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基因和生理成熟度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交媒体等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的影响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社会媒体遗传学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生理成熟度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学校教育第一节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代相传的现象。
遗传因素是指由基因传递的生理和解剖特征,如先天的身体结构、形态、感觉和神经系统。
它们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
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基因和生理成熟度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改善上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度为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奠定了初步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之间的差异是学龄前儿童个体差异的初始基础。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有一个独特的基因。
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通过鞠躬、踢腿或哭泣来应对变化的情况,他们通常在2岁时表现出胆小、矜持和内向。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首先,生物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心理疾病,如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可能与基因有关。
此外,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也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生理疾病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延迟或异常。
其次,家庭因素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家庭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支持性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自尊心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而一个冲突和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儿童的内外化问题。
第三,社会因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机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指导,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交发展。
此外,社会支持网络、同龄人关系和社区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网络可以提供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正面影响。
最后,文化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规范,这些都会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例如,一些文化中重视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主性。
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的智力、性格、情绪等方面的特点都与遗传有关。
例如,有些儿童天生就比较聪明,有些儿童则天生比较内向或外向。
这些特点都是遗传所决定的。
因此,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遗传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最大。
家庭的温馨、和谐、稳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环境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师的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社会环境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三、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例如,家庭的教育方式如果过于严厉,会使儿童产生压抑感,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家庭氛围如果不和谐,会使儿童感到不安全,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家庭成员的关系如果不良好,会使儿童感到孤独、无助,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四、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方面。
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尊重长辈、注重礼仪等,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社会价值观念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例如,社会上普遍认为读书是好事,这种价值观念会促使儿童学习。
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例如,社会上普遍认为男孩子应该勇敢、坚强,女孩子应该温柔、善良,这种风气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发展。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生理因素(遗传、发育水平、性别等)、心理因素(气质、个性、情绪、自我概念等)和社会因素(家庭、托幼机构、社会等)。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
遗传是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首先,遗传赋予了人们感知觉器官、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它们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遗传带给人们的肤色、体型、相貌等生理特征也间接影响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
同时,个体拥有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差异、能力差异等也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2)发育成熟度。
发育成熟度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成熟度是指机体发育所达到的某种水平。
个体发育成熟的快慢,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成熟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以婴儿排尿训练为例:机体排尿过程包括了膀胱尿液充盈,压迫刺激膀胱壁感受器;感受器将信息上传到大脑,产生尿意;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尿道括约肌舒张,排出尿液。
自我控制排尿意味着当机体产生尿意后先暂时忍住不马上排尿,在完成找厕所或马桶、脱裤子等系列准备工作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排尿。
这种控制排尿等的意识和能力通常要到2岁左右才初步具备。
因此,过早训练婴幼儿排尿是没有意义的,往往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婴幼儿会因为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而一再遭受挫败,变得沮丧或逆反。
故耐心等待儿童的发育成熟,不拔苗助长,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心理因素(1)气质。
气质类型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照看型三种类型。
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行为表现:①容易照看型:生活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情绪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比较专注,不易分心;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
②难以照看型:生活没有规律(睡觉、饮食及排便不规律);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且反应消极;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与成人关系不密切。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实践活动
学前儿童心理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形成、发展并通过 活动表现出来的。
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独特的实践活动,是适合于学 前儿童发展的最好的形式,也是进行教育的最好途径。
第三节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例一:乐乐三岁,上幼儿园小班。爸爸十分希望未 来的乐乐能够成为书法家,于是每天逼着乐乐拿铅笔练 习写字,一口气要写上四十分钟才允许休息,可是乐乐 连笔都拿不稳,既费力又写不好,苦不堪言。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一) 遗传的作用 遗传: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结构、形态、 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 一个人的素质1/2来自
父母, 1/4来自祖父母, 1/16来自曾祖父母。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二、环境和教育 三、实践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案例导入
《伤仲永》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记述了一个叫方仲 永的人,小时聪明异常,五岁既能赋诗,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后天教育,十二三诗已 大不如从前,二十左右便“泯然众人矣”。 问题:那么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到底 有哪些呢?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营养过剩
营养缺乏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
3、环境和教育是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与方向 的重要因素
据加拿大的布莱兹(E.Blatz)报告,一家同卵生5姐妹的 性格、能力有很大差别:老大严肃自信,最得姐妹喜爱;老二 表现出一定的社交领导才能;老三似乎很自得;老四有点反复 无常,不可捉摸;老五则需要别人照顾,依赖性极大。造成这 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父母)对每个在五姐妹中处于不 同地位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指处于0-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经验因素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影响因素。
首先,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身体特征和大脑结构。
例如,一些基因可能使儿童有更好的记忆能力,而其他基因可能使他们更容易感到焦虑。
这些基因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其次,环境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温暖、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建立安全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相反,家庭暴力、冲突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
社交环境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以及与其他成年人的接触都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支持性的社交环境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和合作精神,反之,负面、竞争性的社交环境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儿童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都会对其认知和情绪发展产生影响。
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可以提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低下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学前儿童的经验也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积累经验,这些经验对其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接受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经验因素等。
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和教育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提供积极正面的环境和丰富有趣的经验,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知多少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知多少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该部分知识点主要以理解和试记为主,大家需要以主、客观题的形式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各因素的作用。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基本因素为三个,即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的主动活动。
一、生物因素1.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
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
猩猩在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下,其智力发展的极限也只能达到儿童的水平。
这些事实都证明了正常的遗传素质对于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作用。
b.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模式。
遗传模式的差异性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本体的差异性,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
刚出生的儿童就存在明显的行为差异,表现在对各种感觉刺激的敏感性、对日常变化的适应性、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和稳定程度、情绪反应的基本倾向等等方面。
c.一般般认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的影响大些。
一些著名的音乐家、运动员、画家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固然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取决于本身的努力,但不能否认这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遗传素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的结果。
充分利用良好的遗传素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可以说,遗传素质决定了儿童可能的最优发展方向,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儿童其最优发展方向也不同。
d.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影响着儿童智力的差异。
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智商平均仅在25-50之间,这些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智力差异,基本都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e.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特殊能力和一般智力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个性的形成。
多血质的儿童容易形成敏捷的思维品质和活泼、乐观的性格,而抑郁质的儿童则易于形成深刻的思维品质,易于发展为忧郁、内倾的性格。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ppt课件
思考:豆豆为什么有爱哭的心理?
精选版
2
案例分析
有一位实验者把自己的孩子和一个 黑猩猩一块儿喂养,黑猩猩和小孩 吃一模一样的东西,同时交给黑猩 猩和小孩一样的内容。数月过去后 发现,自己三岁的孩子不仅学会了 认字,而且能够简单的讲解故事, 但是黑猩猩却无法做到。
说明什么问题?
精选版
3
一、生物因素
遗传:
精选版
29
灰太狼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国产动漫剧 系列主要角色人物;该动画角色一经出演 即得到大家的认可,包括灰太狼的声音、 口头禅、人物形象,还有根据该角色创作 的歌曲,以及灰太狼的性格更是得到大众 超高评价,一句“嫁人就嫁灰太狼”的诙 谐语言曾广为流行;成为女性朋友的大众 情人!该角色逐步形成为一种“社会文化 效应”。
精选版
9
过早地学习和训练好不好?
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 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 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 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 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 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 刺激,也难以取A·Gesell) 双生子爬梯实验
分析:果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如果不加 引导,会不会影响果果的心理发展?
(
精选版
24
三)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 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 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 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 康。。
精选版
精选版
14
“猪孩”的故事
中国辽宁省台安县有一个“猪孩”叫王显
凤。 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少儿
卫生教研室、基础儿科教研室曾组成9人专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是指0-6岁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主要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相反,一个紧张、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2. 社会环境除了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
孩子所在的社区、幼儿园或学校的环境、教育资源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都会对孩子产生塑造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负面因素,比如暴力、封闭的家族圈子等,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3. 情感关怀情感关怀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关怀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好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
情感关怀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4. 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促进孩子的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
而贫乏的学习环境则会限制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
5. 基因因素基因因素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孩子天生就对某些事物更加敏感,而有些孩子则相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指3到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会经历许多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一些特征和特点。
同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受到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特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验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直观的,他们更善于观察和模仿。
他们还容易陷入片面、片段的思维方式,缺乏整体性思维。
其次,学前儿童情绪变化较为频繁。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许多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他们会表现出兴奋、好奇、喜悦等积极情绪,也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
他们还会表现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情绪的反应较为强烈。
此外,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但仍然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能力。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思维容易跳跃,对事物的理解也较为片面。
最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始发展。
他们在这个阶段会逐渐离开家庭环境,与其他儿童和成人接触。
他们会通过游戏和交流来增强自己的社会性。
他们初步形成了部分的社会角色意识,可以与其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会性发展都有影响。
其次,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游戏和学习中获得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媒体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PPT课件
热议:过早的学习与训练好不好?
例一:乐乐三岁,上幼儿园小班。爸爸十分 希望未来的乐乐能够成为书法家,于是每天 逼着乐乐拿铅笔练习写字,一口气要写上四 十分钟才允许休息,可是乐乐连笔都拿不稳, 既费力又写不好,苦不堪言。
例二:一岁半的巧巧,妈妈想让她早学说 话,每天都给她讲故事,听儿歌,训练绕口 令,可巧巧的进步却不大,说话既不流利也 不清楚,妈妈很着急,是不是巧巧在言语方 面有问题呢?
然后是下肢。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影响因素
三、生理成熟 3)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方向是先会转头、抬头,,然后
为翻身、再是手拿东西,然后是爬、站和走。 4)儿童身体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神经系统→骨骼肌肉
系统→生殖系统
“三翻六坐八爬一岁走”
“头尾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头部发育最早,其次为躯干,再则是上肢, 然后是下肢
劳伦兹和鹅
关键期
关键期:个体成长的某一段 时期,其成熟的程度恰好适 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 去或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 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 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 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 9、能记学住会几日个常关口键语期。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从受精卵开始。 如:早期孕妇的禁忌。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影响因素
11、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什么? 1)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孤儿院与猴子) 2) 环境与教育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子宫内环境、人类身高加速现象、早期训练)
地指导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影响因素
任务五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知· 识· 回· 顾
社会因素
————客观因素————
生物因素
————主观因素————
需 要
能 力
性格及 发展动力: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之间的内部矛盾 行为习 惯 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活动或游戏
发展常态: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兴趣爱 好
自我 意识
Thank you
End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指在儿童主体和客体 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 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 矛盾。
新的需要是一种心理反映形 式,指要求倾向于某一事物的内 心体验,表现为动机、兴趣、理 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新的需要 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对立统
生物因素
社会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祖先的一些基本的生物特征可以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
给后代,遗传的生物特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遗传素质。
1
提供发展儿童心理初基础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的,它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前提和可能性,
规定了儿童心理可能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利用良好的遗传素质。
生理成熟是指生物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使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如果在儿童的生理结构达到成熟时,能恰到好处地给予适宜的教育或
训练,那么就能产生较好的心理发展效果。反之,如果儿童生理结构尚未 成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即使给予良好的教育或训练,也难以取得预 期的效果,甚至有害。
遗传因素提供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可 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转化为现实取决于 婴幼儿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所受的教育。 社会生活环境及教育制约着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在客观性方面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学前儿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
一、家庭教养 家庭生态系统是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 最为核心的中间系统
鲍姆林德 的家庭教养类型理论
权威型
专制型
放任自流型
漠不关心型
• 权威型: 父母地位平等,相互尊重,进行平等交流协商 热情、爱心、耐心、鼓励…… 孩子:发展特别好
• 专制型: 父母与孩子=管制与被管制 提要求、无条件遵从、惩罚、强制…… 孩子:焦虑、退缩、抑郁、与挫折敌对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 2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遗传: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 遗传因素:先天继承、与生俱来的机体构 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 递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身体素质
动作发展
• 放任自流型: 不提出任何要求和教育 完全放手,不做任何指引和干涉…… 孩子:难控制自己的冲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经常独断专行,表现出反叛行为
• 漠不关心型 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不负责 随便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心理障碍、对学习学校失去兴趣、控制能 力低、学习成绩不佳、问题儿童
二、学校教育 (一)教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教师的教育观念 (2)教师的人格特征 (3)教师的期望 • (二)同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对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影响
大脑发育
•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里 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力: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
遗传和环境对于心里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 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 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目录一、生物因素 (2)1. 遗传因素 (3)2. 身体健康 (3)3. 年龄特点 (4)二、家庭因素 (5)1. 家庭结构 (6)2. 家庭教育方式 (8)3. 家庭氛围 (9)4. 父母素质 (10)三、社会因素 (11)1. 社会环境 (12)2. 社会文化 (13)3. 社会经济地位 (14)4. 同伴群体 (15)四、学校因素 (16)1. 幼儿园环境 (18)2. 教师素质 (19)3. 课程设置 (20)4. 亲子关系 (21)五、心理因素 (22)1. 认知发展 (23)2. 情感发展 (24)3. 社会性发展 (25)4. 自我意识 (26)六、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 (28)1. 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8)2. 心理发展对生理发展的影响 (30)七、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 (30)1. 多因素共同作用 (32)2. 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33)一、生物因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多种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生理发育和大脑结构等方面。
遗传因素:遗传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儿童的智力、性格、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儿童更容易患上某些心理疾病,如自闭症等。
生理发育: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对其心理发展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逐渐成熟,这对其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大脑结构:大脑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大脑皮层的发育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儿童在注意力集中、空间感知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差异。
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损伤或发育不良也可能导致特定的心理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或孤独症谱系障碍。
遗传、生理发育和大脑结构等生物因素共同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了解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PPT教案
是
能导致严重的内部出 性 发病率 成身体损伤
血和组织损伤
遗 为七千
传 分之一
之四千
分之一
上
12
X染色体携带遗传
一旦X染色体携带有害等位基因,X染色体 携带遗传就运行了。男性因为其性染色体不 成对所以更易患病。
通常男性Y染色体只含有X染色体的三分之 一长,因此缺少大量的相对等的等位基因去
压倒X染色体上的那些等位基因存在的优势。 如红绿色盲就是x染色体携带易致病特质中 的一个例子。男性通常是女性患病的两倍。
体征 心率 呼吸力
0 无心跳
60秒无呼吸
分数 1 每分钟低于100次
不规则,无呼吸
2
每分钟100次至140 次
深呼吸,哭喊
反射应激力 (打喷嚏、咳嗽、
做怪相) 肌张力
肤色
无反应
软弱无力 身体、手臂和腿
呈蓝色
弱反射反应
腿、手臂运动力较弱 身体呈粉红色、而手
臂和腿呈蓝色
强反射反应
腿、手臂运动力较 强
身体、手臂和腿全 呈粉红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影响因素
会计学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生物基础、产前期和分娩
观看视频:人体生命之始下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
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
图3-1 细胞结构图
3
图3-2 23对染色体图(男性)
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举例
隐性特征
金发
秃顶
直发
红色发色
没有酒窝
多种形式的耳聋
近视
视力正常
先天性白内障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又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下面分开来进行阐述。
(1)遗传因素:遗传是祖先、父母的一些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大多数特殊能力、身体特征都有可能通过遗传传递给孩子,比如:遗传性近视等。
遗传也是提供人类物质发展的最基础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就是说,遗传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明星的颜值自是不必说,但是明星的孩子并不一定都长得好看。
遗传就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唐氏综合症是因为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这些患者的智商尽在25~50之间,与正常儿童的智力相差较多。
(2)生理成熟因素: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由于遗传及后天环境的差别,儿童生理成熟的时间、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个别差异。
脑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每个孩子的成熟度也不同,孩子大脑发育在1岁左右脑细胞接近成人,7岁左右脑重量接近成人,而孩子生理成熟就影响的心理发展,比如:大脑发育成熟影响着思维水平的发展。
(3)社会环境: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边主要指的就是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生活条件,其中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早期隔离(剥夺)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早期隔离(剥夺)实验,早期实验者将一群新生儿关在一个房间里,只给食物,保证孩子们活着,但是却不给其他任何的刺激,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智力明显有退化,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慢慢变得痴傻。
后期有研究人员觉得此项实验的比较残忍,就换做用恒河猴进行了实验。
(4)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是以后心理发展的基础。
上述的四个因素相互制约,分成了以下四种观点:(1)遗传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孩子的智力、品质等在出生的时候就是已经决定好的,是先天授予的,而后天的学习只是帮助我们的能力进行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
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
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2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
而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
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
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
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设想有两个婴儿其中一个在遗传上更具有吸引力、更合群、更随和,而另一个在这些方面都不及前者。
再进一步假定,第一个婴儿比第二个婴儿得到更多的关爱与照顾,因而成长为较热情、友善的人。
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天生更友善的这个儿童更多地寻求各种活动,结交朋友,由此又进一步促进其社会自信心。
是什么导致他们具有这样的人格差异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个体人格的百分之X取决于基因,百分之Y取决于经验,因为遗传和经验都不能单独起作用。
受基因影响的特质会引起其他显著的反应。
因此,从受孕时开始,人就是基因和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基因会影响他人对我们做出反应的方式。
生理外表有着各自的社会结果。
要问基因和经验哪一个更重要,就想询问开车时发动机和方向盘哪一个更重要一样。
要问人格更多是基因的产物还是环境的产物,就像问水的湿度更多取决于水中的氢还是氧一样,就像问土地的不同面积更多的是取决于其长度还是宽度一样,因此人的心理发展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请不要认为天性和教养互不相容,要记住教养要经由天性得以实现。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一、家庭教养家庭教养,特别是父母的教养对于学箭儿童的影响是最直接且最为重要的。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教养情感与态度的综合体现。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一旦形成不易发生改变,不随家庭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且教养观念在家庭教养方式中占有核心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养行为和教养情感与态度。
对于家庭教养类型的划分,目前学术界最为接受的划分类型就是鲍姆林德等人(1991年)提出的家庭教养类型理论。
他们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包括权威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漠不关心型这四种类型。
(一)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父母表现:在这种家庭中父母处于平等地位,相互之间互相尊重,经常进行平等的交流协商。
他们对于孩子表现出热情和爱心,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且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鼓励他们参加家庭的决策,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个性。
影响:在学前期,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幼儿情绪愉悦,性格活泼;女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强,男孩子友善合作性高;高水平的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
青春期:高水平的自尊;社会和道德意识高;学业成就高;人际关系和谐。
(二)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父母表现: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如果违反规则,父母就会采取强硬措施,有的甚至动用暴力。
影响:童年期:幼儿存在焦虑、退缩和抑郁的特征;男孩子易怒并伴随攻击性,女孩子依赖性强,面对挑战采取回避的态度。
青春期:心理适应能力不如权威型,学业成绩平平,但较放任自由型和漠不关心好。
(三)放任自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父母表现:父母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出决策时就把自主权交与孩子,让孩子随意实施决定。
这样的教养方式是将孩子视为花朵,不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要求也不进行适时的管教。
教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不按时睡觉父母不会阻挠,他们说话伤人,激怒他人父母也不会制止。
这类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大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管教缺乏信心的无奈感。
影响:童年期:冲动、反抗和叛逆;对成人既苛刻又依赖;责任心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同伴间合作意识差。
青春期:低劣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绩;容易误入歧途,如沉迷网游、犯罪、吸毒。
(四)漠不关心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父母表现: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亲子间交往甚少,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与了解,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给孩子一种被忽视的感觉。
影响:童年期:依恋行为、认知、游戏以及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存在缺陷,攻击性强。
青春期:为人冷漠、孤僻,不爱交谈;低劣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绩;容易误入歧途,如沉迷网游、犯罪、吸毒。
二、学校教育(一)教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期望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
①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影响到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虽然也有一些正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总起来还是以游戏活动为主,所以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实施开放化的教育,把儿童看作是积极活动的主体,扮演温和权威的服务者的角色,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儿童个性适时对儿童给予引导。
②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儿童的影响。
由于儿童具有好模仿的特点,教师作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儿童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热爱幼儿、胸怀坦荡、作风民主、真诚坦率、和蔼可亲、善良幽默、自信自强、耐心自制,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师的重要良好品质,这会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③教师的期望。
儿童特别容易受暗示,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会让儿童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且温暖儿童很长时间。
教师形成对儿童的期望后,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言语或非言语的线索将其传递给儿童,儿童同时感受到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并且儿童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因此,教师积极的期望可以让儿童感受到良好的暗示,让儿童更积极快乐地成长。
(二)同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如果说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更多反映在照顾、保护、指导上,那么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为交流、陪伴和游戏上。
在幼儿园中,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机会增多,交往的质量与种类也不断发生变化,年龄小的儿童关注的更多的是游戏玩耍带给他们的快乐,而大一些的儿童则更为关注共同兴趣、支持与信任。
随着儿童与同伴交往的增多,儿童在游戏中开始懂得合作与交流,懂得遵守游戏的规则,并且能够逐渐理解他人的行为意图,并推断他人直接表露出来的思想情感,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这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幼儿教育应关注父母的参与,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手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①培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个人关系;②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③构架少数民族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文化桥梁;④通过各种家庭作业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⑤将家长纳入学校基本规划和管理之中,确保他们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致。
喜欢与不喜欢上幼儿园案例描述:丁丁特别兴奋,一整天都很高兴,回到家后兴奋地跟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我吃饭特别乖,吃饭的时候老师夸我吃饭吃得可千净了!”妈妈听了也特别高兴。
连着几天丁丁都情绪都很高涨,每天去幼儿园都是快快乐乐的。
突然有一天,丁丁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
”妈妈听了有些惊讶,就问丁丁:“前几天你不是特别喜欢上幼儿园么,今天怎么不想去了呢?”丁丁招着小嘴说,“昨天我不小心把水洒了,老师批评了我,我不想去了。
”案例分析:以上案例中孩子前后行为的不一致,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老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语言可以让孩子高兴好长时间,并喜欢去幼儿园,而教师一句无意的批评可能会让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
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积极的表扬与暗示,让孩子在赏识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社会传媒社会文化主要是通过社会传媒对人们产生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电视这一重要传媒了。
有调查表明,学前儿童平均每周看电视的时间超过21小时,超过1/3的2一7岁儿童的父母报告说,电视在他们家占用“最多时间”。
而学龄前儿童每天仅花费约45分钟进行阅读。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加拿大一个小镇上的居民进行研究,研究者让从来没有看过电视的小镇上的学龄阶段的儿童收看了两年的电视,然后对其进行测验,并与以前的情况加以比较,发现他们在看了两年电视后,阅读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衰退,而其性别意识及游戏中的言语和身体攻击有所上升。
另外,由于收看电视节目,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急剧下降。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夸大电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消极作用,电视在儿童的认知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一定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