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逻辑知识

合集下载

逻辑学基础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逻辑学基础知识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

它通过分析和评估命题、论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逻辑学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不仅对于学术研究和科学推理有着重要意义,也对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沟通非常重要。

在逻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命题。

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可以被判断为真或者假。

例如,命题“太阳是热的”可以判断为真,而命题“地球是平的”可以判断为假。

命题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其他的命题可以通过对已知的命题进行逻辑操作而得出。

逻辑学主要关注的是论证和推理。

一个论证由一个或多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

前提是用来支持结论的命题。

通过逻辑推理,可以通过前提推出结论的真实性。

例如,如果我们有以下两个前提:“所有人类是哺乳动物”和“约翰是人类”,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约翰是哺乳动物”。

通过这样的推理,我们可以评估一个论证的有效性。

逻辑学中有一些常见的推理形式,帮助我们评估论证的有效性。

其中一个常见的推理形式是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通过已知的真实前提和逻辑规则来推理出结论的真实性。

例如,如果前提是“所有人都会死亡”和“约翰是人”,那么结论“约翰将会死亡”是十分合乎逻辑的。

演绎推理是一种强有力的推理形式,它可以产生确定性的结论。

除了演绎推理,还有一种常见的推理形式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通过一组特定的观察结果来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例如,如果我们观察到一只猫是黑色的,另一只猫也是黑色的,那么我们可以归纳出“所有猫都是黑色的”这个结论。

与演绎推理不同,归纳推理并不能提供确定性的结论,因为它基于有限的观察结果。

逻辑学也涉及到命题之间的关系。

命题之间可以是相容的,也可以是相矛盾的。

如果两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那么它们是相容的。

例如,命题“我喜欢冰淇淋”和“你喜欢巧克力”是相容的,因为它们可以同时为真。

相反,如果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那么它们是相矛盾的。

例如,“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和“这个苹果不是红色的”是相矛盾的。

逻辑问题的一些基础知识

逻辑问题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模态判断1、什么是模态判断所谓模态判断是指一切包含“可能”、“必然”等模态概念的判断。

它判断事物的可能性或必然性;例如:今年我可能会结婚今年我必然会考上公务员2、模态判断的种类(1)、可能判断:分为可能肯定判断和可能否定判断小张可能是个帅哥----------------------------------S可能是P小张可能考不上成都省直公务员----------------S可能不是P(2)、必然判断:分为必然肯定判断和必然否定判断小张必然会成熟起来-------------------S必然是P小张必然离不开QZZN的朋友-------S必然不是P3、模态判断的真假关系就是要讨论:“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之间的对当关系。

用一个逻辑方针来表示:1、上反对关系“必然P”和“必然非P”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是可以同假。

准确的说:如果其中一个是真,则令一个必然是假的;如果其中一个判断是假的,另一个判断不必然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A:小张必然是个好人B:小张必然不是个好人如果A真,则B假如果A假,则B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2、下反对关系“可能P”与“可能非P”是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但是不能同假。

即:如果其中一个判断是假的,则另一个判断必然是真的;如果其中一个判断是真的,则另一个判断不必然是假的,也可能是真的。

A:小张可能是个好人B:小张可能不是个好人如果A真,那B的真假性无法判断如果A假,那么B真3、矛盾关系“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就是我们讲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即:如果其中一个判断为真,另一个判断必然为假;如果其中一个判断假,另一个必然为真。

4、从属关系“必然P”与“可能P”、“必然非P”与“可能非P”是从属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具体地说,即:必然判断真可能判断必真;可能判断假,必然判断必假。

第二部分1、联言判断:是判定若干事物情况共同存在的复合判断。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

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推理和判断,以达到有效思考、合理决策的能力。

它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逻辑思维都是我们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理清思维的线索,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清晰度。

一、概述逻辑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150字)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它涉及对事物的认识和联系的理解,可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逻辑思维帮助我们理顺问题的逻辑关系和规律,避免盲目行动和错误判断。

在学习和工作中,逻辑思维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提高创造力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250字)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特点进行抽象和概括,使我们能够将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判断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维的步骤和逻辑关系。

推理是基于已有的概念和判断,通过逻辑演绎和归纳来得出新的结论和判断。

这三个基本原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逻辑思维的基础。

三、逻辑思维的常见误区(400字)在逻辑思维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我们的思考和决策。

其中包括:1. 陷入偏见:偏见是我们主观观点和假设对事实和证据的干扰。

当我们过于依赖个人喜好、偏见或社会固有观念时,就容易忽略客观事实和逻辑关系。

2. 逻辑混乱:逻辑混乱是指叙述、推理和判断中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或自相矛盾。

在思维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逻辑的条理性和连贯性,避免逻辑漏洞和矛盾。

3. 无效推理:无效推理是指从错误的前提出发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前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防止由于错误前提而产生错误的推理结论。

4. 盲目从众:盲目从众是指过于依赖他人观点或主张而忽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在逻辑思维中,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避免盲目跟风。

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基本知识

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基本知识

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基本知识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基本知识逻辑(logic)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的抽象,所谓抽象是认识客观世界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该词最早被清末的严复翻译成汉语。

逻辑"的本义不仅仅是指"推理规则",而且是指"必然推理规则"。

辩证法和辩证逻辑不一样,在黑格尔之前的应该叫辩证方法,黑格尔用"辩证法这种思维方式"来建立"新的逻辑学"。

他所谓的辩证法就是指辩证逻辑。

逻辑思维(Logical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因素,分别加以考察的逻辑方法。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因素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加以考察的逻辑方法。

2、分类与比较。

根据事物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就可以把事物分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入一类。

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归入不同的类。

比较就是比较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分类是比较的后继过程,重要的是分类标准的选择,选择的好还可导致重要规律的发现。

3、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性的。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

4、抽象与概括。

抽象就是运用思维的力量,从对象中抽取它本质的属性,抛开其他非本质的东西。

概括是在思维中从单独对象的属性推广到这一类事物的全体的思维方法。

抽象与概括和分析与综合一样,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逻辑学不是建立在同一律上,而是建立在对立统一律上。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要研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逻辑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逻辑的概念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明确,否则会闹笑话。

某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讲到"给予胜于接受"。

一个学生即抢着说:"是的,我爸爸在工作中总是努力给予别人,竭力避免接受"。

老师说:"太好了,向你爸爸学习。

随便问一句,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说:"拳击运动员"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企业家"和"MBA"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大一逻辑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逻辑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逻辑学基础知识点逻辑学是一门探讨思维以及推理方式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演绎推理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逻辑学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其他学科以及解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逻辑学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初步了解逻辑学的核心概念。

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关注命题的真值以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命题是陈述一个明确意义的句子,可以判断为真或者假,例如“今天天晴”或“明天会下雨”。

命题逻辑中的核心概念有真值、合取、析取、蕴涵和等值等。

- 真值:命题的真假- 合取:命题A和命题B的合取,用符号“∧”表示,当且仅当A和B都为真时结果为真- 析取:命题A和命题B的析取,用符号“∨”表示,当且仅当A和B至少一个为真时结果为真- 蕴涵:命题A蕴涵命题B,用符号“→”表示,当且仅当A为真时B也为真,或者A为假时B的真值可以是真或假- 等值:命题A和命题B等值,用符号“↔”表示,当且仅当A和B具有相同的真值2.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逻辑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对命题逻辑的扩展。

在谓词逻辑中,除了命题外,还涉及到谓词和量词。

谓词是一个可以带入个体变元的具体性质或者关系,而量词则表示命题的一般性。

谓词逻辑中的核心概念有变元、谓词、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

- 变元:代表具体性质或关系的变量或常数- 谓词:具体性质或关系的函数- 量词:用于指定命题的范围或数量- 全称量词:表示命题对于所有个体都成立,用符号“∀”表示- 存在量词:表示命题对于至少一个个体成立,用符号“∃”表示3.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逻辑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对象,它关注如何根据已知的信息得出结论。

演绎推理依赖于逻辑学的规则和规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断来产生正确的结论。

在演绎推理中,使用了一些重要的推理规则,包括假言推理、拒取推理、假设推理、推理法则等。

- 假言推理:根据条件前提和条件结论进行推理,例如:“如果A成立,那么B也成立。

学习逻辑推理的基础知识

学习逻辑推理的基础知识

学习逻辑推理的基础知识逻辑推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工具,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种通过进行论证和推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逻辑推理的基础知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它的概念和作用。

一、逻辑推理的概念和作用逻辑推理是指根据一组前提,通过运用逻辑规则和推理方法,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

逻辑推理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清思绪,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它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有效工具,能够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则逻辑推理有一些基本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对于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基本规则。

1. 排中律:对于一个命题,它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中间的状态。

2. 非此即彼:对于两个互斥的命题,其中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

3. 蕴涵:若命题A蕴涵命题B,则当A为真时,B必为真。

除了这些基本规则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推理规则,例如假言推理、消解定式、假言三段论等。

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加复杂的逻辑推理。

三、逻辑推理的类型逻辑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直接推理是通过给定的前提直接得出结论,而间接推理则是通过反证法、归谬法等推理手段来达到结论。

不同类型的推理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规则,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推理方式。

四、逻辑谬误在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逻辑谬误的发生。

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违反了逻辑原则而导致的错误结论。

常见的逻辑谬误包括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

了解和避免这些逻辑谬误对于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至关重要。

五、提高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要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进行训练:1. 阅读经典的逻辑推理案例,学习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 练习逻辑推理题,掌握各种推理规则和技巧。

3. 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推理过程,分析出错的原因并进行改进。

4. 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视野。

计算机逻辑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逻辑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逻辑基础知识点总结一、逻辑与计算机逻辑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原理之一,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对事物关系的认识和分析方法。

计算机逻辑包括了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二、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的学问,它是逻辑学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命题是一个能够用真或假表示的简单的陈述句。

命题逻辑就是处理这些命题的逻辑。

1. 命题逻辑的概念(1)命题:一个陈述句,可以用真或假表示,并且具有明确的意义的不可分割的陈述。

(2)复合命题:由一个或多个命题通过逻辑连接词组成的复杂命题。

(3)逻辑连接词:与、或、非、蕴含和等价。

2. 命题逻辑的基本运算(1)合取:取多个真命题的逻辑与。

(2)析取:取多个真命题的逻辑或。

(3)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4)蕴含:p→q,如果p成立,则q一定成立。

(5)等价:p↔q,p和q具有相同的真假值。

(6)命题的推理:逻辑连接词的运用和命题之间的关系。

3. 命题逻辑的证明(1)直接证明法:可以用一个分析都可以推出结论。

(2)间接证明法:反证法,假设命题的逆否命题或者对偶命题成立。

三、谓词逻辑谓词逻辑(predicate logic)也叫一阶逻辑,是处理复杂命题的一种逻辑。

与命题逻辑只处理简单命题不同,谓词逻辑可以处理对象、性质、关系等更为复杂的断言。

1. 谓词逻辑的概念(1)类型:谓词表示对象性质、关系及否定。

(2)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3)联结词:与(∧)、或(∨)、非(¬)、蕴含(→)、等价(↔)。

2. 谓词逻辑的基本运算(1)命题:由谓词和主词组成的有意义的陈述。

(2)开放式公式:含有变元的谓词表达式。

(3)关系:包括真值表、联结词、优先级规则。

3. 谓词逻辑的应用(1)推理:利用推理规则和公式化知识得出结论。

(2)知识表示:用谓词逻辑可以清晰精确地表示知识。

(3)语义网络:用谓词逻辑可以描述复杂的语义结构。

逻辑思维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知识

逻辑思维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知识

逻辑思维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知识引言逻辑思维是人类思考和推理的基石,它帮助我们理清观点、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要发展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前提条件和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逻辑思维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和理性的思考方式。

一、批判性思维在学习逻辑思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能力,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所接触到的观点和论据。

以下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些方法:1.提出问题: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逻辑。

2.检查证据:审查所提供的证据是否可靠、完整,并且能够支持所做的推论。

3.判断观点: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估,并判断其逻辑性和合理性。

4.分析思路:分解问题,观察其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观点和论据,进而形成更为合理和准确的思考过程。

二、逻辑思维的前提条件逻辑思维需要一些前提条件作为基础,这些基础能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分析。

以下是逻辑思维的前提条件:1.心智开放:具备心智开放的态度意味着我们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固执己见。

心智开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多样化的信息,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2.知识储备:逻辑思维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上。

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得出准确的结论。

3.逻辑准则:逻辑准则是指在思考和推理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

例如,排除矛盾原则、充足原则和中庸原则等。

遵循这些准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准确和合理的推理。

4.常识判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常识,这些常识在逻辑思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凭借这些常识来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推理步骤的合理性。

三、基础知识1. 命题与命题逻辑命题是陈述一个事实或陈述的句子,可以看作是一个陈述句,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命题逻辑是一种逻辑系统,用于通过连接命题来构建复杂的推理。

逻辑基础知识BYIF

逻辑基础知识BYIF

一.逻辑上的两个最基本概念1.开语句所谓开语句,定义是无法确定真假,无法判断错误的语句。

如“明天会下雨”,这就是一个开语句,因为明天还没到来(这里必须先假设天气预报不一定准确),所以这个判断是对是错是不知道的。

2.命题相对于开语句而言,可以判断出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二.三个基本逻辑联系词1.逻辑“且”:一般形式:“p且q”,它为真的条件是p,q同时为真2.逻辑“或”:一般形式:“p或q”,它为真的条件是p,q同至少一个为真3.逻辑“非”:一般形式:“非p”,它为真的条件是p为假(可见,p和非p是矛盾的)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它们都是对于一个命题而言的,对于命题“如果p,那么q”,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概括起来讲,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结论是条件的必要条件。

(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一个命题里面总是成对同时出现的,找到了充分条件,倒过来就是必要条件)四.四种基本命题1.原命题最初的那个命题叫做原命题,这个在推理前可以随意规定,不过规定好了下面就不能再改了,因为下面的三种命题都是基于原命题的,一般我们写作“如果p,那么q”,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结合用实际的例子,p,q太过于抽象,现在假设p=“明天下雨”,q=“明天出门要打伞”,那么原命题变成“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明天出门要打伞”。

2.逆命题把原命题直接倒过来就是逆命题。

“如果q,那么p”,这里就是“如果明天出门要打伞,那么明天下雨”3.否命题把原命题中的前提和结论都否定叫否命题。

“如果非p,那么非q”,这里就是“如果明天不下雨,那么明天出门不要打伞”。

(补充说明:命题的否定形式,前提不变,否定结论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定形式。

“如果p,那么非q”。

这里就是“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明天出门不要打伞”。

)4.逆否命题有了否命题的概念后,逆否命题就很好理解了,顾名思义,逆命题的否命题称作逆否命题。

“如果非q,那么非p”,这里就是“如果明天出门不要打伞,那么明天不下雨”五.最常用的基本结论1.原命题和它的否定形式互相矛盾(注意:不是否命题!!!)“如果p,那么q”和“如果p,那么非q”矛盾,题目中出现这样的选项,那么这两者之间一真一假,这是逻辑推断题的常规入手点。

高中生需掌握的逻辑学基础知识

高中生需掌握的逻辑学基础知识
念分为单独概念 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
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语词中的专有名
词表示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
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语词中的普通
名词表示普遍概念。
• 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准确,条 理清楚,结构严密。
概念
•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 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
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 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 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 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好等于其属 概念的外延。如“成文法”和“不成文 法”。
•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如果两个概念 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 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如 “红色”和“黄色”。
概念间关系
且……”、“……而……” 、 “不但……而且”、“虽
假假

然……但是”等。
• 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 (不是并列关系,应是选择关系,改“必 须” 为“分别”或改“和”为“或”)
选言判断
•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 有一种存在的判断。
• 例如:①这篇讲话稿或者是李秘书写的, 或者是张秘书写的。
逻辑基本知识
• 逻辑的定义
• (1)狭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

逻辑基础必学知识点

逻辑基础必学知识点

逻辑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逻辑基础中的一些必学知识点:
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分支,研究命题之间的真
值关系。

命题逻辑通过逻辑运算,如合取、析取、否定等,来分析命
题的逻辑关系。

2. 范式:在命题逻辑中,范式是用逻辑运算符号连接的命题,具有特
定的形式。

常见的范式有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分别用于表示多个命
题的合取和析取关系。

3. 推理:推理是逻辑的核心概念,指从一些已知命题出发,通过逻辑
推演得出新的命题。

常见的推理形式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4. 真值表:真值表是用来表示命题逻辑中命题的真值情况的一种工具。

真值表列出了所有可能的命题取值组合,并给出了每种组合下命题的
真值。

5. 逻辑等价与蕴含:逻辑等价表示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表,可以
互相替换。

逻辑蕴含表示一个命题的真值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推导出另
一个命题的真值。

6. 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指的是命题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充
分条件、充要条件、矛盾关系、互斥关系等。

7. 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值。

常见
的证明方法有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等。

8. 谬误:谬误是逻辑错误的推理,导致结论不正确。

常见的谬误有偷换概念、非此即彼、伪命题等。

这些是逻辑基础中的一些必学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正确推理和分析问题。

逻辑学基础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

普通逻辑基础知识一、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又称为含义,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即概念的质的规定性。

其作用是表明对象“是什么?”。

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

其作用表明对象“有哪些?”。

3、概念的分类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分类标准:概念对象数量的多寡。

即外延的多寡。

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是独一无二的具体事物。

比如,南京大学、2007年的第一场雪、江苏天策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等。

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个别对象所组成一类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是一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

比如,国家、党员、汽车等。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分类标准: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所谓集合体是指有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其逻辑特征是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每一个体具有,比如,政党由党员组成,但每个党员不具有政党的属性。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如,人民、政党、工人阶级等。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如,党员、工人等。

注意:一、集合概念中的集合体和个体的关系不同于普遍概念中类和分子的关系。

集合概念中的集合体的名称不能用来指其中的个体,它实质上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普遍概念中的类的名称可以用指其中的分子。

比如,政党的属性不能用来指党员的属性,但是汽车的属性可以用来指吉普车的属性。

再比如我们不可以用人类指某一个人,但可以用人来指某一个人。

二、要在语境中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比如,鲁迅的书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祝福》是鲁迅的书。

4、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又称种属关系。

外延较小的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概念的那种关系。

如:湖南人和中国人。

真包含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

又称属种关系。

如:中国人和湖南人。

交叉关系――两概念的外延有并且只有部分重合的关系。

例:针对网络聊天者的调查显示,存在不良企图的网络聊天者占被调查对象的51%。

逻辑知识点总结

逻辑知识点总结

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认识论、语言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逻辑是现代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其它学科的基础。

逻辑知识点总结如下:一、逻辑的基本概念1、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和一般化。

概念是思维的先导,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2、判断判断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联系起来的思维活动。

判断是推理的基本元素,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3、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活动。

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4、论证论证是以判断和推理为基本形式的思维和说理活动。

它是一种用来为自己的思维或行为做出解释、证明或辩护的方法。

5、谬误谬误是指在论证过程中,由于思维的不严谨和不正确而导致的错误。

谬误分为形式谬误和实质谬误。

6、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形式逻辑和实证逻辑两个方面。

二、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和推理形式的逻辑学分支,它主要涉及到演绎推理。

1、范畴范畴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般性的概念。

范畴是由概念和判断组成的,它是概念和判断的载体。

2、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由一个条件部分和一个结论部分组成的命题。

假言命题的逻辑关系有包含关系、等价关系和矛盾关系。

3、范畴演绎范畴演绎是由包含关系和假言命题推导出新的命题的推理过程。

4、命题演绎命题演绎是由已知的命题推导出新的命题的推理过程。

命题演绎包括假言演绎和三段论。

5、量词量词是逻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用来表示量的关系。

量词分为普遍量词和特殊量词,它们可以用来表示全部、一些、无、几等不同的量的关系。

三、实证逻辑实证逻辑是研究实际推理和实际论证的逻辑学分支,它主要涉及到归纳推理。

1、归纳归纳是由个别事实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过程。

归纳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在归纳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类比、类推等推理方法。

2、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一种归纳推理的方法,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们思考、行动、决策和分析等问题,这项学科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门学术学科,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

因此,理解逻辑的含义对于今天的学子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逻辑。

逻辑是指人们通过推理和证据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思考和分析问题。

其次,我们要看看“逻辑”的定义是什么。

逻辑可以被定义为“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之间的推理和证据的可证明过程”,即从一个问题或概
念出发,通过推理和证据来推导出另外一个概念。

逻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去解决问题,并分析当前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做出有效的决策。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逻辑来思考和分析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每一项任务的目标。

此外,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逻辑来推导出新的发现,从而使学习更有效率。

此外,学习和理解逻辑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证据。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结果,并确定有效证据,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理解逻辑基础知识对我们学习思考、行动、决策和分析等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了解并掌握逻辑有助于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做出决策,并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技能。

因此,理解逻辑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精通逻辑过程,才能更好地实现更
高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逻辑基础入门知识点总结

逻辑基础入门知识点总结

逻辑基础入门知识点总结1. 逻辑的定义逻辑是研究人类思维和推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旨在研究正确推理的规则和方法,以及判断真假的标准。

逻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数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

2.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关系的逻辑学分支。

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例如“今天下雨了”、“1加1等于2”等。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可以用符号P、Q、R等表示,通过逻辑运算符(与、或、非、蕴含、等价)来构建复合命题,并进行推理和证明。

3.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研究谓词与变元量化关系的逻辑学分支。

谓词是对对象的性质或关系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形式,而变元则是谓词的自变量。

在谓词逻辑中,可以通过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来表示特定对象的属性或关系,从而进行更加精细的论证和推理。

4. 推理推理是根据已知的真实或假设的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

逻辑中的推理有确定性推理和不确定性推理。

确定性推理指的是基于严格的推理规则和逻辑定律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必然的结论;而不确定性推理则是基于概率、可能性等推断出可能的结论。

推理是逻辑的核心内容,也是科学、数学、哲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方法。

5. 证明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实性或者推出一个结论。

证明的过程通常包括假设、推理和结论三个步骤,通过逻辑的规则和方法使得结论是严格合乎逻辑的。

证明是数学、哲学等领域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也是逻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6. 范式逻辑中的“范式”是指一种标准的表示形式,用于表示复杂的逻辑形式或者简化逻辑表达式。

在命题逻辑中,最常见的范式有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在谓词逻辑中,范式可以用来简化逻辑表达式、方便推理和求解。

范式在逻辑推理和证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 范式的应用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中,范式是一种用来表示逻辑关系的标准形式。

通过将逻辑表达式转换为范式,可以方便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推理和推断,从而实现各种智能系统和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逻辑基础知识一[日期:2009-04-23] 来源:作者:lifeifei [字体:大中小]第一章逻辑基本知识逻辑考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推理及类比等日常逻辑思维能力,而并不考核逻辑学的专门知识。

由于GCT考的是“逻辑推理”,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逻辑学”,因此,考生应辨证地看待形式逻辑学在gct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领悟通过内化而形成了各自的潜在逻辑,因此,正如不学语法和修辞也能说话写文章一样,不学逻辑也能大致正确地论证和推理。

但是,也正如学了语法和修辞能够更好地说话写文章一样,学习逻辑并经过适当的强化训练必然有助于更正确、更快捷地论证和推理。

即如果具有一定的逻辑学知识,特别是掌握好与GCT逻辑直接有关的几个基本逻辑知识点,是有助于对逻辑应用型考题的迅速、准确地解答的,同时也有利于对一些考题的正确理解。

对多数考生来说,我们只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重要的概念,比如说逻辑规律中的矛盾律、排中律,直言命题、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复合命题推理,三段论等几个基本的知识点,而对于其余的大部分逻辑学知识体系,考生只需作为背景知识浏览一下,只要求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逻辑推理应试的重点在于实际解题演练,培养快速准确解题的能力,而绝不是对逻辑知识的死记硬背。

其实逻辑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多,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可以掌握。

熟悉这些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功是解题的基础,考试中部分试题会直接考核这些知识点。

基本知识掌握牢固,在判断出题目的考点后,立即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找出正确答案,有的时候连题目的内容都不必全看完。

在复杂一些的题目中,熟练掌握基本概念能够明显的提高解题速度。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主流题型的逻辑推理题一般不需直接套用逻辑学知识,大部分逻辑试题总体上将结合题目内容来进行,注重的是题干和选项、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语义关联。

也就是说,逻辑考试的发展趋势是逻辑知识的隐蔽化、潜在化,很少出现一般形式逻辑学意义上的考题,大量的考题只与逻辑学知识有间接的联系,凭直觉和经验就能解出来。

因此,复习备考的关键是做题,并在实践中得到解题的感觉。

一、概念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要研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企业家”和“GCT”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1)矛盾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穷尽了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例如:“男人”和“女人”。

(2)反对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没有穷尽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例如“红色”和“黄色”。

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加以明确。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通过定义,从而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和本质。

比如:“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即:被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在上述给“生产关系”这个概念下定义时,“社会关系”是属概念,“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这一性质,就是区别生产关系和一切其他社会关系的种差。

为了使定义下得正确,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2)定义概念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的概念;(3)定义不应包括含混的概念,不能用隐喻;(4)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

下面举一道有关定义错误的逻辑考题。

■ “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

对后两种案件进行纠正都可以叫做平反,而对于第一种进行纠正,不能叫做平反。

下定义必须要求“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本题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推荐】逻辑基础知识二[日期:2009-04-23] 来源:作者:lifeifei [字体:大中小]二、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一)性质命题的类型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或直言判断,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全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唯心主义者。

(3)特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例如: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

(5)单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6)单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警察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全称判断。

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1)全称肯定判断,简称为“A”判断,可写为“SAP”(2)全称否定判断,简称为“E”判断,可写为“SEP”(3)特称肯定判断,简称为“I”判断,可写为“SIP”(4)特称否定判断,简称为“O”判断,可写为“SOP”(二)对当关系从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来说,判断主项“S”的外延与谓项“P”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共存在五种:全同关系、被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交*关系和全异关系。

把各种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归纳起来,可列表如下:根据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具有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所谓同一素材的判断,就是指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判断。

这里所说的真假,并不是各种判断内容的真假,而是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

对当关系就是指具有相同素材的性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矛盾关系。

这是A和O、E和I之间存在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例如: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例如:I:有些物体是固体(真) E:所有物体都不是固体(假)(2)差等关系。

这是A和I、E和O之间的关系。

如果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例如: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例如: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 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假不定)(3)反对关系。

这是A和E之间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

例如: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E:所有事物都不是运动的(假)例如: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 E:我班同学都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4)下反对关系。

这是I和O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关系。

例如: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 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例如: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O:我班有些同学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为了便于记忆,逻辑学中把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用下列“逻辑方阵”来表示:反对关系SAP SEP差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差等等关关系系SIP SOP下反对关系一般把单称命题作为全称命题的特例来处理。

但是,在考虑对当关系(即真假关系)时,单称命题不能作为全称命题的特例。

如果涉及有同一素材的单称命题,那么以上所述的对当关系要稍加扩展: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是矛盾关系;全称命题与同质的单称命题是差等关系;单称命题与同质的特称命题也是差等关系,但与不同质的特称命题是下反对关系;单称命题与不同质的全称命题是反对关系。

把单称命题考虑其中,所有对当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反对关系SAP SEP差等关系差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差差等关系(某个)等等(某个)S是P 关矛盾关系关S不是P系系差等关系差等关系SIP SOP下反对关系虽然GCT逻辑考试并不考逻辑学的专门知识,但对当关系以及复合命题的推理这两个知识点在考试中还是能直接用到,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有的三星级饭店都搜查过了,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在下面四个断定中:Ⅰ. 没有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Ⅱ. 有的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Ⅲ. 有的三星级饭店没有被搜查过。

Ⅳ. 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星级饭店已被搜查过。

可确定为假的是:A. 仅Ⅰ和Ⅱ。

B. 仅Ⅰ和Ⅲ。

C. 仅Ⅱ和Ⅲ。

D. 仅Ⅰ、Ⅲ和Ⅳ。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如果“所有的三星级饭店都搜查过了”为真,即A判断为真,则根据对当关系知I判断为真,E判断与O判断均为假。

即可推知:“没有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为假;“有的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为真;“有的三星级饭店没有被搜查过”为假。

至于“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星级饭店已被搜查过”无法确定真假,事实上,如果犯罪嫌疑人确实躲藏在某个三星级饭店,则该命题是真的,否则,该命题就是假的。

■设“并非无商不*”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所有的商人都是*商。

B.所有商人都不是*商。

C.并非有的商人不是*商。

D.有的商人不是*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并非无商不*”等同于“认为所有的商人都是*商是不对的”。

这就可以推出,肯定有的商人不是*商,即选项D。

【推荐】逻辑基础知识三[日期:2009-04-23] 来源:作者:lifeifei [字体:大中小](三)关于周延性为了更好地把握性质命题(直言命题)的逻辑特点,有必要讲述一下周延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