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学竞赛为载体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合集下载

基于学科竞赛驱动培养地方院校数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讨

基于学科竞赛驱动培养地方院校数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讨

基于学科竞赛驱动培养地方院校数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讨*李军成,陈国华,刘成志,杨炼,邓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湖南娄底417000)近年来,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竞赛的开展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很多高等教育工作者都进行过研究与实践。

例如,包秋燕等[1]阐述了该校如何通过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张铁强[2]提出了一种结合学科竞赛与教育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陈伟等[3]以信息安全竞赛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融入创新能力;曾庆均等[4]以提高学生实践创能为目标,讨论了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薛艳茹等[5]提出了如何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共筑学科竞赛基地的措施和途径;张姿炎[6]阐述了如何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师文庆[7]提出了地方院校如何通过理科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杨志东等[8]以电子类学科竞赛为例,指出了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樊利等[9]提出了一种以多学科竞赛平台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庄明珠[10]对学科竞赛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探索;刘恒等[11]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探讨了该校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等等。

虽然很多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如何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注意到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总体上探讨如何依托学科竞赛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而事实上,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针对某个具体的学科探讨如何基于学科竞赛驱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显得更有意义。

另外,大多数地方院校由于受其办学历程、学校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学科竞赛的可持续发展较为艰难,学生受益面也非常有限,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也不太明显,因此,探讨地方院校如何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主要以地方院校数学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科竞赛对地方院校数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地方院校数学类专业开展学科竞赛的途径以及基于学科竞赛驱动培养地方院校数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方法。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麓 教学 园地
冯 华 以 学 模 赛 载 培 学 的 新 创 能 英 : 数 建 竞 为 体 养 生 创 与 业 力
3 9
以数学建模 竞赛 为载体 培养学生 的创新 与创业 能力
冯 英 华 中国海洋 大学数 学科学 学院 山东青 岛 2 6 0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寿光 6 10
2 2 0 670
自主完 成 , 极大 地发 挥 了学生的主动 性和创 造性 。 模 型建 立 在 养 了学生探索发现、 分析归纳的逻辑 思维能力。 教育 一定 要把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意 识放在 重要 位置 ,而数 求 解的过 程 中, 强化 了技能 , 高 了思维 的灵 活性 、 提 独创 性 , 培 学 建模 活动 的 目的在 于培 养 学生 勇于探 索 、敢于 创新 、 团结
1对 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的培养
数 学建模 竞赛题 目 都是 实际 问题 , 明确 的背景和 要求, 有
途径 。在 经济 全球 化背 景下 ,只 有科 技含 量高 的产 品才 能 占 领市场 ,科 技创 新 是企 业发 展 的不竭 动力 。现代 教育 不只 是
教授给 学 生学 习的 知识 ,更 要做 到学而 有用 ,走 产 、学 、研
2 1 ̄4 下 第 1期 ( 00 月 2 总第 18 ) 9期
一 ’ ]
—■
2 0 年三 届竞 赛, 09 共取得全 国二等 奖2 、山东省一 等奖 1 , 项 项 山 团 队精 神会 让他们 在 以后 的工作 生活 中受 益 匪浅。 东省二等奖 3 , 项 并且学 院获 山东赛区2 0 年数 学建 模优 秀组织 3对学生科技创业素质的影响 09 工作奖 。 组织和 参加该 竞赛 的过 程 中, 校充分 认识 和体会 在 学 体, 给学生提 供了一个勇于挑 战、团结创新 、 开拓进取 的舞 台。 数 学 建 模 竞 赛通 过对 学 生创 新 能力 的 培 养 , 为学 生 以 到数 学建 模竞 赛 给学 生提 供 了一 个很 好 的培 养创 新 能力 的载 后 的就业 、创 业打 下 良好 的基础 ,为学 院的创 业教 育拓 宽 了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收录的竞赛项目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收录的竞赛项目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收录的竞赛项目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收录的竞赛项目较为广泛,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竞赛项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收录的竞赛项目:
1. 数学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

2. 物理竞赛:如中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高等学校物理竞赛等。

3. 化学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高校化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有机化学竞赛等。

4. 生物学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生物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

5. 计算机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高校信息安全竞赛等。

6. 电子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信息制作竞赛、全国高校无线电测向竞赛等。

7. 机器人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高校机器人足球竞赛等。

8. 经济管理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管理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
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等。

以上只是列举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竞赛项目被收录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中。

这些竞赛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的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的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的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X警察学院X怀辉摘要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公安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特点,如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化、作案目的日益多元化等等,这些都给公安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培养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关键,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那么是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同时能熟练的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公安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

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需同时具有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优秀素质品质,在面对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具体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创造性地解决公安工作中的难题。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所给的题目要求,系统的运用所掌握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将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实际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这些素质都是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数学建模竞赛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我院作为公安干警最主要的输出地之一,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师资力量,在其他院校已有模式的根底上,建立了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的1+3+1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的1+3+1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集选拔、培训、竞赛为一体,分阶段分层次的实施,不断地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快速查阅资料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身体素质。

在此模式下我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也日益提升,参加竞赛4年来,共取得了国家二等奖4项,XX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成功参赛奖6项。

从而为公安队伍培养了一批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因此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的1+3+1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切实可行的又是行之有效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公安创新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最大规模的根底性学科竞赛。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摘 要 ]从 学科 竞赛 的 内 涵 、 科 竞赛 与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 程建 设 、 风 建 设 等 方 面 , 绍 了我 校 在 学 课 学 介
开展 学 科 竞 赛 推 动 课 程 建 设 与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方 面所 取 得 的成 果 .
[ 键 词 ]学 科 竞赛 ; 程 建 设 ; 新 能 力 关 课 创 [ 图 分 类 号 ]G6 中 4 [ 献标识码]C 文 [ 章 编 号] 17 44 20 )50 0 3 文 6 21 5 ( 0 9 0 0 80
用 型本科 院 校数学 教学 改革 、 新人 才培 养和学 风建设 方 面做 了有益 的探 索 , 得 了一些成 果. 创 取
1 学科 竞 赛 的 内涵 与 特 点
学科 竞赛 是在 紧密结 合课 堂教学 的基 础上 , 以竞 赛 的方 法 , 发学 生理 论联 系实 际和独 立工作 的能 激
基 础知识 的教 学 ; 新不 是异想 天开 , 创 新知识 的发现是在 扎 实 的基 础上 , 用创造 思维 能力 , 运 通过艰 苦 的
探索 和努 力才 能获得 . 以 , 所 创新 精神 的培养 是全 面素质 教 育的一 个重 要部 分. 工科 的学科 竞赛 , 某 理 从
个 角 度 来 讲 , 际 上 就 是 一 个 从 无 到 有 。 用 原 有 基 础 知 识 , 行 知 识 的 重 组 、 出 新 思 想 的 过 程 . 过 实 运 进 提 这
育 中提 高学 生对实 际 问题 进行 设计制 作 的能力 等诸多 方 面有着 日趋重 要 的推动作 用.
2 学 科 竞 赛 与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创 新 以 人 的 创 造 性 劳 动 为 载 体 , 显 为 人 的 某 些 行 为 特 征 和 能 力 , 过 人 的创 造 性 劳 动 而 从 内 在 的 外 通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和重视。

该模式以赛事为平台,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赛促学”是指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而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技能,这些都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从而达到了“以赛促学”的效果。

以数学竞赛为例,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通常都非常热爱数学,他们在课余时间会刻苦练习,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参加比赛,他们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水平,还可以结交更多数学爱好者,激发了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二、以赛促教: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举办作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促进教师在写作教学上的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精选出一些优秀的作文,将其用于教学案例分析,让全班学生从中受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赛学并举: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赛学并举”是指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更加需要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以科技竞赛为例,学生在科技竞赛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拓展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 p r n f a e ais i y n agVoainln cncl l g ,i guLn u gn , 2 00 Deat t M t m t a u gn ct aadTehia Co eeJa s iy n ag 2 2 0) me o h cL n o l n
e p r n e a d p o o e t e c l v to ftan n l n swi i h q ly. x e i c n r m t h u t a i n o i i g t e t e i r a t h g uai h t
Ke y wor s: u i est ;u ie st t e tc o e i on c l v t ; ae s t i h q a i ; n o a e d n v ri y n v ri m h mai s mp t i ; u t a e tlnt wih h g u lt i n v t ya c t i y
次 、三本独立学院层次 、专科层次。
“M C C巾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网站” 。国防科技大学高等 数学竞 赛起 步比较早 ,为 国家 国防事业 培养 了不少尖
端数 学应用人才 。 2 1年 1 月 3 00 0 0日举办第二届全 国大学生数学竞 赛预赛 , 2 1 年 3 1 01 月 9日第二届 全 国大 学生数学竞
Abs r c : Th st e i su ist tt nd c nn tto fu i e s y ma h ma isc mp tt n , eh d nd s ae o o d n o e i o o g i ta t i h s t d e hesaus s a o o ai n o n v r t t e t o e i o s m t o sa c l f l i g c mp t i nst an i c i h t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
工程
以数 学建模 竞赛为载体 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
M a h m a i a o ei g Co t s s a Ca r e o p id T ln s P a t a n e tv i t s t e t lM d l n e ta r i r f r Ap l a e t r c i l d Cr a i e Ab l i c n e c a ie
摘要: 以数 学建 模 竞赛 活动 为有 效 载体 , 过优化 人 才培 养 方案 、 通 健全 学科竞 赛运 行机 制 、 强创新 教 育基 地 建设 等有 效 手段 , 养 学生 的 加 培 实践 创新 能 力 , 面提 高 学生 的创造 力和 综合 素质 。 全
Ab ta t sr c :Ta i h te t a d l g c n e tfrte efciec rir yo tmiigt e p ro ne ri n o rms a d i rvn p r t kngte mah mai lmo ei o t s o h fe tv are ,b p i zn h es n ltanigprg a c n n mp o ig o eai ng
i r v raiiya d o ealq lt fsu n s mp o ec e tvt n v r l uai o tde t. y
关键 词 : 学建 模 竞赛 ; 数 载体 ; 养; 培 创新 能 力
Ke r s y wo d :mahe tc lc nts n mo ei c rir c lu e;bit t maia o e ti d l ng;a re ; u tr a l y i

m cai i il ecm et n b en fcnt co fn oao dctnbs ee p s dnspata adcet eaits ad ehns o ds pn o pti , m aso os ut no invtneuao aet dvl t et r i n rav bie. n mf c i io y r i i i o o u cc l i li

以学科竞赛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学科竞赛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学科竞赛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作者:王亚男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20年第05期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竞赛成为高校检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

文章以苏州大学为例,结合学科竞赛的特点,分析了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性,阐述了学校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和实施对策。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

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以创新人才带动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

高等院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科竞赛,因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堂与社会相统一、思考与动手相统一的特性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

学科竞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1]。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随着教育部明确将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2018年、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连续两年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及“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白皮书(2012-2017)”》,其中涵盖了我国高校学科竞赛发展脉络、评估方法、评估模型、评估实践以及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等多方面内容。

学科竞赛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

基于以上背景,学科竞赛已成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性(一)学科竞赛是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曾言,“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科竞赛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2]。

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2 1 9月 0 0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 un lo b iU ies yo u a o o r a f Hu e nv ri f t Ed ct n i
Sp 2 1 e.00 V0. 7 N . 12 o 9
第2 7卷第 9期
学 科 竞 赛是 创 新 人 才培 养 的重 要 载 体


化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依照不同的标准 , 其包括多个 门类 的赛事活动 , 且具有规范化、 系列化的特点。如依
竞赛组织者来划分 , 国际、 国性 的竞赛与省级、 有 全 校 级地方性的竞赛 ; 按照竞赛所依托的学科门类来划分 , 则包括理学、 工学、 管理学 、 文学等多个一级学科中的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机械设计、 车辆工程 、 计算机软件、 设计艺术学等二级学科。 目前 , 国内高校较为关注 为 的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主要有 : 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 AM 计竞赛 , a n u I g eC p微 软全球 学 生大 赛 ( 软创 新 m i 微
基金项 目: 江苏省 高等教 育教 学改革研 究课题 (09— 3 3 ) 江苏省 高校 思想政 治研 究课 题(G Y09 B 0 ) 20 0 — 5 ; S S 20 Y 21 。
作者简 介: 粱化奎 (9 5一) 男, 16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究方向为思政教 育。 研
新世纪以来 , 国内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的同 时, 以学科竞赛活动为依托 , 引导和带动创新人才的培 养, 学科竟费成为人们普遍关注 和重视的创新人才培 养 的新 路径 。 学科竞 赛 的 内涵及 蓬 勃发展 的竞赛活 动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在课 堂教学 的基础上 , 通过竞 赛 的形式多方位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的系列

论数学建模竞赛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论数学建模竞赛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第 l 第 5期 4卷
2 2年 l 01 0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r a f Hu n s a Unv r i ou n l o a g h n ie st y
Vo1 1 NO. .4. 5 0c -01 t2 2
论数 学建模竞赛对 教育教学 改革和创新人才培 养 的推动作用
建 模 竞赛 2 0周年 庆典 2 1 年 1 01 2月 2 2日在 人 民大
教、 以赛促 改 、 赛培 结 合 , 在培 养 ” 竞赛 理 念 , 重 的 让
竞 赛形 成 良性 循环 , 更多 的师 生参 与并 获益 。 让
1 以赛促 教 、 以赛促 改
会堂 隆 重 举 行 。全 国 人大 常 委会 副 委 员长 路 甬祥 。 全 国政 协 副 主席 王 志 珍 , 中 国高 等 教 育 学会 会 长 原 周 远 清 , 育 部 高 教 司 司 长 张 大 良 , 育 部 高 等 教 教 教 育评 估 中心 副 主任 李志 宏 , 大 潜等 1 名 中国 科 李 0余 学院 院士 出席庆典 。领 导和 专 家对 数 学建模 竞 赛 的
收 稿 日期 :0 2 0 — 2 2 1— 3 2
教 师 通 过 辅 导建 模 培 训和 指 导 学 生 参加 竞 赛 ,
促 进 自身 的教 学水 平 和 教 学能 力 ; 过 竞 赛 以及 与 通
基 金 项 目 : 徽 省 教 育 厅 教 学 研 究 项 目(0 0 96 : 山 学院 质 量 工 程 项 目(o 1P CO 安 2 1 0 9)黄 2 l K  ̄ J 作 者 简 介 : 辉 平 (9 6 )安 徽 歙 县 人 , 山 学 院数 学 与 统 计 学 院 副 教授 , 士 , 究 方 向 为 常 微 分 方 程 及 其 应 用 。 方 17~, 黄 硕 研

浅析高职高专数学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职高专数学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职高专数学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高专数学竞赛,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探讨了构建科学合理培训模式的重要性;浅析了数学竞赛对数学课程建设方面所起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数学竞赛高职高专创新能力培训模式大学生数学竞赛起源于美国和苏联,莫斯科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举办高等数学竞赛,美国也一直举办大学生数学竞赛,以1938年起美国举办的普特南(Putnam)数学竞赛最具影响力。

中国自1981年开始由各省市和各高校每年举办一次高等数学竞赛。

自2010年开始经北京市数学学会和北京市数学学会大学委员会研究决定,数学竞赛组委会决定在全国数学竞赛的基础上增设专门面向专科、高职院校学生的丁组比赛,主要面向各专科、高职院校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的在校大学生,竞赛内容是高等数学一元微积分。

竞赛在每年10月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该项赛事是对高职院校非理科专业数学教学水平的很好检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一直是赛事的积极参与者,旨在以竞赛和竞赛训练为平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和选拔创新人才,促进数学课程改革。

一、数学竞赛是高职生能力培养的平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学生时注重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培养。

而高等数学竞赛正是为适应高职高专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应运而生的。

数学竞赛的宗旨是通过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训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ACMICPC竞赛为载体 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ACMICPC竞赛为载体 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ACM/ICPC竞赛为载体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摘要:以ACM/ICPC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ACM/ICPC竞赛与c语言和数据结构课程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健全ACM /ICPC竞赛的科学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学生训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ACM/ICPC;载体;课程体系;运行机制;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及深造的能力,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将ACM竞赛与高校许多专业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密切结合,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主动性、拓宽知识面、并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电子科技大学以ACM竞赛为载体,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ACM/ICPC竞赛及开展情况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或ICPC)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

ACM/ICPC的历史可上溯到1970年,作为一种全新的发现和培养计算机科学顶尖学生的方式,竞赛很快得到美国和加拿大各大学的积极响应。

1977年,在ACM计算机科学会议期间举办了首次总决赛,并发展为目前一年一届的国际性比赛,迄今已举办了34届。

现在每年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1900多所大学的1万余支队伍共计3万余人参加比赛。

ACM/ICPC分为校内赛、地区(省)赛、大洲预选赛和全球总决赛四个级别,是目前国内高校承办的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竞赛。

1参加ACM/ICPC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理工科人才(1)ACM/ICPC对选手的综合素质有很高要求。

ACM/ICPC涉及知识面广,与大学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直接关联,在知识的范围、深度和难度上远远超过本科课程。

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

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

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一项重任。

我校以数学建模为载体,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完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加强数学建模训练,建立数学建模协会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6-0155-02收稿日期:2019-12-18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Hnjg2018-75)作者简介:陈振华(1984-),男(汉族),海南海口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符方健(1968-),男(汉族),海南琼海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建模解模是应用数学知识,将生活中复杂的问题建立模型,并借助软件编程求出最优解。

不同的人建立的模型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它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多年来,我校以数学建模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建模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建模活动改革实践1.深化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数学建模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既包含数学多个分支内容,如高等数学类基础课、主干课等,还常常与工程技术、经济、政治等领域有关,模型求解中还常常用到数据计算和几何作图,涉及大数据分析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根据我们的实践,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做到以下几个结合:板书与媒体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针对教材案例缺乏地区性的特点,我们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涉及的热点问题,如旅游淡旺季问题等,进行自编案例教学。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数学建模的课堂教学或课外训练辅导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及指导学生使用MATLAB ,LINGO ,SPSS 等软件进行编程解题。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论文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论文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摘要】学科竞赛作为当前很多高校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它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搭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上起到一个纽带作用。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应用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办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08-01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其中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也在不断更新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1-6]所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很多高校普遍认可,也使很多高校把学科竞赛的水平作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时很多学科竞赛的题目背景都是来源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或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对问题的解决思路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竞赛的结果企业也非常认可,为大学生就业加重了不小的砝码。

本文就如何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和搭建校企联系桥梁作出讨论。

1 学科竞赛对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和搭建校企联系桥梁的意义1.1 学科竞赛对学校教学体系改革的意义一个教学体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有反馈系统,不断地修正和更新,使教学对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学科竞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馈系统之一,通过学科竞赛,可以使学生和老师了解当前企业或社会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反馈到平时的教学过程,起到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以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为例,a 题是关于房屋搭建太阳能装置的问题,它包含了建筑学、物理、数学、地理学、计算机等众多学科。

关于大学生数学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4页精选文档

关于大学生数学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4页精选文档

关于大学生数学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数学竞赛的开展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数学问题,解题的思维更灵活了。

为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

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数学竞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拓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很好的切入点。

[1]1.大学开展数学竞赛的价值性分析笔者认为,在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备技术工具,是各门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升华。

因此数学教育在现化教育中所占据地位举足轻重。

数学竞赛的举办和发展为数学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发掘了新的人才。

从微观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大学生数学竞赛应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但又有着课堂教学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首先,数学竞赛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解题思路、增强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数学竞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大学数学教学更好地进行;再次,数学竞赛培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才能皆有促进作用;最后,数学竞赛在发现和发挥大学生的特长,选拔和培养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数学竞赛关系阐述数学竞赛过程中方法的多样性,奠定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数学竞赛的过程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竞赛就是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不仅涉及数学方法的介绍,更涉及对问题的分析与简化、对方法的运用与检验、对相关算法与软件的选择等,是锻炼学生用新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学生拥有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就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角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的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的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的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近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开展情况,包括制度保障、管理方法、赛事组织、激励机制、教改与竞赛关系、竞赛与考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我们认为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重要途径。

我院以学科竞赛为重要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正在形成创新教育的特色。

本文通过笔者相关资料的分析提炼,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相关研究经验,和相应建议,期盼对相关领域提供实践支持和相关启发。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型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97-02一、问题的引入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创新探索经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动力,更重要的是竞赛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求学求存最基本的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指与智力因素相对应的创造力,包括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和创新技法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等。

瓯江学院自创建以来,就制定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方针与目标。

高校学科竞赛实际上就是参赛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处理问题,创新思维活跃度的竞赛:这与我院的办学理念一致。

我院重要建设内容中明确提出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近几年,我院广泛发动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断探索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之路。

二、瓯江学院近年来开展学科竞赛的概况1.制度保障。

开展学科竞赛意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大学生学会团队协作、激发并运用创新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相关教育学科的改革进程,推广素质教育理念,统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的一些尝试

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的一些尝试

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的一些尝试近年来,为培养数学拔尖人才,一些尝试已经进行了。

这些尝试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尝试:1.提供更多数学竞赛机会数学竞赛是为培养数学拔尖人才而设计的一种训练方式。

数学竞赛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比赛,熟悉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此,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提供更多的数学竞赛机会,如全国中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省市级数学竞赛,以及各类数学模拟赛等。

这样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练习和挑战的平台,梳理和完善了数学知识和技能。

2.增设数学精英班数学精英班是为了培养数学拔尖人才而开设的一种高年级选修课程。

这样的班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力,选取一部分学生进行培养,其中包括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和提高水平的专项训练,如解题技巧、数学证明等。

数学精英班所涉及的题目、难度和研究方向也更为深入和先进。

这样的班级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挑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是为数学拔尖人才提供的另一种培养方式,它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

在这些项目中,学生可以提出科学假设,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提出结论,最终获得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的奖项。

比如,学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某个数学现象的变化规律,或是进行数学软件或游戏的设计和开发。

这样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在实际创新中提高数学技能和能力。

4.联合各类培训机构许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包括数学在内的各种课程。

针对数学拔尖人才,各类机构可以提供数学竞赛辅导、数学精英班、数学讲座等特色课程,以达到更好培养拔尖人才的目的。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在兴趣和能力上有所升级和突破。

各类培训机构的联合开发也可以使得一些优秀培训教练、数学教师等更专业和有经验的人士参与教学和辅导工作,提高课程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为了培养数学拔尖人才,不仅需要在学校中注重教学和日常学习工作,更需要各类社会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数学竞赛为载体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学数学论文以数学竞赛为载体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阎慧臻,刘燕(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校数学竞赛及本校数学竞赛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数学竞赛在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及推动高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竞赛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竞赛;数学素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48-03为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自2009年起,中国数学会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大连市高等数学竞赛起步更早,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2届。

“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各高校数学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了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一、数学竞赛的基本情况1.国内外高校数学竞赛。

大学生数学竞赛首先在国外兴起,莫斯科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举办高等数学竞赛,美国也一直举办大学生数学竞赛[1]。

在我国的许多省市也有举办数学竞赛的传统,例如,至2013年,北京市已举办了24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浙江省、江苏省也都举办了很多届的高等数学竞赛,大连市数学竞赛自1992年起,已成功举办了22届。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于2009年开始,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已圆满完成五届。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

竞赛的参赛对象为大学本科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分数学专业组和非数学专业组。

首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国防科技大学承办,赛区赛于2009年10月24日举行,决赛于2010年5月15日举行。

竞赛的宗旨在于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性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2]。

所以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受到全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

2.我校数学竞赛的现状。

我校1992年起就开始参加大连市数学竞赛,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数学竞赛选修课,选派骨干教师任教数学竞赛培训课程,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历年比赛中,我校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参赛大连市数学竞赛的基础上,2010年我校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数学竞赛的辅导组织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根据第一学期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成绩选出300名左右优秀者参加每年3月份开设的《竞赛数学》公共选修课,理工类竞赛数学选修课48学时,经管类竞赛数学选修课32学时,课程结束后于五月下旬组织校级高等数学竞赛,校级数学竞赛允许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报名参加,通过校级竞赛选拔150名左右优秀者参加大连市6月中旬组织的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在大连市数学竞赛中的获奖者,于九月份进行集中培训,参加十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这样,数学竞赛的培训选拔工作贯穿全学年,全年三次选拔、两次培训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展开,通过层层选拔,挑选拔尖人才,已形成健全的选拔、培训机制。

通过规范的培训辅导,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每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数学竞赛的作用数学竞赛的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大学办学的综合能力,检验了教学质量。

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对推动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通过数学竞赛激发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竞赛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大学数学竞赛中多数试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题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竞赛中获奖,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这种成功的体验也会进一步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还会在其他学生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助于优良学风的营造与形成[3]。

2.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

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及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数学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了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数学竞赛,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

实际上,学生毕业后,如果不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他们学过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可能大多用不上,以至很快就忘记了。

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数学素养,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看问题的着眼点等,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在实践中终生受益[4]。

3. 通过数学竞赛推动高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数学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并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通过数学竞赛的赛后总结,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我校坚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为不断提高我校数学竞赛水平,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竞赛数学选修课,并组织教师编写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与辅助教材,建立网络课堂,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试题库与试卷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参加大连市数学竞赛和全国数学竞赛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

我校学生在近几年的大连市数学竞赛及全国数学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实践证明,数学竞赛对促进我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通过数学竞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数学竞赛除了培养了大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之外,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情。

教师要辅导学生参加竞赛,一方面要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5],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

因此,数学竞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拓宽了知识面,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

5.通过数学竞赛促进高校数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数学竞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成为参赛高校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各高等院校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为更好地完成大连市数学竞赛的组织工作及全国数学竞赛的报名参赛工作,大连市数学会及辽宁省数学会每年都要定期召开会议,主要内容为总结当年大连市及全国数学竞赛工作,布置下一年度数学竞赛工作;研讨大连市及辽宁省数学教学改革、学术交流和专业建设等。

并且不定期举办各种数学领域的培训班、讲习班或讨论班,开展促进提高数学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活动。

大连市数学会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发布有关数学竞赛及各种形式的国内外教学研讨、学术交流活动的相关信息。

因此,数学竞赛活动已成为参赛高校间的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长效的资源共享平台。

三、进一步提高数学竞赛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深入思考虽然我校在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还有较大空间,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

1.夯实基础,做好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常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

基础知识的教学,其核心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它涵盖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定理的教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竞赛的效果,离开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就失去了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方法的源泉。

因此最有效的竞赛培训应该回归到常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的提炼、数学思想的归纳与总结及解题研究上入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数学素养。

2.教会学生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

优秀的数学课外读物中不仅有精细的数学知识,而且有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有些数学书籍深入浅出地介绍当代数学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应用,有些数学书籍则启迪数学的发现,还有数学书籍深入浅出地阐释数学与自然或其他科学的联系。

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优化已学的数学知识结构。

3.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不仅要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求解思路及研究方法,并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堂讲授应贯穿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将成熟的知识视为学术研究中未被发现的理论方法来处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和发现,通过思考亲自获得知识。

让学生把听课的过程视为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

力求在讲授中展示创新思维过程,突出数学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意识、态度和能力。

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把研究形成习惯,打破对“研究”的神秘感。

撰写研究型小论文,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重视“数学审美教育”,培养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在通识选修课上融入数学文化,介绍数学家的简介及轶事,重要的数学思想欣赏,如勾股数趣谈、黄金图形、梅森数和完全数、几何名题赏析、游戏中的数学方法、数学发现的艺术等,使学生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要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数学美感等),尤其是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成功的数学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提供有效的途径,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创设良好的空间。

四、结语大学生数学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及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推动高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促进高校数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孙长军.拓展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8(3):72-74.[2]龙先军,黄应全,龚高华.数学竞赛促进大学数学教与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6):83-85.[3]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25(5):8-10.[4]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钟伟余,海燕.试论课程改革下的竞赛数学[J].读与写杂志,2010,7(5):78.基金项目:本文受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及2012年度大连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作者简介:阎慧臻(1965-),女,山西运城人,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和生物数学研究;刘燕,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系,博士,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