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7

拨开云雾见彩虹,透过现象见本质——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出现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1.抓关键语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
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所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为叙事,后为评论。
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
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正确揣摩其含义,同意其看法就从正面立论,不同意其看法,就从反面立论,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所给两句评论,角度不同,这就提醒考生写作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强调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创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第1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课件

彭氏课件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 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 800 字。
这则材料可运用多向辐射法立意: (1)从探险者的角度:
(2)从蝴蝶的角度:
(3)从蜡烛之光的角度:
(4)从三者关系的角度:
彭氏课件
思维导引:这段材料的核心是探险者的举动给栖息在山洞 中的蝴蝶带来了影响,人的举动虽然微乎其微,却迫使蝴蝶 “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由此考生可联想到类似的事 情,小到个人,大到集体、社会都行:一个无意的举动给别人 带来的伤害;平静的内心世界被外界的喧闹打破;现代文明对 传统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蚀;道德冷漠对社 会良知的消极影响;金钱至上、炫富攀比、急功近利、铺张浪 费等不良风气对淳朴民风的渗透;等等。根据这些联想到的事 情,运用多向辐射法就可确定不同的立意。
彭氏课件
[即时应用5]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 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 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 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彭氏课件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 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 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 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 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 (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请准确把握诗歌材料的主旨,确定文章的立意:
彭氏课件
思维导引:这是一道哲理性很强的诗歌材料作文题,审题 时,考生要挖掘材料的内涵,抓住诗歌的意象。考生若能洞悉 材料中的“树根”与“流星”这两个意象的特质,就能领悟 出:“树根”虽然明显受制于地球的“引力”,似乎不那么 “自由”,但却能根深叶茂、充满勃勃的生机,而失去地球引 力的“流星”却飘忽不定、无所依附,进而由此及彼领悟诗歌 的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 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为了拒绝这种‘自 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 “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 者的意图。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津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诗歌作为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审题时,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意义,结合自身阅历和情感,以及当前社会背景,能够为作文提供立意与写作方向。
本文通过审题立意指津,介绍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解题和写作。
一、审题:理解材料的核心意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材料的核心意义,方能准确把握作文方向。
在审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材料主题:材料中所体现的主题是什么,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是什么?从主题出发,可以引申出丰富的写作内容。
2. 诗歌手法:诗歌通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对于翰墨之间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审题时,可以留意诗歌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当前社会背景:审题时,需要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思考材料与社会的联系和影响。
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借鉴时事热点或社会现象,增强作文的时代感和社会关联性。
二、立意:从材料中获得灵感审题之后,我们需要根据所理解的材料意义,提炼出可以展开的立意点。
立意是作文的骨架,是写作的灵感源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意点:1. 情感表达:根据材料中所包含的情感,例如温馨、感动、激励等,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人生哲理:从材料中找到蕴含的人生哲理,例如人生短暂、珍惜当下、坚持追求等,可以与自身经历相结合,写出深刻的体悟和智慧。
3. 环境保护:诗歌作为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可以引申为环境保护的议题。
结合现实问题,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呼吁人们共同努力。
4. 时代精神:从诗歌中寻找时代精神的脉络,例如传承中华文化、崇尚科技创新等,以此为引子,写出自己对时代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三、指津:写作技巧和方法在审题立意之后,我们需要将立意点转化为具体的写作内容,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一些指津:1. 多角度思考:立意之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维度地展开论述。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

例4:阅读下面的村料,根椐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 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 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 6×9= ( 54 ) 7×9= ( 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 “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 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 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 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 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 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3.除诗歌、 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在名、校名、 人名。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 论:“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颜色不好看 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肉割的 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 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 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 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 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 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 论:“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颜色不好看 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肉割的 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 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 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 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 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 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风,从水面走过,留下粼粼波 纹;阳光,从云层走过,留下 丝丝温暖;岁月,从面庞走过, 留下条条皱纹…… 我们也在走过,走过一条条道 路,走过一座座城市;也走过 自己的青春,走过自己的生命。 走过的,可以是空间,也可以 是时间;可以实实在在,也可 以虚无空幻…… 请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 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 的文章。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整理)

当梦想照进现实,幸福便开始蔓 延……
诗歌类作文审题
你知道, 你爱惜, 太阳天天升起;
你不知, 你厌恶, 太阳天天升起。
审题立意
• “太阳天天升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 “你知道,你爱惜”“你不知,你厌恶” 只是一种主观情感。主观情感是难以左右 客观存在的。
秋日,阳光一般的午后,我常常喜欢趴在窗台 上,一层一层地剥开文字背后的秘密。我陶醉于文 字本身带来的美感与充实,但我更沉醉于思索这些 符号所传达的“大智慧”。最初的思考,是唐诗带 给我的。
初读《枫桥夜泊》,只触摸到一位失意才子无 法排解的愁绪。所以之后读这类诗,我的注解大抵 不过“怀才不遇”“抑郁苦闷”之类。但后来见得 多了,也就再难依葫芦画瓢了。于是开始重新打探 它,这首诗便也在我心头隐现,由一鳞半爪逐渐变 得清晰起来:这首诗最令人无奈的,就是在于借寒 山寺的钟声敲醒人的梦境以后,把人搁在这荒寒中 没有着落,并让人用一生的经历来消解这梦后的凄 苦。
• 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 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 这个解释很好理解。
• 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 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 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 都在对岸。”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 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 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 道题审题的关键。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土壤的功用是无比崇高的。而尘埃, 却只能污染空气。两者都由土而来,价值 却全然不同。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 吗?你思考过它们的原因吗?请以“土壤 和尘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须 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确定立意的三种方法(1)

立意: 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
教学要注重艺术
• 2.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一个驼子,一 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然而这家人却过 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老 大眼瞎,让他按摩;老二背驼,让他搓绳;老三 足跛,让他纺线;老四愚笨,让他务农;老五浪 荡,让他经商。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立意: 好奇心,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 4.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 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 “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 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立意: 永不满足 精益求精 追求永无止境
立意: 学会扬长避短。
合理使用人才。
• 3.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 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 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 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 —“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 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 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 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 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 以下的对话——
• 年轻人:“一整天都待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 钓鱼者:“因为喜欢 ,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年轻人:; “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钓 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钩啊。不累,怎 么能钓到鱼呢?”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 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钓鱼者:“我们 是一起来钓鱼 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 坚持,我也能钓到鱼。”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情, 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 才能 有收获;与别人分享成功,也是一种快乐。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课堂PPT)

任凭环境的恶劣,他,绝不屈服,在风中充 实自己。
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 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天”;
12
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
【负面的“风” 】如逆风、寒风、飓风 (成灾)等,
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 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
面对坏“风”,我们要 “学会御(逆)风而行”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抵御歪风葆本色”
【中性的“风”】如时尚、潮流,用
30
写作思路举例(四)
结尾: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达芬奇教子: 永远不要杀死一只知更鸟,因为它只是用 心歌唱给人听。 我想演绎一下,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 只风中的蝴蝶,因为它只是找到自己坚持 的方向,它是何等幸福!
31
佳作选读(一)
任尔东西南北风 风吹大地,时而摧枯拉朽,时而掀起 不坚定的裙带;海浪汹涌,时而遮天蔽日, 时而卷走摇摆不定的枝叶。 但任凭风吹雨打,总有一些傲立的身 影,闲庭信步,以千锤万凿的坚劲,任尔 风云际会,唯我屹立不倒。 风能吹起大大的纸张,只因那平凡的 白纸总受环境摆布,少了些许坚持自我的
28
写作思路举例(三)
生命的重量是风吹过的芬芳,即使岁 月沉淀,清香不再,它都永远留在我们心 里;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我渐渐的长大,我知道生命的重量源 自思想;有内涵,有生命的厚度,待繁华 落尽,生命的脉络会一一展现。 默默播种,寂静盛开。
29
写作思路举例(四)
4.《做一只坚持的蝴蝶》 分论点: 因为坚持于自己的着陆点,不随波逐 流; 因为坚持于未来的方向,不愿被外力 影响; 可是现实中的某些现象往往令人失望: 风潮四起,迷失自我;
38
任凭时代的浩劫,他,绝不屈服,在风 中主宰自己。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寓言图画诗歌型(1)

审题提示:从羊的角度;和平固然可贵, 但不要对敌人抱有幻想;同不讲信义的人 只能针锋相对等。从狼的角度:恶人的本 性是不会改变的等 ; 从双方的角度:纸上 的东西是靠不住的,一个人不要光看他说 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等。从公证人的角 度:法律需要强力的监督等。
二、图画型
漫画类材料与寓言性材料相似,只是它 的寓意是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漫画作 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以其直观、生动的形 象,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好的现象,对人 们提出善意的批评或规劝。因此,我们不能 “就画论画”。也就是说,不是把画面上的 内容作为作文描述、分析、评价的唯一对象。 一般是漫画材料,关键在于弄清漫画包含的 寓意,讽刺或揭露了社会生活中那些现象。 这就是我们作文的中心。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十)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 寓言、漫画、诗歌型
一、寓言故事型
作文命题经常选用寓言材料。寓言是 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篇 幅短小,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 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 力量。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 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因此,对这种 材料,应抓住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去确 立中心。
例2: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 的事业 ,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 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 需要 3000 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 算。后来他又想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 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 划,至少也需要 3000 年时间,蜗牛知道 自己生命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 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例1:
画面中,两只蜗牛在满腹牢骚,抱怨“硬件” 不如别人的时候,却忘记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九就是漫画的寓意, 也是我们论述的中心,当然,中心也可定为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 要硬”。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

19
3、抓关键——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
•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 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 议论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 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观点: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 硕的收获。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 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 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8
• 6、由物及人法 •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 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 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 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 观点。
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
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
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
又说“再来一碗吧!” 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
到这里来做客了……。”
关键句:
1.喝了一大碗 2.又送上了一大碗 太过火了
3.又端来一碗
4.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26
• 立意 • 蜗牛最后死了,但死并不可悲,所有人最后都要死的; 问题是蜗牛最后死在了“草丛中”,它生前没有任何 行动,这才是可悲之处。 • 蜗牛没有行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 高骛远;二是小目标根本不屑做,最终什么也不做。 究其根源,蜗牛的悲哀在于:不肯脚踏实地,不愿从 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 可以这样表述立意: • ( 1) 目标要合适,行动须切实; • ( 2) 不能好高骛远; • ( 3) 清醒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 • ( 4) 做好小事,就是大事;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来凤一中杨学周【试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彷惶﹨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了你是春天﹨把头仰﹨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
【参考立意】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②敬畏生命!③我们(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最美最特别的存在,都是不输任何存在的存在。
【学生作文题目】①自信造就精彩人生②我自信,我出色③为自己高歌④为自己喝彩⑤扬起自信的风帆⑥做生活的主角⑦自信活出精彩自我⑧自信,让你活得更精彩⑨做好自己,活出精彩⑩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雷抒雁《星星》最佳立意:最佳拟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光和影杜运燮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最佳立意:最佳拟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泰戈尔《错觉》最佳立意:最佳拟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世上,好像——只有沙子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苗得雨《沙》最佳立意:最佳拟题:5、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少顾念我罢,我的朋友!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扰。
”最佳立意:最佳拟题:6、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修订

审题思路:
1、鉴赏诗歌 理解内涵 2、体悟哲理 注意导引 3、联系生活 全面把握 4、归纳立意 准确鲜明
巩固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 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立意提示
1、距离产生美 2、 透过现象看本质 3、理想与现实
由此可以拟题为“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 叶’” “环境与人”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 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审题指导】
首先应该读懂诗意。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 丰富,哲理深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 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 “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 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 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 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 寓于平凡;富贵蕴藏于普通。这样一分析,我们就 可以把握本题写作的方向。
1、从露珠角度立意 ①露珠的悲伤是因为找没找对适合自己的环境导 致的――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 不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张扬个性, 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 置与价值” ②露珠自豪是因为借助了枫叶显现出自身价值— —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③露珠何故有喜有悲?因为没有自己,完全信赖 他人——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 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

提升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我锻炼了自 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更加流畅、 生动地表达思想。
分析不足之处,制定改进计划
审题不够准确
有时在审题时会出现偏差,导致文章主题与题目要求不符。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需要加强对诗歌材料的分析能力,提 高对主题的敏感度。
02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把握诗歌的主旨
总结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这是审题的 关键步骤。
提炼核心观点
在理解诗歌情感和主题的基础上,提炼出核心观点,为后续 立意提供依据。
理解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和比喻
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象征和比喻,理解这些意象的深层含义是 审题的重要环节。
立意缺乏深度
在某些情况下,我的文章立意过于表面化,缺乏对诗歌内 涵的深入挖掘。为了改进这一点,我需要加强对诗歌的理 解能力,学会从多个层面分析诗歌。
表达不够流畅
在写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语句不连贯、表达不清晰的情 况。为了改进这一点,我需要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自己的 表达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选取合适的诗歌材料
选择具有深刻内涵、易于理解的诗歌作为写作材料,确保能够准 确把握其主题和意义。
审题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明确诗歌的主题 和中心思想。
立意
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 述,确保文章主题鲜明、观点明确。
撰写提纲,构建文章结构
01
02
03
拟定提纲
根据文章主题和论点,制 定详细的提纲,包括开头、 主体和结尾部分,明确各 部分的内容和要点。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素材(教师版)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三、材料分析审题步骤:1、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的意义、道理、寓意,提取角度。
2、分层次〔分面画〕阅读,搜索可提取的角度;3、总结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提取角度。
4、分组分类进行对比、类比,提取角度。
5、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6、寻因求果关系,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四、材料作文提取角度的原那么:1、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X围,话题作文必须要从材料中提取,我们一定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话题,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正确角度〔材料作文提取的是最正确中心〕为话题进行写作;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4、话题的材料是为作文提取角度服务的,除议论文外,材料只是引子,提取角度后可不必再用,切忌就事论事,更不能变成对原材料的改写、扩写、补写;5、选好角度后,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小说,想象作文等〕,确立中心,再进行写作。
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抓对象。
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
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
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
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展示)

高考考题回顾
2007年高考北京卷: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 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 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 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 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 一篇作文。
脚踏实地, 默默奉献 有价值的,能 得到认可的。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身居高位,脱离群众, 自以为高人一等 ;浮 躁,取得了一点成绩 就飘飘然。
没有价值的, 得不到认可。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审题方法:抓意象、
抓关键、提主旨
做人要脚踏实地; 实实在在才是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 正确对待“移位” : 处于一介平民时,能做 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的事; 一旦得势,权高位重, 千万不要轻飘飘忘乎所 以,为所欲为。 在不同的位置上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行行出 状元;要团结 (偏题)
• 思考立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 就没了乐声? 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 耳朵直接听到乐声呢?
1. 明确“琴与指”的象征意义:“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 “自己与他人”“儒与道”“情与理““学与思”“虚与实”等 等。 2. 明确“琴与指”的关系:互相依赖,相辅相成;各有所长,也
2.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 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 •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人生是条航船 让 风留给帆 方向留给舵 船长站的位置 留给我 在生活的海洋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 引领自己的人生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你,准备好 了吗?请围绕“做自己人生的船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2022高一语文期末作文“诗歌《泥土》《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2高一语文期末作文“诗歌《泥土》《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文题呈现】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节选)汪国真飘来的是云飘去的也是云既然今天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任选一首或者结合两首诗,准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试题材料提供的是诗人鲁藜、汪国真的哲理诗句,鲁藜的诗包含了对比,表达对虚怀若谷、放低姿态、放平心态的推重;汪国真的诗则肯定了默默努力,蓄积力量,厚积薄发的为人、做事方式。
两首诗都在诗句或标题中提供了展开议论的事实前提(情境假设),即才华不被肯定、志未得驰骋的现实;也都表达了作者认可的解决之道,即“把自己当作泥土”和“做皓月一轮”。
两诗意蕴、内涵有一定的相似、相通之处,也提供了统一的议论情境:当才华不被承认,自我期待没能实现时,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考生需要在这一情境下展开讨论,议论面对此境正确的态度及做法。
比较适宜的看法应该是“放低身段,放平心态”,“默默努力,积蓄力量”“如果你是没人识得的星星一颗,就努力让自己明亮起来,成为一轮皓月”……两则材料仅仅是提供的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并非互相对立。
2.典型任务的限制。
“任选一首或者结合两首诗”提醒考生要以其中一首或结合两首诗展开写作。
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准确、全面理解两首诗的主题、内涵,对于才华的兑现有适宜的理解,表达之于人生、处世的哲理思考。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限定文体为议论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把自己当作泥土”和“做皓月一轮”是两首诗对才华不被肯定、志未得骋者提供的解决之道,价值判断的倾向清晰而具体。
高考作文复习系列之新材料作文:诗歌类

幸福。
—— 詹姆斯·奥本海姆
2、《圣经》上说:“我的子民,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
者的心中。”
3、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
乐,就比别人幸福。
—— 罗兰
4、幸福永远是不会光顾那些不珍惜自己所有的人。
—— 佚名
5、只有认为自己幸福的人才能享受到幸福。
—塞·约翰逊
6、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
命题方向预测
• 1、从“获得美的途径”的角度来命题
• 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定立意写一 篇作文。
•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 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 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
2、从“美的具体内涵”的角度来命题
• 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定立意写一 篇作文。
由果溯因 化实为虚—— 结果——不满意 原因——缺乏对自我的认知、盲目追求 不懂得知足
命题意图——否定 联系实际 揭示哲理—— 自己的幸福和欢乐就在此岸。
正确立意
幸福就在自己的手中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抓住当下的幸福 幸福在此岸 拥有的才是幸福的 珍惜拥有的幸福 莫让错觉遮望眼 留心身边的幸福,做知足的自己
2、&从“美的具体内涵”的角度来命题
• 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定立意写一 篇作文。
•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 都在对岸。”
•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 在对岸。”
•
——泰戈尔《错觉》
• 示范片段:
•
距离可以激发人的憧憬之心。我们醉心
于尼采那振臂高呼的豪迈,醉心于《查拉图
• 李敖:这就是人生,你不能全选全得,你 有所取,有所不取。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位老妇人,又说老人心肠太狠,让孩子在地下走,老人听了急忙把孩
子抱到驴上。后来又有一人看到负重的驴子气喘吁吁,就说他们未免
太残酷了,于是,一对老小下来牵着驴走。走了不远又有人笑他们了,
说他们是呆子,闲着现成的驴却不骑。两人在路边商量了半天,觉得
人们说得都有道理,没办法最后只好抬着驴子回了家。
立意: 盲从让我们一事无成
26
❖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 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 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 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 题立意。
27
4.多角度切入法
寓言类材料
❖ 例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 “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
❖ 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
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 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 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 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 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 边。”
学生们个个愁眉苦脸,照办后报告尿有甜味。这时,教师
笑问学生:“我这样要求你们是为了什么?”
❖
学生齐声答:“让我们知道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
教师严肃地纠正:“不!是教育你们要观察细节。我用食
指蘸,舔中指,你们没看到就只好吃苦头了。”
立意: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
16
❖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 键词语往往是“文眼”,蕴 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 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 的突破口。
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
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
呢?
空间不宽 井 水域狭窄 里 藏鱼不多 捞
原 因
鱼
追溯
诗歌类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诗歌类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几年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演示课堂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品语义。
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抓意象,抓关键。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析主旨。
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
下面,我们以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为例,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Nhomakorabea垫,着重论述后者。 2、 以人为镜,看清自己 3、 诤友——生活中的明镜 4、 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 5、 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 6、 以史为镜,看清自己 7、 反观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 与自我批评 8、 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 义
1、 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
•
诗歌解读
• 首先,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倾 向。 “照了一辈子人”“没有照见自 己”“看见自己的真面目”单看前两个短 语,似乎还有赞镜子无私奉献之意,如红 烛如春蚕,但后一句最关键,定基调,结 合三句, • 诗歌意在批评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
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 的庐山真面;只能知人,不能知己。
•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 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 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 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 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 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 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 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 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 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 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 来调整心态了。
诗歌类作文审题
你知道, 你爱惜, 太阳天天升起; 你不知, 你厌恶, 太阳天天升起。
审题立意
• “太阳天天升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你 知道,你爱惜”“你不知,你厌恶”只是 一种主观情感。主观情感是难以左右客观 存在的。因此,尊重客观存在是这首诗所 要思考的核心。比如我们要尊重自然,尊 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等。当然,这样思考过 后,还可引申为我们要“适应”客观规律。 • 所以,这首诗的最佳立意是“尊重与适 应”,按照这个方向构思,文章是不会走 题的。
秋日,阳光一般的午后,我常常喜欢趴在 窗台上,一层一层地剥开文字背后的秘密。 我陶醉于文字本身带来的美感与充实,但我 更沉醉于思索这些符号所传达的“大智慧”。 最初的思考,是唐诗带给我的。 初读《枫桥夜泊》,只触摸到一位失意 才子无法排解的愁绪。所以之后读这类诗, 我的注解大抵不过“怀才不遇”“抑郁苦闷” 之类。但后来见得多了,也就再难依葫芦画 瓢了。于是开始重新打探它,这首诗便也在 我心头隐现,由一鳞半爪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这首诗最令人无奈的,就是在于借寒山寺的 钟声敲醒人的梦境以后,把人搁在这荒寒中 没有着落,并让人用一生的经历来消解这梦 后的凄苦。 所以,真正读懂了一段文字,也就经历 了一种生活。
诗歌解读
• 另外,还有关联词,“就是”“才”也可 以作为佐证。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深深 的惋惜,是浅浅的责备,是淡淡的批评。
• 由物及人,诗歌意在告诫我们:不但要知
彼,更要知己。要认清自己,不但要知人, 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 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为自己准备
一面“镜子”。
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 (1) 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 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而不 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以为自己不曾拥有 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 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 • (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 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 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 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 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 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 奋进……
•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 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 少于800字。
梦想照进现实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窗前 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 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阅读卞之琳的诗,常使我感到迷惘。是 什么虽经历时间的淘洗,却历久常青,时 读时新? 他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位谎言家。他 善于编织各种五彩缤纷的谎言,让人们无 法自拔地陷入他精心构架的罗网。 我就是那深陷其中的一位。因此,在 我审视一件事物或是评价一件东西时,常 常会不经意间带上一样的思考。
箫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 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 东西。”我曾深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 他把占有欲未得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 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后来又有 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 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 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 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比起箫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它所 达到的思想高度,也是应当值得景仰的。 曾经以为,我的所谓的对生活的评价是无 懈可击的。但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若再来 反复推敲,便觉得好像宇宙空间里失重状态 下的宇航员,总那么轻飘飘的,甚至很难守 住自己心灵的大树。
• • • •
偏离材料的立意: 1、 人生只为付出 2、在默默无闻中成就伟大 3、作一面干净的镜子
现代诗歌的作文剖析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文章。 •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 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 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 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 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 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 街市华灯明灭\长 桥人头攒动\我们 在密密的人流中 寻觅\只为捡拾曾 经留下的脚印\一 如当年捡起挤掉 的鞋子。
• “街市华灯明灭,长 桥人头攒动,我们 在密密的人流中寻 觅,只为捡拾曾经 留下的脚印,一如 当年捡起挤掉的鞋 子”,意思是回顾 中老年时代为生活 为事业而忙忙碌碌 的人生历程。“有 朝一日”说的是将 来,即等到总有一 天我们老了的时候。
•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
审题立意
•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 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 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 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 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 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 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 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 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 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 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 优点罢了。
远方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 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
所以,我不否定自己为名副其实的“理 想主义者”,正如泰戈尔诗里叹息的人-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 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 岸。” 一直以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须伸 出手臂,便能掂出它的厚重,不是么? 当梦想照进现实,幸福便开始蔓延……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土壤的功用是无比崇高的。而尘埃,却只 能污染空气。两者都由土而来,价值却全 然不同。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你思考过它们的原因吗?请以“土壤和尘 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须在这 个话题范围之内。 •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 有朝一日\我们 会在密密的树 林里\在黄叶底 下\拾起自己的 脚印\如同当年 捡拾野果\
• “脚印”并非仅仅指 脚在地上踩踏出的 痕迹,更是指人生 历程。“在密密的 树林里,在黄叶底 下拾起自己的脚印, 如同当年捡拾野 果”,是用童年时 代“捡拾野果”这 个具有代表性的事 件指代整个的青少 年时代,这句诗的 意思是回顾青少年 时代的人生历程。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 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一、审题立意
•
材料是一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 意浅显明了,诗歌中的物象是镜子。说得 是镜子,一辈子只照别人,就是没有照见 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镜子,才 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蔬稻麦之下。没有了土壤,也就没有 了脚步车轮,没有了草木果蔬稻麦。 那么,我们再向深处想一想,是什么 原因让“土”成为令人尊敬的土壤, 又是什么原因让“土”成为令人鄙夷 的“尘埃”?是对人的贡献!
“土壤”在脚步车轮之下,在草木果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启发:人的价值又何 尝不是这样?有的人,身居高位,脱离群 众,自以为高人一等,到头来变成一文不 值的“尘埃”;相反,有的人踏踏实实, 勤勤恳恳,做实实在在的事,献身于事业, 献身于大众,最终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实 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可换一种思路: “位置”移八。许多人在处于一介平民的 时候,尚能做些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的事; 一旦得势,权高位重,就会轻飘飘起来, 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最后走上人生歧途, 上演人生悲剧。
•
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 注生活,激活中学生对生活的体悟。我们可以进 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 •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 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比如说, “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 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家家都 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 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 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 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 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 乐。 • 《抓住身边的幸福》、《给错觉纠偏》、《何必 攀比》、《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做自己 主人》、《别只盯住远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