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单位“1”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找单位一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找单位一的方法一、找单位“1”的重要性。
1.1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中,找单位“1”就像是在寻宝游戏里找到关键线索一样重要。
它是解决很多分数问题的第一步,要是找错了单位“1”,那后面的计算就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整个解题过程就全乱套了。
这就好比盖房子,单位“1”是地基,地基没打好,房子肯定盖不起来,或者盖起来也是摇摇欲坠的。
1.2 单位“1”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帮同学们打开分数应用题的大门。
很多同学一看到分数应用题就头疼,其实只要准确找到单位“1”,就像在一团乱麻中找到了线头,顺着这个线头,就能把问题轻松解开。
二、找单位“1”的常见方法。
2.1 找关键字法。
2.1.1 在题目中,像“是”“占”“比”“相当于”这些关键字后面的量,往往就是单位“1”。
比如说“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这里“占”字后面的“全班人数”就是单位“1”。
这就好比在一个队伍里,谁站在关键位置,谁就是核心一样,这些关键字后面的量就是核心,也就是单位“1”。
2.1.2 还有像“小明的身高比小红高五分之一”,“比”字后面的“小红的身高”就是单位“1”。
这就像在赛跑,和别人比较的时候,被比较的那个人就是一个标杆,这个标杆就是单位“1”。
2.2 部分与整体关系法。
2.2.1 当题目中提到一个部分和一个整体的时候,通常这个整体就是单位“1”。
例如“一袋大米,吃了五分之二”,这里的一袋大米是整体,那它就是单位“1”。
这就像一个大蛋糕,整个蛋糕就是单位“1”,不管你切下多少块来吃,都是从这个整体蛋糕里面分出来的。
2.2.2 如果说“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二倍”,这里梨树棵数就是单位“1”,因为梨树棵数是一个基础的量,苹果树棵数是和它作比较的,就像配角和主角的关系,梨树棵数这个主角就是单位“1”。
2.3 特殊情况法。
2.3.1 有时候题目里没有明显的关键字,但是有一些隐藏的关系。
比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十分之一”,这里虽然没有那些关键字,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十分之一,所以水的体积就是单位“1”。
六年级应用题怎样找单位一的口诀
六年级应用题怎样找单位一的口诀在六年级应用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单位换算的问题。
而单位换算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个标准单位,也就是单位一。
但是,有时候找到单位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我们该怎样找到单位一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
口诀全文:千克升米分,秒立方厘角钱。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常用的单位分为以下几类:1. 重量:千克(kg)2. 容积:升(L)3. 长度:米(m)4. 时间:秒(s)5. 体积:立方米(m)6. 角度:弧度(rad)7. 货币:元()在这些单位中,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单位一,然后通过换算来确定其他的单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
1. 重量:千克(kg)在重量的单位换算中,我们可以以千克作为单位一。
例如,要把10克转换为千克,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10克÷ 1000 = 0.01千克即可得出答案。
2. 容积:升(L)在容积的单位换算中,我们可以以升作为单位一。
例如,要把500毫升转换为升,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500毫升÷ 1000 = 0.5升即可得出答案。
3. 长度:米(m)在长度的单位换算中,我们可以以米作为单位一。
例如,要把3000毫米转换为米,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3000毫米÷ 1000 = 3米即可得出答案。
4. 时间:秒(s)在时间的单位换算中,我们可以以秒作为单位一。
例如,要把5分钟转换为秒,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5分钟× 60 = 300秒即可得出答案。
5. 体积:立方米(m)在体积的单位换算中,我们可以以立方米作为单位一。
例如,要把3000立方厘米转换为立方米,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3000立方厘米÷ (100 × 100 × 100) = 0.03立方米即可得出答案。
6. 角度:弧度(rad)在角度的单位换算中,我们可以以弧度作为单位一。
例如,要把90°转换为弧度,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90°×π÷ 180 = 1.57弧度即可得出答案。
如何确定单位“1”的方法
如何确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的单位1(只要找出关键字,关键字后面的就是单位1)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
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
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正好”。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
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
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
又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
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
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
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
象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1”?两句关键句的单位“1”是不是相同?用上面讲过的两种方法不容易找出单位“1”。
找单位“1”的方法
抓关键词“ 相当于” 抓关键词“是”、“比”、“等于”、“相当于” 等于” 找准单位“ ” 找准单位“1” 分数应用题,题目中经常出现“ 分数应用题,题目中经常出现“是”、“占”、 等于” 相当于”这些词,一般来说, “比”、“等于”、“相当于”这些词,一般来说,单 位“1”的量就隐藏在这些的后面,只要从这些词的后 ”的量就隐藏在这些的后面, 面寻找,就可以找出单位“ ”的量,例如: 面寻找,就可以找出单位“1”的量,例如: 1、甲有人民币 、甲有人民币100元,乙的钱数是甲的 ,求乙 元 乙的钱数是甲的1/2,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 ”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1” 的量。 的量。 2、甲有人民币 、甲有人民币100元,乙的钱数占甲的 ,求乙 元 乙的钱数占甲的1/2,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 ”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1” 的量。 的量。 3、甲有人民币 、甲有人民币100元,乙的钱数比甲多 ,求乙 元 乙的钱数比甲多1/2,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 ”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1” 的量。 的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解决问题
1、一个果园共有果树480棵,其中苹果树占 % ,梨 、一个果园共有果树 棵 其中苹果树占17% 树占25% 桃树占28%。其余的是杏树, %。其余的是杏树 树占 % ,桃树占 %。其余的是杏树,杏树有多少 棵?
2、一桶汽油第一天用去了它的2/7 ,第二天用去了 、一桶汽油第一天用去了它的 47.5千克,这时桶里还剩 千克, 千克, 千克 这时桶里还剩17.5千克,这桶汽油原来有多 千克 少千克? 少千克?
在题目的关键句中找 “比”字,单位“1”就是比 “字”后面的量。如“小明比小红高1/8”,单位“1” 就是小红的身高。 二、省略句式补充找 如“现价降低4/7”,先补充成“现价(比原价)降 低4/7”,“原价”就是单位“1”的量。 三、特殊句式慎重找 有些关键句比较特殊,就像“吃去的比剩下的多总 量的2/5”这个关键句中,既出现了“的”,又出现了 “比”,怎么办?这就要仔细思考了。当“比”和“的” 都出现时,以“的”优先,所以单位“1”是总量,而 不是剩下的量。
找单位1的技巧
在分数应用题如何寻找单位“1”在分数应用题中如何寻找单位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
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把分率作为突破口,找准单位“1”分数应用题存在着三种数量(即比较量、标准量和分率),这三种数量有着如下的关系:标准量×分率=比较量,比较量÷标准量=分率,比较量÷分率=标准量,要正确找准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必须从题目中的分率着手,看这个分率是哪个量的分率,哪个量就是标准量。
例如:幸福村有旱地300 亩,水亩面积是旱地面积的3/5,水田面积有多少亩?这道题中的分率3/5 是旱地面积的3/5,所以旱地面积是单位“1”的量。
二、部分数和总数有些分数应用题,存在着整体和部分两个数量,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例如:红星小学有学生1000 人,男生占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在这道应用题中,学生的总人数是标准量,男生人数量比较量。
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三、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
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1”。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
确定单位“1”的方法
确定单位“1”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题目中含有分率的条件与问题,弄清是“谁”的分率,就是单位“1”。
如“看了全书的1/5”,单位“1”是 ;“小明是小花的2/7”,单位“1”是。
二是题目中含有分率的条件是对比关系时,被比的数量就是单位“1”,如“一班的人数比二班多1/4”,单位“1”是。
分数应用题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当单位“1”的量已知时,直接用单位“1”的量所求量的对应分率即可;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根据其等量关系列方程或用法计算。
但对于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单位“1”就不好确定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以拓宽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1统一标准量,确定单位“1”在一道分数应用题中,假如出现了几个分率,而且这些分率的标准量不同,在解题时,就必须以题中的某一个量为标准量,将其余量的对应分率统一到这个标准量上来,才能列式解答。
例一: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580棵,桃树棵数的2/5等于梨树的3/7,问这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分析:题中的2/5是以树为标准量,3/7是以树为标准量,解题时必须成个量。
若以桃树为单位“1”,则有1×=梨树×,根据这个式子可得梨树=即梨树就相当于单位“1”的,两种果树的总棵数就相当于单位“1”的,于是列式为:580÷=300(棵)……桃树300×=280(棵)……梨树2找准不变量,确定单位“1”有一些分数应用题,虽然有“是、比、占、相当于”这样的字眼,但如果以这些字眼以后的量为单位“1”,那么解起应用题来就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一下不变量,以这个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二:一个工厂有工人420人,其中女工占4/7,后来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人数的2/3,又招进女工多少人?在这道题中,工人数发生了变化,引起全厂工人总人数的变化,但是工人数始终没有增减,因此,抓住工人数没有变化这个不变量来分析。
如何判断单位“1”
如何判断单位“1”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经常列式错误,这样即使运算正确结果也肯定是错误的。
仔细检查会发现是该用乘法的地方用了除法。
我想学生列式错误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单位“1”这个概念。
有些老师在讲授应用题部分避免讲单位“1”的概念,短期来看可能效果还好,但是我觉得长期来看不可取。
现在对如何判断单位“1”进行总结归纳:最简单的方法是:“比”字后面是单位“1”(分率在后面)“的”字前面是单位“1”(分率在后面)“是”字后面是单位“1”(分率在后面)“占”字后面是单位“1”(分率在后面)“相当于”后面是单位“1”(分率在后面)稍复杂的方法是: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
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
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
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
又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
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正确找准单位“1”解决应用题
正确找准单位“1”解决应用题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小学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数率的句子)。
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一、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所以单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作单位1.二、找单位“1”的具体方法:(一)、部分和总体:在同一整体中,部分和总体作比较关系时,部分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体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体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52,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
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已知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在用总量减去这个部分量,求出另一个量;另一种是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个部分量是多少。
例如:食堂里有540千克大米,第一周吃掉总数的31,第二周吃掉总数的21,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去多少千克?分析:把540千克看做单位“1”,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的,所以用乘法计算,要求“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去多少千克”所以用减法。
即:540×21-540×31=270-180=90千克(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21。
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六年级数学找单位1的技巧和方法
六年级数学找单位1的技巧和方法嘿,同学们!咱今天就来讲讲六年级数学里找单位“1”的那些事儿。
这可是个关键的知识点啊,就像你在数学世界里的指南针一样重要!咱先想想啊,什么是单位“1”呢?它就像是一个队伍里的老大,其他的数啊量啊都围着它转。
那怎么找这个老大呢?比如说,有句话是“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三分之二”,那这里的单位“1”是谁呀?对啦,就是女生人数!你看,男生人数是和女生人数去比较的,女生人数就是那个基准,就是单位“1”。
这就好像你要知道自己跑得多快,得找个参照物一样,单位“1”就是那个参照物。
再举个例子,“一条路已经修了五分之二”,那这单位“1”不就是整条路嘛!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那找单位“1”有啥技巧呢?咱可以从一些关键词入手呀。
像“是”“比”“占”“相当于”这些词后面的量,往往就是单位“1”。
就好比你在一堆东西里找宝贝,这些关键词就是指引你找到宝贝的线索。
还有哦,有些题目里没有这些明显的关键词咋办呢?那咱就开动小脑筋,想想题目里说的是谁和谁在比较呀。
比如说“这个月的用电量比上个月少了四分之一”,那单位“1”不就是上个月的用电量嘛。
找单位“1”可重要了,要是找错了,那后面的计算不就都错啦,就像你走路走偏了方向,那可就到不了目的地啦!所以啊,一定要认真找。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故意给你设个小陷阱,让你找不到单位“1”,这时候可别慌张,冷静下来仔细分析。
这就像你打游戏遇到了一个难关,只要沉着应对,肯定能闯过去。
咱再回过头来想想,找单位“1”其实也没那么难嘛,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就像有了一把钥匙,能轻松打开数学难题的大门。
同学们,六年级的数学可不简单,但只要咱把找单位“1”这个技巧学好了,那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啦!加油吧,小伙伴们,相信你们都能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无阻!这找单位“1”的技巧和方法,一定要牢牢记住哦!。
巧找单位1的方法总结
巧找单位1的方法总结引言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与各种各样的单位进行联系和合作。
然而,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总结了一些巧妙的方法,帮助我们高效地找到单位1并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
方法一:参加相关行业的展览与会议参加相关行业的展览与会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与单位1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在展览与会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趋势,结识同行业的专业人士,了解不同单位1的优势和特点。
此外,展览与会议也是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展示自身实力和产品的良机,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展台、参加演讲和交流活动等方式与单位1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沟通。
方法二: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寻找单位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成为了我们寻找单位1的重要渠道。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需求和合作意向,可以吸引到相关单位1的关注,并得到他们的主动联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入专业的行业讨论组和论坛,与行业内的专家和从业者进行交流和互动,寻找到合适的单位1。
方法三: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筛选和比较网络搜索引擎是我们找到单位1的有力工具。
通过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相关关键词,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单位1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单位1的官方网站、产品介绍、客户评价等内容来了解单位1的实力和信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单位1的优缺点、价格和服务等指标,选取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单位1进行合作。
方法四:借助个人关系和口碑传播个人关系和口碑传播在找到单位1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同事和业内人士咨询他们的合作经验和单位1的推荐。
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单位1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此外,通过参加行业内的社交活动,与行业内人脉建立联系,也有助于我们找到合适的单位1。
方法五:通过单位1的参考案例和合作经验进行选择单位1的参考案例和合作经验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单位1的客户案例、合作项目和业绩等内容,来评估单位1 的实力和能力。
六年级数学 找准单位“1”的方法和练习
找准单位“1”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
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
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单位“1”的一般情况下的位置:单位“1”在之前:“。
的”、“几分之几的”前面的那几个字,是单位“1”,单位“1”在之后:“比,占,是,相当于、正好”字的后面的那几个字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
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
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
又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
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
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
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
象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1”?两句关键句的单位“1”是不是相同?用上面讲过的两种方法不容易找出单位“1”。
其实我们只要看,原来的数量是谁?这个原来的数量就是单位“1”!比如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位“1”。
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是冰,所以冰的体积就是单位“1”。
四、总结归根到底,单位1 是与分数作比较的;就是被分成若干份的那个量.;是谁的几分之几;比谁多(少)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
单位1的找法
一、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 要求它的几分之几,就用乘法)
1、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分之几。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
“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 - 分率)=分率对应量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的量是要求的问题。
就用除法)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①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1 或①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比后面的数(单位“1”)
②求少几分之几:1-- 小数÷大数或②求少几分之几(大数-小数)÷比后面的数(单位“1”)。
【9A文】小学数学单位1的确立的方法
一、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的量。
如“一根5米长的木料截去1/2”,通过题意知道是把这根木料平均分成2份,截取其中的一份,那么就把“5米”这个量看做单位“1”。
又如:“男生人数的1/4相当于女生人数”,把男生人数平均分作4份,则男生人数为单位“1”的量。
二、和“谁”比,“谁”就是单位“1”的量。
这种类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题目里有典型特征的“比”字,“比”后面的量,即为单位“1”的量。
如“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比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多1/3”,“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为单位“1”。
无明显标志的,如“现在降价1/9,”通过分析得出“现价比原价降低1/9,”所以“原价”为单位“1”。
另一种是题目中没有“比”字,但是题目中的两个数量也可以看作两数的比较关系,如:“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即为单位“1”。
如:“乙数是甲数的1/3”,“甲数”是单位“1”。
又如:“去年的产量相当于几年的3/7”,即去年的产量同几年的产量比,“今年的产量”是单位“1”。
“小兰身高占爸爸身高的2/5”,“爸爸的身高”为单位“1”。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1”与分率是紧紧相连的。
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全班人数的1/4,”这里就不能把“比”字后面的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了,真正的单位“1”是与分率相连的“全班人数”。
三、总数与部分数,总数一般是单位“1”。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与总数作比较关系,部分数作比较量,总数作标准量,那么总数一般是单位“1”。
如:“一堆煤有300吨,第一周用去1/5,第二周用去2/5,两周各用去多少吨?”第一周和第二周用去煤的吨数是部分数,30吨煤是总数,因此,“30吨煤”是单位“1”。
四、用“补全法”确定单位“1”。
所谓“补全法”即把含有分率的句子补充完整,从而清楚的找出单位“1”。
如:“食堂有2/5千克大米,吃了1/2,剩下多少千克?”含有分率的关系句“吃了1/2”其实是省略句,如把它补充完整,即“吃了这桶米的1/2”,就很容易看出单位“1”是“这桶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找单位1的简单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找单位1的简单方法一、单位“1”的重要性。
1.1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中啊,单位“1”那可真是个关键角色。
就好比一场戏里的主角,很多数学问题都围着它转呢。
如果把数学题比作一个大家庭,单位“1”就是一家之主,找到它才能理清这个家庭里成员之间的关系。
1.2 单位“1”找对了,就像找到了开锁的钥匙。
那些看似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下子就变得清晰起来。
要是找不着,就像在黑暗里摸瞎,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二、找单位“1”的常见情况。
2.1 先看“是”“占”“比”后面的量。
比如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这里“是”后面的“女生人数”就是单位“1”。
这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跟着老大走”,“是”“占”“比”这些字后面的就是老大,也就是单位“1”。
这是个很实用的小窍门,就像走在路上看到了路标,按照这个路标走就不会迷路。
2.2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里,整体就是单位“1”。
例如“一本书看了1/3”,这里把这本书看作一个整体,那这本书就是单位“1”。
这就好比一筐苹果,我们说吃了这筐苹果的多少,这筐苹果就是整体,就是单位“1”。
这是个很容易理解的情况,就像我们说一个班级的情况,这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
2.3 再有一种情况,题目里如果出现“谁的几分之几”,这个“谁”就是单位“1”。
比如说“甲数的2/5是乙数”,“甲数”就是单位“1”。
这就像我们说“老王的东西”,那老王就是这个东西的主人,在数学里就是单位“1”。
三、多做练习来巩固。
3.1 光知道方法可不行,还得多多练习。
就像学骑自行车,光听别人说怎么骑,自己不上去练,永远也学不会。
可以找一些专门找单位“1”的练习题,一道一道地做。
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慢,甚至还会找错,这都没关系,就像小孩学走路,哪有不摔跤的呢。
3.2 做完题目之后,要好好总结。
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是没有注意到“是”“占”“比”这些关键字呢,还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没搞清楚。
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五年级解方程找单位一的方法
五年级解方程找单位一的方法
1.求单位一用除法计算。
我们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第一步就是找单位一的数量,然后根据单位一的数量列出等量关系式,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一般等量关系式写成单位一的数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比较数量。
单位一的数量在这个乘法关系式中是因数,因此求它自然用除法求。
2.多(或少)百分之几时,“比”的后面的量(我用?表示的量)就是单位1。
百分之几,“是”字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
分数的分母是单位1。
比如我花了50%的钱,这里分母代表的是总钱数,所以总钱数是单位1。
这些时最难的就是求出单位1的量,直接方法是先确定下单位1是谁,然后找到所给出的某个量和这个量对应的分率,用数量除以对应分率,得到单位1的量。
有时候数量和分率都要计算后才能得出,并不是都要在题目里面找,真正理解后就要学会变通。
六年级数学找准单位“1”的方法和练习
找准单位“1〃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
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 ,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 ,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 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
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单位"1"的一般情况下的位置:单位“T”在之前:"。
的"、"几分之几的”前面的那几个字,是单位"1”,单位“1"在之后:"比,占,是,相当于、正好"字的后面的那几个字例如:六(2 )班男生比女生多1/20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0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乍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
又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
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
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
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
象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1" ?两句关键句的单位"1"是不是相同?用上面讲过的两种方法不容易找出单位"1"。
找单位一的口诀公式
找单位一的口诀公式
找单位一口诀是“是”“比”“占”“相当于”的后面为单位一;“的”前面为单位一。
如: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女生就是单位一。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男生人数就是单位一。
找单位一的方法:
一、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二、两种数量比较
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正好”。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
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
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
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
比如,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位“1”。
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是冰,所以冰的体积就是单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1、乙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女生的 甲占乙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女生的
2 5
2 5
2 5
甲相当于乙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女生的 2、乙的几分之几是甲?女生的
2 5
是男生
2 5
乙的几分之几相当于乙甲?女生 的相当于乙男生
3、一根铁丝,用去 一本书,看了 一桶油,用了
2 5
2 5
2 5
一.填空题: 1. 看了全书的 4/7, 单位“1”是( ),把( ) 平均分成7份,( )占其中的4份。所以用( ) ×4/7=( ) 2. 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25%,是把( )看作单 位“1”把( )平均分成100份,( )占其中的25 份, 所以用( )×25%=( ) 3. 超额完成 1/9, 单位“1”是( ),把( )平 均分成9份,( )占其中的1份,所以( )×1/9= ( )。 4.养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少40%,单位“1”是( ), 把( )平均分成100份,( )占其中的40份。 所以用( )×40%=( ),还可以用( ) -( )×40%=鸡的只数。 5.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1/10,,单位“1”是( ), 把( )平均分成10份,( )占其中的1份。 所 以用( )×1/10=( ),还可以用( )
找错单位“1”了! (2)找“比”字。 在题目的关键句中找 “比”字,单位“1”就是比 “字”后面的量。如“小明比小红高1/8”,单位“1”就 是小红的身高。
在题目的关键句中找 “比”字,单位“1”就是比 “字”后面的量。如“小明比小红高1/8”,单位“1”就 是小红的身高。 二、省略句式补充找 如“现价降低4/7”,先补充成“现价(比原价)降 低4/7”,“原价”就是单位“1”的量。 三、特殊句式慎重找 有些关键句比较特殊,就像“吃去的比剩下的多总 量的2/5”这个关键句中,既出现了“的”,又出现了 “比”,怎么办?这就要仔细思考了。当“比”和“的” 都出现时,以“的”优先,所以单位“1”是总量,而不 是剩下的量。
(一)把分率作为突破口,找准单位“1” 分数应用题存在着三种数量(即比较量、标准量和 分率),这三种数量有着如下的关系: 标准量×分率=比较量 比较量÷标准量=分率 比较量÷分率=标准量 要正确找准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必须从题 目中的分率着手,看这个分率是哪个量的分率,哪个 量就是标准量。 例如:幸福村有旱地300亩,水亩面积是旱地面 积的3/5,水田面积有多少亩? 这道题中的分率3/5是旱地面积的3/5,所以旱地 面积是单位“1”的量。
4、甲有人民币100元,乙的钱数等于甲的1/2, 求乙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 “1”的量。 5、甲有人民币100元,乙的钱数相当于甲的1/2, 求乙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 “1”的量。 (三)分析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准单位 “1” 有些分数应用题,存在着整体和部分两个数量, 一般来说,部分是比较量,整体是标准量。 例如:红星小学有学生1000人,男生占总人数的 3/5,男生有多少人? 在这道应用题中,学生的总人数是标准量,男生 人数量比较量。
二、解决问题
1、一个果园共有果树480棵,其中苹果树占17% , 梨树占25% ,桃树占28%。其余的是杏树,杏树有多 少棵? 2、一桶汽油第一天用去了它的2/7 ,第二天用去了 47.5千克,这时桶里还剩17.5千克,这桶汽油原来有多 少千克? 3、 一个果园种苹果树1000棵,种的苹果树比梨树 少20%,梨树有多少棵? 4、学校有20个足球,比篮球多25%,篮球有多少个?
(二)抓关键词“是”、“比”、“等于”、“相 当于”找准单位“1” 分数应用题,题目中经常出现“是”、“占”、 “比”、“等于”、“相当于”这些词,一般来说,单 位“1”的量就隐藏在这些的后面,只要从这些词的后面 寻找,就可以找出单位“1”的量,例如: 1、甲有人民币100元,乙的钱数是甲的1/2,求乙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1”的 量。 2、甲有人民币100元,乙的钱数占甲的1/2,求乙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1”的 量。 3、甲有人民币100元,乙的钱数比甲多1/2,求乙 有人民币多少元?在这道题中,甲的钱数是单位“1”的 量。找单位“1”的方 法 找单位源自1”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与关键,只有
找准了单位“1”,才能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到解 决问题 的方法。那怎样来找单位“1”呢? 一、标准句式直接找 (1)找“的”字。 如“看了全书的1/5”,有 “的”字,那单位“1” 就是“的”前面的量,即全书的页数。但也要注意, 不是所有的“的”字前面就是单位“1”,这个“的” 字既要在关键句中,又得紧挨在分数前面,否则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