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资料: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71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明白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实践本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本事,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2、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我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昨日,教师和小朋友一齐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头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齐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适宜?(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
(4)测量教室的长。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学生讨论,得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能够帮忙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我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进取性。
]二、探索新知(一)认识1千米的长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苏教版⼩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苏教版⼩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的图⽚,引导学⽣初步感受千⽶在⽇常⽣活中的应⽤,进⽽产⽣认识千⽶的⼼理需求。
在此基础上,向学⽣介绍千⽶。
这⾥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千⽶是⼀个长度单位,⽽且是⼀个较⼤的长度单位;第⼆,指明了它的应⽤范围,作为⼀个较⼤的长度单位,千⽶通常被⽤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第三,千⽶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法。
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再引导学⽣思考“1千⽶有多长”这个核⼼问题,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步明确:10个100⽶是1000⽶,就是1千⽶。
即:1千⽶=1000⽶。
这样教学,有利于学⽣充分利⽤已有的知识和⽇常⽣活经验,在掌握千⽶基本含义的同时,初步形成对1千⽶实际长度的体验。
最后,再要求学⽣联系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试着说说“⼤约⼏圈是1千⽶”,帮助他们从不同⾓度丰富对1千⽶实际长度的体验。
教学⽬标: 1、在具体的⽣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1千⽶的长度观念,能进⾏千⽶和⽶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些有关千⽶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的应⽤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
教学难点:建⽴1千⽶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的长度单位? 学⽣互相⽐划并说说1⽶、1分⽶、1厘⽶、1毫⽶的长度。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练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以及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熟练运用换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直尺、米尺、千米模型。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PPT上的图片,图片上有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路旁边的里程碑上写着“50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里程碑上的‘50千米’是什么意思吗?”2. 例题讲解:教师拿出千米模型,向学生解释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米的长度。
然后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实际问题解决。
例如:“一辆汽车行驶了30千米,请问它行驶了多少米?”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互相解答疑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千米的认识板书内容:1千米 = 1000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换算:(1)2千米等于多少米?(2)500米等于多少千米?2. 实际问题解决:小明家到学校距离是8千米,他骑自行车去学校需要20分钟。
请问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千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掌握较好。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千米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具体的活动理解千米的大小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尺子、活动卡片、数字卡片。
2.学生准备:教科书和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标注的距离单位“千米”,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千米是什么意思。
2.引入(10分钟)教师出示尺子,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线,然后使用尺子测量这条线的长度,并告诉学生这条线的长度是多少米。
然后,教师出示活动卡片,上面写有不同长度的线段(例如3米、5米、10米),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并找出与之相等的线段。
3.探究(2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上面写有不同长度的线段,例如1千米、2千米、3千米,学生使用尺子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并与之前测量的线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1千米等于1000米。
然后,教师出示一张地图,标注上一条长为1千米的线段,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在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关系,并找出其他千米线段在地图上的位置。
4.拓展(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距离单位,例如米、千米、公里,通过比较这些距离单位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城市到城市的距离等,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距离单位进行表示。
5.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帮助学生总结认识千米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比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理解千米的大小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发现不同距离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积极探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教案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教案一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
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篇1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干脆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通过探讨、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篇2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长度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通过尺子去测量,但1千米的长度既不行能用手去比划,测量的难度也非常大,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有哪些长度单位,并让学生按肯定的依次排列这些长度单位。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些填长度单位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如橡皮擦4(),学校跑道一圈长400(),东莞到广州的距离大约是70(),回顾学问,并引出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接着,我通过三处设疑:“为什么用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1千米有多长呢?”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更好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忱。
不足:1千米究竟有多长,你能否详细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以后应增设这样环节,从学生最熟识事物动身,这样能够更简单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1.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
距离的感知:①感受并目测100米,建立10个100米是1000米,即是1千米。
②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即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根底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才能和合理推理的才能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才能。
3.浸透数学知识来于生活理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假如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拟适宜?测量教室的长度呢?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间隔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老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拟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你们想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
学生汇报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老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间隔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间隔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间隔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记忆进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1. 引言《千米的认识》是一篇关于长度单位千米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对此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一次互动活动,使学生能够: - 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 能够准确使用千米进行计量; - 能够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转换。
3. 教学内容3.1. 千米的定义和意义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展示实际应用中的千米单位,如描述长途汽车行驶距离、测量长江长度等。
3.2. 千米的计量方法接下来,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测量实践活动,使用千米尺测量教室、校园等距离,并让学生发现千米是千分之一的单位。
3.3.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比较和转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我们设计了练习题和游戏,让学生进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4. 教学策略4.1. 任务导向学习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任务,如教室测量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4.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3.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展示了一些有关千米的图像和实际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价5.1. 学生态度和反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学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许多学生认为通过实践和游戏活动,增加了他们对千米的理解和掌握。
5.2. 学习成绩教学活动后进行的测验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千米进行计量,并能够进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6. 反思与改进6.1. 学习活动设计不够多样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更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千米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千米的概念,学会千米与米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学会千米与米的换算。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说的公里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千米的概念。
2. 新知学习:(1)认识千米:千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之一,符号为km。
1千米等于1000米。
(2)千米与米的换算:通过实例讲解千米与米的关系,让学生了解1千米=1000米,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实地测量一段距离,然后转换成千米,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讨论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公路的长度、城市的距离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
4. 小结作业:(1)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千米的概念和千米与米的换算方法。
(2)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千米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千米与米换算的能力。
同时,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以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
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
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学情与教材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
……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生答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生答师:那用分米做单位?用米作单位?生答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
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课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1、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书上4页四幅图)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26页)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xx步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
10 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看着眼前的这份教案,很容易发现它与其他教案的不同,因为修改的痕迹特别多,也写得特别详细。
的确,当知道有人来听课时,准备得会更充分。
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迫使自己对课做深入的思考。
《认识千米》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这也是我在备课时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在课前,我了解到学校最里圈的跑道正好是100米,所以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走一圈,对1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一个铺垫。
为了知道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是1千米,我利用数步子和计时间两种方法实际走一走,从中我也体会一下1千米的长度究竟有多长。
此外,我在电子地图上找到学校周围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了解它们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说明:在试上时,有孩子猜测学校到某一地方是1千米,由于我也不知道有多远,不好判断。
后来有老师提醒我,可以在电子地图上量距离,这让我豁然开朗。
)上课的流程分为四个部分: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二、初步感知1千米。
在交流和观察有关“千米”的图片时,让学生体会在计量路程或铁路、公路、河流等比较长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三、认识1千米。
先了解100米有多长,再了解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估计1千米长度的方法;四、巩固练习。
以书上的练习为主,补充了一些判断题。
最后介绍了一些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整节课上得还算顺畅,只是最后有关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没有来得急介绍。
课后,听课教师对我的课进行评析,让我对这节课和自己教学本身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反思,总结如下:1、要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出示有关“千米”的图片时,要指导孩子去观察图中关键的信息。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的认识贾禄山教学目标知识: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千米=1000米能力: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
能估计多远是1千米创新: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德育: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一、复习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做一做: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2)、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4)、2米=()分米(5)、60厘米=()分米二、新授1、导入新课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2)出示运动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3)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即1千米=1000米。
(4)出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图,推出“千米”概念。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c、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四、练习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数学课本宽17();学校操场长250();成人3小时行15()。
2、填空。
3千米=()米7千米=()米9000米=()千米8000米=()千米四、总结(略)五、作业第72页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千米篇二:《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 7、8页例4、例5 2.教材编写特点: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建
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二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获
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二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简
单换算。
教具准备:米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千米”
昨天中午,解老师领着大家沿着操场的跑道走了几圈?(5圈)你们感觉累不累?
是啊,解老师说你们走了大约15分钟呢,想知道你们一共走了多少米?
我知道,(课件出示)学校的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现在你可以算算吗?
怎样算?200X5能口算出得数么?200X5 = 1000米你们看,我们花了15
分钟走了5圈,竟然走了近1000米呢。
解老师想告诉你们,1000米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1千米。
(板书:1 千米)
千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一(课件出示,学生读课题)认识千米。
二、认识千米
1.由米入手,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要我们来好好研究一下。
看,(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大家把手伸出来比一比,
1米有多长?
(把米尺摆到学生手上,让学生比一比)
想一想,如果有2个小朋友像这样手拉手站在一起,是几米?
如果有10个小朋友像这样站在一起,是几米?
如果有100个小朋友像这样站在一起,是几米?100米有多长呢?
我们一起看下,学校的百米跑道就知道了?
课件出示100米的跑道。
课件一段一段地出示100米直到1000米。
小结:10个100米是1000米。
1000米就可以表示成1千米。
它们表示的长度是相等的(划上二”),但是它们所用的长度单位相同么?
1千米的单位是...(用彩色粉笔在千米”下面划线),1000米的单位是…(用彩色粉笔在米”下面划线)千米是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个等式。
听起来单位好像是一样的,谁能想到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学生想到用停顿将数字与单位隔开的方法区分)让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再读一次。
2.结合生活实际,感受1千米的长度。
生活中1千米大约有多远呢?
(1)先在学校里看看吧。
(课件出示)我们前面说到了跑道。
我们学校的跑道大约200米一圈,(课件出示)如果是250米一圈,多少圈是1千米?
市体育场的跑道是400米一圈,要走多少圈,是1千米呢?
为什么是两圈半?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2)让我们走出学校去看看吧
如果从我们学校出发,到达前面的铁路线,大约是1千米。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三、千米的实际应用
1 •千米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那么,你在哪里见过用千米”来表示长度呢?
的确,千米常常被用来(课件出示)计量路程,所以我们常常在这些地方见到千米。
(展示P.44上四幅图)
2.千米的其他表示方式
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知道,(课件出示)千米可以用符号“ km表示,你们在本子上写一遍。
千米也叫做公里。
同时,(课件出示)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3.千米的应用举例
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长江、青藏铁路、润扬大桥。
四、发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P.46第4题。
这些长度单位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需要来做
出适当的选择。
2.日记片断,改错。
如果选择不适当,就会闹笑话了,来看一个日记片断。
(略)
这个片断里,用到了几次长度单位,它用的正确吗?你们自己先看一看。
从大家的笑声里,看来确实有些不对的地方,让我们依次来看看。
我们使用长度单位的时候,千万不能像他这样,一定要用的准确,适当
3 •计算铁路路线的长度。
(课件出示)这是华东地区的铁路路线图,看,图上标志出了哪几个城市?从上往下说一说。
图上已经标示出了两段路程的长度,找一找。
(1)(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2)(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根据从南京到上海的路程大约是300千米, 估算从南京到济南大约是多少千米?
怎样估计呢?打开书,和你的同桌小声的讨论一下,找出合适的方法,看哪些同学最先算出答案。
说一说方法,让学生到屏幕前指一指,比划比划。
再算一算。
(如果有不唯一的答案,一定要引导学生确定一个最佳的。
)
(3)(课件出示)第三个问题: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自己估一估?再请学生上来指一指,比划比划。
(4)(课件出示)镇江离南京大约64千米,你能在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如果沿着铁路线,从镇江出发,你想去哪个城市旅游?算一算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在书上写一写。
五、总结,课后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了1千米二1000米。
除了千米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把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排队么?(板书)
课后作业:走一段大约是1千米的路程。
(想一想,用方法可以知道所走路程大约是1千米?)
教学反思: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也不能用眼睛去目测,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二是要结合生活中比
较熟悉的路段(直线型)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
于是,我带着学生沿着操场的跑道走了7圈,课上还结合教材内容列举了如果是200米、250米、400米一圈的跑道,多少圈是1千米?”这些填空,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其次,在制作课件时,特意绘制了一幅我们学校附近的路线示意图,因为那些都是学生
最为熟悉的线路,大部分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些路线上往返,所以更能使他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当然,课后有老师指出,如果能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受,那就更好了。
这处细节,我在课前确实没有考虑到,十分遗憾。
细节决定成败,我十分认同这句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细节问题考虑得周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