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23年苏教版地理二年级下册各单元要点归纳

2023年苏教版地理二年级下册各单元要点归纳

2023年苏教版地理二年级下册各单元要
点归纳
第一单元:家庭和社区
- 家庭的构成和功能
- 社区的特征和作用
- 家庭和社区的关系
- 珍惜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地球与人类
- 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和活动
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
-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循环过程
- 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岩石和土壤
- 岩石的产生和分类
- 地球表面的土壤
- 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 岩石和土壤的保护
第五单元:地球表面的特征
- 地球表面的山脉和平原
- 地球表面的河流和湖泊
- 地球表面的海洋和岛屿
- 地球表面的特征对人类的影响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
- 地震的发生和危害
- 龙卷风的形成和破坏力
- 暴风雨和洪水的原因和预防
- 火灾的防范和扑救方法
以上是2023年苏教版地理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的要点归纳。

每个单元都介绍了与地理相关的重要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和活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间的概念》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间的概念》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间的概念》
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间的概念》
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时间的概念”单元的主
要知识点。

该单元涵盖了学生在研究数学中所需了解的关于时间的
基本概念和技能。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1. 星期概念
- 星期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星期一至星期日的顺序和命名方式
2. 一天的划分
- 一天的时间划分:上午、下午、晚上
- 不同时刻的常见活动和时间表达方式
3. 时间的比较
- 同一天不同时刻的前后顺序
- 时间的相对大小比较:早、晚、快、慢等词语的运用
4. 时间的简单计算
- 小时与小时之间的换算
- 分钟的基本认识和计算
5. 时间差的计算
- 同一天不同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计算
- 钟表时间的读写和运用
以上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间的概念”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并学会使用不
同的词语和方法描述时间和时间差。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时间意
识和数学运算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仅对知识点进行简单介绍,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下册 各单元归纳总结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下册 各单元归纳总结

第1单元归纳总结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分物体时,平均分完,可以用除法表示;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也可以用除法表示,剩下的数叫做余数。

16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几份?还剩下几个?【解答】16÷5=3(份)……1(个)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易错题)÷7=8……,最大是( ),最大是( )。

【解答】 6 62除法竖式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且写在除号的上面,用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积所得的差为余数,余数与个位对齐,写在横线下面。

竖式计算25÷3。

【解答】25÷3=8 (1)第2单元归纳总结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认识钟面1.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长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时针每走1大格是1时,分针每走1小格是1分,秒针每走1小格是1秒。

时针从5走到8,经过( )小时,分针从12走到5,经过( )分钟。

【解答】 3 25认识整时、几时几分1.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几时几分:先看时针的位置,时针已经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3.记录时刻有两种方法(易错题)写出下面各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文字法,如:8时30分6时05分电子表法,如8:306:05::::【解答】5:05 4:55 11:3012:15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感受1秒、1分、1时的长短1.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针每走1个小格是1秒。

2.秒针走一圈是60秒,即1分。

3.时是比分大的时间单位,时针每走1大格,分针走1圈,即60分。

1分钟的时间里,你可以做哪些事情?1秒钟的时间里,你可以做哪些事情?【解答】我们可以看着秒表做事情,1分的时间里我们大约可以写6个铅笔字,或者可以做一节眼保健操,或者可以跳绳100个。

1秒的时间就是眨一下眼睛的时间,就是拍一下手的时间,或者就是呼一下或者吸一下的时间。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数学应用、加减法运算、乘法和除法运算等方面展开。

以下将针对苏教二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的认识苏教二年级下册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数的区分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1-100的数的读写,并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比较数的大小,如使用数轴、数字排列进行比较。

还要了解数字的组成方式,如单位、十位和百位等,并能通过这些组成部分来正确辨认不同的数字。

二、数学应用在数学应用方面,苏教二年级下册主要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游戏、售货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减法运算苏教二年级下册加减法运算主要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情境来练习加减法,并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策略,如整十计算、进位、退位等。

还需通过加减法的运算来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乘法和除法运算在苏教二年级下册中,乘法和除法运算主要涉及乘法口诀、一位数乘法、一位数除法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诵读乘法口诀表来熟练掌握乘法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还要了解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根据所给的题目进行相应的计算。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主要涵盖了数的认识、数学应用、加减法运算、乘法和除法运算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练习和理解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总字数:425字】第二篇示例: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是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第二步,是建立在一年级数学基础之上的进阶课程。

在这一学期里,孩子们将继续学习加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同时还将接触到更多抽象的概念和更复杂的问题。

(完整版)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有余数的除法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地重复出现。

(书第7页第12题)二、时、分、秒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

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 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三、认识方向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面对北极星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3。

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

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1)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78=56 读作:7乘8等于56。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乘数。

(1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03=3……1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13)米用字母“m” 表示;分米用字母“dm” 表示;厘米用字母“cm” 表示;毫米用字母“mm” 表示;1米=10分米(1m=10dm),1分米=10厘米(1dm=10cm),1厘米=10毫米(1cm=10mm),1米=100厘米(1m=100cm),1分米=100毫米(1dm=100mm),1米=1000毫米(1m=1000mm)。

(14)1小时=60分1分=60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时针走一圈是12个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个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15)(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上为西北,左下为西南,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

(现实中)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16)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透露表现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靠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普通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需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会进行除法列竖式计算。

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他们会从右边起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并了解个、十、百是计数单位。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认识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早晨起床时面向太阳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以及指南针的指向。

认识图形:学生需要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会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特性。

以上知识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苏教版二年级(下)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词语积累饺子拜年扫墓踏青端午团圆月饼碧水秀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松柏杨柳椅子秧苗竹篮茶叶菠萝晴空晾晒眼睛瞄准冻结东海1、张灯结彩:挂灯笼,结彩球。

形容节日或喜庆时的欢乐景象。

造句: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2、欢聚一堂:快乐地团聚在一起。

造句: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全家人都要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3、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一同庆祝。

造句:在普天同庆新春佳节的日子里,我们小朋友祝愿祖国越来越好。

4、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造句:六一儿童节,全校师生个个喜气洋洋。

二、形近字交(交通)幕(幕布)峰(山峰)杨(杨树)蓝(蓝色)饺(饺子)墓(墓地)蜂(蜂蜜)扬(飘扬)篮(篮子)波(波浪)加(加法)影(影子)萝(萝卜)端(端正)披(披衣)架(架子)景(景色)箩(箩筐)瑞(瑞雪)三、多音字结jiē(结实)柏bǎi(松柏)扫sǎo(扫地)jiē(结束)bï(柏林)sào(扫把)四、词语搭配(填上合适的词)一(座)秀峰一(匹)骆驼一(只)鸬鹚一(汪)碧水一(棵)榕树一(首)山歌一(双)筷子一(把)椅子一(盒)茶叶一(条)马路一(棵)秧苗一(座)石桥(热闹)的春节(飘香)的粽子(华丽)的龙舟(圆圆)的月饼(秀丽)的山峰(美丽)的倒影(碧绿)的庄稼(饱满)的稻谷(笔直)的松柏(温暖)的春天(寒冷)的冬天(明亮)的眼睛(瞄准)目标(参观)画廊(采摘)茶叶(晾晒)衣服(收割)庄稼五、近义词:温暖—暖和寒冷—冰冷眺望—瞭望团圆—团聚六、反义词:温暖—寒冷眺望—近观七、补充描写风景的成语:山清水秀锦绣山河美不胜收关于欢庆节日的成语:锣鼓喧天欢声雷动第二单元知识点一、词语积累随便潜入湿润细心冬眠春蚕姑娘桑叶新旧交换肥胖盖子台湾环绕缓慢倒影好像灿烂朝霞山坡鲜艳祝贺健康勇敢敬爱希望毛巾丰满歌唱茶园漂亮衣裳红领巾绿油油1、百花盛开:上百种花卉一起开放,万紫千红,姿态各异,丰富多彩。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汇总第一单元复习一、本单元词语积累1、生字词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筏鸬鹚画廊松柏杨柳桌椅秧苗稻谷庄稼竹篮箩筐筷子茶叶菠萝兰花晴空温暖晾晒眼睛瞄准眺望寒冷冻结冰雪东海黄河长江2、形近字:饺-校晴-轻杨-场蓝-篮柳-迎伯-柏庄-压暖-缓准-难冻-练眼-很晒-洒3、近义词团圆——团聚对歌——唱歌温暖——暖和眺望—瞭望4、反义词团圆——分离寒冷——温暖二、课文《识字1》词串主要讲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

用其中的一条词串说一句话。

如:清明节,人们到郊外去踏青、扫墓。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

《识字2》词串讲了桂林山水风景。

【桂林山水甲天下——宋·李曾伯】掌握词汇:山清水秀、奇形怪状、奇峰罗列、形态各异、水如碧玉、清澈见底、流连忘返、难以忘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识字3》《识字4》按实物图、象形字和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字头”、“草字头”“日、目”、“两点水、三点水”发展演变的过程。

(通过偏旁可帮助我们辨析形近字)写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各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练习1、比比再组词。

蓝()箩()圆()扬()晾()篮()萝()园()杨()谅()2、对对碰,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再组词。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知识点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络: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老师根据答复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络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外表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展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数学学习方法技巧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拟多,比方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屡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拟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方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拟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局部,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局部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篇
嘿,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瞅瞅二年级下册数学都有哪些好玩的知识点呀!
先来说说除法,这可是个很重要的家伙哦!要知道怎么平均分东西,然后算出每份有几个,这就是除法的用处啦。

还有认识方向,东南西北可别弄混了哟!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是不是还挺好记的?
咱们再聊聊万以内数的认识。

那些好多好多的数字,可别被它们吓到啦!要会读会写,还得知道它们的大小顺序。

还有那个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可有趣啦!像小火车在轨道上直直地跑,这就是平移;而风车呼呼地转呀转,就是旋转。

测量长度也不能忘哦!厘米和米要分得清,知道什么时候用哪个来量东西。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好好学,数学可好玩啦!
第二篇
嗨呀,小朋友们!咱们又来聊聊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啦!
乘法口诀一定要背得溜溜的哦,这样算乘法的时候就能又快又准。

认识时间也很重要呢,时钟上的时针、分针跑呀跑,要能看懂它们指的是几点几分。

统计知识也不能少,学会整理数据,看看哪种东西最多,哪种最少。

还有重量单位,克和千克要分得清楚,拿在手里感受感受,就知道哪个重哪个轻啦。

数学里的解决问题也很有趣,要开动小脑筋,想办法找出答案。

而且呀,做数学题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可不能马虎哟!
相信小朋友们都能把这些知识点掌握得棒棒的,加油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

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知识点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

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

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一样,
统计结果也不相同。 2、整理数据方法:可以用画“正”,√,○,□或△等符号来表 示一个人或一种事物,但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比较简 便。 3、应注意事项:(1)整理时一定要细心,注意不要遗漏,也不能 重复。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
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 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 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 1 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 1 厘米,教 室门高约 2 米,数学书长约 20 厘米,书桌高约 7 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 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 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 12 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 6 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 3 时和 9 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
在 12 和 1 之间,算 12 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 5 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 时 50 分;(2)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进率是 10。
3、长度单位换算: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
米 1 米=100 厘米 1 分米=100 毫米 1 米=1000 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
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一、乘法1、口算(每分钟可以完成10题)⑴每四人一组进行口算,正确率应达到90%⑵每四人一组进行口算,正确率应达到80%2、估算⑴每两人一组进行估算⑵每两人一组进行估算⑶每两人一组进行估算,正确率应达到80%二、加减法1、连加连减⑴每四人一组进行连加连减⑵每四人一组进行连加连减,正确率应达到95% 2、简便计算⑴每三人一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⑵每三人一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⑶每三人一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正确率应达到85%三、统计1、条形统计图(每小题涂一种颜色)⑵表示上升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应使数据标在数轴的上半部分;表示下降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应使数据标在数轴的下半部分。

说明:口算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准确迅速地计算;二是对算式的意义要弄清楚;三是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和技巧。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基本方法1、一般问题的解决策略:⑴从特殊到一般,抓住特殊事例中的特殊量⑵从一般到特殊,先提出问题,再找出特殊事例⑶从特殊到一般,注意分析列出的算式⑷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⑸由一般到特殊,注意比较方案的优劣⑹由特殊到一般,发现新的数量关系,产生新的思路3、笔算(每分钟可以完成7~8题)⑴每四人一组进行笔算⑵每四人一组进行笔算,正确率应达到85%一、乘法⑴口算(每分钟可以完成10题)⑴每四人一组进行口算,正确率应达到90% ⑵每四人一组进行口算,正确率应达到80% ⑵估算⑵每两人一组进行估算⑶每两人一组进行估算⑷每两人一组进行估算,正确率应达到80%二、加减法1、连加连减⑴每四人一组进行连加连减⑵每四人一组进行连加连减,正确率应达到95% 2、简便计算⑴每三人一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⑵每三人一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⑶每三人一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正确率应达到85%三、统计1、条形统计图(每小题涂一种颜色)⑵表示上升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应使数据标在数轴的上半部分;表示下降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应使数据标在数轴的下半部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分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分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分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课题一:秋天的天气变化
1. 天气现象
- 秋天的天气多变,早晚温凉,中午温暖。

- 春秋季节比夏冬季节温和,但秋天比春天凉爽。

2. 风向与风力
- 秋天的风向常常是北风或东北风。

- 风力较夏天稍大,但比冬天较小。

3. 降温与降水
- 秋天的温度逐渐下降,气温适合人们活动。

- 秋天的降水量逐渐增多,多为小雨。

课题二:叶子的颜色变化
1. 叶子的颜色
- 秋天的叶子颜色多样,有红色、黄色、褐色等。

- 叶子变色是因为叶绿素减少,其他颜色的色素显示出来。

2. 秋叶的掉落
- 随着秋天的来临,部分叶子会开始变黄,然后逐渐褪色。

- 温度下降和日照时间减少是导致叶子掉落的原因。

课题三:动物的冬眠
1. 冬眠的动物
- 在冬天来临之前,一些动物会选择冬眠。

- 典型的冬眠动物包括松鼠、蟾蜍、蝌蚪等。

2. 冬眠的过程
- 冬眠动物会找到安全的地方,降低体温和新陈代谢。

- 它们停止进食,并进入长时间的休眠状态。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分单元)》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

第二单元 时、分、秒
例1 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 )、( )和( ),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 ),走得最慢的是( )。 例2 钟面上有( )个数,( )个大格,(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 间是( )个大格,也就是( )个小格。 例3 时针走1大格是( )时;分针走1大格是( )分,走1小格是( ) 分;秒针走1大格是( )秒,走1小格是( )秒。 例4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分针走1圈是( )分,也就是 ( )时。 例5 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圈,秒针走1圈是( )秒,也就是 ( )分。
第四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
例1 2371中,2在(
)位上,表示(
),3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1在(
)位上,表示

)。
例2 读出下面各数,并填空。
4050读作(
),由4个( )和5个( )组成。
6009读作(
),由6个( )和9个( )组成。
例3 写出下面各数
①二千零六写作(
)。
第四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
4.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万位是几就读几个万,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 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读一个零,末尾的0 不读。 5.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有几就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就写0占位。 6.根据数的组成,口算几千加几百,几千几百减几千或几百。
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81=
253+364=
275+384=
596+87=
67+243=
459+541=
例2 用竖式计算。 253+394+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金沙县第四小学夏永权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还有剩余,这个过程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其中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写在除号的上面。

用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积,所得的差为余数,余数与上面的数位对齐,写在横线的下面。

4、除号是厂记心间,被在里面除在外。

上商数位要对齐,积要写在被下边。

余数要比除数小,余除关系要记牢。

第二单元时、分、秒一、认识时、分1、钟面上有12个数,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稍长稍细的针是分针,最细最长的针是秒针。

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电子表的显示屏上有个“:”,它两边的数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的右边显示的是“00”时,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走1圈就是12小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走1大格就是5分,走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走1圈就是60分,分针走一圈时针刚好走1大格。

1时=60分。

4、指针兄弟来赛跑,顶端12是起点。

大哥时针慢吞吞,分针腿长跑得快。

分针跑了1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二、认识几时几分1、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就是几(较小数)时多,分针指向从12数起的第几小格就是几分。

2、分针不是指向12,就不是整时,而是几时几分。

认、读几时几分时,顺着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3、快到几时和刚过几时,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4、当钟面上不满10分时,用文字表示为几时零几分;用符号“:”来表示,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

5、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过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差几分和过几分,都说成大约几时。

三、认识秒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1分=60秒。

2、秒针细又长,速度跑最快。

分针迈一步,秒针走一圈。

1分60秒,牢记在心间。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一、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1、早晨,面向太阳站立,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在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我们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方向,就可以知道其它三个方向。

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北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3、清晨起床,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二、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1、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绘制的。

2、地图方位有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记得牢。

三、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是东北,东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是东南,西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是西北,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是西南。

2、右是东,上是北,右上是东北。

右是东,下是南,右下是东南。

左是西,上是北,左上是西北。

左是西,下是南,左下是西南。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一、认识千以内的数1、几个一百就是几百。

2、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是几百几十几。

3、一十一十地数,几百九十的后面都是整百数(九百九十除外);一个一个地数,几百九十九的后面都是整百数,九百九十九的后面是一千。

“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百是一千。

4、数一数,拨一拨,数的规律我知道。

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

二、千以内数的读、写1、整百数的读、写法:写数时,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和个位上写0占位;读数时,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和个位上的0都不读。

2、一千的读、写法:写数时,在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和个位上写0占位。

一千写作1000;读数时,千位上是1,就读作一千,百位、十位和个位上都是0,不用读。

3、几百几十几的读、写法:写数时,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读数时,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几。

写数用小写,读数用大写。

4、几百几十的读、写法:写数时,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占位;读数时,几个百就读作几百,几个十就读作几十,末尾的0不读,合起来读作几百几十。

5、中间有0的三位数的读、写法:写数时,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要写0占位;读数时,十位上的0是中间的0,要读出来,合起来读作几百零几。

6、读数写数高位起,一个没有0占位。

中间有0读作零,末尾的0都不读。

三、用算盘表示数1、用算盘表示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2、读、写算盘上的数同读、写计数器上的数一样,都要从高位读起和写起。

读数时,数中间的0要读出来,末尾的0不用读;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要在相应的数位上写0占位。

3、一把算盘四边框,中间长长就是梁。

算盘数数和计数,定好数位再拨珠。

上面一珠表示5,下面一珠表示1。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1、整千数的读、写法:千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千,写数时就在这个数字的后面写上3个0,读作几千。

2、读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时,按照各数字所在的数位,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写数时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几就在千位上写几,百位上是几就在百位上写几,一直写到个位。

3、一百一百地数,除九千九百外,几千九百的后面都是比几多1的整千数。

一个一个地数,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后面是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

4、个(一)、十、百、千、万是五个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它们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6、认识几千和一万,数位顺序是关键。

从右向左依次数,万位右起排第五。

五、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1、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少的数就小。

2、数位相同时,要先比较千位上的数字,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上小的那个数就小;如果千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一位一位地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3、比较大小很简单,位数少的小边占。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往后依次看。

六、认识近似数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这个准确数更接近哪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这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是这个数的近似数。

2、“≈”叫作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准确数与它的近似数之间常用“≈”连接。

3、近似数并不难,先把准确数来看。

接近几十、几百或几千,近似数值按它算。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一、分米和毫米的认识1、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

1米=10分米(1 m =10 dm),1分米=10厘米(1 dm =10cm)。

2、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m”表示。

1厘米=10毫米,(1 cm =10 mm)。

3、1小格,1毫米;10大格,1分米。

直尺上,找一找,分米毫米要记牢。

二、简单的单位换算1、几厘米等于几十毫米,反之几十毫米等于几厘米。

几分米等于几十厘米,反之几十厘米等于几分米。

2、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相邻单位十进率。

隔一是十隔二百,相互进率要记清。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两个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也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2、口算加法很简单,加数分解是关键。

先把整十来相加,再把个位来计算。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两个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减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差加起来;如果分成的一位数不够减,就把被减数分成十几和一个整十数,先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再算十几减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差加起来。

2、口算减法很简单,两数分解很关键。

先把整十来相减,再把个位来计算。

三、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分析数量关系,通过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求出间接条件,然后根据间接条件,联系另一个已知条件求出题中的问题。

2、中间量,是关键,把它找,来解题。

细心看,用心想,巧解题,并不难。

四、两、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1、两、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2、加法验算的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若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3、笔算加法不算难,数位对齐记心间。

个位开始向前加,满十进一莫忘记。

五、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1、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10,向百位进1;百位相加满10,向千位进1。

2、连续进位并不难,相同数位对齐算。

从右向左依次加,满十进1步步赶。

若要检验对不对,交换位置算一遍。

六、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退位减法1、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相减得到的差就写在那一位的下方。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2)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3、退位减法并不难,相同数位对齐算。

先从个位开始减,不够减时前借1。

借1本位要加10,前位减时别忘减1。

七、隔位退位减法1、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十位上退1,如果十位是0,无1可退,就要向再高一位(百位)借1,当成10个十放到十位上,然后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计算。

·2、隔位退位减,数位要对齐。

个位先减起,不够就退位。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十位若是0,百位来退1。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两边须直用直尺。

生活中它用处大,调整大小靠大家。

二、认识直角、锐角、钝角1、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叫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