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材解读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bcb158d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2.png)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文档模板范本注:以下是对《声律启蒙》全文的详细注释,以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第一章:生理篇1. 为什么说声音和呼吸是成人的基本元素?答:声音和呼吸是人类生命的根本,它们在成人的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人体哪些部位参与发声?答:发声的主要器官有声带、喉咙、鼻腔等。
3. 什么是声音的共鸣?答:声音的共鸣是指发声器官共同参与振动产生共振效应,使声音更加响亮、清晰。
……第二章:音律篇1. 什么是声音的音高?答:声音的音高是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2. 音高和音调有何区别?答:音高是声音的物理属性,音调是声音在音乐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文采篇1. 为什么说语言是文采的基础?答:语言是文采的基础,因为只有掌握了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运用文采。
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采?答: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等,可以通过运用这些手法来提升文采。
……第四章:训练篇1. 如何进行声音的训练?答:声音的训练包括声带的张力调节、发音的准确性训练等。
2. 如何进行音律的训练?答:音律的训练包括音高的掌握、音符的准确演奏等。
……结尾:1、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声律启蒙原文(全文)附件2:声律启蒙音频(配套训练用)附件3:声律启蒙练习题册2、如下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法律名词1:著作权法(指保护作家及创作者的著作权法律)注释:著作权法是一项法律规定,旨在保护作家及创作者的著作权益。
法律名词2:版权法(指制定著作权法的法律)注释:版权法是制定著作权法的法律,它规定了著作权的获得、行使和保护等问题。
3、如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困难1:理解复杂的音律术语解决办法:提供详细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
困难2:实践中发现声带损伤问题解决办法:提供声带保护指南,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以上是对《声律启蒙》全文的注释范本,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和指导。
声律启蒙全文讲解版
![声律启蒙全文讲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26ea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d.png)
声律启蒙全文讲解版《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所著的一本关于声韵和音律的教材。
全书以诗词形式呈现,以韵律和音韵规律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文字读音和声调变化等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准确表达的方法。
以下是对《声律启蒙》全文进行的详细讲解。
第一章词章本章主要讲述了词章的基本知识和创作要求。
纳兰性德首先解释了什么是词章,指出词章是诗词艺术的组成部分,包含了词的结构和格式等要素。
他更详细地说明了词章的五个要点:词章名、神(音节)、韵音、字数、韵趣和调子。
通过这些要点的讲解,读者可以初步了解词章的构成和写作的要领。
第二章山水本章重点介绍了山水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纳兰性德指出,山水词是描写山水景色的一种词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他通过列举经典山水词的例子,指导读者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和拟人等,来描绘山水之美。
同时,他也强调了运用声律的重要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韵律和音韵之美。
第三章花鸟本章重点探讨了花鸟词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纳兰性德认为花鸟词是描写花鸟之美的一种词体,需要在表达自然之美的同时,注重艺术表达的手法。
他建议读者在描绘花鸟时要注意造型和色彩的描绘,同时运用声律使词句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他还提到要运用拟人手法,使花鸟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点,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第四章人物本章主要介绍了描写人物的词章技巧和创作要点。
纳兰性德强调,人物词需要通过表现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和鲜活。
他建议读者在描写人物时要注重形象描绘和个性特点的塑造,同时运用音律和韵律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第五章其他题材本章涵盖了一些其他题材的词章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纳兰性德提到了游戏、宴饮、怀古等题材,指导读者在不同题材中的词章创作时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使词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还强调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力,在小词中表现大情感,展示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总结《声律启蒙》是一部集中讲解声韵和音律的重要教材,对于学习诗词创作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声律启蒙》教材解读
![《声律启蒙》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57f37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e.png)
添加标题
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点或情 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 对晴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达了事物的相对关系。
对偶和排比的运用
对偶:声律启蒙中大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工整、节奏鲜明,增强表达效果。 排比: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声律启蒙将意义相关、结构相似的词语或句子并列使用,增强语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借代和夸张的运用
借代:用事物的部分代替整体,如用“三尺红绫”代指“婚姻”。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表达情感,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对比和映衬的运用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的印象。 映衬:通过相互映衬,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增强表达效果。
05
声律启蒙的文化内 涵
THEME TEMPLATE
添加标题
练习方法:可以通过模仿、朗读、口语练习等方式来掌握声调和语调的 掌握。
语音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声律启蒙中的句子有固定的节奏,通常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交替形式。 韵律:声律启蒙中的韵脚严格遵循平水韵的规则,每句末尾都押韵。 声调:声律启蒙中的每个字都遵循汉语的声调规则,平仄交替,使语音富有变化。 音节:声律启蒙中的句子通常以双音节为主,使语音更加和谐。
语境运用:结合 语境使用词汇和 语法,使表达更 加贴切自然。
04
声律启蒙的修辞手 法
THEME TEMPLATE
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相似事物的 特点,形象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 事物或情感。
在声律启蒙中,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被广泛运用,增强了语言 的表达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创新和发展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e4ff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b.png)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车万育所著。
其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以下是对《声律启蒙》的详细注解与译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注解:“云”和“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相互对应。
“雪”与“风”也是气候的不同表现。
“晚照”指傍晚的阳光,“晴空”则是晴朗的天空,二者形成对比。
“来鸿”是飞来的大雁,“去燕”是离去的燕子,一去一来。
“宿鸟”是栖息的鸟儿,“鸣虫”是鸣叫的虫子,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状态。
译文:云对应着雨,雪对应着风,傍晚的阳光对应着晴朗的天空。
飞来的大雁对应着离去的燕子,栖息的鸟对应着鸣叫的虫子。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注解:“三尺剑”指的是古剑长约三尺,“六钧弓”表示拉力强的弓。
“岭北”和“江东”是地理方位的表述。
“清暑殿”是古代帝王的避暑宫殿,“广寒宫”则是传说中嫦娥居住的月宫。
译文:三尺长的剑,六钧重的弓,岭北对应着江东。
人间有清暑殿,天上有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注解:“两岸”指河流的两边,“晓烟”是清晨的雾气,“杨柳绿”描绘了杨柳的颜色。
“一园”指一个园子,“春雨”即春天的雨水,“杏花红”展现了杏花盛开的景象。
译文:河流两岸清晨的雾气中杨柳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一个园子在春天的雨中杏花绽放得红艳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解:“两鬓风霜”形容人的两鬓历经沧桑,“途次”指旅途中的停留之处,“早行之客”指早早出行的人。
“一蓑烟雨”指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晚钓之翁”是傍晚钓鱼的老翁。
译文:两鬓斑白、饱经风霜,是旅途中清晨就出发的过客;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是溪边傍晚钓鱼的老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9bfe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f.png)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引言《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杰作,也是现代汉语的基础。
它是清朝康熙年间李约瑟所编写的一本韵律诗文学习的教材,被认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杰作之一。
内容解析一、什么是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一部关于韵律诗文学习的教材,它以韵律诗文为主要学习对象,介绍了韵律的基本概念、构成与运用,以及如何通过韵律来提高文学水平的方法和技巧。
它是一部系统、全面的韵律学教材,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为什么要学习声律启蒙?学习声律启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还可以为我们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和文学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同时,通过学习韵律,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韵律诗歌,从而更好地体验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三、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声律启蒙全文共分为五篇,分别是《声母》、《韵母》、《声调》、《文法》、《正字》。
下面我们来逐一解析。
1.《声母》《声母》主要介绍了声母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特点和运用。
通过对声母的系统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和书写中文单词。
2.《韵母》《韵母》介绍了韵母的基本概念、种类、发音方法和配合规律。
通过学习韵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文词汇的发音规则和读音方法。
3.《声调》《声调》主要介绍了汉语的四个声调,包括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和特点。
通过学习声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和模仿中文语音,提高口语能力和语音美感。
4.《文法》《文法》介绍了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包括主谓结构、宾语、状语和常用词汇等。
通过学习文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5.《正字》《正字》介绍了汉字的基本构成和发展历史,包括字体、笔画、组词和常用词汇等。
通过学习《正字》,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书写汉字,提高汉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声律启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韵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和文学水平。
《声律启蒙》深度探讨
![《声律启蒙》深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dc0e4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b.png)
《声律启蒙》深度探讨引言《声律启蒙》是一部经典的汉语语言启蒙教材,由清代著名学者李调元编撰。
该教材以声韵、声律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汉语的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语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档将对《声律启蒙》进行深度探讨,分析其内容、特点及其在汉语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概述《声律启蒙》共分为四卷,每卷包含十二篇课文,总共四十八篇。
每篇课文都包含诗句和注释两部分。
第一卷:声母篇主要介绍了汉语的声母,包括唇音、舌尖音、舌根音等,以及声母的连读和变音现象。
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对汉语的声母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卷:韵母篇主要介绍了汉语的韵母,包括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以及韵母的组合和变化规律。
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对汉语的韵母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卷:声调篇主要介绍了汉语的声调,包括平声、仄声、上声、去声等,以及声调的运用和变化规律。
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对汉语的声调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卷:修辞篇主要介绍了汉语的修辞技巧,包括对仗、排比、夸张、拟人等,以及修辞的运用和效果。
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对汉语的修辞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
特点分析系统性《声律启蒙》以声韵、声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汉语的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
从声母、韵母到声调,再到修辞技巧,内容涵盖了汉语语言学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用性《声律启蒙》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汉语的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
这些诗句既有古典诗词的经典之作,也有日常口语的常见表达,使得读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深入浅出《声律启蒙》在介绍汉语的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时,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注释,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每个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在汉语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声律启蒙》在汉语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为汉语音韵学的经典教材,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音韵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de79b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4.png)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其作者为车万育,此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对于诗词格律的启蒙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这开篇的几句,简单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
云与雨,雪与风,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气象现象,它们相互对应,展现出一种平衡与和谐。
晚照指的是傍晚的阳光,晴空则是晴朗的天空,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自然景致所带来的美妙。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来鸿和去燕,一个是归来的大雁,一个是离去的燕子,它们的行动方向相反,却都在空中展现出优美的姿态。
宿鸟是栖息的鸟儿,鸣虫是鸣叫的虫子,一个安静,一个喧闹,共同构成了夜晚大自然的生动画面。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三尺剑,象征着武力和英勇,常常出现在古代的英雄故事中。
六钧弓,则强调了弓的力量和威力。
岭北和江东,是地理位置的对应,让我们对广阔的地域有了初步的认识。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清暑殿是古代帝王避暑的宫殿,代表着人间的富贵和奢华。
广寒宫则是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和清冷的气息。
这一对,将人间与天上相对比,展现出不同的境界和氛围。
再看“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两岸的杨柳在清晨的烟雾中显得翠绿,满园的杏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绽放出鲜艳的红色。
烟、雨、绿、红,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园之中。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两鬓风霜的早行客,为了生活奔波在路上,历经艰辛。
而身披一蓑烟雨的晚钓翁,则在溪边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这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多样性。
《声律启蒙》中的对仗不仅在词语上工整,在意境上也相互呼应。
声律启蒙逐句解释
![声律启蒙逐句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82e9c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a.png)
声律启蒙逐句解释《声律启蒙》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所著的一本教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作品。
本文将以《声律启蒙逐句解释》为标题,对该书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一、书名解析《声律启蒙》一书的书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首先,声律是指音韵的规律,启蒙则是指启发、教育的意思。
因此,整个书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通过音韵规律来进行启发和教育。
其次,从字面上看,声律启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声律和启蒙。
声律是指音韵的规律,启蒙则是指启发、教育的意思。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既强调了音韵的重要性,也表达了教育的目的。
二、作品概述《声律启蒙》一书共分为两卷,收录了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以及对其作品进行的注释和解释。
全书共有六十四首诗,涵盖了多个题材,包括爱情、自然、人生哲理等。
其中,以爱情题材最多,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诗歌的风格清新明快,充满了儒雅的气息,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人文情怀。
三、诗歌分析1.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写了离别的场景,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景象,表达了岁月更替、生命无常的主题。
整首诗歌的音律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启迪。
2.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不信妾腰肠断,春寒料峭,胡不归去,胡不归去。
这首诗歌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诗歌的音韵流畅、抒情深沉,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人文情怀。
3.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诗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全文阅读:《声律启蒙》
![全文阅读:《声律启蒙》](https://img.taocdn.com/s3/m/8e80c4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d.png)
全文阅读:《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音韵学家李商隐所著的一本诗歌教材。
本文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全文阅读,对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核心思想
《声律启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音律的学习来启蒙儿童。
作者认为音律是一种文化传统,通过学习音律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主要内容
《声律启蒙》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声韵知识:介绍了汉字的发音规律、音节的构成以及声调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音韵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
2. 音律学习:介绍了声调的分类和运用,以及韵律的表达方法。
通过学习音律,读者可以在写作和朗诵中运用声调和韵律,使文字
更加生动有趣。
3. 诗歌创作:介绍了诗歌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作者通过举
例和分析,指导读者如何运用音律和韵律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4. 修辞技巧:介绍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通过学习修辞技巧,读者可以提高文学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结
《声律启蒙》是一本通过音律学习来启蒙儿童的诗歌教材。
通
过学习该书,读者可以了解音律的基本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并通过诗歌创作和修辞技巧的学习,提高文学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这本书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01513e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6.png)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前言——《声律启蒙》是清朝进士车万育所做,是古代儿童关于韵律学习的启蒙读物。
关于韵律的学习我们今天不需要了,因为不用去作诗,但是此书中包含很多典故和文化内涵,很多典故在古代诗词中反复出现,成为经典。
他们就像一颗颗宝石,车万育缀玉连珠,把它们织成一段段珠光闪闪的锦缎,熟悉它们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而如今关于《声律启蒙》的注解,往往缺少详细的内容,特别是和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今天就帮助孩子们对《声律启蒙》中的成语典故以及文化内涵进行详细解读。
我们先来看第一篇,《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云对雨,雪对风,在成语里面云和雨往往一起出现,比如“朝云暮雨”、“翻云覆雨”。
有个典故叫“巫山云雨”,说的是楚襄王游巫山遇到神女的故事,所以李白有诗云:“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毛泽东也有首词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还有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里都是借指自然风光。
风和雪在成语里也是一起出现,如“风花雪月”、“流风回雪”。
古诗词中也经常写到风雪,比如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辛弃疾的“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风雪在此借指恶劣的环境。
晚照对晴空,这一句的意境太美了,晚照就是夕阳西下之景,往往不免消极失落之感。
但是晚照一词又让人觉得大气磅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概。
怪不得黄霑要在《笑傲江湖》片头曲《沧海一声笑》里用到这个词,“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何其潇洒豪迈,何其英雄气概。
“一襟晚照”太爱这个词了。
宋代词人王诜的一首词开篇一句“小雨初晴回晚照。
”写得也特别有意境。
晴空,这个词与晚照相对,晴空万里,长烟一空让人的心情无比舒畅,特别是秋天的晴空,所以也就有了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ffad6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2.png)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声律启蒙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儿童读物,由叶圣陶先生编写。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其背后的深意和价值。
声律启蒙一书以韵脚为基础,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授诗歌的基本知识。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诗歌以其押韵、平仄的特点,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声律启蒙则是将这种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儿童教育中,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先从书中的第一篇《咏鹅》开始,这首儿歌以押韵的方式描述了鹅的形象和行为特点。
通过韵律感受和押韵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增加对音韵的敏感度,还能培养对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同时,鹅的形象生动有趣,凸显了儿童教育中的趣味性和情感导向,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接下来是《风》这篇儿歌,通过对风的描绘,作者告诉我们风力的大小表示了风的强弱。
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对风速的判断中。
同时,风吹过树叶时的哗哗声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视听的愉悦,促进了感官的发展。
《春晓》这篇儿歌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通过押韵和节奏感,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美妙场景。
同时,作者也在儿歌中融入了对春天的情感赞美,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除了以上几篇,声律启蒙全书还包含了大量的儿歌,每一首儿歌都以押韵的方式传递着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通过这些儿歌,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从整体上看,声律启蒙是一本具有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的读物。
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诗歌的机会,还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声律启蒙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儿歌中融入的情感赞美和对自然界的描述,引导孩子们从小就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之,声律启蒙是一部经典而有趣的儿童读物,它通过韵律和押韵的方式,为孩子们带去了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声律启蒙》研究解析
![《声律启蒙》研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d677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4.png)
《声律启蒙》研究解析摘要《声律启蒙》是清代许用纯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以教授汉语声韵和平仄格律为主。
本书通过分析《声律启蒙》的文本内容,探讨其教育思想、语言艺术和文学价值,为现代读者提供一部深入理解和鉴赏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参考。
引言《声律启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教材,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使用。
本书将从多个角度对《声律启蒙》进行深入解析,以期揭示其内在的教育理念、语言艺术和文学价值。
目录1. 《声律启蒙》的背景与作者2. 《声律启蒙》的教育思想3. 《声律启蒙》的语言艺术4. 《声律启蒙》的文学价值5. 结论1. 《声律启蒙》的背景与作者《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由许用纯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
其编写背景是作者对当时语言教育现状的不满,认为儿童学习诗词应该从声韵格律入手,而非传统的背诵默写。
2. 《声律启蒙》的教育思想《声律启蒙》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儿童语言教育的独特方法上。
作者认为,儿童学习诗词应该从声韵格律入手,通过学习音韵、对仗、排比等技巧,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诗词的基本技巧。
3. 《声律启蒙》的语言艺术《声律启蒙》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上。
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对仗,使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具体、易懂,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语言技巧。
4. 《声律启蒙》的文学价值《声律启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丰富的文学内涵上。
《声律启蒙》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汉语的音韵之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汉语的魅力。
5. 结论《声律启蒙》是一部具有深厚教育思想、独特语言艺术和丰富文学价值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教育理念,欣赏其语言艺术,领略其文学魅力。
---以上是《声律启蒙》研究解析的初步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律启蒙十二文全文及解释
![声律启蒙十二文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e10b84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8.png)
声律启蒙十二文全文及解释《声律启蒙十二文》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创作的一组儿童启蒙教材,最早创作于1735年。
这组散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押韵的方式,通过十二种不同的主题,向儿童传达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美好的价值观念。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声律启蒙十二文》的全文及解释。
第一篇文与字这篇文章旨在通过诠释字与文的关系,教导儿童如何运用字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文中举例解释了字与文的衍变过程,鼓励儿童主动思考和学习文字的构造与运用。
第二篇文与义这篇文章着重强调了文与义的关系,为儿童介绍了文字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通过一些简短的故事和古诗词,文章告诉儿童文字的重要性,并向他们教导正确的用字和表达方式。
第三篇文与音《文与音》一文是以音韵学为基础,介绍了中文文字与音节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实例,告诉儿童字音的规律和变化,增加了他们对字音学习的兴趣。
第四篇文与腔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文与腔的关系,让儿童了解文学作品和传统戏曲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作者以京剧中的“二黄腔”为例,向儿童展示了腔调与文本交融的艺术魅力,引导他们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欣赏。
第五篇文与旨《文与旨》一文以文学作品的意义为主题,向儿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和民谣,教育儿童要懂得区分善恶、美丑,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意识。
第六篇文与类这篇文章介绍了文与类的关系,教导儿童如何归类和分类。
通过对事物相似性和区别性的分析,文章引导儿童培养逻辑思维和辨别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
第七篇文与修《文与修》这篇文章重点是教导儿童如何运用文学修辞手法美化语言。
通过讲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故事,作者告诉孩子们可以通过文辞华美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
第八篇文与史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文与史的关系,通过阐述古典诗词的魅力,引导儿童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文章教育儿童重视历史,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九篇文与传这篇文章主要告诉儿童文字和文化的传承关系,通过举例说明古代文化作品的流传方式,引导儿童尊重传统文化,并且要有意识地传承和发扬。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536d09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1.png)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什么是《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本诗歌教材,旨在提升读者的韵律感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该书以词牌名为基础,按照韵部分类,整理了大量的词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韵律的原则和技巧。
因为其独特而全面的解释和具有实践性质的演练,被誉为“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一部百科全书”。
《声律启蒙》的内容《声律启蒙》一共包含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诀”,介绍了声韵、韵部、平仄、声调等基础概念。
口诀口是喉发声的工具,诀则是控制声音长度和抑扬顿挫的法则。
从「平、上、去、入」四声开始,逐一介绍了声调的定义和分类,并详细阐述了各声调所使用的喉音。
接着,通过对不同音节组合进行分析,介绍了声韵的运用。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各个韵部的构成和规律,并以“平水韵”为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
在这一部分中,读者可以了解各种韵部的名称和简称,了解同一韵部中不同声调的韵母变化情况,以及如何根据音节的组合来判断平仄。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甲乙丙丁第”。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词牌的构成和排列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词牌顺序和选词,达到抒发情感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词章指南”。
该部分主要通过选取经典诗词中的优秀案例,来阐发韵律学的各种技巧、套路和玄妙。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是“梅花百首”。
这个部分选择梅花这种能够适应多种气温,寒冷能耐,抗亲抗寒的植物为主题,选取了100首和梅花有关的诗歌,这些作品各具特色,难度不同,涵盖了声律启蒙的各种技巧。
《声律启蒙》的意义《声律启蒙》的意义非常广泛。
首先,它是一部充满实践意义的修辞学著作。
许多诗人以该书为指南,调整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提升了自己的韵律水平。
其次,该书的语言简明易懂,非专业人士也容易理解,在古代韵律学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最后,该书中很多的词句和韵律技巧,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汉语文化语言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声律启蒙》是一部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好书。
声律启蒙全文及解释
![声律启蒙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c45de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e.png)
声律启蒙全文及解释《声律启蒙全文及解释》声律启蒙是一部由清代文学家、思想家顾炎武创作的经典文献。
本文将全文以及相关解释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部作品。
《声律启蒙》全文分为四卷,分别为《声韵》、《韵曲》、《词章》、《文辞》。
本文将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解释和介绍。
第一卷《声韵》是《声律启蒙》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声韵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声韵是语言音调的组织形式,是一种制约语言表达的规则。
顾炎武在本卷中详细阐述了声韵的构成和分类方法,以及声韵对于诗歌和文学的重要性。
第二卷《韵曲》是关于诗词的讨论。
顾炎武在此卷中详细解释了韵曲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古代韵曲的特点和音韵规律,并通过对不同体裁、不同作品的分析,揭示了韵曲对于表达情感和展示美感的重要作用。
第三卷《词章》是关于文言文的讨论。
顾炎武在此卷中详细解释了词章的构成和特点,探讨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并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揭示了词章对于传达思想和艺术欣赏的重要作用。
第四卷《文辞》是关于修辞的讨论。
顾炎武在此卷中详细阐述了文辞的分类和修辞技巧,探讨了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和效果,并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修辞对于增强表达力和诗情画意的重要作用。
《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语言之美和文学之道。
通过对声韵、韵曲、词章和文辞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结起来,声律启蒙全文分为四卷,涵盖了声韵、韵曲、词章和文辞等方面的内容。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语言和文学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拓宽了思维和视野。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到其中的修辞和音韵技巧。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声律启蒙》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一些帮助。
《声律启蒙》诗词赏析
![《声律启蒙》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944d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e.png)
《声律启蒙》诗词赏析《声律启蒙》是一部由清代学者李渔所编撰的儿童启蒙读物,旨在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该书以诗词的形式,介绍了汉语的声韵、对仗和平仄等基本知识,使儿童在领略诗词之美的同时,掌握语言的基本技巧。
一、声韵之美《声律启蒙》中的诗词以声韵搭配为基础,通过对比鲜明的韵脚,展现了汉语的音韵之美。
例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千里共婵娟。
此句中,“高山流水”与“知音”、“千里”与“婵娟”形成了鲜明的韵脚对比,使诗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性。
二、对仗之美《声律启蒙》中的诗词注重对仗的运用,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子,展示了汉语的对仗之美。
例如:红日初升,白云自在;绿波无际,青山相对。
此句中,“红日”对“白云”,“绿波”对“青山”,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三、平仄之美《声律启蒙》中的诗词讲究平仄的运用,通过平仄的变换,使诗句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此句中,平仄的变换使得诗句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
四、意境之美《声律启蒙》中的诗词通过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句中,诗人以春风、马蹄、长安花为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哲理之美《声律启蒙》中的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启迪人们的思维。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此句中,诗人以人生、金樽、月为意象,表达了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哲理。
总之,《声律启蒙》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词佳作,通过赏析其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同时也能启迪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内容包罗万象,善于涉典用故 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 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 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 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 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律启蒙》的 许多对句中含有大量的典故,采用了叙事、抒情、咏史、 议论的手法,精辟而凝练地表达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态度的看法。对句中巧妙运用典故,使得对句具有历 史的厚重感,更富哲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因此,理 解对句时,必须对文中涉及的典故有所了解,才能让学生 理解过程做到晓其事,察其情,悟其理。
对联,仿写是一种运用,没有运用就没有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目标表述例举: 1、引导学生初读联语,感受联语音韵的流畅,运用找韵 脚的方法,看看联语中有哪些韵脚,出现在联语中的什么 位置,从而初步体会韵在联中的运用。运用对比法读不归 韵的联,感受韵在联中音韵美。 2、自读译解,再读联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会意。根据 联中的典故,借助小故事,巧妙穿插,引导学生感受联语 的内涵。 3、选择其中的一两幅联,借助音乐渲染,创设意境,引 导学生读联联想,教师巧妙点评,引导学生体会对联的意 境之美。 4、分析联的特点,归纳方法。根据联的意境,结合生活, 创设应对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课内到课外的思路, 引导学生作对。教师在评析中加之引导,促进学生学以致 用。
诗词导入法: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以它独特的美,带给我们声韵之美,意境之美。 找找这首诗中有几个对句。让学生读读,然后话锋一转, 如果说古诗是文化孕育的河蚌,穿越千年而灿烂,那么, 古诗中对句就是这枚河蚌里的珍珠,跨越千年而璀璨。 不信,我们就去《声律启蒙》的对词与联语中去感受, 看看对句给我们呈现出怎样的美。
弓宫穷风空虹红翁通12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2、行文注重平仄,音韵相谐和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 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 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 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 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 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 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 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 看百炼青铜。
二、目标设置 (一)以感知、发现、领悟“三美”为核心。 “三美”: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 《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如: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 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应,词性相同,平仄相谐, 内容相衬。声律严格、上联必须仄声结尾,下联必须平 声结尾。在诵读中给我们呈现出“三美”即音韵美、形 式美、意境美:
(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 ong\ng”韵, 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 所以称为“一东”。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 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 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 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 芎倥艨绒葱匆骢。 《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
趣联激趣法: 以趣味对联故事以载体,巧转话锋,相机导入课文。 五 微,导入课例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 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 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 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 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 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 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 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 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 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不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 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 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 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沉思片刻,随口而出: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张都宪一听,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 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 十分工整,更有一种意境的美。非常激动,顿时萌生爱才之心,满口答应施盘的 要求,还不收施盘的学费,让他做自己孩子的陪读。后来,施盘参加科考成为明 朝正统年间苏州的第一位状元。 可见对联中有意境,有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五微这一课, 去感受包含在对联中音韵、意境与智慧。
赏联切入法: 选择文中的一幅意境清新优美的对联,从引导欣赏开始 入手。 诗文有意,意中有境。意在文中,境在画中。不信,我 们读读“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随着音 乐,带上你的想像,再读这一句,一句诗文,却引发出 我们对春景与秋夜的联想,春阳正暖,芳香入院。一把 藤椅,一杯清茶,满目春风,花正艳,蝶轻舞,春更浓。 秋凉如水,菊花正黄,蟋蟀轻吟,秋蝉浅唱,如歌如诉, 秋韵正,意犹酣。愿将生平付田园,一山诗画注心头。 可见诗文有画有境有性。今天就让我们在朗朗的诵读中
导语 古曲之美,美在音色,美在气韵。随机播放《渔舟 唱晚》,教师相机解说: 轻缓时,如小桥流水,似丝雨飞花,声声入微。 悠扬时,如高山飞瀑,似秦腔大韵,荡气回肠。 婉转时,如腾翻泉涌,似滚波鼓浪;珠落玉盘。 听其音,辨其韵,似离似去。古曲之美,美在音色, 美在气韵。 音韵之美不单单只属于筝曲,《声律启蒙》的韵文 同样有着其特有的声律、音韵、意境的美,这节课, 我们将以诵读十一真的韵文中开启韵文音、形、意 之美。
放飞联想,感受联语中的美。
2、读联识韵 A、逐步提高,层层落实 一读重正音 二读抓节奏 三读知轻重 四读晓延连 少讲多读,读联识韵 遵循一读正字音、二、读出节奏、三读知轻重、四读晓 延连等环节层层深入。 节奏与轻重:点上深入,以点带面:读准一句带动一节, 读活一节托起二、三两节。
(二)在诵读中传承,在运用中弘扬
只有弘扬诗文联语的美,才能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根据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的教育宗旨,结合 《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引领学生去 感受对词与对句的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是我们《声 律启蒙》的教育目标。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坚持以读为 主线,读思悟练融合,构建识韵、会意、品境、习法的教 学板块,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诗文,在读中发现规律,在读 中感受音韵,读中外化美感,读中放飞联想,在读中实现 文化的传承。有了充分的读,才会有写。这里的写是仿写
音乐渲染法:
以古典筝曲的起伏、音韵、意境为切入点为导入,巧妙转 入对《声律启蒙》韵文。 十一真导入课例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 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 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二、环节实施策略
1、智慧导入 主题导入法: (二冬)导入课例:以“音美、形美、境美”为 主题,紧扣主题,激趣导入 语言之美,美在音韵,美在文采,美在意境。声 律启蒙的每一课都洋溢音韵、文采与意境的美, 尤其是联中的韵脚像是一根闪亮的丝线串联起一 段朗朗上口的诗韵,今天,我们就从“冬”韵出 发,去感受这诗文、联语给我们带来古典而优雅 的语言艺术之美。
(一)课堂板块组合 1、一条主线:以读为主线。 2、“四化”策略: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 活化教学策略, 3、四个板块:识韵、会意、品境、习法 4、五个环节: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 品联悟境、仿联拟对。 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有体系的课堂 教学。 (二)注重点滴渗透
平仄\对仗\押韵\诵读Fra bibliotek典故引路法: 十灰导入课例 十灰 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 周召虎,宋桓魋,阆苑对蓬莱。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 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照耀八荒,赫赫丽天 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从文中典故入手,引出文中联语,激励学生学习课文。
西汉文帝刘恒的刘恒登基为帝后,薄氏卧病三年,刘恒 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 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 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弟子规》 以“亲有疾,药先 尝。昼夜侍,不离床。”称颂汉文帝的美德。在《汉书》 记载中,有人给汉文帝献上千里马,文帝想通过此事堵 住官员向上级献礼的恶习,下诏退回不收。后人为了纪 念他廉洁自律的风范,撰写了一幅上联“却马汉文思罢 献”,这幅上联还有一幅下联说的又是谁呢,这节课我们 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灰这篇韵文。先读读全文,把 字音读准,看看下联是哪一句找出来。引出“吞蝗唐太 冀移灾”后,指导学生读“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 冀移灾。”然后辐射向第一节韵文。点明下联的典故内 容。
《声律启蒙》教学构建与检测说明
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学“薪火”工作室
上饶县教研室 胡玉恒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一、教材简析
(一)《声律启蒙》的教材功能
1、学习声韵格律 2、了解应对规则 3、学会诵读方法 4、奠基诗词底蕴 5、尝试实践运用
(二)编写体例 1、采用按韵分编,择韵串联成文 《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 卷有15个韵目。 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 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 十四寒、十五删; 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 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 盐、十五咸”。 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 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