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解读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第四章课第三节机械能(3)说课稿
这些互动方式旨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日常生活实例:以学生熟悉的运动或玩具为例,如自行车骑行、秋千摆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现象。
(3)利用动能和势能的公式进行计算时的准确性。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学习兴趣上,他们对有趣的物理现象和实验充满兴趣,但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学习习惯上,他们习惯于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但可能在自主学习、总结归纳方面有待提高。
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5.连接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小组报告、实验结果分享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全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力说课课件推荐PPT
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
1、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动;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5
1、改变物体的形状
16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7
二、力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符号:N
2、牛顿是英国著名科学家
18
4、划船人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是_______。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作业布置,巩固升华
5、两个鸡蛋相碰,总是一个先破碎,下 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未破的鸡蛋受力 B 只有破了的鸡蛋受力 C 两只鸡蛋都受力 D 究竟哪只鸡蛋受力说不清楚
的。
23
讨论、交流: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5
(三)感悟收获,交流小结
• 知识小结 • 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 学生畅谈收获,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本
节课内容 • 教师了解教学的得失
26
作业布置,巩固升华
21
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 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强调:
1、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起点或终 点来表示。 2、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 的末端。
22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
后者对他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 1、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5.1质量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实验操作不准确、概念理解不深刻等。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包括:
1.通过情境创设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课前检查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2)质量的测量方法及工具的使用。
2.教学难点:
(1)质量与重量的区别,特别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2)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是较大或较小的质量单位。
(3)实验操作过程中,如何准确读取测量结果,避免误差。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一般为14至15岁的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
5.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物理现象,理解质量的概念。
2.探究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质量与重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5.1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五章第一节《质量》。这一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于力学部分,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之一。它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以及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完成练习册:布置一些关于质量概念和测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1.1走进神奇说课稿说课稿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2)认识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掌握物理学的分支,为后续学习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途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自主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3.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物理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学习物理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推理和数学建模等。
3.物理学的发展简史: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现代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4.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5.物理学的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
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科的第一步,为学生后续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第一章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kg)。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8.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意义:1米3水的质量是1000kg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1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 的成像 规律 物距(μ)与 焦距(f)的关系 成像性质 像距(υ)与 焦距(f)的关系 应用 μ>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υ> 照相机 μ=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υ=2f f<μ<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υ>2f 投影机 μ=f 不成像 μ<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用照相机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成实像物近像远) 1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为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插在架上; 14、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用时要使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15、近视眼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16、远视眼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1s=103ms 1ms=103μs..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 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5、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 3速度仪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 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 液>v气v空气=340m/s..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5、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二、乐音与噪声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2乐音的特性3个①响度A、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B、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②音调A、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B、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③音色A、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2、噪声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三、超声与次声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3光速:真空中是3×108m/s..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空气..二、光的反射1、基本概念:一点指:入射点;二角指反射角、入射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2漫反射4、光路的可逆性:发生反射光路是可逆的..5、面镜1平面镜①成像原理:光的反射..②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应用:①、成像穿衣镜②、改变光路潜望镜..2球面镜一凹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会集作用;②、应用:太阳灶..二凸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②、应用:汽车后视镜..三、光的折射1、发生折射的条件: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5、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四、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4、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有会集作用..2、相关概念:①主光轴②焦点F ③光心O④焦距f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6、凸透镜成像1原理:光的折射..2成像规律:①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②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处..③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以外..④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⑤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1、眼睛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①特点:看不清远出物体..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2远视眼老花眼①特点:看不清近出物体..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3眼镜的度数=100/ff以米作为单位七、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3、望远镜①结构:目镜、物镜..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4、照相机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投影仪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五章知识要点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六章知识要点第六章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2、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二、力的合成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F1+F2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F1-F2三、力的平衡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4、运动和力的关系: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七章知识要点第七章密度与浮力一、质量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t 、 g、 mg..4、单位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5、能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6、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1、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应将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归零;调平..3左物右码..4读数:物品质量=砝码质量+称量标尺示数值..5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超过量程..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三、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3、单位换算:1 g/cm3=103kg/m34、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5、记住水的密度..6、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7、会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四、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称这个托力叫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3、公式:F浮=ρ液gV排五、物体的浮与沉1、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2、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 2盐水选种 3潜水艇 4热气球第八章压强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 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九章知识要点第九章机械与人一、杠杆的平衡条件1、定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 F2·L2;也可写成F2/ F1= L1/ L2..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3、杠杆的种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二、滑轮及应用1、定滑轮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3、滑轮组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F=G/n三、做功了吗1、机械功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即W=Fs..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1J=1N·m..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四、做功的快慢1、功率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P=W/t..3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1W=1J/s;意思是1s内完成了1J的功..1kW=1000W;1MW=106W五、提高机械的效率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100%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3、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六、合理利用机械能1、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2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机械能资源..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学科,八年级沪科版物理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的知识海洋。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这一章主要是让我们初步了解物理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我们会了解到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等。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感受到物理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我们对物理的兴趣。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知道,准确测量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测量长度时,我们会用到刻度尺;测量时间,会用到钟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误差的概念,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运动的描述也是重要内容。
我们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比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我们是运动的;以汽车座椅为参照物,我们就是静止的。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
通过速度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声音的产生离不开振动。
比如,击鼓时鼓面振动发声,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则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我们还学习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在声源处减弱,比如给机器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比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比如戴上耳塞。
第四章:多彩的光光的直线传播是这一章的基础。
比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对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对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物物学课程标准,我仔细研读了解了沪科版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重点。
义务教育阶段物学课程内容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目标与本教材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有: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和相互作用、并能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光学的应用;认识物质的属性、认识能量、机械能、能量的转化;了解自然界多样性的运动形式;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这些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生产的历史、背景。
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一些基本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
注重了安全意识、注重了安全教育。
并且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强化了对方法的要求。
对于学生要求有初步的观察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二、对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通读分析首先阅读目录:走进生命的世界。
内容如下: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总共分成三节内容: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总共分成四节内容: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总共分为三节内容: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光的反射。
总共分为五节内容: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第三节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色散,第五节凸透镜成像,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总共分为四节内容: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学习使用量筒和天平,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3、用刻度尺测长度班级: _____ 姓名: 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 )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 大的有km ,比m 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μ6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 大的有h、min 。
比s 小的有ms 、μs。
(2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1ms=103μs。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7.3力的平衡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推理和论证;2.形象思维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3.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方法不当,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2.对物理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理解不了或学不会;3.缺乏持续的学习动力,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3.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同伴互助来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个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关于力的平衡的研究项目,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4.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索力的平衡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力的平衡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巩固练习和实验中的体验和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1.力的概念和作用;2.直线运动的描述;3.简单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力的平衡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概念;2.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难以将二力平衡条件应用于实际问题;3.对多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感到困惑,难以把握其中的规律。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5.1质量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如下:
1.设计一份关于质量概念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整理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安排一道计算题,要求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布置一篇短文写作,让学生探讨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活跃,但注意力易分散;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兴趣上,他们对于新奇的现象和实验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能感到枯燥;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习惯,需要引导和激励。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展示不同的水果和蔬菜,询问学生如何判断它们的重量,进而引出质量的定。
2.通过一个简短的质量测量实验视频,展示天平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对质量测量产生直观印象。
3.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引力消失,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力学的基础知识,如力的概念、简单机械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然而,以下学习障碍可能存在:
1.前置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质量的科学定义不够清晰,容易将质量与重量混淆。
2.技能方面,学生可能不熟悉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
3.认知障碍方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质量不随位置、形状、状态改变的性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PPT
01 02
热量的传递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 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等为止。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 对流和热辐射三种。
热量的计算
热量可以用公式Q=cmΔt来计算,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 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物质温度的变化量。
03
应用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 法。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和应用 ,能够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
现象。
光的反射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现象,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光的折射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热现象
温度与温度计
热传递与热量
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理解温度对物体热现象的影响。
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 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 度。
应用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运动员跳远时要 助跑等。
声音的传播与特性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 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 慢。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 实验步骤
• 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 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
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 第五节 摩擦力教材分析 沪科版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建议:课标的基本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以及增大和减小的方法等,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不高,基本上属于“知道”层次。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了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都不困难。
但本节教材将摩擦力安排为一次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就赋予了它新的教育意义。
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本节主要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在“制定计划”环节中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建议:1.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各种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的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就发动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关于该问题的“猜想和假使”。
课本上给出了几个主要的猜想,但不要用这几个猜想去限制学生的猜想,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甚至荒诞(比如“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推力拉力有关”、“是否和运动方式有关”等),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其猜想的结果进行假使和预测,比如说猜想与“压力有关”,在预测一下有什么样的关系,正比?反比?平方正比或其他关系。
在各种猜想均列出之后,然后确定两个猜想让大家在课堂内进行实验探讨。
对此,可以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并非看起来那样简单,其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对课本上安排的两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索。
接着,进入“科学探究”的“制定计划”阶段。
在制定探究计划时,可引导学生注意到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并结合学生提出的猜想指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接触面之间的运动快慢、运动的方向等一系列因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备课讲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测量操场的跑道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1h=60min=3600s 1s= 10 3 ms= 106μm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套教材
8年级(初二年级)第二章运动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研究:速度变化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物体是没有,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③换算关系:,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秒(s)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
③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
(3)减小误差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三节快与慢(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体例 及特点
内容结构及 立体整合
教学建议
说课标
说教材 流程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目标
八 年
课程资源的 开发建议
级
物
理
•一 说课标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机械运动、 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 的现象和相互作用; 认识物质的属性、 认识能量 、机 械能、能量的转化。
课程目标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 规律的科学态度。有将自 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 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 合作的精 神。
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具有 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 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 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知识与技能
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课程目标
程中,能体验战
胜困难、解决物 八 理问题的喜悦。 年
年 级
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物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初步的的观察及提 出问题的能力。
2.有初步的信息 收集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3.态有度初与步的信息 价值处观理能力、分 析概括能力。
课程目标
4.有初步的信息
八
交流能力。
年
5.应养级 物用成科自学学研能究力方,法学。习、
编写体例
拓展一步
请提问
交流与讨教论 材的栏目体现了教材理念和作特业色,
通 好实验过地探丰了究 富解多新彩的的教探究小材点拨栏,目开可拓以更使广信息我的窗 们教更学
思想。正文
迷你实验室
知识点标题
加油站
节
节标题
本章练习
章前图
章
编
实践与总结
写
体
例
编写特点
两个重点——以“从生活走向
物理”为起点,以“从物理走向社 会”为落点。每一章每一节都体现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交流与讨论
迷你实验室 加油站 信息窗 请提问
拓展一步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新旧教材的编写体例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 面.增加学习物理的
兴趣.
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 巩固和反馈,加强学生的 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章知识进行查却补 漏,还可培养学生的归纳 总结能力.
旧教材
章前图 正文设计 实验探究 探究点拨 交流与讨论 迷你实验室 实践活动 加油站 信息窗 请提问
多种方式评 价真实表现
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和技能
物理知识
评价什么?
作业评价 测验
学生、同伴、教师等 多主体共同参与
谁来评价?
评 价 建 议
如何评价? 作品评价
成长记录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数学知识 化学 知识 文字教学资料
馆藏资料
学校图书馆
教材
社会教育资源
开课 发程 建资 议源
的
例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编写体例
拓展一步 交流与讨论 实验探究
正文 知识点标题
节 节标题
章前图
章
编
写
体
例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编写体例
拓展一步
请提问
交流与讨论
作业
实验探究
探究点拨
信息窗
正文
迷你实验室
知识点标题
节 节标题
加油站
本章练习
章前图
章
编
实践与总结
写
体
例
新教材
章前图 正文设计 实验探究 探究点拨
体现开放性,培 养实践能力
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扩大学 生知识面。
编写意图
八 年 级 物 理
教材栏目丰 富多彩,形式 生动活泼。
教材内容结构与立体整合
机械运动、声 学和光学,是 物理学的基础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六章
力学的基础, 统领整个力学
承上启下,是 力学的重点
第二章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九章
综合,将运动和
力结合起来,是力 第十章
学的重点。
第十一章
内容八级结年构
机械与人 小粒子与大宇宙
序言,展示五彩缤纷、充满 神奇的物理世界
承上启下,既与力 学相关,又是热学
的基础和开端。
• 三 说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
积极大胆
参与科学
设计生活
探究
中的小实
验
提倡使用身边物品进
行物理实验
多让生做试 一试、动动 手小实验
多媒体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重视对物理 实验室的建设
重视对实验器 材的开发利用
社会教育资源
文字教学资料 馆藏资料
教材
开课 发程 建资 议源
的
多媒体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重视对物理 实验室的建设
文字教学资料 馆藏资料
教材
重视对实验器 材的开发利用
科技馆
社会教育资源
物理科技竞赛
学科网站
多媒体教学
发课 建程 议资
源 的 开
广播 电视 影像资料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级 物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 识,有将科学服务 于人类的意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 科学实践活动。
•二 说教材
编写
章标题
章
编
章前图
写
体
例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编写体例
节标题
节
章标题
章
编
章前图
写
体
例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编写体例
实验探究
正文
知识点标题
节 节标题
章前图
章
编
写
体
帮助学生尽 快步入自主 性学习的轨 道
选择适当 的探究活 动
培养学生 会评估的 习惯
重视探究
重视科学探 究的教学
中的交流 合作
以多种方式 向学生提供 广泛的信息
加强与日常生
活技术应用及
其它学科的联 系
把阅读收集 信息观察记
录作为作业
教
一部分
保护学习兴趣
学
探究因人而异
建
的教学方法
议
评价 建议
用知识解决 学习过程中 问题的表现 的表现
的理念
一条主线——以
科学探究为主线(全书 实验探究31个,迷你实 验10个,物理量测量活 动5个)
编写特点
八 年 级 物 理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在教材中还体现与其他学科的 渗透,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技 术、社会观念的融合
编写意图
总体而言,本教材图文新颖,知识面 宽广,文字注 人浅重 文学 精显科 神。间 与的 自十渗 然分透 科、注重学科渗透, 注重探究式学学的融习合方。 法的多样化,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
3.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和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基本 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注重了安
全教育。“知道简单的数据记 录和处理方法。”强化了对方
过程与法方的要法求。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
课程目标式生;产了中解的这应些用知;识了在解生物活理、学及
其相关技术生产的历史 背景。
八 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