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在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虽然人们对“90后”不乏批评之声,但他们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2)“表叔”才倒下,“房叔”又出来,这不禁让人们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3)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做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 B.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C.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 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许,一场8.1级强震重创尼泊尔,也严重波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10余个边境县。
D.在近期的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第二季》中,在马苏、谢霆锋、羽泉、陈伟霆等明星的共同努力下,寻找了中国传统美食。
3.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国决定9月3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目的比较简单。
中国这样做有助于世界全面认识二战,对中国人当年付出的巨大牺牲给予尊重。
这是一份迟到的、在道义上有充分正当性的弥补。
中国向谁发邀请,各国领导人是否接受邀请前来,有很多先例可循。
_______________。
有些国家领导人在来与不来的问题上“想得比较多”。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6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22年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长150分钟。
第I卷(共33分)一、选择题(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
陶渊明大怒∶ "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 连夜罢官而去。
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
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 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C. 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D.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往来贸易,交流融合,造就了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和多元文化汇聚的独特景观。
先秦时期有戎、羌、氐,秦汉时期有匈奴、月氏、乌孙,后来还有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等民族。
汉代接收浑邪王十万降众时,采取了“因其故俗为属国”的制度。
“属国”体制保留了匈奴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方式,宽容的民族政策推动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局面的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建立过很多民族政权,但都未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丝绸之路的繁荣是沿线民族合作联动的产物,而各民族互相联动的基础首先是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
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也是丝路长期繁荣的重要原因。
丝路贸易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共赢的。
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不断地交流、发展、融合后,再交流、再发展、再融合,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发展”。
以“佛教的倒流”为例,佛教并非简单地从西向东单向传播,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后又传回中亚、印度,从而对中亚和印度的佛教作出贡献。
丝路贸易的主体是“转输贸易”,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各个重镇,都有数量不等的胡商或胡人聚落,“胡人尤其是粟特人充当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
由于转输贸易的需要,丝路上很多重镇是“商胡”入华之路,也是商贸中心。
如新疆的吐鲁番,“一些商胡从西边来到高昌后便不再东行,而是将货物在当地出售,东边来的商人也不再西行到货物的产地去收购商品,而是在高昌购买后,再到其他地方去出售”。
正是因为丝路贸易的这个特点,沿线一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如君士坦丁堡、巴格达、敦煌、吐鲁番、兰州等。
丝路贸易的主要承担者,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成群结队地徙居中国并长期定居,其后裔有的继续经商,有的则在中国入仕,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得分: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
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
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
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
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记录与探究历史是人类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种生命。
既是生命,自然不能被拦腰截断,我们不能宣称今天、明天与昨天毫无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
”进而申言,中华民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特别重视自身历史的传承与借鉴,具有浓厚深沉的历史意识。
所谓历史意识,即人类在绵延的历史过程中,将自身的存在依赖于历史,且自身受到历史委托的一种自觉,并在这一过程中追问人类存在的意义,甚至追问历史过程中本身的意义。
愈是久远厚重的历史积淀,愈能激发强烈高远的历史意识。
中国历史的特质,一来持久,从未断裂;二来变化,流动不居。
所以我们历代前贤讨论本国史,都善于在持久中触摸其变化的脉搏,在变化中紧盯其持久的痕迹。
易言之,贵在“求其久”,重在“察其变”。
因此西汉史家司马迁撰写巨著《史记》,便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悬结为心中至高之目标。
自此历代王朝但凡定鼎中原,都不忘编修前朝之史,二千多年来前后接力,终形成蔚为大观的二十四史。
同时中华民族又深切理解“鉴古知今”之要义所在,如北宋名臣司马光发奋沉潜十九载,“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编纂成皇皇巨制《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是故,中华文明五千年不绝向前,中国人一贯重视历史、借鉴历史且敬畏历史。
(摘编自王学斌《中国共产党提出“历史自信”的五重依据》)材料二:自信,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表达了主体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历史自信,指的是历史活动主体对于自身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
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
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因里那一棵古松。
饭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反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贫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年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
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
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
2024届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试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4届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试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汇集【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12月考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意深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
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
C.颈联摇曳“竹影”与潺潺“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与世道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悠长。
D.此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劝勉之意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
16.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
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
(6分)【南充市高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同群公秋登琴台①[唐]高适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
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
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
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
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
〔注〕①琴台:即宓(fú)子贱琴台,又称单父台,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单县。
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单父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单刀直入点明写作原由。
“古迹”即单父台,是引发诗人心中万千思绪的直接原因。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哈三中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八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分值为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材料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契合和强烈的精神共振。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解放。
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与把握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内在一致性。
这种高度契合与共振的内在一致性,源于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普遍原则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和共振,其核心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民福祉的思想精神。
《尚书·泰誓》云:“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精神,早在上古时代,即已居于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
春秋时代,孔子高举“仁”的旗帜,明确提出“爱人" 的思想。
战国时代,孟子提出:“仁者爱人。
”儒家学派顺应时代需求,融会诸家思想,对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进行与时俱进的总结发展,后来其取得中国文化的核心地位,绝非偶然,而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全面概括人类社会理想之基本内容的,是“大同"的理想,其理想本质,是现实的目标和未来的憧憬。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内涵和感性表现的文学艺术,必然鲜明生动地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中国古人在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中,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创造精神。
后世各类文献所载古代神话,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先人的创造精神。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以形象生动的艺术夸张,展现了一往无前的创造精神。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检测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两句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2)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始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他夸张地说,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缝“”,阿房宫中的栏杆“”。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中“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寓惆怅之情。
17.(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多于周身之帛缕多于九土之城郭(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2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一句与陆游《书愤》中“______”一句,都写到了作者鬓发变白,年华老去。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3)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玉”相关的诗词很多,其中表达思乡怀人的句子有“______,______”。
【答案】①. 艰难苦恨繁霜鬓②. 镜中衰鬓己先斑③. 六朝旧事随流水④. 但寒烟衰草凝绿⑤. 玉户帘中卷不去⑥. 捣衣砧上拂还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高三2014-02-03 10:46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养植业与日剧增粘(nián)贴便笺(jiān)独辟蹊(xī)径B.醉醺醺席不暇暖经幢(chuáng)泥淖(nào)向隅(yú)而泣C.滥摊子自由竞争受禅(chán)卷帙(zhì)运筹帷幄(wò)D.颤巍巍信笔涂鸭掉色(sâ)蠹(dù)虫湮(yīn)没无闻【参考答案】1.B (A养殖业,与日俱增粘(zhān)贴;C烂摊子受禅(shàn),;D信笔涂鸦,掉色(shǎi)湮(yān)没无闻。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尘莫及B.骇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其项背C.耸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尘莫及D.骇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其项背【参考答案】2.B(3分。
①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语境中各种社会问题,应使用“骇人听闻”。
②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根据感情色彩判断,选“娓娓而谈”。
③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从搭配判断,应该选“望其项背”)3.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语文卷·2014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2013.12)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殷宝霞蔡洪贤(本试卷理科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文科另有加试40分,考试延时3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媲.美/譬.喻噱.头/戏谑.横.财/横.行贩.卖/皈.依B.痉.挛/靓.妆横槊./溯.流圈.点/圈.养档.案/鼎铛.C.市侩./污秽.纨绔./胯.下强.求/强.颜扎.营/札.记D.阴霾./埋.怨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A.腌渍.(zì)晕.(yùn)眩唯.唯诺诺(wéi)张牙舞爪.(zhǎo)B.瞥.(piē)见崭.(zǎn)新箪食.壶浆(shí)果实累.(léi)累C.嗣.(sì)位籼.(shān)米棋高一着.(zhāo) 咄.(duō)咄逼人D.谄.(chǎn)媚混.(hún)账煞.费苦心(shà)铩.(shā)羽而归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社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种下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C.你们兄弟俩都是文学巨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真可谓芝兰玉树....,金友玉昆。
D.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
这类人往往为正直人士所不齿。
4.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的成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近日,一则“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舆论哗然。
但很快便被证明这是则虚假消息,于是人们纷纷从批判大妈转为力挺大妈。
江西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是有着不同正义指向的两个概念。
“生态正义”主要指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正义关系的一种理论主张。
它是伴随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一些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再反思的产物。
生态正义的流行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环境伦理学不无关联,并以环境伦理学中的主潮——非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代言人。
有鉴于自然已伤痕累累,并以各种方式如生物多样性消失、植被退化、土壤破坏等控诉着人类的暴行,“还我公平”则被非人类中心主义视为自然界发自内心的呼唤。
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解放流派,以史怀泽、泰勒为代表的生物中心主义,以奈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为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等,不遗余力地将生态危机的矛头直指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其将人置于中心地位,而不考虑非人类生物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其内在价值的错误做法,才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基于此,赋予动物、植物等以道德主体资格,承认其内在价值,并让人类对其讲义务和道德,就成为这些流派的理论旨趣,并希望以此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正义,以实现自然不被人类奴役和破坏的目的。
环境正义虽然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它和生态正义在发端、源流以及价值取向上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环境正义诞生于美国,是由广大少数族裔、有色人种、低收入阶层组成的环境弱势群体,为追求环境平等权益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正义运动。
环境正义主张“在发展、环境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实施等方面,所有人,不论其种族、文化、收入以及教育水平如何,都应得到平等对待。
平等对待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缺乏政治或经济的力量而被迫承担不合比例的环境负担,如环境污染或环境危险物等”。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三上学期10-1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含答案)
默写专题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要有宏伟的抱负,要有坚毅的意志,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激励自己。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由"有酒盈樽"而带出饮酒而自乐、欣赏庭树而愉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脊轩志》中,写祖母的文字简洁细腻,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动作描写,分别说明祖母怕打扰孙子用功与表达祖母对孙子的厚望。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表达时光飞逝意重,屈原在《离骚》中直接指出“”而李白则在《将进酒》中用“”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达。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描写自己园中散步、院门常闭的宁静生活。
(3)苏轼通过自己在石钟山的亲身经历,考证了石钟山的得名原因,从而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题(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2)《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个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江苏省苏州市医疗器械厂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医疗器械厂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
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
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
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
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
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徙、学术内奸。
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
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
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含答案
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法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笔法中的藏锋与露锋、回锋与出锋等技巧,传达出一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内在美。
通过线条的起承转合,空间的留白处理,墨色的浓淡变化,产生了节奏与韵律之美,使每一笔都如同音乐中的旋律,疾徐交替、轻重缓急,展现出动态的节奏美,反映了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意境营造。
此为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
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在于墨韵、气韵和意境。
书法以玄黑的独特线条——墨韵,展示作品的多形态之美。
一幅作品墨色的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形成不同的审美风貌,不宜完全一样。
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
这种时空的转换使点画线条、结字排列和章法布局产生了无穷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审美意趣,使书法超越单纯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
对气韵境界的创造,则集中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的整体,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
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最早用来品藻人物形态风度,其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理想美。
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态。
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意味无穷的艺术氛围。
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之境。
气与韵相依而彰,气是韵的本体,韵是气的表征。
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9月绵阳南山中学 - 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
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需要继承这一学术传统,通过社会调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加深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承担起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
社会调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枢纽环节,也是对社会的基础与本质予以理解的一种方法体系。
首先,社会调查是具象化的。
社会调查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以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为对象,试图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风俗、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变迁趋势。
其次,社会调查是历史性的。
要对一个特定资料作出有效解释,就要善于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那些习以为常却又容易视而不见的背景;就要将材料置于时间维度之下,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
再次,社会调查是整合性的。
人类社会发展既存在一般规律,也充斥着碎片化、非预期和非理性现象,社会调查就是要将这些规律和现象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做到对事实本身的把握和尊重。
最后,社会调查长于共情。
在具体场景中所唤起的感性认识,可以使调查者尽可能避免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这种从情感上激发的对“人”的体恤之情,可以使事物“活”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出来,由此提炼出的理论便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天一中学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我们总是在寻找这样的突破口:学业获得更大成功,经济获得跨越发展,科技获得超越寻常的进步。
突破口,有时能找到,有时始终不见踪影。
这就是人生的状态。
21. 略。
参照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要求执行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在后面紧跟着向同一方向行动叫跟。
跟,可能步调一致,可能少走弯路,可能快速到达目标,也可能失去自我。
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人或事大多这样。
八、作文(70分)21.略扬州中学八、作文(70分)21. 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树木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才会越长越茂盛;人因为懂得扎根,才会成就生命的精彩。
略南通市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该勇敢去探索。
(童第周)让一切未发现的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南京市十校八、作文(7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可能,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但是决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体验或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略常熟中学六、作文(70 分)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处处有镜子,除了一般的镜子,人、事也都可为镜。
通过不同的镜子,我们可以整理衣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还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略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学情调查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箴言报歉闭门羹钟灵毓秀贻笑大方B . 慰藉恪守三棱镜沧海一粟察颜观色C . 福祉梗概天然气水泄不通备尝艰辛D . 震撼漩涡撒手锏厚积薄发异曲同功2. (2分)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今年春节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移动公司一小时发送了一千万条贺岁短信。
B . 在展览会上,该市的小商品销量大减,而高科技产品却倍受欢迎,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 . 定点卫星的发射角度计算要绝对精确,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D .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罄竹难书的侵略历史,日本的安倍政府却视而不见,绞尽脑汁尝试着修改《日本和平宪法》,这着实令世人担忧。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乌鸦能够会用工具的趣事已广为流传,在使用工具上乌鸦不亚于猩猩。
B . 中影集团投资拍摄的《建国大业》,以超强的演员阵容引起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C . 由于他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成绩成倍下降,家长束手无策。
D . 每逢佳节临近,出门在外的人无论离家多远也总想回家过节。
4. (2分) (2019高二上·金山期中) 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②④C . ①③④②D . ③④②①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5. (6分)(2020·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于网络文学具有固本培元、强筋壮骨的作用。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滋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小说《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酝酿和语言表达上吸收和化用《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并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武侠仙侠小说影响,得其神韵,并将其融入作品血脉,使作品有着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网络文学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网络作家以文化自信树立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意识。
网络是传播的工具,文学是传承的栽体,二者的结合意味着用最先进的媒介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
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笔下的作品不仅无“根”,而且失“魂”,因为只有胸中有文化,笔下才会有乾坤。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
蒋胜男说她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胡服骑射、商鞅变法,还有《诗经》、《楚辞》的篇目。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
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也潜沉了一些沉疴痼疾、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惩恶扬善、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成王败寇、男尊女卑、窝里斗、厚黑学等思想糟粕。
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
特别是那些需用架空历史、异域界面进行艺术设定的玄境仙踪、武侠灵异、主角穿越类小说,更需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辨识能力,基于时代和艺术的需要激浊扬清,去芜存菁,不能宣扬诸如弱肉强食、等级差别、宿命论等错误观念。
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才是保证作品品质的“压舱石”。
还有,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
网络文学秉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是为了吸取前人的文化智慧,使其成为涵养网络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源泉,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
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阿耐的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诛仙》汲取传统文化滋养,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理解和艺术阐释,故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小说。
B . 只有将网络和文学结合起来,才能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
C . 网络文学作家要想自己笔下的作品拥有“根”和“魂”,就必须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
D . 传统文化内容驳杂,良莠并存,作者在将其选作创作素材后应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以推动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为宗旨,先阐述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网络文学的重要作用。
B . 文章以《诛仙》和《大江东去》为例,都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有滋养作用。
C . 文章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阐述了网络文学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必要性与方法。
D . 文章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既强调传承与弘扬,也注重分辨与创新,体现出了观点的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网络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精神血脉”只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演化而来,这已经为创作实践所证明。
B . 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能够引用教科书中内容,是她有文化,懂文化,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表现。
C . 相对而言,那些需用架空历史、异域界面进行艺术设定的网络小说,对作者辨识传统文化的能力要求更高。
D .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创新,网络作家要善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 (18分) (2017高一上·常熟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韦花如雪查干①家乡有苇湖,规模可观,风来摆动出一片风景。
我们称其为:胡鲁斯台淖尔。
胡鲁斯台,蒙古语:芦苇。
淖尔:湖泊。
那时的家乡,生态环境可圈可点,不仅有河水精神着,有湿地兴旺着,还有星罗棋布的水泡子镶嵌在那里。
水生植物,到处游动,而且葳蕤。
其中芦苇是我最喜爱的一种禾草。
一打春,它便急着往上蹿,头尖尖的,像箭镞。
由浅黄变浓绿,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有点魔幻意味。
②芦苇入诗,自古有之。
最早见于《诗经·秦风·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
而芦苇被人曲解,始于明代大学问家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从此,这两种无辜植物,便成为轻薄、空洞、无知的代名词。
这种偏见,经过岁月沉淀,很多东西早已真相大白,然而,习惯性的用法仍继续延伸。
③自古至今,芦苇浑身是宝,为人类造的福,恐怕一言两语是说不尽的。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无一不入药。
芦茎编织的工艺品和生活制品,是农家之爱。
它的根,我挖过,并非浅,而是把泥土抓得牢牢的。
所谓“头重脚轻根底浅”,只是视觉上的偏差而已。
解老夫子一次信口开河,竟使它蒙羞至今,令人扼腕。
④在童年的家乡,芦苇是常见植物。
比较集中的,就属胡鲁斯台淖尔这一处。
春夏季节,浓绿如毡,浩荡一片。
尤其那微风中的千层摆动,真是婀娜到了极致。
秋冬季节,家乡的芦花,色若初降的白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得仙气十足。
一旦风起,无垠的苇波,推波助澜,浩然荡远。
尤其令人感喟的是,当芦叶枯萎落尽之时,芦杆依然挺立不倒,撑得芦花昂扬如旗,激活四野。
⑤在芦苇的旺盛期,飞禽、昆虫,以及蛙类,都得益于它的庇护与滋养。
尤其在宁静的月明之夜,此起彼伏的蛙声,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美妙的。
它使你不由联想,婴儿求乳时的嘤嘤之声。
⑥穷乡僻壤的贫寒人家,火炕上所铺的席子就是用芦苇编织成的。
我的母亲,就是一位编织能手,她能编织出极美的图案。
母亲说,芦苇这种野草,颇通人性。
你怎么想,它就怎么来,顺手又顺心。
芦苇割下来之后,立即剖开,就比较容易编织。
时日一长,则需要用水泡软。
母亲用它编织席子,真是得心应手,速度也快。
一张炕席,用不了两天,便编织完成,还不误做饭、烧水、喂猪之类家务活儿。
编织完毕,需要晾干,用旧布块擦拭干净,便可铺炕。
新鲜芦苇那浸人心脾的清香,唯有梦中才可独享。
⑦在冬日彻骨的寒风中,芦苇还能为我们抵挡风雪,胜似暖衣或者棉被。
在秋末冬初之时,将割来的芦苇捆成一人粗的捆子,一捆紧挨一捆地埋入房子外围挖开的坑道里,再用红柳条将它们绑定,暖围子便成了。
再凛冽的风雪,也吹不透它。
下雪之后,将雪堆在围子后边,又多了一层屏障。
如此,不但家里暖和,连院子里的牛马羊、猪狗鸡,都可以暖暖地过冬了。
⑧童年的我,就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有一种发小般的亲密感浸于其中。
之后,在几十年的漂泊岁月中,无论走到哪里,每当看到芦苇,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乡亲,心就发热。
这种感觉,使我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思念起故乡和白发苍苍的母亲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作者在文中引用《诗经·蒹葭》与解缙的对联分别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
(3)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的理由。
(4)请探究作者以“苇花如雪”为题的意图。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7. (15分) (2019高二下·南开会考)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簿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泰,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