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油墨的流变性与印刷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印刷工艺学》ch05印刷油墨的流变性 教学课件
基本流体
由切应力引起的流动称为剪切流动。实验表明,黏性液体的剪 切流动可以分为五种主要的流型。油墨作为黏性液体,在印刷 过程中所表现的流变行为大多在这五种流型之中。图 5-2 所示 为五种流型的流变曲线,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曲线4代表的是牛顿流动,它表明:只要有切应力 τ , 不管它多么 小,在切应力τ的作用下,液体的切变速率 D都瞬间产生,并且 始终与切应力成正比。
基本流体
曲线 B、C 同曲线 4 一样通过原点,同样表明:只要有切应力τ,不管它多么小,在切应力τ的作用下,液 体的切变速率都瞬间产生。但在切变速率产生以后,随着切应力的增加,曲线B代表的流型的切变速率增 加得越来越快;而曲线C代表的流型的切变速率却增加得越来越慢。曲线B代表的流型叫假塑性流动;曲线 C 代表的流型叫胀流型流动。与此相应地,我们把符合假塑性流动规律的流体模型叫假塑性流体;把符合胀 流型流动规律的流体模型叫胀流型流体。 曲线 D代表的是宾厄姆流体的宾厄姆流动:曲线E代表的是塑性流体的塑性流动。这两种流型在前一章介绍 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当作用在流体上的切应力小于或等于某个确定的应力时,流体并不发生流动,这时 切变速率为零;而当切应力大于这个确定的应力时,流体才发生流动,这个确定的应力叫流体的屈服应力或 屈服值。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当流动发生后,宾厄姆流动的切变速率随切应力成比例地增大;而塑性流动的 切变速率却增加得越来越快。
当切变速率较大,τ与D为非线性关系时,对应于某一切变速率的黏度可以用表观黏度ηa和微分黏度来表 示。 表观黏度是连接原点O和给定的切变速率在τ-D关系曲线上的对应点P所作的割线OP的斜率。 微分黏度是过 P点所作的τ-D关系曲线的切线斜率。
黏度与屈服值
图5-4所示为假塑性流体和胀流型流体的黏度,可以看出η0=tana1;ηa=tana2;ηb=tana3。
平版印刷的油墨转移ppt课件
2019/11/25
2
印刷原理及工艺
重点内容
• 1.水墨平衡与油墨乳化 • 2.润湿液的作用及种类 • 3.滚筒包衬的理论与方法 • 4.无水平版印刷
2019/11/25
3
印刷原理及工艺 胶印过程
• 印版空白图文同一平面
• 空白亲水,图文亲油
• 印刷时,先上水后上墨
• 压力作用,图文油墨经 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
13
印刷原理及工艺 4.油墨乳化程 度要适中
• 含水量大,丝头过短,输墨困难, 图文变暗;
• 含水量小,传墨性能差,印刷品 发花。
2019/11/25
14
印刷原理及工艺
二、马丁·西维尔平印模式
• 1.辊子和印版有一定的表面自由能,能 被润湿,空白亲水,图文亲墨;
• 2.油墨和润湿液互不相溶又可混合,油 墨乳化;
43
印刷原理及工艺
2.表面活性剂分类与HLB值
• (1)表面活性剂分类
• 阳离子:水中电离,表面活性基团带正电
• 阴离子:水中电离,表面活性基团带负电
• 两性离子:酸性液中电离,表面活性基团 带正电;碱性液中带负电;中性液不电离 不带电
• 非离子:水中不电离,这种润湿液最合适
2019/11/25
44
2019/11/25
38
印刷原理及工艺
(2)降低水表面张力原理
• 表面活性剂分子一端亲 水(极),一端亲油 (憎水非极)
• 憎水端被排斥到水面浓 集起来
• 对水表面产生引力,削 弱表层分子所受向内拉 力,降低表面张力。
图5-10
2019/11/25
39
印刷原理及工艺 (3)表面活性剂浓度
• 浓度较低时, 分子横向排列, 表面张力降低 少
油墨的基础知识课件
安全与环保措施及建议
使用环保型油墨
加强通风和排气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加强个人防护
开发和应用环保型油墨是减少 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如水性 油墨、UV固化油墨等,这些油 墨不含有机溶剂或使用低毒性 的溶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 影响较小。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 车间的通风和排气设施,减少 有害物质的排放,保障工人的 身体健康。
耐性与稳定性
总结词
耐性与稳定性是评价油墨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详细描述
耐性是指油墨在受到外界作用时的抵抗能力,如耐磨性、耐水性等。稳定性是指油墨在储存和使用过 程中的稳定性,如不分层、不沉淀、不聚合等。耐性和稳定性受到颜料、染料、添加剂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油墨的应用与市场
04
油墨的应用领域
颜料是油墨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决定了 油墨的颜色和遮盖力。
树脂可以粘附颜料粒子并形成粘稠的液 体,使油墨具有一定的粘性和柔韧性。
油墨的配方及调整
油墨的配方是指各原料之间的比 例和用量,根据需要和生产条件
进行调整。
油墨的配方调整可以改变油墨的 性能和用途,如提高遮盖力、调
整粘度、改变干燥速度等。
在配方调整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如生产工艺、使用要求、成本 等,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经
02
在印刷过程中,油墨涂敷在承印 物表面,干燥后形成一层薄膜, 保护图文信息并赋予其色彩和光 泽。
油墨的分类
010203 Nhomakorabea按印刷方式分类
凹版油墨、凸版油墨、平 版油墨、丝网版油墨等。
按干燥方式分类
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渗 透干燥型油墨、挥发干燥 型油墨等。
按用途分类
纸张油墨、塑料油墨、金 属油墨、玻璃油墨等。
印刷油墨知识介绍2精品PPT课件
印刷速度影响油墨的粘性
印刷速度影响油墨的粘性,用于高印刷的轮转油墨这 个性质特别明显,印刷速度增加导致油墨的粘性增大,IR 过大会导致拉纸毛和转印效率低。
IR 18 16 14 12 10 8
每分钟的转数
所以我们在设计油墨的时候,对于高速印刷的轮转油墨 粘性一般均在 3- 6 之间,在四色套印时(湿套印)IR 大小 应根据印刷顺序递减,黑→蓝→红→黄。 如果在四色套印中色序发生变化,会发生逆套印现象后色序 将前色序油墨拉掉,应当调整色序或降低油墨的粘性。
➢ 紫外线干燥型油墨
油墨的固着和干性
油墨的固着和干性 油墨的干燥是指流态的油墨转化为固态的现象
固着:油墨印到纸上,连接料中的溶剂部分向纸的纤维中渗透, 剩下的颜料和树脂固定在纸上,不用强力摩擦,不易沾污印品的 背面,这一阶段称为: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油墨的流动性
定义
一定量的油墨在一定的重力压力下(250克),15分钟油墨 向外扩展的直径(mm),称之为流动度
SR值(DM值) 用平行板粘度仪,一分钟时油墨的铺展半径(直径),即为 该油墨的SR值(DM值)。
流动度
SR
油墨的粘性和流动度与印刷的关系
大
拉纸毛
拉纸毛
拉纸毛、转移不良
网点扩大
适用性范围
IR
脏版 网点扩大、飞墨
脏版
小
大
流动度
转移不良
不下墨 网点不光洁
易乳化
小
油墨的干燥方式
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形成液态的膜层,膜 层经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而成为固态或准固态 膜层的过程称为干燥过程。
印刷原理与工艺教学课件PPT幽默的传输和油墨转移教学培训PPT
墨辊间的接触压力大 墨辊的直径增大
胶辊的温度升高 胶辊的温度升高
供墨不稳
现在的印刷机上,墨辊数量较多,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温度 在所有的供墨辊中,串墨辊的温度升得最高,所以,串墨辊有冷却。
4、卷筒胶印机油墨的分配系统
卷筒胶印机的墨辊数量多于单张纸胶印机
目的:多储存墨量
卷筒纸胶印机:一般3根着墨辊
100-0-0型
第一根着墨辊100%供墨,剩 余两根起匀墨作用
80-10-10型
第一根着墨辊80%供墨,剩 余两根仅供10%,并起匀墨 作用
卷筒纸胶印机(新闻)有的只有2根着墨辊
第三节 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和分配
1、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机理
油墨在辊隙间汇合
油墨开始分裂,在墨层内部形成“空核”
“空核”逐渐长大形成“空洞”
δ7-δ6=100a
δ4
δ6=1/2(δ7+δ5)
δ5=1/2(δ6+δ4) δ4=1/2(δ5+δ2)
δ3=1/2(δ4+δ0+100a) δ2=1/2(δ3+δ1)
δ0+100a
δ1=1/2(δ2+δ0)
δ0+100a=1/2(δ3+δ1)
δ7 δ5
δ2
δ3
δ1
印版滚筒
δ0
传墨辊
δ7=δ0+500a
若印版上的墨层厚度为δΦ,由印版转移 到纸张上的墨层厚度是δ0,则油墨传 输系数β′被定义为 :
'
0
;
0 '
'
0
1
'
1
(1
' );
' 1
2 (1 2 ')
' 2
1
(1
平版印刷的油墨转移ppt课件共116页文档
• ①乳化后的油墨粘度略有下降, 流动性改善,有利于油墨转移;
01.04.2021
13
印刷原理及工艺
②如果没有乳化,会出现:
• a.水滴附在油墨表面,与B接触,图文空 缺、白斑;
• b.水滴逆墨辊而上,生成亲水层,脱墨; • c.水辊墨滴逆水辊而上,传水性能下降; • d.传墨性能差。
01.04.2021
• 3.必要的印刷密度,油墨厚度大约是 1μm;
• 4.油墨和润湿液通过辊子传到印版。辊 子对润湿液和油墨润湿性不同。
01.04.2021
16
印刷原理及工艺
第二节 平版印刷的水墨平衡
• 一、以相体积理论为基础的水 墨平衡
• 二、以表面过剩自由能理论为 基础的水墨平衡
• 三、以场型理论为基础的水墨 平衡
01.04.2021
图5-6
23
印刷原理及工艺
2. γw>γ0
• 在扩散压的作 用下,油墨将 向润湿液一方 浸润,使印刷 品的网点扩大, 空白部分起脏。
图5-6
01.04.2021
24
印刷原理及工艺 3. γw=γ0
• 界面扩散压 为零,润湿 液和油墨在 界面上保持 相对平衡, 互不浸润, 较为理想。
• 水相体积>74%,只能形成 O/W 。
01.04.2021
21
印刷原理及工艺
二、以表面过剩自由能 理论为基础的水墨平衡
• 采用表面张力较低的润湿液, 便有可能用较少的水量实现平 版印刷的水墨平衡。
01.04.2021
22
印刷原理及工艺
1.γw<γ0
• 润湿液将向 油墨一方浸 润,小网点、 细线条消失。
01.04.2021
图5-3
01.04.2021
13
印刷原理及工艺
②如果没有乳化,会出现:
• a.水滴附在油墨表面,与B接触,图文空 缺、白斑;
• b.水滴逆墨辊而上,生成亲水层,脱墨; • c.水辊墨滴逆水辊而上,传水性能下降; • d.传墨性能差。
01.04.2021
• 3.必要的印刷密度,油墨厚度大约是 1μm;
• 4.油墨和润湿液通过辊子传到印版。辊 子对润湿液和油墨润湿性不同。
01.04.2021
16
印刷原理及工艺
第二节 平版印刷的水墨平衡
• 一、以相体积理论为基础的水 墨平衡
• 二、以表面过剩自由能理论为 基础的水墨平衡
• 三、以场型理论为基础的水墨 平衡
01.04.2021
图5-6
23
印刷原理及工艺
2. γw>γ0
• 在扩散压的作 用下,油墨将 向润湿液一方 浸润,使印刷 品的网点扩大, 空白部分起脏。
图5-6
01.04.2021
24
印刷原理及工艺 3. γw=γ0
• 界面扩散压 为零,润湿 液和油墨在 界面上保持 相对平衡, 互不浸润, 较为理想。
• 水相体积>74%,只能形成 O/W 。
01.04.2021
21
印刷原理及工艺
二、以表面过剩自由能 理论为基础的水墨平衡
• 采用表面张力较低的润湿液, 便有可能用较少的水量实现平 版印刷的水墨平衡。
01.04.2021
22
印刷原理及工艺
1.γw<γ0
• 润湿液将向 油墨一方浸 润,小网点、 细线条消失。
01.04.2021
图5-3
油墨的结构及油墨的制造ppt课件
细度会影响到墨膜的光泽及油墨的流变性 能。
油墨太粗会引起堆墨、糊版等弊病,而且 油墨的着色力、色相也都会变差;
油墨太细,则流动性太大,在印刷后还会 流动,这种流动会导致网点扩大,影响印 品质量。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油墨生产厂家都把细 度作为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来对待。
二、油墨细度的测定
方法:国内企业最常用的是刮板细度计法, 用刮板细度计测定颗粒研细程度及分散状况 称为油墨细度,以微米表示。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亲油基团、亲水基团
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表面活性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在颜料表面形成一面较厚的保护 壳即定向缓冲层,增加固体粒子间的排斥,保 持分散体系的稳定。
2、提高连结料的润湿能力 降低连结料的表面张力,使之小于颜料的表面 张力
理想的油墨结构:颜料在表面活性剂的吸 附作用下,形成一个保护壳,表面活性剂 又提高连结料的润湿能力,使颜料能很好 的分散在连结料中,而不会形成絮凝和沉 淀现象。
制取高质量的油墨必须保证两点:
最佳的原材料配置(配方)及最佳的 油墨结构(控制好生产工艺)。
第一节 油墨的结构及稳定性
一、油墨的结构 油墨的基本结构:多相分散体系、混合物。
油墨系统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平衡关系:
(1)液—液 :与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相溶 (2)固—固:颜料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3)固—液:介质材料与颜料颗粒间的相互作
第三节 油墨的制造工艺
• 液状油墨:是简单的液体,它们的流动行为近 似牛顿流体,属于高流动的油墨,最简单的颜 料,连结料包括分散于溶剂中的树脂及添加剂。
如凹印、柔印、喷墨印刷油墨。
• 浆状油墨:油墨黏度高,含有更多的颜料,更 复杂的连结料,因为含有更多的成分,这些油 墨在墨斗中能形成更复杂的结构,导致了流动 行为的复杂性,与牛顿型有很大的差别。
油墨工艺流程技术 PPT课件
Pm +Pn M = 反应性单份子
P = 高份子聚合物 29
曝光加工时油墨化学结构反应 (2)
感光起始剂
R‧
R‧ + CH2=CHCOOR
H
︳
RCH2C‧
︳
COOR
H
︳
RCH2C‧ + CH2=CHCOOR
︳
COOR
HH
︳
︳
R-(CH2C)CH2C‧
︳
COOR
H
H
︳
︳
~ R~CH2C‧ + ~ R~CH2C‧
20N0ov4, /230/0122
後固化加工时油墨化学结构反应 (1):
COOH 树脂 COOH
+ CH2-CH-R
O
COOCH2-CH-R
树脂
COOCH2-CH-R ▏ OH
20N0ov4, /230/0122
防焊油墨涂布方法分类及其特长:
生产性 涂布效能 导通孔显影性 导通孔塞孔能力 线路间气泡问题 细线路上油墨厚度
20N0ov4, /230/0122
丝网印刷 一般 优 一般 良 一般 一般
帘幕涂布 优 良 优 差 优 差
喷墨涂布 良 差 优 差 良 一般
15
【注意事项】
油墨厚度: 标准油墨厚度:10 – 25 微米 (线路面油墨,固化後测量) 适当油墨厚度:15 – 25 微米 (线路面油墨,固化後测量)
20N0ov4, /230/0122
28
曝光加工时油墨化学结构反应 (1)
1. 感光起始:
I
I*
I*
R*
I*
I
2. 开始反应:
R‧+ M
第十二章 油墨的流变特性与印刷适性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件
③ 粘着性过小,分离时墨丝回弹无力,印品网点扩大, 造成图文不清晰。
④ 油墨粘着性与印刷色序不匹配,会使湿叠湿的套色 印刷油墨转移率下降,印品色相失真。
2012.2
印刷材料及适性
Q
20
12-3 油墨的粘弹特性
二、油墨的拉丝性
拉丝性:是指油墨受拉伸作用至断裂时形成丝 状的能力。
丝头:是指从油墨被拉伸成丝到墨丝断开时的 长度,通常用来表征拉丝性的强弱。
b. 油墨的结构。 影响:a. 屈服值过大,油墨流动性差,不易下墨;
b. 屈服值过小,网点起晕、不清晰。
2012.2
印刷材料及适性
Q
6
12-2 油墨的粘滞变性
4. 流变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 述剪切应力τ与剪切速率D 之间关系的曲线。
粘性流体主要有5种典型 的流变曲线:
A. 牛顿流体
B. 假塑性流体
印刷后,附着在承印物上的油墨由于失去外力而粘 度上升,保证油墨不向四周流溢,使印迹固着良好, 则网点清晰、印品鲜艳。
3. 触变性对印刷的影响
触变性过大,会引起送墨不流畅或出现堵墨现象;
触变性过小,则会导致网点不清晰或油墨沉淀、结 块等。
2012.2
印刷材料及适性
Q
11
12-2 油墨的粘滞变性
粘着性与粘度的大小都与油墨的内聚力成正比, 即粘度大的油墨其粘着性也大。
2012.2
印刷材料及适性
Q
18
12-3 油墨的粘弹特性
3. 印刷中影响粘着性的因素
印刷过程中油墨层分离时的速度影响粘着性 的大小。印刷速度快时所表现出的粘着性较 大。
油墨转移时墨层厚度影响油墨粘着性的大小。 印刷中供墨量大时墨层较厚,表现为油墨的 粘着性较大。
④ 油墨粘着性与印刷色序不匹配,会使湿叠湿的套色 印刷油墨转移率下降,印品色相失真。
2012.2
印刷材料及适性
Q
20
12-3 油墨的粘弹特性
二、油墨的拉丝性
拉丝性:是指油墨受拉伸作用至断裂时形成丝 状的能力。
丝头:是指从油墨被拉伸成丝到墨丝断开时的 长度,通常用来表征拉丝性的强弱。
b. 油墨的结构。 影响:a. 屈服值过大,油墨流动性差,不易下墨;
b. 屈服值过小,网点起晕、不清晰。
2012.2
印刷材料及适性
Q
6
12-2 油墨的粘滞变性
4. 流变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 述剪切应力τ与剪切速率D 之间关系的曲线。
粘性流体主要有5种典型 的流变曲线:
A. 牛顿流体
B. 假塑性流体
印刷后,附着在承印物上的油墨由于失去外力而粘 度上升,保证油墨不向四周流溢,使印迹固着良好, 则网点清晰、印品鲜艳。
3. 触变性对印刷的影响
触变性过大,会引起送墨不流畅或出现堵墨现象;
触变性过小,则会导致网点不清晰或油墨沉淀、结 块等。
2012.2
印刷材料及适性
Q
11
12-2 油墨的粘滞变性
粘着性与粘度的大小都与油墨的内聚力成正比, 即粘度大的油墨其粘着性也大。
2012.2
印刷材料及适性
Q
18
12-3 油墨的粘弹特性
3. 印刷中影响粘着性的因素
印刷过程中油墨层分离时的速度影响粘着性 的大小。印刷速度快时所表现出的粘着性较 大。
油墨转移时墨层厚度影响油墨粘着性的大小。 印刷中供墨量大时墨层较厚,表现为油墨的 粘着性较大。
油墨的流变性和印刷专家讲座
P
O
油墨的流变性和印刷
D
第7页
❖ 7、零切变粘度
❖ 当切变速率很低时,假塑性流体表现出牛顿流体性质,用
d
流变曲线初始斜率来表示。
0
d
dD
D0
O
油墨的流变性和印刷
D
第8页
❖ 8、塑性粘度
m
B e
O
油墨的流变性和印刷
❖ 切应力超出屈服值才发 生流动现象为体系塑性 现象
P
D
B
D
第9页
❖ 9、拉伸粘度
d G d
dt dt
❖ 如,在胶印墨丝拉断时
G
❖ 当应力迟缓作用于粘弹性模型,应力作用时间足够长,主要表现为粘 性变形,此时Maxwell方程近似为:
d 0
dt
d
dt
❖ 如,在胶印油墨成丝过程中
油墨的流变性和印刷
第34页
材料松弛时间于所受应力作用时间关系
Gt
0e N
t
0e
➢与应力作用时间相比,松弛时间越长,材料弹性越显著,力学行 为越靠近于固体;松弛时间越短,粘性越显著,力学行为越靠近 于液体; ➢当材料松弛时间一定时,应力作用时间越短,弹性显著;应力作 用时间越长,材料粘性显著,越像液体。
❖ 4、条件粘度
条件粘度是指一定量流体,在一定温度下从要求直径小孔中全部流出 所需时间,用秒表示。
❖ 5、表观粘度
❖ 在非牛顿流体中,流体切变 速率较高,关系为非线性时 所采取粘度。
油墨的流变性和印刷
a
D
Q P
O
D
第6页 D
❖ 6、微分粘度
❖ 在非牛顿流体曲线上某一点,其切线斜率即为此点微分粘度。
浅谈油墨的流变性
对 流 体 的 任 何 部 分 来 说 , 速 度 梯 度 为 D: 其
Ⅱ
, 于 由
图 二 流 变 曲线 示 意 图
一
3 一 2
囊 _
广东 印刷栏
2非牛 顿 流体 .
2. 服 值 屈
凡 是 剪切 J 与剪 切 速 率 I 间 的 关 系 不 服 从 式 1 立力 )之
流 层 之 间 的 剪 切 应 力 T 超 过 某 一 极 限 时 ,流 体 才 开 始 产 生 相 对 流 动 , 着 剪 切 速 率 D 增 加 , 度 减 小 ; 流 流 体 随 牯 胀
的 特 点 是 , 要 有 剪 切 应 力 T, 管 它 有 多 么 小 , 剪 切 只 不 在 应 力 的作 用 下 , 体 的 剪 切 速 率 D 会 瞬 即 产 生 。 在 剪 切 流 但 速 率 产生 后 , 着 剪 切 应 力 的 增 加 , 切 速 率 D 增 加 越 来 随 剪
T =rD / 1. 3
、
近 代 流 体 的分 类
流 体 是 流 变 学 研 究 的对 象 之 一 。近 代 流体 是 根 据 其 在 一 定 温 度和 剪切 应 力作 用下 表现 出 来 的特 性 ,划 分 为
牛 顿 流 体 和 非 牛 顿 流 体 两 大 类 。 假 设 一 个 流 体 被 限 制 在
速 率 , 式 ( ) 义 : 由 2 1定
2. 1
触 变 性 流 体具 有 时 间 效 应 ,表 现 为 当剪 切 速 率 I )为
一
定 值 且 保 持 恒 定 不 变 时 , 切 应 力 与 应 力 的作 用时 间 t 剪
非牛 顿 流体 的粘 度 , 依 赖 于 剪 切 速 率 。在 剪 切 速 率 都
油墨技术资料 ppt课件
(颜料型) IR黑FLAT★new
优点 红外线透过率高 可视光部分的黑度很高 不易发生颜色渗透现象
可视光部分的透过率比较固定
(染料+颜料型)
IR黑OL★new (染料型)
红外线的透过率高,可视光领域的 遮光性好
渗透现象发生的易难顺序 OL>FLAT>NX≒BN>改A
缺点 因为染料的原因易出现颜色渗透现象 因为染料的原因易出现颜色渗透现象 红外线透过率低下 含卤(氯) 因为染料的原因易出现颜色渗透现象
因为染料的原因易出现颜色渗透现象
PPT课件
5
IR油墨的种类和应用
HF 1000 系列油墨:玻璃 HF 1400N 系列油墨:玻璃 HF GV3 系列油墨:玻璃 HF MOL/COL 系列油墨:PC,PET,PMMA HF HSD 系列油墨:PC,PET,PMMA HF BMR-S 系列油墨:PC,PMMA HAC系列油墨:PC,PMMA
PPT课件
8
影响IR 油墨透光率和印刷平整性的因素
网版目数 溶剂添加比例(稀释率) 印刷速度(调试设备参数) 刮胶硬度 油墨配方
PPT课件
9
调整IR 油墨透过率和颜色的基本步 骤和准则
改变印刷方式来调整油墨的透光率和颜色深浅 ①网版目数 ②溶剂添加量 ③调整刮刀的角度
在油墨中加入配方母色来调整油墨透光率和颜色 深浅,色相
c :若颜色浅且淡,加入四色的基础上,还可能需要 加入黑色染料(在有黑色染料的调色品中)。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1、油墨使用前用搅拌机进行低速搅拌,使用时应严 格添加稀释剂和硬化剂的比例。
2、网版使用T-350、T-380或T-420为佳,目数太低 印刷容易出现气泡、桔皮、平滑性不良等问题。
优点 红外线透过率高 可视光部分的黑度很高 不易发生颜色渗透现象
可视光部分的透过率比较固定
(染料+颜料型)
IR黑OL★new (染料型)
红外线的透过率高,可视光领域的 遮光性好
渗透现象发生的易难顺序 OL>FLAT>NX≒BN>改A
缺点 因为染料的原因易出现颜色渗透现象 因为染料的原因易出现颜色渗透现象 红外线透过率低下 含卤(氯) 因为染料的原因易出现颜色渗透现象
因为染料的原因易出现颜色渗透现象
PPT课件
5
IR油墨的种类和应用
HF 1000 系列油墨:玻璃 HF 1400N 系列油墨:玻璃 HF GV3 系列油墨:玻璃 HF MOL/COL 系列油墨:PC,PET,PMMA HF HSD 系列油墨:PC,PET,PMMA HF BMR-S 系列油墨:PC,PMMA HAC系列油墨:PC,PMMA
PPT课件
8
影响IR 油墨透光率和印刷平整性的因素
网版目数 溶剂添加比例(稀释率) 印刷速度(调试设备参数) 刮胶硬度 油墨配方
PPT课件
9
调整IR 油墨透过率和颜色的基本步 骤和准则
改变印刷方式来调整油墨的透光率和颜色深浅 ①网版目数 ②溶剂添加量 ③调整刮刀的角度
在油墨中加入配方母色来调整油墨透光率和颜色 深浅,色相
c :若颜色浅且淡,加入四色的基础上,还可能需要 加入黑色染料(在有黑色染料的调色品中)。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1、油墨使用前用搅拌机进行低速搅拌,使用时应严 格添加稀释剂和硬化剂的比例。
2、网版使用T-350、T-380或T-420为佳,目数太低 印刷容易出现气泡、桔皮、平滑性不良等问题。
印刷油墨.pptx
油墨
➢颜料的遮盖力 指颜料遮盖底色,使它不再显透的能力,它是透明度的相反 表示。
颜料折射率/连接料折射率=1 颜料为透明
>1 颜料不透明,显示了遮盖力
遮盖力还取决于对光的吸收程度与分散度。 ➢颜料的密度 g/cm3,对油墨的稳定性及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油墨的遮 盖力很大程度取决于颜料的体积, 而不是质量,故颜料的密度也称视比容。颜 料粒子越细,表面积越大,分散度越高,遮盖力越好,体系越稳定。
(1)干性油连结料
它是由不同种类,不同分子量的植物油完全混合的单相体系,各组分 有不同的作用,或加速干燥,或提高膜韧性,或提高膜光泽等。
① 氧化油 即连结料是植物油径加热氧化聚合而成,工艺是先由蒸汽加热到
70℃,再通入空气,然后升温到150℃,保温至所要的粘度即可。 ② 聚合油 • 即将干性油经加热从非共轭结构转为共轭结构; • 不同的植物油也可由共轭支链端相互反应而形成聚合体的。
油墨及其样本
4.1 油墨的组成与分类
油墨
主剂 助剂
色料
颜料 染料
连结料 干燥性调整剂 流动性调整剂 色调调整剂 其他助剂
包含无机颜料、有机 颜料
包括水溶性、油溶性、 醇溶性染料等
包含植物油、矿物油、有 机溶剂、水、天然树脂、
合成树脂、沥青等
包含撤粘剂、稀释剂、增稠剂、 冲淡剂、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 等
油墨
1.连结料的性质与要求
印刷中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其中连结料与颜料会立即固 着在一起,连结料将颜料包复起来,覆盖于其中,综合起来可以说油 墨在印刷中所体现的优点,即流动性、成膜性、粘结性、干燥性很大 程度都取决于连结料。某种意义说,连结料的结构种类会直接影响油 墨的性质。
1.碘值
如何理解和掌握印刷油墨的流变性
种 类 型 的 油 墨 中 有 的 是 静 电 力 的 优 势 , 有 的 是 范 德
华 引力 的优 势 ,它们 均 可 与 阻碍 力 达 到平 衡 ,形成 油 墨 内部 的 网 状 力 ,油 墨 内部 便 处 于 絮 凝 状 态 ( 如
图6 ,即 一 种 疏松 的颜 料 粒 子相 互连 结 而 成 的 网状 ) 结 构 , 油 墨 处 于 静 止 状 态 时 可 以 保 持 这 种 结 构 的 稳
② 颜料 与 填 充量 的用 量对 同一种 连 结 料来 说 ,
颜 料 和 填 充 料 的 用 量 比 例 越 大 , 制 成 的 油 墨 粘 度 越 大 , 但 颜 料 和 填 充 料 的 用 量 在 油 墨 中是 有 限度 的 。
流 体 间 的 速 度 变 化 率 ,又 称 为 剪 切 速 度 或 切 变 速
般 地 , 当 塑 性 流 体 开 始 流 动 所 需 的 最 小 切 应
力 叫 做 屈 服 值 ,通 常 用 T 0 示 。 而 总 的 切 应 力 为 表 T ,切 变 速 率 为 D,则 T — T0 的 切 应 力 就 是 产 生 后
和保 持 流体 流动 的 力。
高 低 是 由颜 料 及 连 结 料 的 种 类 、 性 能 、 二 者 的 应 用
下 降 ,反之粘度 上升 。
2 )非 牛 顿 流 体 与 屈 服 值 当 我 们 认 识 了 牛 顿 流 体 后 , 那 末 , 对 于 非 牛 顿
当 切 应 力 用 达 因 /平 方 厘 米 表 示 , 切 变 速
熟
2 2 . D 9 -
设 备 器 材
流 体 的 概 念 也 就 更 加 清 楚 了 。 如 果 一 种 流 体 受 到 外 力 作 用 后 并 不 立 即 开 始 流 动 , 只 有 当 外 力 达 到 一 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非牛顿流体:凡不符合牛顿流体的称为非牛顿流体,高分子的熔体与 浓溶液均属此类。
❖ 特点是:粘度随剪切力,剪切速率而变,不是常数。 ❖ 流动曲线上与某一切变速率相对应的点与原点相连直线的斜率。 ❖ 流变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称为该切变速率下的稠度ηc。
三、各种流型的流变曲线(τ-D关系曲线 )
τ
E
D
A:牛顿型流动(流体)
D
第三节 油墨的触变性
❖ 定义 ❖ 油墨的触变性对于印刷工艺的意义 ❖ 触变性产生的机理 ❖ 影响触变性的因素 ❖ 油墨流变曲线的滞后现象
❖ 一、定义
❖ 流体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网状结构被破坏粘度下降,除去外力时又恢复 网状结构,粘度上升。这种随外力变化而引起结构变化的可逆过程, 即凝胶和溶胶互变的现象称为触变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流体称为触变 流体。胶印油墨是典型的触变性流体。
剪
切 应
kDn (n 1)
力
流动指数
O
剪切速率
❖ 其表观粘度为:
a
kDn1
D
❖ 3、胀流型流体
❖ 当流体受到一点外力的作用即可发生流动,但切变速率增加的比例比 切应力少。也称剪切变稠流体。其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剪 切 应 力
O
剪切速率
❖ 4、塑性流体
❖ 当流体所加的外力大于它的屈服值后,流体才开始流动,且其切变速 率增加得比切应力增加得快。
剪 切 应 力
O
速度梯度
水、甘油 为牛顿流体
照相凹版油墨等较 稀的油墨
❖ 2、假塑性流体
❖ 当流体受到一点外力的作用即可发生流动,但切变速率与切应力不成比 例,切变速率增加的比例比切应力多。其表观粘度和微分粘度随剪切速 率的升高而降低,称剪切变稀流体。
❖ 假塑性流体的流变方程(幂律流动)为:
流动系数
τ0
B
B:假塑性流动(流体)
A
C
C:胀流型流动(流体)
D:宾哈姆流动(流体)
E:塑性流动 (流体)
0
D
除A之外,B、C、D、E均为非牛顿流体。 通常,胶印油墨为宾哈姆流体,雕刻凹版油墨为胀流型流体。
❖ 1、牛顿流体:
➢ 指在任何小的外力作用下即能流动的流体,其流动的速度梯度(D) 与所加的切应力的大小成正比。
ND N m2s(Pa•s)剪切流动图
f 1
N
流动 度
❖ 2、运动粘度 N m2 s
为流体的质 量密度
❖ 3、相对粘度
❖ 相对粘度为流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条件下标准液体的绝对粘度之比。
❖ 4、条件粘度
条件粘度是指一定量流体,在一定温度下从规定直径的小孔中全部流 出所需的时间,用秒表示。
❖ 5、表观粘度
❖ 二、粘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剪切黏度
❖ 牛顿粘度/动力粘度/粘性系数/绝对粘度 ❖ 运动粘度 ❖ 相对粘度 ❖ 条件粘度 ❖ 表观粘度 ❖ 微分粘度 ❖ 零切变粘度 ❖ 塑性粘度 ❖ 拉伸粘度
y ❖ 1、牛顿粘度
D V dV (X)d F
Y dY Y t dt
对于牛顿流体,
NDN
dV dY
U v
0
O
剪切速率
胶印和铅印油墨
分子 间的 滑移
❖ 2、双电子层理论
❖ 3、架子理论
❖ 四、影响触变性的因素
❖ 针状和片状的颜料粒子比球状颜料粒子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些; ❖ 颜料粒子在油墨中所占的体积比越大,油墨的触变性也越大; ❖ 颜料和连接料之间润湿能力强,油墨的触变性较小。
胶质油
稀释油
m
B e
O
❖ 切应力超过屈服值才发 生流动的现象为体系的 塑性现象
P
B
D
D
❖ 9、拉伸粘度
❖ 在拉伸流动中,拉应力与拉伸应变速率之比。
t
•
•
d
dt
拉伸流动
❖ 三、油墨的屈服值
❖ 屈服值:使油墨产生变形所需要的最小的剪切应力。记为 0
0 D0 流体不产生变形
0
流体产生变形
F
第二节 各种流体及其流变曲线
❖ 牛顿流体 ❖ 假塑性流体 ❖ 胀流型流体 ❖ 塑性流体 ❖ 宾哈姆流体
❖ 一、流体的分类
牛顿流体 பைடு நூலகம்体
非牛顿流体
假塑性流体 胀流型流体 塑性流体 宾哈姆流体
❖ 二、液体的流动性质
❖ 牛顿流体:符合牛顿流动定律的流体都称为“牛顿流体”,小分子液 体与高分子的稀溶液属于此类。
❖ 其特点:流动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粘度即是该直线的斜率, 粘度不随剪切力和剪切速率的大小而改变,是一个常数。
剪 切 应 力
0
O
剪切速率
❖ 5、宾哈姆流体
❖ 当流体所加的外力大于它的屈服值后,流体才开始流动,且其切变速 率和切应力成正比。
剪
切
应
力
0
理想的宾哈 姆流动曲线
O
剪切速率
❖ 实际上的宾哈姆流体曲线
宾哈姆流体
宾哈姆流体
的屈服值
剪
的塑性粘度
切
应 力
pDB ' B
m
B e
O
0
剪切速率
' B
p
B
第11章油墨的流 变性与印刷
第一节 油墨的黏滞性
❖ 一、油墨的黏度
y
F
U
层与层之 间的内摩
擦力
v
f21
f12
剪切流动图
f12、f21液 体的一对内
摩擦力
❖ 油墨的黏度的含义: ❖ 指油墨流动时的黏滞程度,它是表征流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力大小的量度。 ❖ 油墨的黏度主要取决于油墨的连接料特性和颜料颗粒的大小、含量及其在连
❖ 二、油墨的触变性对于印刷工艺的意义
❖ 若触变性太大,输送行程易产生塞流堵墨; ❖ 在分配行程中,触变性有助于油墨的均匀化和转移传递; ❖ 在转移行程中,触变性有助于网点清晰、结实。
❖ 三. 触变性产生的机理 ❖ 1、宾哈姆流体理论
❖ 宾哈姆流体理论 ❖ 双电子层理论 ❖ 架子理论
剪 切 应 力
❖ 在非牛顿流体中,流体的切
变速率较高,关系为非线性
Q
时所采用的粘度。
P
a
D
O
D
D
❖ 6、微分粘度
❖ 在非牛顿流体曲线上某一点,其切线的斜率即为此点的微分粘度。
P
O
D
❖ 7、零切变粘度
d ❖ 当切变速率很低时,假塑性流体表现出牛顿流体的性质,用
流变曲线的初始斜率来表示。
0
d
dD
D0
O
D
❖ 8、塑性粘度
接料中的分散状态。
❖ 黏度对印刷影响: ❖ 粘度在印刷中至关重要,受自身结构、环境温度、作用力时间、剪切力及速
度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如每小时2万印的轮转胶印油墨,其粘度应 在10~30Pa•s范围,若粘度太小,在高速运转下会产生墨丝断裂形成“飞墨” 现象。 ❖ 相同印数下,纸张结构松软的油墨粘度应低一点,纸张结构紧的要求油墨粘 度高一点。否则松软纸用高粘度油墨,将把纸粘坏,产生拉毛现象。 ❖ 粘度对流动性有影响,粘度高,流动性会差些,这主要取决于颜料粒子的形 状与分散度。
❖ 特点是:粘度随剪切力,剪切速率而变,不是常数。 ❖ 流动曲线上与某一切变速率相对应的点与原点相连直线的斜率。 ❖ 流变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称为该切变速率下的稠度ηc。
三、各种流型的流变曲线(τ-D关系曲线 )
τ
E
D
A:牛顿型流动(流体)
D
第三节 油墨的触变性
❖ 定义 ❖ 油墨的触变性对于印刷工艺的意义 ❖ 触变性产生的机理 ❖ 影响触变性的因素 ❖ 油墨流变曲线的滞后现象
❖ 一、定义
❖ 流体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网状结构被破坏粘度下降,除去外力时又恢复 网状结构,粘度上升。这种随外力变化而引起结构变化的可逆过程, 即凝胶和溶胶互变的现象称为触变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流体称为触变 流体。胶印油墨是典型的触变性流体。
剪
切 应
kDn (n 1)
力
流动指数
O
剪切速率
❖ 其表观粘度为:
a
kDn1
D
❖ 3、胀流型流体
❖ 当流体受到一点外力的作用即可发生流动,但切变速率增加的比例比 切应力少。也称剪切变稠流体。其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剪 切 应 力
O
剪切速率
❖ 4、塑性流体
❖ 当流体所加的外力大于它的屈服值后,流体才开始流动,且其切变速 率增加得比切应力增加得快。
剪 切 应 力
O
速度梯度
水、甘油 为牛顿流体
照相凹版油墨等较 稀的油墨
❖ 2、假塑性流体
❖ 当流体受到一点外力的作用即可发生流动,但切变速率与切应力不成比 例,切变速率增加的比例比切应力多。其表观粘度和微分粘度随剪切速 率的升高而降低,称剪切变稀流体。
❖ 假塑性流体的流变方程(幂律流动)为:
流动系数
τ0
B
B:假塑性流动(流体)
A
C
C:胀流型流动(流体)
D:宾哈姆流动(流体)
E:塑性流动 (流体)
0
D
除A之外,B、C、D、E均为非牛顿流体。 通常,胶印油墨为宾哈姆流体,雕刻凹版油墨为胀流型流体。
❖ 1、牛顿流体:
➢ 指在任何小的外力作用下即能流动的流体,其流动的速度梯度(D) 与所加的切应力的大小成正比。
ND N m2s(Pa•s)剪切流动图
f 1
N
流动 度
❖ 2、运动粘度 N m2 s
为流体的质 量密度
❖ 3、相对粘度
❖ 相对粘度为流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条件下标准液体的绝对粘度之比。
❖ 4、条件粘度
条件粘度是指一定量流体,在一定温度下从规定直径的小孔中全部流 出所需的时间,用秒表示。
❖ 5、表观粘度
❖ 二、粘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剪切黏度
❖ 牛顿粘度/动力粘度/粘性系数/绝对粘度 ❖ 运动粘度 ❖ 相对粘度 ❖ 条件粘度 ❖ 表观粘度 ❖ 微分粘度 ❖ 零切变粘度 ❖ 塑性粘度 ❖ 拉伸粘度
y ❖ 1、牛顿粘度
D V dV (X)d F
Y dY Y t dt
对于牛顿流体,
NDN
dV dY
U v
0
O
剪切速率
胶印和铅印油墨
分子 间的 滑移
❖ 2、双电子层理论
❖ 3、架子理论
❖ 四、影响触变性的因素
❖ 针状和片状的颜料粒子比球状颜料粒子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些; ❖ 颜料粒子在油墨中所占的体积比越大,油墨的触变性也越大; ❖ 颜料和连接料之间润湿能力强,油墨的触变性较小。
胶质油
稀释油
m
B e
O
❖ 切应力超过屈服值才发 生流动的现象为体系的 塑性现象
P
B
D
D
❖ 9、拉伸粘度
❖ 在拉伸流动中,拉应力与拉伸应变速率之比。
t
•
•
d
dt
拉伸流动
❖ 三、油墨的屈服值
❖ 屈服值:使油墨产生变形所需要的最小的剪切应力。记为 0
0 D0 流体不产生变形
0
流体产生变形
F
第二节 各种流体及其流变曲线
❖ 牛顿流体 ❖ 假塑性流体 ❖ 胀流型流体 ❖ 塑性流体 ❖ 宾哈姆流体
❖ 一、流体的分类
牛顿流体 பைடு நூலகம்体
非牛顿流体
假塑性流体 胀流型流体 塑性流体 宾哈姆流体
❖ 二、液体的流动性质
❖ 牛顿流体:符合牛顿流动定律的流体都称为“牛顿流体”,小分子液 体与高分子的稀溶液属于此类。
❖ 其特点:流动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粘度即是该直线的斜率, 粘度不随剪切力和剪切速率的大小而改变,是一个常数。
剪 切 应 力
0
O
剪切速率
❖ 5、宾哈姆流体
❖ 当流体所加的外力大于它的屈服值后,流体才开始流动,且其切变速 率和切应力成正比。
剪
切
应
力
0
理想的宾哈 姆流动曲线
O
剪切速率
❖ 实际上的宾哈姆流体曲线
宾哈姆流体
宾哈姆流体
的屈服值
剪
的塑性粘度
切
应 力
pDB ' B
m
B e
O
0
剪切速率
' B
p
B
第11章油墨的流 变性与印刷
第一节 油墨的黏滞性
❖ 一、油墨的黏度
y
F
U
层与层之 间的内摩
擦力
v
f21
f12
剪切流动图
f12、f21液 体的一对内
摩擦力
❖ 油墨的黏度的含义: ❖ 指油墨流动时的黏滞程度,它是表征流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力大小的量度。 ❖ 油墨的黏度主要取决于油墨的连接料特性和颜料颗粒的大小、含量及其在连
❖ 二、油墨的触变性对于印刷工艺的意义
❖ 若触变性太大,输送行程易产生塞流堵墨; ❖ 在分配行程中,触变性有助于油墨的均匀化和转移传递; ❖ 在转移行程中,触变性有助于网点清晰、结实。
❖ 三. 触变性产生的机理 ❖ 1、宾哈姆流体理论
❖ 宾哈姆流体理论 ❖ 双电子层理论 ❖ 架子理论
剪 切 应 力
❖ 在非牛顿流体中,流体的切
变速率较高,关系为非线性
Q
时所采用的粘度。
P
a
D
O
D
D
❖ 6、微分粘度
❖ 在非牛顿流体曲线上某一点,其切线的斜率即为此点的微分粘度。
P
O
D
❖ 7、零切变粘度
d ❖ 当切变速率很低时,假塑性流体表现出牛顿流体的性质,用
流变曲线的初始斜率来表示。
0
d
dD
D0
O
D
❖ 8、塑性粘度
接料中的分散状态。
❖ 黏度对印刷影响: ❖ 粘度在印刷中至关重要,受自身结构、环境温度、作用力时间、剪切力及速
度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如每小时2万印的轮转胶印油墨,其粘度应 在10~30Pa•s范围,若粘度太小,在高速运转下会产生墨丝断裂形成“飞墨” 现象。 ❖ 相同印数下,纸张结构松软的油墨粘度应低一点,纸张结构紧的要求油墨粘 度高一点。否则松软纸用高粘度油墨,将把纸粘坏,产生拉毛现象。 ❖ 粘度对流动性有影响,粘度高,流动性会差些,这主要取决于颜料粒子的形 状与分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