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标准图鉴

合集下载

200种常用中药饮片图谱,值得收藏

200种常用中药饮片图谱,值得收藏

200种常用中药饮片图谱,值得收藏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功效简介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疮疡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雄黄:二硫化二砷(As2S2),硫化物特征:条痕淡橘红色,断面具树脂样光泽,有特异的臭气【功能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自然铜:二硫化铁(FeS2),硫化物特征:晶形多为立方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方剂选用1.治疗心气刺痛:自然铜火煅醋淬九次,研末,醋调一字服.(《卫生易简方》)2.治疗打扑伤:自然铜(研极细,水飞过)、当归、没药各2.5克.以酒调频服,仍以手摩痛处.(《本草衍义》)3.治疗跌扑骨断:自然铜(煅通红,醋淬七次,放湿土上,月余用)、乳香、没药、当归身、羌活等分.为散,每服10克,醇酒调,日再服.骨伤用骨碎补25克,酒浸捣绞取汁冲服.(《张氏医通》自然铜散)4.治疗项下气瘿:自然铜贮水瓮中,逐日饮食,皆用此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久吸之亦可.(《仁斋直指方》)5.治疗一切恶疮及火烧汤烫:自然铜、密陀僧各50克(并煅研),甘草、黄檗各100克(并为末).上四味,一处研细,收密器中,水调涂或干敷.(《圣济总录》自然铜散)配伍效用自然铜配伍没药二者皆有活血止痛之功.且自然铜能接骨续筋;没药能生肌消肿,相伍为用,有活血止痛、接骨续筋、生肌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外伤所致之骨折疼痛、淤血肿胀等。

赭石:三氧化二铁(Fe2O3),氧化铁特征: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可见圆形突起或凹窝,有的具金属光泽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

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斗谱--中药饮片排列图

斗谱--中药饮片排列图






茜草




秦 白头翁 椿


锻瓦楞












银 青蒿 胡




山慈菇











酒 赤芍 生




地榆




穿心莲






荆 芥 炭
佩 藿香 香


肉 桂枝 官


当 黄芪 甘


茯神




薄 荆芥 浮


乌 茴香 山


炙 红参 炙




炒 苍术 生




麦 沙参 天


瓜 丹参 薤


白 细辛 藁


天 白附子 胆




生 玄参 熟




沉 降香 檀


桑 桑叶 桑


干良 姜 炮


黄 党参 玉


天 罗布麻 钩


柿 丁香 刀


天 龙葵 冬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桂枝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中文学名桂枝别称玉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樟目科樟科属樟属分布区域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采收时间春、夏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味辛、甘,性温;归经归肺、心、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相关配伍①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②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③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④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⑤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用法用量煎服,3~10g;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荆芥荆芥,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中文学名荆芥别称香荆芥、线芥、假苏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唇形科属荆芥属种荆芥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采收时间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用量 5~10g 毒性无毒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相关配伍1、用于牙宣疳:赤土、荆芥叶同研,揩之,日三次;普济方2、用于经血不止:乌龙尾炒烟尽、荆芥穗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茶下;圣济录用法用量5~10g;禁忌本草纲目:忌驴肉;反河豚、一切无鳞鱼、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50℃烘1小时,切段,干燥;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多已脱落;穗状轮伞花序;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防风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中文学名防风别称铜芸、回草、百枝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防风属种防风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5-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相关配伍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集效方2、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3、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炮制方法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白芷白芷,中药名;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主要变种有杭白芷、祁白芷、白芷原变种、台湾独活;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中文学名白芷别称薛芷、芳香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当归属种白芷、杭白芷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地区采收时间夏、秋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相关配伍①与防风、羌活等同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②与薄荷、菊花、蔓荆子同用,用于外感风热;③与石膏、黄连同用,用于牙痛;④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头痛;⑤与蒲公英、瓜蒌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乳用不起;与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脓出不畅;⑥与鹿角霜、白术、炮姜等同用,可用于寒湿带下;与车前子、黄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热带下;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柴胡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中文学名柴胡别称地熏、山菜、菇草、柴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柴胡属分布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味辛、苦,性微寒;归经归肝、胆、肺经;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用法用量3-10g;禁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炮制方法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石膏石膏,中药名;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中文名石膏采收时间冬季采挖用量 15~60g;外用适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钙CaSO4·2H2O;性味味甘、辛,性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用法用量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煅过用,研末撒;或调敷;相关配伍1、治表热未解,肺热咳嗽: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治阳明气分热盛: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禁忌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栀子栀子,中药名;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 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而且也是岳阳市市花;中文学名栀子别称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茜草目科茜草科属栀子属种栀子分布区域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四川等采收时间 9-11月用量 5-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禁忌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炮制方法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碾碎;黄芩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中文学名黄芩别称山茶跟、黄芩荼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科唇形科属黄芩属种黄芩分布区域中国、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3~10g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相关配伍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圣惠方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张仲景金匮玉函用法用量3~10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炮制方法1、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2、酒黄芩:取黄芩片,酒炙法炒干;黄柏黄柏huáng bò,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中文学名黄柏别称川黄柏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芸香目科芸香科种黄皮树分布区域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采收时间 7月份用量 3~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生理特性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树皮;炮制方法1、黄柏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2、盐黄柏取黄柏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3、黄柏炭取黄柏丝,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性味味苦,性寒;归经肾、膀胱经;功能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相关配伍1、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2、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3、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用法用量3~12g;外用适量;禁忌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相关论述临床常用中药手册: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归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苦参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中文学名苦参别称地槐、好汉枝、山槐子、野槐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豆目科豆科属槐属种槐种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9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相关配伍1、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杀人: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千金方2、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良;外台秘要3、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后方用法用量~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炮制方法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地黄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中文学名地黄别称怀地黄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玄参科属地黄属种地黄分布区域长江以南及台湾、四川等地采集时间 10~11月用量鲜地黄,12~30g;干地黄,10~15g;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干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块根;性味1、鲜地黄:味甘、苦,性寒;2、干地黄:味甘,性寒;3、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经1、鲜地黄:归心、肝、肾经;2、干地黄:归心、肝、肾经;3、熟地黄:归肝、肾经;功效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2、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1、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2、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3、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相关配伍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普济方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圣惠方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下;圣济录用法用量1、鲜地黄,12~30g;2、干地黄,10~15g;3、熟地黄,9~15g禁忌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炮制方法1、鲜地黄,干地黄: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2、熟地黄:1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2取生地黄,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玄参玄参,中药名;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可达1米余;支根数条,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丛林及高草丛中;产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陕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四川;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中文学名玄参别称元参、浙玄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元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科玄参科属玄参属种玄参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河南等采收时间 10-11月用量 9-15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玄参科植物玄参及北玄参的根;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脾、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使用注意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炮制方法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牡丹皮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中文学名牡丹皮别称牡丹根皮、丹皮、丹根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毛茛目科毛茛科属芍药属种牡丹分布区域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采收时间秋季采收用量 6-12g 毒性小毒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相关配伍1.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2.唐本草:“畏贝母、大黄;”3.日华子本草:“忌蒜;配地骨皮:除热;”用法用量6-12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炮制方法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蒲公英蒲公英,中药名;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其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苦、甘,寒;主要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中文学名蒲公英别称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桔梗目科菊科属蒲公英属种蒲公英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采收时间春至秋季花初开时用量 10~15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法用量10~15g;使用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时可见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败酱草败酱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凉,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之功效,常用于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中文学名败酱草别称败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败酱科属败酱属种白花败酱分布区域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采收时间夏季用量 9~3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味性凉,味辛、苦;归经入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主治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相关配伍①肠痈初期未成脓者:配红藤、大黄、牡丹皮等;②肠痈脓已成者:配薏苡仁、附子;③肺痈发热,咳唾脓血: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炮制方法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生理特性白花败酱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牛,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牛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250px,宽2~125px,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嘲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中药名;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中文学名白花蛇舌草别称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茜草目一说龙胆目科茜草科属耳草属种白花蛇舌草分布区域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采收时间夏秋采集用量 15~6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全草入药;性味味微苦,性寒;归经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相关配伍:1、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2、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3、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ppt课件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21
完整版ppt课件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有一定的关 系,常有硬、脆、实、轻、重、松、粘、粉、韧、角质等区别,以薄壁 组织为主,结构较疏松的饮片一般较脆,如丹参饮片、甘松饮片;以薄 壁组织为主,结构较酥松,空隙大的饮片一般较松泡,如南沙参饮片、 生晒山参饮片;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山药饮片、半夏饮片;淀粉多、 结构紧密的饮片一般较重实,如大黄饮片、川芎饮片;纤维多的饮片则 韧性强,如葛根饮片、桑白皮饮片;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粘性大, 如地黄饮片、黄精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 呈角质状,如红参饮片、延胡索饮片、天麻饮片等。
30
完整版ppt课件
水试(5)
某些中药因含多糖类成分或吸水膨胀类物质,或者质地 轻泡,结构疏松,产地加工干燥时大量失水,这样遇水后 会迅速膨胀,体积或重量明显增加。如胖大海水浸后膨胀 呈海绵状,体积可增6倍;黄明胶在冷水中久浸则软化膨 胀,重量可增5倍以上。
31
完整版ppt课件
水试(6)
某些中药含大量的黏液质,遇水膨胀并产生明显的黏 性。如葶苈子水浸后,黏滑而体积膨胀;牵牛子水浸后, 种皮呈皲裂状,手捻有明显黏滑感;决明子水浸时从一处 胀裂,并有黏性;车前子加水振摇并放置片刻后,种皮膨 起,并显黏性。
23
完整版ppt课件
气味
饮片中所含的不同化学成分能反映出不同中药饮片的气 和味,如木兰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樟科等植物都含 有挥发油,有明显而特殊的香气如辛夷、白芷、当归、防风、 羌活、川芎、北柴胡、薄荷、紫苏、荆芥等。有的饮片含有 某种特异成分使其有特有的香气,如香加皮含有甲氧基水杨 醛,牡丹皮含牡丹酚等。味是由口尝而感觉,常有酸、甜、 苦、辣、咸、涩、淡等。木瓜、乌梅饮片含有机酸而味酸;

常用地方标准中药饮片一览表202004

常用地方标准中药饮片一览表202004

阴起石
25
海浮石
26
煅海浮石
27
浮石
重庆、吉林、天津、辽宁、湖南、上海 有
河北 有
有 重庆、河北、吉林、天津、辽宁、甘肃、北京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湖北、天津、北京、浙江、重庆、河北、江西、上海、湖南、河南、全国 地方炮规
福建、江苏、上海、北京、辽宁、浙江、湖南、福建、四川、甘肃、安徽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安徽、河南
地方炮规
吉林、江苏、云南、广西
地方炮规
北京
地方炮规
有 ——
地方炮规
北京
地方炮规
全国、安徽、北京、重庆、江西、山东、四川、天津、甘肃、湖南、浙江 、河南、上海、湖北、江苏
地方炮规
山东
地方炮规
山东
地方炮规
山东
地方炮规
安徽、北京、吉林、江西、上海、浙江、河南、江苏、天津、云南、广西 、甘肃、福建、贵州、湖南、湖北
仙人掌
三、全草类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安徽、北京、河北、江西、山东、上海、浙江、河南、江苏、天津、甘肃 、湖南、四川、天津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吉林、辽宁、浙江、上海
地方炮规
安徽、上海、河南、江苏、浙江、天津、上海、贵州
地方炮规
河北、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西、甘肃、湖南、福建、
地方炮规
北京、吉林、湖南
地方炮规
全国、江苏、上海、湖北、北京、天津、辽宁、浙江、河南、湖南、贵州 、福建、山东、甘肃、吉林、河北、安徽
地方炮规

地方炮规
9
人中白
10

常见中药饮片鉴别彩色图谱130幅(珍藏)

常见中药饮片鉴别彩色图谱130幅(珍藏)

常见中药饮片鉴别彩色图谱130幅(珍藏)为此,我们针对一些常用中药进行归集整理,分析中药常见质量问题,鉴别此类中药的优劣、真伪,供大家参考。

01广地龙【来源】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的干燥体。

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特征】干燥全体,呈长条薄片状,头端及尾端仍保持原来形状。

全体弯曲不直,体前稍尖,中央有口,尾端钝圆,体背色棕红或灰红,腹部色较淡,前端有一环带,色浅,习称'白颈'。

体壁较厚。

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气腥,味微咸。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广地龙以条大、肥壮、不碎、无泥者为佳。

02当归【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饮片特征】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

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当归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黄棕色、断面色黄白、气味浓郁者为佳。

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03新疆紫草【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饮片特征】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切片或条形片状,直径1~2.5cm。

紫红色或紫褐色。

皮部深紫色。

圆柱形切片,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为了达治疗效果,其用药部位不应包含茎等非用药部分。

鉴别重点:紫草为条粗长、肥大、色紫、皮厚、木心小者为佳。

04姜天麻【来源】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姜天麻是取天麻,洗净,加入姜汁,闷润至透,蒸透,晾至七成干,刨成或切成薄片,晒干而成。

【饮片特征】天麻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淡黄色至黄棕色,有时可见点状排成的横环纹,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详细描述
常见的果实类中药饮片包括枸杞子、山楂、 大枣等,它们的形态特征也有所不同,如枸 杞子的形状多为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皱 纹和果柄痕迹;山楂的形状多为圆形或扁圆
形,表面有果刺和果柄痕迹。
其他类中药饮片
总结词
其他类中药饮片包括动物、矿物和树脂等来源的中药饮片,形态各异。
详细描述
常见的其他类中药饮片包括珍珠、鹿茸、阿胶等,它们的形态特征各有不同,如珍珠的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光泽和纹理;鹿茸的形状多为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有
中药饮片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中药饮片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中药制剂、保健品等领域,为现代医 学提供了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来源 。
临床价值
中药饮片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 特点,尤其在调理身体、改善亚健康 状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广泛 认可。
02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形状鉴别
总结词
03
对于新药或新批准的中药饮片,应进行毒理学试验以评估其安
全性。
中药饮片的储存与保管
01
02
03
04
储存环境
中药饮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 、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
直射和潮湿。
温度和湿度
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和湿度应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的温 度和湿度会导致药物变质。
防虫防鼠
中药饮片应定期检查是否有虫 蛀或鼠害,如有发药饮片鉴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中药饮片具有独特的气味,有助于 鉴别真伪。
VS
详细描述
中药饮片的气味与其内部成分和挥发性成 分密切相关,如薄荷具有清凉香气、丁香 具有浓郁的芳香味等。通过嗅闻中药饮片 的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

130幅常见「中药饮片鉴别」超高清彩色图谱(建议收藏)

130幅常见「中药饮片鉴别」超高清彩色图谱(建议收藏)

130幅常见「中药饮⽚鉴别」超⾼清彩⾊图谱(建议收藏)让中医成为⼀种⽣活⽅式。

青⽵中医第223篇,医路漫漫青⽵相伴。

⽂|静依来源|岐黄秘录导读近年来,全国各省⾷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批次的中药饮⽚进⾏抽检,抽检结果曝光了诸多中药饮⽚存在的问题。

中药饮⽚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的隐患,也为中药⾏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为此,我们针对⼀些常⽤中药进⾏归集整理,分析中药常见质量问题,鉴别此类中药的优劣、真伪,供⼤家参考。

01⼴地龙【来源】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蚓的⼲燥体。

⼴地龙春季⾄秋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晒⼲或低温⼲燥。

【饮⽚特征】⼲燥全体,呈长条薄⽚状,头端及尾端仍保持原来形状。

全体弯曲不直,体前稍尖,中央有⼝,尾端钝圆,体背⾊棕红或灰红,腹部⾊较淡,前端有⼀环带,⾊浅,习称'⽩颈'。

体壁较厚。

不易折断,断⾯黄⽩⾊。

⽓腥,味微咸。

【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地龙以条⼤、肥壮、不碎、⽆泥者为佳。

02当归【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燥根。

【饮⽚特征】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薄⽚。

外表⽪浅棕⾊⾄棕褐⾊。

切⾯浅棕黄⾊或黄⽩⾊,平坦,有裂隙,中间有浅棕⾊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的油点,⾹⽓浓郁,味⽢、⾟、微苦。

【功效】补⽓和⾎,调经⽌痛。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当归以主根粗长、油润、外⽪黄棕⾊、断⾯⾊黄⽩、⽓味浓郁者为佳。

柴性⼤、⼲枯⽆油或断⾯绿褐⾊者不可供药⽤。

03新疆紫草【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的⼲燥根。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燥。

【饮⽚特征】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切⽚或条形⽚状,直径1~2.5cm。

紫红⾊或紫褐⾊。

⽪部深紫⾊。

圆柱形切⽚,⽊部较⼩,黄⽩⾊或黄⾊。

【功效】凉⾎活⾎,清热解毒,透疹。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燥根,⽤于⾎热毒盛,斑疹紫⿊,⿇疹不透,疮疡,湿疹,⽔⽕烫伤。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第18页
大血藤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何首乌
鸡血藤
大黄
第19页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主要识别特征,如 人参、西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饮片皮 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 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 皮部有树脂样红棕色分泌物等。
中药饮片表面颜色与药材质量相关,如黄 芩变绿后质量降低,所以黄芩色要黄,丹 参色要红,紫草色要紫,乌梅色黑,黄连 断面以红黄色为佳。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第35页
火试(1)
降香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沉
香火烧发出浓烟及强烈令人愉快香气,并有黑
色油状物流出,烧完后留有白色灰烬;乳香遇
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
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血竭取粉末置白纸
上,用火隔纸烘烤则熔化,但无扩散油迹,对
光照视呈鲜艳血红色,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
强弱不一样,产生表面张力大小不一,加
之质地、比重差异,其润湿过程有难有易、
有快有慢,所以,在一定时间与温度下,
这些中药在水中或沉或浮,成为判别其真
伪优劣伎俩。如降香、沉香等以入水下沉
者为质佳;猪苓、海浮石、炉甘石等以入
水不沉、浮于水面者为质佳;海金沙在冷
水中浮于水面,加热后渐下沉者为真品;
黄连以投入水中下沉又浮起者为质佳。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第23页
气味
饮片中所含不一样化学成份能反应出不一 样中药饮片气和味,如木兰科、伞形科、唇 形科、菊科、樟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有 显著而特殊香气如辛夷、白芷、当归、防风、 羌活、川芎、北柴胡、薄荷、紫苏、荆芥等。 有饮片含有某种特异成份使其有特有香气, 如香加皮含有甲氧基水杨醛,牡丹皮含牡丹 酚等。味是由口尝而感觉,常有酸、甜、苦、 辣、咸、涩、淡等。木瓜、乌梅饮片含有机 酸而味酸;

中药饮片正名正字

中药饮片正名正字

中药饮片正名正字A阿魏 桉油(桉叶油) 安息香(越南安息香) 艾叶 (艾、艾蒿、家艾、大叶艾) B八角茴香(八角、大茴香) 萹蓄(蚂蚁草、道生草) 半边莲(半边花、腹水草) 巴豆 (巴米、巴果、毒鱼子) 鳖甲(上甲、鳖壳、团鱼甲) 半枝莲(万年草、佛甲草)巴豆霜(巴豆油) 槟榔(玉片、大腹槟榔) 北豆根(蝙蝠葛根)巴戟天 (巴戟、鸡肠子) 冰片(合成龙脑、龙脑冰片)北沙参(辽沙参、莱阳沙参)白扁豆 薄荷(南薄荷) 荜茇(荜拨) 白矾(矾石、明矾) 薄荷脑 荜澄茄(荜茄) 白果(银杏果) 薄荷素油(薄荷油) 蓖麻油 白及(羊角七) 补骨脂(黑故子、破故纸) 蓖麻子(蓖麻仁) 白蔹(白根、见肿消、山地瓜)百部(百条根、山百根) 白头翁(胡王使者、白头公)白茅根(茅根) 百合(夜百合、卷莲花) 白薇(龙胆白薇) 白前(嗽药、鹅管白前) 柏子仁(柏仁、侧柏子) 白鲜皮(白鲜、白膻)白芍(白芍药、金芍药) 斑蝥(花壳虫、老虎斑毛)八角茴香油(八角油、茴香油)板蓝根(菘蓝根、大蓝根) 白附子(牛奶白附、鸡心白附子、竹节白附) 白术(山姜、冬术、烘术、於术) 白芷(川白芷、香白芷、杭白芷、禹白芷) 半夏(狗芋头、麻芋子、珠半夏) C刺五加(刺拐棒) 茺蔚子(益母草子) 沉香(白木香、女儿香) 藏菖蒲(菖蒲、水菖蒲) 虫白蜡(虫蜡) 陈皮(红皮、橘皮) 草豆蔻(豆蔻、草寇) 川贝母(岷贝、青贝) 赤芍(木芍药、赤芍药) 草果(草果仁) 川楝子(楝实、金铃子) 赤石脂(红土、赤石土) 草乌(草乌头、断肠草) 川木通(木通、淮木通) 磁石(玄石、吸铁石) 草乌叶 川木香(木香) 车前子 (猪耳朵穗子) 侧柏叶(柏叶) 川乌(乌头、川乌头) 常山(海州常山) 茶油 川芎(乳芎、小叶川芎) 车前草 (猪耳草) 蝉蜕(蝉壳、蝉衣) 穿山甲(川山甲、甲片) 垂盆草(石指甲、瓜子草)蟾酥(癞蛤蟆) 穿心莲(一见喜、苦胆草)椿皮(漏白皮)楮实子(楮实)川牛膝(牛漆、甜牛漆、白牛漆) 苍术(茅术、南苍术、京苍术、津苍术)苍耳子(苍耳、卷耳、狗耳朵草) 柴胡(北柴胡、南柴胡、红柴胡) 赤小豆(赤豆、红小豆、朱小豆) D杜仲(木棉、丝绵皮) 地黄(干地、生地) 当归(秦归、岷归)大黄(川军、将军) 地锦草(奶草、莲子草) 党参(白条党、潞党、川党) 大蓟(刺儿茶、马刺草) 地龙(土龙、曲蟮、蚯蚓) 刀豆(大刀豆、马刀豆)大青叶(大蓝叶、靛青叶) 地榆(赤地榆) 稻芽(稻谷草)大血藤(血通、红藤、红血藤)颠茄草灯心草(灯心、灯草、老虎须) 大枣(红枣、黑枣) 丁公藤(包公藤) 地枫皮丹参(赤参、红根、柴丹参) 丁香(丁子香、公丁香) 地肤子(帚菜子)胆南星(胆星) 丁香罗勒油地骨皮(枸杞根)淡豆豉(香豉) 冬虫夏草(虫草、夏草冬虫)断血流淡竹叶(金竹叶) 冬瓜皮煅石膏独活(肉独活) 冬葵果豆蔻(白豆蔻) 大腹皮(大腹毛、槟榔皮、腹皮)E莪术(蓬莪术、温莪术) 鹅不食草(大救驾、散星草)儿茶(孩儿茶、儿茶膏)F法半夏蜂蜡粉革薢(萆薢) 番泻叶(泻叶) 蜂蜜(石蜜、白蜜、沙蜜) 枫香脂防风(关防风、东防风) 佛手(佛手柑、五指柑) 蜂房防己(粉防己、山乌龟) 茯苓(云苓、松苓) 覆盆子(小托盘)榧子(榧实、玉山果) 浮萍(水萍、水花、九子萍)附子(白附片、盐附子、黑顺片)G干姜(川姜、白干姜) 瓜蒌(栝楼、药瓜、天瓜)蛤蟆油(田鸡油、哈土蟆油)干漆(生漆、山漆) 瓜蒌皮(栝楼皮、瓜壳) 功劳木甘草 (蜜草、国老、甜草) 瓜蒌子(栝楼子) 钩藤(钩丁)甘松(甘松香、香松) 关木通(马木通、苦木通)狗脊甘遂(猫儿眼) 广防己(防己) 枸骨叶(猫儿刺)高良姜(良姜、海良姜) 广藿香(火香) 枸杞子(宁夏枸杞子)藁本(山圆荽) 广金钱草(金钱草、铜钱草)谷精草(珍珠草、文星草)葛根(粉葛、黄葛根) 广枣(山枣、五眼果) 谷芽(粟芽)蛤蚧(大壁虎) 龟甲(龟板、龟壳) 骨碎补(猴姜、申姜)蛤壳桂枝(肉桂枝)H海风藤(风藤) 胡黄连(胡连) 黑种草子海金沙胡椒(玉椒) 厚朴花海龙(海蛇) 胡芦巴(胡巴、香豆子) 红参(边条参、边条红参) 海马(马头鱼) 湖北贝母(贝母、皖贝) 红豆蔻(红豆、红蔻)海螵蛸(乌贼鱼骨) 槲寄生(寄生、杂寄生) 红粉海藻(海带花、海萝) 虎杖(苦杖、斑根) 红花(草红花)诃子(诃黎勒) 花椒(秦椒、大红袍) 红芪(川芪、黄芪、把子芪) 合欢花(夜合花) 花蕊石(花乳石) 厚朴(厚皮)合欢皮(夜合皮) 华山参鹤虱(北鹤虱)何首乌(赤葛、首乌) 滑石(画石) 黑芝麻(黑脂麻、胡麻、巨胜) 核桃仁(胡核仁) 滑石粉火麻仁 (麻子、麻子仁)荷叶(莲叶) 槐花(槐蕊) 环维黄杨星 D黄芪(独根、绵黄芪) 槐角(槐实) 黄柏(川黄柏、关黄柏)黄连(支连、川连、味连、雅连) 黄精(鸡头参、玉竹黄精、白及黄精)化橘红 (化皮、化桔红、七瓜桔红)黄芩(条芩、枯芩、大黄芩) 红大戟(广大戟、红芽大戟、土红参)J鸡骨草橘核金钱草(马蹄草、透骨草) 鸡冠花(鸡公花) 橘红(芸皮) 金荞麦(开金锁、金锁银开) 鸡内金(鸡中金、鸡黄皮) 瞿麦(竹节草、剪绒花) 金银花(二花、金花、银花) 鸡血藤(血风藤、大活血) 卷柏(不死草、还魂草) 金樱子(刺梨子、糖果)急性子(风仙子) 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锦灯笼蒺藜(刺蒺藜) 芥子(白芥子、黄芥子) 京大戟(大戟)姜黄(黄姜) 金沸草(旋复根) 荆芥(假苏、芥穗)僵蚕(白僵蚕、僵蛹) 金果榄(地胆、九牛胆) 九里香(千里香、过山香) 降香(降真香) 金礞石(礞石) 九香虫(打屁虫、蜣螂虫)焦槟榔金钱白花蛇(银环蛇、寸白蛇)韭菜子(韭子)菊花(甘菊、家菊、药菊) 菊苣桔梗(苦桔梗)焦栀子积雪草(连钱草、铜钱草、马蹄草)K苦参(苦骨) 苦木(苦皮树、苦胆木) 款冬花(冬花)苦楝皮(楝皮) 苦杏仁(杏核仁) 昆布(海昆布小鹅掌菜)L莱菔子(萝卜子) 灵芝(灵芝草、血灵芝) 鹿衔草(鹿含草)老鹳草(老鸹嘴) 凌霄花(紫葳花) 路路通(枫实)雷丸(雷矢) 羚羊角(高鼻羚羊角) 罗布麻叶(野茶、红麻、野麻) 荔枝核(荔仁) 硫磺罗汉果(假苦瓜)连翘(空壳、老翘、青翘) 龙胆(胆草、苦龙胆草) 络石藤(络石)莲房(莲壳) 龙眼肉(桂圆、圆眼) 两头尖(竹节香附)莲须(莲花须、莲花蕊) 漏芦(鬼油麻) 鹿角霜(鹿角白霜)莲子(莲实) 芦根(苇根) 鹿茸(花鹿茸、马鹿茸)莲子心(莲心、莲薏) 芦荟(奴会) 鹿角(花鹿角、马鹿角)蓼大青叶(大青叶) 炉甘石(甘石、羊肝石) 连钱草(积雪草、破铜钱、满地金钱M 麻黄 密蒙花(蒙花) 满山红油麻黄根绵萆薢(萆薢) 蔓荆子(蔓荆实) 麻油(脂麻油)绵马贯众(贯众)芒硝 马鞭草(狗牙草、铁马鞭)明党参(土人参、明参、山萝卜)猫爪草 马勃 (马皮包、马包、灰包)墨旱莲(莲子草、火炭草、墨烟草)毛诃子马齿苋(瓜子菜、长命菜)牡丹皮(丹皮、百两金、洛阳花)玫瑰花(徘徊花)马兜铃(马兜苓、兜铃果) 牡荆叶(蚊香草) 梅花马钱子(番木鳖) 牡荆油 木瓜(皱皮木瓜)马钱子粉 牡蛎(海蛎子壳) 木蝴蝶 (千张纸、破布子) 麦冬(麦门冬) 木鳖子(漏苓子) 木香 (广木香、云木香、印度木香)麦芽(大麦芽) 满山红(映山红)木贼(节节草、无心草)N南板蓝根(马蓝根) 南五味子(五味子) 牛蒡子 (大力子、牛子) 南鹤虱(野胡萝卜子) 闹羊花(惊羊花、闷头花)牛黄(胆黄、管黄)南沙参(泡沙参、沙参) 女贞子(冬青树、白蜡树)牛膝(怀牛膝)O藕节(光藕节) P胖大海(大海子、通大海) 片姜黄(片子姜黄) 蒲公英(黄花地丁) 炮姜平贝母(平贝、 贝母) 蒲黄(蒲棒花粉) 佩兰(兰草、孩儿菊、醒头草) 枇杷叶(巴叶)Q蕲蛇(白蛇、百步蛇、红骨蛇)青黛(靛花、靛沫花) 全蝎(全虫)千金子(千金两)青风藤(土木通、排风藤)拳参(回头参、石蚕、虾参)千金子霜 青果(橄榄、忠果)羌活(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胡者)千年健(一包针、千颗针) 青蒿(草蒿) 秦艽(左艽、大艽) 牵牛子(二丑) 青礞石 秦皮(漏皮) 前胡 青木香(木香、独行根) 青叶胆(肝炎草) 芡实(鸡头实) 青皮(青橘皮) 轻粉(汞粉) 茜草(活血丹、红根藤) 青葙子(狗尾巴子) 苘麻子(苘实) R蕲蛇(白蛇、百步蛇、红骨青黛(靛花、靛沫花) 全蝎(全虫)蛇)千金子(千金两) 青风藤(土木通、排风藤)拳参(回头参、石蚕、虾参)千金子霜青果(橄榄、忠果) 羌活(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胡者)千年健(一包针、千颗针) 青蒿(草蒿) 秦艽(左艽、大艽) 牵牛子(二丑) 青礞石秦皮(漏皮)前胡青木香(木香、独行根) 青叶胆(肝炎草) 芡实(鸡头实) 青皮(青橘皮) 轻粉(汞粉)茜草(活血丹、红根藤) 青葙子(狗尾巴子) 苘麻子(苘实)S三白草(三白头、三叶白) 使君子(史君子、留求子、五棱子)山药(淮山、毛山药、怀山药)三棱(荆三棱、光三棱) 柿蒂(柿萼) 山楂(山里红、红果)三七(田七、金不换) 首乌藤(九真藤、紫乌藤)山茱萸(山萸肉、红枣皮、枣皮)桑白皮(桑根皮、桑皮) 熟地黄(熟地) 商陆(山萝卜) 桑寄生(桑上寄生、寄生草) 水红花子(水红子) 蛇床子(蛇米)桑螵蛸(桑蛸、桑上螳螂窝) 水牛角 (牛角) 蛇蜕(龙衣、龙皮、青龙衣、白龙衣)桑椹(桑实、桑果) 水牛角浓缩粉射干(开喉箭)桑叶(铁扇子) 水蛭(蚂蟥、肉钻子) 麝香(脐香、香脐子、当门子) 桑枝(桑条) 丝瓜络(丝瓜瓤) 伸筋草(石松、蜈蚣藤、筋骨草)沙棘(黑刺) 松花粉(松花、松黄) 升麻 (绿升麻、西升麻、北升麻)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 松节油(松油) 生姜(干姜、老姜)砂仁(春砂、缩砂) 苏合香(苏合油) 石菖蒲(菖蒲、九节菖蒲、剑叶菖蒲)山慈菇(毛慈姑) 苏木(苏方木、赤木) 石膏(白虎、理石)山豆根(广豆根、豆根) 酸枣仁(枣仁) 石斛(大黄草、黄草、小黄草)山麦冬(麦冬、土麦冬) 娑罗子(天师栗、梭椤子)石决明(九孔螺)山奈(山辣、三奈、砂姜) 锁阳(不老药、锈铁棒) 石榴皮(酸榴皮) 石韦 (石皮、石剑、肺心草)T太子参(孩儿参) 土贝母(土贝、土大贝、大贝母)天麻(赤箭、定风草)檀香(白檀、黄檀香) 土鳖虫(蟅虫、土元、土虫)天南星桃仁(桃核仁) 土茯苓(土苓、红土茯苓)天仙藤 (三百两银、青木香藤)天冬(天门冬、万岁藤) 土荆皮(木荆皮) 天仙子(莨菪子、牙痛子) 天花粉(花粉、栝楼粉) 土木香(祁木香、藏木天竺黄(天竹黄、竹黄)香)天葵子(千年老鼠屎) 菟丝子(吐丝子) 葶苈子(甜葶苈、苦葶苈) 通草(大通草)W瓦楞子(花蚬壳、蚶子壳) 威灵仙(黑灵仙) 蜈蚣(天龙、百脚) 王不留行 (不留行、禁宫花)委陵菜(翻白菜、龙牙草)五倍子(白虫仓、肚倍、角倍)乌药(台乌药) 乌梅(梅实) 五加皮(五加、刺五加) 吴茱萸(吴萸) 乌梢蛇(乌蛇、剑脊蛇) 五味子 (北五味子、辽五味) X西河柳(山川柳、红柳涌) 仙鹤草(龙牙草、金顶龙芽)小通草 (山通草、实心通草)西红花(番红花)仙茅(仙茅参、独脚黄茅)小叶莲(桃耳七、鸡素苔)西洋参(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香附(莎草根) 薤白(小独蒜、漏头)豨莶草(猪母草、大接骨) 香果脂 辛夷(木笔花、姜朴花)细辛(小辛、少辛、独叶草) 香加皮(杠柳皮、北五加皮)雄黄(石黄、鸡冠石)夏枯草(棒槌草、地牯牛) 香薷(江香薷) 徐长卿(老君须、土细辛) 夏天无(伏地延胡索) 香橼(香圆) 续断(接骨、川续断)旋覆花(金沸花、金盏花) 小茴香(小香、小茴、茴香)玄参(元参、黑参)血竭(血结、麒麟竭) 小蓟(刺菜、枪头菜) 玄明粉(白龙粉、风化硝) 血余炭 Y鸦胆子(老鸦胆) 益母草(月母草、四棱草、红花艾)玉竹(女萎、竹节根)鸭跖草(鸭脚草、竹节草) 益智(益智仁) . 郁金(黄郁、毛姜黄)亚乎奴(锡生藤) 薏苡仁(薏珠子、苡仁、药玉米)郁李仁(郁子、李仁肉)亚麻子 茵陈(茵陈蒿、棉茵陈) 预知子(八月柞) 延胡索(元胡、元胡索、玄胡索)淫羊藿(仙灵脾) 远志(远志肉、远志筒、远志棍)芫花(头痛花、毒鱼花) 银柴胡(银胡、牛肚根) 月季花 (四季花、月月花) 岩白菜素 银杏叶(白果叶) 鱼腥草(狗贴耳) 洋金花(风茄花、曼陀罗花) 罂粟壳(罂子壳、御米壳)禹余粮(太一余粮、余粮石)野菊花(野菊) 余甘子(油柑子、庵摩勒、牛甘果)禹州漏芦(漏芦)伊贝母(贝母、伊贝、生贝) Z皂角刺(皂刺、皂荚刺、皂栀子(山栀子) 猪胆粉(猪胆汁粉)角针)泽兰(风药、蛇王草) 枳壳(川枳壳、江枳壳、酸橙枳壳)猪苓(猪屎苓)泽泻枳实(酸橙枳实) 猪牙皂(皂荚、牙皂、皂角) 赭石(代赭石) 制草乌紫菀(返魂草根)浙贝母(贝母、浙贝) 制川乌竹茹珍珠(真珠、珠子) 制何首乌紫草(地血、紫草根)珍珠母(珠母) 炙甘草(蜜炙甘草) 紫河车(胎衣)知母(苦心) 炙红芪紫花地丁(地丁草)重楼(七叶一枝花、王孙、草河车)炙黄芪紫石英(氟石)朱砂(丹砂、辰砂) 钟乳石(石钟乳) 紫苏梗(苏梗)珠子参(竹根七、钮子七、扣子七)肿节风(九节茶) 紫苏叶(苏叶)棕榈自然铜(金牙石) 紫苏子(苏子、家苏子)竹节参(七参、土三七、白三七、野三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第十五卷第九期★Vol.15No.9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中药饮片标准图鉴》被列入全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以
及“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共收载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
国药典》)中以植物为基原的饮片484味。

本书依药名笔画排序,介
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药材性状、炮制规范、饮片性状、性味功
效、用量用法,以及饮片的炮制品。

2010年版《中国药典》首次规定,今后临床用药配方只能使用
饮片,中成药等制剂处方的中药材投料均应为饮片投料。

由于历史
的原因,以往中药饮片的国家标准缺乏,各省饮片炮制规范不统
一、质量可控性差,中药市场上普遍存在中药饮片品种混淆、部分
药材互相代用、染色掺假、成分含量差异大等问题。

同时,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品种,对饮片的性状仅以文
字描述,而无图像比照,药品检验时难以准确、快速地对药品作出判断,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此,我们通过对中药品种的产地进行实际考察、药材和原植物的对口采集、凭证标本制作鉴定、药材加工、饮片的规范炮制、原色图片的拍摄等工作,积累了中药原植物、标准药材、规范饮片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整理、编著完成《中药饮片标准图鉴》,本书是《中国药典》的权威解读和有效补充。

本书为国内首部严格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炮制规范进行炮制的中药饮片彩色图谱,饮片性状文字描述均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应品种相同,所收中药饮片形态标准、规范。

多来源药材以“植物、药材、饮片”一一对应的方式呈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本书图片拍摄过程中也着力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药材与饮片个体,力求把药材和饮片的显著特征全面、客观地呈现给读者。

本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从事科研、教学、药材生产、药材供应及药材使用、药品检验等有关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家庭中医药备查图书。

本书所用的大部分材料和图片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与英国皇家植物园历时14年共同收集的,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英国皇家植物园专家复核确认。

本书编者足迹遍及祖国高山大川、药材种植基地、药材市场、药材收购站,遍访采药工、药材种植户,并得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诸多前辈的帮助和鼓励,在此表示感谢。

主编:陈士林林余霖
2013年12月
《中药饮片标准图鉴》
2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