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蜗牛》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及自主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尊重,乐于与人合作。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蜗牛》这个课,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具体观察一种动物的开始。观察研究活动以蜗牛为载体,鼓励学生在通过植物单元的学习,观察水平已有所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科学地观察、研究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而蜗牛又是他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所以,他们观察、探索的欲望很强。此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成力,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学生对它们的观察停留在只注意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知道怎么样从整体到局部地去观察一个小动物。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建构自己对蜗牛的理解。同时,培养并保持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活动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学目标

①.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讨论整理与完善可行的观察研究方案。

·讨论交流中,能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

②.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知蜗牛的外形构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运动方式等。

·能对获得的信息实行整理,描述。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究蜗牛的乐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学会尊重,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经历探究蜗牛的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筛选感兴趣、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实行探究并对获得的新发现实行描述。

二、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植物单元的学习,观察水平已有所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水平去选择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来探究蜗牛,并学习多样化描述自己的发现。

2、三年级学生以直接经验和感性理解为主,对事物的兴趣是他们持续观察的动力,所以在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对蜗牛的那份兴趣,激发更大的兴趣,让学生从对蜗牛的观察主动迁移到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如果能做到这样,我想我的教学就是成功了。

3.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对探究目标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应加以引导。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性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①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有价值的研究内容。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整理描述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及运动方式等。③通过持续改进观察研究的方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2、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主体。②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兴致勃勃地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寻求发现。

四.说教学准备

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的笔纸、蜗牛壳、海螺壳、放大镜等、供研究蜗牛食性用的苹果片、菜叶、面包、糖等,供研究蜗牛反应的酒、醋、辣椒、胡椒粉等

五.说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上课一开始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蜗牛,以出示的形式表现,也能引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讲相关蜗牛的事情,提出问题及主动探究蜗牛的欲望。这使学生的兴趣具有可控性,使兴趣“有”而不过度,为下面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埋下伏笔。

2.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蜗牛的内容并实行交流。

蜗牛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所以具备“具有生成力的学习内容”条件,能诱发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探究内容,但学生提出地内容没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组织、表现、引导学生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体现“结构化”的学习。学生自提问题,在老师的引领下选择研究内容,能使“学习主题”明确化、具体化,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探究的心态与水平,这也是重组有结构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体现育人价值。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确定感兴趣的一个内容,

是实现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尊重、爱护。因为每个小组确定的研究内容肯定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这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创设了推动力。

3.制定观察研究方案。

这个步的引导是研究蜗牛活动的关键。学生确定研究内容后,怎么去观察研究成了最重要的问题。让学生先小组尝试讨论研究方案,既是一种学习情景,又是一种学习引导,能协助学生把握学习目标,使学习动机得以充分激发。而“组织交流各小组的研究方案”则成为主导任务的思维起点,并由此进发,着眼于“进一步讨论、整理、完善研究方案”。方法科学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才具实效性。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注重了学生描述方法设计的水平,因为“说”是“做”的前提。

4.观察、研究蜗牛。

实验前友情提示:如需要更多的研究材料可向老师求助。这也是对学生的关心。而教师的身份也由引领者转向服务者。学生研究蜗牛是在小组确定内容、方法的基础上实行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释放了学生的形体和思维潜能,体现了学习活动化的真正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上肯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教师深入到各小组的探究活动中,与学生一起研究。这种“点上突破、面上互动”的策略既能协助学生激活思维,又是教师向学生学习,了解新问题的好机会。研究观察后让学生作好记录,是学生对收集的信息实行整合加工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后即时作好记录的习惯。5.交流研究成果。

交流前让学生整理好器具,保护好蜗牛,是培养学生规范做事的行为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尽情地说出小组的研究成果。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对信息的处理,以培养学生收集、加工、整合信息的水平和习惯,从而为以后的观察、交流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明白倾听会得到更多的信息。

6.小结。

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想法,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学生探究兴趣的保护。

7.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课外饲养蜗牛,收集更多的信息

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生活。从而使四十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

六.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

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所以它注重的不但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教学中引导学生持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