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帮经济与文化作业
明清时期的商业经济与市场文化
明清时期的商业经济与市场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段时期的商业经济与市场文化也是极为发达的。
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的经济与文化都经历了很大的变革和提升,其中商业经济与市场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业经济与市场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一、商业经济在明清时期,商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内,除了传统的农耕经济外,商业经济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当时的商业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商品的交换,另一个就是货币的运用。
商品交换在明清时期是十分普遍的,除了农作物外,还有各种手工工艺品,如绸缎、铜器、陶瓷等。
这些商品的交换主要是通过市场的方式进行的,市场是商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市场,通常是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建立的,商贩在这里可以进行以货币为基础的商品交换。
在市场中,还会存在一些特定的人群,如书铺老板、药房老板等,这些人会根据自己的领域进行经营,同时也带动了市场的发展。
货币在商业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商品的价值。
在明清时期,货币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如银元、铜钱、白银等,这些货币的普及也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有各种金银质的货币,在商业中应用广泛,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进程。
二、市场文化市场文化是商业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明清时期,市场文化的形成,让商业变得更加的开放和自由,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观念和意识。
市场文化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商业道德在明清时期,商业道德的发展是市场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商业道德就是商家与顾客之间的诚信模式。
在市场中,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与信用是商业顺畅运转的基石。
商家如果不守信用,其生意就会失去信誉,顾客也不会再来,最终导致整个商业活动的低迷。
在这个时期,商家们非常重视商业道德,把它视为开展商业活动的首要原则。
这大大加强了商业活动的信誉度和可持续性。
2. 消费文化在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也逐渐形成。
第11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模拟+真题)(原卷版)
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1.(2023·山西阳泉·统考三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经营,在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坐收地租。
佃农可以把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地主也不再干预佃农的生产行为。
这种现象()A.冲击了原有的生产关系B.固化了农村的阶级结构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D.减轻了农民的封建负担2.(2023春·广东汕尾·高三汕尾市城区汕尾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据明代《黄溪志》记载的当地食俗显示,当地佣工“极贪口腹”,甚至会因伙食问题另谋他处,为此雇主向佣工提供的肴馔必须包含“鲜味”,每遇节候,“肴馔更为丰盛”,从而带动了鱼虾的畅销和交易的活跃,“故市中卖鱼虾极早,迟则不可得”.这反映出当地()A.雇工政治地位提高B.社会风气的恶化C.商业管理日益规范D.市场化水平较高3.(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商人历来为官僚士大夫所不齿,但到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文坛领袖王世贞对朋友说“徽州商人见着苏州文人就像苍蝇追逐羊肉一般”,这位朋友回答道“苏州文人见着徽州商人也像苍蝇追逐羊肉一般”。
这一变化表明()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商人政治地位大大提升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士商勾连影响社会风气4.(2023·广东广州·统考三模)“是非之心,不带虑而知,不带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这是王阳明对“良知”概念的阐述。
于是()A.读圣贤书,成就君子人格B.节制欲望,重视士人培养C.有教无类,人人皆可成圣D.追求利益,适应社会转向5.(2022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阶段练习)下图是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区宋墓壁画中的杂剧表演场面。
由此判断当时()A.戏曲艺术已经完全成熟B.戏曲主要取材于宫廷生活C.戏曲深受社会各界欢迎D.戏曲出现明确的角色分工6.(2021春·广东·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徐光启主张将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倡导数学研究和应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130多项生产技术的数据,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数据,这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验数据分析B.明清的科学家致力于向西方学习1.(2023·安徽亳州·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表为1775年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纺织品价值数据(单位:白银两)。
高中历史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作业
十五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德州模拟) 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机B.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C.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D.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解析】选C。
由材料“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可知清初圈地主要是圈占汉人土地,分给满人,汉人失去土地或沦为流民,或成为满洲的依附民,严重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故C正确;分析题干,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可见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尽管也有民生方面的考虑,但主要目的是确保满洲贵族的特权,维护统治基础,故政治动机超过经济动因,故A错误;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并不是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而且清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也不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而且清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D错误。
【拔高训练】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
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
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解析】选B。
材料“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其民托命于木棉……仰食于四方”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普遍,粮食靠市场供应,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正确。
2.(2021·天津模拟)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丝绸之路1.(2021安徽滁州期末)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
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2.(2021山东博兴期中)亚历山大东征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凿空西域,到达中亚。
这表明( )作出贡献3.(2022黑龙江肇东四中期中)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4.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才得以很好的保存。
在7世纪中叶的许多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
这能够说明()5.(2022河北邢台四校联考)汉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宋代,陆上丝绸之路地位下滑,日益活跃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题组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6.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
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
这可以用来说明(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7.(2022浙江四县区调研)“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线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
“草原丝绸之路”( )D.是把东方香料运往欧洲的“香料之路”8.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丝棉之路”的枢纽。
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其时商务称繁盛”。
宁波商帮文化有关的论文怎么写
宁波商帮文化有关的论文怎么写浅谈“宁波商帮”经世致用思想探源兴盛于19世纪的“宁波商帮”被认为是继徽、晋两大商帮之后势力最强的地缘性商人群体。
他们不怕苦、敢冒险、敢为天下先、求实而乐于探索,他们以其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能力抒写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至今仍活跃在海内外而名闻遐迩。
如今的“宁波商帮”不仅致力于兴办产业,而且还积极投资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注意自身文化方面的修养,准备以更高的姿态投入浙江和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去。
如被评为“2021四川十大英才”的宁波商人张静涛一直以“创新求精,拒绝平庸”的求实人生态度,埋头于事业发展,经过5年不懈努力,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他创立的成都久益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西南三省档案装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多达400余人。
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张静涛具有自己人生的远大目标,他爱好学习,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这样的目标:创业者——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他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作为人生的目标之一。
另外,张静涛还花了很大力气建立和推行学习机制。
据了解,公司员工每周六都要培训。
培训内容很广,包括营销技术、职业道德、人生理想等等对员工有益的方方面面。
他认为:只有从文化上提高员工的素质,学以致用,才能有利于一个企业的发展。
主张学以致用,学习对实际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宁波商人。
因此,要解读宁波经济活力之谜,离不开对“宁波商帮”创业精神的文化根源的探究。
在“宁波商帮”形成的众多营养源之中,地域文化被认为是宁商大面积活跃的最主要的深层次文化基因。
这就离不开对明清时期浙东学派经世致用思想以及它和商品经济之间互动关系的探究。
一、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文化和经济根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黄竹浦的黄宗羲是明清时期“经世致用”新学风的开创者。
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
总结晋商与徽商的商业文化作文
总结晋商与徽商的商业文化作文咱今天就来唠唠晋商和徽商这两大商帮的商业文化,那可都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商业智慧精华。
先说说晋商吧。
晋商那可是闻名遐迩,他们大多来自山西那块儿。
晋商的商业文化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讲究“诚信”。
这可不是说着玩玩儿的,那是刻在骨子里的。
就好比你去晋商开的店铺买东西,人家给你保证质量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晋商在做买卖的时候,对合作伙伴那也是非常诚信,哪怕自己吃点亏,也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为啥呢?因为他们知道,在商业这条大道上,诚信就是通行证,要是没了诚信,就像车没了轮子,根本走不远。
而且晋商还特别团结。
他们走南闯北的时候,只要听到是老乡,是同行的晋商,那立马就亲近起来。
大家互相帮扶,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起想办法解决。
比如说有个晋商在外地资金周转不开了,只要找到当地的晋商会馆,那些老乡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凑钱的凑钱,出主意的出主意。
这种团结的力量可不得了,就像一根根小树枝拧成了一股大绳,任你再大的风浪也不容易被冲散。
再看看徽商。
徽商呢,主要来自安徽那片美丽的地方。
徽商的商业文化里,文化气息特别浓。
你想啊,安徽本来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徽商也把这文化底蕴融入到了商业当中。
徽商很注重教育,他们觉得商人不能是没文化的土包子,得有知识、有见识。
很多徽商自己就是饱读诗书的人,在做生意的时候,也会用文化的方式来经营。
比如说他们的店铺名字起得那叫一个讲究,什么“瑞祥”“福源”之类的,听着就吉祥如意。
而且徽商在做生意的时候,还讲究“儒道经营”,把儒家的那些仁义道德和商业结合起来。
这就像给商业披上了一件文化的外衣,让它看起来更加高雅。
徽商还擅长利用宗族关系。
家族里有人在外面做生意做得好,就会带着家族里的其他人一起干。
整个宗族就像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比如说这个负责采购,那个负责销售,还有人专门负责管理账目。
这种宗族式的商业经营模式,在当时可是非常高效的。
晋商和徽商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商业文化特色,但他们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解析)-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系列
专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联系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和商业繁荣的具体史实,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和作用,2.结合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3.联系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成就、传统科技的成就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重要史实,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等角度认识思想、文化、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变化。
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农业的发展(1)玉米、甘薯等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2.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1)出现:时间:明朝后期地点和行业: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特征: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2)发展:清朝。
3.商业的繁荣(1)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2)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的形成: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4.社会经济的局限(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王守仁的心学(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核心:“致良知”。
(3)内容:①“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②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中国商帮文化及创业经营心得
中国商帮文化及创业经营心得中国商帮文化及创业经营心得中国商帮文化是中国商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成为了中国商业社会的特色之一。
商帮是指由商业家族组成的商业联盟,以共同利益为目标,通过互助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壮大。
商帮在中国商业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中国的商业发展和创业经营有着深远的影响。
商帮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主要形成于明清时期。
商帮通常由同一个姓氏的商人组成,他们通过亲戚关系或婚姻联姻的方式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商帮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助合作,共同经营生意。
商帮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商人们提供了经济资源和市场信息,还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商帮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亲情、信任、合作和共享。
创业经营是商人在商业领域中追求利润和发展的过程。
商帮文化在创业经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商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首先,商帮文化强调亲情关系,商人们通常依靠家族关系进行创业,这种亲情关系可以带来信任和支持,有助于商业的长期发展。
其次,商帮文化强调合作和互助。
商人们通过合作共同利益,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分享资源和信息,实现共同发展。
最后,商帮文化注重共享和共同发展。
商人们通常将利润重新投资到商业中,共同发展商业帝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在现代社会,商帮文化虽然不再是主流,但其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仍然值得借鉴。
首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与合作伙伴、客户和员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其次,合作和互助是创业经营中的关键要素。
与其他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最后,共享和共同发展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
将利润重新投资到企业中,共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总之,中国商帮文化是中国商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亲情、合作、信任和共享的价值观。
商帮文化对于中国的商业发展和创业经营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商帮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值得借鉴和运用。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单选题1.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
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C.全国普及雇佣劳动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2.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秦至明供大于需,引发对外民族冲突B.秦汉至宋元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剧烈C.清朝粮食供小于需,刺激高产作物引入D.生产力停滞使明清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3.“明成祖朱棣时期,扩建了元代大运河的副线……南北间的商业贸易也在京师和大运河的发展下带动起来了。
长江流域和其他南方地区的商业同样获得了发展。
例如,当时徽商遍布天下,他们从事各种生意,如贩卖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各地的茶叶和丝绸、食盐、木材以及食品等等。
”对此,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中心转移带动了长途贸易发展B.南方经济对北方的依赖程度加深C.大运河发展是商帮形成的直接原因D.商业发展导致了自然经济的瓦解4.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
此外,他还总结出“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
这印证了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A.政府推广经济作物B.棉花销售网遍及全国C.棉纺织技术水平高D.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5.近代以来学者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商财富流向研究,将其财富流向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建牌坊、修祠堂,二是买房置地、修造园林,三是艺术情结、纵情声乐,四是结交官府、逢仰权贵。
徽商财富的流向()A.瓦解了传统的四民观念B.有利于明清社会的转型C.导致社会消费观念更新D.致使社会资本投向畸形6.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作业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基础性达标作业1.《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
”材料说明明朝()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劳动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2.“(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答案】B【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石门镇油坊主为了满足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雇用旁邑人,每日付给其酬劳,他们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这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答案】B【解析】“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A、C、D三项。
4.明代《西游记》不仅描绘了不受管束、任性勇为的孙悟空这一形象,还描绘了一个广大的神魔世界,那里充斥着昏庸残暴、营私舞弊、贪财好利的行为。
这反映出当时()A.奢靡世风盛行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小说兴起冲击等级观念【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繁荣使得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影响社会文化的创造与价值取向,明代小说《西游记》即是例证,材料所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其专断性,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小说兴起冲击等级观念”,排除D项。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作业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概念】1.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其中高产粮食作物________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江南等地区________种植广泛,手工业雇佣劳动。
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主张:反对________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________的发展;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________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________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________主张:唯物思想家3.小说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小说是________4.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1)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和_______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_______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_______和_______学名著。
【练能力】1.明初朝廷招诱流亡农民垦荒屯田,由官家发给耕牛、种子,并允许他们将所开垦荒地作为自己的产业;迁徙长江下游苏州等地无业农民到淮河流域开垦;组织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这些做法( )A.实现了社会稳定B.推动了农业恢复C.扩大了统治范围D.解决了土地兼并2.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经济因素。
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C.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D.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口”3.“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
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
”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后期有一些新农作物来到中国,它们是( )A.玉米、甘薯B.核桃、石榴C.苜蓿、番茄D.葡萄、棉花5.手艺式手工业是明清江南市镇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手工业形式。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卷+--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2024·山东卷]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2.[2024·新课标卷]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 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 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3.[2024·湖南长沙市高三一模]王阳明认为:“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知行合一,方为至人”。
这一思想体现王阳明( )A.力图挽救社会危机以正人心B.纠正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之弊C.继续挑起圣人匡时济世重担D.重视思想感悟提升实践效果4.[2024·淮安市高三一模]李贽认为,追求和占有财富的势利之心是人们努力从事生产等经济活动的原动力,破除封建礼教施加的掩饰和扭曲,使人率性而为、自由发展,自然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一思想( )A.推动了儒学向基层渗透B.冲击了程朱理学主流地位C.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D.反映了工商业发展的要求5.[2024·十堰市高三二模]顾炎武树起“经学即理学”的旗帜,与“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理学相对抗,提出“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君子以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传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思想( )A.意在抨击君主的专制统治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C.继承了王阳明的批判精神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6.[2024·苏州市高三二模]明中后期,除下层文人外,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加入通俗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题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2、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5、万历初年北京市场上,除了鸡、鹅、羊,猪之外,鱼是一种稀罕之物。
20年后,北京市场上的鱼、蟹反而比江南便宜,而且蛤蜊、银鱼之类也非常丰富。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商业繁荣后南北货物广泛流通 B.饮食的地域性差异逐渐消除C.北方市场的水产品供应量充足 D.南方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北方6、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7、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单选题)1.明人王丹丘在《建业风俗记》中记载:嘉靖十年以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饮食不敢过……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这反映出当时()A.百姓之家易染奢靡之风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秩序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政府改革放松社会控制2.据记载,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共计人口7780余万,雍正八年(1730年)全国人口增至8051万左右,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则骤增至近3亿口,道光十五年(1835年)更突破4亿大关。
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有()①摊丁入亩后人口瞒报现象减少②人均耕地面积增加③高产作物传入使粮食产量增加④社会局面比较安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7世纪的一些儒家学者把注意力转向了农工商兵、田制赋税、财计货币、为治大法等“当世之务”,提出“使封域之内常有千万财用,流转无穷”“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等主张。
这些主张反映了明末清初()A.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B.士绅阶层的利益要求C.经世致用的务实特点D.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4.明代民歌《时尚劈破玉歌》唱道:“做生涯委实直堪羡,走燕齐经楚粤,天涯海角都游遍,江湖随游荡,万金腰系缠。
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到处随消遣。
”这反映了当时()A.工商业市镇的兴盛B.长途贩运贸易兴起C.拜金逐利观念盛行D.传统思想受到冲击5.黄宗羲指出,天以仁生万物,必不会让人被私情所蔽,流于自私自利而最终导致祸乱争夺,所以天生“聚一团生气”的人为圣为王,使之治理天下,使民皆各得其所,各得其利,万民也会归顺他,这便是君主的起源。
黄宗羲认为()A.专制制度是社会一大毒瘤B.人可以拥有合理的私欲C.君主设立目的是兴利除害D.物尽其才才能社会安定6.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论,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论;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呼吁:“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据此可知,黄宗羲()A.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B.突破了传统民本思想C.总结了历史发展规律D.冲破了儒家思想禁锢7.1602年欧洲人在中国绘制并刊印了一幅世界地图,由于当时地理学知识有限,图中误将大作为和南极同两片大动经为一体。
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与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与经济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商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商业文化逐渐成熟,商业活动日益频繁,经济发展日渐繁荣。
本文将从商业文化、商业活动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与经济发展。
一、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指商业行为所涉及的信仰、道德、风俗、习惯和礼仪等方面的文化。
这些文化因素对商业活动的规范、方向和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清时期,商业文化逐渐成熟。
首先,商业信仰逐渐建立。
在明清时期,商人会修建庙宇、设立神像、祭拜神明,并将这些修建与祭拜活动与商业行为相结合,希望通过神的庇佑来保障商业的顺利进行。
其次,商业道德开始形成。
在明清时期,商人往往遵循“信、义、诚、正”的道德准则,崇尚诚实守信,注重人情往来。
商人之间的竞争也是以“信誉”为基础的。
再次,在明清时期,商业习俗逐渐形成。
例如,行会成为商人们相互协作的重要平台,每个行会都有自己的章程和规定,并进行相应的仪式活动。
最后,在明清时期,商业礼仪也得到了重视。
在商业交往中,受到尊重的不仅是商业伙伴的实力和财富,还有其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
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信仰、道德、风俗、习惯和礼仪等各方面的保障。
二、商业活动商业活动是指商业行为所包括的交易、投资、创新和竞争等行为,这些行为构成了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清时期,商业活动频繁。
其中,商贸贸易是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需求的增加,商贸贸易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经济生活方式。
在明清时期,商品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仅有国内的生产,还有来自海外的贸易商品。
在贸易渠道方面,商人们选择了多种渠道,如靠着交通运输工具,通过运河、江河、陆路等方式来运输商品。
除了贸易外,家族企业也是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
明清时期,家族企业向商业高新飞跃,并转变为商业巨头。
此外,从文化方面来说,印刷和出版业也崛起。
书籍成为另一个令商人们致富的工具,因此许多商人也从事了印刷和出版业。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习题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我国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市”里B.有专门的娱乐场所C.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D.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在明清之前就已经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在明清出现,体现了明清经济的发展。
故选D项。
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
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形成区域性经济分工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分布不均匀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纺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故A项正确。
3.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
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这反映出( )A.清朝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贸易形式多样,说明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选D项。
4.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由此可知王阳明( )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自然知……自然知”等,不是强调注重道德实践,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义和利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批判虚假说教”,故D项错误。
5.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这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A.维护旧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反对当时的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PDF版)
欧洲的许多变化,不论是建立民族国家,还是由启蒙运动引发的种种思潮,其立场都是反对罗马教廷的,天主教教士因其地位,不会以同情的心态,向中国人揭示欧洲正在进行中的变化。
——《万古江河》探索与争鸣:结合导学案与教材,分析思考明清时期的欧洲发生了 什么变化?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又会对 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领先”与“脱节”的时代课程标准: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2.通过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教学难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任务1:结合导学案与教材,整理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突破与局限的基 本史实;并分析思考其“突破”的尺度与影响,以及“局限” 的原因等农业①济作物品种繁多; ②引进高产作物并广泛种植; ③农副产品商业化手工业①开始工场; ②出现了雇佣关系; ③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①白银货币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贸易发展和商业资本集聚)②工商业市镇兴起(四大名镇汉口,朱仙,景德,佛山 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③商帮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如徽商和晋商)农副产品商业化;工商业市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上层建筑的变化人口膨胀与人地矛盾;雇佣工场生产具有行业性地域性;经济上小农经济居主导;政治上君主专制固高压;思想上文化专制禁头脑反思:随着白银货币化和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明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缘何未成长起来?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地主和贵族从农民那里剥削的地租,主要是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交换。
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所积累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田产,而不是用来扩大商业经营规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盲目型闭关锁国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商帮经济与文化结课论文
题目:商帮与商帮精神
系别:化学工程系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
学号:120120402023
姓名:吴永斌
商帮与商帮精神
摘要:从商帮千百年的辉煌历史中再次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获得诚信、和谐的灵魂和精神,获得开放、创新的气魄和血性,积极应对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和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中国需要对话世界,如同世界需要对话中国。
关键词:商帮、儒商、诚信精神、开放精神、创新、协作
正文:
一、论商帮
说起商人就会让人联想到哪些企业家,拥有名利和地位。
其实商人与企业家有明显区别,商人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通过某种商业活动来达到自己获得利润的最终目标。
商帮是商人的集合体,又是一个地域文明发展的写照。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十分活跃,逐渐形成了商帮。
中国商帮有很多,查资料看了一下,主要有山西晋商、徽州徽商、陕西商帮、福建闽商、广东粤商、江右赣商、洞庭商帮、苏州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和山东鲁商。
这学期学过很多商帮,现在脑海中浮现的主要有:晋商、徽商和闽商。
对于晋商的记忆,来源于老师有一次放过的一个视频是关于“走西口”。
走西口可以说一个中国古代的移民现象,但更是一段中国商人的奋斗史,很多穷苦的平民,为了发家致富,不惜经受磨难,走西口。
走西口的很多商人出门经商多年后,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建房屋,著名的有乔家大院和常家庄园等。
这些商人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晋商,他们尤其以“诚信”和“团结”久负盛名。
还有一个记得比较深刻的商帮就
是“宁波商帮”,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包玉刚和邵逸夫。
包玉刚是现代中国很著名的商人,他很有钱,捐资建立了宁波大学、北京兆龙饭店以及其他很多图书馆和学校。
其中北京兆龙饭店还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自题字。
这是一位很有爱国情怀的商人,这也是宁波商帮的代表。
宁波商帮主要以航运、钱庄、电影等行业闻名。
船王包玉刚、电影界翘楚邵逸夫等都是宁波帮的代表人物,他们拥有智慧和胆识,用毅力和汗水书写出了宁波帮的传奇。
二、商帮精神
儒商,字面理解就是“儒”与“商”的结合体。
儒商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既有儒者的学识与修养但少了很多封建儒者的迂腐,又有商人的精明与智慧但不包括狡黠商人的奸诈与不诚实。
我感觉商帮必须具有以下几种精神:
其一:严守承诺、“以义制利”的诚信精神。
基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教化与敬仰,自古商人们把严守信誉作为商业道德,代代相传。
他们讲求“以义制利”,并将其演变为经商处世的准则:“平则人易近,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凡事一丝不苟,受一事诺一言,终身不渝。
诚信理念的确立,匡正了商业秩序,稳定了市场,促进了商业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也使商人信奉“经营信为本,买卖礼为本”的观念。
“诚信”不仅是商帮贯穿商业活动的信守原则,也是为商之魂的内在本质。
其二:不远万里、贸迁中外的开放精神。
古时商人们秉承前人敢于走出去的精神,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走出家乡,他们采取“人
弃我取、人无我有”的策略,不论远近,只要有利可图,就及时把茶、丝绸、棉布、陶瓷、盐、粮食等商品贩运于四方。
与此同时,我国商人的势力也伸向了国外,俄国、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南洋、阿拉伯地区以及欧非二洲都遍有足迹,这样的境况堪称创世界开放之先河。
其三:高屋建瓴、远见卓识的创新精神。
各大商帮力避墨守成规、坐井观天,能够根据时势的变化不断改进经营方式。
从粮盐运销到茶叶贩运,从冶铁挖煤到开店设栈,从日用杂货到丝绸皮缎,只要有商机,就有他们的身影。
在经营管理的方略上,通过长时段、大范围的经营实践,各地商帮创造了一套套其自有的管理理念、运营机制和制度章程,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原始的股份制形式、严格的号规制度,选拔人才的用人机制等等,其科学性、严密性可以与现今任何一家跨国公司相媲美。
其四:彼此联接、互相提携的协作精神。
在清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增长,国内外商业竞争日渐加剧,商人们为维护既得利益,巩固阵地和某些行业的垄断地位,彼此联合起来,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联接、网络贯通的地域性商业集团。
同时,在稳妥经商的原则下,各商帮对“相与”慎结慎解,既经来往,没有特殊情况,不中途绝交,力求善始善终,对已建立起“相与”关系的商号,均给予多方支持和业务方便,对方发生经营困难,则及时伸手相助,这种“相与”关系与现在的联营协作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集中反映了儒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尚和谐的价值观念。
三、总结
抚古思今,我国商帮曾经的辉煌虽然不再,但是他们自强不息、仁厚豁达的人文性格早已沉淀于今天用于开拓的商人们的血液之中。
我们要从商帮千百年的辉煌历史中再次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获得诚信、和谐的灵魂和精神,获得开放、创新的气魄和血性,积极应对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和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使我国的锦绣江山不只是存在于史书典籍的美好故事,不只是停留于我们记忆之中的繁华旧梦,而是将其成为现实,并与我们永远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