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方歌:理气剂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一、组成实四(12克)、厚朴四两(12克)、白半升(9克)、桂枝一两(6克)、瓜一枚,(12克)。
二、用法以水五升,先煮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三、歌括1.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理气又散结;胸痹心痛皆可尝。
2.瓜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加白酒,胸痛彻背厥疾瘳。
3.瓜蒌薤白半夏汤再加半夏化痰结,功力又更胜一筹。
四、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五、主治胸痹。
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上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六、方解本方证是因于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结胸中所致。
胸阳不振,津液不能输布,凝聚为痰,痰阻气机,结于胸中,故胸满而痛,甚则胸痛彻背;痰浊中阻,肺失宣降,则见咳唾喘息,短气。
由于胸阳不振,阴寒之气上逆,故有气从胁下上抢心之候。
此时当通阳散结,祛痰下气为治。
方中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薤白辛温通阳,宽胸散结;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三药相配,通阳散结之力颇强。
再配以瓜萎涤痰散结;厚朴下气除满;则祛痰下气,散结除满之力益彰。
诸药合用,使胸阳振,痰浊除,阴寒消,气机宣畅,则胸痹而气逆上冲诸证可除。
七、附方及方论1.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瓜蒌实一枚(12克)、薤白半升(12克)、白酒七升(适量)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现代用法:用适量黄酒加水煎服)。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
胸部满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膩,脉沉弦或紧。
2.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瓜菱实一枚(12克)、薤白三两(9克)、半夏半升(12克)、白酒一斗(适量)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用黄酒适量,加水煎服)。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而痰浊较甚,胸中满痛彻背,不能安卧者。
以上三方,同治胸痹,都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作用。
但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之力尤大,并能下气祛寒,消痞除满,用以治疗胸痹而痰气互结较甚,胸中痞满,并有逆气从胁下上冲心者;瓜蒌薤白白酒汤专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为主,用以治疗胸痹而痰浊较轻者;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散结之力较大,用以治疗胸痹而痰浊较盛者。
方剂学6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
炙甘 养血祛瘀,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泡姜, 草 温经止痛。 消淤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失笑散
五灵脂 蒲黄
米醋 活血祛瘀, 失效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 黄酒 散结止痛。 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止血
方名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功效
方歌
小蓟饮子 小蓟
生地黄 蒲黄 藕节
滑石 木通 当归
方名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 功效 药
镇肝息风 汤
怀牛藤
生赭石 龙骨 牡蛎 龟板 白芍
玄参 天冬 茵陈 川楝子 生麦芽
甘草
镇肝息风, 滋阴潜阳。
方歌
镇肝息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 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攻。
天麻钩藤 天麻
饮
钩藤
生决明 川牛滕
杜仲 桑寄生 栀子 黄芩 益母草 夜交藤 朱茯神
平肝息风, 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 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血府逐淤 桃仁
汤
红花
补阳还五 生黄芪 汤
生化汤
全当归
赤芍 川芎 牛膝 当归尾
川芎 桃仁
生地 桔梗 柴胡
当归 枳壳
赤芍 桃仁 地龙
川芎 红花
炮姜 黄酒
桔梗 活血化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 甘草 行气止痛。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补气, 活血, 通络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淤滞用桃红。
人参 炙甘草 大枣
降逆化痰, 益气和胃。
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 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嗳康。
• 活血祛瘀 • 止血
理桃核承气 桃仁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一、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药各等分(各9克)。
二、用法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现代用法:多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亦可为末,炼蜜为丸,每日服3~5克)。
三、歌括《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红共粉丹;等分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癥块散。
四、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五、主治瘀血留结胞宫。
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等。
六、方解本方治妇人原有瘀血在胞宫,致妊娠胎动不安,腹痛漏下之证。
瘀血块不消,漏下终不能止,势必影响胎元。
但消散过猛,亦容易损胎,故本方立缓消块之法,宗“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旨。
方用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利下行而益心脾之气,既有助于行瘀血,亦有利于安胎元,共为君药。
宿有块,郁久多能化热,故又配伍丹皮、赤芍合桃仁以化瘀血,并能清瘀热,共为臣佐药。
丸以白蜜,亦取其有缓和诸祛瘀药力,起到缓消的作用,以之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
原书对本方服法规定极严,每日服兔屎大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说明对妇人妊娠而有瘀血,只能渐消缓散,不可峻攻猛破,这是应加注意的。
(《妇人良方》)称本方为夺命丸,用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而见“胎上抢心,闷绝致死,冷汗自出,气促喘满者。
”但剂量增大,每次服如弹丸大一丸,而且用醋汤送服,并连进两丸。
醋既能收敛,又可化瘀。
(《济阴纲目》)将本方改汤剂,易名催生汤,改用于产妇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浆已下时服有催生之力。
但本方原为消癥祛瘀之剂,须壮实之人为宜。
此外,本方亦可用治妇女经行不畅或经后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有腹痛拒按等证。
七、文献摘录(方论)徐忠可:“药用桂枝茯苓丸者,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
桃仁以之破恶血消癥癖,而不嫌伤胎血者,所谓有病则病当之也。
患症之初必因寒,桂能化气而消其本寒;之成必挟湿热为窠囊,苓渗湿气,丹清血热,芍药敛肝血而扶脾,使能统血,则养正即所以去邪耳。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四磨汤(《济生方》)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四磨汤(《济生方》)一、组成人参(3克)、槟榔(9克)、沉香(3克)、天台乌药(9克)。
二、用法四味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三、歌括1.四磨饮四磨饮治七情侵,人参乌药沉香槟;四味浓磨煎温服,破气降逆喘自平。
2.五磨饮子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理气力非轻。
四、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五、主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
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六、方解七情所伤,每致肝气郁结,横逆胸膈之间,故为烦闷。
如上犯于肺,则肺气上逆,故见气急而喘;如横犯于胃,则胃失和降,故见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是病之标在肺与胃,病之本则在于肝。
治宜行气疏肝,降逆平喘为主,兼以益气扶正。
方中乌药行气疏肝以解郁;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化滞以除满。
互相配合,顺气破结,可使烦闷解,逆气平,满亦除。
然而气为人身之宝,破气之品每易耗损正气,故又用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之气散而正气不伤,诸证平而无遗患。
本方原书名四磨汤,至《成方便读》改称四磨饮,方药不变。
方用磨汁煎服,亦有深意,正如《时方歌括》引王又原说:“四品气味俱厚,磨则取其味之全,煎则取其气之达,气味齐到,效如桴鼓矣。
”所以用“四磨”名方,正是点明其意。
七、附方及方论五磨饮子(《医便》):木香(6克)、乌角沉香(6克)、槟榔(9克)、枳实(9克)、台乌药(9克)各等分,以白酒磨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行气降逆。
主治:大怒暴厥,或七情郁结等。
心腹胀痛,或走注攻痛。
四磨饮与本方同能行气降逆,主治气滞气逆之证,但四磨饮兼以益气扶正,治实防虚,邪正兼顾;本方则全用行气破结之品,力猛势峻,仅宜于体壮气实而气结较甚之证。
两者同中有异,应用须加辨别。
八、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大抵此方所治,皆为忧愁思怒得之者多。
因思则气结,怒则气上,忧愁不已,气多厥逆,故为上气喘急,妨闷不食等证。
然气之所逆者,实也。
实者泻之,故以槟榔、沉香之破气快膈、峻利之品,可升可降者,以之为君。
理气剂
概说【概念】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气病的概念】┌气郁┌气虚┤气滞│└气陷气病┤│气滞──肝气郁结与脾胃气滞为主,当行气以解郁散结。
└气逆──以胃气上逆与肺气上逆为主,当降逆平冲。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
【病机】┌气虚发热劳倦过度──劳则气耗┤情志失调──气乱└谷气下流┌寒则气闭寒温不适┤饮食失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热则气泄【使用注意】首先,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若气滞实证,误用补气,则其滞愈增;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更伤其气。
其二,气滞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若兼气虚者,需配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其三,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慎勿过剂,尤其对年老体弱者或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等,均当慎用。
[胃痛类型及适应方]行气【主治】行气法,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
A: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
B:肝气郁滞──胁肋胀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
【常用方药】肝气郁滞──常选用疏肝理气药,如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等为主组方,代表方有越鞠丸、半夏厚朴汤等。
脾胃气滞──常选用疏理脾胃气滞的药,如陈皮、厚朴、木香、枳壳、砂仁等为主组方,代表方有苏子降气汤等。
【代表方剂】越鞠丸暖肝煎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枳实消痞丸橘核丸四磨汤天台乌药散柴胡疏肝散加味乌药汤良附丸金铃子散瓜蒌薤白白酒汤【行气小结】越鞠丸▲▲▲〖方源〗《丹溪心法·卷三六郁》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分(各6g)。
〖用法〗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6~9g。
〖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主治〗郁证。
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病机〗由肝脾气机郁滞,以致气、血、痰、火、食、湿等相因成郁,以气郁为主。
〖功用〗行气解郁。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黄土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黄土汤(《金匮要略》)一、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各9克)、灶心黄土半斤(30克)。
二、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现代用法:先将灶心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
三、歌括黄土汤中术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便后下血功独擅,吐衄崩中效亦灵。
四、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五、主治脾阳不足,中焦虚寒。
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六、方解脾主统血,气能摄血。
若脾阳不足,脾气亦虚,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上溢为吐、衄,下溢而为便血,崩漏。
但必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才是脾气虚寒及阴血不足之象。
治当温阳止血为主。
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温中止血,为君药。
配以白术、附子温脾阳而补中气,助君药以复统摄之权,为臣药。
但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量多,阴血每亦亏耗,故佐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并能止血;更配苦寒之黄芩与甘寒滋润之生地、阿胶共同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生地阿胶得术、附又不虑其滋腻呆滞。
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药。
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
吴瑭称本方为“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对便血、吐、衄、崩漏下血,因于阳气虚乏所致者,本方有较好疗效。
七、文献摘录(方论)唐容川:“血者,脾之统也。
先便后血,乃脾气不摄,故便行气下泄,而血因随之以下。
方用灶土、草、术健补脾土,以为摄血之本。
气陷则阳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阳。
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以清火。
而阿胶、熟地又滋其既虚之血。
合计此方,乃滋(《血证论》)补气血,而兼用温清之品以和之,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十灰散(《十药神书》)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十灰散(《十药神书》)
一、组成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二、用法
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
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服下(现代用法:各药烧存性,为末。
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三、歌括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四、功用
凉血止血。
五、主治
血热妄行。
呕血、吐血、咯血、嗽血。
六、方解
火热炽盛,损伤血络,血热妄行,离经外溢,每致出血诸证。
本方宜用于气火上冲,迫血上行所致之呕血、吐血、咯血、血等症。
宜凉血止血为法。
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根、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
因本方证属气盛火旺、血热妄行所致。
故在凉血止血的同时,又用栀子清热泻火,大黄导热
下行,折其上逆之势,使气火降而血止;并用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凉血止血而不留瘀;本方烧炭存性用,可以加强收涩止血作用;用藕汁或萝卜汁京墨调服,亦在增强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综观全方,以凉血止血为主,兼有清降、祛瘀作用,为一首备用的急救止血方剂。
但对于虚寒性出血仍不宜用。
方中药物十味,均烧灰存性,研极细为散备用,故名“十灰散”。
方剂学——理气剂
方剂学——理气剂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气滞和气逆病证。
气滞证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者为主,气逆证以胃气上逆与肺气上逆者居多。
应用注意事项辛燥伤津耗气,勿使过剂。
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行气越鞠丸(芎术丸)《丹溪心法》【组成】苍术川芎神曲香附栀子【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趣记:越鞠神父治凶猪对照:越鞠神附栀芎术【组方原理】本方所主六郁,但以气郁为主。
香附:治气郁川芎:治血郁栀子:治火郁苍术:治湿郁神曲:治食郁方中唯不设针对痰郁之品。
【加减变化】若气郁明显者,加厚朴、枳实,以行气解郁;若血瘀明显者,加当归、丹参,以活血散瘀止痛;若火热内盛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泻火;若饮食积滞明显者,加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和胃;若湿盛者,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若痰盛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化痰。
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组方原理】苏叶芳香疏散,开郁散结,并引药上行,为使药。
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组成】乌药茴香高良姜木香槟榔青橘皮楝实巴豆【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
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
亦治妇女痛经、瘕聚。
【组方原理】方中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为君药。
青皮疏肝行气,木香理气止痛;茴香暖肝散寒,良姜散寒止痛。
四药合用,增君药行气散寒之力,俱为臣药。
槟榔下气导滞,能直达下焦而破坚;川楝子理气止痛,虽其性苦寒,但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则寒性减,而行气散结之力增,为佐药。
理气剂
理理气气剂剂理理气气剂剂::以以理理气气药药为为主主,,有有行行气气或或降降气气作作用用,,主主治治气气逆逆或或气气滞滞病病证证的的方方剂剂适适用用范范围围::气气滞滞--行行气气导导滞滞气气逆逆::①①该该升升不不升升反反降降--升升提提②②该该降降不不降降反反升升--降降逆逆分分类类::行行气气;;降降气气注注意意::11.. 气气逆逆与与气气滞滞相相兼兼并并见见,,治治疗疗辨辨清清主主次次,,选选用用适适当当理理气气方方剂剂,,斟斟酌酌行行气气与与降降气气药药物物的的比比例例22.. 使使用用理理气气药药剂剂时时注注意意审审证证析析因因,,因因证证入入药药33.. 理理气气药药多多辛辛温温香香燥燥,,助助热热生生火火使使用用时时中中病病即即止止,,慎慎勿勿过过剂剂,,酌酌情情配配伍伍益益气气滋滋润润之之品品44.. 年年老老体体弱弱,,素素体体气气虚虚阴阴亏亏,,内内热热较较盛盛者者,,慎慎用用理理气气剂剂,,或或随随证证配配伍伍相相应应药药物物55.. 理理气气药药有有动动胎胎、、动动血血之之功功,,有有出出血血倾倾向向、、妇妇女女经经期期或或孕孕妇妇应应慎慎用用第第一一节节 行行气气越越鞠鞠丸丸主主治治::六六郁郁证证病病机机::由由气气郁郁引引起起血血、、湿湿、、痰痰、、食食、、火火之之六六郁郁证证治治法法::行行气气解解郁郁方方剂剂::11.. 香香附附--行行气气解解郁郁,,治治气气郁郁22.. 川川芎芎--行行气气活活血血。
治治血血郁郁33.. 栀栀子子--清清热热解解毒毒,,治治火火郁郁44.. 苍苍术术--燥燥湿湿健健脾脾,,治治湿湿郁郁55.. 神神曲曲--消消食食导导滞滞,,治治食食郁郁功功效效::行行气气解解郁郁临临床床运运用用::六六郁郁证证。
【【气气郁郁,,食食郁郁。
胸胸膈膈痞痞闷闷、、脘脘腹腹胀胀痛痛、、饮饮食食不不消消】】半半夏夏厚厚朴朴汤汤主主治治::梅梅核核气气病病机机::痰痰气气郁郁结结治治法法::行行气气化化痰痰方方剂剂::““辛辛开开苦苦降降::半半夏夏--苏苏叶叶;;半半夏夏--生生姜姜””11.. 半半夏夏--燥燥湿湿化化痰痰,,健健脾脾和和胃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新方歌速记口诀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新方歌速记口诀一、解表剂1、辛温解表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
2、辛凉解表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3、扶正解表: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
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1、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承气汤:黄硝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壅滞:大黄牡丹汤:大硝丹东桃。
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芒硝随军。
2、温下阳虚寒积:(脾虚)温脾汤:附大人炒肝。
寒积里实:(无虚)大黄附子汤肠胃燥热,脾约便秘:麻子仁丸:麻子只要破黄杏。
肾阳虚弱津液不足:济川煎:牛肉只归谢妈。
3、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黄龙汤:(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
三、清热剂清暑热暑湿:六一散阴暑:香薷散暑伤肺经气分热证:清络饮。
暑湿证:桂苓甘露饮。
暑温夹湿:新加香薷饮。
清气分热气分热盛:白虎汤:石母炒米。
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夏甘族人卖金糕。
清营凉血热入营分:清营汤:西弟瞧黄花,卖丹参叶。
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西弟要母。
清热解毒三焦火盛:黄连解毒汤:三皇子上中二焦邪热:凉膈散:黄小琴只瞧干荷叶大头瘟:普济消毒饮: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
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防穷,三皇子借书连根归,将要和滑石硝甘草。
温病,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西弟要母,二皇子借竹皮连炒石参。
清脏腑热心经火:导赤散:通住草地。
《方剂学》理气剂
《方剂学》理气剂越鞠丸(芎术丸)——金樱子散[金樱子元胡:肝郁化火]《丹溪心法》[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各6-l0g)[用法]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原书未著用法用量。
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
亦可按参考用量比例作汤剂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方解]本方证乃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
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
气郁而肝失条达,则见胸膈痞闷;气郁又使血行不畅而成血郁,故见胸胁胀痛;气血郁久化火,则见嗳腐吞酸吐苦之火郁;气郁即肝气不舒,肝病及脾,脾胃气滞,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则聚湿生痰,或食滞不化而见恶心呕吐。
反之,气郁又可因血、痰、火、湿、食诸郁导致或加重,故宜行气解郁为主,使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
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川芎辛温入肝胆,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入脾胃,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四药共为臣佐。
因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晶,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丹溪立方原义:“凡郁皆在中焦”,其治重在调理中焦而升降气机。
然临证难得六郁并见,宜“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应视何郁为主而调整其君药并加味运用,使方证相符,切中病机。
本方的配伍特点: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等为辨证要点旋覆代赭汤《伤寒论》[组成]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5g) 代赭石一两(6g) 甘草炙,三两 (9g) 半夏洗,半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一、组成天台乌药(12克)、木香 ( 6克)、小茴香 (6克) 、青皮(6克)、高良姜 (9克)各半两、槟榔二个(9克)、川楝子(12克)十个、巴豆七十粒。
二、用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温酒送下(现代用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冲入适量黄酒服)。
三、歌括1.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楝茴香,良姜巴豆与槟榔;青皮木香共研末,寒滞疝痛酒调尝。
2.三层茴香丸三层茴香制为丸,沙参川楝木香攒;再加槟拨成二料,三料更把苓附搬;寒疝阴囊见肿胀,气行寒消胀肿散。
3.导气汤导气汤有吴茱萸,木香小茴川楝齐;寒凝气滞连煎服,小肠疝痛自可愈。
四、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五、主治寒凝气滞。
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
六、方解足厥阴肝经络于阴器,上抵少腹,故张子和说:“治疝皆归肝经”,张景岳亦有“治疝必先治气”之说,故治疝之法总不离乎理气疏肝。
本方所治之小肠疝气,由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
因此,本方以行气散寒为法。
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
配入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一派辛温芳香之品,行气散结,祛寒除湿,以加强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力,共为臣药。
更以槟榔直达下焦,行气化滞而破坚;以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减川楝子之寒,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络和调,则疝痛自愈。
七、附方及方论1.三层茴香丸(录自《景岳全书》):第一料舶上茴香用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用一两30克)、沙参洗、川楝子炮,去核、木香各一两(各30克),共为细末,米糊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服,日服三次。
小病一料可安;病深者,一料服尽,便可用第二料。
第二料如前方加荜茇一两(30克)、槟榔五钱(15克)、上六味共重五两半(165克),依前糊丸,服如前。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胶艾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胶艾汤(《金匮要略》)
一、组成
川芎二两(6克)、阿胶二两(9克)、艾叶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当归三两(9克)、芍药四两(12克)、干地黄六两(12克)。
二、用法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现代用法:水煎去渣,或加酒适量;入阿胶化,温服)。
三、歌括
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四、功用
补血止血,调经安胎。
五、主治
妇人冲任虚损。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六、方解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虚损,阴血不能内守,故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或半产后下血不止,或妊娠下血(胎漏)胎动不安,腹中疼痛。
治当补血止血,调经安胎。
方中阿胶补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二药又为调经安胎、治崩止漏的要药,共为君药。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即四物汤,见补益剂)补血调经,并能活血调血,以防出血日久留瘀,共为臣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配阿胶则善于止血;配白芍能缓急止痛;加入清酒助药力运行,亦防出血日久留瘀之意。
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补血止血为主,兼以调经安胎,为治疗血虚崩漏以及安胎的常用方剂。
七、文献摘录(方论)
汪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
四物以养其血,阿胶以益其阴,艾叶以补其阳,和以甘草,行以酒势。
使血能循经养胎,则无漏下之患矣。
”(《医方集解》)。
方剂学之开窍剂及理气剂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越鞠丸: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栀曲研,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易君并加减。
行气解郁。
六郁证。
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6~10g)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蒌合治胸痹方,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枳实12g厚朴12g薤白9g桂枝6g瓜蒌12g
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脾胃寒湿气滞证。
厚朴陈皮各30g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各15g干姜2g
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青姜巴豆制楝榔,行气疏肝散寒痛,寒滞疝痛酒调尝。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肝经寒凝气滞证。
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各15g槟榔9g川楝子12g巴豆12g
暖肝煎:暖肝煎中桂茴香,归杞乌沉茯加姜,温补肝肾散寒气,肝肾虚寒疝痛康。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当归6g枸杞子9g小茴香6g肉桂3g乌药6g沉香(木香亦可)3g茯苓6g
理气剂之降气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喘咳证。
紫苏子半夏各75g川当归45g甘草60g前胡厚朴各30g肉桂45g(一方有陈皮45g)
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痰热内闭心包证。
生乌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朱砂雄黄各30g牛黄0.3g龙脑(即冰片)0.3g麝香0.3g安息香45g金银箔各50片
开窍剂之温开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陆荜檀襄,犀冰术沉诃香附,再加龙脑温开方。
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理气剂行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第一节行气剂越鞠丸(又名芎术丸)《丹溪心法》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组成】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各等分(各6~10g)【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各4.5g)甘草炙,五分(1.5g)香附一钱半(4.5g)【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木香顺气散(《证治准绳·类方》引《医学统旨》)组成:木香香附槟榔青皮醋炒陈皮厚朴姜汁炒苍术米泔浸一宿,炒枳壳麸炒砂仁各一钱(各3g)甘草炙,五分(1.5g)功用:开郁化滞,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不舒,肝胃不和,腹胁胀满或胀痛,胸闷食少,大便不利。
【鉴别】柴胡疏肝散与木香顺气散均有香附、陈皮、枳壳、炙甘草,具行肝脾之气的作用。
但柴胡疏肝散中又用柴胡配伍川芎、芍药,在行气之中兼以理血,治疗肝气郁结兼血行不畅之证;而木香顺气散行气之力大于柴胡疏肝散,又有厚朴、苍术、砂仁既行气又祛湿,治疗气机郁滞兼有脾胃湿阻之证。
柴胡疏肝散为四逆散的变方,二方均有疏肝理气作用。
但四逆散中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药等量配伍,侧重于调理肝脾气机;而柴胡疏肝散重用柴胡,轻用甘草,易枳实为枳壳,加入调气活血之香附、陈皮、川芎,行气活血止痛之力较强。
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降热开郁痛自蠲。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各一两(各9g)【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胸腹、胁肋、脘腹诸痛,或痛经、疝气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延胡索汤(《济生方》)延胡散治七情伤,血气刺痛服之良;归芍乳没草姜桂,木香蒲黄与姜黄。
中医理气药歌
中医理气药歌
理气药多辛温苦,消胀解郁止痛殊;气机不畅气逆用,耗气伤阴须配伍;燥湿化痰陈皮妙,破滞散结青皮优;和中化痰付香橼,舒肝快膈予佛手;枳实化痰将痞消,枳壳宽中把胀除;橘络通络化痰滞,橘红燥湿疗痰嗽;温肾助阳九香虫,疏肝调经制香附;杀虫疗癣川楝子,导滞通阳薤白头;檀香散寒利胸膈,沉香温肾降逆呕;解毒消肿青木香,温中止呕老刀豆;柿蒂降气止呃逆,玫瑰和血散瘀阻;木香调中能宣滞,甘松解脾善解忧;化痰和胃绿萼梅,温肾散寒天台乌;苏梗宽中安胎气,枸橘行滞解酒毒;宽中和胃婆罗子,袪寒散滞荔枝核;腹皮下气和实滞,腊瓜散结抗癌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理气剂
越鞠丸
行气解郁
气郁所致之六郁证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湿痰食火因;香附芎苍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金铃子散
疏肝清热活血止痛
肝郁化火证
疼痛与情志因素相关,且时作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清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或白腻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定喘汤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
咳喘气急,痰多色黄,苔黄腻,脉滑数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风寒痰热喘哮尝。
旋覆代赭汤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气虚弱
痰浊内阻
心下痞硬,噫气频作或呕呃,苔白滑,脉弦虚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化痰降逆兼调补,痞硬噫气力能禁。
颓疝
睾丸肿硬偏坠,痛引脐腹
橘核丸中川楝桂,朴实延胡藻带昆;桃仁二木酒糊丸,TUI疝痛丸盐酒吞。
暖肝煎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肝肾虚寒证
睾丸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温,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
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苏子降气汤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之咳喘证
咳喘气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舌苔白滑
厚朴温中汤
行气除满温中化湿
中焦寒湿气滞证
脘腹胀满或疼痛,舌苔白,脉沉弦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天台乌药散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
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
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且暖下,寒疝腹痛是良方。
橘核丸
行气活血软坚散结逐寒祛湿
橘皮竹茹汤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胃虚有热之呃逆
呃逆或干呕,舌质红嫩,脉虚数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入病之后更相宜。
瓜蒌薤白白酒汤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中闷痛,喘息短气,舌苔白腻,脉弦紧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当加半夏良。
枳实薤白桂枝汤
通阳散结
下气除痰
胸痹
心中痞气留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枳实消痞丸
行气消痞
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
寒热互结证
心下痞满,食少倦怠,பைடு நூலகம்
苔腻微黄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方名
功效
主治
辨证要点
方歌
半夏厚朴汤
行气散结
降逆化痰
梅核气之痰气互结证
咽中如有物阻,但饮食吞吐无碍,苔白腻,脉弦滑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