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若干问题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者:吴健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9年第01期

摘要:在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其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瞩目。但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与我国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渴望接受美好职业教育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若干问题,分析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渴望接受美好职业教育的需要,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1-0050-07

改革开放,职业教育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职教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陆续颁布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规定,将职业教育发展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巅峰。2017年10月,中国代表团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勇夺14金、7银、8铜、12个优胜奖,以109分的奖牌总分位居奖牌榜首位。52名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不到21岁,这群年轻选手的突出表现,充分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40年发展的光辉成就。

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仍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渴望接受良好职业教育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表现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主要体现在二者的发展速度和办学规模的不平衡。现选取2012—2016年的全國统计数据,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三个阶段均表现出不平衡的发展。

下页表1显示,虽然全国普通高校(含高职高专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均逐年增加,但从中可明显看出高职高专学校所占比例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在校学生人数比例始终徘徊在40%左右,远远落后于本科院校,5年中并未有明显增加。虽然高职高专学校总数一直多于本科院校,但在校学生人数却始终处于绝对劣势。这说明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职高专学校发展速度始终滞后于普通本科院校。

下页表2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学校总数与在校学生人数均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近5年中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几乎是“平分天下”,在校学生比例仅仅略少于普通高中;但到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远远落后普通高中学校总数10个百分点以上,而在校学生数更是落后近20个百分点。这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总体办学规模缩减速度明显快于普通高中。

表3显示,至2016年全国职业初中仅剩16所,5年中职业初中萎缩超过2/3,其在校学生比例不足全国初中学生总体的万分之一,在我国5万余所初中学校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上数据对比显示,相比我国普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办学规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比例明显萎缩,初等职业教育几近消亡。同时,职业教育在办学经费投入、教学师资水平和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些因素也进一步影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不平衡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衔续性存在不平衡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延续过程失衡

国家最新统计的2016年职业初中新入学学生仅千人左右,初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启蒙性作用已经极为薄弱,可能几年之后即将退出我国教育系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从中可以看出,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续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生源构成应是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体、普通高中毕业生为补充的组成结构。但从2012—2016年来看,仅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就大于每年普通本专科(含高职高专)招生人数(见表4)。

普通高中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也都以考取大学为自身的学习目标,本科院校必然为首选,高职高专退而择之。截止2015年12月,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建立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生源数量关乎学校的财政拨款,进而与学校的生存直接挂钩,各高职院校在面临招生压力时自然不会将普通高中毕业生拒之门外。同时,广大中职毕业生必须通过中职升高职的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笔试考核。这必然造成在中职教育阶段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为主的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从而丧失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不能升入高职院校。由数据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必然是高等

职业教育生源结构的主体,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能是生源的绝对少数,中等职业教育最终成为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的“终结性教育”。

2.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衔接失衡

近年来,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直没有十分明确的定论,对二者均提出要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或劳动者,其人才定位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较为模糊。

截至2017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有19个专业大类,99个专业类,766种专业[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2010年版)共有19个专业类,321种专业[2]。专业设置过于细化和具体,同类专业界限不清。既有多个高职专业对接一个中职专业,也有多个中职专业续接一个高职专业。这既不利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链接,也不利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层次续接。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同属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但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相互独立的职教体系,二者在教学组织、上级主管、资源配置、招生就业等方面均互不相关。对于各自所开设的专业、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和教学安排也互不相关,从整体规划上欠缺必要的纵向联系和沟通。二者虽然有学历层次之间的差别,但从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观察,趋同现象严重,层次性和梯度性模糊。相同专业教学过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的相似度较高,课程内容重复性设置,知识点、技能点大量再现。没有明显体现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提升优化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依存性和中等职业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性均不明确,从而淡化了办学定位的递进性、课程设置的深入性、人才培养的优化性。

(三)区域性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

在新时代,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已获得空前发展,但国内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职业教育也有着地域差異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提供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型人力资源保障的同时,地方经济也为职业教育提供必需的发展资源,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很大程度上,职业教育所能获得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其自身发展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国内大陆31个省区和直辖市从职业教育所获资源情况,大致呈现由东部沿海省市向内陆地区逐次递减的阶梯型结构分布,表现为区域性职业教育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宏观上,从2017年8月教育部公布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看,东部地区占有最优良的职业教育资源,远胜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除重庆市外,整体职业教育资源处于全面不充分状态。江苏、山东、浙江和四大直辖市(京、津、沪、渝)拥有国内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校舍建设等职业教育资源,基本位于东部地区;四川、甘肃和云南三个西部省区职业教育资源最为贫乏;而中部地区则拥有较为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