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连轧轧制过程数学模型Word版
3 带钢冷轧过程控制数学模型
RAL
Hill轧制力矩公式
3.4.5 轧制力矩及功率模型
1 G = ( (km − ξ )WR ( hin − hout ) QG + tinWRhin − toutWRhout ) × + ΔGL 1000
RAL NEU
RAL
k: 变形抗力(N/mm2) kin: 入口变形抗力(N/mm2) kout: 出口变形抗力(N/mm2) km: 平均变形抗力(N/mm2) h: 厚度(mm) h0: 原料厚度(mm) hin: 入口厚度(mm) hout: 出口厚度(mm) hm: 平均厚度(mm) rt: 总压下率(%)
RAL
(2) 动态变规格
动态变规格,就是在轧制过程中动态地进行产品 规格的变换,亦即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把一种产 品规格(钢种、厚度、宽度等)变换成另一种产 品规格。 这一技术是全连续轧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冷 连轧机组必须采用动态变规格技术。
RAL NEU
RAL
(2) 动态变规格
动态变规格的主要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间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由一个轧制规程变换到另一个轧制规程, 也就是使辊缝和辊速做大幅度变化。如果不按一定规律进 行,势必引起机架间张力的大幅度变化,严重时可能导致断 带或带钢折叠进入轧机,而使轧制过程不能继续进行。 因此在进行动态变规格之前,要进行动态变规格的设定值计 算,由于时间很短,由人工完成控制计算的任务是无法实现 的,只有依靠计算机才能完成。
Elastic recovery zone
RAL NEU
RAL
3.4 .1 变形抗力模型
(1) 基本公式: 厚度为h时的变形抗力 k
⎛ 2 ⎞ 2 100 k= Ck 0 k 0 ⎜ ln +ε0⎟ 3 ⎝ 3 100 − ζ ⋅ rt ⎠
数学建模轧钢问题
轧钢问题轧钢厂所做的工作是将粗大的钢胚变成合格的钢材(钢筋,板材等),其过程一般分为粗轧(热轧)和精轧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粗轧就是将钢坯轧成钢材的雏形,再经过精轧工序,将其轧成合格的钢材。
粗轧是将一长、宽、高分别为l0、b0、h0的钢坯轧成要求的l(>l0)、b(<b0)、h(<h0)钢材雏形。
要得到这种目标不可能一次轧成,要经过多次的翻轧,对宽度的延伸有如下经验公式:其中为钢坯轧前与轧后的高度差,称为压下,其是可控的,通过调整轧机而得到;R为轧辊的半径;b为轧前钢坯的宽度;就是轧后宽度的延伸量。
单位为毫米(mm)。
现场粗轧过程如下:先将钢坯扎过去,再反向倒着轧回来;然后翻钢,即:将钢坯翻一个侧面,将高变为宽,宽为高,再来回轧一遍;接着再翻钢,再来回轧一遍;再翻钢,轧过去,进入下一道工序。
这样整个粗轧过程中钢坯被轧了7次,每次我们都要调整轧机的压下,使得最终的产品达到合格的要求。
由于轧机功率的限制,每次轧机的压下不能太大,有一个上限。
所谓的合格产品是指最终的产品高和宽误差在0.5%之内。
每次轧制轧机所用的能量与所轧钢坯的长度、轧制前后钢坯截面积压缩比以及压下成正比。
厂方希望知道每次轧制轧机的压下是多少时,生产出的产品为合格产品且使用的能量最小。
试为该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下列数据计算你的结果。
原始钢坯:长l0 = 5000mm,宽b0 = 488mm,高h0 = 326mm;最终产品:宽b7 = 235mm,高h7 = 215mm;轧辊半径:R = 405mm;每次压下最多不能超过90mm。
(注:这里的宽和高只用来方便说明问题,所以开始轧制时并非一定以326mm作为高)。
绪论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概述
• 工艺类数学模型,需要运用工艺理论知识:如轧制 原理、轧钢工艺学,一般用于基础自动化级计算机 对执行机构最优控制计算
3)模型在轧制过程控制中的作用
• 轧制过程基本参数的计算。如轧制温度、力能参 数、轧件、轧辊和机架变形的计算等
• 执行机构动作参数的设定计算。如辊缝、轧制速 度、液压缸的位置的设定等 • 动态调整量的给定。如AGC系统的辊缝调节量板 形控制系统的弯辊力调节量等 • 根据反映轧制过程效果的在线数据,对模型系数 进行自学习使模型能够工作在最佳状态。
轧制过程数学建模方法
• 基于理论分析的建模方法 通过对轧制过程物理、力学现象的分析找出 主要影响因素和一般性规律,得到轧制过程关键 参数的计算结果。 • 基于数据回归的建模方法 以生产和实验数据作为依据,依照数理统计 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对模型的精确度、相关性做 出评价,最后得到能够在线应用的数学模型。 • 基于人工智能的建模方法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报轧制力、卷 曲温度、轧件力学性能
划分为:总体模拟、局部模拟及微观模拟
总体模拟
• 主要包括:轧制力、力矩、功率、平均温 度及宏观力学参数的模拟。 • 与传统的经验公式相比,可以预测不同变 形历史阶段(咬入、稳定轧制及丢尾)的 轧制力及力矩的变化,为轧制规程的制定 提供理论依据。
局部模拟
• 主要包括对材料(变形体)内部应力、应 变、应变速率、温度等的计算。 • 通过模拟轧件在孔型中金属流动和不均匀 变形,确定应力应变和温度场分布及工艺 参数的影响规律,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产 品形状和尺寸精度的目的。
5 数学模型的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必要性 • 不论是用理论方法还是统计方法建立的 数学模型,当用于预报时,总会存在残 差 δ。 • 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MTSP模型及求解》word版
热轧生产调度的多旅行商问题模型及求解摘要:传统对于热轧调度的研究,往往采用的是串行策略,实质是一种贪婪方法,可能导致局部最优。
本文从全局最优观点提出能够同时产生一个班次中的M 个轧制单元计划的并行策略,并且根据实际生产约束,可以热轧调度问题归结为多旅行商问题模型。
为了求解,将MTSP变换为单旅行商问题模型,并适用改进遗传算法能有效搜索出最优解。
关键词:热轧生产;调度;旅行商问题;改进遗传算法钢铁企业在实际编制热轧生产调度时,一般都是从合同订单预选池中挑选订单,依次编制出M个轧制计划单元[1]。
这种策略模拟人工编制计划的思想,采用串行策略建立了单旅行商模型[2]。
但是这种策略类似于贪婪方法,有可能陷入局部最优。
一种合理的办法是并行方法,即从订单池中同时编制出M个轧制单元计划。
并行方法可以归结为MTSP。
1热轧生产调度的问题描述1.1 问题描述将全部订单看成一个个节点(相当于TSP中的城市),一个轧制生产单元看成是经过一定数目节点的一条旅行路径,节点之间的距离(评价值)可定义为轧制规范的评价值(如相邻板坯的宽度、厚度、硬度等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则热轧生产调度问题可归结为非对称旅行商模型[3]。
由于热轧生产调度问题中的轧制单元计划是一条开放路径,每一个订单只能轧制一次。
如果一个热轧调度包括M条轧制单元计划,则存在M个开放路径,并且任意两个轧制单元计划的开始和结束点的订单都不相同。
这意味着任意两个轧制单元计划之间没有相同的点(订单),开始订单也不确定,所以必须建立全新的模型。
1.2 热轧调度问题进入标准MTSP问题的变换为了将热轧调度问题转换为MTSP问题,引进了M个虚拟节点(定单) 其编号为N+1,N+2,…,N+M。
通过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一个虚拟节点被引进热轧调度问题当中,要求所有的轧制单元计划都从这个虚拟节点出发。
这个虚拟节点既是源点也是收点,这样就构成了闭合回路。
第二步是M-1个附加节点被引进,这样可以保证M个闭合回路的形成,同时满足每个节点正好被访问一次,也就是每一个生产定单正好被轧制一次[4]。
绪论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概述
总体模拟
• 主要包括:轧制力、力矩、功率、平均温 度及宏观力学参数的模拟。 • 与传统的经验公式相比,可以预测不同变 形历史阶段(咬入、稳定轧制及丢尾)的 轧制力及力矩的变化,为轧制规程的制定 提供理论依据。
局部模拟
• 主要包括对材料(变形体)内部应力、应 变、应变速率、温度等的计算。 • 通过模拟轧件在孔型中金属流动和不均匀 变形,确定应力应变和温度场分布及工艺 参数的影响规律,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产 品形状和尺寸精度的目的。
5 数学模型的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必要性 • 不论是用理论方法还是统计方法建立的 数学模型,当用于预报时,总会存在残 差 δ。 • 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 1 ) 模 型 本 身 的 误 差 : 理 论 模 型 ( 如
Bland-Ford压力模型、前滑模型等)在推导 过程中总要接受某些假设与近似,不可能非 常完善,在用于预报时,必然导致误差。而 统计模型(如变形抗力、能耗等模型)是根 据实测数据用回归的方法得到的。既然实测 数据是一些遵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因此 回归方程也必然存在着误差。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
将计算机应用于轧制过程,由它按预先制定的程序 来处理和加工与过程相关的信息,对过程进行有效 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所有这些就叫做轧制过程的 计算机控制。
2)轧制自动控制的三大要素 • 控制用的工艺控制数学模型、与此相适应的可靠性 高的检测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构成自动化的三大 基本要素,也就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
轧制过程控制及数学模型
参考教材
• 任勇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 孙一康 《冷热轧板带轧机的模型与控制》 冶 金工业出版社 2010 • 刘相华 《轧制参数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化学 工业出版社 2007 • 孙一康 《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 冶金工 业出版社2002 • 丁修堃 《轧制过程自动化》 冶金工业出版社
(完整word版)第五章轧制规程的计算
(完整word版)第五章轧制规程的计算典型产品的孔型、压下规程设计在设备能⼒允许条件下尽量提⾼产量充分发挥设备潜⼒以提⾼产量的途径不外乎是提⾼压下两、缩减轧制道次、确定合理速度规程、缩短轧制周期、减少换辊时间,提⾼作业率及合理选择原料增加坯重等。
对于连轧机⽽⾔主要是合理分配压下并提⾼轧制速度。
⽆论是提⾼压下量还是提⾼轧制速度,都涉及到轧制压⼒轧制⼒矩和电机功率。
⼀⽅⾯要求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另⼀⽅⾯⼜要求保证设备安全和操作⽅便,就是说在设备能⼒允许的条件下努⼒提⾼产量。
⽽限制压下量和速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咬⼊条件、轧辊及接轴叉头等的强度条件、电机能⼒的限制以及轧机的具体情况考虑其他因素等。
在保证操作稳便的条件下提⾼产量①操作稳便的钢板轧制定⼼条件,努⼒提⾼轧机的刚度。
尽⼒消除机架刚度对钢板纵向和横向精度的影响②提⾼板形及尺⼨精度质量。
板带材轧制的精轧阶段对于保证钢板的性能、表⾯质量、板形及尺⼨精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
为了保证板形质量及厚度精度,必须遵守均匀延伸或所谓的“板凸度⼀定”的原则去确定各道次的压下量。
③注意保证板组织性能和表⾯质量。
例如有些钢种对终轧温度和压下量有⼀定的要求,都需要根据钢种特性和产品技术要求在设计轧制规程时加以考虑。
制定压下规程以典型产品为例确定板坯长度(典型产品:x70,规格:17.5*3500*15000mm)取轧件轧后两边剪切余量为△b=100×2mm,头尾剪切余量为△l=500×2mm。
则:轧件轧后的⽑板宽度b=3500+100×2=3700mm;轧件轧后的⽑板长度l=15000+500×2=16000mm。
若忽略烧损和热胀冷缩,则根据体积不变定律可得:L =h b l /H B =17.5 * 3700 * 16000 / 175 * 2000=2960 mm根据板坯定尺取:L=3000mm咬⼊条件的计算参考现场数据及有关资料,热轧中厚板轧机的咬⼊⾓为18°~ 22°,当低速咬时,咬⼊⾓可取20°,并且轧辊⼯作直径取最⼩值1030mm,1120mm。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
1轧制过程数学模型1.1轧制工艺参数模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轧钢生产过程的控制,促使轧钢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和优质方向发展。
电子计算机在线控制生产过程,不仅仅只是电子计算机本身的硬件和软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统和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正因为有适合轧钢生产的各种数学模型,才有可能实现电子计算机对整个轧钢生产各个环节的控制,获得高精度的产品。
线材连轧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可归纳为尺寸变化和温度变化两大类性质极不相同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物理过程,涉及的数学模型主要是轧制工艺参数的制定、各环节的温降变化、产品质量控制及实现线材连轧生产的可靠性等。
在线材连轧生产过程中,准确地计算(预估)各个环节的温度变化是实现计算机控制的重要前提,这是因为轧件各道次的变形阻力、轧制压力、轧制力矩的准确确定与温度是分不开的,而各机架轧制压力的预估精度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安全等。
下面分别讨论线材连轧生产过程中的温降模型、变形阻力模型、轧制力与轧制力矩模型。
1.1.1延伸系数及孔型尺寸计算模型在制订棒线材轧制工艺时,当坯料和产品断面面积F 0和F n 给定之后,总延伸系数∑μ就可唯一确定:nn n i i n i F FF F F F F F F F 011211021===-+∑ μμμμμ 其中:n ——总轧制道次;μi ——某一道次的延伸系数; F i ——某一道次的轧件断面面积。
椭圆孔示意图mB R F +-=)sin (2θθRB 2arcsin2=θ ⎪⎭⎫ ⎝⎛--=2cos 12θR h m对于圆孔,轧件断面面积可通过下式计算:圆孔示意图απθ2-=αθtan 422R R F +=1.1.2前滑模型孔型轧制时的前滑率计算可采用筱篬或斋藤提出的实验模型。
两者都认为前滑仅是轧件、孔型几何尺寸的函数。
斋藤模型以平均工作辊径定义前滑,当道次变形量较小时会出现负前滑的计算结果;筱篬模型改用孔型槽底处的最小辊径定义前滑,即前滑S f 为:S f =V 1/V R -1 (1.1) 其中:V 1 ,V R ——轧件出口速度及孔型槽底处的轧辊线速度。
冷连轧过程控制原理与数学模型
0.010sec 基础自动化级
RTI 0.001sec 执行控制级
冷连轧过程控制基本原理
概述
冷连轧过程控制基本原理
概述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是伴随着高精度闭环控制在轧制领域达到一定水平而 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且逐渐成为整个冷连轧控制系统的“中枢神经”。一方面 ,它作为工艺模型与自动控制系统的结合,计算得到符合现场工况的轧制工艺 参数,另一方面又作为整个冷连轧多级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控制 系统起着指导与协调的作用。
工艺模型优化
(2)工艺质量优化-模型自学习、自适应 自学习:经过了一定数量的自适应以后,得到了足够好的改善模型,则启动自 学习功能并将获得的模型自学习系数按照规格、材质等分别存储在自学习数据库 中相应的位置。该模型系数不仅用于本卷带钢的轧制,还被用于具有相同规格及 材质的后续带钢的轧制。 过程控制优化计算不仅针对基础自动化目标值,还包括各开环、闭环增益。
工艺质量设计、优化与管理
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计划库
厚度分配计算
轧制规范库
轧制规范
优化数据
自学习计算
历史数据库
轧辊数据库
预设定计算
设备参数
数学模型
设定/再设定
N序列管理库
钢卷数据 预设定数据 再设定数据 校正设定数据 实际数据
材料库 变形抗力
优化库 优化数据
校正设定计算
自适应计算
真伪识别 量纲匹配 可信度计算
自适应:为了保证再设定计算各设定值的准确性,轧制过程中利用设定值与实 测值的偏差,在不改变模型公式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算法修正模型系数,反映 当前轧制状况,使计算的设定值趋同实测值,提高设定精度。自适应对象包括轧 制力模型、前滑模型、转矩模型、辊缝设定模型和弯辊力设定模型等。
轧制力数学模型与在线计算模型
轧制力数学模型与在线计算模型轧制力的计算是轧钢过程控制的核心,其计算精度直接影响着整个轧制过程,是板形板厚设定及其控制的基础。
因此,国内外以轧制力的计算为核心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轧制力计算的研究。
根据塑性力学原理分析轧制过程变形区内的应力状态与变形规律,确定接触弧上单位压力P 的分布规律及大小;由于单位轧制压力在接触弧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为便于计算,一般接着求解单位轧制压.力的平均值——平均单位轧制压力;最后以确定的平均单位轧制压力和接触面积的乘积来计算轧制压力P的数值。
T.Karman(卡尔曼)和E.Orowan(奥罗万)通过对轧制变形区内的带钢变形所受水平应力的不同假设,推导'出了单位压力的基本方程,即卡尔曼方程和奥罗万方程。
卡尔曼微分方程是,在带材轧制情况下,在变形区内取一单元体doi(宽度为1),使该单元体的坐标方向与主变形的方向相重合,如图2-37所示,研究单元体上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卡尔曼单位压力微分方程式:奥罗万则认为轧件与轧辊之间是否产生相对滑动,决定于单位摩擦力的大小,当单位摩擦力小于材料剪切屈服极限时,产生相对滑动;而单位摩擦力大于或等于材料剪切屈服极限r,时,不产生相对滑动而出现粘着,并认为热轧时存在粘着现象。
由于粘着现象的存在,奥罗万在变形区内取一个圆弧形小条作为微分体来分析(图2-38),可得奥罗万单位压力平衡微分方程式:通过对卡尔曼和奥罗万单位压力微分方程作不同的假设与简化(主要是单位摩擦力的大小及分布与接触弧曲线方程的性质),可以得到不同的平均单位轧制压力计算式。
常用的方法有采利柯夫方法、Bland-Ford方法、Sims方法、Stone方法、Ekehmd方法等,以及利用该原理进行改进的方法。
中国冶金行业网在大多数情况下,外摩擦对应力状态的影响是主要的,而大部分计算平均单位压力的理论公式主要是计算的公式。
根据不同的轧制情况,如热轧、冷轧、轧件厚度等,需要采用不同的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方法。
高速线材热连轧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阎军
轧制过程中塑性功转化热作为内热源,其热流 强度由下式困确定
由图 2 可知,两种不同模型在几何尺寸上转换 关系可用下式描述
R=
g=一一 } v 4 万— I
2 )边界条件
轧辊和轧件之间有摩擦生热和接触换热,其边 界条件可表示为
界 ( )= T( ,) 0 5 5 () 2
2 )坯料各点与圆柱各点之间的温度对应关系为
5 +k
T 一{ 名 ( k )
i - =5 k i -k 5于z =5 , (
Ti +艺 [O5 ,+ ) (j , T ,一 )
j -k 5 - =5 ,4 k
5 +k
Fg1 i r m t se h te e t uu rln l e i Da a ac t f h wr cni os lg . g m i k c o r i o n oi i n
12 轧制模型的处理 .
吕军义 Em i luy ht eu c - a : ni u d. l v @a . n j 作者简介:吕军义, 男,18 年生,安徽工业大学 92 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数值模拟 收稿日 期:20-2 5 修订 日 20-3 2 06 - ; 10 期: 07 - 01
(2 1)
15 温度计算的有限差分模型 . 求解过程采用运算速度较快、求解简单的显式 有限差分模型。其原理是将求解区域划分为网格, 在网格的 节点上用有限差分近似代替微分。用代数 形式的 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微分方程,可得出传热问 题的有限差分模型。 显式有限差分模型在运用时必 须保证每一项的系数大于等于零,即保证其计算过 程收敛的 稳定性条件。 轧制过程中二维传热和一维传热外边界节点的 显式有限差分模型及其稳定性条件为,计算时箱形 断面网 格划分 1x A =o o , 1 x 0 y;一维圆柱断面沿 径向分为5 等分, rr . A/=02。 由于要考虑到轧件表面和环境的热交换,计算 过程中 要注意边界条件的使用。如图 3 所示,在离 轧件表面距离为 O 处假设存在一点 F, x 设环境温
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
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
摘要:
一、引言
二、精轧连轧机轧制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1.轧制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2.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的构建
三、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的应用
1.计算轧制力的实际应用
2.计算模型的误差分析
四、结论
正文:
正文
一、引言
精轧连轧机是钢铁、有色金属等材料加工行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轧制设备。
在精轧连轧机的工作过程中,轧制力的合理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操作人员了解轧制力的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为轧制设备的设计、优化和故障诊断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精轧连轧机轧制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1.轧制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精轧连轧机轧制力计算模型的建立,首先要依据轧制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轧制力计算原理主要有胡克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弹性力学原理
等。
2.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的构建
在建立了轧制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后,就可以根据精轧连轧机各轧机的具体工作情况和力学模型,构建出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的计算模型。
三、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的应用
1.计算轧制力的实际应用
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模型来计算轧制力,然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从而对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
2.计算模型的误差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模型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计算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是提高计算模型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
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
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的轧制力计算模型可以基于布格斯方程和通用轧制力方程来进行建模。
布格斯方程是描述金属塑性变形力学的经典方程之一,可以描述金属在轧制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行为。
布格斯方程可以表示为:
σ = Kε^n
其中,σ是应力,ε是塑性应变,K和n是材料的常数。
该方程描述了应力和塑性应变之间的
关系,可以通过实验得到材料的K和n值。
通用轧制力方程用于计算轧机的轧制力,可以表示为:
F = Keff × A × σ × L
其中,F是轧制力,Keff是有效系数,A是金属的横截面积,σ是应力,L是轧制区域的长度。
轧制力的大小与材料的塑性应变、金属横截面积以及轧制区域的长度有关。
在精轧连轧机中,可以将不同轧机之间的轧制力模型进行串联,即将各个轧机的轧制力相加,得到总的轧制力。
具体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布格斯方程和通用轧制力方程,并结合轧机的参数和工艺条件进行计算。
需要确定的参数包括材料的K和n值、金属横截面积、轧制区域的长度以及轧机的工艺条件等。
通过合理选取参数和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的轧制力计算模型。
棒材轧制过程数学模型
0.2220
-0.1697
0.3792
1.384
30CrSiMo
159.9
-2.833
3.670
0.1627
-0.0945
0.3454
1.337
12Mn
160.9
-2.744
3.493
0.2270
-0.1865
0.4433
1.543
12MnNb①
164.5
-2.682
3.414
0.1216
当静力变形时(102s-1)为0.9%~2.6%;
当动力变形时(102s-1)为19%~21%;
σb——强度极限,MPa;
ty0——钢材的熔点温度,K。
取钢材的密度γ=7.8,则得:
(1.10)
由于传导和对流引起的温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以采用А.И.采利柯夫方法计算在孔型中轧制和移送到下一孔型时间内,轧件温度得变化:
Sf=V1/VR-1(1.1)
其中:
V1,VR——轧件出口速度及孔型槽底处的轧辊线速度。
在孔型中轧制时,前滑值取平均值 ,其计算式为
式中 ——变形区中性角的平均值;
——咬入角的平均值;
——摩擦角,一般为21~27度;
——轧辊工作直径的平均值;
——轧件轧前、轧后高度的平均值;
1.1.3轧件温降模型
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是由辐射、传导、对流引起的温降和金属变形所产生的温升合成的,可用下式表示:
=ln
=
(1.19)
其中:
F0,FH——轧件入口断面面积和轧件被孔型压掉部分的断面面积;
F——轧辊平均工作半径;
N——轧辊转数,r/min;
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
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模型【实用版】目录一、精轧连轧机概述二、轧制力计算模型的建立1.轧制力的概念2.轧制力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三、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的应用1.各轧机轧制力的计算2.轧制力对轧制成品质量的影响3.应用实例分析四、结论正文一、精轧连轧机概述精轧连轧机是一种连续轧制设备,主要用于金属板材的加工。
它通过一系列轧辊对金属板材进行连续轧制,以达到所需的厚度和宽度。
在精轧连轧机中,各轧机之间需要协调工作,以保证轧制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轧制力计算模型的建立1.轧制力的概念轧制力是指在轧制过程中,轧辊对金属板材施加的压力。
它是轧制过程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到轧制成品的质量和产量。
2.轧制力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轧制力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经验公式法、理论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
(1)经验公式法:根据实际生产数据,总结出轧制力与轧辊直径、轧制速度、金属材质和轧制道次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轧制力计算模型。
(2)理论分析法:基于轧制过程中的物理原理,如轧辊与金属板材之间的摩擦、轧辊的弯曲变形等,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出轧制力。
(3)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模拟轧制过程,求解出轧制力。
三、精轧连轧机各轧机之间轧制力计算的应用1.各轧机轧制力的计算根据建立的轧制力计算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各轧机所需的轧制力。
在实际生产中,各轧机之间的轧制力需要协调分配,以保证整个轧制过程的稳定进行。
2.轧制力对轧制成品质量的影响轧制力是影响轧制成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果轧制力过大,会导致金属板材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影响板材的性能;如果轧制力过小,则无法达到所需的轧制效果。
因此,合理控制各轧机的轧制力,对提高轧制成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应用实例分析以某钢铁厂的精轧连轧机为例,采用上述轧制力计算模型,计算出各轧机的轧制力。
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分析轧制力对轧制成品质量的影响,得出合理控制各轧机轧制力的结论。
带钢热连轧数学模型汇总
1.7.2厚度控制设定值的计算16
1.7.3计算轧辊线速度16
1.7.4空过机架的设定16
1.
1.1
精轧区域的总压下量等于中间坯厚度与成品厚度之差。每个机架所分担的负荷要根据要求的压下规程进行计算。精轧各机架的负荷通过压下率表示:
()
其中 为机架号(单位:无量纲);
为 机架的相对压下率(单位:无量纲);
由于当 时有, ,以下近似关系成立:
当 取负值时, 在(0-1]范围内取值。这就可以保证公式(93)的收敛性。而当 取正值时仍要保证公式的收敛性,则还要进行如下变换:
取温度偏差的正负号 ,并定义函数 、函数 及 。
根据以上参数可计算出一个新的速度 :
()
下一步叠代计算时,速度修正公式为:
()
在实际的计算中,为了提高叠代计算的效率,修正系数 可以根据一个与厚度相关的一个函数来表示:
设 为待求解的压下率,则
()
()
而根据各机架的负荷分配值,可计算得到各机架的功率
()
()
根据(26)与(28)可得:
()
进而可得:
()
由于 是未知数,还无法根据(30)式计算得到 的数据。为此需要先假设一个临时的压下值及温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机架的功率数据
()
这些机架的功率总和只与总的压下相关,而与每个机架的压下率无关。因此以下关系成立:
()
1.5.3
为了简化由于辐射引起的温降,可假设带钢的温降与辐射时间、带钢的表面及带钢与空气的温差成正比,即:
()
并由此引起温降
()
而辐射时间为:
()
辐射体的体积为
()
将以上公式进行整理可得:
304不锈钢棒线材热连轧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T - T∞ ) (∂t /∂n ) =h q = -λ
(3)
式中: T ∞ - 环境温度; h- 等效换 T- 轧件表面温度; 热系数。 轧辊 与 轧 件 之 间 的 接 触 热 传 导 系 数 取 9.5 轧件对称面采用绝热边界 q = 0。功热转 kW/m2 , 换系 数 取 0.9。摩 擦 生 热 平 均 分 配 给 轧 辊 和 轧 件。 2 结果与分析 将各模型数值结果传递, 依次计算各段温度 场后并衔接起来, 在同一截面上取心部、 中部和表 面点, 通过这 3 个点可以得到 304 不锈钢从出炉 到 18 道次轧制过程的温降曲线, 如图 3 所示。 从图 3 中可以看到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特 点。轧件经过高压水除鳞, 表面温度瞬间下降。 由于换热时间很短, 心部和中部的温度没有变化。 在 1 ~ 6 辊之间轧制时, 由于所取表面点受轧件已 经轧入部分塑性变形生热的影响, 表面的温度先 是升高一下, 接触轧辊后, 表面温度瞬间下降。而 在心部, 轧制变形产生的热量使该处在粗轧 6 道 次过程中温度一直上升。中部的点受内部热传导
图 1 为辽宁特钢棒线材轧制生产线的主轧机 组分布示意图。主轧制线为 “跟踪式” 连轧, 轧辊 平立交错布置。终轧尺寸为 Φ5 . 5 mm 的 304 不锈 钢线材开坯断面尺寸为 150 mm × 150 mm, 圆角 18 共经历 30 道次轧制, 经粗轧机组和中轧机组 mm, 共 18 道次后尺寸为 Φ15.4 mm 通过对 304 不锈钢生产过程进行调研, 借助 商业有限元软件 MSC. Marc 建立了棒材轧制过程 的三维模型。轧辊按照实际工作间距分布。根据
3 4 1 2
图 4 304 不锈钢轧件表面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 较 Fig. 4 Comparison between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 of surface temperature of 304 stainless steel workpiece
304不锈钢棒线材热连轧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304不锈钢棒线材热连轧温度场的数值模拟304不锈钢棒线材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热连轧。
热连轧是指通过加热棒线材,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然后通过连续轧制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对于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热连轧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到各个位置的温度数值,从而揭示温度分布的规律。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热连轧过程中的温度场。
在模型中,我们需要考虑棒线材的传热机制、热辐射和热对流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建模和计算,可以得到棒线材在不同位置的温度数值。
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我们需要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和物性参数。
这些数据包括棒线材的初始温度、环境温度、材料的热导率、比热容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数学模型的输入参数,用于计算温度分布。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棒线材划分为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的温度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均匀的。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热传导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每个小区域内的温度分布。
在得到了棒线材各个位置的温度数值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结果呈现出来。
例如,可以绘制温度随位置的变化曲线,或者在平面上绘制温度等高线图。
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棒线材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及温度在不同位置的变化规律。
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可以对热连轧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各个参数的数值,来模拟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温度分布情况,从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304不锈钢棒线材热连轧过程中的温度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温度分布的规律,为生产过程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在钢铁行业和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轧制过程数学模型1.1轧制工艺参数模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轧钢生产过程的控制,促使轧钢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和优质方向发展。
电子计算机在线控制生产过程,不仅仅只是电子计算机本身的硬件和软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统和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正因为有适合轧钢生产的各种数学模型,才有可能实现电子计算机对整个轧钢生产各个环节的控制,获得高精度的产品。
线材连轧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可归纳为尺寸变化和温度变化两大类性质极不相同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物理过程,涉及的数学模型主要是轧制工艺参数的制定、各环节的温降变化、产品质量控制及实现线材连轧生产的可靠性等。
在线材连轧生产过程中,准确地计算(预估)各个环节的温度变化是实现计算机控制的重要前提,这是因为轧件各道次的变形阻力、轧制压力、轧制力矩的准确确定与温度是分不开的,而各机架轧制压力的预估精度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安全等。
下面分别讨论线材连轧生产过程中的温降模型、变形阻力模型、轧制力与轧制力矩模型。
1.1.1延伸系数及孔型尺寸计算模型在制订棒线材轧制工艺时,当坯料和产品断面面积F 0和F n 给定之后,总延伸系数∑μ就可唯一确定:nn n i i n i F FF F F F F F F F 011211021===-+∑ μμμμμ 其中:n ——总轧制道次;μi ——某一道次的延伸系数; F i ——某一道次的轧件断面面积。
椭圆孔示意图mB R F +-=)sin (2θθRB 2arcsin2=θ ⎪⎭⎫ ⎝⎛--=2cos 12θR h m对于圆孔,轧件断面面积可通过下式计算:圆孔示意图απθ2-=αθtan 422R R F +=1.1.2前滑模型孔型轧制时的前滑率计算可采用筱篬或斋藤提出的实验模型。
两者都认为前滑仅是轧件、孔型几何尺寸的函数。
斋藤模型以平均工作辊径定义前滑,当道次变形量较小时会出现负前滑的计算结果;筱篬模型改用孔型槽底处的最小辊径定义前滑,即前滑S f 为:S f =V 1/V R -1 (1.1) 其中:V 1 ,V R ——轧件出口速度及孔型槽底处的轧辊线速度。
在孔型中轧制时,前滑值取平均值f S ,其计算式为()[]1cos 1cos ++-=hhD S f γγ⎪⎪⎭⎫⎝⎛+=βααγ212 Dh H --=1cos α 式中 γ——变形区中性角的平均值; α——咬入角的平均值; β——摩擦角,一般为21~27度; D ——轧辊工作直径的平均值;h H ,——轧件轧前、轧后高度的平均值; 1.1.3轧件温降模型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是由辐射、传导、对流引起的温降和金属变形所产生的温升合成的,可用下式表示:b d Z f T T T T T ∆-∆+∆+∆=∆(1.5)以上四项起作用的是辐射损失和金属变形热所产生的温升。
各项温度变化的计算按下式进行:1、由于辐射引起的温降计算41000072.0⎪⎭⎫ ⎝⎛=∆T G Ft T f (1.6)式中:ΔT f ——辐射引起的温降,℃;F ——轧件的散热表面积,m 2; t ——冷却时间,s ; T ——轧件表面绝对温度,K 。
2、由于传导引起的温降计算 cZZ Z Gh c t F T 08.1λ=∆(1.7)式中:ΔT Z ——传导引起的温降,℃;λ——钢材的导热系数,λ≈1.255KJ/(m ·h ·℃);Fz ——轧件与导热系体的接触面积,m 2,对于轧辊Fz =2l c b c ×10-6; l c ——轧件与轧辊的接触弧长,mm ; b c ——轧件轧前与轧后的平均宽度,mm ;c 0——钢材平均比热容,在若杂货温度西热轧温度下取c 0=0.627KJ/Kg ·℃tz ——传导时间,s ;hc ——轧件轧前与轧后的平均高度,mm 。
3、由于对流引起的温降计算f r d T T T T t V T T T ∆⎪⎭⎫ ⎝⎛-⎥⎥⎦⎤⎢⎢⎣⎡+-∆405.22301003.0ε(1.8) 式中ΔTd ——对流引起的温降,℃; T ——轧件表面绝对温度,K ; T 0——环境绝对温度,K ; V 0——轧件的移动速度,m/s ; t ——对流时间,s ;εr ——轧件表面的相对黑度,εr ≈0.8;ΔTf ——同时间内的辐射温降,℃; 4、由于变形热产生的温升计算 Gc a A T b 0427)1(-=∆(1.9)式中ΔTb ——变形热产生的温升,℃;A ——该道次所需变形功,根据公式A=pVln(H/h);P ——平均单位压力,MPa ,粗略估计可用p=(t y0-t -75)×σb /1500计算;V ——轧件体积,mm 3H 、h ——轧件轧前、轧后高度,mm ;a ——系数,表明被轧件吸收的变形能的相对部分,在T/T y0>0.4时,当静力变形时(102s -1)为0.9%~2.6%; 当动力变形时(102s -1)为19%~21%;σb ——强度极限,MPa ; t y0——钢材的熔点温度,K 。
取钢材的密度γ=7.8,则得:)/ln()1(184.0h H a p T b -=∆(1.10)由于传导和对流引起的温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可以采用А.И.采利柯夫方法计算在孔型中轧制和移送到下一孔型时间内,轧件温度得变化:27327310000255.0100033100+⎪⎪⎭⎫ ⎝⎛+∆++-=∆t t F lt t T (1.11)式中t 0——进入该孔型前得轧件温度,℃; l ——轧后轧件横截面周边长,mm ; F ——轧后轧件横截面面积,mm 2; t ——轧件冷却时间,s ;Δt 1——在该孔型中金属温度得升高,℃; Δt 1值按下式确定:Δt 1=0.183K m ln μ(1.13) 式中K m ——金属塑性变形抗力,MPa ; μ——延伸系数。
1.1.4变形抗力模型钢铁材料在热状态下的物理特性,与其温度、化学成分、应力、应变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对于大多数钢种,只能给出离散数据的描述;但对于碳钢,平均变形抗力(MPa/mm2)可按以下模型计算:m m f m f K )10/(εσ=(1.14) 其中:f σ——简单应力状态下的材料热变形抗力。
0.28exp (05.001.00.5+-C T ) (T ≥T d ) f σ=0.28g (C,t )exp(05.001.00.5+-C T d ) (T <T d )(1.15)式中:参数T ,T d 按下式计算: T=10002730+t T d =0.9532.041.0++C C(1.16)其中:t 0——轧件温度;C ——材料的碳含量百分数。
式(2)中的函数g(C,t)为:09.006.042.049.095.0)9.0(0.30),(2+++⎪⎭⎫ ⎝⎛++-•+=C C C C T C t C g (1.17) 式(1)中的f m 为考虑材料应变量等因素的影响系数:⎪⎪⎭⎫ ⎝⎛-⎪⎪⎭⎫⎝⎛+=2.015.02.013.1εεnm n f C n 07.041.0-=(1.18)在孔型设计时,式(1)、式(5)中的平均应变ε和平均应变速率.ε按下式计算: ε=ln HF F F -00.ε=m m L N R 602επ(1.19)其中:F 0,F H ——轧件入口断面面积和轧件被孔型压掉部分的断面面积; F ——轧辊平均工作半径; N ——轧辊转数,r/min ; Lm ——接触弧平均长度。
式(1)中的指数m 由下式给出:(—0.019C +0.126)T +0.075C -0.05 (T ≥T d )(0.081C -0.154)T +-0.019C +0.207+0.027/(C +0.32)(T ≤Td ) (1.20) 该模型的适用范围为:材料的碳含量小于 1.2%,温度在(700-1200)℃范围内,平均应变小于0.7,平均应变速率在(0.1~100)s -1范围之内,该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其数学上的完整性,利于实现计算机编程计算,但也因此使其精确性有所降低,可用来进行预报。
另外,为了适应计算机在线控制轧钢生产对变形阻力数学模型的要求和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周纪华等采用碳钢和合金在高温、高速下测定得到的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变形程度对变形阻力影响的大量实测数据而建立了非线性回归模型。
它是以各种钢种为单位,得到各回归系数值,结构如下式。
⎥⎥⎦⎤⎢⎢⎣⎡--⎪⎭⎫ ⎝⎛⨯⎪⎭⎫ ⎝⎛+=+4.0)1(4.010)ex p(66210543γγμσσa a a T a a a T a(1.21)式中 1000273+=t T ; 0σ——基准变形阻力,即t =1000℃、γ=0.4和μ=10s -1时的变形阻力(MPa );t ——变形温度(℃);u ——变形速度(s -1);γ——变形程度(对数应变); γ⋅=lv u 1, (1.23) )ln(μγ=(1.24)式中 v 1——轧件出口速度; l ——变形区长度; R ——轧辊半径; h 0——轧前高度。
0σ、1a ~6a ——回归系数,其值取决于钢种。
各回归系数值按钢种的分类列于表1-1至表1-14。
表1-1普通碳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表1-2优质碳素结构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表1-3低合金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注:1.①②③表示Nb含量不同。
2.*在进行变形抗力试验时,将试件加热到1250℃,再冷却到850~1150℃进行压缩得到变形抗力的试验数据。
表1-4合金结构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表1-5碳素工具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表1-6合金工具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表1-7弹簧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表1-8轴承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表1-9不锈耐酸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表1-10硅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回归系数将此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经典的变形抗力曲线图对比后发现,当变形速度在1~30s -1,变形温度在850~1200℃之间时,结果能够很好的吻合曲线。
因此在编制程序进行计算时采用的便是此模型。
1.1.5轧制压力模型工程计算中经常采用如下简化的专用于孔型轧制的轧制压力公式计算轧制压力:Q F K P d m =(1.25) 式中:m K ——平均变形抗力;d F ——接触投影面积;确定轧件与轧辊的接触面积,经常采用如下公式:用矩形-箱形孔,方-六角,六角-方,方-平椭圆,平椭圆-方以及矩形-平辊系统轧制时⎪⎪⎭⎫ ⎝⎛-+=1122101ηA B B H S (1.26) 按方-椭轧制方案时 75.0)1(121-+=A H S ηξη(1.27)()⎪⎪⎭⎫ ⎝⎛++⎪⎪⎭⎫ ⎝⎛-++⎪⎪⎭⎫ ⎝⎛-++=213.009.011845.0375.01128.0)1(29.071.0221k k a a ηηηδξ 按椭-椭,椭-圆,圆-椭,椭-立椭和立椭-椭轧制时⎪⎪⎭⎫ ⎝⎛-=1121ηξA H S (1.28)椭圆-圆 )1.01)(62.1(201K K a a --=δδξ(1.29)圆-椭圆 )4.01)(62.1(2101δδδξK K a a +-=(1.30) Q ——载荷系数,针对各种孔型轧制情况的Q 值回归模型为:W W Q /61.10771.0731.0++-=式中:W ——考虑不同轧制条件的无量纲参数; 102F F F W d+=其中:10,F F 分别为轧件如出口断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