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在贻训诂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诂学
一、古注的类型
❖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1.传注体
❖所谓“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属于传注体的注释,名称繁多,最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等名称。
诂、训
❖《说文》:“训,说教也。”说释而教之,解释客观事物,道形貌。
❖《说文》:“诂,训故言也。”故言者,旧言也。
❖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传、笺、注
❖《说文》:“传,遽也。”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
❖《说文》:“笺,表识书也。”
❖《说文》:“注,灌也。”
2.章句体
❖章句,意思是“离章辨句”,即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刘师培在《国语发微》中说:“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
❖章句体兴于汉,汉儒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繁琐,故被斥为“章句小儒”。
3.义疏体
❖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其体例“引取众说,以示广闻” 。
❖唐人“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因而义疏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
❖《说文》:“疏,通也。”
❖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
《十三经注疏》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4.集解体
❖集解体注释是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自己意见的—种注释。它包括集注、集传、集释等,如何晏的《论语集解》、朱熹的《孟子集注》、《诗集传》,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名为“集解”,但它只是将《春秋经》和《左氏传》聚集在一起进行注解,杜预在《春秋序》中解释说,他编这本书是“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 5.补注体、音义体
❖补注体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如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
❖音义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由《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等十四部典籍的音义组成,是音义体注释的代表作。
二、古注的体例
❖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三、训诂学简史
❖1、先秦:训诂的萌芽和形成时期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对后代的训诂学起了开创作用,兴起雅学。
❖它共分十九篇,前三篇是一般词语,即释诂、释言、释训。后十六篇为各种名物,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2、两汉:训诂的初步兴盛时期
❖《尔雅》、《说文解字》、《方言》、《释名》
❖毛亨《诗故训传》、郑玄《诗经笺》、注“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注《论语》,孔安国传《尚书》、马融传《周易》、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注《吕氏春秋》、王逸《楚辞章句》。
3、魏晋南北朝:训诂的继续发展时期
❖魏·王弼、韩康伯注《周易》,魏·何晏《论语集解》,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王肃遍注全经。
❖王弼注《老子》,郭象注《庄子》,曹操注《孙子兵法》,郭璞注《山海经》,裴松之注《三国志》,郦道元注《水经》,韦昭注《国语》。
❖三国·魏·张揖《广雅》,梁·顾野王《玉篇》。
4、隋唐:训诂的保守期
❖《十三经注疏》中有九种都是唐朝人做的疏。
❖隋·陆法言《切韵》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简称《释文》。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又称《大藏音义》、《慧琳音义》,共100卷,是一部外来语词典。
5、宋元明:训诂的中落期
❖北宋·邢昺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
❖北宋·朱熹:《诗集传》、《楚辞集注》、《仪礼经传通释》《四书章句集注》。
❖宋出现了两本重要韵书《广韵》、《集韵》。
❖明·朱谋玮《骈雅》,研究联绵词。
❖明·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
6、清代:训诂的全盛时期
❖乾嘉学派分为:吴派:惠栋、江声、钱大昕
❖皖派: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郝懿行《尔雅义疏》、邵晋涵《尔雅正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
❖刘鹗《铁云藏龟》——最早著录甲骨文。
❖孙诒让《契文举例》——最早研究甲骨文。
7、民国以来:训诂的继承和重新发展时期
❖章太炎《新方言》、《文始》、《国故论衡》、《小学答问》。❖刘师培《小学发微》,黄侃《黄侃论学杂著》(黄焯整理),王国维《观堂集林》。
8、当代的训诂学者
❖王力《同源字典》、《汉语史稿》
❖徐复《后读书杂志》、《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訄书详注》。
❖陆宗达《训诂简论》,王宁《训诂学原理》,赵振铎《训诂学史略》,蒋礼鸿,郭在贻,杨端志,殷孟伦、孙雍长
四、古注的内容
❖1、解释字词含义
❖《尔雅·释诂》:“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尔雅·释言》:“还、复,返也。”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何晏注:“循循,次序貌。”
❖《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朱熹集注:“保,爱护也。”
2、串讲句子大意
❖《楚辞·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王逸注:“言戎车相迫,轮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也。”❖《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于山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薜荔、兔丝皆无根,缘物而生。山鬼亦腌忽无形,故衣之以为饰也。”
3、申述篇章旨意
❖《周南·汉广》小序:“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赵注:“章指:言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备用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己矜穷,则斯民集矣。” ❖《召南·采蘩》朱熹注:“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
4、分析古书句读
❖《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凡邦之事跸,宫中庙中则执烛”郑玄注:“郑司农读火绝之,云‘禁凡邦之事跸’。”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 《经典释文》:“一读‘以壶飧从’绝句,读‘径’为‘经’,连下句。”
5、讲述天文地理
❖《诗经·大雅·桑柔》:“以念穹苍。”毛传:“穹苍,苍天。”《尔雅·释天》: “穹苍,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6、提示隐含哲理
❖《诗经·周南·关雎》朱熹注引康衡言:“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7、说明修辞特点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张晏注:“以鹿喻帝位。”
8、校勘文字错讹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朱熹《诗集传》:“息,吴氏曰,韩诗作思。”
❖《礼记·月令》:“命渔师伐蛟。”郑玄注:“今《月令》‘渔师’为‘榜人’。”
9、注明难字读音
❖1)譬况法
❖《吕览·慎行》:“相与私哄。”高诱注:“哄,读近鸿,缓气言之。”
❖2)“读若”、“读如”法
❖《吕氏春秋·至忠》:“非怒王,则疾不可治”。高诱注:“怒读如强弩之弩。”
❖3)直音法
❖《楚辞·离骚》:“霑余露之浪浪。”洪兴祖补注:“浪,音郎。”
❖4)标注声调法
❖《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朱熹《诗集传》:“卷,上声。”
❖《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洪兴祖补注:“好、恶,并去声。”
❖5)反切法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朱熹《集传》:“夭,于骄反。”
10、注明史实典故
❖章太炎《国故论衡·明解故》中指出:“故有故训和故事两种,故训用以释义,故事用以记事。”
诗·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序:《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毛传:二子伋寿也宣公为伋取于齐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愬伋于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出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其涉危遂往如乘舟而无所薄汎汎然迅疾而不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