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合集下载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杜威的教育观,并批判地继承其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杜威认为哲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哲学’并非把现成的观念从外面应用于起源和目的根本不同的实践体系:教育哲学不过是就当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困难,明确的表述培养正确的理智的习惯和道德的习惯的问题。

所以,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哲学乃是作为审慎进行的实践的教育理论[1]。

”这一定义最大的可取之处便是强调哲学对教育的指导意义,认为哲学是教育的基本理论,倡导用哲学的观点把握教育实践,建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哲学的必要性,这对于各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是很有启发意义的[2]。

学习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首先应当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核心命题,它们分别是“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

这几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杜威对教育的理解与其认识论密切相关,他对教育中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都与其哲学视野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源于杜威的哲学思想。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加快教材与课程改革,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价值观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现行教科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偏离学生兴趣;学生不是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接受现成的固有的经验;课程设置重知识而轻能力;学科划分过细等。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等著名的观点使教材改革更加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

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各科新式教材,都大幅度地增加了应用性的内容。

再读杜威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再读杜威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再读杜威──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一百年前,一个叫杜威的教育家通过自己的实验学校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的探讨。

他的理论与实践,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并对从这以后全世界的基础教育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一百年后,我们再来阅读他的实验报告与学术专著,仍感到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

杜威在实验中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是分三个阶段来加以设计的:4~8岁为第一阶段,8、9~11、12岁为第二阶段,12~15岁为第三阶段。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可分为小学(6~12岁)和初中(12~15岁)两个阶段。

如果对应起来看,杜威对第一阶段的研究可为我国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设计提供借鉴,第二阶段可为我国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课程设计参考,第三阶段则可对应于我国初中阶段的课程。

下面,我们就分三个阶段分别来再读杜威,并探讨他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一阶段──小学一二年级1.第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杜威认为,第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经验具有直接性,较少间接经验;二是经验具有整体综合性,而不是逻辑分类,成为结构或体系的;三是儿童具有一些天生的需要,这是决定儿童行为与活动的动力。

以下分述之。

第一,4~8岁的儿童生活在个人接触显得十分狭隘的世界里,除非这种生活密切地和明显地涉及到他自己或者他的家庭和朋友的幸福,其他各种事物很难进入到他的经验里。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

事物不是以抽象概括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是以形象、生动、具体、个别的方式存在于儿童的经验中。

因此,一开始就用定义、规则、普遍的原则、分类以及类似的东西,这是最常见的错误。

从逻辑上讲,这种方法的错误是由于在引导学生进行演绎思考时,没有首先让学生熟知定义和概括所需要的种种个别事实。

第二,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

他敏捷地和欣然地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正如他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一样,但是他不意识到转变和中断,既没有意识到什么割裂,更没有意识到什么区分。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引言本文旨在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今教学改革中的启示。

杜威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理论思想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智慧,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当今教学改革中,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

杜威主张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学生的研究,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研究。

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1. 以学生为中心:杜威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在当今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2. 实践与体验:杜威主张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学生的研究。

在当今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研究:杜威认为学生应该是研究过程的主人。

在当今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研究,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合作研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4. 教育与社会联系:杜威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

在当今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结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并将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

通过借鉴和应用杜威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有全面发展能力的学生。

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收获

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收获

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收获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全面走上现代化的征程。

中国教育观念从古典向现代转化过程中,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中美国的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影响尤其重要。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教学方法的革新,引发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

杜威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人,我国优秀的教育家们通过诠释发展杜威思想,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暑假期间,我通过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且结合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得到了丰富的收获,现特将我的感悟阐述如下:一、杜威教育思想的辩证理解“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从不同侧面解释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教育即生活”确切地讲,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学校生活)就不是生活。

畸形的生活,不合时代净胜的生活,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过去体罚盛行的学校中,儿童同样是在生活着。

生活无处不在。

杜威所讲的生活,实是一种“新生活”,一种“改造了的生活”。

这种生活更能和当时整个宏观社会生活得节拍相一致,更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而不是只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

他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解释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天性,“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杜威指出,旧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不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的重心在任何地方,唯独不考虑儿童的心理需要与能力。

生长论则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

“学校即社会”也不是将学校与社会相混同。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摘要杜威依据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从做中学、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教育思想,开展杜威教育思想的学习研究,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1 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1 教育的本质论1.1.1 教育即生长杜威从生物化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生长是指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未成熟的状态和环境是儿童生长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

从人的发展过程看,教育总是与人的生活与发展相联系、想伴随,并能够促进人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和发展。

“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①然而,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这一命题的本意并不是将教育与生长相混同,而是为了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无视儿童本性的发展,将儿童置于被动的、压抑的状态之中,影响限制了儿童的正常发展。

可见,生长是一个内在的、自发的过程,是儿童身体、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是将儿童从被动的、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1.1.2 教育即生活杜威指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是生活”②他认为,儿童生长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儿童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改造不合理的教育,就在于是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恻然符合社会需要,也符合儿童需要。

既然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生活为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内容,那么,儿童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的方法要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本出发点,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为主要内容。

所以,教育不应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而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

教育应该成为促进儿童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这是杜威“教育即社会”命题的核心要求。

1.1.3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经验的继续的不断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摘要】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教育思想已传入中国,并带给中国的教育改革以新的活力,其以“经验”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力地冲击了当时中国“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社会风气。

在新世纪,杜威的课程观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也有深刻的启示,其中,他的经验课程观、活动课程观以及综合课程观对新课改中,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均有理论指导意义。

杜威成功创办的芝加哥学校也为我们实践其课程观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杜威;课程观;课程改革;启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于1859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农业小镇,由于小地方的学校教学理念陈腐,幼年学业成绩平常。

16岁他进入所在州立大学,这是一所规模非常小、教学水平和理念落伍的学校,据杜威回忆,他在大学的收益也并不多。

仅仅是在自己的各种课外活动和不断大量的阅读图书中得到了一些教育和启示,他深刻感到了对腐朽的大学和中小学教育不满以及革新教育的迫切需要。

19世纪的美国被实用主义哲学冲击,原本受到推崇的理性主义逐渐被人们质疑,推陈出新、敢于尝试实验受到重视。

在教育领域,杜威把以粉笔和口讲为形式的课堂改变成儿童为活动而随时移位的课堂。

在上世纪初杜威来华讲学后,又经过国内著名留学归来的学者如陶行知、蔡元培等的大力推广与传播,杜威教育理论成为影响中国教育的最重要思想体系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进行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次新课改目标的制定都能看出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逐步渗透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主要研究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的课程观方面,揭示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一、杜威的课程观1.经验课程观“经验”一词是杜威课程观中的一个核心词,甚至说“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因为只有在经验中,任何理论才可能被证实和应用于与个体相关的日常生活。

一种经验,即使是一种非常粗陋的经验,也能使人们获得某种意义上的经验;但是离开经验的理论却毫无生机和活力可言。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

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文章将总结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包括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启示将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在全球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真正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实践操作中,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

“从做中学”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杜威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坚信,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才会真正地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杜威进一步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因此,他提倡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的“经验”思想及其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

杜威的“经验”思想及其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

杜威的“经验”思想及其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摘要: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尤其是经验论成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他教育哲学的核心。

杜威“经验”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克服了当时美国传统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不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现在用杜威的“经验”思想反思我们现行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杜威;经验;新课改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尤其是对中国,通过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教育家大力传播,再加上杜威亲自来华宣传,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尤其是经验论成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他教育哲学的核心。

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再次研究杜威的“经验”思想对我们仍有很大裨益。

一、杜威提出经验思想的背景杜威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年代。

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大量移民的纷至沓来要求教育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要。

而在美国的教育领域中,学校的制度、课程、教学方法还是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传统教育的合理化束缚了对人创造性的培养。

再加上传统的哲学“二元对立”和美国传统的教育又极大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发展。

面对教育上这两大课题(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合拍。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经验”思想。

西方教育哲学里,一直存在关于理性与经验的争论,此消彼长没有定论。

到了现代,杜威又加入其中。

杜威的经验思想是在黑格尔、詹姆士和达尔文等人的影响下联系美国的教育现状,在长期研究和批判传统教育中形成的。

杜威是一位经验主义者,他改造了传统的经验概念,对传统的经验论进行了超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主义的理论。

杜威儿童教育观对基础教育课改的启示与实施

杜威儿童教育观对基础教育课改的启示与实施

杜威儿童教育观对基础教育课改的启示与实施作者:李本同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30期摘要杜威的儿童教育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诸多新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当尊重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天性、强调教学活动中的儿童参与、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儿童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做到注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关注“结果”与“过程方法”的统一,重视道德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真正把杜威儿童教育观落实到课程改革的实处。

关键词生长生活课程改革杜威儿童教育观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1 杜威儿童教育观的基本内容1.1 教育即生长作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杜威把教育等同于生长。

他认为教育不是让儿童被动地适应环境,相反,教育就是让儿童不断地适应。

这种不断地适应“转化为教育的等价物,意味着:第一,教育过程没有超越其自身的目的;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不断重新组织、重新建构和重新转化的过程。

”①儿童的心理活动的实质在于有机体处于一种本能的需要和满足之中,儿童的本能处于一种未成熟状态,这对后天教育蕴藏了极大的可能性,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学习习惯都是建立在原始本能的基础上。

因此,儿童心理活动的实质就是他本能发展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世界不断发展变化,新事物随之出现,新知识随时在增加,教育要使受教育者随之吸收新知识、接受新经验,才能持续生长或发展。

教育的任务就是按照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适当的指导,教给儿童通过自主选择形成自然生长和适应的能力。

因此,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是为了使儿童与生俱来的各种能力都得以生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这种本能的生长。

“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②1.2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当代学校教育的错误主要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分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杜威,目的论,课程改革]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杜威,目的论,课程改革]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内容摘要:在我国,杜威的教育思想流传已久,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尤其是“教育无目的论”至今仍启迪着当今我国的课程改革。

虽然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所依赖的教育哲学基础不同,并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提出,但是经过重新思考和审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理念实质上存在许多共同之处。

因此,对“教育无目的论”的再度思考,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杜威教育无目的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我国的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教师们不顾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过程,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实施应试教育,比如考试考什么科目,教师就教什么科目;仍然固执的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进行盲目地施教,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这种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枯燥。

这种课程与教学现状显然已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必然导致了我国教学质量的下滑。

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杜威提出的教育无目的论,对这种现状的改变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解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他就是他自己的目的。

杜威曾明确指出“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

因此,对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要从教育目的的三个特征进行展开。

第一,教育目的的内在性。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长”,而生长显然是一种内在的活动,也就是活动自己要做的事情,并非是从外面强加给活动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外在的教育目的是一种抽象的、预先设定好的、人为的目的,它割断了教育与儿童的具体活动和儿童的需要之间的联系,无法激发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内在性的教育目的则是儿童自己的目的,是儿童自己依据活动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情况灵活确定的目的,因此它能够起到充分调动儿童活动积极主动性的作用,使儿童的经验得到丰富和改造。

试论杜威的教材观及其启示

试论杜威的教材观及其启示

试论杜威的教材观及其启示约翰·杜威(john DcWcy)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独特的课程论思想,对20世纪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是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材观是人们教材的本质及功能的认识,它反映了教材使用者对待教材的态度和方式”,有什么样的课程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材观。

因此我们有必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杜威的教材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一、杜威的教材观1教材与社会生活。

杜威认为,教材与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不可分割,他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教材釆源于社会生活,因而它本身具有社会性;二是教材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在正式的学校教育尚未形成之前,教育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实现的。

教材直接包含在社会交往的情境当中,也就是在社会交往中传递和共享的信息。

面在正式的学校教育出现之后,社会生活的内容就被编写成文字性的东西用来传授给年轻一代,教材也因而逐渐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了。

换句话说,“学校课程的内容应当注意到从社会生活的最初无意识的统一体中逐渐分化出来。

”虽然社会生活的内容经过系统的选择、组织和表述变成了文字性的东西,但是这些内容必须要具有社会性。

杜威认为,在选择教材时,应该确立一个“社会价值的标准”。

因为“教育首先必须是人类的,只是随后才是专业的”。

“教材须与人类的共同利益有联系才是人类化的教材。

”因此,“在规划课程时。

必须把和最广大的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的经验有关的事物放在第一位,必须考虑课程能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必须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使将来比过去更美好。

”另外,教材在内容上还须具有广泛性,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整体面貌。

教材内容必须包括科学的、历史的、地理的、文学的和曲艺术的等等和社会生活有关的一切知识。

另外,曲于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教材也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此 ,一丝 不苟 地讲 解专 业术 语 也是很 有 实际 意义 的 。我相 信 ,在这 样 的教 师与 学生 共 同努力 和付 出之 下 ,高 中数 学的 教学 与学 习会 成为 人生 中宝 贵 财 富。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李莹莹
( 鲁东大学 2 0 1 2级课程与教学论 )
【 摘 要】 早在上世纪初 , 杜威的教育思想已传入中国,并带给中国 的教育改革以新的活力,其以 “ 经验”为中 心的教育 理念有力地冲击了当时中国 “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社会风气。在新世纪,杜威的课程观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也有深刻的启示,其中,他的经验课程观、活动课程观以及综合课 程观对 新课 改中 ,课 程 目标 的制定 、课 程 资源的开发 等均有 理论指 导意 义。杜威成 功创 办的芝加哥 学校 也 为我们 实践 其课程观 提供 了一定借鉴 意义 。 【 关键词 】 杜威;课程观;课程改革;启示
垫 M ! ≥ O 至 . n 星 I E R I 麴5 A ND

疑 是 占领 了数 学高 考领 域 的高地 :相 反地 ,在 学 习概念 这 一章节 时 ,对 于 很 多锱 铢 必较 的文 字理 解教 师可 以不 用面 面俱 到 ,可 以简 化很 多不 必要和 引发误 解 的知 识 点,讲 解清 楚基 本要 点和 注 意点就 好 ,因 为它在 高 考 中没 有太 多 的难度 ,也 不会 引起 太 多的分 歧 ,一般 都 是大家 必 得的 分数 。这 样 可 以避 免 很 多学 生 可 能没 有 理解 清 楚 概念 就 钻 研 到很 多 有 争议 的难题 中
wi h t n e w v i t a l i t y . nl e” e x p e r i e n c e ” ma d e he t e d u c a t i o n ho t u g h t s e fe c t i v e l y h i t he t t h e g e n e r a l t r a d i t i o n o f C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I n he t n e w c e n t u r y , De we y ’ S c u r r i c ul u m

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 — — — — — — — — — — — — — — — — — — 季开瑞/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乏实际操作能力, 以至于教育培养了大批的 “书呆 子”。 而杜威的“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基础教 育的教学改革是值得借鉴的。“做中学”的方法能充分 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和记忆,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爱学、乐 学、活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而不是 “书呆子”。 那么,教育中我们应如何活用“做中学”的 方法呢?我们可以多增加活动课程、运用好活动课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增加学 生的理解力;提高提问的技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等,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2.在教育中发扬民主。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 知识的权威,校长、教师不再是学校教育的权威管理 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 民主精神,改变教师“灌输者”的形象,使教师变为指 导者或指引者。 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使每位学生平等地具有发言的机会, 不放弃每位学 生,发现学生的长处,引导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在学 生的管理方面,应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即使学生 在很多方面考虑不周,学校也要大胆放手,加以引导。 班级管理中应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为班级发 展献言、献策的机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当代教育科 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 季开瑞
一、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现代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究竟什么样的 课程才是适合儿童的课程?在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里 我们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的内容。 1.儿童的课程和教材内容应注意儿童潜能的发挥。 杜威认为语言和交际的潜能、 探索和发现的潜能、制 造的潜能、艺术的潜能确实存在儿童身上,也许它并 不是全部,但在制定儿童的课程和教材时我们应该考 虑到这些内容,以便能促进儿童的潜能的发挥,促进 儿童的发展。 2.注意教材的心理化组织。 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前 在教材的编排中更多的注意了知识的逻辑关系,这样 有利于教师的教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可是由 于这种编排没有考虑儿童已有经验和心理特点,儿童 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制定和编排课程时学生 的心理特点应作为考虑的要素之一,儿童已有的经验 和心理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基础。注意间接经验与直接 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掌握间接经 验。 当然,完全像杜威那样,使课程完全心理化,可能又会 导致学生学到的都是零碎的知识,也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3. 当今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已 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杜威关于课程的社会性对我们制 定课程有所启发。 依据杜威的观点,我们的课程应该 考虑社会的需求,具体应指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在各方 面适应社会的发展,如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工作能 力、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等。 二、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杜威的儿童教育的思想除了对我国的基础教育 的课程改革有影响外,在教学改革方面也有很多值得 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做中学”的启示。 我国当前的教学多数以课堂 教学为主,固定场所、整齐成排的课桌、固定的讲台 等,所有这些教室的布置都是符合杜威所说的“静听” 的。 而这种“静听”的方式,学生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 者,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提 高,另外教学任务大部分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学生缺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是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他发表了大量的教育观点和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课程的看法。

他认为课程不应该是静态的、死板的,而是应该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强的东西。

在他看来,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

杜威的课程观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杜威的课程观1.课程的意义:杜威认为课程不仅仅是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的一堆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是一个大的教育计划。

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智力、情感和身体。

他的课程观强调的是课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的堆砌。

2.学生的主体性:杜威在课程设计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是课程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课程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课程与社会联系:杜威认为课程应该与社会联系起来,反映社会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不应该仅仅是在教室里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应该是服务于社会的培养教育。

课程与社会的联系还包括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学生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课程改革应该强调学生的探究、实践、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成为课程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2.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课程不应该只是一堆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计划。

课程要贯穿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并且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多元智能。

3.社会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与社会联系起来,反映社会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3篇)

杜威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3篇)

第1篇摘要: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其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本位、生活本位和经验本位,主张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教学论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1. 儿童本位: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差异,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2. 生活本位:杜威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使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3. 经验本位: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4. 教学过程:杜威主张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杜威教育思想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1.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杜威认为,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注重实践与体验杜威主张教学应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

例如,开展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强调教学过程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首先,杜威提出了“体验式研究”的观点。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经验和互动参与来构建知识。

这对于当今的教学改革意味着,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其次,杜威主张将研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他认为学生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对于当今教学改革而言,这意味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另外,杜威倡导将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结合。

他认为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调整。

对于当今的教学改革来说,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研究需求。

最后,杜威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
具备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接受外界给予的知识。

对于当今的教学改革来说,这意味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并解决社会和现实中的
问题。

总之,杜威教育思想给予我们当今教学改革很多有益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关
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样才能有
效地推进当今教育的现代化和个性化发展。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约翰.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

他立足于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来讨论教育问题,对美国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创新,建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的理论,对美国和世界20世纪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具权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著作里。

它是理解近百年来美国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是今天所有关心教育的人士不可不读的经典名作。

杜威的教育哲学虽然是美国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但其中所包含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深的启示。

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理论已传入我国,其后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改革。

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因素根深蒂固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仍然面临着杜威竭力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因此,学习和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取他者之长,补己之短,立足于具体实际灵活应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是极其可能的。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不断改造“生活就是发展;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生长就是生活。

用教育术语来说就是: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其内容基本一致。

(二)教育的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他指出:“在教育上,由于这些从外面强加的目的的流行,才强调为遥远的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观点,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都变成机械的、奴隶性的工作。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

杜威的课程观及其对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杜威的课程观及其对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杜威的课程观及其对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作者:赵枫樊玉萍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4期一、杜威课程观的主要内容1.儿童中心作为对传统的以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为代表的学科课程的批判,杜威极力反对课程的成人化,反对按照某种外在的目的铸造学生。

所以,他对于儿童的价值给予特别的关注。

杜威曾掷地有声地提出,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正是不成熟的儿童。

他主张课程的设计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课程的组织必须围绕着儿童的需要和经验,并通过这种课程使儿童能够自我发展、自由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本能。

他认为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儿童的需要、本能和兴趣。

并进一步提出要研究儿童发展阶段的需要与可能性,给儿童提供有助于其生长的课程,使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课程沟通的历程,从而使儿童成了课程的出发点、中心。

2.活动中心杜威注重活动课程,或者说主动作业。

只有通过主动作业才能够产生有效的学习,才可以使“学校的整个精神得到新生”。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儿童能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以及使学校成为“雏形的社会”等,主要就是通过这种主动作业而实现的。

所以,他说:“学校采取游戏和主动的作业,并在课程中占一明确的地位是理智和社会方面的选择。

并非临时的权宜之计和片刻的愉快惬意。

”他也说过,没有一些游戏和工作,就不可能有正常有效的学习。

他对传统课程忽视儿童的活动甚为不满,指出传统教育的特点在于“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法的划一”,尤其是学校的重心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教师所喜欢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这样,上学对于儿童来说便是一件苦差而非乐事。

学校的任务就是设置一个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工作的进行,应能促进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多采用游戏可以使得枯躁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

3.经验中心杜威反对课程远离儿童生活,远离儿童的经验世界。

他主张教学必须成为儿童生活经验合理的一部分,脱离个人经验的知识是死的知识。

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3篇)

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他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理念和方法。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1.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将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儿童在生活的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教育即生长杜威强调,教育是儿童自身发展的过程。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让儿童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3.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教育是儿童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育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帮助儿童将经验转化为知识,从而实现经验的改造。

4. 以儿童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需求、兴趣和潜能。

教师应成为儿童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权威的灌输者。

三、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理念1. 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儿童的需求和潜能,将儿童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因此,他主张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

2. 强调实践性教学杜威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儿童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实践性教学能够帮助儿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师生互动杜威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重视个性化教学杜威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儿童的需求和潜能。

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杜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方法1. 设计活动课程杜威提倡设计活动课程,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课程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杜威教育思想对课程改革启发

杜威教育思想对课程改革启发

杜威教育思想对课程改革启发杜威的教育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发从当前教育家通过实践、考察、探究,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了教育家的学科结构主义理论。

而“做中学”原那么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讨论杜威的“做中学”原那么,将对我们当前中国的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着重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倡发觉学习。

在杜威的理论中“做中学”原那么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进展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和深化中,人们以巨大的热忱投入其中。

在这场改革与进展中,教育的课程改革处在一个尤为惹眼和重要的位置。

这使我们不得不用理性的立场和精神去申视和感悟杜威的“做中学”原那么,从中领其深刻的思想实质。

1.“做中学”原那么的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阅历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念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表达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2.“做中学”原那么对我们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他的教育思想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奠定了丰富的理论根基。

我们应抱着科学的立场,用进展的眼光,深入探究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为中用,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胜利。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着重视教材忽视同学的阅历和活动等不良倾向,教育和社会存在脱节现象。

教育不适合青少年身心进展的规律。

杜威的“做中学”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对于教育改革来说,把知识技能和智力间的关系,转变过去过于着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更好地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及社会,科技进展之间联系。

搞好教育是万万不能离开劳动的实践的。

对文化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坐在课堂里面“老师讲、同学听”方式生烦,教学依旧老一套,教育势必也得不到长足健康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课程观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摘要】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教育思想已传入中国,并带给中国的教育改革以新的活力,其以“经验”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力地冲击了当时中国“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社会风气。

在新世纪,杜威的课程观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也有深刻的启示,其中,他的经验课程观、活动课程观以及综合课程观对新课改中,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均有理论指导意义。

杜威成功创办的芝加哥学校也为我们实践其课程观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杜威;课程观;课程改革;启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于1859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农业小镇,由于小地方的学校教学理念陈腐,幼年学业成绩平常。

16岁他进入所在州立大学,这是一所规模非常小、教学水平和理念落伍的学校,据杜威回忆,他在大学的收益也并不多。

仅仅是在自己的各种课外活动和不断大量的阅读图书中得到了一些教育和启示,他深刻感到了对腐朽的大学和中小学教育不满以及革新教育的迫切需要。

19世纪的美国被实用主义哲学冲击,原本受到推崇的理性主义逐渐被人们质疑,推陈出新、敢于尝试实验受到重视。

在教育领域,杜威把以粉笔和口讲为形式的课堂改变成儿童为活动而随时移位的课堂。

在上世纪初杜威来华讲学后,又经过国内著名留学归来的学者如陶行知、蔡元培等的大力推广与传播,杜威教育理论成为影响中国教育的最重要思想体系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进行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次新课改目标的制定都能看出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逐步渗透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主要研究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的课程观方面,揭示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一、杜威的课程观1.经验课程观“经验”一词是杜威课程观中的一个核心词,甚至说“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因为只有在经验中,任何理论才可能被证实和应用于与个体相关的日常生活。

一种经验,即使是一种非常粗陋的经验,也能使人们获得某种意义上的经验;但是离开经验的理论却毫无生机和活力可言。

杜威教育理论的基础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他认为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至关重要,成人理应尊重儿童的身心的自然发展。

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观的实质就是注重儿童个人在课内外学习、平时生活中获得的各个方面的不同经验,让儿童的学习与其生活、自然的生长发展统一结合起来。

儿童之所以对那些有成年人组织完备的课程感到由衷的厌恶,没有主动去学习的欲望,是因为他们在被迫学习那类枯燥课程时,无法从生活中找不到相似的体验。

杜威主张小学校园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应该是一个学生乐于主动到此学习的天堂,因此课程的设置应顺应学习主体——儿童的精神需要及其具有的完成任务的能力,所以一切压制或企图扭转儿童的自然生长倾向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教育经验的选择首先应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引。

但是,尊重不等于放纵,如果完全按照儿童的兴趣来选择教育经验的话,那就会使儿童成长变成放任自由的消极结果。

经验的选择也要考虑社会的需求。

他将学校办成了一个小型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他就教给儿童什么,其目的在于在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同时,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又能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

2.活动课程观杜威认为学校课程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

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学校强调游戏、手工等实践课程,也特别注重在学校里设置社会上拥有的各种商铺和公共机构等,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模拟的社会生活中。

在杜威看来,“活动课程”不仅仅是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儿童所学习的不应该是那些成人编写好了的逻辑化、系统化的枯躁无味的教材,而应是那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生动有趣能发挥儿童的个性的具体的活动,即杜威所提倡的“活动作业”。

“活动作业”重现某种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工作,或者同这种工作相平行。

杜威以活动作业的方式来实施课程,是有史以来上第一个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论述了活动课程教学中5个步骤的具体要求,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他必须有步骤地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这是一种从活动中学的教学步骤,在活动中思考,通过思维发现并逐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结果中验证所获得经验是否有效。

3.综合课程观杜威认为,儿童在校外获得的经验不能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而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并不有助于儿童的实际生活。

这种分科的纯知识教育将儿童的生活分割成两个不相干的部分,并不能促进儿童主动地去学习,也阻碍儿童的生长,因此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整体性就成为杜威课程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杜威提出的思维五步法也就是活动课程的五个阶段: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它打破了学科的界限,采取活动作业的形式,组合成单元进行教学。

活动作业实质上是一种综合课程的形式,各门学科的知识是以合科教学的形式而传播,某一种活动作业必然是融入了多门学科知识及研究成果。

因此,学生完成一种作业就会涉及各门学科,并且这些学科在作业中被有机的联系起来了。

二、杜威课程观点的评价1、杜威课程观理论上的积极作用传统的教学法采用自成体系的古板的教科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儿童则处在固定的教室,死记硬背教师的教导。

这种教育下,儿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能够记住固定知识来应付考试,却不能学以致用。

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传统教育对儿童天性的禁锢进行了强烈反击,他新颖的课程与教育理论极大地冲击了腐朽落后的传统思想。

作为其教育思想核心的课程观将儿童放在主导的地位,教师由领导者降到了协助者的地位;教学内容则以活动课程为主,教材被放置于次要地位。

杜威的课程观与教育教学理念一脉相承,其中最负盛名的经验课程观、活动课程观和综合课程理论利于发展儿童个人天赋和兴趣,使其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改造社会。

这与我们国家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所以说对我们目前的制定课程目标、实施新课改有巨大的启发作用,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体会起真谛并加以利用。

2、杜威课程观实践中的缺陷第一,杜威太过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既有知识的作用。

弃用系统的教材会使儿童不能继承人类已获得的知识储备,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二,杜威以儿童为主体,教师由“主角”变成“龙套”,教师的作用似乎降低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变高了。

教师应该怎样避免自然流露的副作用?又该怎样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杜威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法和具体方案。

第三,杜威认为经验处于最好的状态,表现在各种手艺,得到这些经验的最好途径是儿童亲自去参加各种手工艺活动,但是杜威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美国已进入工业化时代,儿童学习的那些劳动并不真正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课程目标应注重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儿童有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世界,既然课程是为他们设定的,那么儿童本来具有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的需要必须被考虑。

传统的课程目标是以社会的需求为标准、以成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方式来制定的,造成课程与儿童生活严重脱节。

杜威强调教育的无目的性、课程目标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和特点,是为了使自然赋予学生的能力获得自主生长,学生的天赋得以激发、自主性得以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经验不断改组或改造。

2.课程实施要在综合活动课中积累经验芝加哥学校的综合活动课是很多的,例如借助园艺作业研究有关生长的事实,包括土壤成分、阳光、空气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害虫与益虫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综合性探究型活动,这种活动课程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某一门学科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范围内进行教育的弊端,设计面向学生日常生活的综合的实践性课程。

例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可借助专题的形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学生探究本地区民俗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去调查采访当地老人、去收集图片和图书资料。

综合实践课程不拘泥于某一门学科,学科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会使学生理清知识体系的脉络,发散思维、触类旁通。

并且探究课程是需要亲自去做的,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提高动手能力,获得第一手信息。

3.课程评价在于使课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常见的课程评价是将价值平均分配强加给每一个科目,使得这些科目的开设和讲授变得有充足的理由和意义。

但是,杜威认为任何科目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对学生经验的内化即对其生活的潜移默化的有益影响。

课程价值取决于课程对学生直接经验的意义所作出的贡献,取决于学生直接的欣赏或心智的体验,取决是否有利于学生心智的自由、自主发展,而不是是否符合外在强加的价值标准。

因此,我们对课程的评价不应着眼于科目本身的工具性功能和作用,而应看这些科目是否有益于学生个体经验的增长,是否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4、课程资源开发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杜威厌恶教材,却认为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学生所处的环境给予他获得某种具体经验的机会,也是其成为自己现在这个样子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具体的与实践相关的情境中,去完成一些任务、做一些事,这会触发学生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思考。

在2011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止一个科目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建议中提到了校园环境和社区环境,显示出学生所处学习、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生活中选取最贴近现实的内容题材,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相联系,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课程开发理论也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家们整理、归纳、总结学生的直接经验,要求学校提供更多教学用具、更真实的获得经验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

杜威的教育理念,尤其是经验的、活动的、综合的课程理论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启示我们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活动课程的重要作用,应认真实施新课改中对综合活动课程的要求。

课程专家及教师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也要首先理解杜威课程观的精髓,取其精妙之处运用到基础教育课程的资源开发与教学实践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