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含单元测试)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设计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扫清字词障碍。带领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进行读写认知,并着重指出易错字,如“忌”字上部是“己”而非“已”,“督”字下部是“目”而非“日”。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隘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谨慎小心、生性多疑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5、相信通过文章的学习,大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在《三国演义》中,其实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经典故事,都体现出他的足智多谋,比如:(先请同学回答)
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三气周瑜......
6、拓展阅读。
后人借此事来赞美诸葛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馀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便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3、重点句段赏析。
(1)诸葛亮说:“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做?他有什么目的?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理解挽救危局的智慧。
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提高语文词汇积累。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2.书本《草船借箭》3.课堂活动准备4.黑板、彩色粉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故事,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教学主体1.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目的。
2.分析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智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见解。
第三节:实践活动1.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情节。
2.安排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见解。
3.提供示范性答案,让学生相互学习、提升。
第四节: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2.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反思1.教师应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学生学习进度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应灵活调整课程进度,保持教学节奏。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动力,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
五、拓展延伸1.布置扩展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智谋故事。
2.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草船借箭》的掌握。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六、课后作业1.背诵《草船借箭》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表达对《草船借箭》的理解和感悟。
3.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复习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草船借箭》故事,掌握其中的智慧和启示,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 草船借箭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解决军中箭矢不足的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获取了大量箭矢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进行适当的运用。
3.能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草船借箭”、“曹操多疑”等。
2.难点: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了解,以及课文情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具体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式等。
2.历史资料:准备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人物介绍、历史背景等。
3.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5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军队对峙,刘备军队缺乏箭矢,诸葛亮利用天气和曹操的性格特点,通过草船借箭的计谋,成功获取箭矢的故事。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富有人生哲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战争策略,领略智谋的魅力,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历史故事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战争策略和智谋的认知程度不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智勇双全的品质,学会面对困难时,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会生字词。
2.难点:分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谋,领略古代战争策略的魅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物品质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5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记叙了诸葛亮巧借曹操二十万大军箭的经过,展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的伟人形象。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较浓。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方面还需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增加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图片:展示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课文内容。
3.PPT:制作课件,用于课堂演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展示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人物。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草船借箭”、“神机妙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掌握《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能够正确拼读并理解其意思。
3.理解故事中的英雄气概和智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决心,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懂得各尽其用,共同完成目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草船借箭》,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学习生僻字词,能够准确拼读并理解其意思。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2.激发学生对团队合作和智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草船借箭》课件或教材。
2.生僻字词的卡片。
3.学生小组合作练习的任务卡。
4.课堂布置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简单谈论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兴趣:简单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第二步:学习主体(30分钟)1.朗读课文:让学生轮流阅读课文《草船借箭》,学生注重语音语调。
2.阅读理解: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理解。
3.学习生词:讲解生僻字词,让学生自行拼读并解释其意思。
第三步:合作探究(25分钟)1.情景再现:小组合作,模拟《草船借箭》中的策略运用,展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课文研讨:讨论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寓意。
第四步:展示分享(10分钟)1.学生展示: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合作的结果和心得。
2.教师点评: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的优秀品质。
五、课堂延伸1.课外拓展:要求学生家里或课外阅读类似题材的故事,写读后感。
2.小组合作:其他小组挑选一些类似故事让学生模拟合作解决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5课。
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为了解决军队箭矢短缺的困境,巧妙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充满了智慧和谋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这篇课文也涉及到了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化知识和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名著,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阅读过,因此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能不够熟悉。
此外,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能够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和谋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和成语的学习。
2.对课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思考。
3.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PPT或者教学课件。
3.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资料。
4.草船借箭的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三国时期的故事吗?有没有听说过诸葛亮?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课件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文本的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成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⑵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⑶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⑷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⑵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⑶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瑜、诸、葛、督、惩、罪、寨、呐、丞”等会认字,“委、惩、吩、咐、罪、私、擂、呐”等会写字,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够体会人物的性格、语言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课教案及教学
反思
一、教案设计:
1.教学内容:《草船借箭》
2.教学目标:
•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学习诗词《江神子》
•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诗词《江神子》的意境
4.教学方法:
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诗
词的意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5.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用图片展示战国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草船借箭》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学习诗词《江神子》,分组探讨诗意
•第四步:总结课文,回顾故事内容,扩展讨论和思考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积极思考故事背后的
含义,也对诗词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是在课堂管理上,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
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或者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来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我将继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努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契机,为他们的未来之路铺路搭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教案四篇(详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教案四篇(详细)第一篇一、教学内容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关于三国的成语: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味如鸡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手不释卷老马识途木牛流马2、学生分组自学(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
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2)本文人物分析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草船借箭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解决军需物资短缺的问题,巧妙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卓越的智慧。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以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材料2.PPT课件3.课文翻译和解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材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吗?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同时,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型,通过造句、表演等方式进行操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巩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了解周瑜和鲁肃的人物性格。
2、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齐读课题。
3、质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的?借到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师范读,生倾听,完成思考:这一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2、据此提纲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3、同学们在预习时解决了一些问题,现在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三、学习第一段1、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先停下来,看看在讲课的过程中能不能解决。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段哪个词最重要?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3、注意这一段讲谁在“妒忌”?妒忌谁?妒忌什么?4、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挺”字的读法和语气。
5、这句话我们能不能换个说法?6、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对,周瑜这样做就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7、现在我们来学习下一自然段。
默读并思考: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小问题:周瑜委托了诸葛亮一个什么样的任务?9、解释词语:赶造、委托。
10、诸葛亮答应了吗?怎么答应的?读课文原话。
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诸葛亮又说了什么?周瑜认为诸葛亮三天造出十万支箭是笑话,诸葛亮对周瑜又说了什么?什么是“军令状”?“甘受惩罚”是什么意思?11、周瑜听后很高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12、对,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中体会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突破方法 (A案)1.学生自主识字,仔细观察笔画、偏旁的位置,熟悉生字的书写。
2.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B案)1.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练习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突破方法 (A案)学生通过自主朗读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
(B案)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老师点拨、学生合作探究等方法来理解故事内容,从“草船借箭”这个具体故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法与学法教法 (A案)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B案)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A案)体验法、自读自悟。
(B案)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
(B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谈三国,导入课题1. 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这部电视剧吗?你最喜欢“三国”里的哪个人物?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等)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
2.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写并齐读课题。
3. 师: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你们的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次,把课文读流利,标好自然段并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理解“妒忌”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最喜欢的名著,交流其中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而引出课题《草船借箭》。
四、初读生字词:“妒”的书写、辨析内容:课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顺利的借得十万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知天文(大雾弥漫)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天气实施计划?(雾大,“江上的人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射箭)2.能不能猜猜诸葛亮让船“一字摆开”的用意呢?(“一字摆开”便于统一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3.为什么还要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呢?(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4.读到这,你想对诸葛亮说些什么?(二)识人心(草船受箭)1.曹操上当了吗?(雾很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射箭便是)2.从这里能感受到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性多疑、小心谨慎)3.如果你是诸葛亮,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4.有感情朗读。
六、品读想象一下,草船借箭事件之后,曹操、鲁肃、周瑜会有怎样的表现?七、小结作业作业:周瑜嘴上说自己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对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吗?请大家课后去看一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你的体会。
八、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第【2】篇〗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篇历史故事,它记叙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利用草船借箭获得成功的经过。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曹操与刘备军队对峙时,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让他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故事。
诸葛亮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非凡胆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对于《三国演义》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智慧和勇气的敬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描写。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考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解释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描写,教师点评并指导。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延迟、探听、私自、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学过程:一、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二、介绍背景,引出新课。
三、板书课题,质疑。
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上面问题。
五、学生自读课文,同桌检查认字及自读课文情况。
六、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板书课题。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认识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开头部分。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周瑜是怎样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的?我们一边观看录像一边回顾。
2、三天之后造箭情况如何?(如期如数交付曹操)。
周瑜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在三天之内借到了十万支箭,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三、体会借箭之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借船、借人、借一江大雾)2、周瑜看到十万支箭后长叹一声,说——(板:神机妙算)3、什么叫“神机妙算”?(指导朗读。
)四、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哪里呢?1、最先算到了什么?当时雾大吗?从哪读出的?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从哪读出雾大?是啊,前人就曾有篇《大雾垂江赋》为证,感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读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感受一下当时雾之浓之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第1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情分析该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前我班组织了读名著活动,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定的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个性。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
1、本学期开始,同学们都在读四大名著,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四大名著的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并说出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入名著,品读经典。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19草船借箭。
读题。
3、明确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看学案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活动2【讲授】二、通读课文,把握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检查交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总结:课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全文,了解事情发展顺序。
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1)活动3【讲授】三、精读课文,品读人物性格特点。
1、故事中有多处人物对话描写,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品味、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并小组讨论,每组抓住一个人物全班交流。
教学设想:学生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
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和顾全大局。
周瑜的嫉贤妒能和险恶用心;从曹操的话中体会他生性多疑。
从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鲁肃的忠厚老实和信守承诺。
追问:诸葛亮与鲁肃对话中,PPT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听、说、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掌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并描绘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典故背景及寓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讨论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培养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态度,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草船借箭故事情节。
•描绘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草船借箭的典故背景及寓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带上《草船借箭》课文,准备听读。
2. 热身•教师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课堂热身,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3. 新课导入•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4. 正式学习•学生跟着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5.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析草船借箭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学生课后任务:尝试以自己的话语描述草船借箭的寓意。
第二课时1. 回顾•通过游戏、小结等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继续学习•学生展示课后任务,互相讨论分享。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达草船借箭的寓意。
3. 拓展延伸•教师讲解草船借箭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典故的文化内涵。
五、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描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思考:草船借箭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在生活中你可以怎样运用其中的道理?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草船借箭》这一典故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课文中的道理。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为了解决军中箭矢短缺的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地从曹操手中借到了十万支箭矢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战争术语和战略思想,以及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国时期的战争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曹操、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5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热爱。
【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在课前寻找相关资料并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知识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
边读边画边体会。
4.教学过程(形式:交流、对话)(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
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
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草船借箭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
)【出示课件8】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
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
)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
【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2】(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
(板书: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作业新设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
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顾全大局。
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这是教学重点。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
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
大约创作于元代末年,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史书、平话、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
原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有弘治本传世,经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加以增删润色,才成为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书中的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浚平吴,包括了整个三国时代。
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作中心人物,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他们的爱憎与背向以及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的艺术造诣很深,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佼佼者。
它由汉末各个军阀之间的兼并战争直写到晋统一全国,前后近百年,事多人众,头绪纷繁,但由于作者匠心独运,以曹、刘双方矛盾斗争为主线,或实写或虚写,或详写或略述,或插叙或倒叙,精心编结,主次分明,有条不紊,构成一个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
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成功地塑造了有智谋的诸葛亮、义勇的关羽和性格正直的张飞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
《三国演义》卓越的艺术成就,为后代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借鉴。
但是,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它对黄巾起义的仇视和污蔑,以及它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忠君思想、宗教迷信和宿命论,都是十分有害的封建糟粕。
艺术上,它的人物性格则缺少发展,且又过于渲染夸张,使某些形象失于真实。
《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三国: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
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
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
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
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
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顾茅庐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