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与数学问题解决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8d44ac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e.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塑造孩子人格和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注重启发和培养儿童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及其在小学生进阶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际操作建议。
一、空间想象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空间想象能力是指人们理解空间与在空间中行动的能力。
培养儿童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增强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图形视觉和分析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为灵活和自信,更易实现自己的梦想。
空间想象能力无处不在:如画画、编程、读地图、建立房屋,所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对于小学生而言,善于观察和运用空间想象力,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几何知识,而几何知识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通过数学工具和形象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推理分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加孩子自信和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进阶学习中的重要因素。
孩子如能够适应数学思维,能够迅速发现和总结问题,能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未来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
1. 给儿童提供大量的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
从简单的活动开始,渐进地提供适于不同年龄段的数学游戏和学习,让儿童在不断尝试中掌握数学概念。
2. 利用家庭物品,如水果、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不同形态的物品,建立儿童的几何概念和印象,从而提高儿童的空间想象力。
3. 利用儿童感兴趣的颜色和形状,利用色彩塑造和构建不同的几何形状,帮助儿童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
4. 给儿童提供内容丰富、设计精细的数学游戏题目,从而激发儿童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思维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协同学校和家庭的起到的作用。
家长还应时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沟通与孩子的感受和看法。
通过和孩子共同参与兴趣相同的活动,以及热情地鼓励和支持儿童的尝试,还可以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力的教学方法
![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力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416d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4.png)
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空间想象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几何和图形方面。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形状与图形操作使用实物教具:利用积木、模型、剪纸等实物,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不同的空间形状。
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形状的特性。
图形拼图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拼图游戏,鼓励学生尝试拼接不同的图形。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组合和分解,通过实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模拟:通过生活中的有趣情境(如建筑、造型设计等)引入几何概念,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思考,例如设计一个理想的游乐场。
故事结合:编写与空间想象有关的故事,结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故事情节中进行思考,提升他们的空间判断能力。
3. 视觉化教学法利用图形软件:使用简单的图形软件(如GeoGebra)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图形的操作与变换,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之间的关系。
绘制与观察:鼓励学生自己绘制三视图、剖面图等,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了解物体的空间结构。
4. 分层次教学逐步深化:从简单的平面图形开始,引导学生逐渐接触立体图形,在每个阶段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提升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的空间问题,鼓励团队合作,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5. 鼓励创造性思维开放性问题: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如何用特定形状的纸折叠出立体图形?”,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小型的校园建筑设计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空间想象力,真实地体会到几何的魅力。
结语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空间想象力。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更为将来的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中找到乐趣。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e7503f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3.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空间想象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数学是一门空间抽象的科学,它需要学生具备很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所以,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提高对三维物体的观察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了解其三维形状和特征。
比如,多观察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结构,并提高对物体的观察能力。
第二,增强对方向感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走、指示方向等方面的活动来增强对方向感的认识。
如,在校园内用地图指示同学到某个位置或路线,摆弄罗盘、水平仪等工具等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空间方向感。
第三,多进行立体拼图游戏。
立体拼图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像对应能力。
在游戏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不同形状空间的拼贴方法,增强空间感知力,是非常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第四,进行几何图形的拼凑、组合画、图形变形等活动。
如进行各种旋转、镜像、平移等几何变形操作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总之,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科学、有效地进行相关培养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助力他们成为掌握数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中视觉-空间表征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中视觉-空间表征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1bf9b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4b.png)
前 言1 研究背景与现状视觉-空间表征是目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一种重要的表征类型,它就是以往所说的视觉表象。
1982年,Clements 认为视觉表象就是认知主体在头脑中所创建的心理图画;1986年,Presmeg则将其定义为描述视觉或空间信息的心理图式。
20世纪90年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视觉表象并不是笼统的和未分化的,它是由两个不同的、相对独立的视觉和空间成分组成。
1999年,Hegarty等正式提出视觉-空间表征这一概念,并把它区分为两种类型:图式表征和图像表征。
图式表征描述问题中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它主要借助于空间表象;图像表征描述问题中客体的视觉外貌,它主要借助于视觉表象。
在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关系的最初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使用视觉形象表征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成功的解决问题。
但后继的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的一些研究却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视觉-空间表征策略都促进问题的成功解决,其中的图式表征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但图像表征却是起负作用的。
近年来,研究从笼统的得出图式表征促进问题解决,而图像表征起妨碍作用这一结论逐渐开始探求在不同年级、不同能力水平的被试中视觉-空间表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从而发现在小学低年级图像表征是最佳的表征方式,而图式表征则在高年级才开始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有关研究中,国内外的学者几乎从未忽视空间视觉化能力这一因素。
它是指主体对所呈现的物体在头脑中进行操纵、旋转、对物体间位置的相对变化以及对机械运动表象的能力。
这种能力涉及对空间信息表征的一系列转换,是一种对脑中表征进行复杂转换时建构高质量的、不易衰退的表征的能力。
大量研究发现,高空间视觉化者运用空间图式表象系统解决问题,而低空间视觉化者运用视觉图像表象系统解决问题。
后继研究也发现,空间视觉化能力影响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视觉-空间表征策略的运用,二者共同影响数学问题的解决水平。
视空间工作记忆,也叫视空间模板(visual-spatial sketchpad),它主要接受来自感觉或长时记忆的信息,信息在几秒内消失,根据系统要处理的视觉或空间材料的特征,以某种特殊的形式保存信息(Logie,1991)。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c175d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8.png)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当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时,以下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
1. 使用视觉化工具和教具
利用各种教具如拼图、积木、几何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间关系。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或板书,展示二维和三维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关系。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或任务,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并尝试解决问题。
例如,让他们构建简单的几何图形或模型。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和空间关系,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发现能力。
3. 探索几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将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美术、地理等领域。
给学生提供日常场景下的几何问题,引导他们用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
4. 练习几何推理题
鼓励学生练习解决几何推理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提供不同难度的几何推理题,逐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几何建模活动,让他们共同规划、设计和完成任务,锻炼空间想象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思路和解决方案,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_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_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02dae6c058f5f61fb7366632.png)
其中 Zx 、 Zy 分别是智力和学绩的标准分 , r xx 是 智力测验的信度, r yy 是学绩测验的 信度, 在这 里是 前一次正式考试与这一次正式考试成绩的相关。如 果 Z dif的值大于 Z 0. 07 = 1. 50, 则推断为 MD。 ( 2) 运用临床诊断法作为选择 MD 儿童的定性 方法。让任课教师根据 M D 的 操作定义和特 点对 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指出班内哪些学生属于 MD 。 ( 3) 满足两条排除性标准: 排除智力落后 ( IQ< 70) 和智力超常( IQ> 130) ; 没有明显躯体或精神疾病。 2. 2 研究材料 ( 1) M PI ( Mathematical Processing Inst rument ) 测验。诚如前述 , 该测验测量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 时使用视觉空间表征的程度。先验研究证明该测验 的难度适合于美国小学六年级学生 ( 平均年龄约 12 岁) , 学生在解决测验中的数学问题时能使用各种不 同的表征策略, 包括图表、 表象的运用和非视觉- 空 间表象策略 , 因此该测验的区分度较高。在先验研 究中, 对成功解决问题和解决策略的内部一致性进 行了测量 , 克伦巴 赫系数分 别为 0. 78 和 0. 72
表 2 MPI 测验的得分 与表征策略 、 积木设计测验得分的相关矩阵
变量 M PI 测验的得分 积木设计测验的得分 注 : * p < 0. 05, * * p < 0. 01, 下同。 视觉 - 空间表征 0. 314* 0. 301
收稿日期 : 2002- 09- 15
*
[ 1]
[ 3~ 5]
[ 6]
2
研究方法
2. 1 被 试 本研究在城市某普通小学中选取四、 五、 六年级 学生共 61 名作为被试, MD 儿童 30 名 , 一般儿童 31 名。另外再随机抽取四、 五、 六年级儿童各 3 名作为 预试对象 , 以检验材料的适用性。本研究中 M D 的 操作定义是: 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比根据其智力潜 能期望达到的水平显著落后 , 而且他们可能同时在 学习、 品德 和社会性 上存在 问题。 据此, 确定 MD
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与数学问题解决
![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与数学问题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80020dcf2cc58bd63186bd70.png)
- 毒 一
曩
0
÷ t1 I _ |
-
: 麓 Biblioteka 1- } 。 0-
每赛 凝
|
不 同类型小 学生空 间视 觉化 能力、 觉表 象与数 学 问题解 决 视
聂 晓文 l ’ 2
( . 南科技大学教 育学院, 1 湖 湖南 湘潭 4 1 0 ;. 南科技大学附校, 12 12湖 湖南 湘潭 4 10 ) 12 1
水平或潜能的学生 。学 习不 良生 , 指智 力正常但学业成绩 长时 推断 为学 习不 良生 。 间显 著落后于根据其智力潜能期望达到 的水平 ,可能伴有 品德
和社 会 性 的问题 。
表 1 被 试 基 本 信 息
第二, 运用临床诊断法作为区分学业成就的定性方法。 请班
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各定 义进行评价 , 分别指 出班级 的资优生 、
类型 : 学习不 良生 ( D)2人 、 L 2 中等生 ( A)2人 、 A 2 资优生 ( 2 分 , G)2
是智力测 验和学绩测 验的信度( 本研究 中 指最 近两
次正式数学考试成 绩的相关 ) 。z 的值小 于 1 ,则推 断为资优
资优生 ,指在所属环境 中与同龄学生 比较时表现出高成就 生 ; 的值介于 1 z ~2之间 , 则推断 为中等生 ; 的值大于 2 则 z ,
摘
要 : 研 究 考 察 了不 同类 型 学 生 的数 学 问题 解 决 、 间视 觉化 能 力 和视 觉表 象。 结 果 表 明 : 优 生 在 空 间视 觉 化 测 验 中的 本 空 资
表 现 明显 好 于 学 习不 良 生和 中等 生 ; 间视 觉 化 能 力与 数 学 问题 解 决 成 正 相 关 ; 间视 觉 化 能 力 与 图 式表 象 显 著 正相 关 , 图像 表 空 空 与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51f1a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9.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其中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空间想象能力指的是孩子对于空间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帮助孩子进行训练。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益智玩具,如積木、拼图等,让孩子自由组合和拼接,培养孩子对于形状、结构、方向、位置的感知和认知,从而加强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利用一些视觉空间活动,如观察立体图形、解决空间方向问题等,来增强孩子对于空间想象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空间。
针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孩子进行训练。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数学建模的方式,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如推理、归纳、概括等,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和认识周围的空间和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空间想象和数学思维的训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游戏、实验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老师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建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工作记忆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工作记忆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b46bdd28ea81c758f5783c.png)
( 8)认为视觉表象是认知主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头脑 中所创建 12 9
1引言 .
的心 理 图 画翻 rs e (96 则 认 为是 描 述 视 ;Pem g 18)
觉或空间信息的 理图式嗍 1 2 、 " 。心理图式意味着所给
数学问题 的表征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 信息 中的关系表象 ;而心理 图画则与问题 中相关 0 的热点。成功地解决数学问题最关键的首先是理 的或不相关的人物 、地点 、事件联系在一起。2
的各种关系) ;后者主要表征物体之间重要的空间 视觉空间模板在短期 内保持视觉和空间信息并且 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中央执行系统针对特定 1 I 】 关 系翻 。 空间能力是 由许多心理技能所组成的 ,这些 的问题进行视觉或空间资源 的分配 ,同时对与 当 心理技能主要涉及到以视觉化的方式来理解 、操 前任务无关的信 息 进行抑制。 作 、重组和解释各种关 系或者说来表征 、转换 、 本研究主要考察在我国文化 和教育背景下 , 产生和回忆象征性 的、非言语性 的信息婀 hr 视觉空间表征 、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对小学六年 。Se—
・
教育论坛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3 14 2 1 年第 56 6 2—2 期 0 1 - 期 总第 78 2页
作 者简介 :罗 琨 ,深圳 大学 师范
学 院 ,硕 士研 究生 在读 ,发 展 与 教 育心理 学专 业 ,研究 方 向 :学
习与认知。
小学生视 觉空间表征 、工作记忆与 数 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作用是相矛盾 的翻 。 觉—空 间表征的程度。该测验共有 1 道题 。由于 5 Pe e 总结 了中学生解决 数学问题 时采用 美 国小学生与中国小学生在数学能力上的发展差 rmg s 的五种表象 :1 . 具体的图画表象 (oc tpc r 异 ,本研究综合了数学专家的意见进行 了修改。 C nr e io — e ti ( WIC R中的木块 图:主要测量学生的 2 ) S— 觉表象 (i s ecm gr 包括手 的运动和其他 空 间能力 。 Kn t t ae eh i i y 的手势) . ;4 动态表象 (ya i iae 包括对几 D nmcm gr y ( ) 句 子 尾 词 记 忆 任 务 ( et c pn 3 Sn neSa e 何 图形的动态转换) . ;5 对公式 的记忆[。她还指 Ts) 砌 a :主要测量学生的工作记忆。 k aiae ) . lm gr ;2模式表象 (ae ae ) . y Ptr ig r ;3动 tnm y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2448a9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e.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个体在心智中对空间关系的理解、描绘和操作的能力,是对空间结构、形式和规律变化的认知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数学领域内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需要从生活实践出发。
日常中,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参与各种有关空间活动,如拼积木、搭建模型、制作手工等,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和体验空间的变化和规律。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拼图游戏或建筑模型,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感知空间的尺度、方向、位置等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
还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描述和绘画等活动,引导小学生理解和表达空间关系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注重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启发性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探究等,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感受数学的美妙和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小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验证等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还可以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
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数学竞赛等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bc12917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8.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思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无论是中小学数学课程还是考试中,空间想象能力都会被运用到。
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今后学习中更快、更轻松地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
一、关于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又称为空间思维,是指个体可以直观地感知和处理空间的性质、形态、大小、方向等信息的能力。
在数学中,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孩子运用空间感知和思维,把三维物体的形态、位置等信息抽象化,并能够在脑中进行旋转、移动、组合等操作,同时对空间关系有一种直观感知和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让孩子接触三维物体,了解其特点及分类。
例如让孩子看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等,要求孩子能熟练辨认,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2. 培养孩子仔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可以把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孩子观察其共同点和差异点等。
3.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应用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拼积木、搭积木等游戏中,引导孩子动手操作,操练他们的空间感知和操作能力。
二、关于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需要孩子不仅能够记忆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善于发现规律、抽象思维、推理思维等。
数学思维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质的思维方式,是在强大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推理、判断与分析的过程。
1. 发掘数学启示: 最好的启示就是来自实际应用:通过例子、实例等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大胆发挥想象力:数学思维需要理解和表达抽象的概念,许多概念本身是无法理解和模拟。
因此,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并把自己的想象映射到数学概念之中,可以增强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3. 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数学思维最重要的地方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找到问题解决方案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学会进行自我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91f7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5.png)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下面我将就此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不深入: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同,他们对于空间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可能对于空间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抽象性较强的空间概念往往难以形象化呈现,因此容易产生困惑。
2.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不足: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能力不足,往往只能凭借眼睛观察,难以从中发现规律、进行区分和比较。
3.教师讲解过于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理论上的讲解,忽略了形象化的示范和实际操作,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影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材中的图片和实物教具往往不够丰富多样,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通过多种方式形象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模型等方式,将抽象的空间概念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构建模型、制作手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如拼图、拼凑、变化游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增加购买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具、实物模型、图书,以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也可以利用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渠道。
4.巩固训练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巩固训练,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形象化教学、趣味化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巩固训练等对策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50a5e4d960590c69fc3761d.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有关图形的学习,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对一些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而立体图形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作用,空间想象能力与学生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都有密切的关系。
但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是比较复杂、抽象的思维过程,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实践。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对学生立体图形概念构建的意义“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教学单元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的立体图形概念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长方体的学习,是其他立体图形学习的基础,因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其他立体图形的学习。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它们的表面积、体积和计算方法。
平面图形的学习是立体图形学习的基础,对于立体图:同形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平面图形知识基础,了解平面图个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式,并且能够将平面上的几何图形知识迁移、运用到立体图形的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立体想象能力,在实践性的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方式向逻辑思维方式过渡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渐增强,但是大部分时候对于问题的思考还是主要应用形象思维来进行,所以小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学习的过程中,许多时候还停留在过去的平面图形思维模式上,因此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错。
而且,受到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当遇到现实生活当中比较复杂、比较难理解的立体图形问题时,他们就只会写下公式,却不知道应该怎样运用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1. 画图——画草图画图整理信息是解決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而草图是其中的一种画图形式,就是指通过画草图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达到使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e7b31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9.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空间想象能力指的是通过空间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空间概念转化为心理图像,从而进行空间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在解决问题、思考和创造中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思维的能力。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可以从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活动入手。
可以通过让学生触摸、看、听、闻等多种感觉方式来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通过拼图、拼图图案组合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实物进行引导。
给小学生提供一些立体图形模型或者搭建积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各种几何形状,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思考物体的属性和空间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除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与之结合。
可以通过设计数理化实验,引导学生利用空间想象能力进行观察和探索,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几何作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进行几何学习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发展和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实物进行观察和操作,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与数学问题解决
![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与数学问题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26d78bc319e8b8f67c1cb97c.png)
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与数学问题解决作者:聂晓文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8年第09期摘要: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空间视觉化能力和视觉表象。
结果表明:资优生在空间视觉化测验中的表现明显好于学习不良生和中等生;空间视觉化能力与数学问题解决成正相关;空间视觉化能力与图式表象显著正相关,与图像表象负相关。
关键词: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数学问题解决空间视觉化能力能否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帮助尚存争议[1][2]。
Hegarty等人发现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运用的表象可分为图像表象和图式表象,其中图式表象的使用与空间视觉化能力正相关[3]。
Kozhevnikov指出高水平想象者(空间类型)善用空间——图式表象系统解题;低水平想象者(图像类型)擅长用视觉——图像表象系统解题[4]。
这些研究为考察空间能力、视觉表象、成功解决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Hegarty等人的研究只选择了男生作为被试,并且没有考虑学生的不同类型,从而影响了结论的普遍性。
因此,本文目的在于考察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的差异,探讨空间视觉化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成就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1.被试在湘潭市区3所小学选取66名六年级学生,代表3种不同类型:学习不良生(LD)22人、中等生(AA)22人、资优生(G)22人(表1)。
资优生,指在所属环境中与同龄学生比较时表现出高成就水平或潜能的学生。
学习不良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业成绩长时间显著落后于根据其智力潜能期望达到的水平,可能伴有品德和社会性的问题。
2.研究工具(1)MPI(Mathematical Processing Instrument)测验,用以考察数学问题解决和视觉表象的运用。
实验研究中解决问题和解决策略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和0.72[5]。
解题过程中主试观察被试是否画图或使用手势,被试完成每一题后报告自己是如何解题和采用了哪种视觉表象。
数学教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数学教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https://img.taocdn.com/s3/m/4bfb3e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f.png)
数学教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引言: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而空间想象力则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数学领域展现出更高的成就。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空间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空间中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并能够通过图像、模型等形式进行表述。
2. 视觉想象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视觉想象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想象物体的形状、结构等特征。
3. 空间推理能力:学生能够进行空间推理,通过观察、推断和归纳等方法解决空间问题。
4. 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够运用空间想象力提出新颖的问题,设计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空间概念的引入:通过引入有关空间的故事、图片或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空间的存在和重要性。
2. 视觉想象练习:通过展示一些立体图形或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它们的形状、角度、边数等特征,并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想象。
3. 空间关系的探索: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大小和方向等关系,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4. 空间问题解决: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问题,如构建模型、制作拼图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推理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5. 创意设计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空间问题并进行求解,同时引导他们使用创造性思维设计解决方案,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三、教学策略1. 视觉化教学:通过使用图片、模型和幻灯片等视觉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空间概念。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思考。
3. 综合应用:将空间想象力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如艺术、科学等,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和运用空间想象力。
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类型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类型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16951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4a.png)
A Study on Types of Visual-spatial Representations
and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作者: 曾盼盼;俞国良
作者机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出版物刊名: 心理科学
页码: 268-271页
主题词: 类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视觉-空间表征;空间视觉化能力;认知心理学;儿童
摘要:本研究考察并比较了四至六年级儿童的视觉-空间表征策略、数学问题解决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表明:五、六年级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各年级无显著差异.将数学问题分成三个难度等级,发现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难度等级1的题目上.另外,六年级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f4b7a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b.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摘要】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是他们学习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从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有效培养这两种能力的方法,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联。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关联、综合素质、未来教育、综合能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在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是重要内容之一。
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是孩子综合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式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培养。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充分的教育资源,才能帮助小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提出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教育系统中,很多学生在这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他们对空间的抽象能力不足,缺乏对几何和立体图形的理解;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也显得力不从心,缺乏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也将对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8ec82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5.png)
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学生对于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形状、方向等特征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而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和推理能力。
这两种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培养非常关键,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帮助他们理解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特征。
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空间的各种特征。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还可以通过一些思维训练的活动,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还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小学生一定的关注和帮助,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
希望所有的小学生都可以在良好的指导下,健康成长、充分发展。
【本文共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与数学问题解决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空间视觉化能力和视觉表象。
结果表明:资优生在空间视觉化测验中的表现明显好于学习不良生和中等生;空间视觉化能力与数学问题解决成正相关;空间视觉化能力与图式表象显著正相关,与图像表象负相关。
关键词:空间视觉化能力;视觉表象;数学问题解决
空间视觉化能力能否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帮助尚存争
议[1][2]。
Hegarty等人发现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运用的表象可分为图像表象和图式表象,其中图式表象的使用与空间视觉化能力正相关[3]。
Kozhevnikov指出高水平想象者(空间类型)善用空间――图式表象系统解题;低水平想象者(图像类型)擅长用视觉――图像表象系统解题[4]。
这些研究为考察空间能力、视觉表象、成功解决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Hegarty等人的研究只选择了男生作为被试,并且没有考虑学生的不同类型,从而影响了结论的普遍性。
因此,本文目的在于考察不同类型小学生空间视觉化能力的差异,探讨空间视觉化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成就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在湘潭市区3所小学选取66名六年级学生,代表3种不同类型:学习不良生(LD)22人、中等生(AA)22人、资优生(G)22人(表1)。
资优生,指在所属环境中与同龄学生比较时表现出高成就水平或潜能的学生。
学习不良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业成绩长时间显著落后于根据其智力潜能期望达到的水平,可能伴有品德和社会性的问题。
2.研究工具
(1)MPI(Mathematical Processing Instrument)测验,用以考察数学问题解决和视觉表象的运用。
实验研究中解决问题和解决策略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和0.72[5]。
解题过程中主试观察被试是否画图或使用手势,被试完成每一题后报告自己是如何解题和采用了哪种视觉表象。
根据MPI中的表现,每个被试得到四种得分:第一种分是正确解答题目的数量;第二、第三、第四种得分分别是使用视觉表象、图像表象、图式表象的次数。
笔者和助手分别为所有学生评分,不一致的评分经协商后达成一致。
(2)WISC-Ⅲ(1991)的积木设计测验,测量空间视觉化能力,根据指导手册计算粗分,用于数据分析。
(3)CRT瑞文智力测验,测量学生一般智力。
3.研究程序
(1)选取被试。
具体操作方法和程序如下。
第一,运用Clarizio[5]提出的标准分比较法作为选择学生的定量方法。
先对学生施以CRT瑞文智力测验;因国内尚无合适的学绩测验,取最近一次正式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学绩测验结果。
根据公式:Zdif =,然后将智力测验和学习成绩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其中Zx、Zy分别是智力和学绩的标准分,rxx、ryy是智力测验和学绩测验的信度(本研究中ryy指最近两次正式数学考试成绩的相关)。
Zdif的值小于1,则推断为资优生;Zdif的值介于1~2之间,则推断为中等生;Zdif 的值大于2,则推断为学习不良生。
第二,运用临床诊断法作为区分学业成就的定性方法。
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各定义进行评价,分别指出班级的资优生、中等生和学习不良生。
第三,除满足上述区分标准外,学习不良生的智商必须达到或超过85分;中等生的智商在100~130分之间;资优生的智商不低于130分。
(2)正式实验。
实行个体施测,问题由主试读给学生听。
4.数据分析
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
1.空间视觉化能力
经一元方差分析发现各组空间视觉化能力差异显著(F=7.0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