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功过_历史故事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草根帝朱元璋的5大无人能比的历史功..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草根帝朱元璋的5大无人能比的历史功..](https://img.taocdn.com/s3/m/db8a073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1.png)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草根帝朱元璋的5大无人能比的历史功绩篇一: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草根帝朱元璋的5大无人能比的历史功绩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1个响当当的大人物。
谁都知道,作为明朝的创业皇帝,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只不过是元末淮河流域间的1个放牛娃,只不过是1个为了勉强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
但就是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逃荒者,打从24岁投奔农民起义军,从一名小兵开始起步,仅仅经过17年传奇般的奋斗与征战,乃竟登上了堂堂一朝开国天子的宝座!不过有关朱元璋的评价,却从来都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以至于直到今天,这种集中奉献给他的敬仰、赞美与唾沫,仍然可以在网络上掀起一场暴风雨般的争论——如果刺激得当的话。
可无论怎样看,以朱元璋传奇而光辉的军事履历和治国生涯,他显然都有充足的理由当选为中国封建社会位居前三名的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没准。
功绩一: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削平群雄,结束了蒙元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崭新而强大的国家,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
说明: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天下大乱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
朱元璋自参加红巾军不久,就以自己的英勇与才智获得赏识,并努力拼搏,终于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支劲旅的统帅,进而率军消灭了相邻的好几个比较强大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伐蒙元,一路势如破竹之下,很快就克复了元朝的都城大都。
之后,朱元璋又经过几次讨伐,最终统一全国,建立了大明朝。
中国历史每逢乱世时,便是群雄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时候,但每次混战到最后,则又必定会回落到各家归一、天下一统的局面。
而这最后的胜者,通常也总也有其胜出的理由。
无论是刘福通、朱元璋,还是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对于腐朽的蒙元统治者来说,那当然都是正义之师;但若拿各支农民军互相比较的话,那恐怕就没有正邪之分了——各家都是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汉族人的政权不是?所以,朱元璋最后的胜利是无可指责的,他既非继承,也非窃取,而是全凭自己诚实的奋斗夺得这谁都可以奋力抢夺的天下的。
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故事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童年和青年时期朱元璋出生在贫苦的家庭,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许多困难。
然而,他对研究非常有天赋,并在同龄人中表现出色。
他对历史和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对他未来的政治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功勋和智慧朱元璋以其出色的智慧和军事才能闻名于世。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参加红巾军,与其他起义领导人并肩战斗。
然而,他很快超越了其他人,成为红巾军的主要领导者。
通过巧妙地利用战术和战略,朱元璋击败了许多强大的敌人,夺取了重要的城市。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智慧的决策而获得了众多的胜利。
建立明朝经过多年的战斗和斗争,朱元璋成功地统一了中国,并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
他成为了明朝的第一位皇帝,而他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才能也得到了全国的认可。
作为明朝的统治者,朱元璋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措施来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他注重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建立了有效的行政机构。
他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对国家的贡献朱元璋在他统治下为中国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他明确了自己对中央集权的追求,并推动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发展。
他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推动教育和促进文化交流来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
此外,朱元璋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军队改革,使明朝的军队更加强大和有组织。
他还采取了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并与周边国家保持了稳定的关系。
终年和遗产朱元璋在1398年去世,享年71岁。
他留下了一个强大、稳定的国家,并为中国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他的智慧、领导能力和对国家的贡献将永远被世人所记住。
朱元璋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的传奇事迹将继续激励和启发后人。
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介绍

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介绍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
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明史》“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
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
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
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
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
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赵翼:盖明祖之性,实帝王,豪杰,盗贼兼而且也。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
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
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
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毛泽东:“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1-朱元璋功过

一,朱元璋坚持了抗元斗争,在推翻元朝腐败统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张士诚、方国珍投降了元朝, 陈友谅弑主自立, 民心丧尽, 小明王、刘福通领导的宋政权和北方红巾军也陷于失败时,始终没有向元朝投降。
二,大兴文字狱,大肆杀戮文人,窒息了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的发展,禁锢思想,官僚行政机构不能笼络到大批优秀人才。
“这种文化专制, 禁锢思想, 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最后必然要导致科学文化的衰落。
”“朱元璋一面用功名利禄引诱人们死读经书, 另一面又用严酷的文忌文网和屠刀刑狱来对付异端思想, 迫害不肯就范的士子。
”(社会科学辑刊一九九O年第一期总第六十六期《朱元璋功过评估》陈梧桐)“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使”[52]。
[52]《明史》卷139《茹太素传》。
三,调整生产关系,解决土地集中问题,促进历史的进步,许多集中的土地落到了农民的手里。
“江南北巨姓右族, 不死沟壑, 则奔窜散处”24 “往年大姓家, 存者无八九”2524贝琼:《贝清江先生文集》卷八25李继本《一山文集》卷一《送李顺文》四,顽固坚持厚本抑末的政策,极大地妨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以严格的户箱制度把人民场定于固定的职业范围, 并以一睡旨斌役制度、律令法规把大多数人口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略论朱元璋的安养生息经济政策》吴晓晴五,为防止海内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的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不仅加重其财政负担,耗费民力,而且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安宁。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李金明六,使我国众多民族处在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大大加强了各民族间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蒙古色目人有才能一样升用为官。
对归附的原来的元朝官吏,给予优厚待遇,对于投降和俘虏的故元官吏,不咎既往,推诚以待,封官颁赏,清除他们对新皇朝的疑惧心理和敌对情绪。
”万明《明太祖本传》,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页。
朱元璋的小故事(简短)

朱元璋的小故事(简短)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皇帝之一。
他出身贫苦,但经过多年的奋斗,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些。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农民。
由于家庭贫困,他被迫从小到大都要勤工俭学,来维持家用。
即使在十几岁时,他也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书法、文学等知识。
这样的努力也使他得到了一些机会,进入了一些官府工作。
但是他的未来并不顺利,由于明朝朝廷的腐败,他两次被冤枉入狱。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狱中继续努力读书,为自己下一步的奋斗做准备。
终于有一天,他被无辜释放,开始了他的大展宏图之路。
在他成为明王朝的皇帝后,他依旧保持了自己的谦虚、勤劳和甘为人梯的优良品质。
一次,他驾临东华门,看见一名老农在担着怀里的孙子,朝皇宫求情。
于是,他下了车,认真地听取老人的请求,并承诺即时解决问题。
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自己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好皇帝。
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时也有自己的方法,他非常重视奖励和惩罚。
他曾经在黄龙府放置了一个称为“天网”的告密机制,每个人都可以匿名举报官员的贪污行为。
他认为这是一种有效地打击腐败的方法,可以遏制不良风气和保持社会安定。
总结来说,朱元璋的一生中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恒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成为了一位优秀的皇帝。
他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勇敢去追求,就能够战胜生活中任何困难和挑战。
同时,在治理国家时,应该注重奖励和惩罚,打击腐败,为民服务,才能让国家更加稳定和繁荣。
关于朱元璋的五则历史故事

关于朱元璋的五则历史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朱元璋的五则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朱元璋江南封坟的故事相传,朱元璋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为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就到离家不远的皇觉寺当起了俗家弟子。
当时,朱元璋一直跟着师傅通灵和尚外出化缘。
师徒俩走南闯北,风餐露宿,就跟乞丐相差无几。
这日,朱元璋和师傅来到了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只见小巷深深,绿树环绕,而镇后那一片片竹林更是幽静至极。
朱元璋顿觉心旷神怡,好不惬意,不知不觉走进了竹林。
正看得入神,就觉得脚下一阵剧痛,低头一看,只见一条蛇钻进了草丛。
朱元璋感觉眼前发黑,浑身发软,恍恍惚惚间被一个女孩背进了家门。
等朱元璋醒来,坐在身旁的师傅才松了口气,说:“阿弥陀佛!你刚才被蛇咬了,幸亏这位姜姑娘及时相救,是她用嘴把你脚上的毒液给吸出来的,要不然恐怕你已没命了。
”在朱元璋的床前站着一位楚楚动人的村姑,只见她两颊绯红,似两朵含苞待放的荷花,而那双水汪汪的眼睛更是活泼可爱。
朱元璋真不敢想象,这样年轻的姑娘竟然会用嘴吸他脚上的毒液。
他感激地坐了起来,想向姑娘表示一下谢意,可话还没说出口,就又倒了下去。
姜姑娘赶紧掏出手帕替他擦去额头上的汗珠。
姜姑娘说,她叫姜小南,从小就跟随父亲学治蛇伤,所以用嘴吸毒已是习以为常了。
朱元璋在小南家调养了十来天,这才依依不舍地和师傅离开了姜家。
临走时,他偷偷地把小南给他擦汗的那块手帕给带走了。
手帕上绣了一对鸳鸯,朱元璋想,这一定是小南亲手绣的,所以他把手帕藏在最贴身的口袋里。
经过几年的闯荡,朱元璋大开眼界,他再也不愿意过饥一顿饱一顿的乞讨生活了。
此时,元朝气数已尽,江淮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元高潮。
安徽定远郭子兴的“红巾军”,头扎红巾,身穿红色战衣,举着红色旗子。
朱元璋一见就动了心,立马报名参了军。
参军没多久,郭子兴就发现朱元璋有胆有识,智勇双全,是个天生的将才,便把他调到元帅府,升任左副元帅。
朱元璋的功与过

朱元璋的功与过。
朱元璋的功与过(2009-02-2420:29:07)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闲来读史近来明史又大热,借东风也发一篇。
现在许多人对朱元璋这位皇帝评价不高,主要原因倒不是他花费巨大为自己家造这个那个,而是认为他当了皇帝,但骨子里还是个农民,他强化了中国的封闭、保守、专制,而这时欧洲正在兴起文艺复兴运动,跟着就是地理大发现和科学大发现,朱元璋的农民局限性和劣根性使中国把这一切都错过了。
以前农民虽然是中国发展的绊脚石,但还好,中国的控制权还在有文化有知识的皇帝和士大夫手里,如今这个地道贫农当了皇帝,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中国从此落后了。
讨论朱元璋这个有些小流氓习气的贫农配不配,特别是在中国历史发展关键时刻配不配当中国皇帝这个问题不重要,因为事实上他当了皇帝,我们只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这段历史了。
由目不识丁而勤奋自学,到可以写大篇的报告稿,朱元璋仅在学文化这一方面的成绩就少有人能比得了。
为了作个好皇帝,也为了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他刻苦钻研历史,认真分析现实,结果他得出了一套制度理念,这套理念我们现在看来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朱元璋为什么会得出这套理念,他又如何使自己事与愿违的。
朱元璋要进一步加强皇权专制,这一点不新奇,每个皇帝都想这样做,只是他们都没有朱元璋做到极致的能力,因为朱元璋是白手起家,他不用顾及权力来源,那都是他自己挣来的,没有家族背景,也没有群体背景,于是天下事他就有权一个人说了算,虽然明朝的疆域在历朝中不算大的,但在自己的疆域内,朱元璋是历代皇帝中权威性最强的,能制约他的因素是最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并没有像秦始皇那样草菅人命,嘴上挂着抚恤黔首,手下以黔首为草芥。
朱元璋对普天下百姓,主要是农民的态度接近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认为他们需要更强的管制和教育,为此他自拟教育大纲。
他对农民不仁厚,统治极为残酷。
但每个人都会注意到,朱元璋杀起官来比杀农民要狠,杀的官吏人数似比杀农民的人数多,这或许是因为作为一名造反者,他本能地痛恨官逼民反的官,也因为他并不把自耕农一丝一毫地当作据说是他代表的地主阶级利益体的对方,而是完全视作他财产的一部分,整个天下只剩下了他一个自耕农,虽然不再亲自种地,但他的心在种地上,他不止一次向身边的人说,自己真实的愿望是想当个江南的小地主,他想过的是小地主那种田园生活。
朱元璋历史事件有哪些_朱元璋历史事件讲解

朱元璋历史事件有哪些_朱元璋历史事件讲解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经历之坎坷、功业之辉煌、制度之创制,在古代帝王中几乎难有匹敌者。
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朱元璋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朱元璋朱元璋,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攻占集庆路后改为应天府。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惩治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上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至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自幼穷苦,曾为地主放牛,相传还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
25岁时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任吴国公后击败陈友谅为吴王。
1368年称帝,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反元斗争加入义军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
朱元璋的历史故事

朱元璋的历史故事
朱元璋(1328年6月21日至1398年6月11日),又名朱棣,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是江东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的儿子,他父亲叫朱晃、母亲叫张氏。
朱元璋一生的抱负和理想就是篡夺外邦,结束元朝的统治,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53年,朱元璋开始在江东地区发动起义,在赤壁之战之后,他自号“万历”,征服了辽国,统一了全国。
随后,他出兵攻占金国、大辽国,统一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建立了一个比元朝更加强大和有影响力的帝国。
朱元璋设立了五大管理机构,改革税收,精简行政部门;发布了大量政策,改革了土地制度、文化制度和贸易系统。
他还采取极具远见的外交政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文化得到了国际重视。
朱元璋受到了历史上许多诸子百家的尊崇,他在位期间还修建了大量新建筑,开发南海,提出“三朝古制”和“国朝历”,成为改变中国文化的先驱者。
朱元璋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创建的明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完善、最繁荣的政权,他是中国史册上永远的英雄!。
浅析朱元璋的功过是非

浅析朱元璋的功过是非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伟大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在建立明王朝,推行系列改革中做出众多举措,功过是非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其在历史上的功过进行简要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从他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等多方面入手,不能以当代人的尺度去衡量和评价他们,有失公允。
就象不能想象朱元璋会变成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样。
那么想更多地了解朱元璋,就让我们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主要经历来入手吧。
元末民族矛盾尖锐,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
乱世出英雄的时代就此来临,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元璋就会象他的爸爸朱五四,他的爷爷朱初一,太爷爷朱四九一样当个佃户,一辈子种地还债了。
再看看他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主要工作放牛;1344年-1347年当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1347年-1352年当和尚,主要工作好些了是撞钟;1352年-1368年主要工作是造反;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当皇帝。
可以说他的一生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阶层从最低到最高走了个遍。
这也注定了他的人生轨迹不可能是向着一个方向发展。
从最初的憎恨地主剥削到最后的保护地主阶级,成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身份地位的变化,心态的变化都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
这样的人注定要被千年评说的。
那么,我们就先看看朱大地主有什么功劳吧!一、求贤纳士,从谏如流采纳李善长的劝说,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
并接受大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学习刘邦的做战思路,立稳根基,不当出头鸟;1360年,邀请刘基(刘伯温)做他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议,被采纳。
建立明王朝后,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也可以直接扭送。
对于封建时代而言,完全打破了一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惯例。
朱元璋历史故事

朱元璋历史故事朱元璋,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就过着艰苦的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皇帝。
朱元璋年轻时曾在寺庙当过和尚,后来又在红巾军中担任了一名小兵。
在红巾军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华,很快就得到了众人的信任和重用。
在红巾军中,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忠实臣子的徐达、常遇春等人,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并不满足于在红巾军中做一名普通的将领,他有着更大的野心和抱负。
于是,他开始策划起推翻元朝统治的大业。
经过多年的筹划和准备,朱元璋终于在南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使得明朝在他的治理下迅速恢复元朝统治时期的疲弱局面,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
他还下令修建了紫禁城,这成为了明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明朝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也得到了保障。
他还下令编纂《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朱元璋也有着一些不足之处,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严格的思想统治,对异议人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他对皇位的继承问题也没有做出合理的安排,导致了明朝后期的政治动荡和衰落。
总的来说,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的统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成为了明朝后期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他的奋斗精神和治国理念,对后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朱元璋的历史事件与重大战役

朱元璋的历史事件与重大战役朱元璋(1328年-1398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战役。
本文将介绍朱元璋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他领导的几个重大战役。
一、农民起义与红巾军朱元璋出生于农民家庭,在他年轻时,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当动荡。
当时社会上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各类起义和叛乱时有发生。
朱元璋也积极参与其中,他在四川地区领导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并成功击败了当地的官府军队。
随着朱元璋的影响力与威望逐渐扩大,他的农民起义军逐渐演变成为红巾军,成为影响力深远的反抗政权的力量。
二、建立太平天国与抵御外敌红巾军的力量不断壮大,朱元璋在其领导下,成功建立了一个由农民组成的庞大国家——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都有独特之处。
然而,面对外敌的侵略,太平天国在朱元璋死后迅速衰落。
明军的抵抗战争中,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外族王朝元朝被推翻,明朝正式建立。
三、徐达北伐战役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中国的领土仍然存在分裂,北方地区还有不少军阀势力。
为了统一中国,朱元璋派出明朝名将徐达率领军队,发起了北伐战役。
徐达运筹帷幄,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终成功攻占了北京,并使北方地区重新归于明朝统治。
这一战役标志着明朝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初步的统一。
四、成立三衙排陈军队为了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朱元璋成立了三衙排陈军队。
这支军队以精锐为主,实行严格的纪律和训练,成为明朝的主力军队。
三衙排陈军队在朱元璋的亲自指挥下,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如对抗倭寇的战争和与蒙古帝国的战争等。
这支军队的成立不仅增强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也为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太祖皇帝与丰盛的统治时期随着上述重大战役的胜利,朱元璋终于成功登上中国的皇位,并取名太祖。
太祖皇帝在位期间,积极进行国家的改革和建设,使得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太祖皇帝的统治时期,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社会繁荣稳定。
明朝十六位皇帝功德,素材

明朝十六位皇帝功德,素材大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享国276年的时间里,共有16位帝王,他们各有功过,共同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起伏跌宕!1、朱元璋:开天辟地朱元璋的功绩为明朝最大,包括:驱逐鞑虏,建立明朝,重新建立起了汉人的统治;轻徭薄赋,注意民生;厉行反腐,净化社会环境;开疆拓土,持续打击蒙古,创立卫所制度,巩固了边疆,确立了对蒙古的巨大优势,明朝疆域在朱元璋时期达到即极盛。
2、朱允炆:守成不足建文帝时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朱元璋的基础上,继续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永乐盛世奠定了基础;而且,建文帝执行削藩政策,是顺应历史潮流的;3、朱棣:雄才大略虽然朱棣上位手段不光彩,但是不代表其没有能力,事实上,在明朝16位帝王中,朱棣是能力仅次于朱元璋的皇帝。
朱棣在位时期,向内编修《永乐大典》,完善内阁制度,迁都北京,巩固北方边防;向外继续执行削藩策略,加强大一统;派遣郑和下西洋,恢复朝贡体系;收复交趾,设置奴儿干都司和关西七卫;五次亲征蒙古,对鞑靼和瓦剌形成沉重打击;4、朱高炽:修养生息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10个月,但是其功绩不容抹杀。
首先他结束了劳民伤财的郑和下西洋,改变了朱棣时期的扩张战略,开始全面休养生息。
这是明朝得以续命的关键!朱高炽在位时期,为朱棣时期清洗镇压的建文帝旧臣平反,这种拨乱反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5、朱瞻基:全面收缩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位的11年,被称为“仁宣之治”,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然而,朱瞻基却在盛世之下,选择主动放弃大片土地。
首先是在1427年放弃交趾,然后在1435年撤销奴儿干都司,导致明朝的疆域大大萎缩。
不仅如此,明宣宗还内迁开平卫,直接导致明朝长城以北防线出现无法挽回的缺口,最终明朝不得不全线退守长城,导致“天子守国门”!到朱瞻基去世后,明朝实际控制的土地也就只有“两京一十三省”!6、朱祁镇:跌宕起伏朱祁镇有一个闪光点,就是在临死前决定废除人殉制度,这一政策在后世得到了遵守!7、朱祁钰:力挽狂澜明代宗朱祁钰最大的功绩,就是坐镇北京,指挥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此次胜利彻底击碎了也先想要重新占领中原的梦想,保全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祁钰相比于哥哥而言,是一个更加励精图治的君主,在位8年时间,明朝逐渐从土木堡之变的阴影中走出,国力得到了恢复!8、朱见深:老女之友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继续疯狂迷恋万贵妃,这导致明朝朝政更加乌烟瘴气。
朱元璋故事100字概括

《朱元璋故事概括》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朱元璋。
朱元璋小时候呀,家里可穷啦,经常吃不饱饭。
他还去给地主放过牛呢。
后来,天下乱了,到处都在打仗。
朱元璋没办法,就去当了和尚,想混口饭吃。
可是当和尚也不容易,他还是经常挨饿。
这时候,朱元璋想,不能再这样下去啦,他就参加了起义军。
朱元璋可勇敢啦,打仗的时候总是冲在前面,慢慢地,他就有了自己的队伍。
他带着队伍打了好多胜仗,越来越厉害。
最后,朱元璋把其他的对手都打败了,建立了明朝,自己当了皇帝。
小朋友们,朱元璋是不是很了不起呀?《朱元璋故事概括》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朱元璋的故事哟。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他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但是还是经常饿肚子。
长大一点后,天下变得乱糟糟的,到处都在打仗。
朱元璋没办法,只好去寺庙里当和尚,希望能有口饭吃。
但是呀,在寺庙里也不好过,还是吃不饱。
于是,朱元璋决定去参加起义军。
在起义军里,朱元璋表现得特别勇敢,大家都很喜欢他。
他带着士兵们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经过很多很多的努力,朱元璋终于成功啦,建立了明朝,成为了皇帝。
小朋友们,朱元璋是不是很厉害呀?《朱元璋故事概括》小朋友们,今天来讲朱元璋的故事哦。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穷,穷得连饭都吃不上。
他年纪小小的,就得去干活,还去给地主放过牛。
后来呀,世道不好,到处打仗。
朱元璋没地方去,就进了寺庙当和尚,可还是常常挨饿。
朱元璋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参加了起义的队伍。
他在队伍里可勇敢了,一点都不害怕。
每次打仗,他都冲在前面,慢慢地,很多人都愿意跟着他。
就这样,朱元璋的力量越来越大,打败了好多敌人。
最后,他建立了明朝,成为了皇帝,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小朋友们,朱元璋的故事是不是很精彩呀?。
朱元璋的功过_历史故事

朱元璋的功过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 年),在基本肃清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汲取了元朝末年,权臣作乱,贪污成患的铭心刻骨的教训之后,朱元璋励兵图志,精减税务,大举进行政治改革,以及经济建设,摒弃了元朝末路一些陈规陋习,使得大明王朝仅仅数年的功夫,便焕然一新,奠定了大明二百年基业的基业。
后来,大明天下初渐端倪,已呈现出一幅繁华昌盛的景象,百姓们个个安居乐业,对外敌觊觎之心的国家,善用其人,将大明天下的功勋们,比如一直追随起义的蓝玉,徐达,李善长等卓著功勋的人,封为公爵,侯爷,先抚慰其心后,便懿旨下达,驱除外敌,使得人尽善其长,而将一些文臣置放在自己身边,譬如拥有“后世诸葛亮”之称誉的刘伯温,李善长,还有后来居上的胡惟庸尽摆布在自己的龙架前,垂手听命,岂不闻伴君如伴虎,越是靠的近,那么危险的机会便多了一分,而武将却是天壤之别,因为他们均是九死一生的战场上,获得的崇高地位,自是大受宠爱,如此一来,可就滋长了武将们,嚣张跋扈的气焰,特别是淮西子弟,更有恃无恐,收敛百姓财帛,朱元璋坐镇南京,对于外界的诽言,略有耳闻,他平生多疑,等将军们个个春风得意的回到南京的时候,已处心积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厮杀,只是需得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方可全歼,以保证不受波及名声的影要说这一天,春暖花开,一片迤逦,朱元璋像往日一般,游逛在水花相间的后花园,旁边站着正是刘伯温,眼看淮西子弟凯旋而归,朱元璋开口道:“伯温呀!你可知道我心中的忧虑。
”刘伯温正沉浸在鸟语花香的景象之中,被朱元璋如此一问,心中立刻警惕下来,便道:“殿下操劳国事,天天夙夜难眠,还在呕心沥血为大明江山批改奏章,必然心力交瘁,而现在好不容易大将们归来,殿下就越加对他们操心了,臣下能体会殿下的心情。
”朱元璋瞅了一眼刘伯温,只见他语言恭维,丝毫不见异常,又转过话题道:“伯温呀!说实话,这些文臣武将之中,我最看重的就是你,你不爱功名利禄,为了俺们的大明江山可算是费心竭虑,要说这李善长独自独揽大权,一人坐拥左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我对他的观察,他实在对我唯命是从,但是性子没有一些男儿的肝胆豪气,略微显得有些羸弱,我想了一晚上,还是你的性格比较适合,不知你怎么想呀?”刘伯温冷汗直冒,诚惶诚恐道:“皇上,我刘伯温除了安心过晚年之外,并无所求,至于功名利禄,我更是不太感兴趣,况且臣下老矣,不敢当此咨重的地位,望殿下明鉴。
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过

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过朱元璋,明朝时期开国帝王,在元末的时候带领起义军最终攻破皇宫,成为一代帝王。
那么朱元璋的功过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朱元璋的功过,希望对你有帮助!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过朱元璋是从一介农民一路征战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所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明君,因为他大力惩治贪官,对百姓来说是非常好的,在朱元璋时期,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大力的改善。
对于百姓来说,朱元璋功过这个问题一定是肯定的答案。
但是朱元璋的过在于他太过在乎自己的出生,可能因为他的出生卑微,所以他心里其实是自卑的,在当上皇帝之后就越发的不能听别人说到任何有可能和他出生有关的事情,所以野史上有说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非常严重。
这一点来说朱元璋的过还是挺大的。
另外在最开始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最后都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杀了,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朱元璋是不仁不义的。
所以说朱元璋功过不能简单的评定,要看他对历史发展是不是有推进,也要看他在政事上是否清明。
朱元璋时期,他推行的改革以及一系列的惩治贪官的举措确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在百姓眼中,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正是他们需要的,但是,朱元璋发明的一系列残酷的刑罚,在官员看来也确实是暴君。
不过总体来讲,因为朱元璋的整体行为是对这个国家有利的,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朱元璋功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功大于过的。
明太祖朱元璋简介朱元璋是明朝时期开国帝王,即为明太祖,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人,生于公元1328年,最终死于1398年6月24日,死后被葬在明孝陵。
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是以为地主放牛来生活的,后来为了活下来就进入了当时的寺庙皇觉寺做和尚,当时正好处于各地起义,人民反对元朝暴虐统治的时候,朱元璋在寺庙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毅然决然的加入了起义军的行列。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马皇后。
马皇后的父亲是一个起义军的首领,非常欣赏朱元璋,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且死后将自己的起义武装力量都给了他。
朱元璋小故事

朱元璋小故事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身卑微,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
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家境贫困,生活艰辛。
他从小
就非常聪明好学,却因家境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朱
元璋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每天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自学,努力补充
自己的知识。
在朱元璋年轻的时候,中国正值混乱动荡的时期,社会秩序紊乱,民不聊生。
朱元璋深知国家的危急,他立志要拯救国家于水深
火热之中。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他四处奔波,结交朋友,
积累力量。
他不断战胜困难,克服挫折,最终成为了一方霸主。
朱元璋在征战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同谱写了一曲史诗般的壮丽篇章。
在这段征战的岁月里,朱
元璋展现出了非凡的领袖气质,他善于团结人心,善于用人,善于
化解矛盾,最终统一了中国大好河山。
朱元璋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皇帝。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他注重教育,提倡文化,使得国家的文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日渐纯正。
朱元璋一生都在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却始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朱元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朱元璋的历史故事

朱元璋的历史故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朱元璋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朱元璋的历史故事一朱元璋小时候,曾经给员外家放牛。
员外是个尖酸刻薄的人,自己每天吃大鱼大肉,给朱元璋吃的却是野菜馊饭。
每天看到员外吃大鱼大肉,朱元璋心里那个馋啊。
一天,朱元璋吃不消馋虫的折磨了,就在放牛的时候,偷偷把一只牛杀了,把肉吃了。
牛肉一吃,朱元璋心想,糟了,交不了差了。
员外要是发现少了一头牛,不要了朱元璋的小命才怪。
朱元璋想呀想,终于相处了一个办法。
他把牛尾巴插进一块大石壁的缝里,然后对大石壁说:“大石壁呀大石壁,等会有人来拉牛尾巴时,你可要夹夹紧,学学牛叫啊。
”朱元璋匆匆跑到员外家,对员外说:“不好了,牛钻到大石壁里去了。
”员外不信,就跟着朱元璋去查看。
果然石壁上有一条牛尾巴露在外面。
朱元璋说:“老爷你看,整条牛都钻进去了,只有一条尾巴还在外面呢。
”员外将信将疑,抓住牛尾巴就往外拉,可是一寸也拉不出来,里面还发出了“哞,哞”的牛叫声。
听到牛叫声,员外于是相信牛是钻到石壁里去了,也就不好责怪朱元璋,只好自认倒霉。
朱元璋的历史故事二天子朱元璋小时候给员外家放牛,把牛赶到草地后,常常把赶牛鞭枕在头下,四仰八叉的睡觉。
一天朱元璋又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睡觉时,来了一位过路人。
这位过路人不是别人,正是天上事晓得一半,地上事全晓得的刘伯温。
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近旁,见是一位放牛娃在睡觉,四仰八叉的的样子,加上枕在头下的放牛鞭,象煞了一个老大的“天”字。
刘伯温有意作弄放牛娃,折了一根狗尾巴草在放牛娃脚板底下挠起了痒痒。
朱元璋脚底下被狗尾巴草轻轻挠着,难受起来,不觉翻了一个身,侧睡在草地上,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一只脚抡到身后。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的坎坷经历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的坎坷经历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坎坷经历可谓是离经叛道、起起落落。
本文将梳理朱元璋一生的经历,探究他是如何从一个平民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皇帝的。
第一部分:艰苦的农民生活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在他的成长岁月里,他饱尝了农民的辛劳和困苦。
这个阶段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他在农田劳作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农民起义的故事,激发了他的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投身红巾军年轻的朱元璋看到了农民起义为改变社会带来的机会,他毅然加入了红巾军。
在红巾军中,他展示出非凡的领导才华和战略眼光,很快就成为军队的一员。
在红巾军的战斗中,朱元璋经历了一系列的胜利和失败,但他总是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战略,最终团结了众多农民起义军,并成为红巾军的领袖。
第三部分:夺取皇位的艰辛随着红巾军的壮大,朱元璋开始有了夺取皇位的野心。
他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基础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他开始收纳各地的精英,建立起一支稳定的官僚团队。
同时,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与其他候选皇帝展开较量,最终击败了他们,成功登上了皇位。
第四部分:建立明朝帝国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他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土地改革,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他倡导勤政爱民,注重教育,提升国家的整体素质。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和海上航运,使明朝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第五部分:思想变迁与晚年的坎坷随着年岁的增长,朱元璋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他渐渐变得独断专行,对国家的控制力也开始过分强大。
他执行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对政治敌人实行残酷的打压,导致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满。
朱元璋晚年时,由于对自己久病未愈的继位儿子的猜疑,连累了无辜的大臣和家族成员,使得他的晚年经历充满了坎坷和痛苦。
结语: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经历了艰苦的农民生活、红巾军的起伏战斗、政治斗争的激烈竞争,最终成功夺取皇位并建立了强大的明朝帝国。
洪武帝朱元璋的皇权建立野史

洪武帝朱元璋的皇权建立野史在中国历史上,洪武帝朱元璋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个雄心勃勃、有着坎坷经历的人。
本文将回顾洪武帝朱元璋的统治时期以及他建立皇权的过程。
一、朱元璋的起步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生活十分艰难。
他曾经历过数次的战乱,深受苦难折磨。
在这个困境中,朱元璋懂得了生存的艰辛,也积累了对权力的渴望。
二、农民起义与南京建都朱元璋以其聪明才智和出众的领导能力,带领农民起义军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随后,他将南京作为自己的首都,开始了自己的皇权建立之路。
三、洪武改革洪武帝朱元璋上位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称为“洪武改革”。
他进行了土地整顿,减轻赋税负担,废除了一些旧制度,推行新政策,以推动国家的发展。
四、平定韩林儿之乱洪武帝朱元璋在统治初期,面临着重重困难。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韩林儿之乱。
韩林儿是明朝建立初期的一位军阀,威胁到了朱元璋的统治。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洪武帝成功平定了韩林儿之乱,巩固了皇权地位。
五、驻军辽东与北方边防为了巩固对北方的控制,洪武帝决定派遣军队进驻辽东。
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明朝在北方的政治影响力,同时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六、文化繁荣与官方编纂《明史》洪武帝的统治时期,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他的引导下,文化繁荣起来。
洪武帝还亲自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七、权力的集中与朱棣的威胁朱棣是洪武帝朱元璋的四子,他在洪武帝晚年时对朱元璋的权力产生了威胁。
朱棣率军发动靖难之役,试图夺取皇位。
然而,洪武帝通过巧妙的策略和决心坚守皇权,最终战胜了朱棣,确保了明朝的稳定发展。
八、洪武帝的禅位与晚年生活洪武帝在位近三十年后,决定退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享受晚年生活。
然而,他很快因为疾病去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统治生涯。
洪武帝朱元璋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有争议的时期。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建立了强大的皇权,巩固了明朝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却笑了笑道:“好啦,你也不用如此惊慌失措,我方才只是乞求你的意见罢了,要是你愿意,我不会勉为其难的,哎,我昨天想了一晚,觉得胡惟庸,杨宪两人可堪大任,不知你意下如何?”
朱元璋噗嗤大笑道:“好个刘伯温,怎么连自己的学生也如此看不顺眼?按你所言,莫非我朝中无人有此才干吗?”
刘伯温小心翼翼道:“不,李善长智慧无双,除了他以外,无人可以坐拥此位。”
朱元璋试探性问道:“那李善长可与你是嫉恶如仇的对手,他在我面前说么一来,朱元璋又想刘伯温屈于奉承,日后必成大患。
要说这一天,春暖花开,一片迤逦,朱元璋像往日一般,游逛在水花相间的后花园,旁边站着正是刘伯温,眼看淮西子弟凯旋而归,朱元璋开口道:“伯温呀!你可知道我心中的忧虑。”
刘伯温正沉浸在鸟语花香的景象之中,被朱元璋如此一问,心中立刻警惕下来,便道:“殿下操劳国事,天天夙夜难眠,还在呕心沥血为大明江山批改奏章,必然心力交瘁,而现在好不容易大将们归来,殿下就越加对他们操心了,臣下能体会殿下的心情。”
至此之后,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居心,更加怀疑。
到了后来,朱元璋不顾群臣反对,夷然的要胡惟庸做左丞相,罢黜了李善长长达二十年的丞相地位,胡唯庸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历来目中无人,由此,胡惟庸更加肆无忌惮,就在他胡作非为的时候,而打着精明算盘的朱元璋给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掌大权的时候,而朱元璋却躲到很远的地方去修养了,当时太子朱标,亦就是后来建文帝朱允炆的父亲,当时劝告道:“父王,南京来消息了,说胡惟庸在朝中胡作非为,乱收贿赂,还残忍的杀害了刘伯温,如今南京已是风声鹤唳,怨声载道,要是父亲还不赶紧回去的话,恐怕我大明天下岌岌可危。”
翌日,便收拾行当,浩浩荡荡的向南京进发。
胡惟庸早就在城外迎接,见到朱元璋归来,便阿谀奉承道:“皇上这些天,臣下们可对殿下想的很呀,我们只企盼皇上马上归来,因为我们大明缺少不得皇上呀。”
朱元璋却不跟他买账,反而质问道:“听说刘伯温是你害死的,不知传言是否属实?”
胡惟庸脸色一变,仓皇道:“皇上,千万听信谗言,我对刘大人是敬畏已久,我攀交情还来不及,怎么会害刘大人呢。”
晚上,朱元璋召集淮西子弟,于殿中商洽大事,而邀请人居然是外隐居的李善长,这李善长亦是淮西人,在淮西子弟的心中,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原本淮西子弟,不想掺和,但是李善长苦口婆心,才说动了他们。
朱元璋摆好了酒席,首先开口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功臣,俱是淮西的子弟,说实话吧,杀了他刘伯温我本不懊恼,只是你们一直苦苦相逼,我朱八重也是爱莫能助,因为我必须先做好表率,不让我的家人首先触发国法。”
朱八重是朱元璋的本命,他说出这三个字,无意间,拉近了淮西人的距离,蓝玉举起酒杯,讪讪道:“皇上,我白天对皇上不逊,我在这里谢罪了,我们的皇上还是我们淮西人的皇上,哈哈,兄弟们干。”
众人推盏换杯,有些人已喝的醉眼朦胧,正在此时,朱元璋突然道:“你们要是我的兄弟,就请把有免死金牌的人,一个个交出来,到时候我们就大喝一杯,不管他什么大明天下,今晚无醉不归。”
朱元璋的功过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肃清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汲取了元朝末年,权臣作乱,贪污成患的铭心刻骨的教训之后,朱元璋励兵图志,精减税务,大举进行政治改革,以及经济建设,摒弃了元朝末路一些陈规陋习,使得大明王朝仅仅数年的功夫,便焕然一新,奠定了大明二百年基业的基业。
朱标历来性格温和,得知讯息后,朱标心中惴惴不安,于是,便提起一件事道:“听说,胡惟庸把药端给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早知离死不远,便对苍天喊了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句悲恸的话,不知这其中是否属实?”
朱元璋素来溺爱朱标,早有传位的想法,听到这里,他却勃然大怒训斥道:“标儿,这句污蔑之言,你也相信吗?明明是胡惟庸为了推卸责任,将借口推给我,你怎么能轻易相信旁言?”
在建国之初,为了稳定民心,将功臣皆授予一枚免死金牌,金牌在手,想剿灭这些狂妄之徒,就缚手缚脚了。
这是众人的护身符,一般情况下,万般不会缴纳出来,但是他们心存幻想,再加上诸人酒劲正浓,便异口同声道:“好,皇上喝了此杯,我们一定交出来,我想我们一辈子也不到了。”
蓝玉等人悉数交出免死金牌,过了三天,朱元璋突然下令,将淮西子弟全部操家,有人错愕,但是却无力回天,因为他们的免死金牌皆被缴纳,过后,他们才猛然醒悟,知道只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计划,而牵连人数多达二百万人,全部是卓著功勋的人,以至于后来,清军入关,朝中无大将的凋敝景象,而朱元璋也饱尝恶果,在此事过后,两百年后,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清军杀入关内,朱元璋的大明天下由此土崩瓦解。
朱元璋从怀里揣出一张以黄漆成的纸条,甩给他道:“你看上面写的什么吧!”
看完了信条上的一切,他神情萧索,双眼无力,只是道:“皇上,这一定是奸臣的诡计,想离间我和刘大人的关系。”
虽然在强自辩解,可是朱元璋却是深信不疑,忙谴了两名侍卫,剥夺了他的丞相地位,还将他五马分尸。
在胡惟庸当丞相之时,对于淮西子弟可是无微不至,关照的分外好,听说胡惟庸遭到此刑法之后,在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大将军蓝玉首先问道:“皇上,我们这些都是追随殿下的子弟兵,而他刘伯温只是一个外人,就算杀了他又如何?也不该杀了胡大人。”
历史学家,在研究朱元璋此人时,用以功过相抵四个字描述其他的一生。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刘伯温心知肚明,朱元璋此句旨在试探自己的口风,他苦思冥想之下道:“不,皇上,胡惟庸性子暴烈,做个辅佐大臣适合,做一人之下的左丞相,恐怕是力有未逮,而杨宪虽然是我亲自推荐的学生,但是他过于急躁,做个酷吏倒好,要他做了这等职位,恐怕天下大乱。”
要知道,胡唯庸是李善长的学生,而杨宪之所以官运亨通,正是有了刘伯温的帮助,朱元璋搬出两人来,也是辨别他的衷心,非同小可。
后来,大明天下初渐端倪,已呈现出一幅繁华昌盛的景象,百姓们个个安居乐业,对外敌觊觎之心的国家,善用其人,将大明天下的功勋们,比如一直追随起义的蓝玉,徐达,李善长等卓著功勋的人,封为公爵,侯爷,先抚慰其心后,便懿旨下达,驱除外敌,使得人尽善其长,而将一些文臣置放在自己身边,譬如拥有“后世诸葛亮”之称誉的刘伯温,李善长,还有后来居上的胡惟庸尽摆布在自己的龙架前,垂手听命,岂不闻伴君如伴虎,越是靠的近,那么危险的机会便多了一分,而武将却是天壤之别,因为他们均是九死一生的战场上,获得的崇高地位,自是大受宠爱,如此一来,可就滋长了武将们,嚣张跋扈的气焰,特别是淮西子弟,更有恃无恐,收敛百姓财帛,朱元璋坐镇南京,对于外界的诽言,略有耳闻,他平生多疑,等将军们个个春风得意的回到南京的时候,已处心积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厮杀,只是需得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方可全歼,以保证不受波及名声的影响。
朱元璋语气凛冽道:“怎么,我杀了一个胡惟庸你就要造反吗?想当年,要是没有刘伯温的功劳,我们凭什么打败骁勇善战,兵力十倍于我军的陈友谅,你也不想想,我们大明江山不是光靠你们这些武将的,他们文臣的功劳,不下于你,你说诛杀功臣是何道理?”
蓝玉反问道:“请问皇上,当时我们冲锋陷阵的时候,他刘伯温跑到哪里,要不是我们淮西子弟,他刘伯温能苟活到现在吗?还有一点,皇上,我蓝玉是个耿直性格,不擅于伪装,对胡大人的死稍有愤懑,望皇上明鉴。”
在一向温文尔雅的朱标面前,他从来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遂朱标不敢再往下问。
直到有一天,朱标慌慌张张跑了过来道:“现在胡惟庸把朝廷不知惩治什么样子了?父王恐怕……”
朱元璋却一改以往放纵的语气,面色一阴,捶手道:“好个胡惟庸,居然如此居心叵测,我要是再不回去,就怕我大明官员被惩罚成什么样子了,好了,标儿,替我拟写一道旨意,说我马上归京,不得有误。”
朱元璋瞅了一眼刘伯温,只见他语言恭维,丝毫不见异常,又转过话题道:“伯温呀!说实话,这些文臣武将之中,我最看重的就是你,你不爱功名利禄,为了俺们的大明江山可算是费心竭虑,要说这李善长独自独揽大权,一人坐拥左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我对他的观察,他实在对我唯命是从,但是性子没有一些男儿的肝胆豪气,略微显得有些羸弱,我想了一晚上,还是你的性格比较适合,不知你怎么想呀?”
其实,后来根据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杀死刘伯温的不是胡唯庸,而是幕后操纵的朱元璋,他只是当了一个替罪羊。
朱元璋闲然一笑道:“标儿呀!不要慌张,他胡惟庸就算胡作非为,但是在朝中并无根基,你不必忧虑,只需隔岸观火罢了,父王告诉你呀!这大臣要是不争斗,揉成一团绳子,那时就是我们这些帝王的灾难,现在他们同室操戈,不正是对我们有利吗?只有我们静观其变,不让事态严峻就可,抑或根本无需领会,因为他们一旦安静下来,那时就是我们的灾难了,这点在你继承皇位之后,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