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道的源头在中国,但中国历史上的茶道观念却并不发达。
茶道为什么在日本发展成熟?
▪ 僧人把饮茶传入日本,作为佛门 清规传承下来,日本的茶道大师 都是大德高僧。
▪ 中国的饮茶方式作为高级文化形 态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之间流 传,由上而下传播
▪ 日本统治阶级对茶道的重视利用, 加强了茶道和权力的关系。
径山,位于余杭区径山镇境内,系天目山脉东北峰,因径通天目而得 名,总面积26.9平方公里。
3.3茶之性——静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儒家把虚静 之态作为人与万物沟通的渠道。
道家特别重视“入静”,将其视为一种修养,只 有素朴虚心,提升悟性,才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赐 予,达到“无我”的境界。
道家在养生修炼中非常熟悉茶叶的药用性能, 茶叶自然属性的“静”与他们学说的“虚静” 是相通的,他们自然也会将道家的思想追求 融入到茶事活动中。
佛教讲“禅茶一味”,禅借茶以入静悟 道,茶因禅而提高美学意境。
3.4茶之韵——雅
▪ 雅是中国茶艺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在“和”、“静”基础 上形成的一种气质,或者说体现的神韵。
▪ 茶艺之雅与儒家学说讲究的“雅”有共通之处,儒家将茗饮 称为“雅尚”。
▪ 茗饮的实践可以使人脱俗、文雅、高尚。 ▪ “以茶利礼仁,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雅被儒家作为
所以把茶道观念的形成归结为三家思想影响更为贴切。即儒、 道、释。
二、中国茶道的形成历史
晋代开始,茶叶成为人们日常饮料,人们在饮茶过程 中赋予茶超出物质以外的品性:例如“调神和内”、桓温 性俭、陆纳备茶果、“天下贵贱,咸同此制”等。
以茶示俭在唐代已被接受为共识。茶宜精行俭德之人。 这是陆羽所提倡的茶道精神。
道家认为人与自然界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和而生,本 为一体,其性必然亲和。和是道家哲学思想中很重要的 范畴。与儒家相比,道家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茶具有致和、导和的特征,遂将它作为追求天人合一 的思想载体。道家之道和饮茶之道和谐在一起。
道家的和在于 天人合一
▪ 茶树生长在山野之中,禀山 川之灵气,得天地之精华, 被人们视为“草木之灵者”。 茶叶具备淡洁、雅静、微寒、 味醇的特性,饮后使人冷静 闲淡。饮茶的这种效应,也 体现在茶艺操作过程中,这 一现象与三家学术思想有共 通之处。
三、中国茶道的本质特征及其 与儒、道、释的关系
3.1、中国茶道的本质特征
至今为止,对中国茶道的内涵进行的阐释,并未取得 统一结论。各家之说纷纭,如“清、寂、廉、美、静、 俭、洁、和、敬、融”等等,虽然涉及茶道各个层面, 却失之分散,没有重点突出中国茶道的本质特征,让 人难以把握。
考察茶道的本质特征,需要结合茶艺,茶艺是茶道载 体,茶道则是茶艺的灵魂。
茶道精神有三方面的特征:和、静、雅 形象地说:和是茶之魂,静是茶之性,雅是茶之韵。
3.2、茶之魂——和
和是中国儒家哲学 核心思想,同时又与道 家和佛教思想相通,对 中国茶道产生深刻的影 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的人生观是积极的,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他们的人生信条和奋斗目 标。
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古代文人非常关注社会秩序的 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高度重视人们的道德教化和人格 理想的建设。
日常生活的琐事常常被赋予伦理道德的理想色彩。当 介入茶事活动时,他们发现茶的特性与儒家学说的精神很 接近,是儒家思想在生活中的载体。
对茶的这种认识观念贯彻到饮茶活动中,认为品茶活 动能够促进人格修养的完善,是自我反省、陶冶心志的过 程。
真正提出“茶道”概念的 是诗僧皎然。在其诗《饮茶 歌诮崔石使君》中首次出现 “茶道”一词。
宋代前后修撰的茶书,只有《大观茶论》涉及茶道精神。
其中说到“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 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然而在此之后,中国的茶道观念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没 有一部茶书淡到茶道问题。
纵观我国古代茶学史,众多的茶书中没有一本专门谈论 “茶道”。而明清时期,在日本茶道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 地步。
因此径山寺又被目为日本茶道 之源,而天目茶碗亦在日本茶道中 使用。
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传播却是由下而上的,先有庶民茶文化, 才被统治阶级接受,形成宫廷贵族茶文化。 太平盛世的帝王和文人阶层,更多关心茶叶的经济效益(茶 税和贡茶),而不会去考虑赋予茶叶以道德教育的重负。
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茶道精神的土 壤不够肥沃,但这无损于中国茶 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茶道重在 品饮,茶艺非常发达。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Baidu Nhomakorabea皎 然
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个人修身养性的目标。 ▪ 道家的清、佛家的静,呈现的风韵都与雅密切相连。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饮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茶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歌 诮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石 使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茶道可以说是茶艺的哲学,因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受 到诸多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渗透,同时也会受到各个时代社会的主导 思想和民众观念的影响,而打上时代的烙印。
有人把茶道观念的形成归结为三教合一,这种说法不甚恰当。 儒家并非宗教,没有明确的教义和严格的组织形式。影响茶文化的 主要是道家的哲学思想,道教本身更多地是发扬道家思想和推广饮 茶之风的盛行。第三、佛教对茶的发展影响深远。但在我国对茶道 观念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本土化的佛教——禅宗。
“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茶的中和特性被文人所注意,并将之与儒家的人 格思想联系起来。
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朱熹曾专门论 建茶的中庸之性。
儒家不但将和的思想贯彻在道德境界,而且也贯 彻道艺术境界中。儒家首先要求自己保持高洁的情操, 然后在茶事活动中才能体现出高逸的中和美学境界。 无论是煮茶过程、茶具使用还是茶事礼仪要领都要不 失端庄典雅的风韵。
山上有唐代古刹,建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相传法钦和尚 来此传教,被赐封为“国一禅师”;至南宋, 宋孝宗亲书"径山兴圣 万寿禅寺”;嘉定间又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鼎盛时,殿宇 楼阁林立,僧众达3千,被誉为“东南第一禅寺”。
宋理宗开庆元年,日本南浦昭 明禅师来径山寺求学取经。学成回 国后,将径山茶宴仪式,以及当时 宋代径山寺风行的茶碗一并带回日 本。在此基础上,结合日本国情, 使日本很快形成和发展了以茶论道 的日本茶道。
茶文化概论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特征及 其与儒、道、释的关系
一、茶道的定义
我国古代的茶艺从唐宋发展到明清,已经达到非常 成熟的程度。茶人们在品茗过程中除了对色、香、味、 形等感官上享受之外,还上升到心灵的感受,发展为精 神境界的追求,这也是一种审美境界的满足。
同时还伴生哲理上的追求,即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 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 合起来而具有教化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品茶之道,简称 为茶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