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

目 录前 言 (i)引 言 ...................................................................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 编图原则 (1)3.2 编图方法 (2)3.3 编图要求 (2)4 基础性图件 (2)4.1 基本要求 (2)4.2 实际材料图 (3)4.3 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遥感释译图 (3)4.4 孕灾地质条件图 (4)4.5 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 (5)5 应用性图件 (6)5.1 基本要求 (6)5.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 (7)5.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8)5.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 (8)5.5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10)5.6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管控建议图 (11)6 图件说明书 (11)6.1 基本要求 (11)6.2 内容提纲 (12)7 数据库建设 (12)8 图件质量检查 (12)9 涉密数据的注意事项 (12)附 录 A 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3)附 录 B 图件版式说明 (14)附 录 C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18)附 录 D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21)附 录 E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区划方法 (24)附 录 F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成果图件说明书建议提纲 (26)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000)成果图件类型、编制目标、主图内容、图面组成、表达形式、图件说明书编写等相关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000)成果图件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2020年3月目次引言 (5)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2)4.1 目的任务 (2)4.2 部署原则 (3)4.3 总体要求 (3)5 设计书编写 (5)6 调查内容 (5)6.1 基本规定 (5)6.2 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5)6.3 特殊地区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7)6.4 地质灾害调查 (9)6.5 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0)6.6 承灾体调查 (10)7 基本调查方法 (10)7.1 资料收集与分析 (10)7.2 遥感调查 (11)7.3 地面调查 (11)7.4 物探 (11)7.5 钻探 (12)7.6 山地工程 (12)7.7 测试与试验 (12)8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1 总体要求 (13)8.2 一般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3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4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5 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14)9 成果编制与验收 (14)9.1 图件编制 (14)9.2 报告编制 (14)9.3 数据库建设 (14)9.4 成果验收 (15)9.5 资料归档 (16)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及适用范围 (17)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规定符号图示图例 (18)附录 C (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20)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21)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3)附录 F (资料性附录)土的类型与结构 (46)附录G (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及划分 (47)附录H (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48)附录I (资料性附录)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J (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50)附录K (资料性附录)遥感解译和隐患识别方法 (53)附录L (资料性附录)岩土体测试项目及参数表 (55)附录M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57)附录N (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63)附录O (资料性附录)数据库建库报告提纲 (65)附录P (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 (66)引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最新版】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最新版】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目次前言 (3)引言 (4)1范围 (5)2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4总则 (7)4.1 目的 (7)4.2 任务 (7)5基本规定 (8)5.1 流域选取与调查分区 (8) 5.2 调查基本工作量 (9)5.3 工作精度 (9)5.4 工作程序 (9)5.5 技术手段 (10)6设计书编审 (10)6.1 基本要求 (10)6.2 编写提纲 (10)6.3 设计书审查 (11)7基本调查方法 (11)7.1 资料收集 (11)7.2 遥感解译调查 (12)7.3 地面调查 (12)7.4 钻探 (13)7.5 山地工程 (14)7.6 物探 (14)7.7 测试与试验 (14)8区域综合工程地质调查 (15) 8.1 目的任务 (15)8.2基本要求 (15)8.3 地形地貌调查 (15)8.4 地质构造调查 (16)8.5 岩(土)体工程地质调查 (16)8.6 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 (16)8.7 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6) 8.8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17)8.9 斜坡调查 (17)9重点调查区工程地质测绘 (17)9.1 测绘的目的 (17)9.2 测绘任务 (18)9.3 基本要求 (18)10 地质灾害调查 (19)10.1 基本规定 (19)10.2 滑坡调查 (20)10.3 崩塌调查 (22)10.4 泥石流调查 (24)10.5 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 (26)11.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 (28) 11.1 基本要求 (28)11.2 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 (30) 11.3 重点地区评价与区划 (30)11.4流域评价与区划 (32)12.数据库建设 (32)12.1 一般要求 (32)12.2 验收要求 (32)13.图件编制 (33)13.1 一般规定 (33)13.2 图件内容 (33)14.报告编写 (36)14.1 基本要求 (36)14.2 说明书及报告提纲 (36)15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39) 15.1 质量检查 (39)15.2 最终成果验收 (40)15.3 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 (40)附录A 规范性附录 (42)附录A.1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及内容 (42) 附录A.2 区域综合工程地质调查点 (43) 附录A.3 滑坡调查记录表 (45)附录A.4 崩塌(危岩体)调查记录表 (48) 附录A.5 泥石流调查记录表 (50)附录B 资料性附录 (53)附录B.1 滑坡分类表 (53)附录B.2 崩塌(危岩体)分类表 (54)附录B.3 塌岸分类表 (55)附录B.4 泥石流分类 (56)附录B.5 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57)附录B.6土的类型与结构 (58)附录B.7 斜坡稳定性常规评价方法 (59)前言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提出。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2021年5月目 录前 言 (II)引 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 编图原则 (1)3.2 编图方法 (2)3.3 编图要求 (2)4 基础性图件 (2)4.1 基本要求 (3)4.2 实际材料图 (3)4.3 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 (4)4.4 孕灾地质条件图 (5)4.5 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 (6)5 应用性图件 (7)5.1 基本要求 (7)5.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 (7)5.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8)5.4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9)5.5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10)5.6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控建议图 (11)6 图件说明书 (12)6.1 基本要求 (12)6.2 内容 (12)7 数据库建设 (12)8 图件质量检查 (13)9 涉密数据的注意事项 (13)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4)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图件版式说明 (15)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19)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22)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方法 (25)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成果图件说明书建议提纲 (27)前 言为规范和指导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 000)成果图件编制工作,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地质方面的干预力度不断增加,工业开发、建筑施工、区域资源挖掘等都会对地质条件造成较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地质灾害也日趋严重。

地质灾害的种类比较多,同时造成的破坏范围比较广,有些区域甚至是出现了连续性、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应根据客观情况做出深入的分析,加强地质灾害前后变化的评估,切实掌握好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坚持在未来的防治机制上得到更好的创新。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应用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内容与评价系统关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要先从内容、系统角度出发,明确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根据评价内容打造专业的评价系统,一方面对各类地质灾害有效的分析,另一方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控。

滑坡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而言,主要是从滑坡体的基本要素出发,然后根据基本要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掌握滑坡的发生根本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指导相关部门开展滑坡的有效治理,减少滑坡的反复出现,为地方的生产生活提供较多的保障。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

比如火山爆发灾害,火山是无法通过人工干预来应对的,自然条件达到以后肯定会爆发,这就是危害性评价的内容。

易损性评价主要是指承受特定灾害时综合能力的量度,具体偏向于社会属性特征,展现为地质灾害的承担能力、抵御能力。

比如汶川地震的出现,各方面的救援分析、建筑工程的抗震调查、灾后重建等等,都是易损性评价的内容,由此在后续的重建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对灾害的应对能力有效提升。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期望损失分析。

期望损失分析并不是大家想要得到的损失程度,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后,能够控制的最低损失标准。

比如,轻微地震的出现,期望损失分析是希望没有损失,不要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

期望损失分析的作用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并加强了系统的创新,对于分析指标进一步丰富,有利于加强地质灾害的识别。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构造变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出发,阐述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面隆起、地震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具特点,具体如下:1.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坡面受到外力作用,土壤失稳而发生的坡体整体向下滑动现象。

滑坡的特点是滑坡面呈弧形或波浪形,坡面上覆盖着一层土石混合物,滑坡区域的土壤含水量较高。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大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土石混合物沿坡面流动形成的灾害。

泥石流的特点是速度快、体积大、含有大量碎石和泥沙,容易阻塞道路和山沟,危害性极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岩石层发生变形或溶蚀等原因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的特点是常伴随土地沉降和地表上下的变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容易造成建筑物倾斜和损坏。

4.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指由于岩溶地貌发生崩塌和塌陷等现象引起的地质灾害。

岩溶塌陷的特点是可造成地表通常出现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陷坑,极易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地面隆起:地面隆起是指由于地下水、煤层气等物质的运移,造成地面隆起现象。

地面隆起的特点是常伴随着地面抬升、地表裂缝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6. 地震:地震是由地质构造变化或地下岩石运移等原因引起的地壳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居群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能够引起地面破裂、建筑物倒塌等灾害。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对某种具体灾害或区域的灾害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找到灾害目标(人、房屋、道路、桥梁等)所承担的风险和潜在损失,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地质灾害与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与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与风险评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它们都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险。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科学家们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一定时期内的地质灾害数据、地质环境数据、人口分布和建筑物分布等信息,综合考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口、建筑物的影响,评估灾害发生时的可能损失。

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记录、地质调查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

此外,还需要了解人口分布、建筑物分布等信息,以确定灾害发生时对人口和建筑物的影响。

其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化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岩土工程性质等多个因素,确定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密度、建筑物价值等,以评估灾害发生时的可能损失。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地揭示地质灾害风险的性质和程度。

最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利用模型和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模型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数据基础上的理论规律概括和抽象的表达形式,通过模拟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和影响范围,可以预测灾害的可能性和规模。

技术手段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体而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对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系统地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可以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或表层物质运动和变化所引起的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利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从而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方法和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1. 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是指通过采用数据统计、模型模拟、遥感监测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等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定量评估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危险性评价、灾害损失评估等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土工程、遥感技术、数值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等。

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需要解决一系列相关的技术问题,包括:1. 数据获取和处理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和地质监测数据,包括地质地貌、地层岩性、地震活动性、地下水位、地表位移等多种数据。

如何获取和处理这些数据,是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

2. 模型构建和参数确定问题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以描述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规律。

需要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这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3. 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旨在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危害程度,以及灾害对社会经济的损失和影响。

在进行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时,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和复杂性因素,同时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4. 技术集成和应用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降低灾害损失。
案例三:某城市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总结词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详细描述
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地面塌陷的问题。在勘察 设计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地面塌陷的 发生和扩大。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合理规划 城市布局、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等。同时,需要建立 地面塌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塌陷迹象,采取应对措 施,确保城市建设和居民安全。
方法
包括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地球 物理勘探、钻探等。
地质灾害评估
目的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评估地质灾 害对工程建设的可能影响,预测可能 发生的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方法
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综合考虑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 等因素。
地质灾害防治
原则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06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山区滑坡灾害调查与评估
总结词
滑坡灾害的勘察与评估
详细描述
在某山区,滑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勘察设计中,需要对滑坡灾害进行全面 的调查和评估,包括滑坡体的形态、滑坡面的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坡体的稳定 性等。通过勘察和评估,可以确定滑坡灾害的规模、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为后续的防
实施治理工程
按照治理方案要求,组织实施治理工程,消除地质 灾害隐患,提高区域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监督与验收
对治理工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达到预期目标,并对未达标的地方进行整改 和完善。
05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监测目的与内容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预警和防 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评估规范要求及其应用

地质灾害评估规范要求及其应用

地质灾害评估规范要求及其应用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早已被深刻认识到,为了提前识别和减缓灾害的潜在威胁,地质灾害评估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就地质灾害评估规范的要求以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评估规范要求1. 评估目的和背景地质灾害评估的目的在于量化灾害风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背景包括地质环境、工程背景和社会背景等。

2. 评估对象和范围评估对象可以是某一具体地区、工程项目或者特定种类的地质灾害。

评估范围应明确界定,包括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

3. 评估方法和指标评估方法应科学可行,并且基于客观数据和合理假设。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量评估和半定量评估。

评估指标应涵盖灾害的概率、强度、规模和影响程度等方面。

4. 评估结果及其可靠性评估结果应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并且准确反映地质灾害的风险。

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应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或者灾害案例验证得出。

二、地质灾害评估规范的应用1. 工程项目筹划阶段在工程项目的筹划阶段,地质灾害评估规范可用于确定工程的合理位置和规模。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选择相应的工程措施并优化工程设计。

2.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地质灾害评估规范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避免在潜在灾害风险较高的区域进行重要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设置。

3. 灾害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地质灾害评估规范为灾害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计划,减少潜在灾害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

4. 保险和金融领域地质灾害评估规范在保险和金融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为相关保险公司提供风险评估,量化灾害损失,并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和赔偿标准。

5. 学术研究和科学普及地质灾害评估规范的应用还包括学术研究和科学普及。

评估结果可供研究者参考,深入探究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

同时,科学普及可以提高公众的灾害风险意识,并倡导科学防灾减灾的观念。

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风险评估

05
02
泥石流
由于降水、融雪等水源激发,在沟谷或山坡 上产生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 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04
地面塌陷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 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 的自然现象。
06
火山
地下岩浆通过地壳的裂缝喷出地表或形成其他 形态的现象。
地质灾害成因
自然因素
地震、降雨、融雪、地下水位变 化等自然现象或自然条件,可能 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可能导致植被破坏、动物栖息地丧失,从而影 响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失调
地质灾害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生命安全威胁
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可能直接 导致人员伤亡。
基础设施破坏
道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可能因 地质灾害而损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 活和出行。
识别风险触发条件
03
分析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环境因素和触发条件,如降雨、地震
等。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等级
根据潜在风险源的规模、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风险 进行等级划分,以便优先处理高风险区域。
评估风险发展趋势
分析潜在风险源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 灾害。
评估风险防范措施
评估现有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和补充的建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如开挖、填 筑、水库蓄放水等,可能引发地 质灾害。
0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 2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以下是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一些基本要点。

首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等。

该规范适用于自然地质灾害和人工引起的地质灾害。

其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对于评估方法和技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它包括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两种评估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在野外调查中,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征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测量。

在室内分析中,可以通过地质图、遥感图像等进行灾害潜势分析和危险性评估。

第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强调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评估结果应基于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方法,并经过专家团队的审核和确认。

评估结果应包括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影响范围,以及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

最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还强调了评估报告的编制和使用。

评估报告应包括详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图表和解释。

报告应适合不同的使用者,如政府部门、规划者和咨询公司。

总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它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包括评估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规范要求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并强调了评估报告的编制和使用。

通过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质灾害,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综合研究与风险评价

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综合研究与风险评价

一、概述
风险识别 风险调查 风险评价 风险验证 风险管控
一、概述
目标任务
开展地质灾害与孕灾地质条件、承灾体调查,判识地质 灾害隐患,总结调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分析地质 灾害成灾模式。(调查) 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价,编 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相关图件。(评价) 建立地质灾害调查空间数据库。(建库) 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建议,为防灾减灾管理、国 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应用)
目录
一、概述
二、总体要求
三、技术方法 四、与评价总体要求
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应在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基础上,划分为
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 一般调查区和重点调查区承灾体易损性宜按半定量的方法确定,
单体地质灾害勘查点承灾体易损性宜按定量方法确定,人员易损 性应取易损性区间值的高值。 应按照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分类 型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叠加确定风险等级,据 此开展风险区划。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应实地核查,对区划边界、风险等级、异 常区等进行复核,必要时补充相应调查工作量。
一、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
在某种诱发因素作用下,一定区域内某一时间段发生特定规 模和类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何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概率?
易损性
承灾体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破坏的严重程度。 本技术要求的易损性强调承灾体的价值,淡化承灾体抵抗地 质灾害破坏的能力(脆弱性)。
地质灾害风险
在一定区域和时期内,各类承灾体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 的可能性。 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
(3)按区域斜坡单元进行风险管控、灾害防治,可做到简单、高效, 针对极高风险坡体或高风险坡体,重点关注、重点防控,有效的避免了 “防灾于点、防不胜防”的方式,准确性、时效性有极大程度的提升。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篇一: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3.1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活动过程中,因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气象学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的自然灾害。

本次评估报告主要针对某工程项目所涉及区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旨在帮助项目的实施者和相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控工作。

二、评估对象本次评估的对象是某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涵盖了该区域内的全部地质灾害类型。

三、评估方法1. 现场调查在现场调查中,评估人员首先通过实地考察和勘查,了解和掌握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岩土条件、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

同时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调查,并采集和分析现场数据。

2. 实验室测试采集回来的现场数据,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恰当的测试和分析。

如统计工程期间地震活动的情况、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化学指标数据、土壤和岩石力学性质、降雨、水文和地下水动力学情况等。

同时,需要对地质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和化验测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3. 统计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测试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估评估对象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状况和能否承受安全运营的情况。

四、评估结果1. 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依据现场勘查和实验室测试,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等。

(1)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可能受降雨和地震等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山体表层土石向下滑动,导致土石流和堤坝决口等灾害。

(2)泥石流:该区域内多为山地河谷地貌,持续降雨时很容易引发泥石流。

同时,地震活动也可能诱发泥石流。

(3)地震:该区域处于弱地震带,尽管大规模地震发生概率较低,但仍需关注。

(4)地面塌陷:该区域内地面下部分区域容易发生土壤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会加速地面塌陷的发生。

2. 该区域内重要设施和人员安全状况本次评估报告针对某工程项目进行,该项目涉及设施设备和居民的住宅等。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知识考试题纲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慈利县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慈利县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慈利县 1: 10000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方法探讨摘要: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当前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和发育规律认识不足,极端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研究不够深入,与我省新形势下防灾减灾工作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此,遵循“管控风险、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理念,结合已有工作基础,开展以孕灾主控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为主的 1:10000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深化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发育规律认识,总结成灾模式,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提出风险管控措施,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慈利;地质灾害;调查;风险评价;1前言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东部,隶属张家界市管辖。

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慈利县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武陵源区、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

地理坐标东经110°34′~111°20′,北纬29°04′~29°42′。

慈利县交通较为便利,区内的水路亦较发达。

慈利县现辖15个镇、10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县政府驻零阳镇笔架路。

本次通过1:10000的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开展地质灾害与孕灾地质环境、承灾体调査,判识地质灾害隐患,总结工作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明确不同地区和区段上的风险程度差异,提出风险管控措施,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基础依据。

2研究区孕灾地质环境背景2.1 地形地貌调查区地貌单元属湘西武陵山山地东北端,地面标高在80~1410m之间,相对高差约1320m,地面切割较为强烈,坡度较陡,坡度一般20~35°。

区内地貌类型有平原阶地、丘陵、低山、中山。

2.2 地层岩性县域内岩石以沉积岩发育较齐全,且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环境复杂多样(岩性相变大)、无岩浆岩出露为基本特征。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裂缝特征:滑坡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的裂缝调查,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地 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温度裂缝等的差异,避免误判; 水文特征:调查滑地下水位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 变迁情况等; 历史特征:析判断是新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滑坡灾害的核查 在进行区域性地质灾害调查时,对遥感解译调查结果须进行野外核查,对有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滑坡 灾害点应进行100%核查,并逐一填写调查卡片。 对已有滑坡灾害资料的灾害点,应根据其完备程度进行野外核查与完善,重点调查滑坡灾害的动态特征 变化及其变化程度与发展趋势。 核查已有滑坡点资料的填卡记录内容,不得遗漏滑坡灾害的主要要素。 对已采取防治措施整治的滑坡灾害点,核查其治理效果,确定是否消除灾害隐患。
面:对调查区域采用网格控制调查,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地质背景条件;了解人类工程活动地带滑 坡、崩塌、泥石流等分布和发育规律;分析预测地质灾害致灾的可能性。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结构、地表水和地下水、人类活动、气候植被 等。
重庆局部地貌
重庆地质构造简图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结构、地表水和地下水、人类活动、气候植被 等。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六、地质灾害的调查方法
调查工作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遥感调查、地面调查等。
资料收集: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气象水文、植被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遥感调查:采用近期卫星图像片解译地质灾害点,对解译出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实地复核调查, 调查其符合性及危险性,并对其稳定性及危害程度作出评价。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滑坡成因调查:
自然因素:包括滑坡发生发展与地震、降雨、侵蚀、地表水的水位变化及冲刷和淘蚀、地下 水水位和水量变化、卸荷等自然动力因素的关系。
人为因素:森林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垦,矿山采掘,切坡、人为堆填加载、采石、放炮、震 动、随意排放废水、沟渠渗漏、水库蓄水和泄水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滑坡发生与发展的影 响。
综合因素: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滑坡危害及防治调查: 滑坡发生发展历史,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现状; 分析与预测滑坡的稳定性和滑坡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危害范围及危害程度。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新、老滑坡的判别 新滑坡是指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 老滑坡是指全新世以来发生的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 古滑坡是指全新世以前发生的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实地调查:成灾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性质、地表水与地 下水、环境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灾害点调查: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规模、变形活 动特征,引发因素及形成机制,评价其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并圈定影响范围和危险区。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滑坡体基本要素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时程特征:滑坡发生时间,目前的影响特点(斜坡、房屋、树木、水渠、道路等变形位移及井泉、水塘 渗漏或干枯等)及其变形活动阶段(蠕变、加速、剧烈、破坏、休止); 滑动特征:包括方向、滑距及滑速,分析滑坡的滑动方式、力学机制和目前的稳定状态; 岩质滑坡特征: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裂隙面等,若这些 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岩质顺层滑动面。 土体滑坡特征: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土性差异界面;
报告提纲
1.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2.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方法 3. 地质灾害隐患的野外判别 4. 结论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Fra bibliotek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定义
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引发损失大小
地灾调查:是指对地质灾害进行的一般性考察了解,其精度比较低,使用的技术方 法比较简单,主要应用遥感和地面调查手段。
地质灾害调查原则上不使用钻探工作量。但如威胁对象为县城、集镇、矿山、重要基础设施或 交通干线时,可根据治理需要投入适当的山地工程(槽探、浅井)、物探和少量钻探工作量。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七、调查依据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八、调查分类
地灾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描述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单点地灾调查:描述单点地灾的致灾特征 (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塌陷、地裂纹)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滑坡灾害的测绘 对于威胁城市、集镇和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且稳定性差和较差的滑坡,应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 绘。 地形测绘 滑坡区平面图测绘比例尺宜采用1:2000~1:1000之间。 滑坡区剖面图测绘比例尺宜采用1:1000~1:500之间。 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应与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相同,除将滑坡主要要素标记在地形图上外,还应 按有关要求做好详细记录(照片、录像和素描图)。
影响范围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崩塌堆积体 基本特征: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崩塌产生的时间。 运移特征: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斜坡岩土体工程特征、起伏状况,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 和运动距离。 堆积特征:崩塌堆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植被生长情况、块度( 必要时需进行块度统计和分区)、结构、架空情况和密实度。 水文特征: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 稳定特征: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后期发生的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在暴雨 等条件下向泥石流、滑坡转化的条件和可能性。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全景照片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手绘特征图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危岩稳定性分析:岩体发生崩塌的可能性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危岩威胁区范围: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可能引起的灾害类型(如涌浪,堰塞 湖等)和规模,进行灾情的分析与预测。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地灾评价: 区域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区划) 单点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指数)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环境调查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定义:环境地质调查是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由自然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 问题的调查。
调查目的:研究、评价、预测地质条件演化及人类活动过程造成的地质环境变化,论证区域性 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地质灾害的形成环境,拟定相应的地质环境保护对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 可持续发展、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水文特征:危岩体及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 工程特征: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发育时程特征: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危岩体形成时间,发生崩塌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 崩塌方向、运动距离、堆积场所、崩塌规模、诱发因素、灾情等。 影响因素特征:危岩体影响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 坏的作用和影响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危岩(崩塌)稳定性的判别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危岩(崩塌)灾害的实地调查 对威胁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崩塌灾害影响区的所有居民点须进行现场崩塌实 地调查。 崩塌灾害的野外调查须采用以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 崩塌调查点应实测代表性剖面线,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 调查填卡记录须逐一填写,不得遗漏崩塌灾害要素。 应调查崩塌及崩塌堆积体造成的灾害损失,分析预测崩塌堆积体失稳的可能造成灾害的影响范围, 圈定危险区,确定受威胁对象,预测灾害损失程度。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滑坡分类:根据滑坡体的其他因素分类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滑坡区 基本特征:滑坡所处的位置、地貌、形态、坡度、高差,沟谷、河岸、堆积物、地表水以及植被; 滑坡范围:调查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体两侧 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周边环境:地层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影响因素:滑坡的发生与自然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摸清地灾分布 划分灾损等级 提出处置方案 减小灾害损失
(属专业技术工作,由专业队伍承担)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三、地质灾害调查的原则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兼顾发展;以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为重点,兼顾缓变型地质 灾害。
辖区内村庄、城镇、居民点或居民集中区 辖区内工矿企业的生产或生活区 辖区内公路、铁路、航道等交通干线 辖区内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 辖区内旅游景区或景点 辖区内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和生活区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四、地质灾害调查的对象(针对重庆) 滑坡、危岩、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五、地质灾害调查的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已发生的滑坡、危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 征、已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含不稳定斜坡),主要调查地 质灾害的复活性、危险性和潜在危害的威胁程度。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崩塌灾害调查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崩塌的分类
按下表的要求判断和划分崩塌的机理类型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崩塌的调查:危岩体调查+崩塌堆积体调查 调查内容:危岩体 基本特征: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 环境特征:危岩体及周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体结构类型(软弱(夹)层、断层、褶曲 、节理裂隙、裂缝、临空面、侧边界、底界(崩滑带))以及它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