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4.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206f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f.png)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食物中的能量是如何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互相交流学习。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能量的流动和转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过程。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论,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培养科学精神。
-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食物中的能量问题,树立合理消费、健康生活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基本概念,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能量流动和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定难度。
3.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燃烧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能量释放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为学生理解食物中能量的来源和转化打下基础。
2.详细讲解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过程,结合课本内容和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路径。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3.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1aa3a6a5e9856a561260a2.png)
第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食物中的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说明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知道食物在体外和体内释放能量的方式。
3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为核心,比较食物在体外、体内释放能量两个过程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归纳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热爱运动,关注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和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相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材料和环境〗
PPT课件,薯片,打火机,电子白板,录播室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食物的热价:每克充分燃烧
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能量用途:维持体温恒定
推动生命活动
意义:动力。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3a07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6.png)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概念理解类:1.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某种物质是否含有能量()A.燃烧B.水浸C.压挤D.切割2. 在食物中有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有机物,能够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这些能量被释放出来通过()A.小肠的消化作用B.呼吸作用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D.光合作用实验探究类3. 生物兴趣小组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去探究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实验结果如表。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质量(克)20 20 20 20水(毫升)30 30 30 30温度上升(℃) 2.2 1.4 3 1.1A.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B.每组食物必须燃烧完全后测量水温C.同质量的以上食物,大米中能量最多D.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二、综合题4.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能量,他们准备了花生仁和核桃仁。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注: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187 J的能量)(1)A装置中的花生仁为2克,燃烧前,锥形瓶中的水温为10℃,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为70℃(数据为实验重复3次的平均值),则锥形瓶中的水共吸收了热量________J。
(2)B装置中的核桃仁为2克,燃烧前,锥形瓶中的水温为10℃,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为75℃(数据为实验重复3次的平均值),则锥形瓶中的水共吸收了热量________J。
(3)如果A、B操作过程科学规范,依据(1)和(2)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常假设上述热量为食物所含能量,实际上食物全部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上述热量____ ____。
5.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与B两个锥形瓶中盛有等量的澄清石灰水,①②处为带有活动夹的橡皮管,其余部分为玻璃管。
实验时,口衔通气口呼气、吸气数次;呼气时只松开①处的活动夹,观察A瓶中石灰水的变化;吸气时只松开②处的活动夹,观察B瓶中石灰水的变化。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c1566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f.png)
2.食物能量的转化过程:消化、吸收、细胞呼吸
3.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4.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合理安排饮食,实现能量平衡
板书设计:
```
一、食物能量的来源
1.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
3.脂肪
二、食物能量的转化过程
1.消化
2.吸收3.细胞呼吸Fra bibliotek三、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
1.生物体内的应用
四、能量平衡
2.食物能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能量的基本概念、来源和转化原理。
过程:
讲解食物能量的来源,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介绍。
详细介绍食物在消化、吸收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如日常饮食中的食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能量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1.合理安排饮食
2.实现能量平衡
```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食物能量与人体健康》、《营养学概论》等,了解食物中能量的来源、转化过程以及能量平衡的重要性。
-视频资源:《食物消化与吸收》、《细胞呼吸过程》等,直观展示食物能量的转化过程。
-网络资源:提供与食物能量相关的科普文章、健康饮食指导等,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程进度进行学习。
-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章节讲义,包括食物能量释放的基本概念、能量转化图解等,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辅助材料:
-收集和整理食物图片、营养成分表、消化系统图解、细胞呼吸过程图解等,用于课堂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食物中的能量来源和转化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4.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6e4e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还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此外,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些与食物中能量释放相关的展板或海报,以提醒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其次,我在实验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培训,提前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我在课堂互动中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积极的思考和回应。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次教学中设计更多有趣的问题和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备较强的学习意愿,但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将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生们在行为习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学科抱有偏见,认为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从而影响到课堂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食物中能量的释放内容做好准备。
新编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
![新编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4c233e52ea551810a68787.png)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和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相联系。
四、教学过程:引入:请同学们列举人体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学生分组讨论)师:对讨论结果不过多评价,因初一学生没有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知识。
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如运动、学习、思考问题等需要能量,进而引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食物。
问题: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燃烧可以释放出来,燃烧过程需要什么条件?会产生什么物质?生:燃烧需要氧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师:人体细胞摄取营养物质怎样释放出能量?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能量是否也需要氧气?演示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一)实验步骤:1.取大小相同的四个集气瓶,分别标号为A、B、C、D。
2.请一学生将A和B瓶置于室外,打开瓶盖,3min后盖上瓶口。
(学生讨论A和B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
)3.请一学生取一玻璃管依次插入C和D瓶中,通过玻璃管向瓶里连续地呼气数次,然后盖严瓶口。
(学生讨论C和D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含有较多的由肺部呼出的气体。
)4.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A和C瓶中(如课本P47图),记录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5.分别向B和D中倒入10mL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两瓶中液体的浑浊程度。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实验现象(由学生观察后总结):1.蜡烛在A瓶中比在C瓶中燃烧时间长。
2.D瓶里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讨论:为什么由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而二氧化碳多?(学生分组讨论)师: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bbf5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7.png)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活动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4.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食物中能量释放的相关知识。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热量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4.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识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解释食物中能量的来源,介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如何在体内转化为能量的。
2.详细讲述食物在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的基本原理。
3.通过课件和实例,讲解热量计算公式,使学生掌握如何估算食物中的能量含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运动员在比赛前吃什么吗?为什么他们需要吃这些东西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能量的关系。接着,我会简要介绍食物在我们体内的奇妙旅程,以及食物中的能量是如何被释放和利用的。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5.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5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0273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0.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5篇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 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教学目标:1、认识测定食物能量的基本方法,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本质的共性和区别。
2、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能够多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
2、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1、使学生明白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两个过程相联系。
3、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模式:观摩式、启发式。
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了解的营养物质由血液来运输,那么我们人体如何从这些物质中获及能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大家先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板书: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活动“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教师:通过刚才阅读,大家能否明白课文中的实验,是如何说明食物中储存的能量?(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教师:在“探究食物中储存能量”这个实验中,分别用质量相同的花生和核桃燃烧加热水,哪种物质加热水时上开的温度高,说明这种物质释放的能量多。
从而说明食物中储存能量。
(要求学生记下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储存的能量值)教师强调:人体生命活动年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脂肪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板书:(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教师:上学期我们分别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而我们人体也是通过呼吸作用,从营养成分中猎取能量。
下来,我们通过课本的演示实验,来了解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要求:先让学生阅读演示实验,根据课本知识,回答演示实验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板书:1、呼吸作用的概念2、呼吸作用的意义教师强调:呼吸作用的意义○1维持体温恒定;○2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 (2)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f5509eb01711cc7930b7160a.png)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材分析】本章的教学内容与第8章、第9章的联系密切,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赖于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本节安排了学生探究实验“探究不同食物储存能量的差异”,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食物中储存着能量。
在人体内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
【教学目标】1、学会测定食物中储存有能量的基本方法,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本质的共性与区别。
2、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气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通过演示,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重点】1、活动“探究食物储存的能量”。
2、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1、活动“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中热量测定仪的制作,如何减少误差的分析。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两个过程相联系。
3、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设备】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燃烧匙(带盖)、带瓶塞的集气瓶4只(其中两只充满氧气)、毛玻璃片3块、食物(饼干2种)、石灰水、氯化钴试纸。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食物中储存着能量热价:糖类:17.15kj/g蛋白质:23.43kj/g脂肪:38.91kj/g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1、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意义: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课后反思】通过学生探究及教师引导、讲授,学生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探究后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333043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2.png)
答案:人体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然后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
5.人体如何将释放的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人体将释放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进行细胞代谢、进行神经传导、进行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食物中能量的来源、释放过程及其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食物中能量释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4.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感觉总是很饿,即使刚刚吃过饭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食物中能量的释放奥秘。
2.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释放能量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答案:糖类在人体内通过细胞内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脂肪在人体内通过细胞内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蛋白质在人体内通过细胞内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3.人体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饥饿?
答案:人体在能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会感到饥饿。当人体摄入的食物中的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时,人体会释放饥饿信号,促使人们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
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54d4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0.png)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中能量来源的思考。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过程。
(3)巩固知识:设计具有实践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如何合理膳食,提高生活质量。
4.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过程。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食物中能量的转化规律。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食物中能量的来源及转化过程,掌握食物中能量的主要形式和释放方式。
2.学会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如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食物中的能量是如何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
b.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c.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到能量平衡,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实践性的练习题,如:
6.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合理膳食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食物中能量的来源、转化过程、合理膳食的重要性等,形式不限,要求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d8fd26f01dc281e53af07c.png)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和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相联系。
四、教学过程:引入:请同学们列举人体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学生分组讨论)师:对讨论结果不过多评价,因初一学生没有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知识。
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如运动、学习、思考问题等需要能量,进而引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食物。
问题: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燃烧可以释放出来,燃烧过程需要什么条件?会产生什么物质?生:燃烧需要氧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师:人体细胞摄取营养物质怎样释放出能量?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能量是否也需要氧气?演示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一)实验步骤:1.取大小相同的四个集气瓶,分别标号为A、B、C、D。
2.请一学生将A和B瓶置于室外,打开瓶盖,3min后盖上瓶口。
(学生讨论A和B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
)3.请一学生取一玻璃管依次插入C和D瓶中,通过玻璃管向瓶里连续地呼气数次,然后盖严瓶口。
(学生讨论C和D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含有较多的由肺部呼出的气体。
)4.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A和C瓶中(如课本P47图),记录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5.分别向B和D中倒入10mL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两瓶中液体的浑浊程度。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实验现象(由学生观察后总结):1.蜡烛在A瓶中比在C瓶中燃烧时间长。
2.D瓶里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讨论:为什么由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而二氧化碳多?(学生分组讨论)师: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848c3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f.png)
6.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包括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思考问题、实践任务等,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7.反馈表格:准备反馈表格,以便在课堂结束后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食物中能量释放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简答题:
-请简述食物中能量释放的实验步骤。
-请解释食物中能量释放与生活的联系。
3.答案解析
-选择题答案:
-碳水化合物
-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
-千卡、千焦
-能量供应、维持生命活动
-实验方法(如:测定食物的热量释放)
-简答题答案:
-实验步骤:准备食物样品,测定其热量,进行实验操作(如:燃烧、消化),记录实验结果,计算食物中的能量含量。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食物中能量释放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包括:
-《食物中的营养与能量》:详细介绍了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和能量的释放过程。
-《人体能量代谢》:深入探讨了人体如何利用食物中的能量,以及能量在体内的转化和利用过程。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能量来源+营养物质名称+能量单位
②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重点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板书设计:呼吸作用定义+过程步骤(有机物分解、能量释放)
③能量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重点知识点:能量的单位(千卡、千焦)、计算方法(能量=热量×质量)
-板书设计:能量单位+计算公式(能量=热量×质量)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26afa3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c.png)
(一)情景创设
1.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如吃饭后感到困倦、运动员需要补充能量等,引发学生对食物中能量来源的思考。
2.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食物中能量释放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4.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和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实验和探究中的发现和思考。
2.学生总结食物中能量的来源和释放过程,明确有机物分解是能量释放的关键。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合理的反馈。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吃饭后感到困倦、为什么运动员需要补充能量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课。课前,学生需要预习食物中能量的来源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课上,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能量释放过程,并通过数据分析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课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情境创设: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食物中能量来源的思考。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食物中能量释放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食物中能量的来源和释放过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364d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0.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掌握食物中能量的来源,了解能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食物选择和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教学拓展:
(1)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生态农场,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增强环保意识。
(2)组织讲座、科普活动,邀请专家讲解食物中能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关注: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掌握食物中能量的知识。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这一章节,对于刚接触生物学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过程,但对于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转化和利用,尚缺乏系统的认识。此外,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较为新颖。
在此基础上,学情分析如下:
(2)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2)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能量转化过程。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2.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和示意图,详细讲解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转化和利用。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设计一份符合营养均衡的早餐食谱,并分析其中所包含食物的能量来源和释放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7efbb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e.png)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注重小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型,讲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规律,让学生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题目:“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谈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5.教学策略:教师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
2.掌握呼吸作用的定义,了解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
3.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过程。
4.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的传递规律,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5.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食物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公开课教案_2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公开课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9222e7d59b89680203d825e8.png)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测定食物中储存有能量的基本方法,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本质的共性与区别。
2、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气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通过演示,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食物中2、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了解食物中有多少能量,怎么释放出来。
3、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不同的食物中的多少不同。
4、通过简单计算,使学生了解食物热量价的来历。
5、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常识,而且“能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活动“探究食物储存的能量”。
2、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1、活动“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中热量测定仪的制作,如何减少误差的分析。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两个过程相联系。
3、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1、引言: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不仅需要吸收营养物质,而且需要能量。
2、请列举人体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各小组可以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果:跑步、走路、说话、写字、抬头、眨眼……在人体内还有很多我们没想到的一些,如细胞分裂,物质运输等。
3、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讲述:食物除了为我们构建身体提供原料以外,还为我们维持体温和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提问:食物中究竟储存多少能量?食物中的能量又是怎么释放出来的?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是否相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与哪些营养成分有关?学生:食物中含有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有关。
(3)结合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你们准备选择哪两种食物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回答:选花生和核桃,选黄豆和花生,选蚕豆和核桃……(4)从同学们选项的材料看,都是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准备好的热量测定仪拿出来,我们来具体探究一下这些食物中究竟含有多少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
教学目标: 1.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能够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和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相联系。
教学过程:
引入:请同学们列举人体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学生分组讨论)
师:对讨论结果不过多评价,因初一学生没有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知识。
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如运动、学习、思考问题等需要能量,进而引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食物。
问题: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燃烧可以释放出来,燃烧过程需要什么条件?会产生什么物质?
生:燃烧需要氧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师:人体细胞摄取营养物质怎样释放出能量?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能量是否也需要氧气?演示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一)实验步骤:
1.取大小相同的四个集气瓶,分别标号为A、B、C、D。
2.请一学生将A和B瓶置于室外,打开瓶盖,3min后盖上瓶口。
(学生讨论A和B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
)
3.请一学生取一玻璃管依次插入C和D瓶中,通过玻璃管向瓶里连续地呼气数次,然后盖严瓶口。
(学生讨论C和D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含有较多的由肺部呼出的气体。
)
4.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A和C瓶中(如课本P47图),记录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5.分别向B和D中倒入10mL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两瓶中液体的浑浊程度。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二)实验现象(由学生观察后总结):
1.蜡烛在A瓶中比在C瓶中燃烧时间长。
2.D瓶里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讨论:为什么由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而二氧化碳多?(学生分组讨论)师: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
讲述: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生:讨论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意义。
(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还可以维持体温恒定。
)
小结: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作业:思考与练习第1,2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主要是以“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为核心,比较食物在体外、体内释放能量两个过程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归纳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实验现象所吸引,而忽略比较呼吸作用与燃烧过程的异同。
所以,在实验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
实验涉及的化学知识、方法较多,其中的原理不必向学生过多解释,否则容易使学生迷惑,只需要了解实验现象即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