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的文化产业野心,及截然不同路线图

合集下载

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腾讯与阿里巴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也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

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其竞争和合作关系。

一、起源和发展腾讯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早的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平台之一,旗下拥有微信、QQ等产品。

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以淘宝网为代表,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企业,进一步拓展到金融领域等多个领域。

两家公司的起源和发展轨迹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二、竞争关系在互联网行业,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最激烈的。

两家公司都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如今,腾讯的微信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代表。

在网络游戏方面,腾讯一直稳居中国市场领导者地位,推出的《王者荣耀》等热门游戏在中国拥有数亿玩家。

而阿里巴巴通过收购网易严选、天猫超市等电商品牌,并进一步布局了全渠道零售战略。

在社交领域,腾讯拥有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QQ和微信,而阿里巴巴则通过旗下的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并试图通过阿里钱盾和用户短信等渠道大力推广自己的社交产品。

在金融领域,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冲击了传统金融业的霸权地位。

腾讯也通过微信支付等产品进入了金融领域,与阿里巴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三、合作关系尽管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存在竞争,但两家公司也不乏合作的历史。

在早先的资本方面,腾讯通过在阿里巴巴的投资中收益颇丰。

同样,在2014年,阿里巴巴也通过投资方式公开收购了广告公司优酷土豆31.7%的股份。

虽然竞争日益激烈,但腾讯和阿里巴巴也意识到合作可以实现共赢。

2018年,两家公司进行了一次战略级的合作,旨在在销售、物流、供应链、支付等方面全面合作。

这一合作被称为中国电商行业最大的合作。

四、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也将持续升级。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经营策略对比分析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经营策略对比分析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经营策略对比分析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经营策略对比分析摘要: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

腾讯充分利用自己对本土市场的理解不断推出极具创意的新产品和服务项目,把腾讯打造成互联网“印钞机”。

完成了互联网产业几乎所有业务的布局,2010年已悄然成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阿里巴巴从纯粹的商业模式出发,与大量的风险资本和商业合作伙伴相关联构成网上贸易市场,从 98 年创业之初就开始了它的传奇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营销创新,腾讯,百度,阿里巴巴1.百度1.1百度的发展百度,2000年1月创立于北京中关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0年1月1日,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徐勇携120万美元风险投资,从美国硅谷回国,创建了百度公司。

创立之初,百度就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中文搜索引擎,并愿为此目标不懈的努力奋斗。

2000年5月,百度首次为门户网站——硅谷动力提供搜索技术服务,之后迅速占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成为最主要的搜索技术提供商。

2001年8月,发布搜索引擎Beta版,从后台服务转向独立提供搜索服务,并且在中国首创了竞价排名商业模式,2001年10月22日正式发布Baidu搜索引擎。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2005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百度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2百度的经营模式分析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对资源进行整合,在为自身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

它包含企业盈利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内部股权控制、营销模式等,是一家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关键。

1.2.1百度的盈利模式搜索引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实践经营,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

百度作为搜索引擎T具,利用其强大的中文信息资源库,为检索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其商品即是信息资源获取地址,其服务是帮助百度用户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中找到满足需要的信息。

腾讯的产业发展趋势

腾讯的产业发展趋势

腾讯的产业发展趋势腾讯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成立于1998年。

自成立以来,腾讯在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腾讯目前拥有一系列互联网服务和在线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微信、QQ、QQ音乐、腾讯视频等。

腾讯的产业发展趋势如下:1. 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腾讯凭借其拥有的多个移动应用平台,如微信和QQ,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腾讯通过不断增加移动应用的功能和改进用户体验,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用户。

腾讯将继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拓展业务,并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移动服务。

2. 线上支付和金融服务:腾讯通过其在线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和“QQ钱包”,进军线上支付和金融服务行业。

腾讯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支付提供商之一。

腾讯的在线支付和金融服务将继续发展壮大,并推出更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如互联网银行和互联网保险。

3. 云计算和大数据:腾讯正积极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腾讯拥有庞大的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可支持海量用户的数据存储和处理。

腾讯通过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企业和个人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腾讯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将继续发展,为各行各业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4. 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下一个科技革命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腾讯正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腾讯利用其强大的算法和技术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智能语音助手和人脸识别技术。

腾讯还积极投资和合作开发智能硬件产品,如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进一步拓展其人工智能业务。

5. 文化娱乐产业:腾讯通过其在线音乐平台QQ音乐和在线视频平台腾讯视频,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娱乐内容提供商之一。

腾讯还拥有多个游戏开发和发行公司,如腾讯游戏和腾讯影业,通过游戏和影视作品等文化娱乐产品实现业务增长。

2019年腾讯与阿里比较分析报告

2019年腾讯与阿里比较分析报告

2019年腾讯与阿里比较分析报告2019年7月目录一、腾讯文化VS阿里文化:两个世界的碰撞 (4)2、“联邦自治”的腾讯,“中央集权”的阿里 (9)3、“保守沟通”的腾讯,“强势沟通”的阿里 (16)二、腾讯的产品VS阿里的运营:两种核心竞争力 (20)1、流量、产品、运营:互联网公司的“铁三角” (20)2、腾讯的产品:以用户体验为导向,追求“最大公约数” (25)3、阿里的运营:效率导向,执行力为王,B端C端并重 (31)三、投资并购:“腾讯系”与“阿里系”的区别 (36)1、腾讯“投行化”了?其实,阿里也一样 (36)2、“联营合营”的腾讯,“全面并表”的阿里 (39)3、重要的不是“控制权”,而是“自由度”与“执行力”之争 (43)四、“特色”之别不是“优劣”之分 (47)1、腾讯控股 (48)2、阿里巴巴 (49)3、腾讯音乐 (50)4、阅文集团 (51)5、阿里影业 (51)6、微博 (52)腾讯VS阿里,两个世界的碰撞:腾讯是“佛系文化”,阿里则是“狼性文化”;腾讯的管理是“联邦自治”,阿里则是“中央集权”;腾讯对外是“保守沟通”,阿里则是“强势沟通”。

鸿沟一般的差别,究竟孰优孰劣?其实,这都是核心业务和历史路径的自然结果。

以社交和游戏起家的腾讯,更注重多元化和自由度;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则将组织和执行力放在第一位。

物竞天择,双方都适应了自己的核心领地,但是在领地之外就不一定了。

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任何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着“流量、产品、运营”的铁三角关系,必须每项都及格、至少一项做到优秀。

腾讯在产品上做到了极致,笼罩着“产品经理”文化——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寻找最大公约数,在矛盾中实现平衡。

阿里则在运营上做到了极致,运营的魔鬼都在细节,因此产生了效率导向、执行力为王、B端C端兼顾的文化。

所以,腾讯在泛文娱方面游刃有余,却在B端业务困难重重,而阿里正好相反。

腾讯的联营合营,阿里的全面并购:2016年以来,两巨头都在对外投资方面一掷千金,但是方式有微妙差别。

全景解读腾讯、阿里、百度O2O布局

全景解读腾讯、阿里、百度O2O布局

全景解读腾讯、阿里、百度O2O布局O2O模式作为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解决了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问题。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海量消息和无边界性,挖掘线下资源,同时缩短消费者的决策时间,实现了消费者降低购物成本的愿望。

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直线上升,移动支付领域火热朝天,O2O模式迅速被国内众多传统企业所熟悉,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对此,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阿里等)通过投资企业、推出相关产品、利用打车团购等软件扩大涉及领域,一步步布局移动端市场,积极打造O2O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腾讯、阿里和百度2013-2014年所投资的企业,其中移动互联网企业占据多数,涉及包涵餐饮、旅游、地图、打车、团购、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也更加显示巨头们布局O2O市场的野心。

从三大企业的内部产品、支付工具、地图平台、合作伙伴以及涉及场景等多方面,对彼此布局O2O市场的进展情况以及未来趋势等进行分析与预测。

(一)内部产品从内部产品角度来看,腾讯主要产品是基于微信开发出的相关服务。

微信自2011年初推出之后,2012年3月底用户突破1亿,成为社交媒体中突破一亿用户最短时间的软件。

2013年8月5日,微信5.0版本上线,同时也成为微信的重要转折点。

进而接入微信商城、电影票等服务,嘀嘀打车、大众点评网随后也接入微信入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3年9月阿里推出类微信软件——来往,争夺即时通讯市场。

2013年年底,阿里正式推出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同时这也成为阿里进入O2O的决心之举。

(二)移动支付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随着人民生活节奏互联网化,其交易规模也飞速增长。

预计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到29.1万亿元,环比增长达到40.6%。

移动支付成为大企业布局O2O市场的重要环节。

(三)地图平台再来看看地图平台的较量。

首先百度旗下拥有百度地图,截至目前百度地图的下载量拥有32531万次,基于地图开放平台上的商家和服务相对较多。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垄断”格局分析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垄断”格局分析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垄断”格局分析近年来,中国科技领域的垄断格局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布局备受瞩目。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垄断格局分析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垄断格局进行深入分析。

从垄断格局的市场影响方面来看,阿里巴巴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两家公司。

它们的投资涵盖了各个领域,从电商、金融、娱乐、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

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和资源整合,阿里和腾讯已经构建起了强大的垄断地位,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投资布局的角度来看,阿里和腾讯的投资战略有着各自的特点。

阿里巴巴在投资方面更加注重于整合产业链,通过投资各种互联网及线下企业实现了从商品流、资金流到信息流的全面布局。

腾讯则更偏向于在互联网行业进行投资,特别是在游戏、社交、娱乐等领域的投资布局更为广泛。

这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也使得它们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从用户角度来看,阿里和腾讯的垄断格局对用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两家公司在不同领域的投资布局,用户的选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等平台已经基本垄断了整个市场,消费者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而在社交、游戏等领域,腾讯的产品也几乎成了用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垄断格局对用户的选择权和公平竞争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监管和风险角度来看,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垄断格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日益加强,特别是在反垄断、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阿里和腾讯的垄断地位也使得它们成为了监管的重点对象。

一旦出现监管风险,将对公司业务和投资造成严重的影响。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垄断格局的分析从市场影响、投资布局、用户影响以及监管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当前监管力度日益加大的环境下,阿里和腾讯需要更加审慎地进行投资布局,避免形成过度垄断的格局,保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选择权。

论述与阿里巴巴相比腾讯的人才结构有哪些不同

论述与阿里巴巴相比腾讯的人才结构有哪些不同

论述与阿里巴巴相比腾讯的人才结构有哪些不同
与阿里巴巴相比,腾讯的人才结构在几个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
1. 组织架构:腾讯的组织结构较为扁平,更注重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腾讯采用矩阵型组织结构,促进协作和跨部门合作,使得人才更具有横向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2. 业务领域:阿里巴巴以电商和云计算为核心业务,而腾讯在互联网技术方面更加多元化,涵盖了社交娱乐、游戏、广告、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

这意味着腾讯在人才结构上需要拥有更广泛的专业技能和多元化的背景。

3. 人才招募策略:腾讯注重全球招聘,吸引并培养全球范围内的顶级人才。

腾讯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办公室和研发中心,致力于吸引来自不同背景和国家的人才。

4. 文化与价值观:腾讯强调创新、开放、合作和共享的价值观。

公司鼓励员工提出新点子和创新,并提供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此外,腾讯还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科技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5. 人才发展和培训:腾讯非常注重人才发展和培训。

公司提供多种培训和发展计划,包括内部培养、跨部门轮岗、国际交流等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人才结构对于不同企业可能会因业务发展策略和公司文化等因素而存在差异。

这只是基于常见观察的一般性比较,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百度、阿里、腾讯的企业文化比较

百度、阿里、腾讯的企业文化比较

百度、阿里、腾讯的企业文化比较人力2班张路路 201200620402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巨头的竞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其拉锯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下面我就从企业文化方面谈一下对三大巨头的了解。

文化基因是企业经营的关键,创始人的性格特点则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点。

而地域文化特色对人的性格特点及其经营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百度坐落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创始人李彦宏作为晋商的代表,具备专注、连续、低调、保守的经营理念,擅长围绕产业链做文章;阿里坐落在长三角经济区的杭州,创始人马云作为浙商的代表,其经营理念是整合思维,从开始聚起十八罗汉到整合几十万的中小卖家上淘宝都是其体现;腾讯坐落在珠三角经济区的深圳,创始人马化腾作为潮汕商人的代表,和他的同乡中国前首富黄光裕,甚至和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经营理念有颇多相似的地方,做事情率性而为,多元化投资,其企业文化就是赚钱。

其实用一句话分别总结这三家企业:百度是一条线,阿里是一张网,腾讯是一个中心多个点。

详细来说,在李彦宏的世界里,只要是有流量能做的事都是自己做,能让用户留在自己地盘上的时间越长越好。

所以百度一开始就围绕着自己流量好好地玩,在PC端,百度打造了不可逾越的护城河。

百度贴吧,中国80%的流行词汇诞生在这里;百度百科在普通群众眼里就是官方解释的代名词;百度知道是一般人获取答案的第一途径……百度注重流量的专一性和连续性,从技术思维出发,流量为王。

而马云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是构建一个生态系统,大家无论是定位为大象,还是定位为蚂蚁都要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生存,既然生存就要服从这个生态系统的规则。

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基础工程由阿里巴巴来提供,大家在这个体系内进行有效协作,可以说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地位不可撼动。

那么腾讯呢。

大家一直在说腾讯是抄袭之王,其实深刻研究下来,就是四个字:产品为王。

不能不说腾讯公司有中国最牛的两个产品经理:10年前的马化腾做了一个NB的产品QQ,这款产品在造就腾讯的辉煌的同时,也掩盖住了另一个NB的产品foxmail和他的产品经理张小龙。

【干货】一文看清阿里、腾讯、美团、京东“四巨头”组织架构迭代

【干货】一文看清阿里、腾讯、美团、京东“四巨头”组织架构迭代

【干货】一文看清阿里、腾讯、美团、京东“四巨头”组织架构迭代导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而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中,也同样如此。

互联网企业只有不断创新,顺应时势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而组织架构的调整有利于功能的完善、人才的整合、管理的提升,是一家企业顺应发展的重要表现。

本文就为大家带来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点评、京东四家企业的组织架构迭代。

阿里巴巴马云、张勇、蒋凡“三朝”迭代阿里早期创业的团队由18个合伙人组成,随后从“十八罗汉”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在阿里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其组织结构都在不断的优化。

(详见专题:/zt/alzzjg/)马云时代:从B2B到4大业务,最终集团聚焦阿里系的淘宝、天猫完成十年战略,18罗汉合伙创业,蔡崇信加盟;从B2B起家:中供铁军炼就了阿里的组织文化;早期4大业务:B2B、淘宝、支付宝、雅虎;聚焦大淘宝:剥离雅虎,大淘宝不断裂变创新。

张勇时代:从“新零售”到“五新”,集团战略重心从2C向2B 转移;接班和传承:总结张勇对集团的卓越贡献;长期战略:发力2B,打造商业操作系统;组织架构创新:大中台小前台的网状结构。

蒋凡时代:2019年3月,阿里巴巴新一轮架构调整中,淘宝总裁蒋凡兼任天猫总裁,保持淘宝、天猫两个品牌独立发展同时,打通两个消费场景,实现消费者和平台商家的分层运营,满足不同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

腾讯四次组织调整发力产业互联网腾讯的一开始采用的是职能式组织架构采用M线-市场、R线-研发部门、职能部门模式。

但随着腾讯的发展壮大,业务多元化拓展,也推动着腾讯后来的自己架构调整。

(详见专题:/zt/txzzjg/ )第一次架构调整:2005年10月,腾讯推出BU(Business Unit)事业部制,结构包括:企业发展系统、B先业务系统:B1:无线业务、B2:互联网业务、B3:互动娱乐业务、B4:网络媒体业务;R线平台研发系统:R0:平台研发部线、R1:即时通信线、R2:搜索业务线;运营平台系统、智能系统。

互联网巨头大战阿里巴巴与腾讯的终极对决

互联网巨头大战阿里巴巴与腾讯的终极对决

互联网巨头大战阿里巴巴与腾讯的终极对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逐渐崭露头角,并在最近的几年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终极对决。

这场对决不仅关乎两家公司的命运,也关系着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走向。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阿里巴巴与腾讯的终极对决展开分析。

一、战略布局对比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战略布局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阿里巴巴更加注重线上电商和物流配送,凭借淘宝、天猫等平台发展迅速。

腾讯则更多地聚焦于社交娱乐领域,以微信和QQ为核心产品,形成了强大的社交生态圈。

二、商业生态系统建设与战略布局密不可分的是商业生态系统建设。

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和天猫等电商平台,打造了庞大的C2C和B2C体系,覆盖了各个行业。

同时,阿里巴巴还在金融、物流等领域进行布局,构建了完整的商业生态。

腾讯则在社交娱乐领域建立起了微信社交平台、QQ游戏等多个产品,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互联网行业的两个重要方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也是阿里巴巴与腾讯展开对决的重要战场。

阿里巴巴通过阿里云的发展,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而腾讯则通过腾讯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四、国际化布局在全球化进程中,阿里巴巴和腾讯都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阿里巴巴通过投资和收购海外电商平台,拓展了全球业务。

腾讯则通过海外游戏市场和社交媒体渠道的布局,深入海外市场。

两家公司在国际化战略上存在差异,但都致力于扩大全球影响力。

五、创新能力与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对于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阿里巴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不仅在电商领域拥有许多创新产品,还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腾讯则专注于游戏研发和社交娱乐领域的创新,推出了众多畅销游戏和热门社交产品。

综上所述,阿里巴巴与腾讯的终极对决在多个方面展开,包括战略布局、商业生态系统建设、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化布局和创新能力与技术研发等。

《马云与马化腾的互联网江湖》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马云与马化腾的互联网江湖》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 6
马云:心中 无敌,才能 无敌于天下
0 5
让一万个人 相信,信仰 就形成了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从“腾讯数量”转变 成“腾讯质量”
不盲目烧钱,对产品 负责任
第七章 互联网大潮下的经营之道
帮助客户赚钱,和客 户共同成长
淘宝网提供“免费的 午餐”,只为抢占入

马化腾:互联网首席 产品经理
一起感受“大回响, 大影响”
第八章 学习力、行动力决定创新 力
“动起来”让 1
QQ脱颖而出
Q-Learning 2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马云与马化腾的互联网江湖》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产品
网络
马云
成就 马
阿里
企业
互联网
马化腾
阿里巴巴 格局
领导者
腾讯
领域
管理
企鹅
战役
平台
用户
目录
01 第一章 短兵相接:互 联网霸主之争
02
第二章 闭门修炼,祭 出“撒手锏”
03
第三章 棋逢对手龙虎 斗
第五章 个性鲜明且睿智的掌门人
0 1
做事不妨像 阿甘一样傻 坚持
0 2
抓小虾也能 成大事
0 4
企鹅要小步 快跑,快速 迭代
0 6
沉静如水才 是马化腾的 制胜之道
0 3
第三代QQ: 要坚持平台 开放
0 5
愿意做1% 的成功疯子
第六章 责任心决定格局
使命感是人们梦想的 支撑
不要沉浸在当下的成 功里,而要做百年企

阿里、腾讯的战略与博弈

阿里、腾讯的战略与博弈

梦醒时分:阿里、腾讯的战略与博弈谢璞03月03日摘要:“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我们才不会迷茫”。

阿里、腾讯不再迷茫。

“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我们才不会迷茫”。

这是前不久,马云内部邮件里的一句话,旨在提醒阿里员工,亦是鼓舞士气。

阿里与腾讯的竞赛,是当下互联网最热的议题,现在是阿里与腾讯的梦醒时分。

投资大众点评,宣告了“微信万能论”的破产,马云的邮件,也算是某种自省。

我试图从阿里与腾讯两家公司的战略博弈,来分析两家市值千亿美金互联网巨头的暗战,以及未来演进。

首先,阿里与腾讯,两家公司风格迥异,都有自己的企业基因与路径依赖。

阿里是一家战略主导,运营为先,先发制人,求颠覆的公司;腾讯的战略并不清晰,重产品,讲究学以致用,后发优势,它的经营哲学是实用主义。

A、核心资产:阿里是数据、腾讯是用户接下来谈谈两家公司的战略演进,第一个讲的是阿里。

阿里诞生之初,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不过,从阿里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它的战略始终没有出现过太大的偏移。

也没有跳出这句话,那就是,做商业基础,商业世界的“水、电、煤”。

阿里从最早的信息流切入,做电商平台,随即切入流量分配(阿里妈妈、淘宝联盟)与支付(支付宝),接着切入到物流(譬如菜鸟)、云计算(阿里云),它始终都是围绕商业基础服务开展业务。

阿里的生意,是以淘宝、天猫、1688等庞大交易作为动力牵引,进入各个商业基础服务,也就是所谓“水、电、煤”。

数据,尤其是交易数据,是阿里的核心资产。

腾讯公司,它的战略演进,或者业务演进,都是在发展中学来的。

腾讯的战略很难厘清,无论是游戏,还是媒体业务,以及电商、视频、搜索,腾讯都是后知后觉地后发切入。

腾讯在PC时代,凭借QQ社交关系链,与弹窗绑定,一路厮杀,神佛不顾,在游戏、门户、浏览器、输入法等等业务上,几乎无往不利。

腾讯在学习竞品的同时,也做了无数的微创新。

一句话,腾讯成功,不是靠抄袭,而是靠产品与社交利器。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垄断”格局分析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垄断”格局分析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垄断”格局分析近年来,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不断加大对各行业的投资力度,形成了一种“垄断”格局。

本文将对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垄断”格局进行分析。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界限逐渐模糊。

从过去的电商和社交媒体起家,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金融、文娱、物流等各个领域。

两家公司通过对各种企业的投资来实现业务的延伸和拓展,几乎无所不包。

以阿里投资为例,其对物流、生鲜、医疗、影视等行业的投资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链。

而腾讯投资则主要集中在游戏、金融、文娱等领域。

这种扩张性的投资模式,使得阿里和腾讯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垄断”格局。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资金实力雄厚。

由于两家公司的业务规模庞大,盈利能力强,因此拥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投资。

阿里巴巴在2019年将旗下独立投资机构“阿里巴巴投资”进行整合,成立了阿里巴巴金融科技集团,拥有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资金。

腾讯也成立了腾讯产业共创基金,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这些丰富的资金来源为两家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支持,使得它们可以在各个行业不断扩大投资,加快行业的整合速度,进一步巩固了它们的“垄断”地位。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融资渠道广泛。

除了使用自有资金外,阿里和腾讯还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获取资金。

阿里巴巴通过收购饿了么、高德地图等企业,进一步巩固了在外卖、地图等领域的市场地位。

腾讯则通过入股美团、京东等企业,加强了在外卖、电商等领域的竞争优势。

这种投资方式能够帮助阿里和腾讯快速扩大其在各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加剧了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强了它们的“垄断”地位。

阿里投资和腾讯投资的“垄断”格局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种垄断格局可能导致中国市场出现寡头垄断现象,限制了其他企业的竞争空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阿里和腾讯在各个行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它们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一旦某个领域出现问题,将对整个集团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它行业的稳定发展。

腾讯怎么做企业文化

腾讯怎么做企业文化

一篇文章告诉你腾讯怎么做企业文化?来源:正和岛作者:陆文卓,腾讯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总监文化到底是什么?借用乔布斯的表达:文化不是纸面上怎么宣传,而是信仰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做事。

简言之,文化就是企业里面一群什么人,用什么方式,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事情,决定这家企业文化的特质。

本文以BAT三巨头之一的腾讯为例,深度解剖企业文化是如何塑造出如今的“企鹅帝国”。

文化是最核心指标我在2004年加入腾讯,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一直负责腾讯内部的企业文化。

这是大家普遍对于腾讯文化的印象,有点我们主观的感觉,公司办公环境很好,办公桌椅2千块钱一把,业余生活很丰富。

每年的年会都会搞很多噱头,大家说这个公司很吸引人等。

我们总是不断想做一些创新的东西,新的东西更好玩,也让做这块工作的同事更有成就感。

腾讯内部每年都会做满意度调研,文化一直是所有指标当中最核心的,而且能得到80多分,是最高分,比其他平均分60分高很多。

大家对于腾讯文化的认同度,以及腾讯文化在所有员工和管理干部身上体现程度的认同都非常高。

在外部,腾讯有很多前员工,我们在内部有很深的感觉,离开腾讯的人非常少会说这家公司的坏话。

腾讯会做一些离职员工的调研,很多人谈到腾讯之所以成功,除了对用户的关注,对内部管理的方式很好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腾讯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以及文化建设。

腾讯是一家非常包容的公司,像我的装束特别像搞艺术的,其实我是做HR的,做企业文化,负责包括敬业度、员工行为的管理和一些偏劳动关系的部分。

在腾讯大家不会觉得你穿着打扮有什么奇怪,你的装束并不代表和你这个人有必然的联系。

有人说腾讯很低调,这跟老板有关,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化腾,他不爱出来说话。

低调有低调的好处,大家很务实,活干好了就行,不用夸夸其谈,不好的一点是像文化是做喉舌工作,一定要发声,找老板出来说话就很难。

腾讯文化形成了一种时刻面对“在老板不喜欢出来说话的情况下,怎么做好工作”的命题和挑战。

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比较与优劣探讨

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比较与优劣探讨

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比较与优劣探讨腾讯和阿里巴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它们的商业模式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对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进行比较与探讨,以了解它们的优劣之处。

首先,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在核心业务方面有所不同。

腾讯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游戏和音乐等互联网应用来赚取收入。

其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广告、游戏虚拟货币和增值服务等。

阿里巴巴则主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盈利,并且还提供线上支付、云计算和物流等增值服务。

在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方面,阿里巴巴更加积极。

阿里巴巴不断推出新的业务模式,例如共享经济、新零售和直播电商等。

而腾讯则更侧重于对现有业务的优化和巩固。

虽然腾讯也尝试了一些新的业务领域,如在线教育和智能硬件,但相对来说规模较小。

在用户数量和用户黏性方面,腾讯具有明显的优势。

腾讯拥有庞大的社交用户群体,其旗下的微信和QQ拥有数亿的用户。

而阿里巴巴虽然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相对于腾讯在社交媒体领域的用户规模来说,其用户规模相对有限。

此外,腾讯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用户在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较长,这为腾讯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方面,阿里巴巴相对更强。

阿里巴巴通过投资和收购一系列公司,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涵盖了电子商务、金融、物流、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这使得阿里巴巴能够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同作用,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并进一步促进其核心业务的发展。

腾讯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阿里巴巴相比,规模和广度相对较小。

此外,阿里巴巴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其海外业务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而腾讯在国际化进程方面进展相对较慢,其主要业务仍然集中在中国市场。

这也是腾讯在商业模式比较中相对劣势的一点。

综上所述,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各具特点,在核心业务、持续创新、用户数量和黏性、商业生态系统以及国际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腾讯组织文化【鹅厂外看鹅厂】.ppt

腾讯组织文化【鹅厂外看鹅厂】.ppt

1
越努力越幸运
2
大企业机构臃肿通常执行力底下
3
腾讯是如何打造高效执行力的
4
腾讯企业文化全面解读
4
腾讯人才培养理念与体系
越努力越幸运
这句话本来是看到马云的头像贴着的,然而基于鹅厂 新老同仁的接触,却发现正是TA们的写照:比你优 秀的人更努力,越努力越幸运!
CEO
大企业机构臃肿通常执行力底下
1 leader 无法给团队传达明确清晰的目标; 2 员工对目标的理解不够亦或缺乏 工作激情; 3 难度与员工能力差距较大,激励考核缺乏过程控制; 4 企业整体工作氛围(企业文化); 5 小结:分工不明确,主次不分明,执行过程不系统。
腾讯是如何打造高效执行力的
3 腾讯的内部分享机制及知识管理系统;
腾讯内部的e-learning系统主要有哪些课程: 公司高层的重要讲话和一些政策; 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方面的一些课程,比如说压力管 理、时间管理、商务礼仪等; 外购的课程,比如 《哈佛商业导师》; 腾讯大讲堂”,大讲堂每两周做一次,一次两三个小 时,请不同的技术专家来讲腾讯的产品、技术、研发, 包括公司历史 上一些很成功的产品研发的过程,我们 (腾讯人口述)把每一讲都拍下来,编辑成课件,也放 到网上去。
腾讯是如何打造高效执行力的
3 腾讯的内部分享机制及知识管理系统;
以《学习腾讯的产品管理之道》为例: 设置一个质量监控小组,由经验非常丰富的高Level的产品人员构 成,赋予他们很大的权力,去监控和规范所有的产品项目。并且用 KPI来制约产品 项目服从这些规范。为了不搞教条主义,很多规范 都是在立项之初,由项目经理和这个小组共同确认的,未必是硬性 指派,一经确认就受到严格监控。确保好的规范 不流于空喊口号。 公司高层(包括小马哥)不定期巡查每一个产品论坛,一旦发现 有不认真回复用户的情况,立即予以训诫。确保产品人员与用户长 期保持近距离接触。 每 个产品都设置内部的交流平台,分为两部分,一块类似留言板, 由产品主管发布项目的进度、动态;另一块是论坛,向公司内部所 有人开放,接纳反馈。在腾讯内 部已经形成了非常活跃的氛围,甚 至以该平台人气高涨为荣(至少你主管会喜欢这个),利用这个平 台跨项目提意见,或是项目组内部交流思维碎片都很常见,达到 了 群策群力,内部监督的效果。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三家公司的公司文化与发展战略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三家公司的公司文化与发展战略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三家公司的公司文化与发展战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很多人使用他们的服务,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们三家公司的公司文化、发展战略以及未来的转型方向。

所以,这里就和大家聊聊他们三家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公司文化。

腾讯:腾讯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一家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通过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品牌形象、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以及回报社会几个方面来赢得用户、员工、行业和社会的尊敬。

腾讯把“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作为公司使命,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为人们带来品质生活。

腾讯公司的战略是“连接一切,不仅连接人与人,还要连接人与物,物与物”。

腾讯想要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平台,与合作伙伴一起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现在,腾讯依托QQ微信已经实现了联结人与人的目标。

未来,腾讯将大量投资其他各行各业的公司,以实现连接人与物和连接物与物的目标。

百度:百度是一家以技术立身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的使命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为此,百度创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让我们了解世界、获取知识变得十分的简单,“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便是最好的说明。

技术百度,在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实现了从单搜索领先到搜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领域全球领先的转变。

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百度正从“重搜索”向“重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转变。

如今,百度的“无人驾驶”,“百度大脑”等技术走在了行业的最前列,百度研究院更是聚集了全球的高尖端科学家。

阿里巴巴: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他们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们的愿景是成为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还要“活102年”。

阿里巴巴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帮助全球中小企业做生意。

这十年来,稳居国内电商绝对第一的阿里巴巴,开始疯狂进军全世界,马云想要建立一个以阿里巴巴为领导的全球电子商务体系,将中国先进的电商模式向全世界推广。

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竞争与合作

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竞争与合作

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竞争与合作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导企业,腾讯和阿里巴巴,一直以来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腾讯的核心业务是社交和游戏,而阿里巴巴则是电商和支付的领先企业。

虽然两家公司的业务重点略有不同,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多方面进行着竞争和合作。

一,竞争1.1 社交与电商的竞争腾讯在社交方面表现突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1亿,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的智能手机用户。

而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平台占据着中国电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这些不同的业务优势导致了两家公司在业务重点上的差异化,同时也导致了他们在某些领域的竞争。

特别是在移动支付和线下购物方面,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腾讯的微信支付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都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服务之一,而两家公司也都在积极扩展线下支付场景,以获取更多的用户和收入。

1.2 游戏与云计算的竞争作为中国最大的游戏公司之一,腾讯也在云计算领域表现出色。

腾讯云是目前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提供商之一,而阿里云则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提供商之一。

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波动,两家公司都在努力扩展他们的计算和存储业务,互相之间进行激烈竞争。

1.3 其他领域的竞争除了社交、游戏、电商和云计算以外,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展开了竞争。

例如在线广告、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等等。

虽然两家公司在某些领域的业务发展相对落后,但它们仍然在努力扩大业务领域,互相之间进行竞争。

二,合作虽然两家公司之间有竞争,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合作。

例如:2.1 互联网金融合作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在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而两个公司在这个领域也有很多合作。

例如腾讯的微众银行就是由腾讯和平安银行合资成立,而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也是一家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两家公司合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很多进展。

2.2 多元化投资除了业务上的合作以外,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在多元化投资方面进行合作。

两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基金,同时也会通过其他的融资方式互相投资。

阿里、百度、腾讯、小米等企业折射人生定位

阿里、百度、腾讯、小米等企业折射人生定位

阿里、百度、腾讯、小米等企业折射人生定位文章虽短,却折射出企业,人生的定位,只有企业、人生定位准确,才能迎来明天的朝阳,否则努力白费!——仰望星空阿里强在管理、战略、组织体系、文化;从最初创始人马云带领的18罗汉以及阿里后来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

马云以及阿里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员工死心塌地的跟着阿里,用老板的心态工作,这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非常人能做到,阿里的核心就是管理、文化,这是阿里的最大强项。

虽然马云本人不懂技术,但他和阿里能够凝聚一批有梦想的人才为阿里服务,马云本人只掌握战略,企业管理,马云和阿里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厉害的,最牛逼的。

因为一个原本不懂互联网技术的天才做了一个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就像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心悦诚服。

但是刘邦却拥有一项别人没有的最大优势,那就是刘邦本人善于将将,文臣武将都愿意为他服务,这才是牛逼里面的最牛逼的地方。

刘邦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样马云和阿里也找到了自己的强项,抓到了自己的命脉,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从什么地方下手,自然迎来了今天阿里的大发展。

百度强在技术;百度从搜索起家,创始人李彦宏,旗下涵盖众多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资讯、服务;一个就是内容产业,也就是这个连接器之上的赚钱利器。

不负众望,阿里、腾讯这两家公司的业务简直就是越来越像,即便在文化领域,也早已摩拳擦掌,从腾讯2014年财报中可以看出,卖掉搜索和电商之后,腾讯对内容业务的投资已经放在各项战略的首位。

而阿里无论是上市前还是上市后,都一直在加码文化产业的投资,钛媒体也藉此来梳理一下A&T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文化产业野心,及截然不同的路线图:影视:阿里零基础、大手笔收购;腾讯事业部制稳扎稳打去年上海电影节上,保利博纳总裁于冬语出惊人,说未来的电影公司的发展,就是满足BAT三家的需求,BAT要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他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迅速把规模做上去,没有规模的电影公司是没有未来。

这正是阿里巴巴大手笔、快速布局影视产业所给他带来的思考。

2014年3月,阿里巴巴大手一挥以62.44亿港元投资获得文化中国59.32%股份,成为文化中国的第一大股东,随后将其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来自前中影股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强成为阿里影业CEO。

张强加盟阿里影业后便发起了《狼图腾》项目,使其成为了娱乐宝第一期合作项目,并拿下《狼图腾》的海外发行权。

1月11日,阿里影业正式推出更名后的首个电影项目——《摆渡人》,王家卫任监制,主演则由梁朝伟担纲。

张强表示,在强化线下渠道的固有优势之外,阿里影业将以娱乐宝众筹项目作为前期的项目预热,以电商平台作为重要的电影票销售渠道和影片宣传媒体,充分利用淘宝的流量为影片造势,并通过支付宝平台来吸引用户购买电影票。

阿里影业和娱乐宝、淘宝电影为代表的阿里生态圈的深度结合,将成为阿里影业产业构建中的核心优势。

2014年11月,阿里创投以15.3亿元入股华谊兄弟,占股8.08%,成华谊兄弟第二大股东。

根据公告内容,阿里创投将协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娱乐宝、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资源,在内容与资本层面与华谊展开深度合作。

公告显示,双方将共同选择10部华谊电影作品进行“娱乐宝”相关业务合作,华谊同意将“华谊电影作品”项下总投资额5%-10%释放给阿里参与投资。

此次和阿里同时入股的还有腾讯,和阿里一样入股后占总股本的8.08%,两家并列华谊第二大股东。

根据此次公告内容,华谊兄弟所拥有的影视作品在改编成互联网游戏、网络文学作品(剧本除外)、动漫作品(电影作品除外)时,腾讯享有优先合作权;腾讯所拥有的网络游戏、文学作品在改编成影视剧作品时,华谊兄弟享有优先合作权。

同时,华谊同意将其电影作品总投资额的5%至10%释放给腾讯参与投资。

2015年3月4日,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斥资近24亿元购入9909万股光线传媒增发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约8.8%,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对于光线传媒为何最终选择阿里巴巴,光线传媒董秘王牮对外表示,此次认购方的选择是通过公开询价,价高者得,并无其他原因。

但阿里在投资阿里影业之后,又先后入股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显示出了阿里在影视行业的强大布局。

阿里希望在集团层面形成国内联盟,从而在影业领域参与好莱坞制作。

就在前不久,有消息称马云会见好莱坞几大制片公司,意图获得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国内发行权,或者针对这些制片商进行股权投资。

对此,阿里影业方面不置可否,张强回应称,阿里影业旨在打造一个制作内容优质、具备多渠道发行及创造商业发展机会的领先综合平台。

不过,与阿里零基础起步,大手笔收购起家不同,腾讯在影视产业的布局主要依靠自己的事业部稳步前行。

2014年6月,腾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举办“为虎添翼,腾讯视频牵手电影产业战略产业”发布会,一口气参与出品多部大片,其中包括《天将雄师》、《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等,算是正式宣布进军电影产业。

在此次电影节上,互联网产业资本大举进入电影业正是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

到了9月份,腾讯互动娱乐推出了第四个实体业务平台——腾讯电影+,这也标志着腾讯互娱正式布局电影业务。

与腾讯视频的纯资本介入不同,腾讯互娱布局电影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家的游戏,自己的动漫,自己的文学改编成电影。

并推出首批明星IP电影计划,涵盖腾讯互娱旗下游戏、动漫、文学中的优质IP。

2015年3月12日,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苏晓透露,柠萌影业已经获得腾讯注资,腾讯已经成为柠萌影业的投资股东、合伙人。

苏晓表示,有了腾讯的支持,柠萌影业将自身定位成精品电视剧制作机构,目前投资制作的几部电视剧单集投资都在两百万以上。

从中可以看出,腾讯主要是依靠自身资源(如文学、动漫、游戏)来布局电影产业,对于影视后续产品的开发也更为关注,几乎形成一套完整的影视产业链闭环。

网络视频:从三角恋到分庭抗礼古永锵说从2013年开始,优土就决定了找一个战略投资者,而且有好多家在并行谈,这其中阿里和腾讯是最有可能被考虑的,阿里自然是想弥补视频这块短板,卖完搜索和电商的腾讯,那时候已经彻底卖上瘾了,拿着腾讯视频和现金当筹码,一心想跟优土合并,可惜古永锵想轻装上阵,最后选了阿里。

2014年4月,优酷土豆宣布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投资与合作伙伴关系。

阿里和云锋基金12.2亿美元购买优酷土豆股权,其中阿里持股比例为16.5%,云锋基金持股比例为2%。

阿里将委派其CEO陆兆禧加入优酷土豆董事会。

马云表示,与古永锵团队合作是一次重要的战略举措,此举将加速阿里的文化产业及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阿里生态系统,同时为阿里客户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

而就在阿里入股优土之前,马云、史玉柱斥资65.36亿元,认购华数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2.87亿股,占发行完成后公司股份总数的20%。

对于华数传媒,最让人眼馋的就是那块网络电视媒体牌照,马云看重的可能是未来的客厅经济。

优土和阿里“联姻”对现在最大的影响便是,视频行业彻底打上了BAT的烙印。

被抛弃的腾讯视频之后开始洗心革面,彻底发力。

几乎是走着爱奇艺曾经走过的道路跑着往前赶,大把大把地烧钱,现在已经杀进前三甲,而移动端更是其强项,可谓是因祸得福,腾讯现在可以偷着乐了。

游戏:激进的腾讯,落寞的阿里你要说腾讯是家游戏公司,那也不为过,正如马化腾所说,腾讯内容领域的游戏为腾讯在其他领域的尝试提供了资本和机会。

从2012年开始,腾讯互娱开始涉足除游戏以外的泛娱乐业务,腾讯动漫、腾讯文学、腾讯电影+三个实体业务平台相继发布。

在腾讯刚刚公布的2014年财报中,2014年总营收达789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达447.56亿元,网游收入(含手游)占比已超过50%,是中国最赚钱的游戏公司。

更可怕的是在手Q和微信的助力下,它的收入正在高速增长。

2014年Q4财报显示,网络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1%至人民币119.64亿元。

网络游戏的收入提高,主要受QQ手机版及微信上智能手机游戏收入大幅增长所推动。

在腾讯的成长史中,有几十家游戏公司被投资和收购,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其中韩国和美国占了绝大数。

像收购美国网游开发商 Riot Games,它的代表作品《英雄联盟》、投资韩国游戏公司CJ Games、投资瑞士在线游戏公司Miniclip等等。

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坐拥应用宝、手Q和微信的腾讯,平台优势更加明显,尤其是微信的游戏频道,几乎是每一款手游都想出现的地方,这才真正是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

阿里做手游,这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从高调起航到黯然“落幕”也就仅仅10个月的时间。

2014年1月,阿里巴巴正式进军手游领域,采取7:2:1的分成模式,游戏开发者获得70%收益。

根据阿里巴巴最初的规划,定位于游戏分发的阿里巴巴手游平台将把集团旗下手机淘宝、阿里云、支付宝和账户体系等移动APP资源整合,打造手游的分发渠道。

阿里巴巴数字娱乐群总裁刘春宁曾表示,阿里巴巴要打破腾讯在移动游戏上的垄断地位,切入点是收入分成。

但无论是手机淘宝游戏中心发布的《疯狂玩具》,还是来往推出的《啪啪啪》和《啵啵啵》,反响都远低于预期。

虽然阿里拥有众多大流量APP,但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它很难让用户去关注娱乐内容。

渠道受阻之后,阿里游戏开始转向手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但依旧表现平平。

最终在2014年11月,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发布声明:手游业务将由阿里UC移动事业群负责,而阿里游戏还将进军多屏游戏,这意味着阿里几乎放弃了这一块市场。

音乐:也是一场版权之战关于音乐,最近最大的事莫过于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把2013年收购的天天动听与虾米音乐进行资源重组,组建成阿里音乐。

阿里音乐最初起步就是以虾米网为主要班底组建的,意在把虾米网打造成一个“音乐淘宝”,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于音乐人的举措,走专业音乐人路线。

随后收购的天天动听则主打大众用户,新组建之后,两款产品将继续打差异化路线并实施商业化的运营模式。

QQ音乐已经十岁了,从最初的QQ小跟班到现在已经彻底独立了。

去年年底,QQ音乐由原归属于腾讯电商部调整到SNG社交网络群管辖,腾讯开始围绕音乐内容拓展腾讯的社交边界。

在线音乐市场跟视频行业一个道理,内容为王,现在拥有音乐作品的独家版权就代表该平台具有核心竞争力,这又是有钱人之间的一场恶战。

近年来,QQ音乐大规模地购买独家版权,包括韩国YG娱乐公司、华纳音乐和SONY音乐等公司所有全球艺人的作品。

而阿里音乐也不会示弱,2015年开年便宣称现已拥有滚石、相信音乐、华研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

对于音乐这个行业,版权之战不可避免,最后也是巨头生态。

文学:阿里,我等你作为腾讯互娱的四大实体业务平台之一,腾讯文学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步步地干掉盛大文学。

成立之初,先是请来前盛大文学总裁、起点中文网CEO吴文辉担任腾讯文学CEO,接着不到一年的时间,腾讯就收购了盛大文学。

两家联合成立阅文集团,腾讯系网络文学市场份额也随之超过半壁江山。

阅文集团统一管理和运营原本属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云起书院、QQ阅读、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网文品牌。

吴文辉担任阅文集团CEO。

阅文集团的成立业让腾讯手握大量IP,光网络文学改编市场就占了90%以上份额,网络改编作品中,影视、游戏、出版领域最热门作品几乎全部来自阅文,包括《步步惊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视剧。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腾讯将会自己开发这些“IP”,结合自己的动漫、游戏和影视等产业来开发,形成闭环操作,发挥其最大价值。

在阿里的文化帝国梦中,影视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这也是马云的兴趣所在,人富了,就想在精神上找补点什么。

对于腾讯来说,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靠这个生存。

当然,对于偌大的文化产业来说,是你的也是我的,但终归是BAT的。

作者:@李小年来源:钛媒体原文链接:/216412.html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