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医院感染,也称为医源性感染或卫生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或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因感染致病菌而发生的新的或加重的临床病症。

它是一种在医疗环境中易传播、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

医院感染的特点:1. 潜伏期:医院感染的潜伏期通常较长,可能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增加治疗成本。

2. 肇因多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主要包括环境、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3. 传播途径: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和医疗设备传播等途径传播。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 洗手: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包括使用肥皂和水洗手、使用酒精消毒剂等,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

2. 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处理垃圾、清洁和消毒设备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3. 预防用药:医疗机构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抗感染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引发耐药菌株的产生。

4. 医疗器械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包括正确使用、清洁和消毒等,以减少器械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医院感染的影响与控制:1. 患者健康:医院感染会导致患者健康状况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并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2. 经济负担:医院感染的控制需要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给医疗机构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 公众信任: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造成危害,也损害了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公众对医院的信任感,影响医疗机构的发展。

4. 临床研究:医院感染的研究对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结语: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十分常见和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来预防和控制。

通过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教育,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等各种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 药物性废物: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废弃的致癌性药
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指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 病原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 称无菌技术。
•无菌区是指凡经过灭菌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称无菌区。如已铺好的无菌盘、已消毒过的 手术野和穿刺部位。
医院感染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 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 疗护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 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 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
• 医院感染暴发 • 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 短时间内突然发生3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 例的现象。
2.防护特点: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 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 传至病人
标准预防
3.隔离防护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包括: 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 沫隔离
职业暴露
概念 :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
理及洗消等操 作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 物质或传染病病 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 及生命的一类职业。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 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额感染;但不包 括入院签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 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类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 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 病人或病人建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 接受的感染。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医院感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医院感染的高发性和严重威胁,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重要的医疗领域问题。

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卫生院感染或医疗相关感染,指的是患者在接受医院治疗或在医疗机构内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根据感染的发生时间,可以将医院感染分为三种类型:院内感染、院前感染和院后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而院前感染是指在入院前感染,院后感染则指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可以根据感染部位进行划分。

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等。

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院内感染中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因为它往往与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和空气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已经感染的人传播病原体。

例如,通过手术切口直接感染细菌。

间接传播是指通过介质或媒介物传播,如使用被感染的医疗器械或工具传播病原体。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它是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因为病原体可以随风传播到较远的距离。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医院应该制定和贯彻完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等方面。

其次,医务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此外,患者和家属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加强自我卫生意识,遵守医院的规定,积极与医务人员沟通,及时报告任何可疑的感染病例。

除了医院内的预防和控制,个人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加强自我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习惯。

此外,患者和家属还应遵守医疗机构的规定,如正确使用隔离设施和器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内部环境、医疗器械或医护人员等因素导致的新发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下面将从医院感染的定义、病因、预防、治疗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1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内部环境、医疗器械或医护人员等因素导致的新发感染。

1.2 医院感染还包括患者在出院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感染,这种感染称为院内感染。

1.3 医院感染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血源性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病因2.1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医疗机构内部环境的不洁净,包括空气、水源等。

2.2 医疗器械的不洁净或不合理使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2.3 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不洁净的手术操作等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因。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3.1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清新、水源洁净。

3.2 规范使用医疗器械,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3.3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勤洗手、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四、医院感染的治疗4.1 对于已经发生的医院感染,应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2 对于严重感染,可采用抗生素联合疗法或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4.3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医院感染的管理5.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5.2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其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5.3 定期对医疗机构内部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患者在住院第四天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属于医院感染。

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

基层医院院感知识培训

基层医院院感知识培训

基层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 定义和范围介绍医院感染的明确界定,包括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但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情况。

2. 常见的感染类型详细讲解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常见类型。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1. 对患者的影响包括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等。

2. 对医院的影响如医疗成本增加、声誉受损等。

三、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1.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方式的讲解。

2. 飞沫传播强调呼吸道疾病的传播特点。

3. 空气传播举例说明通过空气传播的病菌及防范要点。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手卫生正确洗手的方法、时机以及重要性。

2. 无菌操作技术如各种侵入性操作的规范流程。

3. 消毒与灭菌各类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消毒方法的选择。

4. 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的具体实施。

5. 环境清洁与消毒医院各区域的清洁要求和消毒频率。

五、医疗废物管理1. 分类与收集明确不同医疗废物的分类方法。

2. 暂存与转运规范的暂存要求和转运流程。

六、职业防护1. 针对不同岗位的防护要点如医护人员、保洁人员等。

2. 常见职业暴露的处理如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等的处理流程。

七、医院感染监测1.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2. 监测的方法和指标如感染率的计算等。

八、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 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2. 合理使用的原则和要点九、重点科室的院感防控1. 手术室无菌管理要求。

2. 产房特殊的感染防控要点。

3. 重症监护室人员和环境管理。

十、院感暴发的应急处理1. 识别与报告2. 应急措施的启动和实施。

护理学基础知识: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护理学基础知识: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护理学基础知识: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内容总结如下: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相关评价。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判断标准1.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发生在入院48h后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病人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1)广义:一切在医院活动过的人群,如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急诊病人、探视者和陪护家属等。

(2)主要研究对象: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例题:对无明显潜伏期的疾病,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是A.入院后24h发生感染B.人院后36h发生感染C.人院后48h发生感染D.人院后72h发生感染E.入院后96h发生感染答案:C。

医院感染管理课件1院感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管理课件1院感基本概念

增加工作压力
影响工作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 作压力,因为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感 染病例和更高的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 作质量,因为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 间和精力处理感染病例。
职业暴露
医护人员在处理感染性物质时,存在 职业暴露的风险,可能感染某些传染 病。
对医院声誉的影响
提高患者满意度
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提高患全
有效管理医院感染对于防止病原体扩散、维护公 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医护人员职业素养
增强防护意识
0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职业
暴露风险。
提高专业素养
0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标准有助于医护人员提升专业素养。
指由外界病原体侵入人体引发的 感染,如接触污染的医疗器械、 输血、空气传播等。
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发的 感染,如皮肤黏膜破损、呼吸道 疾病等。
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分类
医院感染可分为接触传播、呼吸 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类型。
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医院感染可分为轻症感染、重症 感染和危重症感染。
根据病原体种类分类
医院感染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 感染、真菌感染等类型。
根据发生频率分类
医院感染可分为常见感染、少见 感染和罕见感染。
Part
02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患者、医护人员、家属等与感染 源直接接触而感染,如皮肤接触 、握手、拥抱等。
接触隔离
通过限制病人与其他人的 接触来预防病原体传播。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一类疾病。

由于医院内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易感人群,医院感染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的定义、感染途径、常见病原体、预防控制和治疗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1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者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与入院时无关。

1.2 感染的时间范围:医院感染通常在患者住院48小时后发生,但也有可能在入院后的短期内发生。

1.3 感染的部位:医院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伤口、血液等。

二、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2.1 直接接触传播:医护人员或者患者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或者体液,导致病原体传播。

2.2 空气传播:患者呼出的飞沫或者气溶胶中的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给其他人。

2.3 医疗器械传播:未经消毒或者无菌处理的医疗器械成为传播病原体的媒介。

三、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3.1 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3.2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3.3 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乙肝病毒等。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4.1 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定期洗手或者使用合适的洗手液,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4.2 消毒和无菌处理:医疗器械和设备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处理,以杀灭病原体。

4.3 感染控制措施: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隔离措施、使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

五、医院感染的治疗:5.1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2 抗真菌治疗:对于真菌感染,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5.3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等。

结论: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及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及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及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费用的增加。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2.分类:根据感染的发生地点,医院感染可以分为两类:医院内感染和医院相关感染。

医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而医院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后超过48小时或在出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3.病原体: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4.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传播等。

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占医院感染的60%以上。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1.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医疗器械、进入和离开病房等环节均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2.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和鞋套等,以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风险。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针对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采取早期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在患者安置和运送过程中,遵循相关规范,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

5.污染物品处理:及时、正确地处理医疗器械、器具、织物、环境和医疗废物,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6.消毒隔离: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7.抗菌药物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菌治疗和过度使用。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内容)

1.何谓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何谓医源性感染?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者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者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者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4.何谓外源性感染?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位,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5.何谓内源性感染?答: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繁殖道等)的常居菌或者暂居菌。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者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有哪些特点?答: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主要特点有:(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2)发病形式特点: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浮现暴发流行。

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

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

(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份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与控制。

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引言:在现代医疗系统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它是指在住院过程中,患者由于接触医疗设施、医护人员、其他患者或环境,导致新的感染或已有感染加重的现象。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对于保障医院卫生安全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的原因医院感染的原因复杂多样。

一方面,医院作为一个密闭的环境,存在着大量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传播的风险。

医院的高密度人群聚集、严重疾病患者集中,加之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等多个环节的交叉感染可能,都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另一方面,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复杂的治疗过程,也为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手术切口、导管插入、医源性肺炎等因医疗操作而引入的细菌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

此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药物滥用等也导致了病原微生物变异和多重抗药性的进一步传播。

二、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多种病原体在医院感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细菌感染通常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等最常见。

病毒感染则以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为主;而真菌感染多见于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寄生虫感染相对较少见,但仍广泛存在。

三、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医院感染的防控是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严格实施以下措施:1. 感染控制:完善感染控制手册、培训医护人员正确掌握感染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包括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穿梭衣等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2.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减少对患者肠道菌群的抑制,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3. 设备消毒和环境清洁: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消毒清洁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

合理使用消毒剂,提高清洁消毒水平。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
问询病史:了解基础疾病、接触史、手术 史、侵袭性操作内容和连续时间、用药史 等
体格检验 试验室检验…... 不明原因发烧,体温>38.5℃,应送血培养 二十四小时内上报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4
14/15
2024/4/22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
15
15/15
2024/4/22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
1
1/15
一、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取得 感染,包含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和在医院 取得而于出院后发生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取得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2
2/15
二、医院感染管理主要性
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主要标志 是确保医疗护理工作安全运行主要保障 是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主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2
12/15
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办法
6.加强对院感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管理 7.认真落实并落实消毒办法 8.重视手卫生消毒处理 9.合理使用抗生素 10.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3
13/15
十、怀疑医院感染时作些什么?
医院感染病原体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
传染病病原体
医院耐药菌扩散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致病性微生物
9
9/15
八、解医院感染传输路径有那些?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0
10/15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1
11/15
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办法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医院的消毒、灭菌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医院的消毒、灭菌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医院的消毒、灭菌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诊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机构的声誉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医院采取一系列的消毒和灭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的消毒和灭菌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1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这些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常见的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1.2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医疗行为因素以及医疗环境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医疗行为因素如手术、导尿等侵入性操作;医疗环境因素如医院设施、设备清洁度等。

1.3 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同时,医院感染也会给医疗机构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信任度。

二、医院的消毒措施2.1 消毒的定义和目的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以防止疾病传播。

消毒的目的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2 消毒的方法和程序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物理消毒常用的方法有高温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消毒则常用消毒液、漂白粉等。

消毒程序包括清洁、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消毒时间等。

2.3 消毒的应用范围医院的消毒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手术器械、医疗设备、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

不同的区域和物品需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和程序。

三、医院的灭菌措施3.1 灭菌的定义和目的灭菌是指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等。

灭菌的目的是保证无菌状态,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灭菌的方法和程序灭菌常用的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分类: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等;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

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医疗操作因素:侵入性操作(如插管、穿刺、手术等)、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消毒不规范等。

医院环境因素:病房通风不良、清洁消毒不彻底等。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手卫生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做好手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卫生的方法: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洗手时应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时间不少于15 秒;手消毒时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手卫生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应进行手卫生。

2、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无菌物品必须保持无菌状态,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

常见的无菌操作技术:如注射、输液、手术等操作中的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操作区域应清洁消毒,无菌物品的使用和保存应符合要求。

3、清洁与消毒环境清洁与消毒:病房、诊室、手术室等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家具等的清洁消毒。

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物品的清洁与消毒:患者使用的物品(如被褥、衣物等)应定期更换和消毒。

4、隔离技术隔离的目的:将感染源与易感人群分开,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隔离的类型: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隔离可分为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

医院感染管理课件1院感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管理课件1院感基本概念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暴发。
2023
PART 03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与控 制
REPORTING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通过医护人员的手部接触、医 疗器械、患者接触过的物品等 ,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其他患者
或医务人员。
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谈话等产 生的飞沫可直接传播给近距离 接触的人员。
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患 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发的感染,而外源性感染则是由外界病原体进入人体引 发的感染。
分类
内源性感染
由于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发 的感染,如皮肤黏膜表面的细菌 、病毒等。
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病原体进入人体引发的感 染,如通过接触、呼吸、血液等 途径传播的病原体。
提高患者免疫力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 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2023
PART 04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 度
REPORTING
监测方法
01
02
03
微生物学监测
定期收集病人的微生物样 本,检测是否存在病原体 ,以评估医院感染的发生 率和传播情况。
临床观察
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病人的 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可 能的医院感染病例。
感谢观看
感染源分析
调查发现,感染源来自一位患有肺炎 的患儿,通过飞沫传播给其他新生儿 。
案例二:某医院手术室感染事件
事件概述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感染事件,导 致多台手术被迫中断。
感染源分析
调查发现,感染源来自手术室空气 中的细菌超标。
防控措施
加强手术室空气净化消毒,定期对 手术室环境进行监测,对医护人员 进行培训,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概述

医院感染管理概述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与各级人员职责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的定义 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运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总结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并降低医院感染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义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促进医学发展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基本特征
医院感染的基本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源:已感染的病人、病原携带者、人体“贮菌库” 的细菌及医院环境均可作为感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及接触 传播。 易感人群:主要为医院中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预防
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提出标准预防原则,并在全球实施。 标准预防概念: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应用于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传播。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与各级人员职责
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监督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客、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一、有关基本概念l、什么叫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

(2)源性感染: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急性发作。

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

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

因为是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7、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发现的弓形体病、单纯疱疹及水痘属于医院感染吗?答:不属于医院感染。

因为该新生儿是在出生后48小时即发病,是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8、什么叫医院感染散发?答: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9、什么叫医院感染暴发?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突然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0、什么叫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感染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答: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病例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病例水平。

感染的三个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者。

11、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答:医院感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医院感染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菌群;可以发生流行。

12、什么叫二重感染? 答:二重感染是指正常菌群被抑制,条件致病菌或外来致病菌的大量繁殖而出现的新的感染。

主要诱因是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13、什么叫医院感染发病率?其意义是什么?答:医院感染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

它可以反映医院感染发生的强度,描述医院感染的分布情况,研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病因或流行因素,评价预防措施或监控的效果。

14、什么叫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答: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例次的频率。

15、“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应控制在什么围? 答:“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应≤10%,漏报率≤10%。

16、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三部分组成。

17、哪些病人属于医院感染重点监测对象?答:(1)所患疾病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功能者。

(2)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者。

(3)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4)接受各种损伤及介人性检查、诊断、治疗者。

(5)老年、婴幼儿及营养不良者。

(6)住院时间长者。

二、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1、什么叫标准预防?答: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标准预防的特点是什么?答:(1)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给病人,因此,既能保护医务人员,又能保护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3、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 答:标准预防的措施包括:(1)洗手;(2)手套;(3)面罩;(4)隔离衣;(5)可重复使用的器械;(6)医院环境;(7)被服;(8)职务健康安全。

隔离具体措施有: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③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④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对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⑥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医务人员个人分级防护有几级?各级适宜对象是哪些?答:一般分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发热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护人员。

5、医护人员什么情况下须采取三级防护措施?答:医护人员在重大传染病发生时必须采取三级防护措施。

6、什么叫职业暴露?答: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各种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7、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哪些?答:(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有伤口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同时在伤口旁边轻轻挤压直至无血液流出,伤口冲净后应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

(2)确定暴露源及暴露级别。

(3)医务人员发生了职务暴露后应及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卡”报院感科,登记主要容是:职业暴露发生时间、地点、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及暴露源的基本情况。

三、手卫生1、什么是手卫生?答: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什么是洗手?答: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什么是卫生手消毒?答: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什么是外科手消毒?答: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什么是常居菌?答: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什么是暂居菌?答: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什么是手消毒剂?答: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8、什么是速干手消毒剂?答: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9、手卫生设施包括哪些?答: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0、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原则是什么?(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1、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针有哪些?答:(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2、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答:(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13、“六步洗手法”具体步骤?(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3)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具体揉搓步骤为:第一步: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部: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14、如何做好手卫生效果的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及时送检。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cfu 代表菌落数)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15、洗手前应进行哪些准备?答:(1)洗手前,先摘下首饰(戒指、手镯)和手表;(2)剪短指甲(不能配戴假指甲);(3)将袖子卷至肘部;(4)将手及手腕浸湿,保证手及手腕要低于肘部(保证水流向指尖,以免污染手臂);(5)涂抹肥皂或洗手液并彻底揉搓;(6)按“六步洗手法”洗手;(7)如果手被严重污染,应重复以上操作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