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读后感2篇_应用文
《鲁迅全集》读后感优秀6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0d311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8.png)
《鲁迅全集》读后感优秀6篇鲁迅全集优秀读后感800字篇一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作品我度过很多次了。
所以很想看看别人写的关于先生的传记,于是前不久我特地去看了《鲁迅传》。
鲁迅先生少年时家庭本来是富裕的,但是在他十三岁那一年,一连串的打击突然降落到他的头上。
鲁迅的祖父,因为想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不了被人戳穿了,在清朝科场舞弊是大罪,他的祖父因此被抓。
从此他家加到中落。
后来他的父亲也因病去世,在巨大的打击面前,鲁迅先生的亲戚也开始翻脸,这下所有的痛苦也就只有他一个人承受了。
这些事情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让他明白凡事都要靠自己。
他开始改变自己,鲁迅的心情大变了。
先前那份受轻蔑、受压迫的痛苦依然存在,但另一种俯视现实,俯视黑暗的气魄与日俱增;那份走投无路的煌惑并没有消失,但另一种踏上卞坦途的欣喜明显压过了它;对势利和愚昧的。
人们的厌恶依然强烈,但就在这旁边,又生出了一种分析、探究和拯救他们的理想主义的热情,虽不能说那默默忍受的态度就完全改变了,但一种奋起反抗的冲动,显然是更为强烈。
于是他一到东京就剪掉了辫子。
后来他专心学习,也开始研究中国人,他发现中国人的毛病不只在愚,更是在诈;不只在麻木,更是在虚伪。
鲁迅在东京求学期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信,母亲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
这时他一开始想要拒绝的,后来提出了两个条件,要求女方不要裹脚还有就是让女方读书。
由于母亲的强烈要求,最后他为了尽孝,答应了这门亲事。
后来鲁迅回国,当了老师,后来辛亥革命以后他还谋得了一个小小的校长,他经常针砭时弊,让当时的官员非常不快,以各种理由打压他。
后来他干脆离开绍兴,到了北京。
由于婚姻和生活的不顺,鲁迅先生经常不修边幅。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家庭的变故,他将社会和人心看得很清楚了。
尽管生活不如意让他很苦闷,但是鲁迅先生一直是积极的面对。
通过《鲁迅传》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身上有太多毛病了。
《鲁迅全集》读后感
![《鲁迅全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184d30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c.png)
《鲁迅全集》读后感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深刻、文笔精湛、语言犀利,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全集》是一部收录了鲁迅全部作品的巨著,包含了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多种文体,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鲁迅的小说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他的小说通常以鲜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狂人日记》是鲁迅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通过对主人公狂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闭和落后,以及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的误解和排斥。
这部小说的描写方式非常新颖,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了狂人的内心世界,让人们对于狂人的命运和精神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同情和理解。
《阿Q正传》则是鲁迅另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形象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特别是对于农民的压迫和剥削。
这部小说的语言犀利、幽默,富有讽刺意味,对于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除了小说外,鲁迅的散文也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散文通常以文化、历史、政治等话题为主题,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深入探讨和剖析,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中国小说史略》、《伪自由书》、《病梅馆漫录》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的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它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展现了中国小说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贡献,更是对于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深刻挖掘和探索。
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五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29524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b.png)
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五篇《朝花夕拾》是一部经典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该书共收回忆性散文10篇,也称为鲁迅先生写的自己童年青年时期的回忆录。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鲁迅全集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鲁迅全集读后感1深夜,一间旧屋,一盏小油灯,几缕轻烟,一个微曲的背影。
屋里不时会发出一点动静,那是飞虫撞击窗户玻璃的声音。
有时还有飞蛾扑向油灯惨烈身亡的声响。
但更多的仍是安静。
屋子里的人在写东西,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或许是他已经快完稿了吧。
不经意,声响惊动到了他。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对着青油灯,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支烟,看着眼前这悲壮的一幕,陷入了深思。
许久,皱一皱眉头,轻轻叹口气,缓缓的吐出烟雾。
而后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发白的月亮,听夜游恶鸟的声音。
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鲁迅先生。
读鲁迅的书,必须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烟。
鲁迅先生抽烟是为了提神,是为了保持大脑兴奋以更好的思考与写作。
这样的例子中外并非少见,典型的还有美国的海明威。
他为了写作是每天都要喝许多咖啡的。
据说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咖啡慢性中毒。
我说抽烟其实是为了说明读文章时必须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里面,必须身临其境,和文字里的灵魂和为一体,才能感受文章的妙处。
而并非给大家找吸烟的理由。
其实,我是对吸烟很反感的。
况且,我也不必用吸烟这种方式来使大脑兴奋,因为我的大脑可以一直都很兴奋。
特别是入夜。
鲁迅的书我还是读少了点。
不过最近在看《鲁迅的散文.诗全集》。
看了挺久才看完《野草集》,在这里就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吧,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
大家一同探讨。
不足之处还望指点。
读鲁迅的《野草集》就像是在品尝一种不知名的果子。
入口有点涩,有点苦。
单凭这味道就觉得这果子着实结得不易。
好似经历了许多年许多载的风霜雪剑严寒酷暑,才得以艰辛的修成正果。
可是这种苦涩味道并非让你尝不下去,反倒是吸引着你一口咬万还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尝。
尝着尝着,你会发觉这非同一般的苦涩滋味似曾相识,但你又记不清是在哪里尝过。
鲁迅全集的读后感优选份
![鲁迅全集的读后感优选份](https://img.taocdn.com/s3/m/0b848e4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d.png)
鲁迅全集的读后感优选份鲁迅全集的读后感 1何为伟人?当黑云压城城欲摧时,他能够站起来,对黑暗势力口诛笔伐;当其它文学家还沉浸在"晨风入荷塘,清新寰宇香"的诗情画意之中,他却嗅到了腐败的气息,看到了__派如狼似虎的嘴脸;当__的黑手伸向他时,他却丝毫不畏、正义凛然。
他就是《鲁迅全集》所描述的文学巨将鲁迅。
在他的作品里,在白纸黑字中,他就如同一位战士,以笔作枪,痛戳敌人的毒手,撕开伪善的面纱。
__草菅人命、卖官鬻爵、鱼肉百姓的官员,啼饥号寒、麻木不仁的百姓,被残害冤狱、无端杀戮的__员,在书中留下了泛黑的字体。
旁敲侧击的笔法,留下了罪恶的铁证。
读罢,不由得义愤填膺,叹垂不已。
这正是"鲁迅文学"的号召力。
回过头来,__的连连败退,最终到只能固守海岛,原因不正是在书中吗?古有曰:民心亦水,亦可载舟,亦可覆舟。
国军滥杀无辜,其后果不言而喻,若同鲁迅,若同__派,真不知会何兴旺。
不过人总要朝前看,鲁迅的光辉为我们铺成了一条革命之路,我们以国家中心,信仰为动力,民众为路径,在这条路大步向前,那么光明磊落的未来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鲁迅全集的读后感 2篇一鲁迅全集的读后感花了半个月不到一点儿的时间通读了一遍《鲁迅经典全集之II散文全集》,沉浸在淡淡的哀愁之中。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使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那么犀利、那么悲愤、甚至有点小阴郁,他确实是用笔来做战斗“武器”的,不似我等闲人,每每写东西都是为了打发消磨时光,总看美好的,总想开心的,不爱看那阴暗黑暗丑陋的惨不忍睹的。
因为在我看来,现实已经太骨感残酷了,所以不想让骨感残酷进行到底,我要让自己的思绪和文字“丰满美丽”些。
可能,这就是男女之差异,连文字表现上也是有绝对的差异的。
撇开鲁迅先生写的文字内容,单就其写作手法,是值得借鉴的,之前的《鲁迅经典小说全集》是如此,刚刚掩卷的《鲁迅经典散文全集》亦是如此。
读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看看他的生活状态以及所经历的生活琐事;诵诵鲁迅先生的《旧体诗》,合辙押韵、有腔有调;品品鲁迅先生的《新体诗》,现代气息和新文风扑面而来;念念鲁迅先生的《怀人散文精选》,似是故人来。
《鲁迅文集》读后感
![《鲁迅文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10957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9.png)
《鲁迅文集》读后感
我阅读了《鲁迅经典作品选》里面写着鲁迅的很多好作品、好文章。
我读了他的作品,我知道了鲁迅是一个很爱国的人,他把对国家的担忧写进了文章中。
以前的封建社会很迷信,以为血能治病,鲁迅就写了《药》;饿得会吃人,他就写了《狂人日记》;贬低妇女,就写了《祝福》;还有《藤野先生》,表面上是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更多的是表达了日本看不起中国,鲁迅的悲愤……鲁迅没法为中国做些什么,但他以文字的方式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祝福》里面讲了样林嫂是一户人家的女工,她很勤奋,什么都会,也都做得很好,但是主人看不起妇女,在主人眼里,她的地位连一粒米也比不比上。
在其他人眼里,她也只是一台机器,有时也会和她聊天,但也只是把她当成了故事机一般给自己找点乐子。
我和鲁迅都很同情祥林嫂,我心里很愤愤不平,凭什么女性就可以被这么对待!而且在以前,女人都要把脚指给掰断(裹脚)才行,我觉得这肯定很痛很痛的。
鲁迅是一个很正义、爱国的人,我们也应该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
读鲁迅作品集的读后感5篇
![读鲁迅作品集的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0260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0.png)
读鲁迅作品集的读后感5篇读鲁迅作品集的读后感篇一《呐喊·自序》中的“曲笔”是何意?婉曲、委婉的笔法也。
即在原想直说的地方绕个弯子,用鲁迅的话说便是“吞吞吐吐”、半遮半露,表面上看是为了使小说的内涵和主旨不致变得悲观到底,故在一片灰暗的夜空中涂抹几点星光,在无边荒凉的沙漠上点缀几株苍白的小花,给人些许温暖和希望,实际上作者是将浅薄天真的希望也置于了怀疑的冷酷刀刃下,从而把小说情境及其所反映出的精神实质的悲观进一步推向极致,甚而达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
如在《药》中夏瑜的坟上,作者“凭空添上了一个花环”,似乎是暗示了革命同志的隐秘存在,给人以鼓舞。
但作者马上以一幕夏四奶奶祈求夏瑜的冤魂显灵却遭到无情失败的灰色场景,将刚浮起的一点亮色毫不犹豫地抹掉了。
那个花环,连根也没有,多么像一个幻象,其本身就是革命者柔弱无助命运的象征,到底能给读者带来多少勇气与鼓舞呢?再比如《明天》里的单四嫂子,本来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她的孩子身上的,但她却在无情的病魔和无耻的何小仙的共谋之下死于阳光中的午后,“那改变明天的力量已被今天改变”(穆旦诗句)单四嫂子即使能梦到小宝又有什么用呢?“暗夜为想变成明天仍在寂静里奔波”,但人财两空的单四嫂子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又能是什么?“毕竟,明天又是另一天”(《飘》中斯嘉丽语),作者并没有抹煞希望,但也自有他的“确信”,至少是自有他的怀疑。
他怀疑革命这副“药”的疗效,质疑那光明美好的“明天”是否存在是否会到来(直至《明天》的结尾,“明天”仍没有到来),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几声“呐喊”是否真的有意义,是否不过也是一副无用的药,或者希望的幻象。
在1931年的一首名叫《题〈呐喊〉》的小诗里他写道:“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读鲁迅作品集的读后感篇二我通过阅读《鲁迅》这本书,才开始读懂了鲁迅的一生。
通过读书,我了解到,鲁迅是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鲁迅全集读后感
![鲁迅全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ae19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e.png)
鲁迅全集读后感在阅读鲁迅全集后,我深受触动,对鲁迅这位伟大的作家产生了深刻的敬意。
他的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在鲁迅的作品中,我最为震撼的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刻画。
他通过描写人民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比如《狂人日记》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一个疯狂的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嘲讽。
他以一种犀利的笔触,将社会上虚伪、贪婪和残忍的一面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种写实主义的手法让我深感真实。
另外,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
比如《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可怜的小人物,他每次都摔得粉身碎骨,但仍然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形象,使我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思考。
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则是一个悲凉的角色,他是一个醉心于酒肉的底层人民,生活在困苦和无望中。
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鲁迅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境遇和内心世界。
同时,鲁迅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对封建文化和旧制度的批判。
他以犀利的语言讽刺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拘泥与迷信。
在《中国人的性格》中,他指出国人性格的软弱和妥协是源于长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缚。
这种批判精神让我深感鲁迅的坚持和勇气。
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让我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我也更加意识到文学的力量。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对人类悲惨命运的诗意诠释,它们带给人们思考和启示。
尽管时代已经变迁,但人类的苦难与追求始终存在。
鲁迅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更是社会的镜子,揭示了人类多方面的问题和现实。
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痛苦的表达,使我对于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来说,鲁迅全集是一部具有极高读者价值的作品集。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鲁迅的作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价值,也让我更加重视当下的社会情况。
鲁迅全集读后感【两篇】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
![鲁迅全集读后感【两篇】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4352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0.png)
鲁迅全集读后感【两篇】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一本好的书籍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
为大家带来鲁迅全集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鲁迅全集读后感【一】读书是孤单的,它不同于看电影,可以几个人一同分享,共同嬉笑;读书又是幸福的,他会让一个深邃而久远的声音穿越空间和空间的限制来与你交流,讲述他的感情,讲述他的故事,也许它为许多人讲过,但此时他此刻只为你一人讲述,今天为我讲述的是鲁迅先生。
提起他的鲁迅全集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一尺为出发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1920年春,他到了日本学习。
他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同时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积极参加推翻清朝政府黑暗统治的活动。
1903年他依然剪去了象征清朝政府统治的辫子,拍了一张照片,并在后面题诗云:灵台无计逃仙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表现了鲁迅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身许国,以身报国的宏伟志向。
这样的豪迈,这样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爱国永远是内心的呼唤,爱国不需要理由,不爱国才学要理由。
1094年8月鲁迅结束了日语的学习,转入医学,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治的病人的痛苦战士还可以去当军医。
可是课上一次幻灯片的播放有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也是在那颗爱国心的驱使下,他得出结论:凡是与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多么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于是她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用笔做武器来警醒麻木的国民,。
在他的这次经历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鲁迅的笔下有着众多的看客:《阿Q正传》中的阿Q叫喊着杀头好看,《药》用革命者的血来治痨病的华家,《复仇》中的庸众看着神之子耶稣被钉死,却麻木的唾弃他;《示众》中的看客。
鲁迅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却又包含唤醒民众的热情,这也深深的体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本质,并不是真正的厌恶,如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都是为了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进而彻底改造国民性,进而改造中国的社会。
鲁迅文集读后感
![鲁迅文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1be4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5.png)
鲁迅文集读后感鲁迅文集读后感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虽然只有短短的十篇文章,但是却将鲁迅先生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系列生活缩影真实而生动地再现在我的眼前。
读完这本书后,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它虽是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引人深思。
十篇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病》。
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鲁迅先生的父亲不幸患上了严重的水肿病,于是鲁迅家里请来了两位传说中的“神医”。
所谓“神医”,不仅医术造假,而且收费高昂。
他们胡乱给父亲开了一通奇奇怪怪的药,最终医治无效,父亲去世。
这个故事虽是鲁迅回忆父亲生病时延医治病的情景,却通过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等故事情节揭示了在黑暗的旧中国庸医误人的现象。
而其中的衍太太一类的人物形象更是让人痛恨。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她会怂恿小孩在冬天吃冰,还在一旁鼓励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孩子们头上碰肿了一大块,她便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孩子的伤口上。
每当读到关于衍太太的内容,我都仿佛置身其中,将她丑恶做作的嘴脸看得一清二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论是批判所谓“正人君子”的《狗·猫·鼠》,还是揭露虚伪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或者是讽刺清国留学生昏庸无耻丑态的《藤野先生》,这一篇篇文章都蕴含着鲁迅先生鲜明的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让我对鲁迅先生深深折服!鲁迅文集读后感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
关于鲁迅先生,对我们而言啊,真是一个字——熟,以前不是有句话吗?叫:“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
这可是从前学生娃们的恶梦,这里的周树人指的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集,在我们的课本中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和《好的故事》。
鲁迅先生,擅长杂文,不过在我看来,《朝花夕拾》也是一本很好的书。
关于鲁迅作品读后感3篇
![关于鲁迅作品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d6a5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9.png)
鲁迅作品读后感关于鲁迅作品读后感3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鲁迅作品读后感3篇,请参考!【篇一:《鲁迅作品赏析》读后感】鲁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还十分含蓄,但都揭露着一个个另人痛心的事件,有时夸奖着那些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
今天,我读完了《鲁迅作品赏析》一书,受益匪浅,再次了解了鲁迅。
鲁迅小时候经常与同伴们在百草园嬉戏玩耍,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就连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都是他们游戏的“材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了解到鲁迅幼时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孩子,长妈妈给他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告诫他別去草丛里玩耍,而鲁迅正因为这样更要去,可从未碰上过美女蛇,反倒经常碰到一些小蟋蟀,后来,鲁迅与小蟋蟀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还有一篇提名为《故乡》的文章,1921年一月发表,那年鲁迅正在老家,而听说幼年的闰土要来看望他,便前去迎接,没想到闰土不再和以前那样可爱灵活了,变得十分粗笨,未到不惑之年,却早有皱纹,头发苍白。
闰土见到鲁迅便喊“老爷”,与鲁迅谈起了农民的悲哀:“哎,家里有许多孩子,农活有多,政府逼着我们捐钱,基本上都得捐上3次呀,收成又不好,有时割下来的稻谷青菜还没人要。
孩子和我们真是饿呀……”说着摸了摸孩子的头。
这篇文章真是催人泪下,鲁迅的这篇文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与命运,揭示了农民生活日益困难的根源。
鲁迅写这篇文章时抒发了向往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文章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篇二:鲁迅作品读后感】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484b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e.png)
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全集读后感篇1鲁迅先生的笔是投枪,是匕首,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
《鲁迅全集》融会了鲁迅先生的斗争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里收录的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其中最出名的有《呐喊》、《祝福》、《阿Q正传》、《药》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都是通过一些小事描写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突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的愚昧封建,国家的羸弱,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史。
其中反映得最深刻的就是当中的《阿Q正传》。
阿Q所处的时代是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
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他们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
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的政策。
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
1840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
鲁迅全集读后感(精选4篇)_鲁迅全集读后感3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精选4篇)_鲁迅全集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2325da7375a417876f8f08.png)
可是,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我感悟最深的却实在是他闪亮的人格魅力。读着先生的文章,感觉就像看到一把才智的利剑,锐利的解剖出当时国民的奴性和愚性,英勇无畏的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不畏官吏的强权,不畏民众的愚昧,不畏所谓“文人”的人声攻击,一路用剑刃的锋芒乘风破浪,置生命于度外。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志向,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
你要知道,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啊Q和孔乙己。
鲁迅全集读后感(三)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鲁迅先生的小说,亦正如此。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非常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同时他也一再地表示,他所强调的是“用自力克服一切困难,并非真劝人都到山里去”;他自己更是绝不情愿躲到“鹤唳一声,白云郁然而起”的田园诗中去,他要“活在人间”,即使是遭到人们的孤立,排挤,也仍旧不离开“人海”,让生命的“沉钟”恒久“深深地在人海的底里孤独地鸣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宣称,他“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却记忆犹新记载着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迹”。鲁迅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电子书下载的。他赞许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觉社会和发觉自己。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想最新5篇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想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78e5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b.png)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想最新5篇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
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
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鲁迅作品集读后感想,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想1鲁迅先生的作品每一篇、每一个章节都给我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都化作一只只锋利的匕首与投枪,但又把犀利的言辞变成了优美的文字,在愤怒之余还有享受的机会,使我越来越想靠近这位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巨匠大师。
他的文章优美且立意丰富,不是停留在表层,都像那冰山下的火种一样要挖掘后才知道。
我读鲁迅先生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
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
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又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阅读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为《奔月》的文章,作者塑造的后羿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
我想或许这就是作者当时自身所处的境地吧。
作者空有一身抱负,要救国于危难,但是报国无门。
我想应该是这种悲哀与无奈吧,虽是英雄,也不得不为现实而折腰。
当时正处在革命时期,生活虽拮据有悲愤孤寂之感,但也从中寓示着作者绝不甘于消极退缩。
作品当时也一定反映了鲁迅作为民族英雄不甘寂寞,渴望战斗的情怀。
现实中的不如意,可能只有在文学中才能得以慰籍吧,而后羿我想也是作者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个缩影。
只有在文章中发泄自己的情绪,才能抚平自己受伤失望的心;只有在文章中发泄自己,才能有新的战斗力量投入新的战斗。
鲁迅作品集读后感想2《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鲁迅先生的作品。
《呐喊》文集却让我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阿Q正传》是《呐喊》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他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
鲁迅小说全集读后感
![鲁迅小说全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dbbc4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4.png)
鲁迅小说全集读后感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鲁迅小说全集》是收录了鲁迅所有小说的一部作品集,其中包括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经典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主人公的疯狂和绝望来表达对于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于人性的悲观。
主人公通过自己的疯狂来反抗社会的不公和不义,最终却只能选择自我毁灭。
这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个体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人性的扭曲和堕落。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于人性的悲观态度,让我对于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阿Q正传》是鲁迅的另一部经典作品,通过对于阿Q这一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的塑造,鲁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足。
阿Q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他的懦弱和自卑、自私和自负、贪婪和残忍,都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于个体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人性的扭曲和堕落。
通过对于阿Q这一形象的描绘,鲁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以及中国人民的自卑和软弱。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刻思考,让我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呐喊》是鲁迅的另一部经典作品,通过对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绘,鲁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和不足。
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内心世界来反抗社会的不公和不义,最终却只能选择自我毁灭。
这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和不足,以及中国人民的自卑和软弱。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刻思考,让我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鲁迅小说全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鲁迅全集读后感5篇600字
![鲁迅全集读后感5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bb34b8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f.png)
鲁迅全集读后感5篇600字先生自己就是一个老师,从他忆起的刘和珍君,我发现先生虽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但是先生用自己的精神感染了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鲁迅全集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鲁迅全集读后感1从“三味书屋”的好学,到弃医从文的决心,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战斗誓言,再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阶级立场,先生那耿直的性格,赤热的爱国精神,无不教育着我。
每读先生的文章,总使我联想到先生面对的旧中国,山河破碎,国弱民穷,可先生并未消沉,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先生的文章像匕首直刺敌人的胸膛,像炸弹掷中敌人的营垒,他的一篇篇战斗檄文都是在废寝忘食中写成。
先生曾说,文学是战斗的。
先生要战斗,要“怒向刀丛觅小诗”。
课本中的几篇文章已无法满足我的需求,我几经周折,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鲁迅全集》。
置身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我对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呻吟的岁月了解的更深刻了。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夷入侵,而统治者无能,整个社会一片喑哑沉寂的时代。
我想起一段话:“如果问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他回答:鲁迅。
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的杰作,更高一筹,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
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
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亦不怕死似的凄厉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别无捷径。
是的,读《鲁迅全集》分明读到先生对旧社会和旧势力进行坚决持久的不断斗争,决不中途妥协投降,对革命前途坚定并一直奋斗到底的精神!永远直面惨淡的人生,做不屈服于任何邪恶势力的勇士。
先生那深远的忧患意识,用自己的愤怒鞭挞旧中国,揭露黑暗社会的腐朽,用自己的心血浇灌血红的黎明,唤醒愚昧的民众。
鲁迅全集读后感150(范文5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150(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c09c3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7.png)
鲁迅全集读后感150(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全集读后感150(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全集读后感150(范文5篇)》。
第一篇:鲁迅选集读后感翻开书的扉页,让我随着这其中细致的描写和温馨的回忆,真挚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去浅尝缀在字里行间的记忆,怀想,留恋!字里行间的亲善温暖,如晨钟暮鼓时的守望,宁静而致远,安详而永恒......手捧《朝花夕拾》,感受着鲁迅先生对过往的温馨回忆,对那些人、那些事的深情怀念:儿时留下深刻印象的长妈妈,异国他乡给予真诚关怀的藤野先生,人生坎坷、结局令人扼腕的范爱农,曾经无限神往的“百草园”......不禁被鲁迅先生扑面而来的清新隽永气息所感染,这便是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吧。
鲁迅,巴金曾说:“他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
近二三十年来他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年轻人向着远远的一丝亮光前进。
”诚然,我曾惊叹过鲁迅是“民族魂”,是以笔代戈的战士,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
他的思想光辉也闪现在他的文字当中,有着对旧社会的种种抨击。
伪善的衍太太,医德败坏的庸医,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孤独终老的长妈妈,绝望投湖的范爱农,也是黑暗腐朽的旧社会造成了他们的不幸。
钟响,茶凉,卷掩;合手,远眺,心忆。
不禁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我们曾拾贝壳,采冰花,编柳帽,吹柳笛,捕蜻蜓,吸花蜜......时光的扉页,刻满了我们曾经童年的美好,旧时光亦是青葱年华的吻痕。
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的齿轮在不断耦合,但在我心灵一角仍倔强地蜷伏着童年不老的回忆。
那时的浅浅笑意,那时的裙裾飘飘,那时的欢声絮语,那时的嗲声嗲气,不都是一朵朵艳丽的“朝花”吗?可随着时间的曝晒和岁月的雨淋,如今已是落红满地,岁月的长矛啊,你就不能停止无情的杀伐吗?夕阳西下,倦鸟还巢。
一气呵成地读完这本书仍意犹未尽,如饮尽香茗后的清香久久在舌尖徜徉。
鲁迅小说全编的读后感
![鲁迅小说全编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498bf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6.png)
鲁迅小说全编的读后感鲁迅小说全编的读后感【篇一:《鲁迅小说全编》读后感】“至于这五年以来白话文学的成绩,因为时间过近,我们不便一一的下评判。
……但成绩最大的却是一名托名鲁迅的。
”胡适先生曾这样说道。
或云:鲁迅先生的作品是用刀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木上的。
或云: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给人一种很遥远,虚无缥缈的感觉。
吾云:读鲁迅的小说,你走进了,它就离你很近,你走远了,它就离你很远。
在《鲁迅小说全编》里,我到过很多地方,到过“故乡”,到过“鲁镇”,到过“京城”,到过……。
把这些个地方发生的事穿在一起,像是天然珍珠项链。
现在,我就让它们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这些作品里,我最先读的就是《兔和猫》,兔子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当我看到那小白兔遭黑猫毒手时,心里也是一阵担心,一阵怨恨黑猫,当我看到白兔的智慧,小白兔们都安然无恙时,我又一阵狂喜,一阵欣慰。
小说简单的情节并未让文章失色,反而在大家群呼:打倒可恶黑猫,为白兔报仇时,我看到了人世间最基本的爱与同情,我想那是当时的社会所缺少的珍宝吧。
从这些可爱的文字背后,我同样看到了那个站在孩子们中间,以温暖,柔和的眼光观察小兔子,小小兔子,还有那些纯真的孩子的鲁迅。
一触及这些幼小,鲁迅似乎很难将他手上的“刀”拿起来,他的笔端就会流泻出无尽的柔情和暖意。
这是少有那个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
鲁迅将“生命之爱”注入人们的心中,告诉人们他“弱本位”的态度。
我突然感觉鲁迅离我好近。
鲁迅的作品大都离不开“讽刺”二字。
例如,在“风波”中,九斤老太反复念叨那句“一代不如一代”,无不勾勒出落后、保守、怨天尤人的农村年老妇女形象,更道出当时持有这种无知、消极思想的一群人的可笑。
还有七斤夫妇,赵七爷因为一条辫子的有无,几家欢喜几家愁,尽显小人物的悲凉。
在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的背景下,辛亥革命被阻。
通过“风波”一文,鲁迅先生想告诉当时的人:社会意识变革的单纯的政权更替,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进步。
鲁迅经典全集读后感2篇_应用文
![鲁迅经典全集读后感2篇_应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503e684b73f242336c5f68.png)
鲁迅经典全集读后感2篇篇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
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
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恐怖的封建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
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
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
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
《孔乙己》是继《狂入日记》后第二篇评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
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因潦1/ 4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阿Q正传》是《呐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鲁迅《俄文译本序》),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
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
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表现出某种自发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
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全集读后感2篇
篇一
鲁迅的文章其实在小学的时候早就学过了,但真正喜爱上鲁迅的文章还是高中之后。
开始并不是很喜欢鲁迅的文章,大概是不能体会文章的美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看的书籍的积累,越来越感到还是鲁迅的文章写的最好。
喜欢读《朝花夕拾》,闲暇时看看,真的很享受,里面有童年的趣事,有鲁迅思想成熟的过程,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还有鲁迅的感情世界……
我很小时候就经常听妈妈讲鲁迅的故事,零零星星地一些知道他的故事,只知道他是一位着名文学家。
这次读了《鲁迅全集》,我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用他的笔墨诉说了阿Q的可笑,祥林嫂的悲哀,奇叔的大胆等,他是一位战斗作者,他用笔在与不平的社会战斗着,为穷人打抱不平,打击恶官僚,贪官污吏。
《鲁迅全集》告诉我,鲁迅年幼时家境尚好,家有一个二千余亩的百草园,相传里园里长满了野草,但却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他在泥墙根上蹿下跳地捉蚱蜢,挖类人形的何首乌(相传吃它会长生不老),还不停地在井口上与小朋友跳上跳下。
正是因为这一点,家人认为他不乖,就把他送入三味书屋学习。
等鲁迅稍大一些时,家境开始渐渐地贫寒,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而误了上课,而被老师用戒尺打了掌心,于是鲁迅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要早到。
1 / 4
他在三味书屋读五年书,深受老师喜欢。
鲁迅对日本人深恶痛绝。
他敢打,用笔墨通达日本人的“走狗”;他也敢骂,用文章来痛骂那些贪财爱荣的官僚,和狗仗人势的大恶人。
因为他的弟弟娶了个日本女人,而且生活非常地奢侈,鲁迅大发雷霆,并与周作人断绝兄弟关系。
读了《鲁迅全集》,留给我的是对鲁迅无限的敬佩和怀念,他不仅是个文学家,更是一个伟大地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的耳边时常会响起鲁迅先生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混乱的思绪终于用活跃的文字表达出来,虽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灵写照,但却是让我心境平浮的东西,在此,我对鲁迅先生---这位中国文坛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礼!
篇二
今夜,抑郁的我徘徊在窗口,拉开抽屉,一碟书本整齐的摆着。
我最爱不释手的却是那本最不养眼的泛黄的破旧的《鲁迅全集》我静静的坐下来,打开书本。
读鲁迅的散文,一种家的温馨,相互做乐的甜蜜油然而生。
眼前浮现出对童稚的向往和迷恋对未来的憧憬与仰望。
鲁迅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生动的呈现了一幅幅温馨,甚至催人泪下的画面。
唯一一部散文诗集《野草》同样能使人感受到那种激情,蓬勃。
《阿长与山海经》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后仅一句“我似乎与2 / 4
找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便将对岸唱的敬爱,刻骨铭心的敬意体现得淋漓尽致。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则表现了对啊常的思念之情。
可以说阿长是鲁迅一生值得尊敬,感激的人。
鲁迅数篇文章中皆有提到长妈妈。
可见作者对阿长情谊之深,思念之切。
读鲁迅的文章反差极大,讽刺小说更是脍炙人口,让人忍不住跳出一词“痛快”。
与上相比《五猖会》则略胜一筹写出了作者对五猖会的喜爱,同时“我至今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那是叫我背书”我反复阅读,体会其深刻含义,这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与隔膜含蓄的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故乡》前后对比的写法,写出了20年前、后故乡人的变化之大。
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思想麻木人们的神经。
也集中体现了作者为改变新中国命运的决心。
以《孔乙己》为例鲁迅用精妙的手笔,展现出主人公善良、淳朴,却又固守读书人的架子,将自己禁锢在封建思想中。
最终被岁月摧残死去。
我想: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人生需要自己把握。
倘若他能冲破封建的牢笼,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他也许不会走上封建社会为弱者铺设的道路。
总之,许多文人墨客对鲁迅的作品赞不绝口,我也对它爱不释手的原因应该是他用自己的笔战斗到最后。
用朴实的文字一次次抨击着古代封建社会和时刻为中华的情义拨动着每个读者的心弦。
3 / 4
听着闹钟的滴答声,不觉已十一点了。
我合上了那本泛金光的弥足珍贵的书。
就如做了一场梦。
醒后我发觉我的心突地亮了起来。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