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改稿_名人故事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6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
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篇1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
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
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
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25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
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
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篇2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这是袁隆平团队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精选11篇)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希望大家喜欢!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1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
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
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袁隆平是中国闻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宏大事迹会始终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盼望大家喜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1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
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
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成名成家的袁隆平似乎仍旧喜爱拘束随便的生活。
他间或出差逛街,看到廉价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
有次到香港中文高校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
他之后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
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
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特地嘉奖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
他常常跟人说起他以前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谈天乘凉。
刚开头,四周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觉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
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其次个抱负: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拘束,是个幸福的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2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袁隆平爷爷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艰辛历程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叙述吧!首先,袁隆平爷爷一班级时一次去郊游,老师带他到一个农场去参观,当袁隆平爷爷观察处处都是芳香的花草和一串串艳丽的果实时,就立志要去学农。
从那时开头,袁隆平爷爷就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袁隆平爷爷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来改名为西南农学院)。
袁隆平作文事迹6篇
袁隆平作文事迹6篇袁隆平作文事迹篇1我最崇敬的人就是袁隆平爷爷,国际上有许多家机构高薪聘请袁隆平爷爷出国工作,但是他都婉言谢绝了。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爷爷说:“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
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
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您一生的缩写。
袁隆平平爷爷,您是一位科学巨匠,一颗闪耀在科学天空中的巨星。
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我对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
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
”爷爷,您的一席话深深地教育了我,您是我最崇敬的人。
今天,我是天真浪漫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明天,我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一定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为祖国作贡献。
袁隆平作文事迹篇2今天,我去了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水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
最终,杂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更不是坐在电脑前面,按一下鼠标的。
现在想发明东西的人,还有多少人拥有袁隆平这种勤劳的精神呢袁隆平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
淡泊名利-袁隆平的人格尺度(修改稿)
淡泊名利、廉洁自律——袁隆平的人格尺度姚元林1 邬国盛1(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人格尺度是人发展中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内心原则。
人格尺度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价值观和幸福的内在层次。
袁隆平人格尺度的特点是淡泊权力、金钱、名利,淡雅精神,廉洁自律、甘于奉献、快乐做人。
袁先生始终用这种内心的原则和尺度约束自己,它帮助先生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也使先生获得了内在的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人格文化境界人格魅力袁隆平研究袁隆平50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科研阵地,白天做的是杂交水稻实验,晚上做的是杂交水稻的梦。
他有自己的人格尺度,有自己的人生原则。
他从不把杂交水稻研究作为搏取功名的筹码,而是把它作为奉献的平台,总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寻找新的起点。
袁隆平的名字如今被估值超千亿元,但他对此淡漠超然。
他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科研责任田,即使后来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事业上。
在袁隆平看来,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
袁隆平表现出来的这种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人格作风和尺度,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风范,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撑。
始终坚守自己的人格尺度,袁先生因而不是一位为名利所累的人;他是一位自由的人,清廉的人,本色的人,快乐的人,文明的人。
他努力做到全面充分地发展,做一个创造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努力做到不断升华完善个体人格,向着纯粹的人发展。
“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卫生为贵,穿方面只要朴素大方就行了。
少走弯路,不留遗憾,身心才会健康,心情才会愉快,事业才会做得长久。
”袁隆平说①。
淡泊权力,淡漠金钱,淡化物欲,淡远名利,淡雅精神,廉洁自律、甘于奉献、快乐做人,在创造中做到自我实现,是先生人格尺度的特色。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袁隆平的英雄事迹(七篇)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袁隆平的英雄事迹,希望大家喜欢!袁隆平的英雄事迹篇1袁老去世的消息令人痛惜,我们终将没有等到媒体的二次辟谣。
今天上午,一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天去世的消息全网炸裂,好在媒体随后进行了辟谣,直到噩耗再次传来,我们依然希望“这不是真的”。
对袁老稍有耳闻的人都会明白,先生的离世是我们的哀痛,更是国家的损失。
袁老的一生献给了农业科学事业,他的生平也因此写满辉煌。
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说誉满中外,毫不夸张。
如果说这些荣誉的表达还不够真切,那么我们再用一组数据来说明。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
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
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动,最终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
从700公斤到1500公斤,其意义不言而喻。
其实我们敬仰袁老不光是因为成绩,更因为情怀。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他的奋斗梦,让他守护了“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这句话近70年。
稻菽千重,禾下留梦。
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梦并没有结束。
今天下午,长沙市民夹道送别袁隆平院士灵车,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这场面与“十里长街送总理”异曲同工。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7篇)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精选7篇)“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精选7篇)。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篇1袁隆平手里把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爱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试验田去观看,去呼吸田野的气息。
假如说事业的胜利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转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月起,他到试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
他觉得这玩意儿轻巧、快捷。
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牢固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强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郁或金黄绚烂的稻田里。
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
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常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22年底,在伴侣们的劝告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
伴侣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平安一些。
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
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
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事迹篇2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很多来信。
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伴侣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伴侣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读着小伴侣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马上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生活是完善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善的,而且会越来越完善。
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四周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怀你,帮忙你。
你是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需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
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奇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看得出来,袁隆平回这封信是布满着真实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够仔细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和善,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剧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漂亮。
袁隆平榜样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位伟大的榜样——袁隆平院士。
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勇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袁隆平,一位享誉世界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习他的精神,传承他的事业。
一、胸怀祖国,矢志不渝袁隆平的一生,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定信念,坚持科研工作。
他曾说:“我这个人,就是爱种田,爱杂交水稻。
”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使他勇往直前,无惧艰难险阻。
二、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袁隆平是一位勇于创新的科学家。
他敢于质疑传统观念,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他打破常规,提出了“杂交水稻优势强,育种难度大”的观点,为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不断改进育种技术,使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无私奉献,造福人类袁隆平是一位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为了研究,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亲自观察、试验。
他曾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做点事情。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科学家。
袁隆平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他身上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首先,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的爱国精神。
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其次,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他敢于质疑传统观念,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实现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的无私奉献精神。
袁隆平事迹的演讲稿(精选11篇)
袁隆平事迹的演讲稿(精选11篇)袁隆平事迹的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20世纪90年代曾有美国专家质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袁隆平为此拍案而起:高科技养活中国人,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为此,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他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拿着放大镜在稻田间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一遍又一遍地种植、实验、改良,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袁隆平爷爷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梦中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自己和助手在稻穗下乘凉,非常高兴。
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果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5亿人。
在他看来,提高粮食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不仅是他自己的梦想,更是全人类的梦想。
遗憾的是,袁爷爷的故事定格在了20__年5月22日,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同学们,袁隆平爷爷一生把人民的粮食问题放在心上,不断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相信你们会记得袁爷爷的梦想,铭记他的付出,好好吃饭,坚决不浪费一粒粮食!会立志以袁爷爷为榜样,不断进取、勇于探索,长大去实现袁爷爷的“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梦。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誉满全球的大师,一直以来坚持亲自带博士,坚持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和会议,坚持亲自给研究员、普通学生等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
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事迹的演讲稿篇2各位同学:大家好!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
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
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5篇】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篇1)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隆平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在袁隆平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隆平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
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
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而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拯救者吗?袁隆平爷爷的另一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
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来自80多个发展中国家14000多个学生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
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
袁隆平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
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
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隆平爷爷一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大地的五谷丰登吧。
记得您曾说: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力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篇2)这位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伟大院士袁隆平,有人评论说他的身价只有1000亿元,但他的月收入,连工资补贴都只有几千元。
名人故事: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四篇】
名人故事: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四篇】【篇一】名人故事:袁隆平奋斗的故事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诞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旧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争辩事业做着贡献。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斥了奋斗和坚持的色调,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
“一颗种子转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育的第一批高校生。
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安排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阅历。
那个时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磨折。
1960年,严峻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拂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宣誓,确定要争辩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很多次试验、很多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平常一样走在试验田里,突然发觉一株特别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争辩。
到底,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篇二】名人故事:试验逃过劫难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觉了一株”自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
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自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演讲稿三分钟《向袁隆平爷爷致敬》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袁隆平爷爷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他呀,一辈子都在和水稻打交道。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关于他的纪录片,那里面有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袁隆平爷爷在稻田里,顶着大太阳,弯着腰,一株一株地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
他的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衣服都湿透了,可他的眼睛里却只有那些水稻,就好像看着自己最宝贝的东西一样。
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株水稻,看它们有没有生病,长得好不好。
那个认真的劲儿啊,真的让人特别感动。
袁隆平爷爷为了让我们都能吃饱饭,付出了太多太多。
他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一直在努力研究怎么能让水稻产量更高。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在稻田这个战场上,为了我们的温饱而战斗。
他的努力和坚持,换来了我们餐桌上香喷喷的米饭。
因为有了袁隆平爷爷,我们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让无数人能吃得饱饱的,有力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他,向他致敬!
我们也要学习袁隆平爷爷的精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那种坚持不懈、不怕吃苦的劲儿。
就像他对待水稻一样,我们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要认真、执着。
让我们一起记住袁隆平爷爷,记住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敬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也为这个世界做出我们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关于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稿子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袁隆平爷爷的故事,那可真是精彩又感人呢!我有个朋友,是个农业大学的学生,叫阿明。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乡下的试验田,那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而这扇门的钥匙,就是袁隆平爷爷留下的。
我们刚到试验田边,就看到一群农民伯伯在田里忙活。
阿明跟他们可熟了,他跑过去打招呼。
其中一个伯伯笑着对阿明说:“你这小伙子,又来啦!咱这田里的稻子啊,可都是宝贝。
” 阿明点点头,说:“伯伯,这可多亏了袁隆平爷爷啊,要是没有他研究出的那些好品种,咱这稻子哪能长得这么好。
”我站在田埂上,看着那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风吹过来,稻子就像绿色的波浪一样翻滚。
我仿佛看到了袁隆平爷爷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他戴着草帽,弯着腰,仔细地观察着每一株稻穗。
阿明走过来,对我说:“你知道吗?袁隆平爷爷为了找到合适的稻种,那可真是吃了不少苦。
他每天都在田里待很久,就像这些伯伯们一样,风吹日晒都不怕。
”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农民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株稻子,对阿明说:“阿明,你看这株稻子,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啊,你帮我看看。
” 阿明接过稻子,仔细地看了看,说:“这可能是有点病虫害,不过别担心,我们可以用袁隆平爷爷研究出来的方法来防治。
” 那个年轻农民笑着说:“袁隆平爷爷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要是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不知道该咋办。
”我们继续在田里走着,阿明给我讲起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他说袁隆平爷爷年轻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问题。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能成功,可袁隆平爷爷就像一头倔强的老黄牛,一直坚持着。
他在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找啊找,就是为了找到那神奇的水稻。
有一次,袁隆平爷爷在田里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好的水稻,他高兴得就像个孩子一样。
他小心翼翼地把这株水稻保护好,就像守护着最珍贵的宝贝。
他知道,这可能就是改变粮食产量的关键。
他带着这株水稻回到实验室,没日没夜地研究,那股子认真劲儿,真让人佩服。
袁隆平故事三分钟演讲稿(3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先生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下面,我将用三分钟的时间,与大家共同回顾袁隆平先生的感人故事。
一、立志报国,献身农业袁隆平先生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立志报国,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粮食产量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袁隆平先生深感国家农业的困境,决心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二、勇于创新,攻克难关为了攻克杂交水稻这一世界性难题,袁隆平先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他深入田间地头,观察水稻的生长规律,研究杂交水稻的遗传特性。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1973年,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这一突破性成果使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无私奉献,心系人民袁隆平先生始终心系人民,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中。
他走遍大江南北,向农民传授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使广大农民受益。
在他的努力下,杂交水稻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传承精神,永不停歇袁隆平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他谦虚、低调,始终保持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在晚年,他依然坚持科研工作,为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
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总结:袁隆平先生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
他立志报国,献身农业,勇于创新,攻克难关,无私奉献,心系人民。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让我们以袁隆平先生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2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伟大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
关于袁隆平个人事迹的演讲稿(精选)
关于袁隆平个人事迹的演讲稿(精选)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为大家分享一位伟大科学家的个人事迹,这位科学家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先生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水稻杂交育种的开创者,他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我想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袁隆平先生的背景。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湖南省岳阳市。
自小立志为祖国的农业事业做出贡献的他,拥有坚定的农业梦想。
他从农业学院学习毕业后,一直致力于水稻的研究与育种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袁隆平先生最为人称道的事迹之一就是他在水稻育种方面的突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着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袁隆平投入水稻杂交育种的研究。
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中国农五号”,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不断推出了一系列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尽心尽力。
袁隆平先生的努力和成就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他对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推广水稻育种技术,帮助当地人民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安全状况。
他的事迹和成就广为人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除了在科研领域的成就,袁隆平先生还有很多让人钦佩的个人品质和行为。
他一直秉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科学事业始终保持执着与热情。
他善于思考和总结,时刻关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他勇于担当,甘愿奉献,个人利益次于国家利益,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农业的发展付出辛勤的努力。
袁隆平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个案例,它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首先,他教会了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袁隆平一样坚持目标、锐意进取,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其次,他告诉我们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的事业发展,更要关注社会问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袁隆平的事迹演讲稿(通用9篇)
袁隆平的事迹演讲稿袁隆平的事迹演讲稿(通用9篇)袁隆平的事迹演讲稿篇1大家好!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
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
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
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
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
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
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
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
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
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
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
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
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
袁隆平人物事迹范文(7篇)
袁隆平人物事迹范文(7篇)袁隆平人物事迹范文精选篇1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
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
人民当家作主人,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
袁隆平欣喜若狂。
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
袁隆平的事迹演讲稿
袁隆平的事迹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杰出的农业家、一位不朽的英雄——袁隆平先生的故事。
一、初识袁隆平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童年时期正值战乱,父亲带着家人四处逃难,生活十分艰苦。
尽管如此,袁隆平依然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的向往。
二、立志学农1949年,袁隆平考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立志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
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因此,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三、投身科研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农校担任教员。
他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在当时,杂交水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但是,袁隆平并没有气馁,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四、艰难探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袁隆平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
他不断探索、试验,但是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有时候他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和失落,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他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重大突破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1974年,袁隆平终于在试验田中发现了第一颗杂交水稻的种子。
这一发现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以后,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六、成就卓越多年来,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克难题,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他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他的科研成果不仅在中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无私奉献除了在科研方面的卓越成就外,袁隆平还非常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农业科学家。
他言传身教、无私奉献,为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无数人。
八、总结与展望回顾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卓越成就,我们不禁为之感到自豪和敬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改稿
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2013年1月。
这次见面,是带着清样,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
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
“难道又&lsquo:复辟&rsquo: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
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
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
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lsquo:身价&rsquo:,不是&lsquo:身家&rsquo:。
”说罢,他便拿起笔改正了。
一会儿,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lsquo:米&rsquo:字丢不得。
”边说,他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
“这个字也不确切。
”一直低头看稿的袁
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lsquo:水稻&rsquo:下面不准确。
”
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
袁隆平却没有这样。
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
我心头悄然一颤。
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
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
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
我又想起上次袁老为我们题字的一个细节。
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
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动天下;论学问,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
就是这样一个人,阅改一份不满3000字的文稿、为题写几个字而正襟危坐,如此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都不含糊。
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想要做好反而很难,芸芸众生不拘小节,难成
大事;而纯粹到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好了的,终成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