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合集下载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

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

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

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s突然增加到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

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

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s突然降到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

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7分)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⑴ 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

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试论述我国西北地区的沉积作用及其主要沉积物类型。

(09)风的沉积发生在大气介质中,是纯机械的沉积作用。

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物,风运物便沉积下来形成风积物。

高空的悬浮物,遇到冷湿气团时,粉砂、微尘可作为水滴的凝聚核心,并随雨滴降落到地面。

风的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干旱的风源地区以风成砂沉积为主,形成沙漠地貌;在风源外围的半干旱地区则发育风成黄土,形成黄土地貌。

综述断层构造及其野外识别标志?(08、10)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要破裂,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称为断层。

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基本形式。

在野外,可根据下述几方面的标志去识别断层及判断断层的运动:(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轴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的现象,说明可能有断层存在。

但要注意与不整合界面、岩体侵入接触界面等造成的不连续现象加以区别。

(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在一区域内,按正常的地层层序,如果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重复,某些地层的突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这都可能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3)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磨擦镜面。

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称为阶步。

它往往是断层间歇性活动或因断层运动受到某种阻力而形成的。

擦痕、磨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

此外,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其中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称断层岩或构造岩。

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等。

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而且断层岩的特征还能反映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

(4)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称断层崖。

地球科学概论08~11真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08~11真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地球科学概论1999-2011真题总结2011年一、名词解释(30分)1、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2、大地水准面: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4、成矿作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5、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6、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行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

7、夷平面:把准平原受后期构造抬升,再被侵蚀切割成不同高度的近似平齐的峰顶面称为夷平面。

8、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叫潮汐9、摩氏硬度计:德国矿物学家弗里德里克·摩斯(Friedrich Mohs)选择了 10种软硬不同的矿物作为10个等级标准,组成相对硬度系列,称为摩氏硬度计10、科里奥利力:实际上,地球上一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运动都会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方向偏转,其偏转方向与大气相同。

这种现象就好像在运动着的物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一样,这种假想的力一般称为科里奥利力二、作图题(30分)主要内容:断层(正逆判断)等,褶皱,三大岩石的判断及各类岩石举例,地层接触关系三、简答题(30分)1、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10分)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意义:保持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种意义主要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如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清洁大气、进行物质交换等功效。

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森林,那么地球的景观将是不堪设想的。

2、干旱气候区的湖泊的化学沉积(10)干旱气候区湖水很少外泄,主要消耗在蒸发上。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3分=15分)隔档式褶皱:背斜形态完整、窄⽽紧闭,⽽其间隔的向斜⽐较平缓开阔的褶皱。

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其间隔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或呈箱状的褶皱。

复背斜:在它的中央地带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于两侧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

复向斜:在它的中央地带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新于两侧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

地堑:主要由两条⾛向基本⼀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个共同的下降盘。

地垒:则主要由条⾛向基本⼀致、倾斜⽅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个共同的上升盘。

构造变动:岩⽯的原始层位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所发⽣的变位和变形。

地质构造: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岩⽯发⽣构造变动形成的各种形态的⼏何形体。

地质作⽤:地质学将⾃然界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称地质作⽤。

内⼒地质作⽤:内⼒地质作⽤是由地球内部的能源引起的,主要的内能有地球的热能、重⼒能以及地球⾃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

外⼒地质作⽤: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的幅射能起主要作⽤)的⼤⽓圈、⽔圈、⽣物圈的物质循环运动,形成了风、流⽔、冰川等地质营⼒,从⽽产⽣了各种地质作⽤。

风化作⽤:在地表环境下,由于⽓温、⼤⽓、⽔及⽣物等作⽤,使地壳的岩⽯或矿物在原地分解和破坏的作⽤剥蚀作⽤:外动⼒地质作⽤的各种营⼒,如风、地⾯流⽔、冰川、以及湖、海中波浪、各种⽔流和动⼒流等,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产⽣破坏,并把破碎或分解了的产物剥离原地的作⽤。

地温梯度:地球深度每向下加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

标准化⽯: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等特点,这种化⽯称为标准化⽯。

解理:矿物受外⼒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

冲积物:河流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尖灭:当岩层向某⼀⽅向逐渐变薄并消失时,叫岩层的尖灭。

将今论古原理: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现象和结果、利⽤现今地质作⽤的规律,来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地大北京地球科学概论题库附真题08-991.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

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

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科学上,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得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4.矿床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含有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它主要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它反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6.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7.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8.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9.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0.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组后冷凝称为岩石,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1.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一层;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12.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套

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套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对的-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重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对的-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重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重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沿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提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沿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 )是新生地壳最重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沿;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重要影响是( ) A.增高减少;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 历史比较法2. 重力异常3. 岩石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 重力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石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性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性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石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涉及__ __ __。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以上所有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臭氧层C. 电离层D. 对流层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内层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4.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C. 阿尔弗雷德·洛特D.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5.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A. 地质学B. 气象学C. 海洋学D. 植物学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6个月D. 365天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365.25天C. 26个月D. 365.2425天8.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9.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单位?A. 米B. 千米C. 光年D. 英里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______,公转轨道的平面被称为______。

4.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______流动产生的。

5.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最多的水汽和尘埃。

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

7.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8.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臭氧含量最高的。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真题1999-2012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真题1999-20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99—201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球科学概论1999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地温梯度历史比较法差异风化莫霍面矿物解理石林洪积面岩石的结构苦湖分选性与磨圆度海蚀凹槽破火山口二.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三.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用的顺益关系。

(10分)四.简述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边界类型。

(8分)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或证据。

(12分)六.试对比河谷、冰蚀谷与风蚀谷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5分)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作用于生物沉积作用。

(15分)2000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30分)历史比较法解理球形风化波切台三角洲岩浆作用背斜转换断层化石层序率层理克拉克值古登堡面二、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8分)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

(20分)四、简述岩石圈板块于东的主要边界类型。

(8分)五、试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

(10分)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10分)七、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

(14分)2001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蚀流承压水夷平面莫霍面地震震级搬运作用岩石结构地质年代风化壳地温梯度将今论古磨圆度中心式火山盆喷发岩株二、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

(12分)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

(10分)四、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13分)五、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10分)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10分)七、对比“V”型谷、“U”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0分)2002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风度大地水准面承压水蚀流变质作用岩石圈地温梯度解理角度不整合温差风化岩溶作用震级威尔逊旋回生态系统二、试述河流的剥蚀作用。

(14分)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考试会从中选5题)1.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

是地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2.重力: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叫做重力。

3.重力场:地球周围受重力影响的空间称为重力场。

4.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

5.磁倾角:磁针指北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6.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纵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纵波,又称P波8.横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横波,又称S波9.地壳的重力异常: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实际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10.地壳的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之为地壳的重力均衡。

11.地质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12.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13.晶体:晶质矿物在有利的条件下能生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这种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

14.气压:从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15.气压梯度力:它的方向是沿着垂直于等压面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其大小为这个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

16.锋:不同性质冷热气团的交界区。

17.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综合指数。

18.片流:是指沿着山坡流动的面状暂时性流水。

19.洪流:是指沿着沟谷流动的面状暂时性流水。

20.水系:支流和主流所构成的流水运行网络。

21.冰川:由积雪形成的,并能运动的冰体,它是陆地上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水。

22.雪线:是指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

二、填空题(考试从中选15空)1.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大气圈)、(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地球科学概论真题试题(1999—2013)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地球科学概论真题试题(1999—2013)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地球科学概论真题(1999—2013)目录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2)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3)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4)2002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5)2003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6)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7)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9)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11)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14)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16)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18)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21)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22)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24)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2历史比较法3差异风化4莫霍面5矿物解理6石林7洪积面8岩石的结构9苦湖10分选性与磨圆度11海蚀凹槽12破火山口二、问答题(共70分)1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2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用的顺益关系。

(10分)3简述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边界类型。

(8分)4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或证据。

(12分)5试对比河谷、冰蚀谷与风蚀谷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5分)6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作用于生物沉积作用。

(15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30分)1历史比较法2解理3球形风化4波切台5三角洲6岩浆作用7背斜8转换断层9化石层序率10层理11克拉克值12古登堡面二、问答题(共70分)1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分析表述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改造地球的内,外圈先后形成之后,整个地球的演化主要表现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球进行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于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位能引起的地质作用。

它是指地壳的表层在气温变化,雨雪、山洪、河流、湖泊、海洋、冰川、风,生物等的作用下,使地壳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将高处物质搬运到低处。

内动力地质作用又称内营力地质作用或内生地质作用。

指由于地球自转、重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地表的作用称内动力地质作用。

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及变质作用等因此说:内动力地质作用居于主导的支配地位,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它们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关系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2、阐述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人口之间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谋求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

“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人口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

地球科学概论论述题1.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22】a)依据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以及切割律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b)地层层序律:岩层在形成后,如果未收到强烈的地壳运动的影响而颠倒原来位置的话,则应该是先沉积在下,后沉积在上,一层压一层,保持近水平的状态,延展到元处才渐渐尖灭。

c)化石层序律:根据生物演化规律可知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越老,反之则越新。

d)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2.如何确定地球的年龄【22】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受外界的影响,稳定不变,而且其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就以铀为例,根据一块岩石中的铀的含量,以及该岩石中的铅的含量就能算出这块岩石的年龄。

这种采用同位素方法测定的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龄。

3.简述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基本特征【】a)对流层:贴近地面、最稠密的大气层,整个大气圈质量的75%质量集中在对流层。

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1到13千米,赤道上可达17到18千米,在两极上则只有8到9千米,这是由于地球自传产生的惯性离心力所致。

在对流层中,高度越高,温度越低。

平均每升高1000米约降低6.5℃。

靠近海面的气温,平均约15℃,而在对流层顶部,一般下降到-50℃以下。

大气中的水蒸气几乎全部集中在对流层,种种天气现象则主要集中在5千米以下的空间内。

尘埃也主要集中在对流层。

b)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一直到海平面之上55千米一带,几乎占有大气圈的质量的25%.在平流层中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到平流顶部温度达到了0℃。

几乎没有大气垂直方向的对流,而是沿着水平方向。

这里几乎没有水蒸气和尘埃。

臭氧层集中在这一带。

4.简述河流的地质作用【75-78】a)河流的下蚀作用:以河水本身的动力及其夹带的沙石,对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进行冲击、撞击、磨蚀、溶蚀,使河床逐渐降低、河谷加深。

最终的侵蚀基准面大致是海平面b)河流的侧蚀作用:侧蚀作用由地转偏向力引起凹岸遭受侵蚀,凸岸接受沉积,使河道变得更加弯曲,形成蛇曲,并可发生截弯取直,形成流轭湖;与此同时,河谷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直,形成宽阔的河漫滩,若地壳抬升,可形成阶地。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地层层序律坡积物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河流阶地矿物解理岩石蛇绿岩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年龄承压水包气带水区域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中心式火山岩浆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将今论古与以古示今磨圆度分选度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黄道面白道面克拉克值搬运作用构造应力磁异常古登堡面重力异常重力均衡地质灾害自然环境地质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矿产与矿床内生成矿作用天气“厄尔尼诺”差异风化作用“将今论古”二、填空1、古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6个纪。

2.中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3个纪。

3.风化作用的类型主要有、、。

4.野外岩石命名的依据主要有。

5.按照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三种类型。

6.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

7.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8.地磁场由、、等3部分组成。

9.描述河谷地貌形态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0.松散沉积物经过、、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11.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

12.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13.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4.冰川的主要侵蚀和沉积地貌有、、、、。

15.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6.地下水沿潜水面形成的喀斯特景观地貌有(写出4个)、、、。

17.海浪的主要侵蚀地貌有(至少列出3个)、、、、。

18.大西洋的大陆边缘,从海岸线向深海方向的地貌单元分别是、和。

19.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常可使、和产生三种结果。

20.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三大类。

21.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至少列出4个):、、、、、等。

22.生态系统的组成为、、、。

23.大地水准面是指由所构成并延伸的曲面。

24.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和等5个圈层。

25.大气圈存在的主要依据有。

2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27.风化作用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28.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等4种基本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地层层序律坡积物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河流阶地矿物解理岩石蛇绿岩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年龄承压水包气带水区域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中心式火山岩浆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将今论古与以古示今磨圆度分选度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黄道面白道面克拉克值搬运作用构造应力磁异常古登堡面重力异常重力均衡地质灾害自然环境地质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矿产与矿床内生成矿作用天气“厄尔尼诺”差异风化作用“将今论古”二、填空1、古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6个纪。

2.中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3个纪。

3.风化作用的类型主要有、、。

4.野外岩石命名的依据主要有。

5.按照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三种类型。

6.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

7.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8.地磁场由、、等3部分组成。

9.描述河谷地貌形态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0.松散沉积物经过、、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11.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

12.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13.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4.冰川的主要侵蚀和沉积地貌有、、、、。

15.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6.地下水沿潜水面形成的喀斯特景观地貌有(写出4个)、、、。

17.海浪的主要侵蚀地貌有(至少列出3个)、、、、。

18.大西洋的大陆边缘,从海岸线向深海方向的地貌单元分别是、和。

19.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常可使、和产生三种结果。

20.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三大类。

21.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至少列出4个):、、、、、等。

22.生态系统的组成为、、、。

23.大地水准面是指由所构成并延伸的曲面。

24.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和等5个圈层。

25.大气圈存在的主要依据有。

2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27.风化作用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28.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等4种基本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分解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分解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

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

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

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7.00km/s突然增加到8.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

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

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13.6km/s突然降到7.98km/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

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7分)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⑴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

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地球表层 :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交错、渗透局部。

2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8 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组成。

3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4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太阳外表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其温度低于周围温度。

5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外表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惯性力。

6 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的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

7 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8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9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10 地磁场倒转:地球磁场的方向发生180°的改变,也就是地磁两极的极性发生的倒转现象。

11莫霍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12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13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刚性的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局部;14岩石圈: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球内部的刚性局部;15软流圈:又称低速带,是指地下 60-250km 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塑性流动 )16地温梯度:沿等温面的法线朝向地球中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所增加的数值, 又称地热增温率。

17地壳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壳的平均含量;18主量元素〔常量元素或造岩元素〕:是岩石中含量大于1%的元素19微量元素:地壳 (岩石 )中含量低于 0.1%的元素20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21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22碎屑结构:是指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共生在一起的碎屑颗粒所具有的内在形貌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粒度、分选度、圆度、支撑类型和孔隙等几个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B、KC、TD、Q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表述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改造地球的内,外圈先后形成之后,整个地球的演化主要表现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球进行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于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位能引起的地质作用。

它是指地壳的表层在气温变化,雨雪、山洪、河流、湖泊、海洋、冰川、风,生物等的作用下,使地壳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将高处物质搬运到低处。

内动力地质作用又称内营力地质作用或内生地质作用。

指由于地球自转、重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地表的作用称内动力地质作用。

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及变质作用等
因此说:内动力地质作用居于主导的支配地位,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它们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关系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2、阐述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人口之间的辩证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谋求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

“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人口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因此,要实施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缓和与解决过剩人口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

而从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首要的任务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不仅要强调人口文化智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口资源环境素质的提高,而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中国人口的现代化。

1、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1)矿产资源开发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甚至是高速的发展,比如利比亚的石油(卡扎菲上台后,利国家、人民迅速富裕)就是如此;矿产资源开发可以改变地质环境,甚至引起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污染,地表的建筑受到破坏等;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也可能使已经取得的经济发展出现倒退,比如重大的事故、在重要的交通、水库等下采矿对其造成损毁等。

2)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比如日本本身的矿产资源很缺乏,如果断了它的资源供应,它就完蛋了;再如美国,资源丰富,但是它现在不开发,主要是进口,先用人家的,用完了再用自己的,这也是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确定的;
3)地质环境制约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开采技术条件,如果有资源但开采技术达不到,就现实而言也没用,只能加大科学研究,比如低品位矿石、或者地质构造复杂的(如地下水影响、地温影响);如果又有资源又可以开发利用,那时最理想的状态了。

1.为什么我国南方岩溶地貌比北方发育
(1)岩石的透水性:水渗入可溶性岩石内部是加速岩石溶解和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
(2)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排水条件好,交替作用强,喀斯特发展速度快;地下水运动缓慢,则情况相反,溶解的碳酸钙不能及时带走,停滞的地下水很快成为饱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蚀能力。

(3)水的溶解能力:净水溶解能力是比较低的,当水中合有碳酸(H2CO3)时,溶解能力加强。

自然界碳酸的来源很多,主要来自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层中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合。

此外,气候和岩石成分、结构、产状、厚度等,对喀斯特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流水的流动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

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

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因此我国南方岩溶地貌比北方发育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即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破坏了地表的植被、产生了新的地球化学过程、改变着水的循环途径和物质成分、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使物种减少。

地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 人为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以及诱发的地震作用,使得地表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形成新的人为的地貌景观,从而破坏了地质环境的天然平衡条件。

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干扰和改变地质环境原有的特征和规律,加快演化速率、改变演化方式和演化轨迹。

因此,人类在从事工程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主动协调与自然的关系,避免由于盲目设计、盲目投产和施工所带来的损失,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说岩石记录了地壳发展的历史?为什么说岩石记录了地壳发展的历史?
地壳发展在岩石中都会留下了痕迹,地壳发展应该说是包括地壳内部及表面发生的一切事件,也包括时间痕迹。

以地壳表面发生的事件举例:比如见到石灰岩,说明曾经是浅海环境;见到砂岩,说明当时动力比较强,可能是沙漠环境或滨海、浅海或河流,具体是哪一种?在砂岩内部颗粒特征、结构特征、矿物特征等方面都能找到证据,等等。

以地壳内部发生的事件举例:岩石受到挤压时,岩石中会保留下糜棱结构或者岩层扭曲等特殊的岩石结构构造。

地壳内部受到热液作用时,能在岩石中看到矿物被蚀变痕迹。

等等岩石特征有宏观方面的,叫构造,微观一点的叫结构,经常需要在显微镜低下看特征。

另一方面,只有沉积岩中能保留大量的地球表面历史地理环境信息(气候、地形、生物、海湖河等),比如干热环境沉积物形成的岩石发红,有特殊的矿物组成等等。

加上沉积岩具有一层一层的特点,所以巨厚的沉积岩就象是一套地壳发展的历史书,只是需要有心人的慧眼去提取信息。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

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

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

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

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

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

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

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河水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河床;并使河床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河床形态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河水的流速场,从而促使河床发生新的变化,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风化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都能使岩石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比较它们的差异?
风化作用是指先期形成的岩石转变为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不溶残余物质的过程。

原来地表物质可发生水解、氧化、碳酸盐或重碳酸盐化,使得部分矿物转变成新的矿物,如伊利石等粘土类矿物。

成岩作用,即指沉积物从沉积下来起,一直到变质或风化之前,在其表面或内部发生的一切作用。

其矿物变化主要表现在压实和压溶、胶结、溶蚀和交代、重结晶等方面。

沉积作用是指原始物质在地表经过运动介质(风、流水等)搬运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岩浆作用是指地壳深部(至上地幔顶部)高温熔融岩浆的发生、发展、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整个地质作用过程。

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三者不同的成岩过程导致所形成的岩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