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语言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当代语言规划

摘要:简述语言规划的定义、规划的方向,包括我国语言文字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目前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提出语言规划的必要性和在规划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展望未来,在进行语言规划时要确立语言和谐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语言规划语言地位规划语言本体规划

引言

语言规划(Language P1anning)作为一个学术术语,由语言学家威因里希首先提出。1958年,豪根将其引入学术界,并从规范语言学的意义上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其性质、内涵等进行了广泛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语言规划由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构成。

一、语言规划

何为语言规划,从字面上来看,语言规划应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全面而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名词性的,属于事物范畴,反映了语言文字的形式、功能、发展演变以及人们针对语言文字所做的各种工作的成果,其中包括各种规范、标准、方针、政策等,反映令人人们对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是人们得以进行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凭借与保障;另一种指国家制定语言文字方面的全面而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动词性的,属于社会范畴。(郭龙生)

语言规划是人们对语言的规划管理。传统上把语言规划分为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地位规划是政府制定语言政策以强化和提高某种语言的使用地位;语言本体规划是通过语言政策和法规来增强语言的所指能力,完善其系统的精密度和提高其现代化程度。

1、语言地位规划

进行语言规划的一个主要原因同语言本身的传播、维持和衰败等有关。据研究,弱势语言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每个人估计的消失的语言的数目不尽相同,但许多人都认为21世纪末世界上现有的6千多种语言将有一半会没人使用,相当于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也就是说,许多语言都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在中国,语言的地位规划又包括两种:汉字和汉语的地位规划。

中国的国家通用语是普通话,这是受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实行“书同文”政策,采取李斯的建议,统一规定以小篆为正字,淘汰通行于六国的异体字,这对汉字规范化和汉字地位的奠定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于汉字规范化的政策。1964年公布了《简化汉字总表》;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65年1月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文字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国家关于文字的基本政策年,它的颁布旨在进一步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都奠定了汉字在中国语言生活中的地位。

2、语言本体规划

文字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是人们的书面交际形式,具有社会性。功能语法认为,语言因为交际的目的而存在。语言文字为了充分实现其社会职能,必须规范化。不同国家语言文字的使用在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规范,其中涉及书写和发音。对语言的人为干预自古有之,不仅必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必然的。人们对本族语言富有强烈情感,不论正确与否,每个人对语言的使用形式都有一种评判。

在文字方面,1956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分批公布的简化字共2238个,经过几年的实践,于1964年又总结、归纳成《简化字总表》。80年代初,国家标准局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组织力量用电子计算机对现代汉语字频进行统计,1985年3月,得出《现代汉语用字频度表》。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公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在词汇方面,1958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词汇小组编《汉语拼音词汇》,收录以词和词组为拼写单位的现代汉语词汇,收词20100多条,包括单音词、双音词、三音词、三音节以上的词、词组和成语。词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音字都排在一起。能提供同音词资料和正词法初步规范,对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

在语法方面,195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草拟,经过不断试教、讨论、修改,于1956年最后修改拟定《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语法教学系统,它适应了建国初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中学语法教学提供了共同遵循的语法系统,对普及汉语语法知识、提高语法教学及语文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1981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进行了讨论和修订,产生了《中学

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在发音方面,确定以普通话为通用语,其中就包含了汉语的发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8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1994年,国家又提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对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进行检测和评定。这一年,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和原广电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1998年国家语委再次审订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并作为部级标准予以正式颁布,同时还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二、语言规划的必要性

语言虽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但可以实现规范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语言需要在新的功能需求压力下不断调整,以满足语言使用者的交际需要。

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有目标、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大规模社会语言规划活动。(陈章太,2005)195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行,为汉语规范化更加顺利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语言规划的必要性,其中就需要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来考虑:

1、汉语与世界通用语的矛盾:当前的国际通用语是英语,英语在全球有着霸主的文化地位,要想不闭关锁国,就不可避免的学习英语。尽管汉语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中国也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怎样处理民族通用语和英语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怎样既维护和保持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又不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这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家通用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矛盾:语言问题和民族问题密不可分,时常关系着多语种、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解决不好会成为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导火线,需要有组织地进行协调和干预。虽然我国宪法规定保护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这个问题看似已经解决,其实不然。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少数民族为了与汉族社会交流势必使用普通话,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坚持使用本民族语言还是使用汉语。

3、国家通用语与方言的矛盾:政府为了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会大力提倡和推广普通话。但是,推广标准语是否意味着要消灭方言,如何处理好标准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国家要通过语言规划来解决的问题。我国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都有多种次方言。我国的普通话和方言将长期共存分用。如何解决国家标准语——普通话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