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五种人才模型

合集下载

人才识别工具之大五、商推、职业驱动力、任职风险测评

人才识别工具之大五、商推、职业驱动力、任职风险测评
白酒八两
接受长期出差
形象气质佳
体能好
以能否产生高绩效为标准, 梳理人才画像
常见的人才测评手段
常见的人格测评工具对比
序号
测评名称
操作复杂性
人格分类
推荐指数
1
卡特尔16PF
187道题,较长,应用复杂
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持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
过于天真, 易受骗思维简单, 易感心地软, 过于温和
讲求实际精明务实、在商言商
以自我为中心有攻击性、负面看人缺乏同情心
高宜人性
低宜人性
风险
优势
风险
优势
大五维度|情绪性
高:
情绪非常稳定, 遇事不慌乱、泰然自若, 对批评和负面反馈毫不在乎, 有时显得过于自满, 认为自己无须作任何改变
情绪性反映个体情绪波动起伏的程度, 包括焦虑、忧虑和敏感3个子维度
活力: 精力充沛,节奏快,喜欢参与很多事情乐群性: 喜欢有他人的陪伴,享受团队在一起工作社交性: 外向、健谈,容易结识新朋友
大五维度|外向性
积极的、精力充沛的热情外向的好交际的乐观的、友善的
易于分心, 不够专注过于爱展现自己容易打断他人, 不顾感受容易超出能力许下承诺
安静谨慎含蓄、内敛专注
冷淡、漠不关心狭隘不爱交际、沉默寡言
踏实可靠,总能按时履行自己的承诺
外向性Extraversion
外向性评估个体喜欢他人陪伴的程度,对人际互动频率的偏好,个人的工作节奏和活力水平,即考察乐群性、社交性和活力
乐群性 Gregariousness
喜欢有他人的陪伴,享受团队在一起工作

能力模型之新五力模型

能力模型之新五力模型

新五力模型:胜任力管理的突破2007-12-16 13:31“以能力为核心”的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来临,“胜任力”(Competency)的理念也在国际上被人们逐渐认同和接受,如 IBM、联合利华等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以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为基础来指导人才的选、育、用、留工作。

但当中国企业试图在组织内部建立胜任能力模型时,才发现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并没有想象中有效。

那么,到底什么是胜任力?胜任力是否有通用模型?该怎样用好胜任力模型呢?“新五力模型”给出了一个新的视角。

什么是胜任力?胜任力(Competency)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无论在命名或是定义上都争议颇多,从“素质”、“胜任特征”、“能力”、“胜任力”的不同称谓到不同学者对其解释的百家争鸣,委实让非专业人员混淆不清。

那么,究竟准确的胜任力概念是什么呢?胜任力概念的创始人麦克利兰教授(David McClelland)指出:真正能区分生活成就或工作业绩方面优劣的深层次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即胜任力。

一方面,胜任力是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特征。

既然是深层次特征,那么肯定是难以衡量的,如动机、价值观等,而知识、技能这些非常容易观察和衡量的特征,如金融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不属于胜任力的范畴。

另一方面,胜任力是真正区别生活成就或工作业绩方面优劣的个人特征。

岗位胜任力不是从事某岗位的任职资格和必要条件,它是在该岗位表现优秀的充分条件。

所以,岗位任职资格可以筛选掉差的,但留下的不一定都优秀;而岗位胜任力则是在岗位任职资格的基础上,留下优秀的。

此外,胜任力是刚性不变的,岗位胜任力表现在每位绩优者身上都是一样的。

固然,有些时候看起来绩优人员比一般人员学历高、知识丰富,但这只是一个表象,因为其他并不具备同样知识背景的人绩效也可能会很优秀。

对胜任力的两大认识误区误区一:岗位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在报纸的招聘广告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些岗位要求“大本、金融专业、英语6级、三年工作经验”等等类似字眼,这些都是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原则上应聘者不能入选,哪怕你有无穷的潜力和很强的能力。

atd 人才发展能力模型

atd 人才发展能力模型

atd 人才发展能力模型ATD人才发展能力模型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才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拥有一支具备出色发展能力的人才队伍。

为了帮助企业提升人才发展能力,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TD)提出了一种人才发展能力模型。

本文将对ATD人才发展能力模型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能力模型的概述ATD人才发展能力模型是一种全面的人才发展框架,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培养和发展人才。

该模型基于ATD对全球组织和人才发展专业人士的调研和实践经验,将人才发展能力分为三个层面:核心能力、领导力能力和战略能力。

每个层面又包含若干个关键能力要素,共计26个。

二、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人才发展的基础,它涵盖了个人素质、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关键要素。

个人素质是指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品质。

学习能力是指个人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包括主动学习、反思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个人有效传递信息和理解他人意图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沟通的技巧。

三、领导力能力领导力能力是人才在组织中发挥影响力的能力,它包括领导自己、领导他人和领导组织等关键要素。

领导自己是指个人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包括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等技能。

领导他人是指个人具备影响和激励他人的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沟通和决策等技能。

领导组织是指个人具备战略思维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包括战略规划、变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技能。

四、战略能力战略能力是人才在组织战略层面上的能力,它包括战略规划、业务洞察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要素。

战略规划是指个人具备制定和执行组织战略的能力,包括目标制定、资源调配和风险管理等技能。

业务洞察是指个人具备洞察行业和市场趋势的能力,包括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和客户洞察等技能。

创新能力是指个人具备创造和推动创新的能力,包括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管理等技能。

五、ATD人才发展能力模型的应用ATD人才发展能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培养关键能力,促进人才的持续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模型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科学的职业规划模型,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知自己、探索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规划模型,供大学生参考。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目前最常用的职业规划模型之一。

该模型将个体的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在职业选择中,个体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测量和了解,选取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职业方向,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工作表现。

二、斯伦贝谢职业发展阶段模型斯伦贝谢职业发展阶段模型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该模型将职业发展分为生长期、探索期、建立期和维持期四个阶段。

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的认知,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发展活动。

三、价值观匹配模型价值观匹配模型认为职业选择和职业满意度与个体价值观的匹配度密切相关。

个体的价值观包括对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的看法和重视程度。

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梳理和认知,选取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职业方向,并注重工作环境的匹配度,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工作表现。

四、SMART目标设定模型SMART目标设定模型是指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行(Achievable)、现实(Realistic)和限时(Time-bound)的目标设置原则。

在职业规划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设定SMART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步骤,实现对目标的有针对性的努力。

五、人才定位模型人才定位模型将个体的优势、特长和兴趣与目标职位的要求相匹配。

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结合目标职位的要求,明确自己是否适合该职位,从而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提高对目标职位的竞争力。

六、环境适应模型环境适应模型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招聘的基准5+X人才甄选模型详解

招聘的基准5+X人才甄选模型详解

招聘的基准:5+X人才甄选模型详解前文我们对5+X人才甄选模型建立的目的、试验、初步建模情况,做了说明,是针对企业招聘工作的简便化、低成本、通用性、易操作的实际要求而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试用、使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集中在对概念的理解、每个素质要素的内涵、量用标准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道德。

虽然此概念范畴的道德也有爱岗敬业、珍惜团队、感恩、仁爱等的人个体素质特征要素,但这些要素都是很模糊的概念,站在不同的角度则会有不同的定义,难以操作和量化。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职业道德这一素质要素标准时,应准确定位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模型得到更好的应用,在本章我们进行详细的解读。

5+X的实质内涵职业品格、认同力、学习力、沟通力、意志力五项岗位胜任素质要素,并不是简单的五个单纯内容,有的较为单纯,但有的却是一种素质特征集合。

职业品格:也可以认为是职业道德,但我们不能只从道德层面对职业品格进行认识和定位,因为,只要提及道德,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具有社会共同属性的涵。

大量的岗位胜任素质要素信息显示,职业道德核心实质聚焦到了两个点上:一是责任意识;二是规则意识,即岗位胜任的职业道德基础要素是以责任和规则来体现的。

工作的道德要求,一方面,应按岗位的要求完成好工作,这是人应有的意识,恰恰责任的要求回答了我们应该在岗位上做什么,做到什么标准的问题,与劳动契约的基本要求相吻合;另一方面,完成工作应在制度、流程等规则的框架内实施,否则,无法形成团队合力,企业也将是一片散沙。

通过多次的观察与实践证实,对岗位胜任影响力最大道德或品德方面的因素只有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其它,与‘道德’关联的素质特征要素,影响甚微。

因此,我们将职业品格这一甄别要素定位于两项,即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

学习力:对此的准确理解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习的意愿,即对学习的自动自发力;二是学习的持续力,也可以称作意志力,它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是持久性的行动;三是学习的效能,是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力及内容向行为或思维的转化率,也可以称其为学以致用的成果、结果。

人才分类9宫格

人才分类9宫格

人才分类9宫格
人才分类的九宫格是一种将人才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的方法。

通常将人才分为九个方向,每个方向代表一种人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九宫格人才分类:
1. 工程师型:专业技能强,擅长解决问题和创新,如软件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

2. 管理型:善于组织和协调,有较强的领导能力,适合管理岗位,如项目经理、行政主管等。

3. 销售型: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谈判能力,能够有效推销产品或服务,如销售代表、业务拓展经理等。

4. 顾问型: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给出专业建议和意见,如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等。

5. 创造型:具备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擅长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解决问题,如设计师、创业者等。

6. 教育型: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适合从事教育工作,如教师、培训师等。

7. 执行型:注重细节和执行力,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如行政助理、项目助理等。

8. 分析型:善于数据分析和逻辑思考,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洞察,如数据分析师、市场研究员等。

9. 团队型: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擅长协作和沟通,适合从事团队项目,如团队经理、项目协调员等。

这些分类只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实际上人才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一、前言二、术语和定义三、特别说明四、应用范围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一、前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

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

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

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二、术语和定义“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认知、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着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喜欢冒险);●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是某一领域的权威);●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英语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

人员管理 模型

人员管理 模型

人员管理模型
人员管理模型是用于描述和分析组织中人员管理过程和行为的模型。

它可以帮助组织理解员工的行为、态度、动机和绩效,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组织效率。

常见的人员管理模型包括:
1. 人力资源管理(HRM)模型:该模型将人员管理视为一个系统,包括招聘、选拔、培训、薪酬、绩效评估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人才。

2. 组织行为学(OB)模型:该模型关注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态度和互动,包括沟通、冲突、压力等,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来优化组织结构和员工关系。

3.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整合模型:该模型将HRM和OB 结合起来,强调综合运用HRM策略和组织行为学理论来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效率。

4. 领导力模型:该模型关注领导者如何激发、指导和影响员工的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整体表现。

领导力模型通常包括领导风格、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

5. 人员管理过程模型:该模型关注人员管理的各个阶段,包括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反馈和激励等,通过分析这些阶段来
优化人员管理的流程和效果。

这些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员工需求,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同时也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管理策略。

人才五星模型

人才五星模型

浅谈人才五星模型一、定义五星模型,为员工及人才发展提供良性循环的支持和空间,最大特点是企业与员工互相投资,运用全方位的组织人才管理工具,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明确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达到组织高效运行。

1、员工与企业互相投资型组织关系当前资金、技术、市场等经营要素逐渐同质化,员工对企业的需求已不再单一,市场的竞争集中在人才的角逐。

企业招聘工作并不是终止于招聘工作的完成,关键在于员工进入企业以后怎样促进其技能和能力的成长,员工除了基本应用技能的提高,如何搭建互相投资、共同发展的平台,激发员工潜力。

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星模型的核心理念是如何建立互相投资的组织机制。

2、促进员工和组织人才的共同发展纵观人力资源的发展史,从其名称的更迭中及地位,可见人力资本到人力资源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重视人才的步伐,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如何留住员工,如何保持员工的稳定,随着人力资源的发展,企业除了倡导员工长期任职的承诺,更希望员工可以不断提升其价值,更关注员工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员工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组织人才库的良性流动和质量提升。

五星模型理念提倡将人才看作有自主性的个体,不排斥良性流动,不管员工是否会离开企业,都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人才发展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员工的技能不断提高,企业也随之提高组织容纳度和组织目标,制定更高的目标和激励政策,形成员工良性成长的环境,五星模型摒弃传统的低离职率诉求,倡导良性循环和人才流动。

3、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不管企业实行怎样制度及人才策略,最终目标是实现战略和人才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这条路上,需要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知识共享、绩效管理和组织发展共同协作,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员工个人的发展及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组织绩效的。

五星模型是能够帮助企业达到这一目标的实用工具。

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有很实际的组织目标导向,并通过能让员工个人直接受益的人才发展配套管理要素和流程保证组织人才发展,进而最终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企业人才九宫格

企业人才九宫格

企业人才九宫格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人才九宫格是一种常用的人才管理模型,通过对人才进行分类和评估,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和利用人才资源。

本文将围绕企业人才九宫格展开讨论,探讨其实施的方法和意义。

二、企业人才九宫格的构成企业人才九宫格由三个维度构成:潜力、绩效和胜任力。

潜力指的是员工未来发展的潜能和可塑性;绩效指的是员工在当前工作中的表现;胜任力指的是员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三、九宫格模型的分类基于潜力和绩效的不同组合,九宫格模型可以分为九种类型:高潜高绩型、高潜中绩型、高潜低绩型、中潜高绩型、中潜中绩型、中潜低绩型、低潜高绩型、低潜中绩型、低潜低绩型。

四、九宫格模型的应用1. 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九宫格模型,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不同员工的潜力和绩效水平,从而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高潜力员工,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加速其成长;对于低绩效员工,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或进行调整,促进其个人能力的提升。

2. 绩效考核和奖惩:九宫格模型可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和奖惩体系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员工绩效水平的评估,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员工提高绩效。

高绩效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低绩效员工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惩罚或改进措施。

3. 人才发展规划:九宫格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

对于高潜力员工,企业可以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挑战机会;对于低绩效员工,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激发其潜能。

4. 人员配置和岗位调整:通过九宫格模型的评估,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胜任力和适应能力,进而进行人员的合理配置和岗位调整。

高胜任力员工可以被安排在核心岗位上,发挥其专业优势;低胜任力员工则需要进行培训或调整岗位,提升其胜任力。

五、企业人才九宫格的意义1. 促进人才发展:企业人才九宫格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和发展,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整体素质。

企业人才结构升级——五维立体人才盘点

企业人才结构升级——五维立体人才盘点

企业人才结构升级——五维立体人才盘点1.人才盘点推进路线图人才战略支撑业务战略的落地,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优先战略之一。

人才战略的落实需要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来推进,其中人才盘点体系的搭建显得尤为重要。

人才盘点是指以去企业经营目标为导向,对人力资源状况摸底调查,通过绩效、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盘点出员工的总体绩效状况、优势及待提升的方面。

人才盘点的目标是打造组织核心竞争力,为达成该目标,对组织的运行效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盘点,并就组织发展、关键岗位的招聘、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以及关键人才的发展和保留做出决策。

那么企业在遇到哪些难题的时候应该考虑人才盘点:1)人才供应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2)严重依赖外部人才供给;3)部分岗位任职成果率低;4)人才队伍臃肿亟待优化;5)关键人才流失严重。

有效的推进人才盘点,需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详见图4-2:人才盘点推进路线图)。

图4-2 人才盘点推进路线图2.五维立体人才盘点模型试着想想:“我们在企业工作,有几种角色?”一个人在企业应该有五种角色:自然本我、工作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团队中的我、组织中的我。

而这五种角色又可以对应杨国安教授的“组织杨三角”。

“组织杨三角”指的是:企业能否取得持续成功,除了战略方向明确,资源配置合理,还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承接与落地,组织能力的打造要从三个维度展开:员工是不是有能力达成工作目标,追求卓越的价值?员工有没有意愿,坚持不懈的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达成更高的绩效?组织有没有足够的资源、条件与环境,让员工更好的发挥其能力与意愿?这是杨国安教授的“组织杨三角”理论。

如图4-2所示:员工会不会主要对应工作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员工愿不愿意主要对应自然本我和团队中的我;员工能不能主要对应组织中的我。

那这五种角色该如何来进行评估呢?都应该应用到哪些工具,才能更加有效的把五个角色评估出来,也只有对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才算是比较完整的评估系统。

HR必看能力素质模型解析

HR必看能力素质模型解析

HR必看能力素质模型解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了解和掌握各种能力素质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一些HR必看的能力素质模型进行解析,帮助HR从不同维度评估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以更好地进行招聘、培养和激励。

一、哈里斯解密模型(Hogan Model of Personality)哈里斯解密模型是一种基于人格特质的评估工具,通过对人格的测量和解读,帮助HR预测员工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表现和适应性。

该模型将人格特质分为六个维度:冲动性、责任感、社交能力、抑制力、稳定性和好奇心。

通过全面了解员工的人格特质,HR可以更好地匹配员工与岗位,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二、盖洛普优势识别模型(Gallup StrengthsFinder)盖洛普优势识别模型基于个体天赋和优势的理念,通过评估人们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该模型共测量了34个基本优势,如责任心、适应性、竞争力、沟通等。

了解员工的优势所在,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进而提高组织绩效。

三、赖特“五因子模型”(The Big Five)赖特“五因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模型,通过对个体的五个基本特质进行评估,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

该模型广泛应用于招聘和人才管理领域,帮助HR更准确地预测员工的工作表现和适应性。

通过对员工的五个基本特质进行评估,HR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性格和行为倾向,从而更好地进行团队组建和岗位流动安排。

四、情商模型(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模型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对情感信息进行感知、理解、管理和利用的能力。

情商模型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交意识和关系管理四个维度。

对员工情商的评估有助于HR了解他们个体对情绪的掌控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等。

人才发展五星模型

人才发展五星模型

人才发展五星模型
人才发展五星模型是成功的人才管理策略的关键,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招募流程:一个成功的招募流程应该是有计划的,从制定职位描述到面试、筛选和雇佣,都应该有明确的流程和标准。

二、培训和发展:一个好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它应该包括新员工培训、职业发展计划和持续的专业发展。

三、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奖励高绩效员工,并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

四、薪酬和福利:薪酬和福利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企业应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完善的福利计划。

五、员工参与:员工参与是建立一种积极的员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通过综合考虑这五个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成功的人才管理策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1 -。

五力模型分析应届生就业(精简篇)

五力模型分析应届生就业(精简篇)

五力模型分析应届生就业五力模型分析应届生就业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基础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及自信等。

核心能力:特殊素质和能力:1. 开拓创新能力;2.个性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3.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如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背景及现状今年随着大学大量扩招,大学生供过于求,于是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其实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并不随着和市场一起成长的企业需求同步增长。

高等教育平均质量下降导致专业能力不强,部分高校教育模式落后使得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就业培训不充分更是造成大学生求职技巧缺失以及就业市场信息不充分等等一系列影响学生求职的阻碍因素。

三、五力模型简介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哈佛大学工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四、五力模型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产品市场定义为就业市场,将各大高校作为商品供应商,应聘单位作为购买方,该专业往届求职失败的待业人士作为替代品,应届硕士、博士,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作为新进入者,应届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作为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则当前竞争主要来源为:应届生求职要求,招聘单位的要求以及应届生之间的竞争。

我们先以五分制指标来进行分析概要。

购买者还价能力:5 总的来说还价能力非常强,个体产品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处在非常不利的位置。

任何一个单位,从PG、IBM这样的外企大鳄,到国家公务员这样的用人大户,再到几十上百人的民营企业,都有充分的压价和挑选能力,这直接导致了人才高消费和低工资的盛行。

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要求愈发严格,企业和组织也越来越注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为了更科学地评估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能力素质模型。

一、综合能力模型综合能力模型是对个人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的一种模型。

它将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全面展现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二、领导力能力模型领导力能力模型是针对领导者而设计的评估模型。

它注重领导者在领导思维、沟通能力、团队激励、决策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描绘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素质特征。

三、创新能力模型创新能力模型关注个人在创新领域的能力表现。

除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之外,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素质,以评估一个人在创新领域的综合表现。

四、学习能力模型学习能力模型评估个人在学习和适应新知识新技能方面的能力。

这包括快速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等素质,以评价一个人在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中的表现。

五、适应力模型适应力模型专注于评估个人在快速变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这包括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度、应变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素质,以评估一个人在动荡、多变环境下的适应性表现。

六、沟通协调能力模型沟通协调能力模型注重评估个人在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表现。

这些素质对于一个人在团队合作、领导管理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七、责任担当能力模型责任担当能力模型评估个人在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承压处理等方面的表现。

这些素质展现了一个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的处理能力和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各种能力素质模型的提出为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的评估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理解和发展人才。

通过建立合适的能力素质模型,个人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素质能力,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个人能力总结常用模型

个人能力总结常用模型

个人能力总结常用模型个人能力总结是对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和反思。

为了更系统、全面地展现个人的能力,人们常常采用一些模型来进行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个人能力总结模型,帮助个体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发展规划。

一、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模型,通过对个人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描绘出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优势(Strengths):总结个体在技能、经验、性格等方面的优势,了解自身在职场和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劣势(Weaknesses):自我审视个体的不足之处,找出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外部环境中可能为个体提供的机遇,包括行业趋势、市场需求等,以发现个人发展的新空间。

威胁(Threats):对可能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规划。

二、STAR法则:STAR法则主要用于在个人能力总结中突出个体在具体项目或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以更具体、有说服力地展现个体的能力。

Situation(情境):描述个体所处的具体情境,包括项目背景、任务和挑战等。

Task(任务):阐述个体在该情境中的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和目标。

Action(行动):强调个体采取的具体行动,包括采用的策略、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Result(结果):总结个体的行动带来的结果,强调个体在项目中所取得的具体成就。

三、T形人才模型:T形人才模型强调个体既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横梁”式的横向能力,又要有在某一领域的专精,形成“竖梁”式的纵向深度。

横向能力:描述个体在多个领域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跨领域的综合能力。

纵向深度:强调在某一领域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应用的发展

“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应用的发展

等 。其 中最值得关注 的是 到 8 0年代末 。 人格研究者对诺曼
提 出的人格 五因 素模式 逐渐 达成一 致 的共识 。M Ca c,e和 r
C s 对五 因素模型进行了更为广泛 和深入 的研究 ,他们在 ot a N O P— E - IR中所使 用的概念 和命名 。 这也 是 目前较一致 的概
了 大 五人 格结 构 。 迄 今 “ 五 ” 型 已 为 大 多 数 心 理 学 家 所 大 模 接受 , 认 为 是 “ 格 研 究 前 沿 最 新 结 论 ” 同 时 . 一 理 论 被 人 。 这 在社 会 心 理 、 组 织 心 理 及 心 理 学 的其 他 方 面 的应 用 迅 速 普 及 开来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 3 4 2 (0 6S - 0 2 0 17 - 6 920 )1 0 2 - 2 -
人格结构研究 是了解人格 的基本 特点 、类型 以及对个 体进行有效评估的基础 。为 了实现对人格 特征并建立 了 人格 的 1 6个维度 的测量 工具 。在此基础上 。 西方学者发现
对新鲜物感兴趣的 、 颖的 、 新 非传 统的 以及富有创造性 的个 体 与那些循规蹈矩 的、 无分析能力 的、 不善于创造性 思考 的 个 体做 比较 。
( ) 四 宜人 性

“ 大五 ” 人格 模 型 概述
奥 尔 波 特 、 卡 特 尔 和 艾 森 克分 别 先 后 通 过 语 义 分 析 或 问 卷 项 目的 反 应 进 行 因 素 分析 提 出 了 自 己 的人 格 特 质 论 .
宜人性考察个体 对其他人所持 的态度 。 这些态度既包括 体 贴人 的、 同情心的 、 有 信任他人 的、 宽大 的、 心软的 , 也包括

人力资源五力模型 企业可以以外力打造内力

人力资源五力模型 企业可以以外力打造内力

人力资源五力模型企业可以以外力打造内力人力资源五力模型是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基础上,专门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分析工具。

它通过对内外环境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五种力量,即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人才供给的力量、组织内部的劳动关系、劳动力需求的力量以及制度环境的力量。

首先,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是指各个企业在人才招聘中所面临的竞争程度。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吸引力来打造内部的竞争力。

例如,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等,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输送,提高招聘时的竞争力。

其次,人才供给的力量是指可供企业选择的人才数量和质量。

企业可以通过拥有强大的人才库,建立一套科学的招聘流程和选拨标准,从而保证企业可以选择到最适合的人才。

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通过实习、校园招聘等方式,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企业,并通过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工作表现。

第三,组织内部的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在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沟通手段,调动和激励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以及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第四,劳动力需求的力量是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变化,通过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及时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例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全员培训、拓宽人员使用范围等方式来灵活调整人力资源的使用。

最后,制度环境的力量是指政府法律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力。

企业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规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了解政策动态,积极参与形势决策。

人力资源开发的五大模型模型

人力资源开发的五大模型模型
❖不要作推销员〔a salesman〕:防止问 ❖诸如“你不认为… ?〞之类的问题 ❖因为:带有某种倾向性与引导性,而无法将与被访谈者的
BEI访谈问题举例
可以问
不要问
你当时那样做,是怎样想的? 你为什么这样做?
你当时做了什么?
若是可能的话,你会怎样做?
请你谈谈你曾经面试过的最 你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好的和最差的人的经过? 你通常怎样面试?
经验
中试 人员
挖掘开发设计中的错 误
个人影响需求的强度
思维条理性要强 要追根刨底 帮助别人分享经验 主动性要强(因为没有
应高于个人亲和需求 的强度 成就需求对追根刨底 有积极作用
个人需求量表
找错的硬性指标)
作用:素质模型如何驱动高绩效的形成?
战略
组织能力
顾客对产 品服务的 定义
外部 标杆
产出
素质词典
研究不同职类人员的特征 绘制素质曲线图
专业人员
管理者
领导者






























素质模型举例:
优秀的生产经理具备的八大素质
激励和领 导团队
制定决 策与解 决问题
质量管理并 关注顾客
结果 导向
优秀的生产业绩
项目 管理
关注技 术运营
关注环境、 健康与安全
地完成任务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3
愿意帮助解决工作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遇见的问 题,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其他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人才管理,躲不开各种人才模型,今天梳理一下几个典型派别。

一能力派——ATD为例这个门派信徒众多,常见的有“xx人才发展模型、xx胜任力模型、xx领导力”,他们共同点都是以“能力”为中心,尽管不同的派别对“力”有不同的理解。

“能力派”的逻辑很容易理解,主要路径:企业发展靠的是“核心竞争力”(战略、技术、运营等)-->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关键人才”(核心员工、高管、骨干等)-->关键人才重点要做“能力输出”(领导力、创新力、洞察力等)只要提到“人才模型”,很多大机构和企业,都是以“能力发展”为轴心,以ATD最新的2019年版的人才发展模型为例。

ATD(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是美国著名的人才发展协会。

这个人才模型怎么理解?三种颜色代表三个领域的核心能力——“个人能力”、“专业能力”、“组织能力”,请大家重点关注“个人能力”与“组织能力”。

1、个人能力——指普通人才的能力提升指南,包括沟通、决策、领导力、项目管理、合规、终生学习等七大项。

2、专业能力——指专业性人士的能力提升蓝图,包括技术应用、知识管理、领导力发展、教练技术等,也是七大项。

3、组织能力——这个内容比较多,包括业务洞察、业务伙伴、组织发展、变革管理、数据分析能力等八大项,适合公司所有人才。

这个模型给谁用的?ATD说,只要是从事人才发展相关领域工作的人都可以这个模型作为指导。

换句话说,这个模型主要给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的人才顾问用的,不是直接给HR用的。

就像每年巴黎时装周,模特穿什么衣服代表什么潮流,这是给服装产业做“风向标”的,不是让老百姓直接照样式做服装。

所以,这个模型对HR来说,最主要的作用是了解“人才发展”趋势的。

这个派别的模型也不少,他们的“人才模型”主要逻辑是“上接战略、下接运营”,到底怎么接的呢?我们来看,另一家人才管理机构DDI的“人才战略发展模型。

”DDI这个人才模型,先拆为四块,从左到右解读:1、商业环境分析——战略思考公司目前和未来的重要商业背景是什么,以此需要确定长期经营计划中确定的战略优先事项,领导者必须面临那些挑战?2、人才需求分析——组织思考主要考虑企业在重要的职位上是否有足够的人才来执行目前和未来的战略,有没有人才老化、文化多样性等内外部因素?3、打造成长引擎——人才培养定义关键岗位成功标志,确保各层级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发展提高个人的成熟度,提供能够减少人才差距的系统和综合性方案。

4、商业成果回顾——结果导向所谓商业结果,包括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绩效的提高获得以上成果,就需要解决“人才需求”,解决“人才需求”需要考虑“商业环境”和人才“成长引擎”。

DDI这个模型逻辑还算容易理解,模型接下来怎么应用呢?以一个中层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落地有16字:以终为始、牢抓重点、积小为大、关注全局。

1、以终为始重点是从领导力、组织、人才、文化四个维度去梳理公司接下来的战略、业务的目标、挑战,厘清发展方案的目的,尤其搞清楚“中层人才”的定义,怎么用、怎么留等。

2、牢抓重点搞清楚哪些序列、部门、人才是优先发展重点,例如营销、研发、制造等,接着再考虑层级、优先序等,重点对象清晰之后,要牢牢抓住这些重点对象。

3、积小为大可以内部先摸摸底,重点看人才断层、人才稀缺等痛点较突出的部门,获取高管支持,寻求内外部盟友,先取得局部胜利再获取全面胜利,切忌好大喜功。

4、关注全局任何方案一定要有全局观,方案与人才遴选、人才任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制度都要环环相扣、相互搭配,及时回顾。

这样循序渐进,“人才战略发展模型”就能落地应用了吗?不,你可能还得了解懂人才盘点、人才评估等不同“门派”所提供的工具和方法。

最近几年,“人才盘点”火遍大江南北,不单独立个派也对不起这个热度。

什么是人才盘点?李常仓和赵实在《人才盘点:创建人才驱动型组织》书里面,是这么定义的。

“人才盘点是对组织结构和人才进行系统管理的一种流程。

在此过程中,对组织架构、人员配比、人才绩效、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关键人才发展、关键岗位的招聘以及关键人才的晋升和激励进行深入讨论,并制订详细的组织行动计划,确保组织有正确的结构和出色的人才,以落实业务战略,实现可持续成长。

”定义很长,我们来看一下人才盘点的英文,李常仓和赵实用的是OTR (organization and talent review),包括组织与人才盘点,一般都简称TR(Talent Review),只是不知道为什么review翻译成“盘点”,感觉当初这个翻译过于随意了。

像Performance Review翻译成“绩效回顾”,意思会更精准。

Review 的侧重点应该是view查看,思考,加上re就是反思、反复的评估,引申就是“温故而知新、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把review说成“盘点”感觉要跑偏。

不过,行业都习惯把Talent Review定格为人才盘点,我们还是将就一下吧。

回到前面的定义,我们大概了解人才盘点是一个人才管理的“流程”(过程),这个过程都包括什么呢?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认为,“人才盘点流程”主要四个环节:准备环节、人才评估环节、校准会环节和结果输出环节。

李常仓和赵实把人才盘点的过程写得比较深奥一点,叫“人才盘点四重门”,分别是:1、战略洞察——洞悉企业战略目标、理解核心业务定位和业务增长策略等。

2、组织设计与组织盘点——组织结构要服务于商业战略,职位层级与关键岗位的设计也要服从核心业务战略。

3、关键岗位人岗匹配——根据特定的岗位标准和胜任力模型,进行人才评价。

4、人才地图——根据业绩、能力、专业素质等标准,甄选高潜质人才,形成人才地图。

如果仔细去思考,他们这个“战略洞察”跟DDI的“商业环境分析”异曲同工,都要做前置条件的分析。

“人才盘点”能起什么作用?李常仓和赵实认为,人才盘点是整个人才管理体系中的连接器和驱动轮,有三大作用:一能够落实战略转型;二能够加速人才培养,三组织建设的内在引擎。

笔者想表达的是,人才盘点既没有想象那么大的作用,也没有想象中没有作用。

顾名思义,这个派别提出的“人才模型”,主要出发点在于“人才评价”。

闫巩固、高喜乐、张昕三个人在《重新定义人才评价》书中提出一个“3Do模型”,专门用于人才评价。

3Do指的是能做(Able to Do)、愿做(Willing to Do)和适做(Suited to Do)。

在介绍这个3Do模型的时候,要把这本书的“人才定义”要讲一下,在作者的人才理念中,人才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匹配:与岗位要求匹配、与团队匹配、与组织匹配。

马云对此有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当公司还处于拖拉机时代,你请名校的MBA,就像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是飞不起来的。

3Do模型中“3do”,怎么理解?1、能做able to do ——考察人才是否有能力做好工作,更多与能力和技能有关。

“能做”方面决定了人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能力强的个体工作效率高、效果好。

2、愿做willing to do——考察人才是否有意愿投入工作,更多与投入度、工作态度、个人的动机和价值观相关。

“愿做”方面决定人才的敬业度,愿做程度高,工作就积极、努力且进取。

3、适做suited to do——考察人才的特质是否符合岗位的需要,更多与工作性质和团队成员适应性相关。

比如,销售岗位一般需要亲和力、开朗大方的特质;与之相反,研发岗位一般要求性格沉静、善于钻研。

3Do模型中,除了“能做、愿做、适做”三要素,还有两个轴,分别代表时间阶段和组织环境,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组织环境下,人才的可塑性,可发展性会有不同的评估结果。

既然3Do模型是一个“人才评估模型”,这个模型也嵌套了5个人才测评工具——潜能情境测试(SJTP)、社会能力测验(SCS)、社会动机测验(SMS)、价值观测验(PVI)和特质动态系统(PDP)。

这个3Do模型,其实有点像杨国安老师的《组织能力杨三角》(愿不愿、行不行,许不许),只不过,杨三角是从组织能力角度去考虑的,3Do模型侧重人才评估本身。

五跨界派——海盗模型这一派属于跨界,跟原来人才管理和人力资源本来是不搭界的。

“海盗模型”来自于肖恩•埃利斯的一本书《增长黑客》,这算是互联网和产品界的事。

“海盗模型”即AARRR是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ral这个5个单词的缩写,描述一个用户登录网站、或者购买公司产品的全过程:第一步是获取,想办法吸引用户。

第二步是激活,让用户活跃起来。

第三步是存留,留下有购买力的用户。

第四步是收益,让用户赶紧下单。

第五步是推荐,让用户推荐更多用户。

这个模型有点像“过程派”,把人才管理从“吸引”到“推荐”跑了一个圈。

1、人才获取吸引潜在的候选人加入公司,高大上的公司通过“雇主品牌”去吸引,通过猎头去挖人,刚起步的公司,只能可以通过“内推”,传统招聘渠道找到适合的人才。

2、人才激活所有候选人进入公司,第一步都是先“活下来”,第二步才是“发挥才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帮助新进人才度过“蜜月期”,熬过“倦怠期”就是“人才激活”的全部工作。

3、人才保留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薪酬与福利、团队氛围、平台成长、个人发展机会等多维度的关照,如果不做任何挽留,关键人才流失造成的沉淀成本相当高。

4、人才收益这个人才受益,站在员工的角度,就是他得到成长,收入也提高,从公司的角度,就是他有好的绩效产出,投资回报率5、人才推荐海盗模型跟其他人才管理模型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一个“推荐”的动作,鼓励人才推荐人才这样的好处是能保持一代代人才,在价值观和敬业度表现得为稳定。

提到“人才推荐”,突然联想到“翰威特的员工敬业度”的三要素“乐于努力、乐于留人、乐于宣传”,异曲同工。

海盗模型的逻辑不复杂,主要希望HR能用于“用户导向”的思维方式,把“人才”当成“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今天漫谈的“人才模型”就分享这些内容,希望你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