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脂酸体外抗肿瘤的活性和机制

合集下载

白桦酯醇对SKOV3肿瘤细胞调亡作用的影响_张广美

白桦酯醇对SKOV3肿瘤细胞调亡作用的影响_张广美

收稿日期:2010-04-21基金项目:黑龙江省2009年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资助项目(YJ SCX2009-174H LJ)作者简介:张广美(196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学。

黄氏强心有效汤煎煮法特殊:先将西洋参一味用净水1250mL (约等于大饭碗之两碗八分),同纳入陶器内,放在炉上煎之(要用中等火候,不可过文过武),煎至1000mL (约等于大饭碗之两碗三分),再下麦冬等三味与西洋参同煎至260mL (约等于大饭碗一碗之六分),去渣,食前温服,或分两次温服,如未服本方之前,曾服其他药剂者,须隔四时半至五时方可服本方。

此药剂于煮沸时,往往有药液从煎药器之口溢出,此时须即将其盖揭去,使药液不致外溢,以免减低药效。

黄氏同时又认为,治疗疾病非全靠药物,亦可凭食养作为辅助。

流行性感冒高热病人宜流质或半流质,每隔3h 可给予适量的米汤、豆浆,多吃水果、蔬菜,禁忌肥腻、腥臊,给予麦粉、米粥、糜烂之鱼、肉等半流食品,待病情稳定后,才逐渐吃普食。

黄省三5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6中医验方,是岭南地区防治流行性感染性发热性传染病特色疗法之一。

半个世纪过去,甲流又在广东乃至全国流行,重新发掘整理名医经验,可以为当今防治甲型H 1N 1流感提供科学借鉴。

参考文献[1]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M ].香港:中华书局,1951:1,2,5.中华中医药学刊白桦酯醇对S KOV3肿瘤细胞调亡作用的影响张广美1,姜 梅2,王春梅2,李文超1(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白桦酯醇对卵巢SKOV 3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白桦酯醇抗肿瘤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M TT 法检测白桦酯醇对SKOV 3的生长抑制率;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 estern b l o t 法检测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白桦脂酸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白桦脂酸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乙醇 、 甲醇等 溶剂 。2 0 0 7年 杨 春华 等用 乙醇提 取悬 铃 木 树 皮中的 白桦脂酸 , 经抽 滤干燥 , 到纯度 为 9 % 以上 的 白 得 5
桦 脂酸结晶 。
3 2 化 学合成 .
实习员, 硕士 , 事农 业工程咨询研 究。 从 次 施用有利于增加产量 ; 平均穗粒 数最多 的为处理 4 千粒重 , 最 大的也为处理 4但处理 4的分蘖不及其他 三个处理 , 而 , 从 收 获穗 数少 ; 处理 3 在穗 粒数和千粒重上 略低于处理 4但 在 , 收获穗 数上明显高于处理 4从 而使其获得 高产 ; , 处理 12在 、
2 3 抗 炎 活 性 .
白桦脂 酸又称桦 木酸 , 一种 五环 三萜 类化 合 物 , 是 广泛 分 布于多种植 物中 , 鼠李科 的酸枣 仁 、 如 桦木科 的 白桦树 皮 、
豆科 的皂角 刺、 蔷薇科 的光皮 木瓜 、 五加 科刺五 加 、 大戟科重
大多数 五环 三萜 类化 合物 都具 有抗 炎活性 。 白桦脂 酸 在较高浓度下具 有温和的抗炎性 , 而且它 们的抗炎性 主要归 因于对非神经基 因路径的抑制 。有 研究表 明 , 白桦脂 酸 的活 性是与糖皮质 激素受体相互作用 的结果 J 。
21 0 0年 7月 第 2 第 4期 3卷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 院学 报
Ju l f el g agV ctnl ntueo cl ia E g er g o ma o in in oao a Is t f o gcl n i ei H o i i it E o n n
24 其 他 生 物 活 性 .
阳木 、 锦葵科木芙蓉花等 。白桦脂酸 最早分离 于生 长在非洲 东部 的 鼠 李 科 常 绿 植 物 ( ip u m uia a L i )的 树 Zz hs a rin a . i t n 皮 … 。在我 国 , 白桦脂酸最 丰富的 自然资 源是 白桦树 。

中兽医防治常见犬肿瘤研究进展

中兽医防治常见犬肿瘤研究进展

中兽医防治常见犬肿瘤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动物,特别是犬和猫等小动物的肿瘤发病率显着上升,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与动物的生活习惯有关,而且在较年长的动物中,犬比猫更易发病,对犬肿瘤疾病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诊断肿瘤的最有效方法是组织病理检查。

本文对中兽医防治常见犬肿瘤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兽医防治;犬;肿瘤;研究引言近年来,宠物临床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包括采用了高剂量仪和MRI,大大提高了宠物临床诊断水平。

在宠物的临床治疗中,超声波是肝脏、心脏和肾脏等器官疾病的初步检测的首选方法。

超声波技术在人类医学能够确定肝脏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同样在兽医临床诊断中使用较为广泛。

超声波与细胞学相比具有创造性和易用性的优势;与其他成像检查(如CT、MRI等)相比。

(1)超声波不需要麻醉,可以观察肝脏组织、肿瘤和其他病灶在清醒状态下的血液流动;(2)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5mm病灶,甚至可以检测到<5mm病灶;(3)超声波可作为某些非磁共振成像病人(如体内的金属起搏器)的另一种诊断方法;(4)超声波成像具有以下特点:无辐射、成本低、速度快、使用方便等。

超声检查在诊断疾病,特别是鉴别肝脏恶性病变或恶性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超声造影在犬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临床诊断中引入了超声成像技术,作为兽医肝病诊断成像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超声波是鉴别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其灵敏度分别为100%和89%。

超声检查在评估伴随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逐渐发展的门静脉压力和血液注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犬身上常见的是肝脏结节,14岁以上的犬身上可见,6岁以上的犬身上可见70%。

肝脏结节的成因包括眼窝、脓肿、室性肝衰竭、原发性肿瘤(肝细胞、胆囊炎、肉瘤、癌)和转移瘤(血管生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发性肝肿瘤不常见,只占犬类肿瘤的1.5%,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是原发性肝肿瘤的2.5倍。

对肝脏损伤的超声评价基于两个重要因素:损伤检测和损伤特征。

白桦酯酸光控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效果研究

白桦酯酸光控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效果研究

白桦酯酸光控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效果研究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然而其治疗目前仍未有很明显的突破。

将纳米技术与药物研发相结合的纳米载药系统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由于近红外(NIR)激光具有极好的组织穿透性和非入侵性,NIR光响应纳米载药系统成为当前纳米药物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研究基于天然植物提取物白桦酯酸(BA)设计合成了近红外光刺激响应的贵金属包覆的载药脂质体,进一步研究了该载药系统的抗肿瘤效果,并深入探究其可能的合成机制和抗肿瘤机理。

课题首先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PEG化BA脂质体,同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脂质体的最优制备工艺。

以谷胱甘肽(GSH)修饰的PEG化BA脂质体为模板,通过晶种生长法构建了贵金属包覆的BA脂质体,用于实现高效的NIR光控药物释放以及协同的化疗-光热治疗联合治疗。

首先,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PEG化BA脂质体的最优制备工艺。

PEG化BA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3.6%。

通过TEM和激光粒度仪对PEG化BA脂质体进行表征,呈现光滑的球形,粒径为142 nm左右。

由AFM检测可得PEG化BA脂质体表现出比较好的刚性,能够增加纳米粒子的稳定性以及血液循环时间。

此外,PEG化BA脂质体在72小时药物释放率为78%,表现出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利用MTT法研究了所有剂型样品与HepG2细胞和HeLa细胞共孵育后的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BA包载到脂质体后展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PEG化BA脂质体具有长期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展现出优秀的长循环和缓释效果。

此外,PEG化BA脂质体对U14荷瘤鼠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其次,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作用,设计合成了三种近红外光刺激响应的载药脂质体,分别为金纳米球壳包覆的BA脂质体(AuNS-BA-Lips)、分枝状金纳米球壳包覆的BA脂质体(BGNs-BA-Lips)和金-钯合金纳米花包覆的BA脂质体(BA-Lips@Pd@Au NFs)。

白桦脂酸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白桦脂酸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白桦脂酸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陈秀玮;王丹云;刘佳;印明柱;娄阁;高颖;康熙熊;张广美【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2(22)4【摘要】背景与目的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是一类白桦树皮中提取的天然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有研究表明白桦脂酸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尚缺乏文献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白桦脂酸体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白桦脂酸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白桦脂酸处理HeLa细胞后发生凋亡的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etemotry,FCM)检测白桦脂酸处理HeLa细胞后诱导凋亡作用及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 C)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分析表明,白桦脂酸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其24、48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20.36、15.45和12.02 μg/mL;白桦脂酸处理HeLa细胞后,Hoechst33258染色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且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Ⅴ/PI双染出现早期凋亡细胞;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经白桦脂酸处理后HeLa细胞的caspase-3、Cyto C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白桦脂酸可显著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Cyto C蛋白的表达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Background and purpose: Betulinic acid, a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isolated from birch bark, has been reported that it could inhibit multiple cancer cells proliferation, but there is no report concerning cervical cancer.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of betulinic acid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 HeLa cells in vitro and its mechanisms.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ory rate of betulinic acid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eLa cells. Apoptosis induced by betulinic acid was detected by Hoechst33258 staining. Apoptotic rate was qua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using Annexin- V /PI dual staining method.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caspase-3 and Cyto C proteins in HeLa cells. Results: Betulinic acid induced HeLa cells apoptosis in a time-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 (IC50) at 24, 48 and 72 h of HeLa cells were 20.36, 15.45 and 12.02 μg/mL, respectively. Typ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in HeLa cells with Hoechst33258 staining after induced by betulinic acid. FCM showed the early apoptotic cells by Annexin- V7 PI staining.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caspase-3 and Cyto C in HeLa cells were both up-regulated after treatment with betulinic acid. Conclusion: Betulinic acid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eLa cells and induce apoptosis through caspase-3 pathway by up-regulating caspase-3 and Cyto C proteins.【总页数】5页(P252-256)【作者】陈秀玮;王丹云;刘佳;印明柱;娄阁;高颖;康熙熊;张广美【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赖氨匹林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张乃菊;陈天平;董淑英;张月林;李筱俊;余美玲;祝晓光2.白桦脂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J], 徐卫东;刘军权;陈复兴;李莹;李凤英;周忠海;费素娟3.尼美舒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杨凤玉;孙海清;张玉荣4.白英甾体皂苷对HeLa细胞增殖的高效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J], 刘淑华;毛晓红;魏仙凤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e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 马晓黎;吴鹏;王蓓蓓;卢运萍;周剑锋;马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桦脂酸的药理活性及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白桦脂酸的药理活性及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白桦脂酸的药理活性及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魏翔;翁希里;董建山;申丹丹;门靖
【期刊名称】《精细化工中间体》
【年(卷),期】2024(54)2
【摘要】白桦脂酸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在医药工业中应用十分活跃。

介绍了白桦脂酸的物化性质和其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抑菌、改善血脂功能、抗糖尿病、抗氧化应激活性、抗焦虑等药理活性。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材、药物制剂、生物细胞等样品中白桦脂酸的分析检测研究进展,以期为白桦脂酸的检测技术及中
药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魏翔;翁希里;董建山;申丹丹;门靖
【作者单位】陕西军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大兴医院;西安万隆制药股份有
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3
【相关文献】
1.莲藕中白桦脂酸的微生物转化及其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2.白桦脂酸制备方法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3.白桦脂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新型
白桦脂酸糖苷化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A549活性5.白桦脂酸衍生物的合成修饰
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桦木酸提取、合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桦木酸提取、合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0年第55卷第丨丨期生物学通报桦木酸提取、合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王悦张强李美秋寇晓涵郑健"(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桦木酸又称为白桦脂酸,是一种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桦树等 多种植物中。

桦木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应激、抗艾滋病病毒、抗菌、抗炎、 抗寄生虫等,并在提高免疫力、调节血糖方面也有一定功效。

综述了桦木酸提取及合成路线,并 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桦木酸合成方法化学修饰药理作用中国图书分类号:Q 58 文献标识码:A桦木酸(betulinic acid ,BA )又称白样脂酸,是 一种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为一种三萜 烯,E 环为五元碳环,C -3位上的羟基为(3-OH ,28 位为羧基,其结构如图1所示。

桦木酸易溶于吡啶、 四氢呋喃,溶于甲醇、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溶剂 中,不溶于水。

桦木酸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 肿瘤、抗氧化应激、抗艾滋病病毒、抗菌、抗炎、抗 寄生虫,并在改善免疫力、调节血糖方面也有一定 功效,且安全性高。

虽然桦木酸广泛存在于桦树 (图2)等多种植物中,但含量较低,水溶性差,因 此,桦木酸提取及合成的相关研究,对肿瘤等疾病 的治疗及生物活性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左:丨.5年生桦树;右:3.5年生桦树 图2 桦树1桦木酸提取及合成桦木酸广泛存在于桦木属植物白桦中,桉树 球、胡芦巴、桑白皮、酸枣仁、杜仲、柿蒂、睡菜叶、 迷迭香、匙萼金丝桃及苹果等植物中也发现桦木 酸的存在。

近年来,在其他植物中也检测到桦木 酸。

徐凌玉等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薄荷提取 得到的天然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方 法鉴定,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桦木酸。

王丽华等[2]检测暴马丁香中桦木酸的含量发现, 枝条中桦木酸质量分数最高,树皮中次之,叶片中 最低。

王宇等[3]利用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从泽兰中 提取并测定了桦木酸含量为(5.31±0.04)mg /g ,高于酸枣仁。

白桦脂酸体外抗肿瘤的活性和机制

白桦脂酸体外抗肿瘤的活性和机制

白桦脂酸体外抗肿瘤的活性和机制王开祥;张慧;郑克岩;田家川;由宇润;孙可;费晓方【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年(卷),期】2009(47)3【摘要】研究白桦脂醇(Betulin)和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 BA)对3种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白桦脂酸诱导MCF-7细胞毒的分子机制. 应用结晶紫染色方法对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进行筛选;应用RT-PCR技术检测MCF-7细胞p21 mRNA, p53 mRNA, 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 结果表明, 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有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且有浓度依赖性;白桦脂酸能够诱导MCF-7细胞凋亡, 并诱导其p21 mRNA和p53 mRNA表达增高, 但对其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无影响.【总页数】6页(P622-627)【作者】王开祥;张慧;郑克岩;田家川;由宇润;孙可;费晓方【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1;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1;国家新药沈阳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沈阳,110021;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79【相关文献】1.柚皮苷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J], 杨慧慧;王秀珍2.水茄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J], 刘森;彭丽雲;朱名毅;高洁;褚德雅;刘津;卢露碧3.N2对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J], 怀自友;黄银久;吴迪;胡少聪;范梦园;陈培培4.TLR3激动剂对体外N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J], 廖春香;安媛媛;车启元;陈亮;龙世棋;王念雪;杨薇;赵星5.TLR3激动剂对体外N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J], 廖春香;安媛媛;车启元;陈亮;龙世棋;王念雪;杨薇;赵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桦脂酸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

《白桦脂酸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

《白桦脂酸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一、引言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eLa细胞是宫颈癌中具有代表性且常用的研究细胞系。

因此,探索有效抑制HeLa 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意义。

近年来,白桦脂酸作为一种天然的化合物,其抗癌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桦脂酸对HeLa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细胞系:人宫颈癌HeLa细胞。

(2)试剂:白桦脂酸、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MTT试剂等。

(3)仪器: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

2. 方法(1)细胞培养及处理:将HeLa细胞培养于DME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白桦脂酸处理细胞。

(2)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桦脂酸处理后HeLa细胞的存活率。

(3)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4)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三、实验结果1. 白桦脂酸对HeLa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白桦脂酸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

当白桦脂酸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表明白桦脂酸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

2. 白桦脂酸诱导HeLa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白桦脂酸处理后,HeLa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

随着白桦脂酸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

这表明白桦脂酸能够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

3. 白桦脂酸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白桦脂酸处理后,HeLa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

其中,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增加,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

这表明白桦脂酸可能通过调节Bax/Bcl-2的比例及激活Caspase-3来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脂酸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白桦酯醇的研究进展

白桦酯醇的研究进展

白桦酯醇的研究进展
范桂枝;詹亚光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2008(39)10
【摘要】白桦酯醇以及由白桦酯醇转化的次级产物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具有镇咳祛痰、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血脂等作用。

更重要的是白桦酯醇、白桦酯酸作为天然药物在抗肿瘤和抗HIV等活性方面显示出了与以往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靶向作用性更强,不良反应较小。

因此,对于新型天然药物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醇的研究已逐步受到研究者的注视,就近年来白桦酯醇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白桦酯醇的生物活性、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等方面的研究追踪前人研究报道,为今后白桦酯醇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4页(P1591-1594)
【关键词】白桦酯醇;制备;合成代谢
【作者】范桂枝;詹亚光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 [J], 刘婧;章海锋;何国庆;李小玲;傅明亮;陈启和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桦树皮中儿茶素和白桦酯醇的含量 [J], 孙宏;张泽
3.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差异分析 [J], 范桂枝;詹亚光;王博;邱磊;刘桂丰;王会仁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桦树皮中白桦酯醇的含量 [J], 张泽;孙宏
5.SNP与K+、Ca2+互作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白桦酯醇累积的初步研究 [J], 黄雅婷;詹亚光;马明媚;范桂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桦脂醇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白桦脂醇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性高于 阴性对照组( P< 0 . 0 5 ) ; 中剂量组在效靶 比为 2 5 : 1 、 5 0 : 1 、 1 0 0 : 1时 , N K细胞杀伤 活性均 同时 高于阴性对照组 和 阳性 对
照组( P< 0 . 0 5 ) ; 高剂 量 组 在 效靶 比 为 2 5 : 1时 , N K细 胞 杀 伤 活 性 高于 阴性 对 照 组 和 阳性 对 照 组 ( P<0 . 0 5 ) 。结 论 : 白桦 脂 醇 通
(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u t r i t i o n , 3 0 2 H o s p i t a l o fP L A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9 ,C h i n a ; 2 D e p a t r en m t f Nu o t r i t o i n a n d F o o d H y  ̄e n e , S c h o o l fP o u b l i c H e a l t h , 五 l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2 1 , C h i n a )
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中、 高剂量组与 阴性对照组 比较差异 亦有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中剂量组胸腺 指数 与 阴性、 阳性对 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中剂量组 T淋 巴细胞转化率 与阴性对照组和 阳性 对照组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低剂量组在效靶比为 2 5 : 1时 , N K细胞 杀伤活性 高于 阳性 对照组 ( P< 0 . 0 5 ) , 在 效靶 比为 1 0 0 : 1 , 杀伤活

新型白桦脂酸糖苷化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A549活性

新型白桦脂酸糖苷化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A549活性
4. Chongqing Wu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ongqing 404700, Chino; 5. French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Sorbonne, Paris 75005, France)
(C21) , 30. 57 ( C16) , 29. 65 ( C15 ) , 27. 38 ( C2),
25.80 ( C12) , 25.48 ( C23 ) , 20.85 ( C11) , 19.65
(C30) , 19. 35 ( C24 ) , 18.27 ( C6) , 16.10 ( C26),
细胞(A549)的
制活性。
1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WFH-203B型三用紫外分析仪;INOVA-400/
500 MHz型核磁共振仪(CDCy 剂,TMS为内
标);FINNI ANLACQ-DECA 型 仪。
!半乳糖、!氨基 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糖、!乳糖,国药集团 对 ,中国药品生
物制
;2,3,4,6-四氨-乙酰基-1-O-D-毗喃
的开
发利 多,制剂 也比
,并且 性
、生物利
、口服难吸收等因素也使其未
应 临床。
的 性和生物
利 ,人们进行
造和衍生物的合成,旨在
获 效、低毒且药理活性显著的化合物。石玮、
Majeed等%18*19&对
进行 修饰,合成
了具有良好抗癌活性的
卩坐衍生物。
Gupta等%20&设计合成
的亚y基衍生
物,并对5

白桦脂酸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白桦脂酸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白桦脂酸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广通,宋开南,张永珍,储呈娇,宋妍,陈婷婷
申请号:CN202010959717.4
申请日:20200914
公开号:CN112142819A
公开日:
202012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类白桦脂酸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成的盐及其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转化技术,对白桦脂酸成功地进行了结构修饰,获得了多个新型化合物,通过体外抗肿瘤细胞试验证实,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

申请人:南通大学
地址:226019 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白桦脂酸在Va24NK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白桦脂酸在Va24NK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白桦脂酸在Va24NK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王经翠;李凤英;徐卫东;王新立【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24(26)2【摘要】目的研究白桦脂酸对Va24NK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从外周血中扩增Va24NKT细胞,同时将不同浓度的白桦脂酸作用于Va24NKT细胞、SW-1990细胞,MTT法检测Va24NKT细胞、SW-1990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NKG2D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桦脂酸作用后NKT细胞中P-ERK1/2、ERK1/2的表达。

结果白桦脂酸浓度在0.125~2μg/mL时能促进Va24NKT细胞的生长(P<0.05),经白桦脂酸诱导后的Va24NKT细胞NKG2D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白桦脂酸在一定浓度下增强Va24NK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作用,白桦脂酸促进Va24NKT细胞生长与ERK1/2通路有关。

【总页数】6页(P9-14)【作者】王经翠;李凤英;徐卫东;王新立【作者单位】邹城市中医院药剂科;邹城益民医院内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白桦脂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2.SNP与K+、Ca2+互作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白桦酯醇累积的初步研究3.sFasL及其受体在双阴性T 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4.白桦脂醇对宫颈癌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杀伤力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5.曲古抑菌素A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胰腺癌细胞株杀伤效果的体外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桦脂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白桦脂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白桦脂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徐卫东;刘军权;陈复兴;李莹;李凤英;周忠海;费素娟【期刊名称】《长治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7)003【摘要】目的: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γδT细胞增殖及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7天的γδT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 h,CCK8法检测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率;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γδT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NKG2D、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活性影响.结果:白桦酯酸浓度在0.013~1.6μg/mL时能促进γδT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γδT细胞PFP、GrB、CD107a、NKG2D IFN-γ和TNF-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γδT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γδT细胞表面PFP、GrB、CD107a、NKG2D的表达和增加γδT细胞IFN-γ和TNF-a分泌有关.【总页数】7页(P161-167)【作者】徐卫东;刘军权;陈复兴;李莹;李凤英;周忠海;费素娟【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 22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97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97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97医院;邹城市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97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2【相关文献】1.Toll样受体4对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骆春艳2.维生素D3衍生物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CD8+杀伤性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J], 罗莉;朱继锋;肖茜3.毒热平注射液体外对小鼠T细胞功能及杀伤FM1感染靶细胞功能的影响 [J], 景姗;顾立刚;周芸;李澎涛4.肿瘤外泌体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J], 樊小源;张丽峰;冷静5.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调节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J], 郝莉莉;刘小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晶;张秀娟;凌莉莉
【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
【年(卷),期】2008(4)1
【摘要】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均是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其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表明,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张晶;张秀娟;凌莉莉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发展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发展中心,黑龙江,哈尔
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发展中心,黑龙江,哈尔
滨,15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
【相关文献】
1.23-羟基桦木酸对B16细胞系的诱导分化作用 [J], 叶银英;何道伟;叶文才;张庆文;赵守训
2.桦木酸及其衍生物23-羟基桦木酸等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J], 叶银英;
何道伟;叶文才;张庆文;赵守训
3.23-羟基桦木酸体外抗恶性肿瘤作用的研究 [J], 叶银英;何道伟;叶文才;张晓奇;赵守训
4.桦木酸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张秀娟;于慧茹;季宇彬;方桂珍
5.桦木酸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诱导KB细胞凋亡的研究 [J], 倪明宇;马莉;吴英良;李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7卷 第3期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Vol.47 No.3 2009年5月Journal of J 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 on)May 2009白桦脂酸体外抗肿瘤的活性和机制王开祥1,张 慧2,郑克岩3,田家川1,由宇润4,孙 可1,费晓方1(1.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1;2.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3.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长春130021;4.国家新药沈阳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沈阳110021)摘要:研究白桦脂醇(Betulin)和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对3种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白桦脂酸诱导MCF27细胞毒的分子机制.应用结晶紫染色方法对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进行筛选;应用RT2PCR技术检测MCF27细胞p21mRNA,p53mRNA,Bcl22mRNA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有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白桦脂酸能够诱导MCF27细胞凋亡,并诱导其p21mRNA和p53mRNA表达增高,但对其Bcl22mRNA和Bax mRNA的表达无影响.关键词: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细胞周期;凋亡中图分类号:Q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489(2009)0320622206Cytotoxi c ity and M olecule M echan is m of Betuli n i c Aci dWANG Kai2xiang1,ZHANG Hui2,ZHENG Ke2yan3,TI A N J ia2chuan1,Y OU Yu2run4,S UN Ke1,FE I Xiao2fang1(1.College of L ife Science,J ilin U niversity,Changchun130021,China;2.D epart m ent of D rug,L iaoning U 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D alian116600,L iaoning Province,China;3.College of Che m istry,J ilin U niversity,Changchun130021,China;4.N ational N e w D rug Safety Esti m ate Center,Shenyang110021,China)Ab s trac t:To investigate the anti2p r oliferative effect of betulin and betulinic acid on3kinds of hu man cancer cells and the mechanis m of betulinic acid induced cyt ot oxicity in MCF27cell line,crystal vi olet dyeing was used t o screen the cyt ot oxicity effect of betulin and betulinic acid in the cancer cells.RT2PCR was operated t o deter m ine the exp ressi on of p21mRNA,p53mRNA,Bcl22mRNA and Bax mRNA.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gr owth of tu mor cells i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betulin and betulinic acid in dose2dependence.The study als o indicates that betulinic acid induces the apop t osis of MCF27cells.So as t o make the exp ressi on of p21mRNA and p53mRNA increased but make the exp ressi on of Bcl22mRNA and Bax mRNA unchanged. Key wo rd s:betulin;betulinic acid;cell cycle;apop t osis中药乌骨藤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M arsdenia tenocissi m a(Roxb.)W ight et A rn.)的干燥藤茎.乌骨藤含有的独特化学成分具有免疫凋节、保肝利尿、败毒抗癌等作用,对胃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具有确切的疗效[122].中药乌骨藤主要含有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等成分[3].研究表明,白桦脂酸具有抗黑素瘤的活性[4];同时,对其他肿瘤,如神经内胚层脑肿瘤、神经胶质瘤等具有药理活性;此外,在抗H I V21感染方面也显示了较高的生物活性[5].但白桦脂酸的抗肿瘤机制目前尚还不清楚,对白桦脂醇收稿日期:2008210227.作者简介:王开祥(1986~),男,汉族,从事抗肿瘤机制的研究,E2mail:wangkaixiang068@.通讯作者:费晓方(1971~),女,汉族,博士,副教授,从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E2mail:f oxf oxcn@.抗肿瘤的活性研究报道也较少.本文筛选了白桦脂醇及白桦脂酸的细胞毒活性,并初步研究了白桦脂酸的抗肿瘤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试 剂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由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实验室从乌骨藤中提取精制,结构如图1所示.其他无机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图1 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的化学结构F i g .1 Che m i ca l structures of betuli n and betuli n i c ac i d1.2 细胞培养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乳腺癌细胞MCF 27和Z R (购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含质量分数为5%的小牛血清(购于北京鼎国公司)和质量分数为2%的谷氨酰胺的RP M I 21640细胞培养液(购于美国GI B CO 公司)培养,培养温度为37℃,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5%.1.3 体外生长抑制实验以104个/孔的密度将细胞接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贴壁后换为含有不同浓度样品的RP M I 21640培养液培养,分别培养24,36,48h 后取出,去除死亡细胞,用结晶紫染色方法[6]为存活的细胞染色,用酶标仪测定染色后细胞在490n m 处的吸光度值A ,按下面公式计算细胞死亡率:细胞死亡率%=(A 490对照-A 490样品)/A 490对照×100%,其中,A 490对照和A 490样品分别为对照孔中和样品孔中细胞在490n m 处吸光度值的平均值.1.4 细胞形态变化及D NA 断片化实验1.4.1 细胞形态变化 以104个/孔的密度将细胞接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再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白桦脂酸的培养液,培养48h 后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1.4.2 DNA 的断片化实验 收集5×106个细胞,用P BS (-)离心洗涤5m in,细胞沉淀用100μL 细胞裂解液(10mol/L Tris 2HCl (pH =7.4),10mol/L E DT A (pH =8.0),质量分数为0.5%的Trit onX 2100)于4℃裂解25m in .12000r/m in 离心20m in,上清液转入另一EP 管中,加入10g/L RNase A (美国Sig ma 公司)溶液4μL,37℃孵育1h .再加入20g/L Pr oteinase K 2μL,37℃孵育1h .加入5mol/L 的NaCl 20μL 和异丙醇120μL (使终浓度为NaCl 0.5mol/L,异丙醇体积分数为50%),-20℃放置过夜.16000r/m in 离心15m in,除去上清液,加入20μL TE 缓冲液(10mol/L Tris 2Hcl (pH =7.4),10mol/L E DT A (pH =8.0))溶解.用质量分数为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1.5 RT 2PCR 实验以105个/孔的密度将细胞接于6孔板中,加入含有质量分数为5%的小牛血清的RP M I 21640培养液培养过夜,再分别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白桦脂酸的培养液,培养48h 后提取总RNA.加入500μL TR lz ol (日本T AK ARA 公司)混匀,室温静置5m in,再加入100μL 氯仿,振荡混匀,4℃条件下12000r/m in 离心15m in,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EP 管中,加入与上清液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静置10m in,4℃条件下12000r/m in 离心10m in,弃去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1mL 清洗沉淀,4℃条件下12000r/m in 离心5m in,弃去上清液,将沉淀于室温下干燥5m in,向沉淀中加入适量DEPC 处理水,使沉淀溶解,用于RT 反应.326 第3期 王开祥,等:白桦脂酸体外抗肿瘤的活性和机制 RT 反应按以下顺序加入试剂(日本T AK ARA 公司RNA PCR Kit (AMV )Ver .3.0试剂盒):MgCl 22μL,10×RT Buffer 1μL,RNase Free d H 2O 3.75μL,d NTP M ixture 1μL,RNase I nhibit or 0.25μL,AMV Reverse Transcri p tase 0.5μL,Random 9mers 或O ligo dT 2Adap t or Pri m er 0.5μL,样品RNA 1μL.按以下条件进行反转录反应:30℃10m in (使用Random 9mers 时,先进行30℃保温10m in,使Random 9mers 达到足够长度,以便在退火时与模板RNA 充分结合),42℃15~30m in,99℃5m in,5℃5m in .按下列组成配制PCR 反应液:5×PCR Buffer 10μL,灭菌蒸馏水28.75μL,TaKaRa ExTaq R HS 0.25μL,上游特异性PCR 引物0.5μL,下游特异性PCR 引物或M13Pri m erM4(反转录使用O ligo dT 2Adap t or Pri m er 时)0.5μL.将上述反应液加入到反转录反应结束后的PCR 反应管中,轻轻混匀.按以下条件进行PCR 反应,预变性:94℃2m in .扩增:94℃30s,55℃45s,72℃45s,35个循环.延伸:72℃,4m in,反应完毕,将样品用质量分数为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引物:β2actin:5′2GTGGGGCGCCCCAGGCACCA Bcl 22:5′2CAGCTGCAGGTG ACG5′2CTTCCTT ATGTCACGCACG ATTTC;5′2ATGCACCT ACCCAGC;Bax:5′2ACCAAG AAGCTG AGCG AGTG p53:5′2CACTG ATTGCT CTT AGGTCT 5′2ACAAAG ATGGT CACGGT CTG;5′2AGTTGCAAACCAACCTG AGG;p21:5′2GTGG ACCTGTCACTGT CTTGT AC5′2CTTCCT CTTGG AG AAG ATCAGC .2 结 果2.1 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图2和图3分别为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对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曲线.经过细胞毒性筛选发现,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均能诱导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He La 细胞和MCF7细胞对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的细胞毒比较敏感,而ZR 细胞敏感度较低.白桦脂酸较白桦脂醇的细胞毒作用强.100mg/L 的白桦脂酸诱导MCF 27细胞48h 后,细胞死亡率达到74%(图3(B )).(A )He La 细胞;(B )MCF 27细胞;(C )Z R 细胞.■24h;●36h;▲48h .图2 白桦脂醇诱导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曲线F i g .2 D ose 2and ti m e 2dependen t i n h i b itory effects of betuli n on the growth of d i ffren t knobblycells(A )He La 细胞;(B )MCF 27细胞;(C )Z R 细胞.■24h;●36h;▲48h .图3 白桦脂酸诱导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曲线F i g .3 D ose 2and ti m e 2dependen t i n h i b itory effects of betuli n i c ac i d on the growth of d i ffren t knobbly cells426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第47卷 2.2 白桦脂酸诱导M CF 27细胞形态变化和D NA 裂解分析为了检验白桦脂酸诱导MCF 27细胞的生长抑制是否与凋亡有关,本文进行了细胞形态学考察.分别用浓度为0,1,10,100mg/L 的白桦脂酸诱导MCF 27细胞,培养48h 后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如图4所示.由图4(A )可见,1mg/L 白桦脂酸诱导48h 后,MCF 27细胞变圆并逐渐从培养瓶壁上脱落下来,如图4(B )所示.10mg/L 白桦脂酸培养48h 后,细胞膜发泡并呈现细胞核迸裂,逐渐形成凋亡小体,如图4(C )所示.100mg /L 白桦脂酸培养48h 后,大部分细胞形成凋亡小体,如图4(D )所示.(A )0mg/L;(B )1mg/L;(C )10mg/L;(D )100mg/L.(A )~(D )放大200倍凋亡细胞;(E )放大400倍凋亡细胞.图4 不同质量浓度的白桦脂酸诱导M CF 27细胞48h 后的形态变化F i g .4 D i fferen t concen tra ti on s of betuli n i c ac i d 2i n duced m orpholog i ca l changes of M CF 27cells after 48h2.3 白桦脂酸诱导M CF 27细胞产生D NA 断片A.0mg/L;B.1mg/L;C .10mg/L;D.100mg/L;E,F .mark .图5 不同质量浓度的白桦脂酸诱导M CF 27细胞48h 后的D NA 裂解F i g .5 D i fferen t concen tra ti on s of betuli n i c ac i d 2i n ducedD NA frag m en t a ti on of M CF 27cells after 48h 细胞凋亡伴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崩裂、微粒消失、细胞膜皱缩、染色质浓缩继而解体,DNA 断裂成100bp 或180bp 的倍增片断,最后形成凋亡小体[7].为进一步验证凋亡现象,本文进行了DNA裂解分析.将质量浓度分别为0,1,10,100mg/L 的白桦脂酸培养液,培养MCF 27细胞48h 后,提取总DNA ,电泳后图谱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细胞DNA 断裂为180bp 倍增的DNA 碎片.2.4 RT 2PCR 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白桦脂酸是否对细胞周期有影响,本文还进行了白桦脂酸诱导MCF 27细胞周期检验点相关蛋白mRNA 表达的研究.RT 2PCR 实验结果表明,白桦脂酸明显诱导MCF 27细胞p53和p21的mRNA 表达增加,但是对Bcl 22mRNA 和Bax mRNA 的表达无影响,如图6所示.A.0mg/L;B.1mg/L;C .10mg/L;D.100mg/L.图6 不同质量浓度的白桦脂酸诱导M CF 27细胞48h 后Bcl 22,Bax,p53和p21m RNA 的表达变化F i g .6 Effects of d i fferen t concen tra ti on s of betuli n i c ac i d on Bcl 22,Bax,p53andp21m RNA expressi on i n M CF 27cell li n e after 48h culture526 第3期 王开祥,等:白桦脂酸体外抗肿瘤的活性和机制 626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第47卷 3 讨 论通过细胞形态学分析及DNA裂解分析表明,白桦脂酸能够诱导MCF27细胞凋亡.本文选择了两个途径进行细胞凋亡的机理[829]研究.一个是与线粒体有关的Bcl22/Bax途径,另一个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p532p21途径.Bcl22/Bax存在于线粒体膜上的蛋白质中.Bax基因高度保守区与Bcl22有广泛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活体中可自动形成同源二聚体.Bax激活诱导细胞凋亡而Bcl22的表达决定细胞的存活.通常Bax和Bcl22形成异源二聚体在细胞中存在,Bax和Bcl22出现的比率决定细胞能否存活.Bax2Bcl22二聚体控制凋亡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Bax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而Bcl22阻止细胞色素C 从线粒体中释放[10].一旦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就会激活Cas pase9活性引起细胞凋亡[11].RT2PCR实验结果显示,Bax和Bcl22的mRNA表达水平均未发生变化,表明白桦脂酸诱导MCF27细胞凋亡与Bcl22/Bax的转录途径无关.p53通过信号转导参与细胞凋亡.外源p53在较高水平的DNA损伤细胞中或野生型p53缺失细胞中触发细胞凋亡[12].凋亡和生长抑制均由p53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依赖激酶的抑制因子p21的转录活性,或作为纺锤体检验点的一部分以确保有丝分裂中二倍体的稳定性完成的[13].对于有DNA损伤的细胞,通过激活p53基因启动p21基因表达.p21是G1/S期限制点的负向调控因子,使细胞周期停止进行DNA修复.p53与DNA序列结合参与一些基因表达的调节,如p53与抑癌基因p21/C I P1 (p21/C I P1基因编码的产物为p21蛋白)启动子特定序列结合启动或刺激p21/C I P1的转录,从而抑制CDKs2cyclins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生长.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可以使含突变型p53的转化细胞生长停滞在G1期,并阻滞转化细胞的基因扩增[14215].这样DNA复制停止进行DNA修复,不能修复者诱导其凋亡.但激活的p53对DNA修复作用不大,当刺激引起DNA损伤而激活p53时,p53的作用主要为诱导细胞生长周期抑制或凋亡[16].细胞周期抑制使细胞内修复机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DNA 修复,避免了DNA损伤不断积累或传给下一代.p21功能障碍导致细胞越过G1期限制点,而激活的p53主要功能是产生细胞周期抑制.RT2PCR结果显示,p53的mRNA表达量升高,而p21的mRNA表达量也升高,因此,可以初步推测p53的mRNA表达量升高,导致了p21的mRNA的表达量增加.表明白桦脂酸诱导MCF27细胞凋亡与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抑制有关.参考文献[1] X I N G W ang2xing,CHE NG Rong2zhen,CHE N B in,et al.D iscri m inati on of Common Confounding Species of W uguteng[J].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2004,18(1):33236.(邢旺兴,程荣珍,陈 斌,等.乌骨藤常见混用品种辨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1):33236.)[2] S UN Jue,SHE N J ian2hua,ZHU M ei2hua,et al.Experi m ental Study on Therapeutic Functi on of“Carcinoma2Eli m inatingI njecti on”on Cell of Hu man Gastric Carcinoma[J].Acta Univ Traditi ons Medicalis Sinensis Phar macol ogiaequeShanghai,2000,14(2):41243.(孙 珏,沈建华,朱美华,等.消癌平对人胃癌细胞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2):41243.)[3] Z HANG Hui,Z HA I Yan2jun,CHU Zheng2yun,et al.Is olati on and I dentificati on of Pentacyclic Triter penoids fr omCaulis M arsdeniae Tenocissi m ae[J].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 m istry,2007,35(9):137721380.(张 慧,翟延君,初正云,等.乌骨藤中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J].分析化学,2007,35(9):137721380.) [4] Pisha E,Chai H,Lee I S,et al.D iscovery of Betulinic Acid as a Selective I nhibit or of Hu man Melanoma That Functi onsby I nducti on of Apop t osis[J].NatMed,1995,1(10):104621051.[5] Holz2S m ith S L,Sun I C,J I N Lei,et al.Role of Hu man I m munodeficiency V irus(H I V)Type1Envel ope in theAnti2H I V Activity of the Betulinic Acid Derivative I C9564[J].Anti m icr ob Agents Che mother,2001,45(1):60266.[6] It oh S,Hatt ori T,Hayashi H,et al.Anti p r oliferative Effect of I L21IsM ediated by p38M it ogen2activated Pr otein Kinasein Hu man M elanoma Cell A375[J].J I m munol,1999,162:743427440.[7] 赵卫红,寿好长,闫福岭,等.细胞凋亡[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7211.[8] WANG Rui 2ying,ME I Zhu 2zhong,DONG Yan,et al .I nhibiti on of Survivin Exp ressi on and I nducti on of Apop t osis ofHe La S3Cells by RNA I nterference [J ].Journal of J 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 on,2005,43(5):6912695.(王瑞瑛,梅柱中,董 燕,等.RNA 干涉抑制存活素表达并诱导He La S3细胞凋亡的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43(5):6912695.)[9] L I Zhao 2fa,XU Xue 2s ong,S UN L i 2wen,et al .Restraint of Pr oliferati on and Sp reading of Hu man Col orectal Cancer CellsS W 480and S W 620by Aqueous Extract of Garlic [J ].Journal of J 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 on,2005,43(5):6872690.(李招发,徐雪松,孙立文,等.大蒜提取液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 W 480和S W 620的增殖和扩散[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43(5):6872690.)[10] Rosse T,O livier R,Monney L.Bcl 22Pr ol ongs Cell Survival after Bax 2induced Release of Cyt ochr ome c [J ].Nature,1998,391:4962499.[11] Srinivasula SM ,Ah mad M ,Fernades 2A lnenri T,et al .Aut oactivati on of Pr ocas pase 29by Apaf 212mediated O ligomeriza 2ti on [J ].Mol Cell,1998,1(7):9492957.[12] Yonish 2Rouach E,Resnitzky D,Lote m J,et al .W ild 2type p53I nduces Apop t osis of M yel oid Leukae m ic Cells That IsI nhibited by I nterleukin 26[J ].Nature,1991,352:3452347.[13] Fukasa wa K,Choi T,Kuriya ma R,et al .Abnor mal Centr os ome Amp lificati on in the Absence of p53[J ].Science,1996,271:174421747.[14] CHE N Jun 2jie,Jacks on P K,KirschnerM W ,et al .Separate Domains of p21I nvolved in the I nhibiti on of Cdk Kinaseand PCNA [J ].Nature,1995,374:3862388.[15] Kagawa S,Fuji w ara T,H izutaeta A,et al .p53Exp ressi on Overcomes p212WAF1/C I P12mediated G 1A rrest and I nducesApop t osis in Hu man Cancer Cells [J ].Oncogene,1997,15:190321909.[16] L I Chi,Thomp s on C B.Cancer:DNA Da mage,Dea m idati on,and Death [J ].Science,2002,298:134621347.726 第3期 王开祥,等:白桦脂酸体外抗肿瘤的活性和机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