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 中国建筑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ppt课件
信息与传媒与建筑设计最密切的就是各个地 区电视台及影视制作的有关建筑。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
隋唐洛阳由隋代杨素、宇文恺负责营建。唐 初曾一度废除东都,后不久又恢复,并建造 上阳宫。
隋代洛阳是新建城市,地势平坦,所欲布局 整齐。由于是陪都,规模比长安略小,皇城、 宫城、里坊、街道都相应缩小。宫城也不居 中,偏于西北角,以别于首都规制。
洛阳北依邙山,洛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城,宫城皇城 位于西北高地,占最有利位置,宫城的轴线向南正 对龙门。
长安城内庙宇很多,名家壁画也很多,但戏 场很少。以慈恩寺看戏场最为著名。
风景区只有曲江一处。
街道虽宽,但全是土路,大雨后泥泞不堪, 唯有从宰相府到大明宫前这一段路面铺沙子, 称为沙堤。
街旁种植槐树,开排水沟,沟外就是高而厚 的坊墙。因此长安城内的街道两边全是一望 无际的槐树行列和夯土墙。
整个建康城按地形布置的结果形成了不规则 的布局,而中间的御街直向南,可直望城南 牛首山,作为天然的阙,其它道路都曲折。 可见地形对城市布局起明显的作用,也是建 康城市规划的特色。
四、隋大兴与洛阳建设
隋文帝开始建都城仍利用汉长安旧址,后在 旧城西南龙首山南面选了一块地方建造新都。
先造宫城,次造皇城,最后筑外郭罗城。
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明堂 和太学。
市场集中在城东洛阳小市和城西洛阳大市两处,外 商则集中在南郭门外的四通市,靠近四通市有接待 外国人的夷馆区。
洛阳城中宫苑、御街、城壕、漕运等用水主 要是依靠谷水,因为谷水地势较高,由西北 穿外郭与都城而注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城前 铜驼御道两侧的御沟,再曲折东流出城,注 于阳渠、鸿池陂等以供漕运。
长干里是秦淮河南岸最著名的吏民居住里巷。 它北面乌衣巷是士族累世聚居之地。 一般居民和市场,多在秦淮河两岸。 市场多而分散,对居民是较方便的。
中国建筑史课件
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国建筑的沿革》课件
统到现代
中国建筑特点: 地域性、民族
性、时代性
中国建筑未来 发展趋势:绿 色建筑、智能 建筑、生态建
筑
中国建筑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中国文 化的传播和交
流
第四章
引言
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历史悠 久,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建筑文化丰 富,包括宫殿、 寺庙、园林、民 居等多种类型
中国建筑具有独 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对称、均衡、 和谐等
中国建筑与自然 环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紧密 结合,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体 系
阐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 革和发展历程
目的在于让听众了 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风格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的分析,了解中国建筑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国际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 谐统一
高技派风 格:强调 高科技、 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 应用
解构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结 构的解构 和重组
绿色建筑 风格:强 调环保、 节能和可 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和技术
智能建筑:利用 现代科技,实现 建筑智能化,提 高居住舒适度和 便利性
隋唐时期:以 木结构建筑为 主,如隋唐长 安城、大雁塔, 体现了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特点。
宋元时期:以 园林建筑为主, 如宋代园林、 元代园林,体 现了宋元时期 的文化、艺术 和生活特点。
明清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如故宫、天坛, 体现了明清时 期的政治、文 化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中国近代建筑沿 革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私家 园林的代表
中国建筑特点: 地域性、民族
性、时代性
中国建筑未来 发展趋势:绿 色建筑、智能 建筑、生态建
筑
中国建筑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中国文 化的传播和交
流
第四章
引言
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历史悠 久,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建筑文化丰 富,包括宫殿、 寺庙、园林、民 居等多种类型
中国建筑具有独 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对称、均衡、 和谐等
中国建筑与自然 环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紧密 结合,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体 系
阐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 革和发展历程
目的在于让听众了 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风格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的分析,了解中国建筑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国际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 谐统一
高技派风 格:强调 高科技、 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 应用
解构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结 构的解构 和重组
绿色建筑 风格:强 调环保、 节能和可 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和技术
智能建筑:利用 现代科技,实现 建筑智能化,提 高居住舒适度和 便利性
隋唐时期:以 木结构建筑为 主,如隋唐长 安城、大雁塔, 体现了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特点。
宋元时期:以 园林建筑为主, 如宋代园林、 元代园林,体 现了宋元时期 的文化、艺术 和生活特点。
明清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如故宫、天坛, 体现了明清时 期的政治、文 化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中国近代建筑沿 革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私家 园林的代表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136
PPT学习交流
137
PPT学习交流
138
PPT学习交流
139
PPT学习交流
140
PPT学习交流
141
PPT学习交流
142
PPT学习交流
143
PPT学习交流
144
PPT学习交流
63
PPT学习交流
64
• 三国、两晋、南北朝: 佛教建筑的出现: 佛寺建筑:以塔为主,塔院寺;“舍宅为寺”,佛殿式;
PPT学习交流
65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PPT学习交流
66
PPT学习交流
67
PPT学习交流
金 厢 斗 底 槽
68
PPT学习交流
69
PPT学习交流
70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100
PPT学习交流
101
PPT学习交流
102
• “子胥乃使相土尝水, 象天法地,建筑大城, 周围四十七里,陆门 八,以象天八风。水 门八,以法地八聪。 筑小城,周十里,陵 门三。” 《越绝书·吴 地传》记载的八座水 陆城门,为阊、胥、 巫(“平”)、齐、娄、 匠(“相”)、盘、蛇 (居南)门
• 象天法地:天人 合一
PPT学习交流
110
PPT学习交流
111
PPT学习交流
112
PPT学习交流
113
PPT学习交流
114
PPT学习交流
115
PPT学习交流
116
PPT学习交流
117
PPT学习交流
118
PPT学习交流
119
PPT学习交流
120
PPT学习交流
121
PPT学习交流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中国建筑史课件
使用环保、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中国建筑史 ppt
唐朝宫殿
唐朝斗拱
宋:(960年—1279年)
• 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具更进步,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 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绚烂而富 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 殿、台、楼、阁。 •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 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 《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 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高 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原始建筑河姆渡遗址干阑式
黄河流域木骨泥墙建筑
奴隶社会的建筑
• (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 夏代的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及河南淮阳平粮台有所 发现。有人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之一——斟郇的遗址。 • (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纯熟程度, 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述的历史。建筑技术明显提高。著名遗址有:① 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时的嗷都。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早商宫 殿建筑,可能是成汤都城——西毫的遗址。其中一号宫殿最大,是我 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二号宫殿是一更为完 整的廊院式建筑(二里头宫殿遗址,近来列入夏代,存疑)。③黄陂盘 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平行排列三座殿堂。可能是商代某一诸侯 国的宫殿。④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出两座庭院式建筑。 ⑤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中国考古界 多年来对殷墟做过细致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它的宫殿、墓葬等已有 较清楚的认识。它的建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 说明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它的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达十几米,四 出羡道,有很多殉葬的人与物。安阳殷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建筑史 - 课件-第一讲
2.陈 薇: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中的前导性突破——近年来中国建筑 研究评述,《华中建筑》1989(4)。
3.王贵祥: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世界建筑》1997.2。 4.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建筑师》64期。 5. 陈 之 华 : 关 于 建 筑 史 的 研 究 和 教 学 的 随 想 , 《 建 筑 师 》69 期 ,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建筑史
• 作为建筑研究和发展的需要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 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 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 史的最大意义。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为什么研究中国 建筑史》(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学习目的:掌握人文信息在建筑中的积存、表达 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意义的古代技术。
弗莱彻 《建筑史》 一书中的 建筑之树
在中 世国 界建 建筑 筑 史 中 的 地 位
西方人眼中的历史传统建筑 与非历史传统建筑
晚清中国大臣对西方高楼的一个有趣观点
参考阅读文献
0.郭湖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发展概况,《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 集》,1986。
1.余 健:从中国建筑史研究引文分析的初步结果看其学科的发展趋 势,《建筑师》37期。
世画作有《雪溪图》、《孟浩然 马上吟诗图》、《雪山图》等。 著有《王右丞集》。
清溪渔隐图 李 唐
全卷描绘钱塘一带山区雨后景色,绿树浓覆,坡泥湿翠,溪水湍流,前端有一村 翁垂钓江苇间。此图用阔笔湿墨画树、坡地、石块,用劲细流畅的线条写水流、 芦苇,用重笔焦刻画人物、板桥、渔舟和木屋。画面粗中有细,纵中有涩,重中 有轻,使人感到力的运行的节奏美。
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渠
韩 国 庆 州 鲍 石 亭 流 觞 渠
3.王贵祥: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世界建筑》1997.2。 4.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建筑师》64期。 5. 陈 之 华 : 关 于 建 筑 史 的 研 究 和 教 学 的 随 想 , 《 建 筑 师 》69 期 ,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建筑史
• 作为建筑研究和发展的需要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 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 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 史的最大意义。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为什么研究中国 建筑史》(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学习目的:掌握人文信息在建筑中的积存、表达 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意义的古代技术。
弗莱彻 《建筑史》 一书中的 建筑之树
在中 世国 界建 建筑 筑 史 中 的 地 位
西方人眼中的历史传统建筑 与非历史传统建筑
晚清中国大臣对西方高楼的一个有趣观点
参考阅读文献
0.郭湖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发展概况,《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 集》,1986。
1.余 健:从中国建筑史研究引文分析的初步结果看其学科的发展趋 势,《建筑师》37期。
世画作有《雪溪图》、《孟浩然 马上吟诗图》、《雪山图》等。 著有《王右丞集》。
清溪渔隐图 李 唐
全卷描绘钱塘一带山区雨后景色,绿树浓覆,坡泥湿翠,溪水湍流,前端有一村 翁垂钓江苇间。此图用阔笔湿墨画树、坡地、石块,用劲细流畅的线条写水流、 芦苇,用重笔焦刻画人物、板桥、渔舟和木屋。画面粗中有细,纵中有涩,重中 有轻,使人感到力的运行的节奏美。
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渠
韩 国 庆 州 鲍 石 亭 流 觞 渠
最新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ppt课件
南北朝以后,都城及州县城设鼓楼、谯楼,供报 时或报警之用。
从元大都开始,在城市居中地区建造高大的钟楼 与鼓楼。
北京钟楼
北京鼓楼
西安钟楼(明)
西安钟楼鸟瞰
西安鼓楼鸟瞰
7.城市排水: 汉长安——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 唐长安城——在街道两侧挖土成明沟
明代,设沟渠供排泄雨水,并设有街道厅专司疏浚挑挖 之职。 清代,设街道厅和值年沟渠河道大臣,负责内城沟渠。 8.城市规模宏大:面积与人口都居世界前列。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我国境内已发现原始社会城址30余座。 技术上:采用夯土筑成。
城址中存有大面积的夯土台,推测为统治者的 居住地和活动场所。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 城、湖北盘龙商城、安阳废墟中还具有成片的宫殿 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
城市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
方式(隋大兴城) 改建或有山丘河流的城市——根据地形随宜变通,
不拘轮廓的方整和道路网的均齐。 城市道路宽度≤150m,宋以后砖石路面广泛应用
于南方城市。 4.居民的娱乐场所: 南北朝至唐 多依靠佛教寺院及郊区的风景区。
名胜和私家园林也是春游的胜地。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东京清明时节市民到郊
外春游的盛况。 戏场单独成立“瓦肆”,包括各种技艺在内。
意义: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承继了曹魏邺城以来近 400年都城建设的经验,正式完成了三城相套的格局, 对后来的隋唐长安和洛阳城均有很大的影响。
三、南朝建康的建设
建康位于今南京市,东依钟山,北枕玄武湖,西 北濒长江,东、南有青溪和秦淮河环绕,形势险要,历 来有“龙蟠虎踞”之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 朝都建都于此。
从元大都开始,在城市居中地区建造高大的钟楼 与鼓楼。
北京钟楼
北京鼓楼
西安钟楼(明)
西安钟楼鸟瞰
西安鼓楼鸟瞰
7.城市排水: 汉长安——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 唐长安城——在街道两侧挖土成明沟
明代,设沟渠供排泄雨水,并设有街道厅专司疏浚挑挖 之职。 清代,设街道厅和值年沟渠河道大臣,负责内城沟渠。 8.城市规模宏大:面积与人口都居世界前列。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我国境内已发现原始社会城址30余座。 技术上:采用夯土筑成。
城址中存有大面积的夯土台,推测为统治者的 居住地和活动场所。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 城、湖北盘龙商城、安阳废墟中还具有成片的宫殿 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
城市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
方式(隋大兴城) 改建或有山丘河流的城市——根据地形随宜变通,
不拘轮廓的方整和道路网的均齐。 城市道路宽度≤150m,宋以后砖石路面广泛应用
于南方城市。 4.居民的娱乐场所: 南北朝至唐 多依靠佛教寺院及郊区的风景区。
名胜和私家园林也是春游的胜地。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东京清明时节市民到郊
外春游的盛况。 戏场单独成立“瓦肆”,包括各种技艺在内。
意义: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承继了曹魏邺城以来近 400年都城建设的经验,正式完成了三城相套的格局, 对后来的隋唐长安和洛阳城均有很大的影响。
三、南朝建康的建设
建康位于今南京市,东依钟山,北枕玄武湖,西 北濒长江,东、南有青溪和秦淮河环绕,形势险要,历 来有“龙蟠虎踞”之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 朝都建都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城南面两侧又各建小城两座,宰相住东城,刺史 住西城;
频临长江有石头城为重要军事堡垒; 外郭始终是竹篱,沿秦淮两岸居民稠密,篱门甚多。
建康山丘起伏,不便于作方整的居住区,而 只能是自由式街巷布置。
长干里是秦淮河南岸最著名的吏民居住里巷。 它北面乌衣巷是士族累世聚居之地。 一般居民和市场,多在秦淮河两岸。 市场多而分散,对居民是较方便的。
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一带,西临长江,北 枕后湖,东依钟山,形势险要,风物秀丽。
地形属于丘陵区,多起伏,众山布列于城北 及城西一带。
有秦淮河贯于城南,青溪流于东,玄武湖卫 于北。
城市布局,从东晋到陈,基本上相沿用。
宫城位于都城北侧; 官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道向南延伸;
居民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区,邸 宅多分布在青溪、潮沟两岸;
所在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 城和外郭城;
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 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 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
一、汉长安建设
汉长安市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其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 的主要宫殿。
二、北魏洛阳城建设 北魏洛阳城是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 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较平坦,自北向南
有坡度向下。 宫城偏于京城之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 官署、太庙、社稷和灵太后所营建的永宁寺9层木
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明堂 和太学。
市场集中在城东洛阳小市和城西洛阳大市两处,外 商则集中在南郭门外的四通市,靠近四通市有接待 外国人的夷馆区。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新建城市; 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新建城市: 原来没有基础,基本上是平地起城。 早期主要是先秦时期许多诸侯城和王城; 后期主要是明中都凤阳。
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汉以后的都城较多采用这种方法。 这类都城有两种情况:
长安城的街道有八街、九陌的记载。
通向城门的8条主干道即八街,这些大
街都分成3股道,用排水沟隔开来,中间一道
是皇帝专用的御道——驰道。
街旁植槐树、榆树、松树、柏树等树木。
街道都是土路,无路面,排水沟通至城 门,有砖石砌筑的涵洞,以排泄雨水。
汉长安城的另一特点是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 置了7座城市——陵邑,以长安为中心成为了 一个城市群。也出现了古代罕见的陵城。
城中河道除秦淮河通长江可输四方贡赋外, 又由秦淮河引运渎直达宫城西侧的太仓,供 应皇室各种物资。
在青溪北源放玄武湖水入城注青溪和运渎, 以保证漕运和城濠用水。
在湖侧作水窦,通水入华林园天渊池,引至 殿内诸沟,殿内诸沟谁常环回不息。
都城御道5里多,两侧有高墙,夹道开御沟, 沟旁植槐树、柳树;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
市模式。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
1、对于都城选址历朝都很重视,首先要保证饮用 水,此外还要供应苑囿用水和漕运用水。
2、古代都城为了保护统治者安全,有城郭的设置。
3、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用以南北方向为主的 方格网布置,这是由建筑物的南北向布置延伸出来 的。
一种是新城建成后,旧城废弃不用,如隋大 兴;
一种是是旧城继续使用,新旧城长期共存, 如元大都。
旧城基础上扩建: 如明代南京和北京;
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旧城基础,为新都服务, 投入少而收效快。
每个都城必须根据其特定的需要与客观 条件来确定其建设模式。
都城的建设特点:
一切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
洛阳城中宫苑、御街、城壕、漕运等用水主 要是依靠谷水,因为谷水地势较高,由西北 穿外郭与都城而注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城前 铜驼御道两侧的御沟,再曲折东流出城,注 于阳渠、鸿池陂等以供漕运。
北魏洛阳城内的树木也是很多的,谷水所经 两岸多植柳树。
城市道路是不规则方格网。
三、南朝建康建设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
本章要点
概说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地方城市建设
第一节 概说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 统治机构; 手工业和商业区; 居民区。
古代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 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这是第一城市发展高潮。
宫墙内侧种石榴,殿庭和三台三省都列种槐 树,宫城外墙城濠边种橘树。
城内击鼓报时,在宫城端门上置二大鼓,中 午饭时和早晚开闭门之司辰,夜间又击之报 更。
整个建康城按地形布置的结果形成了不规则 的布局,而中间的御街直向南,可直望城南 牛首山,作为天然的阙,其它道路都曲折。 可见地形对城市布局起明显的作用,也是建 康城市规划的特色。
4、城市居民娱乐场所,从南北朝到唐代多依 靠佛教寺院以及郊区风景区。
5、我国古代都城绿化很重视,北方以槐、榆 为多,南方则柳、槐并用。
6、随着城市建筑密度不断提高,城市防火问 题也突出起来。
7、对城市排水作出合理处理。
第二节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中国古代都城地域选择有一个有西向东 推移的趋向。
这一代居民稠密;
向北经横桥去渭北的横门,正对未央宫 正门,又是去渭北各地的咽喉,所以这一带 街市特别热闹。
汉武帝在长安西南上林苑开挖了周围40 里的昆明池,以蓄南山之水,作为城市供水 和漕运用的水源,还可以在池中训练水军。
池水一方面由西南入城,经未央宫中的 沧池后再经明渠屈曲向东出城;
一方面分支注入沿城的漕渠而再向东注 入郑渠,和黄河相通,即便漕运,又可供农业 灌溉。
汉武帝时,在长安大兴宫殿、苑囿、明堂、 坛庙等建筑,长安建设达到极盛时期。
由于长安是利用原有基础逐步扩建的, 而且北面靠近渭水,因此城市布局不规则, 主要宫殿未央宫偏于西南侧,正门向北,直 对横门、横桥,形成一条轴线。
长安城每面都有3座门,其中东面靠北
的宣平门是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口,所以
频临长江有石头城为重要军事堡垒; 外郭始终是竹篱,沿秦淮两岸居民稠密,篱门甚多。
建康山丘起伏,不便于作方整的居住区,而 只能是自由式街巷布置。
长干里是秦淮河南岸最著名的吏民居住里巷。 它北面乌衣巷是士族累世聚居之地。 一般居民和市场,多在秦淮河两岸。 市场多而分散,对居民是较方便的。
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一带,西临长江,北 枕后湖,东依钟山,形势险要,风物秀丽。
地形属于丘陵区,多起伏,众山布列于城北 及城西一带。
有秦淮河贯于城南,青溪流于东,玄武湖卫 于北。
城市布局,从东晋到陈,基本上相沿用。
宫城位于都城北侧; 官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道向南延伸;
居民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区,邸 宅多分布在青溪、潮沟两岸;
所在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 城和外郭城;
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 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 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
一、汉长安建设
汉长安市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其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 的主要宫殿。
二、北魏洛阳城建设 北魏洛阳城是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 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较平坦,自北向南
有坡度向下。 宫城偏于京城之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 官署、太庙、社稷和灵太后所营建的永宁寺9层木
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明堂 和太学。
市场集中在城东洛阳小市和城西洛阳大市两处,外 商则集中在南郭门外的四通市,靠近四通市有接待 外国人的夷馆区。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新建城市; 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新建城市: 原来没有基础,基本上是平地起城。 早期主要是先秦时期许多诸侯城和王城; 后期主要是明中都凤阳。
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汉以后的都城较多采用这种方法。 这类都城有两种情况:
长安城的街道有八街、九陌的记载。
通向城门的8条主干道即八街,这些大
街都分成3股道,用排水沟隔开来,中间一道
是皇帝专用的御道——驰道。
街旁植槐树、榆树、松树、柏树等树木。
街道都是土路,无路面,排水沟通至城 门,有砖石砌筑的涵洞,以排泄雨水。
汉长安城的另一特点是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 置了7座城市——陵邑,以长安为中心成为了 一个城市群。也出现了古代罕见的陵城。
城中河道除秦淮河通长江可输四方贡赋外, 又由秦淮河引运渎直达宫城西侧的太仓,供 应皇室各种物资。
在青溪北源放玄武湖水入城注青溪和运渎, 以保证漕运和城濠用水。
在湖侧作水窦,通水入华林园天渊池,引至 殿内诸沟,殿内诸沟谁常环回不息。
都城御道5里多,两侧有高墙,夹道开御沟, 沟旁植槐树、柳树;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
市模式。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
1、对于都城选址历朝都很重视,首先要保证饮用 水,此外还要供应苑囿用水和漕运用水。
2、古代都城为了保护统治者安全,有城郭的设置。
3、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用以南北方向为主的 方格网布置,这是由建筑物的南北向布置延伸出来 的。
一种是新城建成后,旧城废弃不用,如隋大 兴;
一种是是旧城继续使用,新旧城长期共存, 如元大都。
旧城基础上扩建: 如明代南京和北京;
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旧城基础,为新都服务, 投入少而收效快。
每个都城必须根据其特定的需要与客观 条件来确定其建设模式。
都城的建设特点:
一切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
洛阳城中宫苑、御街、城壕、漕运等用水主 要是依靠谷水,因为谷水地势较高,由西北 穿外郭与都城而注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城前 铜驼御道两侧的御沟,再曲折东流出城,注 于阳渠、鸿池陂等以供漕运。
北魏洛阳城内的树木也是很多的,谷水所经 两岸多植柳树。
城市道路是不规则方格网。
三、南朝建康建设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
本章要点
概说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地方城市建设
第一节 概说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 统治机构; 手工业和商业区; 居民区。
古代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 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这是第一城市发展高潮。
宫墙内侧种石榴,殿庭和三台三省都列种槐 树,宫城外墙城濠边种橘树。
城内击鼓报时,在宫城端门上置二大鼓,中 午饭时和早晚开闭门之司辰,夜间又击之报 更。
整个建康城按地形布置的结果形成了不规则 的布局,而中间的御街直向南,可直望城南 牛首山,作为天然的阙,其它道路都曲折。 可见地形对城市布局起明显的作用,也是建 康城市规划的特色。
4、城市居民娱乐场所,从南北朝到唐代多依 靠佛教寺院以及郊区风景区。
5、我国古代都城绿化很重视,北方以槐、榆 为多,南方则柳、槐并用。
6、随着城市建筑密度不断提高,城市防火问 题也突出起来。
7、对城市排水作出合理处理。
第二节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中国古代都城地域选择有一个有西向东 推移的趋向。
这一代居民稠密;
向北经横桥去渭北的横门,正对未央宫 正门,又是去渭北各地的咽喉,所以这一带 街市特别热闹。
汉武帝在长安西南上林苑开挖了周围40 里的昆明池,以蓄南山之水,作为城市供水 和漕运用的水源,还可以在池中训练水军。
池水一方面由西南入城,经未央宫中的 沧池后再经明渠屈曲向东出城;
一方面分支注入沿城的漕渠而再向东注 入郑渠,和黄河相通,即便漕运,又可供农业 灌溉。
汉武帝时,在长安大兴宫殿、苑囿、明堂、 坛庙等建筑,长安建设达到极盛时期。
由于长安是利用原有基础逐步扩建的, 而且北面靠近渭水,因此城市布局不规则, 主要宫殿未央宫偏于西南侧,正门向北,直 对横门、横桥,形成一条轴线。
长安城每面都有3座门,其中东面靠北
的宣平门是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口,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