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历史学派(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9 世纪中叶以后,德国逐渐走向统一。1871年,一个 由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相联合的统一政权──德意志帝国 ──建立以起来。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历史学派可以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历史学派发生 于19世纪40至70 年代,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 历史/归纳方法;(2)利益倾向性。 新历史学派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与旧 历史学派相比,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新历史 学派不再象旧历史学派那样,全然否定经济规律的存 在;(2)提出“历史统计方法”;(3)新历史学派 特别强调心理、道德和法律的等意识形态因素在经济 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解释各种社会经济现象,提 出经济观点;(4)新历史学派不仅与古典经济学相 对立,还攻击马克思主义学说。它极力推崇国家的超 阶级性。
12.2 先驱者: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Friedric hList,1789—1846)是著名 经济学家、贸易保护主义者和历 史学派先驱。代表作为《政治经 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
1.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源自文库
经济发展阶段论旨在说明德国实行关税保护 制度的必要性。李斯特认为,当时的德国正 向农工商业时期过渡,国家工业相对于英国 发达的工业体系来说还很弱小,必须依靠关 税保护制度来扶植农工商业的发展,通过 “工业关税教育”提高德国的工业生产力。 当德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建立之后,它也要参 与全球自由竞争,使自己达到在经济上和文 化上都高度繁荣的农工商业时期。
希尔德布兰德
布伦诺· 希尔德布兰德(Bruno Hildebrand,1812—1878 ),848年, 他出版《现在和将来的国民经济学》(第 一卷)。1863、1864年,相继出版《国 民经济学的当前任务》和《自然经济、 货币经济及信用经济》。
希尔德布兰德认为,由于经济关系依时空差异而 不同,经济科学只能是研究某一国家经济的“国 民科学”。古典经济学对经济关系的分析,忽视 了精神、道德因素和利他主义动机的作用。他强 调民族固有的所谓“民族精神”,反对各种社会 主义学说。
马克斯· 韦伯
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1846— 1920)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社会 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 资本主义精神》(1920)、《经济与社 会》 (1921)、《科学学论文集》 (1917)等。
韦伯主要考察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起源的关系。其研究基 于这样一个假设:新教教义的某种解释造就了有利于资本主 义制度形成的动机。论证如下:(1)统计数字的证明。(2) 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理智或精神上的共同性。(3) 研究宗教条件在其他文明中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有利或不利 于资本主义制度。由于资本主义在西方文明以外的任何地方 都未曾有过发展,问题也就可以归之为:由宗教信仰决定的 对劳动的特殊态度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西方历史进程所独有的 东西。
克尼斯
卡尔· 克尼斯(Karl Knies,1821— 1898),著有:《历史方法观的政 治经济学》(1853)、《货币与银 行》3卷本(1873—1879)等。
克尼斯明确反对客观经济规律的存在。称自己的 经济学是“相对性原理”,提出研究国民经济生 活发展,是经济学的特殊课题。他强调必须通过 类比,去探索国民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克尼斯的 历史方法以精神因素为动力,有浓厚的宗教信仰。
施穆勒
12.4 新历史学派
古斯塔夫· 施穆勒(Gustav Schmoler, 1838—1917)是新历史学派领袖。其主 要著作是《一般国民经济学大纲》 (1900—1904)。
施穆勒经济学说的要点: (1)施穆勒否认认社会存在普遍的客观的经济规律,反对抽象法。他主张用 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的根本方法。 (2)施穆勒特别强调心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施穆勒提出国家的“超阶级性”,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 位,要扩大国家职能。 (4)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施穆勒提倡用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来克服劳 资对立。通过道德观念的变化,加强国家干预。
桑巴特
魏尔纳· 桑巴特(Werner Sombart,1863—1941) 是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 《现代资本主义》3卷本(1911)、《奢侈与资本 主义》(1913《经济生活的秩序》(1927)、 《高级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经济生活》(1928)
桑巴特将经济精神、经济技术和经济组织统一在经济制度之 下,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史。 (1)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一个经济制度更替过程。每个经济 制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精神和经济技术;(2)在由一 个制度向另一个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经济精神发挥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3)加强国家干预,“重新农业化”,强烈的 种族主义意识。
3.李斯特提出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理论包括: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个人生产力;政治生产力;国 家生产力。
罗雪尔
12.3 旧历史学派
威廉· 罗雪尔(Wilhelm Roscher,1817— 1894 )是著名经济学家,旧历史学派创始人。 他以《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1843)开创了旧历史学派的研究趋势。
2.李斯特的关税保护理论。
(1)关税保护是弱国对抗强国以图发展的有力武 器。关税保护使国家取得贸易机会,不仅是保护国 内工业的手段,也是防止外来干预国家的武器。 (2)关税保护的对象不是农业,而是重要的工业部 门。 (3)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是实行关税保护的前提, 否则会影响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关税保护不 应妨碍国内工业的发展,新式机器和现代化生产资 料的进口应尽可能不受阻碍。
第12章 历史学派
12.1 12.2 12.3 12.4
历史学派的产生及学说特点 先驱者:李斯特 旧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
12.1 历史学派的产生及学说特点
思想萌芽
约翰· 戈特利布· 费希特 (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
亚当· 海因里希· 缪勒 (Adam Heinrich MÜller, 1779—1829),
罗雪尔最早提出了所谓“国民经济学的生理学方法”── 历史方法,为历史学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罗雪尔的主要观点如下: (1)尊重国民经济的自然规律;(2)将社会经济发展分 为四个阶段,整个发展过程具有上升的和下降的不同趋势; (3)用民族的文化特性来论证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5)反对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