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评估
上消化道出血
但如出血量大, 速度快, 亦可有呕血。
呕血多呈咖啡色
胃酸
血红素
正铁血红素
黑粪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
肠内硫化物
血红蛋白的铁
硫化铁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头晕、乏力、出汗、心悸、口渴、
心率增快、 血压偏低、晕厥等 严重时呈休克状态:
烦躁不安、神志不清、 面色苍白、 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 脉细速、尿少等。
(一)休息 (二)饮食护理 (三)病情观察 (四)心理护理 (五)特殊护理 (六)治疗护理
(一)休息:
1、环境:安静、舒适
2、体位: 1)绝对卧床 2)可适当抬高下肢 3)呕血时要头偏一侧
(二)饮食护理
1、急性大出血:禁食
2、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 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 3、出血停止: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限蛋白 (藕粉、豆浆) 4、门脉高压者:软食
1)大便潜血试验阳性:5ml-10ml 2)黑便:50-70ml 3)呕血:300ml 4)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1000ml
2、 根据Bp、P动态观察 BP↓>15-20mmHg、P↑>10 次/分 示血容量明显不足,需紧急输血。 3、根据Hb、RBC变化:
但不能反应早期急性出血
(三)出血病因的评估
3)手术治疗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1)药物 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3)内镜直视下止血 4)手术治疗
1)药物:
(1)血管加压素
(2)生长抑素
(3)抑制胃酸分泌药:甲氰米胍
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时的暂时止血, 以争取时间进行其他有效治疗。
3)内镜直视下止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评估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的急症,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近年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临床资料统计显示,约80%~85%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短期内能自行停止,仅15%~20%病人出血不止或反复出血,最终死于出血并发症,其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在我国仍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相关病理生理上消化道出血多起因于胃溃疡侵蚀胃基底血管导致其破裂而引发出血。
出血后逐渐影响周围血液循环量,如因出血量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引发血液循环系统代偿,血压降低,心悸、出汗,这急需即刻处理。
出血处可能因血块形成而自动止血,但也可能再次出血。
(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溃疡性疾病、炎症、门脉高压、肿瘤、全身性疾病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他依次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癌。
现将病因归纳列述如下:1. 上消化道疾病(1)食管疾病、食管物理性损伤、食管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癌等。
(3)空肠疾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空肠Crohn病。
2.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如Budd-Chiari综合征。
3. 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囊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瘤破入胆管等。
(2)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
上消化道出血
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施压后经久 不能恢复,体表静脉塌陷
萎靡,烦躁不安;重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收缩压〈80mmHg; 脉压差〈25-30mmHg 少尿或无尿
临床表现
发热
多数病人大量出血后24h内出现发热,一 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与血容量减少引起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有关 ★注意排除感染引起的发热
积极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尽量使用大号针,静脉留置针输液,必 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 遵医嘱用糖盐水,平衡液,右旋糖酐,其他血浆代用品,开始时 快速输液,尽快输入足量全血是改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关键。 老年患者或原有心脏病者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量,避免输液 输血过多过快而引起心衰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肝硬化应使用新鲜血,库存血含氨量高,易诱发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讲课人:高婧
主要内容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 是指自食道起始部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
道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出血 以及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无先兆症状,出血量大,易反复。伴发并多, 预后差;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出血量不大也可 出现甚至神志淡漠,意识不清或多脏器衰竭。 ★注意观察早期症状,部分病人因出血速度快, 可先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未见呕血与黑便, 如不能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早做直肠指检。
护理评估 (症状与身体评估) 护理评估
3.出血量的评估
机体代偿, 心率加快, 保证重要脏器 供血
循环血量1小时内 得到改善,可无自觉 症状或仅有皮肤苍 白,头晕,心悸, 出汗,恶心,口渴 ,黑朦或晕厥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处理和诊治思路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评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刘凤奎下面是病情评估主要表现。
咱们考虑消化道出血的时候,一种情况是呕血、黑便或者是便血,很明显能看出来是消化道出血,但是也有一种情况,表现出来的是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程度随出血量大小,失血速度快慢而异。
比如可以表现: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或晕厥。
出现这几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是不是消化道出血,所以有的病人他由黑便和呕血来,但是有的病人没有呕血也没有黑便他也出血了,但是表现出来的是头晕,乏力,心悸,晕厥这种情况,出血量比较大,但是出血没有表现出来,没有呕血也没有黑便,这些血都在肠道。
所以有这些情况时,我们在临床上也应该考虑这个人是不是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还有表现休克状态,就是头晕,乏力,心悸,晕厥进一步加重了,比如说脉搏细速,脉压差小,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少,意识障碍,出血前晕厥。
就是说出现休克的时候如没有其他的可能原因,是不是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上消化道出血之前,以出血为首发症状,或者是上消化道出血以后,常常因为到厕所排便或者便后起立晕厥在地,这种情况应尤为注意,需与其它休克鉴别。
另外全身疾病,刚才我在前面也说了,就是说全身疾病表现在消化道,比如说血凝障碍,像血液病,或者像重症感染 DIC ,或者是风湿病,全身疾病表现在消化道,也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
消化道出血既有消化道疾病本身的问题,也有全身疾病表现在消化道的问题,再有就是说,在考虑消化道出血的时候既要考虑明显的呕血、黑便和便血,又要考虑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包括头晕、晕厥、甚至休克。
还有一种情况,消化道出血以后可以表现发热,一般不超过 38.50 ℃,可持续 3-5 天。
所以不要把发热当成感染,他是消化道出血引起来的低热。
要考虑他的机理,可能与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再加上贫血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这种发热不会很高,而且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
还有一种情况当然大家都知道的,消化道出血的时候我们必然要查个血常规,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急性失血性贫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评估和处置
止血措施
静脉输液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 补液治疗,以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同时为后续的 止血措施提供支持。
止血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 予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 、质子泵抑制剂等,以帮 助控制出血。
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的上消化道 出血患者,可考虑采用介 入治疗,如选择性动脉栓 塞、内镜下止血等。
后效果不同。
出血量
出血量越大,预后越差,死亡 风险越高。
伴随疾病
伴随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 病等基础疾病的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预后较差。
年龄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 恢复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预
后相对较差。
随访建议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是否仍有出 血迹象。
定期复查
针对病因进行定期复查,如胃镜等,以监测 病情变化。
内镜下止血
对于内镜检查发现的出血病灶,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措施,如电凝、激光、注射硬 化剂等,以迅速控制出血。
04
特殊情况处理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静脉曲张程度
对于中重度静脉曲张患者,应采取预防性措施,如避免进食粗糙 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等。
出血控制
静脉曲张出血通常较为严重,需要紧急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血管 收缩药物、介入治疗等。
诊断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 括血尿便常规、胃镜检查、X线钡餐等。
02
紧急评估
生命体征评估
01
02
03
04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清醒,呼唤患者 看是否有回应。
脉搏
测量患者脉搏,了解心跳频率 和强度。
血压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的估计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情况。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情况之一,出血量的估计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估计出血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种估计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的方法。
1. 临床症状法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初步估计出血量。
如出血量较少时,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贫血、乏力、头晕等症状;当出血量较大时,患者可出现明显贫血、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
但是该方法仅限于初步判断,无法准确估计出血量。
2. 血液检测法通过血液检测来估计出血量。
包括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压、心率等指标。
根据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可以初步推测出血量的大小范围。
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该方法的估计结果并不十分准确。
3. 病理学方法对于出血部位进行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出血病灶的情况,测量出血病灶广泛程度和出血速度,从而估计出血量。
但由于内镜检查较为侵入性且需要专业医生操作,且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够进行内镜检查,因此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有限。
4. 放射学方法通过放射学检查,如CT、紧急血管造影等,观察出血病灶的情况,辅助估计出血量。
但与病理学方法类似,放射学检查需要专业设备和医生操作,且费用较高,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估计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估计出血量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检测结果以及必要的病理学和放射学检查结果,以达到更准确的估计。
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及时进行输血和积极处理潜在原因,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
上面的内容提到了几种估计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各有局限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加上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出血量。
上消化道出血量的判断标准
上消化道出血量的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判断标准。
根据临床经验和研究,
通常将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轻度出血一般指血量少于100毫升,中度出血指血量在100-500毫升之间,重度出血则指血量大于500毫升。
对于不同级别的出血量,我们在临床上的处理和治疗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呢?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患者
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判断。
轻度出血的患者可能只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可能没有明显异常。
中度出血的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可能出现一些异常。
而重度出血的患者则会出现大量呕血、黑便,甚至伴有休克等危重症状,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
最后,针对不同级别的出血量,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对于轻度出血的患者,
一般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止血药物等。
对于中度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内镜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治疗。
而对于重度出血的患者,则需要迅速进行抢救和治疗,包括输血、介入治疗甚至手术治疗等。
总之,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判断标准,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来进行判断,然后针对不同级别的出血量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更好地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2024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评估与诊疗(全文)
2024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评估与诊疗(全文)摘要儿童消化道出血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多样且随年龄而有所不同,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加强多学科会诊,确保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稳定,尽早明确病因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又可分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和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且随年龄而不同,严重出血可危及生命[1]。
由于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出血部位不易判断、风险预测评估困难、病因诊断较为复杂、治疗方案欠缺规范化,儿童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2, 3, 4]。
为了提高儿童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消化疾病诊治协同创新联盟、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及“中国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5, 6]。
现就儿童消化道出血相关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阐述。
一、加强儿童消化道出血的规范化管理1. 加强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的评估:包括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等状况,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要先进行复苏。
(2)出血量的评估:少量出血时可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而中、重度出血时因血容量减少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和周围循环障碍等。
(3)出血活动性的评估:持续呕吐鲜红色血液或血凝块和(或)持续便血;经快速输液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未明显改善或暂时好转后又恶化,平均动脉压仍有波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压积持续下降;补液和尿量足够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以上均提示活动性出血[2]。
上消化道出血
气囊压迫:压迫时间最长不应超过24h。
三、止血措施
内镜直视下止血(电灼、喷洒药物、注射硬 化剂、粘合剂、套扎器套扎)。
一、一般紧急措施 二、积极补充血容量 三、止血措施
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放在首位
一般紧急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抽血型血交叉备血。 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测定。 3. 定期监测Hb、RBC、比容、尿素氮、肝功能、凝血功 能、血气分析。 4. 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使胃内pH>6(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功能的最适酸度值)
内镜 激光、热探头、高频电灼、钛夹、微 波和药物 手术 介入栓塞治疗 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胃冠状 静脉栓塞)。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经数小时对呕血者的观察,无新的呕血与便血,脉 搏、血压平稳或只呕血一次,在48小时再无继续呕血 时,出血可能停止。黑粪不能作为继续出血的指标。 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应及时通知大夫给予处理: ①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粪色稀薄,甚至呕血转 为鲜红色,黑粪变成暗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 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液而血容量未见明显 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 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 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 高。
出血已 经停止的胃 底静脉瘤在 胃腔压力增 大后再次出 血,经过瘤 内注射组织 粘合剂后出 血停止。局 部可见外溢 的碘油和组 织粘合胶混 合物。
三、止血措施
外科和介入 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
消化道出血评估流程 -回复
消化道出血评估流程-回复如何进行消化道出血评估。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可以发生在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位。
它可能是轻微的出血,表现为隐血阳性,也可能是严重的出血,出现呕血或排便带血等症状。
为了准确评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步骤。
第一步:病史采集对于患者来说,提供详细的病史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询问病人关于出血的时间、频率、颜色和量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还会了解病人是否有其他病症,如黑便、贫血、腹痛等。
病史采集的过程中,医生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可能暴露在一些易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酒精和各种慢性消化道疾病等。
第二步:体格检查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此外,医生还会用听诊器听肠鸣音是否正常,并轻触腹部检查有无异常感觉、质地和大小。
胃镜检查是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工具,医生可能会进行这一检查以查看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情况。
第三步: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来评估出血的程度和原因。
血常规可以反映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来确定贫血的严重程度。
凝血功能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等。
此外,还会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其他相关检查,以排除一些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系统性疾病。
第四步:影像学检查为了更好地评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检查包括X线造影、CT扫描和超声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定位消化道内的异常情况,如溃疡、息肉、炎症和肿瘤等。
第五步: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最直接和准确的评估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之一。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可能选择胃镜、食道镜、十二指肠镜或结肠镜等内窥镜进行检查。
通过内窥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内的异常情况,并进行活组织检查来确定病变的性质。
第六步:其他辅助检查在评估中,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糖胺聚糖试验、肠道动力学检查和血管造影等。
上消化道出血
马医安
1
定 义
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肝胆等 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 肠病变亦属此范围。 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数小时内 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 20% 。
部 位 与 范 围
病
因
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占30~ 40%; 急性胃粘膜病变:占22%~30%;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占20%; 胃癌; 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 胆道出血:占0.18%~5.5%; 胰腺出血:9.5%; 其它: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 Weiss syndrome)等
等于或优于血管加压素和EIS等 与EVL或EIS联合应用,效果优于
单一药物或内镜治疗
副作用比血管加压素少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的 内 镜 治 疗
适应症
活动性出血,如喷血、涌血、渗血等 近期内出血,有血管断端暴露或出血灶有 新鲜血凝块附着。胃液内有大量出血性物质
过去经常有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史,病灶能看到外露血
出血量的评估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出血病因和部位的判断
失 血 量 估 计
出 血 是 否 停 止 的 判 断
反复呕血 外周循环衰竭经补液及输血后未见 改善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 积测定继续下降,网织红计数持续 升高 补液与尿量足够时,血尿素氮仍持 续升高
诊 断
病史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 消化液检查 吞线试验 内窥镜检查 X线钡餐检查 : 出血停止后进行 选择性动脉造影 放射性核素显像 剖腹探查
氮 质 血 症
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 肠源性: 出血后血液中蛋白分解产物在 肠道吸收,致血中氮质升高 肾前性: 失血后外周循环衰竭,肾血流 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氮质储留 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 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如持续 升高,提示出血未停止。 如出血纠正,血容量补足,尿素氮仍持续 升高,提示肾性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
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的话,一般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现代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一、一般状况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 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 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
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
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可能再出血的判断
• 48h未出血,再出血的可能小。 • 食管静脉破裂较消化性溃疡再出血可能性
大。 • 出血量大、速度快者,再出血可能性大。 • 有原发性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再出血可能
性大。
病因诊断
病史 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消化性溃疡
• 病史: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 • 表现:出血时疼痛,出血后减轻,以黑便
下消化道出血或上消化道快速出血
部位特点
食管或胃底出血(曲张静脉破裂)
呕血,单纯便血的较少,一般出血量在500~1000ml,常引起休克。
胃和十二指肠球部出血
临床上可以呕血为主,也可以便血为主,一次出血量一般不超过 500ml,并发休克的较少。
球部以下出血
临床上表现以便血为主,很少引起休克。
出血的性状
昏迷。
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 胃、十二指肠 消化性溃疡
呕血、黑便。
• 急性肠炎
反复腹泻、血性水样便,伴有腹痛及发热。
•hn病累及下段 结肠或肛门直肠
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感。
• 急性坏死性肠炎
多发于儿童,大便初为水样,含黏液,后即
变为血便。部分患儿无腹泻,腹痛1~2d后即出现血便,伴随全身感染症状。
硫化物刺激粘液分泌
柏油便
• 血液不与粪便混合,便前后滴血或喷射---肛管疾 病
• 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阿米巴痢疾 • 粘液脓血便---急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 • 洗肉水血样便---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 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黑朦、 晕厥等。
• P增快>120次/分 • 脉压缩小<30mmhg • BP下降,收缩压<80mmhg • 皮肤湿冷,静脉塌陷 • 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