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基本要求

○农业部农机化司范学民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病虫草害综合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产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核心技术是秸秆留茬覆盖还田和免少耕播种。

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土壤风蚀水蚀、避免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有机质的损失;免少耕通过保护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减少杂草病虫害。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先进现代农耕技术,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其独特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受到许多国家关注和重视,已成为世界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各个国家多年的技术实践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适合于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模式。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内容

2005年,农业部印发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明确了在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时应把握的核心技术要领,包括4个方面。

1.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2.实施免(少)耕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破茬作业。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深松作业一般在开始实施时进行一次,以后视犁底层情况进行作业,一般3年以上进行一次。要尽可能实施免耕。

3.采用免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

4.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二、保护性耕作的基本作用

1.防止扬尘,保护环境内蒙古武川、松山和河北丰宁等地的田间监测和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分别减少农田扬尘60%、54.4%和48%,大面积实施可以有效抑制“沙尘暴”。此外,由于秸秆还田,还有效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

2.减少侵蚀,保护耕地风蚀和水蚀不仅恶化环境,而且带走大量肥沃的表土,是北方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据内蒙古、河北和北京等地测定,每年被风刮走的表土达到10~20t/hm2。实施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减少径流量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具有明显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

3.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对于一年两熟地区,全程采用保护性耕作后,每季作物至少可以少灌一次水,两季作物可以少灌水100m3/亩。以北京市为例,如果100多万亩作物种植面积全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至少可节约灌溉用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整个怀柔水库的蓄水量。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土壤肥力。据测算,麦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1%~0.03%,玉米田年可增加0.02%~0.06%。

4.节约成本,增产增效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年可减少作业工序2~5道,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而且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在农业部建立的10个监测点的14种作物产量数据中显示,有13种表现出了增产效果。其中,玉米增产4.1%,小麦增产7.3%,小杂粮增产11.2%,大豆增产32%。

保护性耕作专栏

EXTENSION

推广天地

28

AGRICULTUREMACHINERYTECHNOLOGYEXTENSION

农机科技推广2008.05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基本原则

总结我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实践,应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美澳等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我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各地耕作习惯、水土条件、作物种类差异很大。不同的国情、农情、地情,要求我们在吸收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不同地区实际的技术规范,探索针对不同地区情况的管理模式,开发适合不同地域特点的保护性耕作系列机具,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2.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多项技术联动加强多项实用技术的集成和配套应用。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因而必须始终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土壤、环境、作物动态变化的监测,运用农业、生物、化学、机械等综合措施,优化育种、栽培、配方施肥、轮作间作、节水灌溉等技术,科学组合集成为新的高效低耗生产技术模式,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3.循序渐进,逐步扩大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步骤进行示范和推广。让农民改变传统观念,完全接受保护性耕作需要一个过程,要防止急于求成,必须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采取强迫手段。要注重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把示范区建设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真真切切看到好处,实实在在得到实惠,主动接受这一先进技术。

4.宣传引导,技术培训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根本变革,要让农民在行动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科学耐心的引导。此外,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争取各级财政支持,营造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为确保农机手真正掌握技术规范,让农民见到实效,还需要扎实开展全面培训工作。

四、保护性耕作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为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管理工作,农业部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试行)》、《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监测规程(试行)》和《保护性耕作项目检查考评办法(试行)》等技术文件和管理规范。在每年发布的《保护性耕作项目指南》中,对项目实施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成立实施机构要有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领

导小组一定要由县政府领导牵头,把工作纳入政府工

作日程。技术指导组由农机、农艺等技术推广骨干组成,负责技术指导工作。

2.严格把握技术标准要按照各地情况,确定当地

的技术路线(模式)。省级管理部门一定要审核各地的

技术路线(模式),技术模式不宜过多。

3.严格资金使用项目资金一定要专款、专账,并

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严禁挪用项目资金。每个示范县中

央财政县均投入20万元。中央资金主要用于示范区建设、宣传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其中,示范区建设资

金占60%,主要用于仪器设备购置与更新,对比试验和

实施补助等;宣传指导资金占20%,主要用于组织开展

宣传活动、印制宣传资料和开展专家指导等;技术培训

资金占20%,主要用于对技术骨干、农机手和实施区农

民的技术培训等。中央项目资金原则上不用于购买机具,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资金按照购机补贴政策有

关规定执行。

4.分级管理省级农机管理部门对项目县实施日

常管理,包括审核实施方案,进行技术指导,开展项目

检查和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农业部对项目县进行抽查。

5.实施周期管理原则上5年1个周期,每年实行

淘汰制。在列入省级项目县两年的基础上,择优列入部

级项目县,对实施不力的项目县每年都要淘汰一部分,

对实施好的项目县给予滚动发展,连续安排3年。第一

年即新建项目县,要新增实施面积1万亩;第二年即续

建项目县,要新增示范面积2万亩;第三年即滚动项目县,要新增示范面积3万亩以上。3年结束后,实施面积

要在6万亩以上。

五、需要密切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时,需要密切关注病虫草害防治、稳产增产及建立长效机制等问题。保护性耕作条件

下病虫草害的防治与传统条件下有所不同,要加强技

术指导,进行适时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综合防治。稳产增产是保护性耕作的生命线,达不到稳产增产,就

意味着技术的失败。这就需要采用适合当地情况的技

术路线,选择适宜的播种量和播种时间。长效机制的建

立问题关系到实施效果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要选择种

粮大户、规模农场和农机大户,体现规模效益,让技术

使用者尝到甜头,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各地农机管理及

推广部门要把保护性耕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而不能

仅仅当作项目来做。■

EXTENSION

推广天地

29

AGRICULTUREMACHINERYTECHNOLOGYEXTENSION

2008.05农机科技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