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设计讲义毒理研究210-25
中药复方药理毒理研发思路课件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 剂型的考虑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 制剂本身特点
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 稳定性 • 制剂处方 工艺、质量、辅料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质量保证? - 安全 危险性增加? - 疗效 靶向目标?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 基本方加味组成 - 古方 - 名方 - 经验方 • 现代新方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中药/化药组方原则 发挥中药的特长
取长补短 • 中药针对化药疗效的不足 • 中药针对化药的毒性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
不同作用环节
抗糖尿病:消渴丸
中药 + 优降糖
- 针对气阴两虚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组方研发目标
非临床概述
• 增强疗效
• 降低毒性
• 提高顺应性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 •
•
组方研发目标 临床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如抗 结核、抗艾滋病、抗高血压… 某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疗效降低 或抗菌谱变窄,加入某种药可恢复 药物敏感性 临床常规治疗会发生由其中某单药引 起的不良反应
•
设计要点
改变给药剂型,途径不变
速、缓、控剂型:与原制剂比较单/多次剂量PK
• 改变给药途径,涉及剂型改变
可能改变药物特征(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
吸收过程的改变?
吸收物质的变化?
-
吸收剂量的变化?
与原给药途径的剂型比较单/多剂量血药经时变 化提供靶器官或组织药物浓度的动力学试验
方剂中药物量_效_毒关系的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15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 Key words fect ; toxicity side effect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 ,方剂的功效和安全性与 方中所用药物 ,及其药物的用量 、炮制 、用法等关系 至为密切 ,其中药物的用量 ,是一切药性 、药效的基 础[1] 。
[ 摘要 ] 方剂中药物的剂量与方剂效用 、毒性关系密切 。方剂药物的总量 、主药用量 、药物间的用量比例变化 ,不仅可改 变方剂药力的大小 ,而且能改变方剂的功用主治 。方剂中药物用量恰当 ,可“化毒为药”;而用量不当 ,则“变药为毒”。为使方 剂毒性最小化而疗效最大化 ,应加强中药 ,特别是方剂量效曲线关系以及量毒关系的研究 、开展中药中毒谱研究和中药复方安 全性评价研究 、注重对临床报道的收集 、分析 。
[ 关键词 ] 方剂 ;中药 ;剂量 ;功效 ;毒副反应 [ 中图分类号 ] R2851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29903 (2009) 0520084204
Relationship Among Dosage , Effect and Toxicity of the Ingredients in a Chinese Herbal Formula
Vol. 15 ,No. 5 May ,2009
的加减 。 11111 增减方中主药用量以改变药力 众所周知 , 方剂的效用是由方中主要药味的功效体现的 。因 此 ,增加或减少方中主要药物的用量 ,则可改变全方 药效的强弱 。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 ,两方均由附 子 、干姜 、炙甘草 3 味组成 ,其君药均为附子 ,臣药均 为干姜 。但前方姜 、附用量较小 ,具有回阳救逆的功 用 ,主治阳微阴盛而致之四肢厥逆 ,恶寒蜷卧 ,下利 清谷 ,脉微细或沉迟细弱的证侯 ;后者姜 、附用量增 大 ,其温里回阳之功加强 ,能够回阳通脉 ,主治阴寒 极盛格阳于外而致之四肢厥逆 ,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 色赤 ,下利清谷 ,脉微欲绝的证侯 。又如主治温病气 血两燔证的清瘟败毒饮 ,方中生石膏 、生地 、犀角 、黄 连 4 味主药 ,均设置大 、中 、小 3 种规格的剂量 ,意在 根据热毒轻重选用不同的用量 。再如清胃散原方 中 ,君药黄连用量一般情况下为六分 ,而在夏月酷暑 之际 ,创方者考虑到季节因素 ,则别出心裁地将其用 量“倍之”,以加强清胃泄火的功效 。 11112 调整方中药物配比以改变药力 增加方剂 中某种或某一类药物用量 ,则相应功效加强 ,反之则 功效减弱 。换言之 ,在一定程度上 ,药力大小取决于 药物用量比例的变化 。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记 载 :一产妇产后 5 日 “, 泄不止 ,手足冷 ,发喘 ,床亦动 摇 ,神飞扬不守”,一医投以人参五钱 ,附子五钱 ,疗 之如故 ;加参附又不效 。后改变参 、附配比 ,加参至 三两 ,而附子减为三钱 ,竟“一剂霍然起 。”再如仲景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两方均由桂枝 汤配合麻黄汤组成 ,但方中药物用量比例不同 ,其功 效强弱不一 。桂枝麻黄各半汤取发汗力较弱的桂枝 汤与发汗力峻猛的麻黄汤原方剂量的三分之一 ,其 桂枝 、麻黄的用量是 5∶3 ,意在缓行 ,适应于风寒留 恋在表 ,日久不解之表郁轻证 。而桂枝二麻黄一汤 , 方中“桂枝二”用量是原桂枝汤量的约五分之二 “, 麻 黄一”用量是原麻黄汤量的近五分之一 ,两方所占份 额大致形成 2 :1 的比例 ,其桂枝 、麻黄的用量是 5∶2 。 因发汗药物剂量更小 ,故发汗力更微 ,因此适应更加 轻微的表证 。 11113 增减日服总量以改变药力 虽不改变方剂 中药物用量 ,而仅仅调整服药次数或成药的服用量 , 亦可使一日总剂量变化 ,从而改变药力 。吴鞠通曾 用《灵枢》半夏汤治一产后不寐的病人 “, 先用一两不 应 ,次服二两得熟寐 ;又减至一两又仍不寐 ,又加至
中药药理与毒理讲义
中药药理与毒理讲义考点一中药药性现代认识(一)中药四气中药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的关系:寒凉药抑制;温热药兴奋。
(二)中药五味1.辛味:含挥发油。
2.甘味:含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苷类等。
3.酸味:含有机酸类。
4.苦味:含生物碱和苷类。
5.咸味:含无机盐类。
(三)中药药理特点1.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一致性与差异性2.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样性3.中药药理作用的双向性4.中药量效关系的复杂性考点二各类中药药理作用(一)解表药1.发汗:麻黄、桂枝、生姜。
2.解热: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柴胡最强。
3.抗炎4.镇痛5.抗病原微生物6.调节免疫(二)清热药1.抗病原体2.解热3.抗炎4.抗毒素:金银花、蒲公英、穿心莲、黄连、黄芩5.抗肿瘤6.调节免疫(三)泻下药1.泻下(1)刺激性泻下:大黄、番泻叶、芦荟、牵牛子、巴豆;(2)容积性泻下:芒硝;(3)滑润性泻下:火麻仁、郁李仁。
2.利尿3.抗病原体4.抗炎(四)祛风湿药1.抗炎2.镇痛3.调节免疫功能大部分抑制,刺五加促进。
(五)利水渗湿药1.利尿2.抗病原微生物3.利胆、保肝:茵陈、半边莲、金钱草4.调节免疫功能5.抗肿瘤:茯苓、茵陈(六)温里药1.强心:肉桂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A2.抗心律失常:一般加快心率,吴茱萸减慢心率3.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休克4.促进胃肠运动5.促消化、抗溃疡6.利胆、止吐7.镇静、镇痛、麻醉、祛寒、抗炎(七)理气药1.调节胃肠运动兴奋:枳实、枳壳、木香、大腹皮抑制:青皮、枳实、枳壳2.调节消化液分泌3.利胆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5.调节子宫平滑肌兴奋抑制(八)活血化瘀药1.改善血液流变学2.抗血栓3.改善微循环4.改善血流动力学(九)化痰止咳平喘药1.祛痰多与所含皂苷类成分有关、杜鹃素例外。
2.镇咳半夏、苦杏仁镇咳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
3.平喘洋金花:阻断支气管M受体。
(十)补虚药1.影响免疫功能2.改善内分泌功能3.增强学习记忆功能4.调节糖代谢:黄芪双向调节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6.促进造血功能:补血药、补气药、补阴药7.调节胃肠运动功能8.延缓衰老考点三中药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
研究生中药药理学课件中药毒理学
不良反应
1、副作用:麻黄碱 2、毒性反应:急性毒性、长期毒性 3、过敏反应: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4、后遗效应 5、特异质反应:蚕豆病 6、特殊毒性
依赖性: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兼具。 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1、有毒成分 马钱子:番木鳖碱(士的宁) 附子:乌头碱 洋金花:莨菪碱
• 以前没得到重视,应该按规范的要求对药物 进行三致实验的筛查。如槟榔。
• 另外,动物与人存在生物学差异,动物实验 结果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故新药的研发必须 要经过临床药理学的观察(含疗效和毒性), 才能有全面的了解。
No Image
反应停 (沙利度胺) 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7、疗程过长:
朱砂、雄黄使用时间过长引起蓄积中毒可 损害肝肾功能
8、个体差异、中西药物合用(甘草、阿司匹 林)
注射剂等。
最高的发生不良反应的剂型
收录162例不良反应,有132例是注射剂。
毒性反应
急性毒性
主要考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 经系统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马钱子、乌头、雪上
一枝蒿(毛茛科乌头属短柄乌头)
中药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验。 将有毒中药依据毒力强弱进行合理分级,仍有 困难。
我国对有毒中药的概念尚无统一规定,有 毒中药的概念不明确已严重影响了中药的现 代化,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其概念规范化、 标准化、统一化以及其范围的明确。因此, 明确有毒中药的定义已迫在眉睫,将有毒中 药的概念明确化不仅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中医药被全世界接受所必须的。
),59-62发生10000余例
24 "Claude Bernard (1813-1878"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
.
30
二、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1、药物与毒物只是剂量上的差别
2、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低毒 是客观事实
3、解决方法
.
31
很多中药,无论“有毒”或“无毒”,它的治疗 效能与毒副作用,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无毒的药物, 因过量或不合理应用,即可毒害人体,转化为 “有毒”之物。如:甘草无毒,《本经》列为上 品,若蜜炙后常量服用,可收补中益气之功;若 恃其无毒而大量久服,即可出现毒副反应,使服 用者脘腹痞满或水肿。反之,有些有毒或大毒的 药物,只要适量合理应用,则能化毒为利,疗沉 疴、去痼疾而不毒害人体,转化为“无毒”之药。 如: 巴豆有大毒,《本经》亦列为下品,但在合 理应用下,亦可收既不毒害人体,又能消积导滞 通肠之效。
.
8
药理作用
•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马钱子所含 的士的宁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兴奋作 用, 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 其次兴奋延 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 并能提高大 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机能。特别是对脊髓有 高度选择性
• 2. 镇痛作用 马钱子碱有显著的镇痛作
用.
.
9
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病人肠瘘管直 接测验证明, 士的宁对人体胃肠平滑肌 没有兴奋作用, 但因其具有强烈苦味, 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的增加胃液 分泌, 故可促进消化机能及增进食 欲.动物(羊)实验还表明: 适量马钱 子粉内服, 可兴奋瘤胃, 能治疗前胃弛 缓;而用量过大反会抑制瘤胃蠕动, 使 前胃弛缓加重。
.
11
• 5.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马钱 子水煎剂(1:2)在试管内对许 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皮 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方药实验设计-方药药理篇
1、何为方药药理研究?试述其研究内容及其特点,研究目的方药药理研究属于实验科学范畴,指以实验为基础,按一定的方案,用相关的实验方法或模型进行实验,得到实验结果,以说明某一方药(中药\方剂)的作用特点或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
特点:①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②以方药为研究对象;③以证为基础研究方药药效学;④以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方药。
研究目的意义:①预测开发前景;②提供科学实验依据;③验证疗效、确保安全;④促进产品国际化。
2、实验药理学研究内容和特点是什么?药理学实验常用方法有哪些?实验药理学解决药理学问题的实验技术,阐明药理学原理的实验方法和药理学实验中的共性问题。
特点:①药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在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科学研究新模式;②药理学实验研究是应用其他各个学科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药理学问题。
药理学实验采用方法种类繁多,涉及学科广泛:①物理学方法;②化学方法;③数学方法;④实验动物学方法;⑤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法。
3、药理学实验设计首先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随机方法、对照类型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含义。
三个基本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对照原则。
随机的方法有:①原始抽签法;②投硬币法;③随机数字表法;④随机数字法。
将随机原则应用于药理学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
对照类型有:①自身对照;②组间对照。
设立对照是为了准确表现出特定因素产生的作用,排除各种无关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设立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
4、重复具有哪两方面含义,实验例数如何确定?在实验中要求一定的重复数的意义?重复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措施之一。
重复具有两方面含义:①重现性;②重复数。
确定实验的重复数首要考虑的是获得可靠的结论,其次是使用最少例数,即最大效果和最小成本。
确定药理实验的重复数(例数)主要有两种方法:①经验估计法:即在已有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类型和特点,估计实验所需要的重复数,在应用估计法确定实验的重复数时,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医学基础中药毒理学的教学设计
发展趋势:中药毒理学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中药毒性成分的研究,更加注重中药毒性作用机 制的研究,更加注重中药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挑战:中药毒理学的挑战包括中药毒性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的多样性、中药毒性 评价方法的局限性等。
中药毒理学的应 用:临床用药的 安全性评估
中药毒理学的未 来:研究方向和 趋势
中药毒理学的毒理机制
药物毒性的来源:药物本身的 毒性、药物的代谢产物、药物 的相互作用
药物毒性的影响因素:药物剂 量、用药时间、个体差异
药物毒性的表现: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特殊毒性
药物毒性的预防和治疗:避免 药物滥用、合理用药、及时治 疗中毒症状
中药毒理学的概念与意义
中药毒理学:研究药物毒 性和药效关系的科学
概念:研究药物毒性、药 效、剂量、作用机制等方
面的科学
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科 学依据,保障患者用药安
全
教学内容:包括中药毒性、 药效、剂量、作用机制等
方面的知识
中药毒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药毒理学的起 源:古代医学典 籍中的记载
中药毒理学的发 展:现代科学研 究的进展
结合实际病例, 讲解中药毒理学 的基本理论和知 识
通过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对中药 毒理学的兴趣和 认识
小组讨论法
目的: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团队合作 步骤:分组、讨论、汇报、点评 优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注意事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实验教学法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中药毒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药理学》:阐 述药物的作用机 制和药理效应
中药毒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中药毒 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运 用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讨论,提高沟通和团队协作能 力
教学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 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 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效果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 课堂参与度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反馈与建议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 试剂等
实验步骤:样品制备、剂量选择、 给药方式、观察指标等
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处理、结果解 释、实验结论等
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 析技能、结果解释技能等
实验安全:实验操作安全、药品安 全、废弃物处理等
中药毒理学的 基本概念和原
理
中药毒理学的 研究方法和技
术
中药毒理学的 实际应用案例
了解中药毒理学的定义和 研究范围
掌握中药毒理学的基本原 理和机制
熟悉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方 法和技术
掌握中药毒理学的基本概 念和术语
掌握中药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熟悉中药毒理学的实验方法和 技术
学会设计和实施中药毒理学的 实验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掌握中药毒理学的基本方法 和技术
中药毒理学的 发展趋势和挑
战
案例一:马兜铃酸肾病 案例二:何首乌肝损伤 案例三:雷公藤皮肤毒性 案例四:银杏叶脑病
理论教学:讲解 中药毒理学的基 本概念、原理和 知识
实践教学:通过 实验、案例分析 等方式,让学生 深入了解中药毒 理学的应用
结合实际:将中 药毒理学的理论 知识与实际应用 相结合,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
境保护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
提问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 演医生和患者,提高 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
毒理学 ppt课件
ppt课件
26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的剂量轴
低
高
──┼───┼─┼─┼─────┼─┼─┼───┼──┼─┼──┼→
安全限值 NOAEL 阈 LOAEL NOAEL 阈 LOAEL MTD MLD LD50 LD100
或VSD └────┘
毒理学
ppt课件
1
毒理学(toxicology)
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 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任何一种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 产生任有害作用。
药物毒理学·卫生毒理学 研究范围: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等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已知人致癌物都对某种实验动物具有致癌性。 实验动物致癌物是否都对人有致癌性,还不清 楚,但此已作为动物致癌试验的基础。
○一般认为,如果某一化学物对几个物种实验动 物的毒性是相同的,则人的反应也可能是相似 的。
ppt课件
35
高剂量暴露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 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毒性试验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证明化学品 的安全性,而是为了表征化学品可能产 生的毒作用。
ppt课件
5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 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 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 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 学物质。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 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 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ppt课件
6
卫生毒理学(Health Toxicology) 与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 毒理学分支的基础和总称。包括 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 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放射毒理 学等。
毒理学【范本模板】
药物毒理学第一章药物毒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概念:1.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并对药物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及对靶器官毒性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2.剂量:一般指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量,并以每单位体重给予药物的重量来表示3.正常值:为了确定药物损害作用和无损害作用,需要一个“正常”值作为比较.通常选定一群按照母犬认识水平可以认为是“健康”或“正常"的个体进行某项观察指标测定,并以平均标准差作为正常值的范围。
4.对照:对照是除了实验的伊苏(如用药剂量的不同等)以外,对照组的一切条件应与用药组完全一致,具有齐同可比性.5.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的剂量给予时可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6.毒性:指某种药物对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损害作用的能力。
7.中毒:机体与药物接触后引起的疾病叫中毒。
8.急性中毒:机体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内,一次或多次摄入较大剂量的药物引起的,通常病症严重,甚至引起动物迅速死亡或突然死亡。
9.慢性中毒:是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如几天,几周,几个月或几年内,不断地摄入或吸收较小剂量的药物,所引起的疾病状态。
10.局部作用:有些药物与水分子或细胞成分有明显的亲和性,在皮肤,上消化道或呼吸道,少数在阴道,直肠,尿,膀胱等接触部位起作用,局部发生刺激或腐蚀现象视为局部作用。
11.全身作用: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脏器后出现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视为全身作用。
12.危害性:是指药物与机体接触或使用过程中,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性。
13.安全性:一般指对健康不引起或指引起“可被接受”的轻微影响的危险程度。
14.非损害作用:亦称无损害作用。
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和机体对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
15.损害作用:当机体与一种药物间断或连续接触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变化,即为损害作用。
中药药理学PPT课件 中药新药药效和毒理学研究
四、 试验方法的选择
以体内实验为主 包括正常动物和病理模型动物。 优点:保持机体本身的完整性,包括神经反射、 体液联系、完整的内脏功能,试品的代谢过程更 符合于临床情况;剂量和给药途径可以和临床参 比,结果更接近临床实际。 以体外实验为辅 离体器官包括离体心脏、离体 主动脉条、离体肠管。优点:可按要求严格控制 实验条件,重复性较好,用药量小,节省动物, 所得结果易分析。但不符合临床情况。
技术方法,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
同时要做到安全、有效两个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
一、新药药效研究的意义
新药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实验部分 (即主要药效学研究)和临床部分(即临床研究)。
主要药效学试验是在机体(主要为动物)或其器 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等 模型上,采用整体和离体方法,进行综合和分 析的实验研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及 其作用机制,从而为新药的有效性评价提供科 学的依据。
第二十四章 中药新药 药效和毒理学研究
第一节 中药新药的概念和分类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
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 注册分类:共9类(P.254) 各类中药新药对药理、毒理研究的要求(P.255)
新药研制做到两个突出、两个基本原则: 突出一个新字,既要有创新,要避免低水平重复; 突出中药特色,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
二、长期毒性试验
三、特殊毒性试验
第三节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
四、其他毒理研究
五、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 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药物毒理学研究》课件
制定药物安全标准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对药物的反应,预测新药在不同物种中的安全性,为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预测新药在不同物种中的安全性
02
CHAPTER
药物毒性的种类与机制
指机体一次性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引起的中毒症状。
急性毒性
分类
评估方法
根据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量毒性、最大耐受量、治疗量、亚治疗量、最小治疗量等。
03
评估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观察药物的遗传毒性作用和致突变性,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1
遗传毒性
指药物能够引起DNA损伤或基因突变的能力。
02
分类
根据药物的遗传毒性作用机制和性质,可分为直接致突变和间接致突变。
03
CHAPTER
药物安全性评价
通过药物安全性评价,可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药效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从而评估药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药物毒理学与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揭示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药物毒理学与纳米科学
纳米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以及纳米药物对机体毒性的研究,为药物毒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药物毒理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学习,预测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实施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
文献调研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药物的基础知识和研究现状。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中药理与毒理讲课文档
腺等部位富集。
第二十六页,共50页。
4.归经与受体学说 由于中药有效成分与相应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通过激动或阻断受体而产
生相应的药理作用,这种亲和力的存在是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
人参大量长期连续服用可致失眠、头痛、心悸、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
(3)特殊毒性: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
甘遂、芫花、莪术、天花粉有致畸作用;
甘遂、芫花、狼毒、巴豆可增加致癌率; 雷公藤、石菖蒲、洋金花有致突变的作用。
第三十九页,共50页。
3.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中药刺激后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
• 麻黄:发汗、解表(升浮 ↑ )
•
止咳平喘、利尿消肿(沉降 ↓)
• 白芍:上行头目祛风止痛(↑)
•
下行血海活血通经(↓)
•
• 黄芪:补气升阳、托毒生肌(↑)
•
利水消肿、固表止汗(↓)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升降沉浮的现代研究 1.升麻、柴胡-提高兔离体子宫肌的张力-子宫脱垂。 2.大黄-解热、促进胃运动、止血。
如服用洋金花等可致次日口干、视物模糊。
5.特异质反应 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人应用某些中药后,所产生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遗 传因素相关)。 蚕豆引起溶血性黄疸,是因为患者红细胞膜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或缺失所 致。
第四十一页,共50页。
6.依赖性
依赖性是指反复或长期应用某些中药,患者产生心理或生理依赖,一旦停药,就出现戒断
雷公藤——雷公藤碱
中药药效毒理学总论详解演示文稿
第27页,共59页。
中药饮片颗粒剂 分煎 疗效
第28页,共59页。
(5)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
同一中药,既可使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 的机能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即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 称为双向调节作用。
双向调节的机理:
①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和中药多成分性具有密切关系。 ②当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作用于机体时,机体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当时的机能状态。如当时的机能状态偏于兴奋,则引起兴奋的成 分产生的反应较弱,而抑制性成分产生的反应增强;反之,抑制性成 分产生的作用减弱,而兴奋性成分产生的作用增强。
第29页,共59页。
浮小麦 无
第16页,共59页。
产地
中药生长分布的区域性很强
自然环境对植物药成分影响很大。 金银花——绿原酸
道地产品(河南、山东)为4%-7.59%,其他大多在
3%以下。
野山参与园参,人参总皂苷总量、皂苷种类及含量 均不同。
第17页,共59页。
“道地药材” --特定产地--名贵药材 四川——贝母 附子 黄连
(1)作用的多效性(多系统、多环节、多靶点发挥作用 )
中药成分复杂,甚至单味中药就相当于一个小复方。成分的 复杂性导致作用的多效性。
人参的成分有人参皂甙、挥发油、多种有机酸、糖类、多 种微量元素等,单就皂甙而言就有二十余种。它们的作用并 不相同。
人参全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吸收、物质代谢
中药药效毒理学总论详解演示 文稿
第1页,共5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量与毒性作用的相关性以及药物的安全剂 量范围;
• 认识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组织, 以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选择性; • 观察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临床特征及 发展过程是否可逆,以判断药物毒性的性 质。
这些研究结果是预测药品临床应用安全 性的重要依据。
(二)实验动物
• 一般应采用哺乳动物,雌雄各半。如临床为单性 别用药,则可采用相对应的单一性别的动物。大、 小鼠为常用的实验动物,其他动物也可使用,当 采用非啮齿类动物更适合进行研究时,尽可能采 用非啮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 物标准Ⅱ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非啮齿类动物应 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Ⅰ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
药品临床前毒理学研究局限性的原因:
实验动物缺乏人所具有的对药物毒性作用的主觉反应;
毒理试验动物数量有限,发生率低的毒性反应,难以经 小样本实验得以发现;
所用动物均系实验室培养品系,且多为健康动物,对药 物的反应性多较单一。 人体的疾病因素,可能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以致 产生在临床前毒性试验中难以观察到的毒性现象。 人与实验动物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亦会造成 人与实验动物对药物毒性反应的差异。
精品
方药设计毒理研究210-25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展史
近半个世纪国外发生的重大要害事件
年代 药物
毒性表现
受害人数
53 非那西丁
肾损害、溶血
2000人,死亡500人
56 三苯乙醇
白内障、阳痿、 1000人,死亡占%
56 反应停
海豹样畸胎
>1万人,死亡5千人
67 氨苯唑啉
肺动脉高压
70%用药者
60 异丙肾气雾剂 心律失常、心衰
镇痛药
上市年代 1997.1.29 2000.2.9 1997.11.6 1997.7.15
撤出时间 2000.3.2 2000.11.28 1997.11.1 1998.6.22
西立伐他停(cerivastati 降脂药 n)
1999.12.12 2001.8.8
中药需进行系统毒理学研究
长期用药安全性了解较少 长期用药之安全性了解较少 “无毒”中药长期给药可致器质性损害 新生儿溶血症/禁用黄连事件;小
• 通常采用健康成年动物进行试验。如果受试物拟 用于儿童,建议考虑采用幼年动物。动物初始剂 量不应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的20%
死亡3500人
63 氯碘喹啉
脊髓变性、失明
>7856人,死5%
33 已烯雌酚
下代阴道腺癌
> 300人
68 心得宁 角膜、心包、腹膜损害 >2257人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乙双吗啉—白血病 壮骨关节炎—肝损害 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 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 苯甲醇—儿童臂挛缩症
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内容
(一)受试物 • 急性毒性研究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受
试物和上市药品,因此建议受试物采用制备工艺 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中试样品, 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 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 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积或给药 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提取物)进行试验。 • 溶媒或赋形剂:选择合适的溶媒或赋形剂。
例: 50年代中期,法国上市外用药二碘二 乙基锡,因动物毒性研究不充分,缺乏初期临 床安全性评价,药品仓促上市应用造成207例 中毒,110人死亡,再次提醒人们认识新药研 究中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药品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局限性 人体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和药品动物
毒性研究的相关率不及25%。
实施GLP是提高药品毒理学研究质量 的重要保证。
西沙必利(cisapride)
钙拮抗药 97.6.20
1998.6.8
胃动力药 00.2.29
2000.7
近期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2)
药
名
类别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胰岛素增敏 药
阿洛司琼 (alosetron)
5-HT拮抗药
格帕沙星 (grepafexacn)
抗菌药
溴芬酸钠 (bromfenac sodium)
药物急性毒性研究
概述
• 急性毒性是指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 受一定剂量的受试物,动物在短期内出现 的毒性反应。
• 急性毒性目的: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信息。
二、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一)试验管理 • 急性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
理规范(GLP)”。 (二)试验设计 • 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
柴胡汤/间质性肺炎
“替代”用中药 木通/关木通;粉防己/ 广防己;马兜铃酸、马兜铃酰胺所致急性肾 衰. 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用品局96年6月限制 使用番泻、鼠李皮、大黄、芦荟等含蒽醌类 中药. 一、二类中药/有效成份、部位、活性成 分浓缩/药效、毒性增强.
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1. 临床前毒理学研究
2.上市前药品临床安全性评价存在局限性 的原因 1) 上市前药品临床试验病例数相对较少,一 些低频度不良反应,很难在此期间被发现;
2) 上市前临床试验疗程一般较短,观察期 亦较短。一些需经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生 的反应,或停药后的滞后不良反应,难以 在临床试验期间被观察到;
3) 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受入选条件的限 制(入选病例年龄、合并症均有限制) ,不可 能观察到受试药品对特殊人群的毒性作用;
近期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1)
药名
类 别 上市年代
撤出时间
芬氟拉明(fenfluramine)
减肥药 1993
1997.6.17
右芬氟拉明(dexfenfluramine) 减肥药 97.9.15
1998.4.29
特非那定(ferfenadine)
抗组胺药 1985
1998.2.27
米贝拉地尔 (mibefradil)
4) 对照性临床试验的观测指标只限于实验 设计规定的内容,观察临床反应,可能被疏 漏,导致临床评价的片面性。
5) 不可能认识偶见不良反应(0.1-1%) 和罕见不良反应(<0.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药政管理
我国1979年颁布“药政管理法” 1985年颁布“新药审批法” 1999年SDA颁布GLP及GCP 2001.12 颁布“药品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