞庭湖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令过往的“迁客骚
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阳光之中,
洞庭湖却是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你看,
熊七梅歌中的洞庭湖婉约如诗,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又变化多端,豪气
与秀丽并存,那在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眼中的洞庭湖又是怎样的
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
二,别具一格洞庭湖
1.出示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十三岁踏上仕途的刘禹锡,三十三岁成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革新只进行
了半年便以失败告终,刘禹锡接连被贬。
四十二岁奉召回京,次年写诗得罪执
政,外放为连州刺史,后又担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五十四岁从和州召回洛
阳。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
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
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
天。
可见本诗是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所写。
3,请大家拿起桌上的讲义,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
4,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清清爽爽地读。
5,接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6,好!味道出来了。
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7,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8,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9,好了,孩子们,洞庭湖在苏东坡的眼中,时而温婉,时而豪迈,在熊七梅的眼中,是诗情画意,而在刘禹锡的眼中却是温柔细腻,请大家静静地默读《望洞庭》,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这个秋月如水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10,分组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11,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心境变得特别的平静,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作者欣喜地看到洞庭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不禁浮想联翩,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这洞庭湖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真是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12,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你会说什么呢?13,在作者的眼里,在作者的心中,大自然的和谐与心境的宁静已然融为一体。
全诗有一个关键词“和”,“和”怎么解释呢?(和谐)此诗之中,洞庭湖的哪些景物是和谐的呢?
14,分组讨论。
15,全班讨论。
16,小结:
水月之和,首先写到“湖光”、“秋月”之间的和谐。
湖面是什么样子的?诗中没有写,但联系上下诗句,我们很容易看到此时诗人眼前的洞庭湖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月亮倒映在湖面,湖面泛起了蒙蒙的水汽,好似笼罩在湖面的薄雾,在月光映衬下,朦朦胧胧的。
“天上有个月亮,水里有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水天一色、水月相互映衬,给人以安详、宁静之感,白天的繁华浮躁,人生的坎坷不平在此情此景中被荡涤,被消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里的山水之“和”,折射出的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平和。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这个比喻句更加清晰的描写出茫茫月色与蒙蒙湖面的水天一色,互相映衬之下的和谐跃然纸上。
接下来作者视野由近及远,放眼八百里洞庭,君山进入作者视野,在皓月银辉之下,山是翠绿的,山倒映在水里,水也成了翠绿的,山和水色彩上的和谐,山的形状和水中倒影形状上的和谐,山水的融合,山水浑然一体。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如此举重若轻,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和谐,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三)滋润心田洞庭湖
我们知道,诗人是经历了人生的喜悲、大起落之后,走向成熟。
这次虽是转到和州赴任,但已大彻大悟、宠辱不惊。
你看,此时此刻,在诗人的眼中,洞庭湖的湖光,秋月,山水不是灰蒙蒙的,而是山含情,水含笑,一切都是那样的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四)群英荟萃洞庭湖
面对同一个景物,作者的经历不同,心绪不同,所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看,
杜甫这样说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这样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白这样说
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孩子们,刘禹锡的《望洞庭》却以水月之和,山水之和,人景之和抒发了宁静、平和的心境。
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深情地吟诵起《望洞庭》。
(五)魂牵梦绕洞庭湖
孩子们,今天,你读了《望洞庭》,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
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岳阳,你一定会去看洞庭湖。
师:来到洞庭湖,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师:想到刘禹锡,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师: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
师:虽然我们没有去过洞庭湖,虽然我们不曾见过刘禹锡,但是,通过这首《望洞庭》,这个美丽的湖泊已然在我们的心中扎根,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已然是我们的老友,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