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课教案(精选5篇)

音乐课教案(精选5篇)

音乐课教案(精选5篇)音乐课教案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学校的音乐课上,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帮助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课程,以下是一些精选的音乐课教案,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二、音乐课教案一:唱歌欣赏和学唱1. 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风格特点的欣赏能力,并学会通过模仿和练习唱歌。

2. 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多种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并分辨其特点;-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歌曲进行学唱;- 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唱,并进行合唱。

3. 教学步骤:- 播放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讨论其特点;- 教师演示唱歌,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逐句教学歌词,学生跟着学唱;-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唱。

三、音乐课教案二:乐器演奏体验1. 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

2. 教学内容:- 介绍常见的乐器类型和其音色特点;- 进行乐器演奏示范,让学生观看并聆听。

3. 教学步骤:- 介绍常见乐器的种类和功能;- 播放乐器演奏录像或进行现场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演奏者的动作和技巧;- 学生尝试亲自演奏乐器,可以是简单的打击乐器或口哨等。

四、音乐课教案三:音乐节奏感训练1. 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掌握,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2. 教学内容:- 介绍音乐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 进行节奏感训练练习。

3. 教学步骤:- 通过敲打节拍器或身体的不同部位,教师演示不同的节奏;- 学生进行模仿,跟随教师演示的节奏进行敲击;-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变化,如加快或减慢节奏;- 学生分小组进行节奏表演。

五、音乐课教案四:音乐创作1.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创作的过程。

2. 教学内容:- 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

音乐教学教案4篇

音乐教学教案4篇

音乐教学教案4篇音乐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歌曲的柔美。

活动准备:钢琴、相关图片活动过程:一、出示雪绒花图片1、出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2、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歌曲就是《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雪绒花1、欣赏歌曲提问:听到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2、再次欣赏,理解歌词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说)教师帮忙梳理歌词。

3、幼儿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老师弹伴奏范唱,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弱与强的对比。

5、以多种形式来唱,来进行。

三、创编动作,进一步表现歌曲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做做动作进行创编,感受音乐。

2、可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来表现。

音乐活动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随节奏节拍和舞伴协调走交替步。

2、能根据动作顺序规律快速记忆动作。

3、感受与同伴动作一致跳集体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已欣赏过歌曲《往牧场的小路》。

2、《往牧场的小路》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1、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欣赏歌曲《往牧场的小路》,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教幼儿学习1-16小节动作,重点教幼儿学习交替步。

(1)教师讲解示范交替步,重点引导幼儿明确走交替步时先出右脚。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跟走交替步。

(3)请幼儿站好双圈,教师哼唱旋律,教幼儿完整做1-16小节动作。

(4)引导幼儿听音乐与舞伴合拍、协调地做1-16 小节动作。

3、教幼儿学习17-28小节动作。

(1)教师示范17-28小节动作,引导幼儿寻找动作的顺序规律。

(2)教师带领幼儿边喊口令(腰腰-肩肩-上上-扭一扭-头头肩肩腰腰-扭一扭)边做动作。

(3)引导幼儿听音乐合拍连贯做17-24小节动作。

(4)教幼儿学习交换舞伴方法(男孩双手叉腰站在圈上不动,女孩用右手指着下一个舞伴,并向右走到新舞伴前面)。

(5)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练习交换舞伴动作。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一、音乐教学教案之《音乐的基本元素》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和表现力。

2. 能够分辨和理解基本乐谱符号的含义。

3. 通过听觉、视觉和动作感受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准备:课件、乐器、音乐活动游戏、乐谱等。

教学过程:1. 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

2. 利用音乐活动游戏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感受和把握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声乐练习和演唱,体验旋律和和声的表达方式。

4. 通过展示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感受音色的差异和表现力的变化。

5. 指导学生从乐谱中读取并演奏简单的乐曲,加深对乐谱符号的理解。

二、音乐教学教案之《音符记忆游戏》教学目标:1. 认识音乐符号,并能够辨认和快速记忆音符。

2.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和反应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音乐符号卡片、计时器、乐器等。

教学过程:1. 将音乐符号卡片随机排列在黑板或墙壁上。

2. 学生分组,进行记忆游戏:每个小组一人站在前面,教师报一个音符名,学生迅速找到对应的音符并用手指指向。

3. 记忆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计时,看哪个小组所用时间最短,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4. 学生轮流担任指挥,报音符名让其他同学找到对应的音符。

5. 游戏结束后,可以通过演奏乐器的方式,将找到的音符组合成简单的旋律。

三、音乐教学教案之《舞动节奏》教学目标:1. 通过舞蹈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舞蹈音乐。

教学过程:1. 向学生解释舞蹈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发挥创造力。

2. 教师演示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拍,学生模仿跟随。

3. 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自由发挥动作,通过个人和小组的形式创作舞蹈。

4. 学生进行表演,互相观摩,鼓励和赞赏他们的努力和表现。

音乐课设计教案(精品4篇)

音乐课设计教案(精品4篇)

音乐课设计教案(精品4篇)音乐课设计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二、活动准备音乐CD,CD播放机、花灯图片,鼓、打棒三、活动重难点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四、活动过程1、暖身活动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2)乐器感应重音拍子:打棒互敲重音:铃鼓(3)幼儿轮换敲奏5、结束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

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

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音乐课设计教案篇2活动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快乐小猪》舞蹈视频活动过程一、熟悉音乐节奏1、大家一起来欣赏音乐。

2、跟着音乐双手打节拍,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3、学着跟着音乐试唱歌曲让幼儿慢慢熟悉歌曲内容。

音乐类教案优秀6篇

音乐类教案优秀6篇

音乐类教案优秀6篇音乐类教案篇1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酒窝》2、表演歌曲《小酒窝》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酒窝》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3106│30│5305│60│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0一│个0│右边0一│个0│读准八分休止处)6、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9、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音乐课教案音乐课教案(优秀14篇)

音乐课教案音乐课教案(优秀14篇)

音乐课教案音乐课教案(优秀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本页是勤劳的小编有缘人给大家分享的音乐课教案【优秀14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课教学教案篇一活动名称:《葡萄牙舞曲》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

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一、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

二、感受音乐。

(放主旋律音乐一次)三、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

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

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

2、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

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

(放主旋律音乐的一部分音乐)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1、丫丫前面有几座山?2、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榜样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动作。

(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5、丫丫终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分外高兴,他们高兴的转起圈来,并说丫丫欢迎你。

教师引导小朋友一起说丫丫欢迎你,教小朋友打节奏。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

音乐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

音乐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

音乐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音乐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音乐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课教案音乐课教案优秀11篇

音乐课教案音乐课教案优秀11篇

音乐课教案音乐课教案优秀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如下是细致的小编sky为大伙儿整编的11篇音乐课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

音乐课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打花巴掌》,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表现这首童谣。

2、同时通过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鉴赏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重点学习歌曲《打花巴掌》,指导学生准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并能运用到拍手游戏中同时培养学生能够合作进行创编。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1、导入:童谣说唱会(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游戏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的游戏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接触更多的童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打花巴掌音乐游戏导入本课内容:教师和学生玩打花巴掌的游戏问学生:“大家玩过这个游戏吗?跟着音乐一起玩一次好吗?(初听歌曲)3、介绍歌曲:这是一首北京的童谣,唱的是北京的小朋友在玩打花巴掌游戏。

歌词中以花为内容唱出了小朋友们游戏时的高兴心情。

那我们也快点学会和他们一起玩好吗?二、自学这个环节仍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学习主线,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边学边做拍手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打花巴掌》这首童谣比较简单,难点在于它说的部分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因此在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以前,用摘苹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为学好歌曲《打花巴掌》服务,让学生用听唱法自学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1、要想学会这首歌是要先摘掉树上剩的两个苹果。

(课件出示)2、摘苹果:一个苹果(课件出示):这是设计的一个节奏练习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首先,请学生先看看节奏自己练习。

音乐活动教案(优秀7篇)

音乐活动教案(优秀7篇)

音乐活动教案(优秀7篇)音乐教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1、歌曲《大雨和小雨》2、歌曲《大鼓和小鼓》3、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4、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重点: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

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联想。

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教具准备: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教学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音乐教案设计篇一歌曲:苹果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歌词,熟悉曲调,会听前奏并整齐地开始唱。

2、用各种水果替换原歌词,能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已认识苹果,知道其特征。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午点都会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吃苹果吗?2、出示苹果图片,让幼儿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做摘苹果的动作。

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颗苹果树,上面有好多苹果呀,我们一起摘一摘吧!(在音乐伴奏下,老师边朗诵歌词,边做摘苹果的动作。

)师:李老师刚才边说歌词边摘苹果,摘了好多呀!你们也来试试吧!师:现在这些歌词要变成一首好听的歌了,小朋友们注意听哦!师:这首歌好听吗?里面唱的是我们刚才念的歌词吗?我们一起学一学吧!3、放声唱与默唱交替。

师:我们边唱歌边拍手。

师:现在我们嘴巴休息,不唱歌曲,在钢琴的伴奏下拍手。

师:我们换一个唱法,唱一句,拍手一句。

4、创编新歌词。

师:我们除了见过苹果,还见过哪些水果?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还有其他特征吗?师:我们把你们说的水果,带到歌里唱一唱吧!5、即兴歌表演。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唱歌,唱得非常好听,我们请他上来表演一下。

师:现在小朋友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边唱边表演吧!6、小结。

苹果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音乐教案设计篇二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曾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它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表现影片中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唱。

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

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567i)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

音乐教案设计(通用19篇)

音乐教案设计(通用19篇)

音乐教案设计(通用19篇)音乐教案设计(通用1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案设计篇1一、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乐曲活泼、跳跃的性质,能听辩出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2、能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3、享受游戏的快乐,学习有控制地按规则游戏。

二、活动准备:图形乐谱、大灰狼头饰、cd带、课件背景图三、活动过程:1、听音乐做律动进场。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森林里去玩,好吗?2、感受音乐的性质,引导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1)第一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活泼与跳跃。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2)第二次欣赏音乐,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活泼与跳跃。

师:现在我们和小动物跳个舞吧,你们准备学什么小动物跳舞呀?(3)第三次欣赏音乐,幼儿尝试找音乐的强音。

师:现在小动物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找出这段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第四次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的强音。

师:我们听音乐拍腿,听到有重音的地方,就拍手。

(5)出示图谱。

师:刚才有小动物提醒我说,森林里很黑很黑,路也很难走,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所以它们特意送来了森林地图。

(6)第五次欣赏音乐,看图谱找重音。

师:小鸟给我地图时,还特意关照我,要小心路上有危险。

那危险的地方在哪儿呢?小鸟告诉我们只要听音乐,就会发现哪里有危险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如果你听出来了,就拍手来告诉我。

(7)第六次欣赏音乐,老师指挥集体练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地图上,有哪些地方有危险了吗?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怎样穿过森林,来到危险的地方,我们的嘴巴就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

(8)、第七次欣赏音乐,用造型表示音乐的强音。

师:在我们正式到大森林之前,我们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进行演习。

听到有危险的地方,我们就要停下来,摆一个你喜欢的造型,好吗?3、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

音乐课教案(9篇)

音乐课教案(9篇)

音乐课教案(9篇)音乐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重复体会乐曲的前提上,理解歌词内容,幼儿初步懂得唱这一首歌曲。

2、喜欢参与Music教学,且体会到Music教学过程内的快乐。

二、要点:喜欢参与Music教学,且体会到Music教学过程内的快乐。

三、难点:在重复体会乐曲的前提上,理解歌词内容,幼儿初步懂得唱这一首歌曲。

四、教学材料预备:玩具猫2个、录音机、磁带五、设计思路:在《小孩子》的主题开展过程内,我发觉孩子对自个儿身体的各个部位拥有浓浓的兴致。

在做教学游戏时百玩不厌,所以我设计了这一次教学,在本教学中涉及到了语言、认识和感知、点数等各领域的知识,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推动孩子完整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流程:(一)、温习1、温习乐曲《大猫与小猫咪》展示玩具猫,它们是哪个?长得一样吗?(一個大,一個小)它们最喜爱唱K啦,我们一块儿唱。

(集体唱〈大猫与小猫咪〉)教师师指导个别孩子留意控制声音。

2、练节拍(1)师以大猫小猫咪的语气讲,你们唱得好好听,但是小手本事大还是小呀?会干啥?(孩子自由回答)(2)我们的小手还会做教学游戏啦,拍一拍手,拍一拍我的;;(孩子自由练习)(3)以开火车的模式做教学游戏“拍一拍手”,师指导个别有艰难孩子,勉励其余孩子帮忙。

(二)、新授1、师以大猫的语气讲,我会把孩子拍的这一些部位唱出来。

(放录音,师边唱边做动作)小猫咪讲我亦会唱这一首歌。

(放录音第2遍)2、孩子回想歌词:它们刚刚刚刚唱了啥?(孩子回答师唱)协助孩子理解歌词,例如我的腰在哪儿?一块儿来弯弯腰;有几个手指头?一块儿来点数等。

3、这一首歌好好听,想不愿再听1遍?(师清唱,孩子轻轻跟唱)4、师幼一块儿唱,边做动作,叮嘱个别孩子轻声唱。

(三)、音游《拉个圈圈走一走》师:我们用小手与孩子拉个圈圈做教学游戏。

1、全部孩子拉成一個大圆做教学游戏。

2、孩子自由选取好伙伴拉成数个小圆做教学游戏。

音乐课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并掌握力度记号“f”。

万能音乐教案(精选8篇)

万能音乐教案(精选8篇)

万能音乐教案(精选8篇)万能音乐教案篇1教案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

教案准备: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教案过程: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

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____×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

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

(1)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万能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活动过程:1、复习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__|__|节奏型。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__|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

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音乐教学教案(精选8篇)1. 教案一:声音的基本要素活动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活动步骤:1. 导入:播放不同音调的声音,询问学生对声音的认知,并引导他们关注声音的不同特点。

2. 概念解释:讲解声音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包括音调、音频和音色。

3. 听辨活动:播放不同的声音示例,让学生辨认出声音的音调、音频和音色,并进行讨论。

4. 总结:让学生归纳声音的基本要素,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声音的特点。

2. 教案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活动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音乐节奏感,理解并运用节奏元素。

活动步骤:1. 导入:播放具有明显节奏感的音乐,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跳舞。

2. 概念解释:讲解节奏的定义和节奏元素,包括拍子、节拍和音符长度。

3. 听辨活动:播放不同的节奏示例,让学生辨认出节奏的拍子和节拍,并进行模仿。

4.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创作简单的节奏乐曲,并进行表演。

5. 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创作的成果,并总结节奏元素的重要性。

3. 教案三:音乐的情感表达活动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并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步骤:1. 导入:播放具有明显情感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让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 概念解释:讲解音乐情感表达的概念,包括音乐的速度、响度和音色等元素对情感的影响。

3. 听辨活动:播放不同情感的音乐示例,让学生辨认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进行讨论。

4. 创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不同情感的主题,让他们分组创作符合主题的音乐,并进行表演。

5. 总结:让学生总结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4. 教案四:音符的读谱和演奏活动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读谱并演奏简单的音乐曲目。

活动步骤:1. 导入:展示基础的乐谱符号,并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含义。

2. 符号解释:讲解乐谱符号的含义,包括音符、休止符和基本的音乐术语。

音乐教案模板10篇

音乐教案模板10篇

音乐教案模板10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经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精心整理的音乐教案模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的:1、知道《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插曲。

2 、初步掌握歌曲中的主歌与副歌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区分。

3 、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区分歌曲中的主歌和副歌新授: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首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

2、让我们听一听中文版本的这首歌曲。

中文范唱3 、歌曲中的少年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英俊少年》的故事梗概。

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

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4、你对这首歌曲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哪里?为什么?(将歌曲自然的分成主歌和副歌两部分。

)5、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找一找这部分的典型节奏,有几句都是哪句?(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6、视唱歌词,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结本段的结构。

(歌词是在叙事,节奏比较简单,情绪上比较平稳)7、应该怎样的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将第一部分连起来演唱。

8、象这样的部分我们通常把它称作歌曲的“主歌”出示重点内容:主歌9、进入第二部分,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典型节奏。

(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10、你发现了什么?(共有三句典型节奏,并且每一句中都有相同的部分,只有个别地方出现不同。

)11、结合歌词看一看,为什么不象第一部分一样,用完全相同的节奏?(人的情绪是起伏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节奏的设置上是会有所变化的。

)12、对比第一部分,小结:第二部分的歌词反复出现是在抒发情感,旋律起伏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我们把它称为“副歌”出示重点内容:副歌10 、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12、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歌曲的结构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让我们来齐唱这首歌。

音乐课教案8篇

音乐课教案8篇

音乐课教案8篇音乐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欣赏并初步学唱歌曲,表达朋友间的眷恋情意。

2、感受和体验歌曲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珍惜朋友友谊。

重点难点:感受歌曲中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初步学唱。

活动准备:歌曲《友谊地久天长》、PPT、字卡;认读过部分字词。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说我们的友谊。

小朋友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离开小朋友了。

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二、听友谊的歌:体会歌曲的情意1、播放ppt,引导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歌词里说了些什么?唱的最多的是哪一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

3、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背靠背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吧!还可以一边轻轻的哼唱,一边轻轻地跟着节奏摇摆我们的身体。

4、提问:听了这首歌,让你想起了在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做的哪些有趣的事?三、歌唱友谊。

1、歌颂友谊的歌曲当然要唱给你的好朋友听,那你觉得我们在唱这首歌时,要注意什么?(有感情的唱,不要太快…)2、幼儿集体看着图谱初步完整学唱歌曲。

四、告别时刻。

友谊地久天长,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在最后相聚的日子里,你想怎样和你的朋友道别呢?(出示ppt)引导幼儿以握手、拥抱、拉勾、击掌、干杯等方式表现与好朋友道别的情景。

延伸活动:友谊卡送给我的好朋友。

教师出示爱心卡,引导幼儿将卡片制作完整,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珍藏这段友谊。

《音乐课》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和创编活动等一系列关于“时间的歌”的音乐教学过程,感受音乐所描绘的中标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验参与音乐的快乐,了解音乐所描述的钟表形象,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培养时间观念,合理安排分配时间,做珍惜时间的人。

2、通过歌曲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声音长短、高低、强弱等所发出的不同的奥秘。

3、即兴创编动作、节奏和创编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演唱歌曲时应注意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情绪。

音乐教育教案(6篇)

音乐教育教案(6篇)

音乐教育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音乐教育教案(较新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完整的教案篇一一、教育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

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1.揭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

)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

随之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

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

(课文较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

)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音乐教案模板(共7篇)

音乐教案模板(共7篇)

音乐教案模板(共7篇)音乐教案模板(共7篇)教案一:音乐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作品的类型;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评价能力;3.通过欣赏和评价,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1.音乐的基本概念:旋律、节奏、和弦等;2.音乐作品的类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3.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的要素:表达、技巧、情感等。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感受和描述这段音乐。

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作品的类型,通过图片和简短的示范音乐进行说明和演示。

Step 3: 音乐欣赏(15分钟)选择一首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感受和评价。

Step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Step 5: 完成作业(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音乐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进行音乐作品的评价。

Step 6: 展示和总结(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总结和欣赏。

教案二:音乐演唱技巧训练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声音技巧和音准;2.培养学生的表演自信心;3.通过音乐演唱,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唱歌的基本技巧:呼吸、共鸣、发声等;2.音乐表演中的姿势和动作;3.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训练。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活跃的音乐,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热身操和发声练习。

Step 2: 声音技巧训练(15分钟)介绍唱歌的基本技巧,包括正确呼吸、共鸣点的运用等,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

Step 3: 音乐演唱训练(20分钟)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分段教唱和多次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和细节。

Step 4: 舞台表演训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舞台表演姿势和动作的训练,使他们在演唱时有更好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音乐教教案参考6篇

音乐教教案参考6篇

音乐教教案参考6篇音乐教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1、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2、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

3、老师带领值日生在课前摆放乐器在椅子下面。

4、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二、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1、师:快过节了,人们又是杀鸡宰鸭,又是唱歌跳舞,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

让我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一起来拍拍头拍拍肩,拍拍我们的小手吧!2、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3、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三、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琴声,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四、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五、学习配器方法1、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2、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六、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七、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吉林省蛟河市第十中学由丹教案背景:教材——初中八年级学科——初中音乐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双响筒、响板)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选自八年级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该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标题音乐的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同时初步了解音诗音画这类体裁。

本节课是以欣赏为主要内容,目的是通过学生体验和感受交响音画的音乐风格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交响音画内涵,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用开放的心态了解各国音乐。

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课型:欣赏教学目标: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对交响音画体裁有初步印象。

2、能熟悉《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曲调,并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内容及意境的作用。

3、能积极参与实践和创作活动,从而加深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重点:引导、启发学生聆听音乐,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

难点:背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主题曲调。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课堂实录:一、图画导入,初步感知音画。

多媒体显示一幅草原图画。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 =%D4%DA%D6%D0%D1%C7%CF%B8%D1%C7%B2%DD%D4%AD%C9%CF&in=12982&cl=2&lm=-1&st=-1&pn=42&rn=1&di=73685647545&ln=345&fr=&fm=index&fmq=1329785213656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42& -1&di73685647545&objURLhttp%3A%2F%%2Fwww3%2Fo%2Fsd26829 015a6a246d%2Fimg%2Fi2080942cfad6d2b1%2F1302771746%2Fstd%2Fimage.jpg& fromURLhttp%3A%2F%%2F2011%2F04%2F14%2F%25E4%25BA%2 59A%25E5%258E%2586%25E5%25B1%25B1%25E5%25A4%25A7-%25E9%25B2%258D%25E 7%25BD%2597%25E4%25B8%2581%2F&W149&H200&T11652&S4&TPjpg)1、师: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画,谁能用简短的文字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画?(知道画面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画面中有几队人马,它们是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的吗?)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草原吗?中亚细亚草原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

18世纪的时候,俄国作曲家鲍罗丁先生用音乐也描绘了这幅画,他的这部音乐作品就是以绘画为题材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那什么是交响音画呢?等我们欣赏完这部音乐作品自然就会回答了。

2、俄国作曲家鲍罗丁先生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欣赏他的作品,也曾用文字描述这幅画,好,让我们看一下,他的描述与我们描述的有什么不同?(谁能替鲍罗丁先生把这段文字描述给大家。

)3、出示鲍罗丁解释文字。

师:同学们能从文字中找出作者要描写的主人公是什么吗?(草原、商队、军队。

)我们看作曲家所要描写的主人公是什么?(这些也就是作曲家所要刻画的音乐形象。

)4、好,老师在鲍罗丁的乐曲中,截取了几个音乐片段,同学们根据音乐片段找出它所对应的形象是什么?5、作曲家也正是运用以上我们听到的这些音乐描绘了这个中亚细亚草原。

那么作曲家又是通过什么乐器,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运用了什么样的作曲方法来表现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仔细的来聆听每一段音乐。

二、分段欣赏:主题A欣赏(/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 =%D4%DA%D6%D0%D1%C7%CF%B8%D1%C7%B2%DD%D4%AD%C9%CF&in=4763&cl=2&lm=-1 &st=-1&pn=198&rn=1&di=23850052080&ln=345&fr=&fm=index&fmq=1329785213 656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98 &-1&di23850052080&objURLhttp%3A%2F%%2Fjiaoshijixu%2Fdbsd8%2Fjxjy007%2Fcha_8%2Fimg%2Fimage068.jpg&fromURLhttp%3A%2F%2Fcs.gz %2Fjiaoshijixu%2Fdbsd8%2Fjxjy007%2Fcha_8%2Fsection_03.htm&W55 3&H672&T10885&S26&TPjpg)1、我们先来聆听一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中有几种乐器的演奏?知道都是什么乐器吗?2、这段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形象?听到几种乐器的演奏?(其实是三种乐器的演奏,先是运用了西洋乐器木管乐器中的单簧管来演奏的,然后运用了西洋乐器中钢管乐器中的圆号进行了重复演奏,还有一种乐器,一直在高八度的位置上作持续的泛音演奏,它就是弦乐器小提琴,正是这三种乐器的音色刻画了草原的形象。

)3、这段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节奏是紧密还是疏松的,速度是缓慢还是急促的,力度是强劲还是微弱的。

能想象出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草原吗?(正是疏松的节奏,缓慢的速度,微弱的力度塑造了这个空旷、荒漠、寂静的草原。

)4、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段旋律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旋律,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有很多连音线)(连接不同音高的弧线,叫连音记号,表示弧线内不同音高的音要唱得连贯;用来连接两个高度相同的音的弧线叫延音线,要唱成一个音,其长度是这些音时值的总和。

)5、同学们随老师弹琴,用“LA”来模唱旋律。

6、结尾处有一个“5”的音,共延续了几个小节,如是把这几个小节去掉,效果会怎样?我们来试一下。

作曲家为什么用“5”的音延续这么多个小节呢?它表现出什么?(表现出大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

)7、同样是这一段旋律,如果把它用另一种方式去表现的话,会出现什么效果呢?同学们先来听老师的弹奏,力度怎样?减弱了还是加强了?速度怎样?减慢了还是加快了?8、好,我们来聆听一遍乐曲中的演奏?听听演奏乐器有变化吗?什么来演奏的?节奏怎样?(这种带有步伐特点的节奏我们叫它什么节奏?)这段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形象?师小结:同样一段旋律,改变它的音色、节奏、速度、力度就能改变它所描绘的形象。

这正是音乐要素的魅力所在。

以上我们欣赏的这段旋律,是来自俄罗斯的民族曲调,它也是乐曲中的第一主题旋律,我们用字母A来表示。

主题B欣赏。

二、欣赏音乐,与A题对比,体会音乐形象。

1、草原上除了一支俄罗斯军队,还有一支队伍,它是什么队伍?(商队)具体地说它是带有东方风情的阿拉伯商队,那么音乐是通过什么乐器来刻画的呢?我们来听2、是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英国管,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音色比单簧管多了一分细腻委婉。

演奏的速度是急促的,还是稳步的,力度是强劲的吗?3、同学们来看这段描绘阿拉伯商队的曲调有什么特点?(三连音、前倚音、连音线,这些都是装饰音。

)正是有了装饰音,使这段阿拉伯商队的曲调悠扬委婉、惟妙惟肖、优美如歌)4、同学们随老师弹琴,用心地用“LU”来模唱。

5、请同学们再来听一段旋律,听听这段旋律和刚才的旋律相比,有没有变化?(它是这段旋律的变奏,紧接着主题旋律的后面)6、这支阿拉伯人的商队踏上了这个空旷、荒漠、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而且这又是异国的领土,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他们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听一段描绘阿拉伯商队的曲调,听听作曲家是通过什么情绪来表现的?师:以上这段描绘阿拉伯商队的曲调,就是音乐中的第二主题旋律,我们用字母B来表示。

欣赏连接部1、师;在描绘俄罗斯军队与阿拉伯商队之间,也就是在主题A与B之间,总有着这样一段连接旋律,同学们来听听……2、它描绘的音乐形象是什么?3、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贯穿在整首乐曲之中,我们用节奏来模拟一下。

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是应用在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连接旋律,这段旋律是用拔弦的方法来演奏的。

过渡语:以上我们欣赏的这些描绘草原、俄罗斯军队、阿拉伯商队、马匹和骆驼的这些音乐,是用音乐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完整、流动的画面。

那么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欣赏AB对位部。

1、师:两只来自不同国度的队伍来到同一草原将发生什么事情呢?是和谐相处,还是兵戎相见呢?2、我请同学们来创作一段旋律,现在把全班分成两个组,用“啊”来模唱第一主题旋律,用“LU”来模唱第二主题旋律。

3、现在,请你们分别演唱自己的主题旋律,如果你们唱的是两个非常清晰的旋律就是和谐相处,,如果乱糟糟的那就是兵戎相见。

一定要大胆自信的去演唱。

4、听得出俄罗斯军队非常勇猛,把阿拉伯商队吞灭了。

这是作曲家想要的吗?我们看看作曲家创作的音乐是怎样的?俄罗斯的曲调时而在高位置,阿拉伯商队的曲调也时而在高位置。

5、这两段旋律是什么关系?(就旋律而言,它们是平行的还是交叉的)为什么是平行的?作者所表达的是什么?6、两个主题“叠唱谐声”,不但巧妙地表现出阿拉伯商队与俄罗斯军队的融洽关系,也显示作曲家精巧绝妙的构思,娴熟精湛的作曲技法,以及他所要传达的那种和平的声音。

这种作曲方法我们叫它对位,主题A与主题B之间的对位我们把它记作AB三、分析作品曲式结构(/s/11-05/s1215957.shtml)1、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段旋律,请你们的右手表示俄罗斯,左手代表阿拉伯商队,听到哪个曲调在高位置,你就把它高高举起来。

作者用对位的手法描写俄罗斯军队与阿拉伯商队的和谐画面,赞扬了强大的俄罗斯军队,歌颂了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这就是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现在我们完整的欣赏他的这部音乐作品,同学们听到哪个民族的曲调,你就大声地把它的曲调唱出来,看看哪位同学演唱的最出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