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史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教育衰败表现:1科举制度腐败;2官学名存实亡,私学教育也空疏腐化;3实行思想钳制,大兴文字狱。

教会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一、1840年--1860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开放港口。程度相当于小学,学生大多为贫家子弟,免费上学。代表性学校: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外国人在华设置的最早的女学,实际上也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1896年,国人创办女校)。1853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在福州创办男童寄宿学塾。二、在创办小学的基础上,开始创办教会中学,1860--1875年。这一时期,学校数量增加,学生人数增加。代表性学校:1866年法国天主教在天津创办究真中学;1864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在山东创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三、1875——1900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大学,代表有:东吴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等。

典型教会学校(山东登州文会馆)美国人狄考文于1864年在山东登州创办的,开始叫蒙养学堂,相当于小学程度。1873年,增加设立正斋,其程度相当于中学,此时学校变成小学、中学两级学校。1917年,迁往济南,升格为齐鲁大学。该校创办的早,而且延续时间长,是从小学发展到大学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开设心理课程的学校。课程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宗教,也是核心课;(2)技术内容;(3)西方社会教育内容。

教育组织(了解)

庚款兴学1908年,美国通知清政府可以庚子赔款之半“还赠”中国,1909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外交部商定,用它所退还的庚款作为作为派遣中国赴美留学生之用。规定自拨还赔款之年起,最初四年每年派遣一百名学生赴美留学,自第五年起每年至少续派五十名学生。1911年,在北京设立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美国"庚款兴学"目的并不是要发展中国教育,而是培养效忠于美国的“中国领袖”,以便于“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在知识与精神方面支配中国的形式。在美国之后,其他国家也学着照此办理,自动“退还”部分庚款,开办学校,进行精神侵略,培养在华代理人。1950年,政务院(国务院前身)发布《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构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开始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并将其全部收回自办,把100余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最后的、彻底的、永远的、全部的加以结束。

教会学校教育内容:1宗教内容,也是核心内容2技术内容3西方社

会教育内容。

龚自珍思想主张:1提倡改革;2主张不拘一格用人才;3主张学术为政治服务,著有《治学》:4批八股文,批八股取士,认为八股取士不能选出真正的人才,提出设策的办法选拔人才。

《治学》是反映龚自珍教育思想的论文之一,大约写于1816年,从学术起源角度谈起,自周以上,一代的政治就是一代的学术,所传的道统和所搞的政治实际上是一回事,还谈到培养师儒的教育。此文的中心思想是学术应服务于当代的政治,反对脱离实际,脱离政治的学术。他的这种论断为后来的今文经学派主张经世致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到了启蒙作用。

魏源思想主张;认为要革除清政府腐朽统治,必须革除社会上两大弊病,一是“人心之寐”,一是“人才之虚”。提出要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主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著有《海国图志》,这是中国最早研究世界历史、地理及其他情况的系统著作。

《海国图志》成书于道光年间,是一部世界知识的大型书籍。系统的描述了外国的地理、历史和科技的情况。图文并茂,对开阔中国人的眼界起到了重大作用。此书不仅有助于帮助中国人对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宗教等社会状况各方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今后如何让对付外来侵略的办法,并设专章,论述中国内政、外交、战略战术。此书1854年传入日本,对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起了重要作用。

太平天国教育改革内容:1实行普遍的平等的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女子);2改革教育内容,编辑新教材(教材有《御制千字诏》等,反应太平天国理想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很多封建道德观念);3改革考试制度(1853年特开女科);4文风与文字改革。

洋务教育办学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学堂类型及代表(全面掌握):第一类为方言学堂,即外国语学堂,学习外语为主,培养外交译员。代表有: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在上海设立的广方言馆等。第二类为技术学堂,培养会使用、维修洋机器的人员和通讯人员。代表有1866年的福州船政学堂(1867年1月正式开学,学堂分钱塘、后堂两部,前堂学习法文,学习造船技术;后堂学习英文,学习驾驶技术。1868年8月,船政学堂成立了“艺圃”,或称“艺徒学堂”,学习三年,半工半读性质,可视为我国工厂业余教育的先声),1867年的上海机器学堂等;第三类为军事学堂,培养会使用洋枪洋炮的兵士和军官。1881年成立的天津水师学堂,1890年的南京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张之洞)。军事学堂以天津水师

学堂最早,1881年成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

京师同文馆1862年在北京开设,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同文馆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拔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学生十人。1863年增加法文馆和俄文馆。1866年增设算文馆后,同文馆变成综合性学校,学习年限为八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此校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容闳:是我国最早走出封闭的封建大门,系统接受西方教育先驱的人,是极力提倡西学的启蒙思想家。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资产阶级改良计划和推动西学东渐。他是我国首批官费留学的积极推动着,为我国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之洞思想(全面掌握)张之洞基本教育思想是“中体为学,西体为用”,也叫“旧学为体,新学为用”。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劝学篇里。他指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理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个思想这个思想也是洋务教育的中心,以后又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中体为学,西体为用”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优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弥补中学的不足。

《劝学篇》是张之洞的代表作品,发表于1898年3月维新变法运动即将进入高潮的时期。全书分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共二十四篇,内篇是中学,用以“正人心”,外篇是西学,用以“开风气”。本书对“中体西用”的思想详细阐述,并大肆攻击维新变法思想。此书一出版,便受到清政府的赞赏,慈禧称“此书作者极好极巧”,下令广为刊行,此书也受到外国人的推崇,将其译为英文、法文,以《中国唯一的希望》为名在国外出版。此书的出版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早起资产阶级改良者教育改革主张:1教育改革内容。郑观应认为西方各国“强于学而非强于人”,要想与其“争强”,必须学其所学,认为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字和一些技艺,还要学习其他方面,如民主政体,并认为应该翻译西学,认为需要的是各国之时政(上下议院之立言和各国交涉的文件);居官者考订之书、西方各国家机关企业管理条例、外国教科书。2教育制度改革。郑观应提出较系统的主张,认为把传统的学校书院按照西方国家教育模式改为“文武”两大系统的大中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