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一地理必修一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 导学案

合集下载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一、预习目标:1. 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 了解天文四季与传统四季的区别3. 了解全球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二、预习内容㈠、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圈内有现象;南半球:,南极圈内有现象。

二分时:太阳直射,全球。

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圈内有现象;南半球:南极圈内有现象。

【拓展1】直射点直射某地时,某地的昼最长说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拓展2】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夜状况?【拓展3】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中,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昼长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课堂练习:】40°N纬线上的某地日出时间为5时,则该地的昼长为多少?夜长呢?从而得出结论:同一纬线同一天的昼长均相等。

【拓展:】见学案某地的昼长为16个小时,则该地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分别为几时?㈡、四季的更替1.夏季:昼夜状况如何?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冬季呢?就全球的温差状况来看的话:四季更替表现最明显的是何地区(低、中、高纬度)?2.传统四季与天文四季的区别【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填空】【思考】根据P19活动图1-3-12五带的划分,完成学案填空。

课内探究学案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同一纬度地区一年内随季节而变化,如下图:2.夏半年(春分—秋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有极夜。

课后练习与提高1.判断下面三地纬度:A ,C ,D图1-13表示6月22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2~3图1-132.(基础题)四个地区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①③④②B.C.①④③②D.3.此日,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的有( )A.②B.②④C.①②④D.③4.下列关于我国传统季节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四立”为起点的下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完成下列问5.此刻北京时间是(A.10:00B.14:00C.8:40D.15:206.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A.①>B.①=C.①<D.①=7.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 B. C. D.学与教反思:。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案名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目标:通过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数据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要点:1.太阳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地球的自转和其对太阳高度的影响。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资源:地球仪、两张纸、直尺、铅笔、直尺、图表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有所变化?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太阳的高度发生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二、观察与实验(30分钟)1.演示实验一:太阳高度测量方法-制作一个太阳高度测量仪:将一张纸剪成窄而长的条状,竖直插入直立的另一张纸中,并在底部固定。

-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阳光下,通过移动纸条观察和测量太阳的高度。

-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太阳高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2.探究实验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三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例如一周或一个月),每天在正午观察太阳的高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可以使用地球仪来推算太阳高度的变化。

每天正午时,通过测量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与天赤道的夹角,计算太阳的高度。

-将观察和测量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并就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三、数据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数据,通过观察图表和测量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什么因素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太阳的高度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2.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并共同总结出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四、知识拓展(15分钟)1.通过回顾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2.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解释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五、总结反思(5分钟)1.简要总结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高点出现在正午。

正午太阳高变化专题高一学习教案

正午太阳高变化专题高一学习教案
∠COA
2. 正午太阳(tàiyáng)高度计算公式推 导。
H =90°—∠B=90°—∠AOB =90°— (∠COB-∠COA) =90°— 纬度(wěidù)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wěidù)差)
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 相加
第24页/共44页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正午太阳(tàiyáng)高度的计算公 式
第26页/共44页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春冬夏至至秋日日(c:h:ūnqHiū某)分地:= 90°— 纬度差 HHH==纬=99度090º0差-º-º:(A-(即A-(+所BCA))求=±=地099点00ººº纬—)-度((=33与00º太º9-0+阳22º(33t—ºàº2iy62á′6()n3′)g0)直º射±0 º)
23°26´N
P

23°26´S
P: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第16页/共44页
第十六页,共44页。
冬至
二分(èr
S
(dōngz hì)日
fēn)日
夏至 (xiàzhì) N 日
1
4
23°26´S
P
P: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
3
2

23°26´N
第17页/共44页
第十七页,共44页。
夏至
N (xiàzhì) 日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jiāo jiǎo)变为
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 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 采光?
第34页/共44页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根据题意因疗养院位于(wèi yú) 北纬36°34′, 当太阳 直射 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 一年中 最小值 , 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 ,则各 楼层都 能被阳光照射

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角的变化学案中 国版必修1

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角的变化学案中 国版必修1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角的变化学案中国版必修1必修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太阳高度角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动画,并结合动手画图,探究知识中的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体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重要意义;通过生活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体会地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学习过程】一.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夹角H,简称太阳高度.画出下图中A点处的太阳高度角AA地面二.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______点钟的太阳高度。

三.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主观察】读春秋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图,完成表格空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将你观察到的规律总结在下表中用一句话概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由_________所在的纬线向________递减; 理解: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越远越____.【自主探究】请在下表中找出H 与 |α±β|(纬度差) 的关系,并填好空白部分。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β→ 直射0o向北移动 直射23o26′N 开始南移直射0o向南移动 直射23o26′S 开始北移当地纬度 α↓H (见注) |α±β| H|α±β|H |α±β| H |α±β| 90oN 0o23o26′ 66o 34′ 0o66o34′N 23o 26′ 66o 34′ 46o52′ 43o08′ 23o 26′ 66o 34′ 0o23o 26′N 66o34′ 23o26′ 90o66o34′ 23o26′ 43o 08′ 46o 52′ 0o 90o66o 34′ 23o 26′ 90o66o34′ 23o26′ 23o26′S 66o 34′ 23o 26′ 43o08′ 46o52′ 66o 34′ 23o 26′ 90o66o 34′S 23o26′ 66o34′ 0o23o26′ 66o34′ 46o 52′ 43o 08′ 90o S0o0o23o26′ 66o34′注:α表示当地纬度;β表示直射点纬度;|α±β|表示二者的纬度差;H 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春秋分 __ 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配套教材】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教学内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原因。

3.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4.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图图转换、图文转换。

【学生分析】
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教学方法】
图例分析、自主归纳。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下图中的曲线代表的是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地球表面运动的轨迹。

读图并回答:
1.当太阳直射点移至A点时,北半球为_____月_____日前后,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至B点。

2.北半球______日至______日太阳直射点南移,______日至_____日太阳直射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3.太阳直射点南移极限是_____(纬度)。

今天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上。

二、讲授新课
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h。

太阳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0°≤h≤90°。

晨昏线上的h=0°;白昼h>0°;黑夜h。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课题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主备人:高建华学习目标:1、能够在一个光照图上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实例分析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案1.结合教材23页,对比分析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区别。

2.结合教材24页活动,归纳求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通用公式。

3.你感受过我们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吗?试着想想?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案B1.在球面图中画出A点的太阳高度角2.分析归纳某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3,比较A、B、C、D、E五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见上图4.分析归纳某一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应用拓展:1、.以我市为例,总结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的关系。

2、.探讨房地产开发中南北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画出图再分析)3、.热水器的安装角度?课后训练案考虑冬季采光的要求,不同纬度带的住宅合理间距有明确的设计标准。

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

1.三个城市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2.表中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 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张去年6月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底层朝南的现房,当时是临近中午去看房,发现有明媚的阳光照进卧室,觉得采光很好,就交钱买了下来,装修好后到12月份住进去才发现即使是中午也没办法看到太阳,他觉得很疑惑暗想:难道是开发商施了什么魔法来销售房子?同学们,你们能帮他解开这个疑惑吗?。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和规律。

2. 掌握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和工具。

3. 分析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 太阳高度测量仪器(如测角仪、直尺等)。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轴倾角,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是否相同,以及高度变化的原因。

探究:3. 展示一个太阳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解释太阳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4.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器测量当天的太阳高度,并记录结果。

5.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讨论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并总结规律。

拓展:6.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向学生展示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轴倾角等)。

7.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等)。

巩固:8.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对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9.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阳高度变化的认识和观察。

评价:10.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1.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册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和工具的掌握程度。

1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拓展活动:13.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14.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撰写观察报告,分享自己对太阳高度变化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延伸:15.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自转、公转和轴倾角对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拓展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了解。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编写:刘龙华审核:陆其勇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教学要求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难点)教学过程填写下表中的空白部分:1、阅读教材P内容,明确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并图示说16明。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叫做。

直射点所在纬度|(即900-纬度差----同半球相减,不同半球则加)。

3、结合前面所学,借助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讨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由于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作运动,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也不断在随之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4、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和作有规律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从直射点向递减。

所以: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值;反之,达最值。

阅读课本“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可知:①夏至日时: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②冬至日时: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③二分日时: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练习巩固第一课件网()A.昼夜交替B.地方时C.太阳高度的日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6月22日,有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B.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C.赤道以北至北回归线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D.仅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3.冬至日时,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4.地球上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B.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区C.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D.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区5.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A.北方平原多,土地宽广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C.北方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比南方小D.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比南方更需要阳光6. 6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方位于( )A.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B.北回归线与北极之间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7. 读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状况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有数字①的虚线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本节重点内容之一。

前承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动,后接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是太阳辐射在地表时空分布规律的具体表现,是理解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气候带、自然带形成的知识基础,也是理解人地协调的知识基础。

本节课选自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的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题,前承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后接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是太阳辐射在地表时空分布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理解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气候带、自然带形成的知识基础。

教材分别以空间(纬度)和时间(季节)为主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值及变化趋势和过程。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属于教学重点内容。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是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

对应的课标为“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条课标明确了学习方法是“结合实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实例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行为动词是“说明”,表示学生应能够解释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等方式完成有关学习任务,从而认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原因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难点:探究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并用其解释生活相关现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在知识上,学生已学习过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较高兴趣;在能力上,大多数学生都接触过网课,接受网课的这一授课形式,有较好的学科基础与知识储备。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设计两个绘图任务,学生通过绘图发现规律,生成本课知识(2)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方法指导下,自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教学思路:1、“看图说话”为明线,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独立思考等方式边看图边解锁任务,完成4大规律的学习;2、情境创设“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为暗线,在掌握地理规律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解决生活的地理问题。

高一地理导学案9---地球公转的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超实用2016最新

高一地理导学案9---地球公转的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超实用2016最新

课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目标: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法总结、跟踪检测。

自主学习:一.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1.太阳高度角:阅读教材P23第二自然段内容,独立思考完成。

(1)太阳高度,也叫太阳高度角,指 的高度角。

(2)画出下图中A 点处的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常用h 表示,读图完成(在横线上填> < =)。

A 点的太阳高度:h 0B 点的太阳高度:h 0C 点的太阳高度:h 0D 点的太阳高度:h 0 总结规律:昼半球(白昼) h 0 夜半球(黑夜) h 0 晨昏线(日出日落) h 02.正午太阳高度角某地地方时 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一)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1.读教材P22图1-16、图1-17、图1-18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图,完成。

地面AA总结规律:由 所在的纬线向________递减;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越远越____。

(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根据下图提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完成表格。

地点 位置 达到最大值时间达到最小值时间A 北回归线以北B 北回归线C 赤道与 北回归线之间D 赤道与 南回归线之间 E南回归线以南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节气 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春秋分 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夏至日 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冬至日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H=90°-∣所在地纬度+或-直射点纬度∣。

当所在地与直射点同为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时,用-号,当所在地与直射点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时,用+号。

简单记为:H=90°—两地纬度差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举例1、确定经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纬度相差1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差1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导学案1

正午太阳高度角导学案1

年级高一科目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课题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主备人武慧芳审核人卢社花学习目标:理解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区别。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理解某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和某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知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重点,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案1.结合教材23页,对比分析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区别。

2.结合教材24页活动,归纳求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通用公式。

3.你感受过我们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吗?试着想想?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案1. 同一天,纬度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析归纳某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3.分析归纳某一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4.四季是怎么形成的?五带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划分?5.以我市为例,总结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的关系。

应用拓展:1.探讨房地产开发中南北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画出图再分析)2.热水器的安装角度?课后训练案1.如图3—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26′N),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2.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1999年广东卷)()A.Htan(90°-38°)B.Htan(90°-38°-23.5°)C.Hcot(90°-38°)D.Hcot(90°-38°-23.5°)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如图3—6,在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用测角器测当地的地理纬度,此时学生手表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a的地理位置坐标为()A.21°E,36°34′SB.25°E,53°26′NC.21°E,53°26′SD.25°E,36°34′N4.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3—7),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背景资料】什么是七星联珠,日全食怎么形成等各种天体现象的理解都源自这部分知识。

【课标要求】●能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特点●会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客观因素【预习目标】1、天体类型、、、还有、、等2、天体系统包含关系总星系(可见宇宙)3、通过图1-3和说明太阳系天体类型4、思考表1.1体现地球的什么特性(普通性、特殊性?)5、月亮的运动特征(月相)6、通过P10和随后的活动思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因素是哪些?7、据P8阅读第二段思考安全的宇宙环境(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怎么体现?8、地球存在生命的本身条件是哪些【知识自理】【练习提高】1、目前观测到的类似地月系的天体系统有( )A、太阳系B.水星系C.银河系D、天王星系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太阳B、金星C、月球D、土星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B、巨行星与远日行星之间C、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D、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4、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与太阳距离适中B、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一致C、存在生命D、公转、自转方向一致5、冥王星被降级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日较远B 温度最低C 质量小D 轨道最扁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大气必然存在生命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的温度影响巨大C、体积质量对地球大气没有影响D、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出现7、关于太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系有太阳和行星组成B、八大行星中类地行星最多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D、金星上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8、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B、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C、各行星公转的方向周期一致D、巨行星轨道相邻9、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是指( )①太阳稳定②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④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一致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填图A 日地距离适中B 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厚度C 稳定的光照D 适宜的温度E 安全的宇宙环境F 质量体积适中G 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础自主落实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高一地理教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一地理教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中国地图出版社学科:高中地理年级:高一年级册别:必修一章节:第一章第三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国学经典故事学习让学生了解大气温度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太阳高度角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小儿对话视频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影响温度因素的分析,以及动画视频动态地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和了解国学经典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生活、关心生活;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演示法。

教学重点:分析并掌握太阳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太阳高度角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投影】播放经典《两小儿辩日》的视频。

【教师讲述】一小孩认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因为太阳刚出来时看上去像车盖一样大,中午却像个盘子,这符合“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的生活经验。

另一小孩则认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因为太阳刚出来感觉温度较为清凉,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也符合“近时热而远时凉”的生活经验。

到底是早晨太阳距离我们近呢?还是中午太阳距离我们近?一代圣人孔子当时无法判断,但运用现代物理学和地理学知识可以很好的解释。

【播放动画】地球公转运动动画,标出近日点、冬至日、远日点、夏至日。

【教师讲述】实际上,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亿公里,从一年来看,地球公转到夏至日和远日点时距离太阳远一些,而公转到冬至日和远日点时距离太阳近一些。

就一天而言,每天上午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离我们的距离虽有略微变化,但这种距离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认为距离是一样的。

【提问】那为什么早上的太阳看起来更大如车盖,中午却小如盘子呢?【切换投影】一天中太阳运行变化图【教师讲述】这种现象是物理学中的光渗作用。

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第三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2)季节变化规律
演示动画:
提问: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的变化与直射点的远近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得出规律:离太阳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离太阳直射点远正午太阳高小。
展示:
图1、2、3带领学生分析完成学案。
方法指导:
近大远小说变化;纬度范围说极值。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首先理解太阳直射点的远近与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变化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
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环节五
论文篇
调研篇:北京四合院冬暖夏凉,夏季凉爽的原因?
播放视频请同学注意观察总结。
要求: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论证李强楼南北两侧走廊宽度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应怎样改进?写一篇小论文。
学生观察视频,
回顾所学
学以致用,为课外研究性学习,提供思路和建议。
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产生太阳高度日变化,地球的公转所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之中发生变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能说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能够简要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能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2.方法与过程
(1)采用逆向思维法,突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如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
明确两个概念
演示地平面内太阳日运动的动画
1.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
展示春分日太阳光照图:
带领学生找到球面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学生思考回答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一、预习目标1.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二、预习内容根据课本梳理基础知识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高度角定义:正午太阳高度: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两种情况:⑴回归线以外(假如为40°N)则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⑵回归线之间:直射某地时,。

具体过程如10°N。

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一年中有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北纬23º26’之间的,当直射点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赤道与南纬23º26’反之。

【同一时刻】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如:,当太阳直射北纬23º26’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当太阳直射南纬23º26’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举例学生练习:】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10°N,北京( 120°E 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亚马孙河口(50°W 0°)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注意:正午太阳高度只与纬度相关与经度无关】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思考练习】北京的热水器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是节气?最小夹角为是节气,一年中调整的最大幅度为。

试推出。

【课下作业:】见学案:30°N处,楼高为25米,楼距为25米,则一年中约有几个月挡住太阳光?课内探究学案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此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威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中,行为条件为“结合实例”,认知标准为“说明”,内容标准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从行为动词的表达,可断定学生应达到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因此,首先要说明地球自转及自转的意义,然后说明地球公转运动概况,接着要阐述这两者的关系构成了黄赤交角,结合示意图要分析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从而才能说明地球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不仅要说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这些现象对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地球运动规律和生活中的一些热门话题如楼房话题相互结合,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二)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高考和旧教材被称为“三新一旧”的新高考课程改革形式下,我们的地理教学面临着使用旧教材的尴尬局面,目前使用的四个版本教材陈述内容大同小异,都在讲述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之后,只不过顺序有所差异。

人教版教材是在讲述昼夜长短的变化之后,再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它三个版本教材都是从太阳高度的含义讲起,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阐述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理论性太强,图片较少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室外观察,或给与动画、板画演示才能弥补学生较弱的空间感。

(三)学情分析学生水平:本班学生已经完成新高考选课的任务,虽然本班学生学习能力较低,但因高考选课选的地理,对本节课内容表现出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在本课之前高一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具备了一些分析、理解地理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本节内容太抽象,教材文字高度概括,难度很大,再加上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很难建立空间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高一地理备课组执教:时间: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
二、预习内容
根据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高度角定义:
【同一地点】两种情况:⑴回归线以外(假如为40°N)则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⑵回归线之间:直射某地时,。

具体过程如10°N。

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一年中有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北纬23º26’之间的,
当直射点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赤道与南纬23º26’反之。

【同一时刻】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如:,当太阳直射北纬23º26’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当太阳直射南纬23º26’
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举例学生练习:】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10°N,北京( 120°E 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亚马孙河口(50°W 0°)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注意:正午太阳高度只与纬度相关与经度无关】
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思考练习】北京的热水器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是节气?最小夹角为是节气,一年中调整的最大幅度为。

试推出。

【课下作业:】见学案:30°N处,楼高为25米,楼距为25米,则一年中约有几个月挡住太阳光?
课内探究学案
1.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此纬线向南


2.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直接套用。

根据太阳直射点一年之中总是在南北回归
例如:计算6月22日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图中清楚地
(1)北极圈与北回线之间纬度相差43°8622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北极圈上太阳高度是90°-43°8′=46°52
(2)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纬度差90°,6月22日,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90°=0
(3)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纬度相差23°26′,6月22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23°26′=66°34
(4)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纬度相差46°52′,6月22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46°52′=43°8
结论:求某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用90°减去该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

1.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

如图所示,α+H=90
2.
建筑物正午影子的长度是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的。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
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间变化,造成建筑物影子长短的时间变化。

如下图
建筑物采光的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太阳最低时(即太阳高度角最小,日影最长时),不挡住后一幢楼的阳光(如下图,在北半球某地,纬度为φ,楼高为h,若冬至日的太阳也能照到一楼,则全年一楼阳光充足)。

在充分考虑土地的利用面积和采光良好的情况下,两
幢楼之间的最适合距离是:L=h cot\
学与教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