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05章视觉和听觉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实验心理学 9.视觉与听觉 图文
立体知觉——双眼线索
• 辐合(convergence) • 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辐合
• 指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由于双眼视轴 会聚程序受眼外肌的控制,因此,在观察近处和远 处物体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差异就能够提供深度或距 离知觉的线索。
• 看近处物体时,双眼视轴趋于集中;看远处物体时, 双眼视轴趋于分散;当物体的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 双眼视轴接近平行,因此辐合也只是在一定距离内 起作用。
主观轮廓
立体知觉——单眼线索
• 插入 • 空气透视 • 阴影 • 线条透视 • 结构级差 • 相对大小 • 熟悉大小 • 运动视差 • 调节
❖插入:对象的遮挡
❖空气透视
❖ 模糊的远 ❖ 清晰的近
❖明暗和阴影
❖线条透视、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相对大小
❖熟悉大小:根据记忆中的大小来推测其距离我们的远近
运动错觉
• 似动现象:我们对实 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 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 觉的现象。 • 动景盘
• 1832年,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托把画好的图片按 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 带动下转动。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用来观看 活动图片效果。在机器的带动下,圆盘低速旋转。 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从观察窗看过去, 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 画的雏形。
错觉产生的原因
• 视网膜因素:视网膜是弯曲的,直线弯曲在边缘视 觉,我们很少依赖边缘视觉判断物体的形状,所以 意识不到主观弯曲。当图形独立出来时会产生错觉。
• 认知因素:过去的经验、学习和注意。
形状知觉
•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 • 接近性(proximity or nearness) • 相似性(similarity) • 连续性(good continuation) • 共同性(common fate) • 对称性(symmetry) • 封闭性(closure)
2017实验心理学之视觉和听觉_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视觉和听觉第五章视觉和听觉视觉人认识外在世界信息的80%都是通过视觉提供的视觉巧夺现象Schiffman一、眼睛视网膜上有两类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密集在小于1mm处的中央凹上,对光的感受性不高,但可以辨别物体的细节,与中间层神经细胞一一对应;杆体细胞:分布在中央凹周围,对光的感受性高,但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与中间层神经细胞是多对一的关系。
神经细胞的感受野视网膜某一特定区域在受到光的刺激时能够引起视觉系统较高水平上某一神经纤维或单一神经细胞的电反应,那么这一区域便是该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感受野的实验研究:对同心圆敏感对朝向敏感对运动方向敏感特征察觉器是否存在?特征察觉器是指只觉察某一刺激特征的独特皮层细胞。
视觉的感受性1、适宜刺激整个电磁光谱的约1/70400纳米到700纳米2、明视觉与暗视觉3、光谱感受性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感受性不同(555纳米黄绿光、507纳米蓝绿光)可见光谱二、视觉研究的基本实验(一)视觉适应的研究1、暗适应(darkadaptation):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锥体细胞的暗适应:约5分钟基本完成;杆体细胞的暗适应:7分钟后出现,约20分钟基本完成。
2、明适应(亮适应,lightadaptation)人眼从暗处到亮处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布兰查德(Blanchard,1931)用阈限法揭示:杆体细胞在极端黑暗转入极亮的条件下,其感受性下降100万倍。
赖特(1934)发现中央凹的明适应过程很快,它暴露在光线中一分钟后几乎完成。
(二)视敏度(visualacuity)的研究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小维度。
1V(视敏度)=(视角)A= 57.3D其中,A为物体大小,D为距离医学界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1分视角的网膜映像越为0.004毫米,接近单个视锥细胞的直径(直径7.5毫米,开口1.5毫米,距离5米)医学认为1.0是视敏度为正常,有的国家规定,0.05的视敏度为法定盲人影响视敏度的若干因素:物体的大小、距离、亮度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视网膜不同部位,中央凹视敏度大视适应、练习闪光盲会降低视敏度(在明适应条件下,突然的强光刺激会暂时降低视敏度) (三)临界闪烁频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光刺激的间歇的频率。
实验心理学-听觉
一、声音的特征
波频率(物理特征)——音 高(心理特征)
波振幅(物理特征)——响 度(心理特征) 波混合(物理特征)——音 色(心理特征)
声波频率
频率(frequence)是物理量,指每秒钟振动 的次数,单位赫。 声源的振动频率主要决定于声音自身的属 性。
声波振幅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
响 度
响度是声波振幅的一种主观属性,它是由 声波的振幅引起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响度是与声波振幅这个物理量相对应的心 理量。 响度主要与声波的振幅有关,但同样亦受 频率的影响。 测量声音响度的的国际标准单位是sone, 1sone为40dB时所听到的1000赫的音调的响 度。
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声压 与响度之间的关系,以便进一步对频率、 振幅和响度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 人耳所感受到的响度大小,首先依声音的 强度为转移,与声音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其次,不同频率的声音,若在我们主观感 觉上听起来一样响,它们所要求的强度是 不一样的。
4. 响度与时间
响度与时间有关,对一个声音的响度进行 估计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持续时间。在这个 最短时间值以上时,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 (减少),响度也会增加(降低)。若一 个人要对一个持续时间太长的音进行感知 的话,则其响度也会变化。
密拉贝勒和泰钦纳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 要求被试对一个持续几分钟的音连续进行响度调整。 结果表明,对高强度的音,为了要获得同样的主观响 度,被试逐渐随时间的加长而增加音强;而对低强度 的音,则结果相反:随时间的推移,音的知觉响度不 断加大。
多分法(这里以四分法为例)是给被试者 一个高频声S1和一个低频声S5,让他在两者 之间调出三个音,使各个相邻两音的音高 距离相等,即S1-S2=S2-S3=S3-S4=S4-S5,而 求得各点相应的频率值。以上两种方法所 制成的量表基本相同。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听觉实验)
主要的⼼理学实验(听觉实验)五、主要的⼼理学实验(⼀)听觉实验1.听觉现象的测定(1)声⾳的⼼理特性⾳调:⼜叫⾳⾼,是对声⾳频率属性反映的⼼理量在低频,随⾳强增加⾳调变低;⽽在⾼频,随⾳强增加⾳调变⾼⾳⾼的单位被命名为美(Mel),响度级40⽅,频率1000Hz 的纯⾳⾳⾼被定为1000美。
响度:由声波强度(振幅)所决定的⼼理量,反映了刺激的强烈程度响度的单位是宋(Song),⼀个宋被定义为声级40分贝的1000Hz纯⾳的响度。
把响度⽔平相同的各频率的纯⾳的声压级(单位Phon,⽅)连成的曲线。
在该曲线圈上,横坐标为各纯⾳的频率,纵坐标为达到各响度⽔平所需的声压级(分贝),每⼀条曲线代表⼀个响度⽔平。
下⽅虚线是听觉的绝对阈限,最上⽅的响度曲线为情感阈限,即再加强声压会造成疼痛以致被试⽆法接受。
等响曲线反映出响度听觉有如下⼀些特点:①响度级受声强的制约,声强越⾼,响度级也相应增加;②频率也是影响响度的⼀个因素;③不同频率的声⾳有不同的响度增长率;(2)声⾳的掩蔽听觉掩蔽:⼀个声⾳的存在使另⼀个声⾳的强度阈限提⾼的显现①频率掩蔽:纯⾳对纯⾳的掩蔽,两个声⾳完全同时呈现效果往往不好,频率掩蔽的具体特点为:a.频率⽐较接近的纯⾳⽐频率相差较⼤的纯⾳有更⼤的掩蔽效果b. ⾼频对低频掩蔽的效果⼤于低频对⾼频的掩蔽c.掩蔽声⾳的强度越⼤,掩蔽效应越好②噪⾳对纯⾳的掩蔽:对纯⾳信号的掩蔽是由于噪声中在频率上接近该信号的成分造成的③⾮同时性掩蔽:掩蔽声与被掩蔽声不同时作⽤的条件下发⽣的掩蔽现象掩蔽声作⽤在前,被掩蔽声在后叫前掩蔽;反之叫后掩蔽。
④中枢掩蔽:不同频率声⾳分别作⽤于两⽿⽽产⽣的互相掩蔽效应(3)听觉疲劳与适应听疲劳:达到⼀定强度的声波,连续作⽤听觉器官后,引起对另外频率的声波感受性降低的现象间都有关。
听适应:声⾳的响度在刺激作⽤最初⼏分钟内有所下降,随后⽐较稳定在⼀个⽔平适应与疲劳最⼤的区别在于适应是⼀个平衡过程,能够达到⼀个稳定的⽔平2.声⾳的空间定位实验(1)声⾳⽅向定位线索①⽔平⾯上的声源定位主要⽤双⽿间的时间差、强度差和周相差②在垂直平⾯定位的主要线索是⽿郭引起的频谱线索③强度混响频谱线索判断距离④⼈对声源⽅位判断的准确性与声源位置和频率有关⑤视觉对定位有影响(2)听觉空间⽅向定位的实验⽅法⾃变量:声源与被试的相对⽅位;因变量:被试判别的正确率听觉⽅向定位的规律:①来⾃⾝体两侧的声⾳⽅位容易分辨②来⾃头部中切⾯上声⾳容易混淆③如果以两⽿连线的中点为顶点做⼀个圆锥,在圆锥⾯上的点发出的声⾳容易混淆3.语⾳知觉实验(1)语⾳及其声学特点语⾳的成分:元⾳、辅⾳、特殊语⾳、声调(元⾳是最强的语⾳)语⾳的组成要素:⾳调、⾳强、⾳⾊、⾳长是能将复合⾳或语⾳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频率—强度—时间间的变化的仪器,它能将听觉特征⽤图的形式表⽰出来。
(优选)实验心理学视觉与听觉
1、觉察(detection)
觉察:不要求区分物体各部分的细节,只要求 发现对象的存在。
①在暗背景上觉察明亮的物体主要决定于物体的亮 度,而不完全决定于物体的大小。 ②人们觉察明亮背景上的暗物体的能力很强,这种 觉察主要取决于视网膜上刺激物的投影与其周围的 亮度差别。
2、定位、解像与识别
定位(localigation)是觉察两根线是否连续或 彼此有些错位的能力。
3种特性:
1、颜色的明度与其物理刺激光波强度相对应。
2、颜色的色调与其物理刺激的波长相对应。
色调(或色别)(hue)是由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线中什么波长占优势所决定的。
解像(resolution)是知觉某一模式(a pattern) 具体元素之间分离的能力。
识别(recognition):认知不仅包括明度辨别还 包括解象力及定位能力,可看作测量视敏度的 综合步骤。视力表就是一种识别任务。
3、影响因素
照度水平、刺激物大小、刺激物与背 景亮度的对比。
三、时间辨别
在某种条件下,闪烁的灯光可能会被知觉 为连续的。许多普通的光源(荧光灯、电 影)似乎都给出了稳定的照明,但事实上 它们的光线是断续的。
二、空间辨别
眼睛的空间辨别能力即视锐度(visual acuity) 表现为觉察目标刺激的存在以及辨别物体细节 的准确性。
视角(visual angle)离眼睛一定距离的物 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an S
2 2D
(S为物体大小,D为距离)
视角是按几何学的规律变化,即随物体距离的 远近而按比例地缩小和增大。
临界闪光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或临 界融合频率(flicker fusion frequency):物理上 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于闪烁与稳定之间 时的频率,简写为CFF。
实验心理学课件 第五章讲解
2019/6/8
21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
•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 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 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 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将图画转换为命题,并常有前面句子 中所应用的介词(“之上”或“之下”);
• 第三个阶段是将句子和图画两者的命题表征进行比 较,如果两个表征的第一个名词相同,则比较所需 的时间比不同时为少(参数c),如果两个命题都不 含有否定,则比较所需的时间比任一命题含有否定 时为少(参数d);
• 最后的阶段为作出反应,其所需的时间被认为是恒 定的(参数t)。
同时呈现
2019/6/8
继时呈现
AA Aa AA
Aa
15
结果
• 在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对的反应时小 于Aa对;
• 随着两个字母的时间间隔增加,AA对的反 应时急剧增加,但Aa对的反应时则没有发 生大的变化。并且AA对和Aa对的反应时的 差也逐渐缩小,当时间间隔达到2秒,这个 差别就很小。
2019பைடு நூலகம்6/8
(2)在这些因素中又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影响 反应时间的附加因素,亦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 这类因素称之为影响反应的附加因素,另一类因 素为影响同一阶段的因素,这类因素为交互作用 的因素。
• 因此,斯顿伯格认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 因素的模型,心理学家也就揭示了加工阶段是怎 样相关的。
实验心理学第5讲
视觉集中注意
• 聚光模型:视野内一个相对狭小区域内的 目标能被清楚地观察到,但很难看清楚那 些注视点之外的目标。 • Posner(1980)的隐性注意(covert attention)现象支持这一理论:在眼睛不动 的情况下注视点转移到一个不同的位置的 现象。
视觉集中注意
• 实验任务:眼睛不动的情况下,当被试检 测到光线出现时,他们需尽可能快地作出 反应。 • 在光线呈现前一瞬间,向被试呈现一个中 心线索(箭头指向左或右侧)或外周线索 (短暂闪现一个盒子的外型)。 • 线索大部分是有效的(表明了目标光线呈 现的位置),有些是无效的(提供了光线 呈现位置的错误信息)
实验心理学
注意的过程和状态
基本知识
• 目标驱动的自上而下加工——刺激驱动的 自下而上加工 • 集中注意——分散注意
– 集中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多个刺激, 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作出反应。研究人类选择 刺激的过程,选择什么刺激,什么刺激不被注 意 – 分散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 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研究 个体信息加工的局限性(比如容量及其机制)
• 刺激:连续呈现音调和字母。部分被试被告知刺激呈现的次序。 • 反应:对音调作言语反应,对字母作按键反应。 • 结果:出现心理不应期,告知刺激呈现次序比不告知能产生更 大的效应
注意分配
• 中枢能量理论
– 中枢能量可较为灵活地处理各种事务,中枢处 理器具有严格的资源限制,如果两个任务的资 源总和没有超过中枢能量总和,那么两个任务 不会相互干扰,相反,……。能量会随任务难 度的提高而增加,高意志努力或动机也可以增 加能量水平
听觉注意
• Treisman的理论与研究
– 过滤器的作用是衰减加工 – 对刺激的加工是分层次进行的,即从基于物理 线索的分析开始,接着是符号模式,特定词汇 分析,个体词汇分析,语法结构,语义分析, 如果当前的加工能力有限,那么高层次加工被 省略 – 与当前期望一致的所有刺激的阈限会降低
实验心理学第五章 视觉与听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五章 视觉与知觉
4
1、光谱感受性(2)
表5.1 明视觉(锥体)与暗视觉(杆体)的特性
明视觉
暗视觉
感受器
凹
网膜边缘
功能上的亮度水平 白天日光
黑夜光线
最敏感的波峰
555nm
507nm
颜色视觉
有
无
暗适应
快,约 5分钟
慢,约 30分钟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五章 视觉与知觉
7
2、暗适应与光适应(1)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五章 视觉与知觉
8
2、暗适应与光适应(2)
8 7 6
值数对的限阈
5
4
3 0 5 10 15 20 25 暗适应时间(分钟)
30 35
图5.3 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阈限的变化
空间分辨
高敏度,光感受性低 低敏度,光感受性高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五章 视觉与知觉
5
1、光谱感受性(3)
)位单意任( 值数对的度强光时限阈觉视
)位单意任(值数对限阈
4
3 明视觉
2
1/ 4
3 2
暗视觉 明视觉
1
暗视觉
1
400 500 600 700 波长/nm
400 500 600 700 波长/nm
图5.1 光谱阈限曲线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五章 视觉与知觉
9
2、暗适应与光适应(3)
100 80
值数对相的光较比
60
40
20
0 5101520 30 45 60
实验心理学第05章视觉和听觉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橙色
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 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 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 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 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 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 福,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 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 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 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 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 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
体现轻量感 的香水瓶
体现重量 感的相机
另外,色彩的轻重感还会受 到色彩样态的影响。有光泽、质 感细密、坚硬的表面色样态给人 以稍重的感觉,而无光泽、质感 粗松、柔软的表面色样态给人以 稍轻的感觉。例如,在工业生产 中,高大的重型机器下部多采用 深色,上部多采用亮色,可给人 以稳定安全感,否则会使人感到 有倒下来的危险。
属性
明度 亮度
色调
明调 中间调 暗调 极高调 高调 低调 极低调
颜色
含白成分 平均明度及面积 含黑成分 白-淡灰 白-中灰 中-灰黑 黑加少量白
心理效应
透明、鲜艳、悦目、爽朗 呆板、无情感、机械 阴沉、寂寞、悲伤、刺激 纯洁、优美、细腻、微妙 愉快、喜剧、清高 忧郁、肃穆、安全、黄昏 夜晚、神秘、阴险、超越
10、明朗与阴郁感
色彩与人类的个性一样,具有 明朗与阴郁的分别,可以用来表达 人的感情,其主要以明度作用为主, 同时也与纯度因素有关。 明朗的色彩必然是明度高,明度对 比较强的色彩,以及纯度偏纯且色 性偏暖的色彩。
阴郁的色彩则是明度低,明 度对比较弱的色彩,以及纯度偏低 且色性偏冷的色彩。
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
知觉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 第五节 无觉察知觉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一、历史渊源 1、直接知觉论
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过程是内在的或无意 识的,它可能很少受到人的各类观念的影响。 ——先 天的
由于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 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 因而受到很多的批评。
本节评价
一方面,正如视崖实验所揭示的那样,知觉确 实存在先天、直接的一面;而另一方面,错觉研究 等都无可辩驳地说明,知觉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 经验参与。因此,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说出 了真相的一个侧面,两者的结合应是最合理的答案。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一、视知觉 (一)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视适应、视敏度) 1.视适应
(一)视崖实验的背景 视崖实验(Gibson和Walk,1960)的研究对象是
深度知觉,它涉及人如何将网膜上的二维投影加工成三 维信息的奇特能力。
Gibson和Walk假设深度知觉是原始生物机制的一部 分,它是自动出现的,并非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深度 知觉应当是直接的、先天的,即使是几乎没有什么后天 经验的被试也应该具备深度知觉。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除物体大小和距离外,还有亮度、对比 度、网膜部位和练习等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作为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 指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CFF)。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 验。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错觉 :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自下而上(bottom-top)加工:有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又 称数据驱动加工。
05主要的心理学实验A解析
• 这一争论在认知心理学中表现为bottom-up和top-down两 种对立的加工过程。
1
17
经验和知觉恒常性
• 埃默特(Emmert)定律
– 知觉后象大小与眼睛和后象所投射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 举例:注视一个离你1米远的黑色背景上的白色方块,它的边
长是10厘米,2分钟后会形成后象。把眼睛投向一个1米远的 光亮平面,你会看到大小相同的黑色方块;若投射到2米远的 平面,则看到的后象大小是原来方块的两倍。
倾斜28度 倾斜10度
平 100 均 80 匹 配 60 程 40 度 比 20 率0
4.5 5.6 6.5 8.5 10.5 12.6 14.7 16.6 19.4
年龄
1
23
形状恒常性
• 自变量
倾斜28度 倾斜10度
– 年龄、倾斜度数
平 100
• 因变量
均 80
– 恒常性保持程度 • 控制变量
– 可利用线索、刺激、机体 • 结论
语音知觉实验
• 语言四要素
– 声调 – 音高 – 音强 – 音长
• 语音知觉实验
– 言语可懂度:听者能听懂的言语信号的百分率。
1
9
•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 明适应和暗适应 – 视敏度 – 闪光融合频率
• 颜色视觉
– 视觉的颜色现象 – 颜色的知觉现象
(二)视觉实验
1
10
明适应和暗适应
1
11
• 暗适应实验过程
1
25
知觉与觉察
• 无觉察知觉指的是无意识层面的知觉加工。 • 无觉察知觉的提出来自两个领域的启发
– 神经病理案例 研究者发现,一些脑损伤患者无法知觉到某些刺激,但在一定 条件下却似乎能对这些刺激进行加工。
5.实验心理学下_第五讲
结果: 结果:在双眼和单眼 观察条件下,都保持着 观察条件下 都保持着 大小知觉恒常性,双眼 大小知觉恒常性 双眼 观察时甚至出现超估 现象,而用单眼人工瞳 现象 而用单眼人工瞳 孔观察及单眼人工瞳 孔加上减光筒观察时, 孔加上减光筒观察时 由于排除了周围环境 中可供参考的东西, 中可供参考的东西, 知觉大小便趋向于视 角的规律, 角的规律,即恒常性 消失 。
海 神 尼 普 顿
身 到 三 个 隐 藏 的 侧 面 人 像 吗 ? 体 的 紫 罗 兰 : 你 能 在 叶 子 中 间 找
隐 藏 的 拿 破 仑
节约时间的暗示: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 谢泼德创作 谢泼德创作。 节约时间的暗示: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谢泼德创作。
几 个 孩 ? 小
二、错觉
(4)趋合(或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轮廓闭合的对象比 (4)趋合 或闭合法则)(law closure)。 趋合( 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但我们对自己十分 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 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仍然将它知觉为一个 整体。例如“Hello”的不完全写法 的不完全写法。 整体。例如“Hello”的不完全写法。
长度与透视
戴氏错觉
3、形状错觉 、
以线条为背景,几何图形在主观上发生变形的现象。 以线条为背景,几何图形在主观上发生变形的现象。
几何错觉量与年龄之间关系的研究 莱博维茨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 发现早期, 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 莱博维茨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发现早期,错觉强度随 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大约过18岁以后达到叫稳 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大约过18岁以后达到叫稳 定状态。 定状态。
三、知觉的恒常性
实验心理学 第5章 反应时法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八章反应时法反应时研究的第一阶段:现代心理学家在总结反应时研究的这段历史时,把自1850年赫尔姆霍兹的研究至1969年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称之唐德斯反应时ABC 时 期。
这是反应时研究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方法学的核心是减数法。
反应时研究的第二阶段:(反应时研究的新时期)①1969年心理学家斯随白格在相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加因素法,反应时研究便进入了第二阶段,开始了反应时研究的新时期。
极大推 动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相加因素法假定,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所需时间的总和。
②汉米尔顿和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即"开窗"实验。
反应时新法的发展为心理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并促进了对 内在心理加工的探索。
③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的序列反应时和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均以反应时为指标,为原本无法完全解释的与时间顺序有关的学习现 象的研究以及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反应时实验的种类[反应时间研究的基本问题]口2J ][反应时包含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家根据刺激与反应的复杂程度不同,给三种基本的反应时进行了命名,即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相应地,反应 时实验也分为简单反应时实验、辨别反应时实验和选择反应时实验。
(1)简单反应时间[一级][简单反应时实验]简单反应时间的定义:简单反应时间是指给被试呈现某种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做单一的反应,这种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 是反应时。
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已知道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并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简单反应的时间是比较短的。
在简单反应 时实验中,视觉和听觉的简单反应时是最常见的。
简单反应时的规律:触觉反应时〈听觉反应时〈视觉反应时,联合刺激比单一刺激的反 应时更短。
(2)选择反应时间[一级“选择反应时实验]选择反应时的定义:又称复杂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2006年自考《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感觉与知觉P127 第⼀节视觉P127 ⼀、视敏度 1、视敏度是⼈眼辨别外界物体细节的能⼒。
2、视敏度的测量 临床医学上称视敏度为视⼒。
观察者站在离视⼒表20英尺的地⽅(即标准观察距离D`),他能分辨⼀个在20英尺距离时形成1分视⾓的视标开⼝。
那么,他的视⼒(D`/D)为20/20,即1.0. ⼆、闪光融合 视敏度测量的是⼈眼对刺激物的空间分辨能⼒,⽽闪光融合测量的是⼈眼对刺激物时间变化的分辨能⼒。
例如,书桌上的台灯每秒钟开关⼀次灯泡,你能很清楚的分辨出亮与暗,甚⾄每秒10次也能分辨出亮与暗。
然⽽,当灯的亮-暗变化相当快的时候,由于眼睛不能分辨光那么迅速的变化,所以就把亮-暗迅速交替的光看成是连续的光了,也就是闪光融合了。
我们把刚刚看成是连续光的时候,每秒钟亮-暗的周期数称为闪光融合频率,或者叫临界闪光频率。
四、颜⾊视觉 1、颜⾊的基本属性 颜⾊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光的波长决定了颜⾊的⾊调。
2、颜⾊辨别 简答题⼗四、关于波长的变化对颜⾊辨别的影响,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450500550600650 波长(纳⽶) 上图:光谱各部位的颜⾊辨别阈限 答:对不同颜⾊,⼈眼的分辨能⼒有没有差别,即感受性有没有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做个实验来说明。
让被试的视野分成两半,⼀半是标准刺激,即实验者给他看的颜⾊,⽤λ符号表⽰;另⼀半是⽐较刺激,即另外⼀种让被试者分辨的颜⾊。
这种颜⾊的明度和饱和度与标准刺激是⼀样的,只变化它的波长,像最⼩变化法那样,看被试者能分辨出是两种颜⾊的时候,两种颜⾊波长的差别,即△λ有多⼤。
上图是实验的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到,△λ的⼤⼩依赖于所要分辨的颜⾊。
也就是说,⼈辨别颜⾊的能⼒在不同波长上是不⼀样的。
在光谱的某些部位只要改变波长1nm,⼈眼便能看出颜⾊的差别。
但在多数部位需要改变1—2nm,甚⾄更多nm才能感觉出有差别。
感受性部位在480纳⽶及600纳⽶附近;感受性最低的部位,位于540纳⽶附近及光谱的两端。
实验心理学视觉实验综述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视觉实验方法
心理物理学方法
心理物理学方法:通过测量人的反 应时间和反应准确性来研究人的心 理过程
心理物理学实验:通过设计实验来 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目 的、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实验结 果等
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 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人 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心理过程的 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方法
实验设计:采用双盲实验设计,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实验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被试者,确保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实验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刺激材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神经科学方法
脑电图(EEG):记录大脑电活动,分析视觉信息处理过程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大脑活动,研究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脑区激活 经颅磁刺激(TMS):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研究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神经活动 单细胞记录: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活动,研究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神经元反应
视觉实验在认知心理学中 的应用
视觉实验在神经科学中的 应用
视觉实验在心理测量学中 的应用
注意机制研究
注意力分配: 研究如何将注 意力分配到不 同的任务和信
息上
注意力转移: 研究如何将注 意力从一个任 务转移到另一
个任务上
注意力持久性: 研究如何保持 注意力的持久
性
注意力恢复: 研究如何恢复 注意力,提高
实验伦理:需要考 虑实验的伦理问题, 确保实验符合伦理 标准
实验结果解释的挑战
单击添加标题
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验 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实验设计、实验环境、 实验对象等,导致实验结果
实验心理学 视觉与听觉——第4部分
暗视
明视
(对光敏感,单光子激活) (光感受性较杆体细胞低)
与神经细胞多对一连接,感 与神经细胞常见单线连接, 受性高,空间分辨精度低 感受性低,空间分辨精度高
主要分布在 视网膜外周 (15)
大量分布在中央凹周围
数量 ~ 108
数量 ~6*106
反应慢,暗适应慢
反应快,暗适应快
对短波长(507nm)最敏感 对中波长(555nm)最敏感
• 细胞群体 不同脑区加工不同的信息内容? Yes!
E.g., V4深加工颜色,MT深加工运动…
视觉
• 视觉的基本功能
– 感受性
• 光谱 • 光谱感受性 • 适应
– 暗适应 – 光适应
– 空间辨别
• 觉察 • 定位、解像与识别
– 时间辨别 – 客体的识别与定位:焦点系统与周围系统
光谱
• 波动:光是电磁波(可见光:波长400-700nm的区域) • 粒子:光是光量子流 (flux of photons)
特征觉察器 (Feature Detector)
•细节反应(e.g., 90°+/- 30°…) 神经细胞的活动不孤立 — 细胞群体 (population coding) 特征数(尤其是基本特征的组合) >> 细胞数 单个细胞分工表征特征的危险,e.g., 祖母细胞
觉察 (Detection)
• 暗背景觉察亮物体:物体小不要紧,亮度重要
– 由于光的衍射和漫射,视锐度很难通过缩小锥体细胞 的大小与增加细胞排列的密度提高 (教科书pp.122)
• 亮背景觉察暗物体:非常小的物体由于背景光线 的散射难以觉察
定位、解像与识别
• 定位(Localiz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安全感
安全色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我国于2002年6月开始 施行《安全色》国家标准GB50034-2004,其中对安全色的颜色 表征规定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具体规定如下: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凡 是禁止、停止、消防和有危险的器件或环境均应涂以红色的标 记作为警示的信号。如机器设备上转动的轮子、消防设施、报 警器、应急停止按钮等。
(1)危险的紧迫性越高,越应该使用打动知觉程度高的色 彩;
(2)危险可能波及范围越广,越应使用视认性高的色彩;
(3)应该制定约定俗成的色彩作为安全色标准,以防止安 全色含义的错误理解。
凡属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机械、设备等的直接活动部分 与管线的接头、栓等部件以及需要特别引起警惕的重要开关, 特别的操纵手轮、把手,机床附设的起重装置,需要告诫人们 不能随便靠近的危险装置都必须施以安全色。对于调节部件, 一般也应施以纯度高、明度大、对比强烈的色彩加以识别。
法国FOS-SUR-MER钢铁有限公司的SOLMER工厂的前后色彩设计改造对比
体现轻量感 的香水瓶
体现重量 感的相机
另外,色彩的轻重感还会受 到色彩样态的影响。有光泽、质 感细密、坚硬的表面色样态给人 以稍重的感觉,而无光泽、质感 粗松、柔软的表面色样态给人以 稍轻的感觉。例如,在工业生产 中,高大的重型机器下部多采用 深色,上部多采用亮色,可给人 以稳定安全感,否则会使人感到 有倒下来的危险。
5、远近感
色彩的远近感是指在相同近;背景下进行配置时,某些 色彩感觉比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近,而另一些色彩又感觉比 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远,也就是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感。这主 要与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三要素有关。从色相和明度来 说,冷色感觉远,暖色感觉近,如红色和蓝色在白色背景下, 红色感觉比蓝色感觉近;明度低的色感觉远,明度高的色感 觉近,如白色和黑色在灰背景下,白色感觉比黑色感觉 近;而纯度则与明度不同,暖 色且纯度越高感觉越近,冷色 且纯度越高感觉越远,如在白 色背景,高纯度的红色比低纯 度的红色感觉近,高纯度的蓝 色比低纯度的蓝色感觉远。
实验心理学
第05章 视觉和听觉的基 本功能和应用
第05章 视觉和听觉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视觉 视觉系统 视觉的基本功能 颜色视觉
第二节 听觉 听觉系统 响度与音高量表 空间听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视 觉
一、眼睛 二、视觉的适宜刺激 三、视觉研究的基本实验 四、视错觉 五、视知觉组织 六、颜色视觉
3、颜色常性(color constancy)
人眼对颜色的感知,在外界条件发生变 化的时候,仍能保持相对不变。
(三)颜色的心理效应
1、温度感
红色使人联想到火红的太阳、红红的篝火,使人有一 种温暖的感觉。因此,将红、橙、黄色称为暖色,橙红色 为极暖色。
蓝色使人想到海水,会有一种寒冷感。因此青、绿、 蓝色称为冷色,青色为极冷色。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 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 橙——表示直接的危险物,如移动的防护罩移门、机器上 的切、压、冲等危险行程部件。 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使用安全色必须有很高的打动知觉的能力与很高的视认性; 所表示的含义必须能被明确、迅速地区分与认知。 因此, 使用安全色必须考虑以下三方面:
4、胀缩感
色彩的胀缩感是指色彩在对比过程中,色彩的轮廓或面 积给人以膨胀或收缩的感觉。色彩的轮廓、面积胀缩的感觉 是通过色彩的对比作用产生出来的。通常,明度高的色和暖 色有膨胀作用,该种色彩给人感觉比实际大,如黄色、红色、 白色等。而明度低的色和冷色则有收缩作用,该种色彩给人 感觉比实际小,如棕色、蓝色、黑色。 在色彩的视觉传达设计中,色 彩的胀缩感常用于改变色彩面 积关系上的视觉均衡,增加视 觉舒适感,如红色与蓝色进行 搭配时,红色的面积稍小,蓝 色的面积稍大,可以获得两色 在视觉上的协调感。
3、硬度感
色彩的硬度感是指色彩给人 以柔软和坚硬的感觉,它和色彩 的轻重感很相似,与色彩的明度 和纯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 软,明度低的色彩感觉硬,中等 纯度的色彩感觉软,高纯度和低 纯度的色彩感觉硬。一般常采用 高明度和中等纯度的色彩来表现 软色。在无彩色中的黑、白是硬 色,灰色是软色。
柔软与坚硬主要与色彩的明度、纯 度和色性有关。 明度不高不低,且对比 较弱的色彩,纯度较低的色彩 和色性偏暖的颜色,具有皮毛、 绵线感,属于柔软色。 明度极高和极低,且对 比强烈的色彩,纯度极高的色 彩和色性偏冷的色彩,具有金 属感,属于感觉坚硬的色彩。
色彩的温度感,是人类长期在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 的条件反射。当一个人观察热色时,会在心理上明显出现 兴奋与积极进取的情绪;而当观察一个冷色时,会在心理 上明显出现压抑与消极退缩的情绪。
沙发
MP3产品
2、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是物体色与人的视觉经验共同形成的重 量感作用于人的心理结果。深浅不同的色彩会使人联想起 轻重不同的物体。通常,浅色会使人联想到白云、棉花等 轻质物体,深色则会使人联想到煤块、钢铁等重质的东西。 因此,决定色彩轻重感的主要因素是明度,明度越高显得 越轻,明度越低显得越重。
6、情绪感
不同颜色对人的影响不同,如红色有增加食欲的作用; 蓝色有使高烧病人退烧和使人情绪稳定的作用;紫色有镇 静作用;褐色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明度较高而鲜艳的暖色, 容易引起人疲劳;明度较低、柔和的冷色,使人有稳重和 宁静的感觉;暖色系颜色给人以兴奋感,可以激发人的感 情和情绪,使人兴奋激情,精力旺盛,但也易疲劳;冷色 系颜色给人以沉静感,可以抑制人的情感和情绪,使人沉 着冷静和宁静的休息。
六、颜色视觉
(一)视觉的颜色现象
颜色的基本特征 颜色的混合(color mixture)和混合定律 颜色视野
(二)颜色的视觉现象
颜色适应 颜色对比 颜色常性
(三)颜色的心理效应
▲ 间色:用两种原色混合 而成的颜色。间色有橙、 绿、紫色。 ▲ 复色:原色与间色相调 或间色与间色相调成的颜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